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毛主席瓷器鉴别 > 导航 >

衡水:退休干部收藏千余件毛主席像

衡水:退休干部收藏千余件毛主席像

毛主席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收藏 古代瓷器童子像

2021-04-07

毛主席瓷器鉴别。

李忠信正在整理他收藏的毛主席像。

日前,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衡水市退休干部李忠信向人们展示了他收藏的1000多尊毛主席像、1000余册毛主席著作。

生于阜城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李忠信曾任衡水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李忠信逛书市和古玩市场时,看到摊位上摆放着毛主席像和著作,花钱将其买回家整齐存放。眼瞅着买回的毛主席像和著作越来越多,他萌生了搞收藏的念头。

为寻找毛主席像和著作,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为了更好地保存、展示藏品,李忠信于2002年兴建了200平方米的“继学堂”。

走进“继学堂”,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有立像、坐像、挂像、全身像、半身像;从材质上看,有竹木、陶瓷、铸铁、铸铝、五谷等近20种。这些藏品展示着毛主席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场合中的风采。他收藏的毛主席的著作更是种类繁多,有各时期出版的《毛泽东选集》,还有群众自己印制的毛主席著作以及手抄本等。

李忠信说:“每一件藏品背后都蕴含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把所有珍藏进行了整理,并向市民展示,以此来表达对党的祝福。”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吉安县一男子收藏千余件“文革瓷”


一般收藏爱好者大多把目光集中在书籍、名画、古玩等物品上,很少将那些各家各户都曾经用过的,比较粗糙的,文革时期日用瓷作为最爱来收藏。然而,吉安县的肖绍棉先生则对此情有独钟,近十年来,他专门拣“文革瓷”进行收集,目前,已经藏有1000多件文革时期各种各样的陶瓷茶杯、茶壶、唱片、字画等。

日前,记者来到家住吉安县永阳镇的肖先生家中,在其客厅和卧室内,摆放着琳琅满目“文革瓷”。据其介绍,他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介入这一领域。十几年前,肖先生在福建一家台资企业给老板当司机时发现,老板特别喜欢用一只紫砂壶喝茶。一次,老板向他透露,这只紫砂壶刚“淘来”的时候才花去一百多元,时隔七八年,价值已高达两万多元。从此,肖先生萌生了做收藏的念头。1998年,肖先生辞工回家,专心做起了收藏。

十多年来,为收集“文革瓷”,肖先生的足迹已经遍布安福、新干、万安、赣州的众多乡村,还曾多次到邻近的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省。

记者问肖先生为何如此热衷于收藏“文革”陶瓷?他说,虽然现在把“文革”陶瓷称为文物还为时过早,但文革时的陶艺品质量高的不多,留下来的就更少,所以,它的价值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其次,“文革”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反映这一时期的艺术品也就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而有的人出于对那个特殊时期的怀念,也愿意收藏几件作为回忆与寄托。

毛主席瓷器的鉴定方法


毛主席瓷器作为建国后瓷器市场的一个最具收藏价值的收藏品,因为其市场价格高,数量少,导致很多都在仿制。现在给大家简单的讲解一下如何辨别毛主席瓷器。

1、主席用瓷从1958--1974年为湖南省醴陵特制;"7501"主席瓷是江西省景德镇烧制。

2、胎釉:真品的窑温高达1380℃--1400℃,经过很好的还原焰过程,釉色白里泛青,温润如玉,瓷胎透明度好。像碗、盘、碟等均为手工拉坯,胎体非常薄,呈半透明状,质坚,敲之有清脆的金属声。如果在阳光或灯光照射,隐约可透见手指。而仿制品以压坯制造,所以显得胎厚,且受现代一般梭子窑的限制,最高烧到1300℃。温度达不到胎体里面的各种原料的融化,而不均,出现拖笔、漏笔现象。虽然很白,但属于渗白,没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那种釉下彩特征,缺少意趣。

3、彩釉原料:真品是高级技术人员统一秘密配制而成,釉色洁净,清纯,清晰,柔和淡雅,沉稳;而仿制品因为配料经验不足而显得浑浊,色彩俗气,配制不协调,图案字体整体结构不合理,有晕散感。

4、绘制:真品均为国家级艺术大师统一手工精心绘制,笔触闲熟,线条遒美,清舒灵动,釉色层次分明;而仿制品绘制者功底差,铭文"人民公社好"五字和图案,用笔笨拙,釉色呆板,毫无生气,甚至出现叶长于绘花,叶有悖于其生长规律的大错误。另外仿品包浆是人为的,真品是自然形成的等等,看上去形似,但实质截然不同。再说烧制的数量控制特别严格,一式样的品种烧制出现的那年代,就是那年代,不会出现重复的烧制,更不是每个年代都烧制。湖南省醴陵到1974年以后再也没烧制过主席用瓷。现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南海丰泽园、革命历史博物馆和滴水洞等处的毛泽东主席的生活用瓷遗物大部分是湖南醴陵窑生产的,另江西景德镇也有一部分。

星沙“笔筒哥”家藏千余珍贵陶瓷笔筒


1100余只明代以来的陶瓷笔筒,五彩斑斓、毫无重复,各种工艺应有尽有,令阚志雄自豪满满。曾诗怡摄红网长沙县站9月9日讯(分站记者寻芳)笔筒虽小,却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现今,收藏笔筒的爱好者不在少数,然而,将世间各色陶瓷笔筒集于一屋之下者,恐怕寥寥无几。日前,记者来到碧桂园小区,走进阚志雄的笔筒世界。近30余年来,他收藏了1100余只明代以来的陶瓷笔筒,没有一个重复,让人称奇。祖传笔筒让他爱上收藏在阚志雄家,一面墙的玻璃柜里摆满了五彩斑斓的陶瓷笔筒。这是他花费近30余年心血收藏的成果,清花、釉下彩、五彩等各种工艺应有尽有,山水、人物、花鸟等绘画内容丰富多彩,扁形、圆形、方形等形状各式各样。阚志雄从中拿起一个清代晚期浅降彩山水诗文笔筒,道出他与笔筒的那份缘。“儿时曾见母亲房间摆放着这只祖传下来的笔筒,听母亲讲,外祖父家底还算殷实,是书香门第之家,留下不少有品味的东西。然而,经过文革,仅留下这只笔筒。”长大后,对于这饱经风霜的笔筒,阚志雄有了更多感悟,笔筒上“家无长物明窗净几,室有余香绿草红梅”的诗句,更是深深印在他心里。自此,他爱上了笔筒收藏。然而,与别人不同,阚志雄专注于收藏陶瓷笔筒。“陶瓷笔筒不但有实用性,更有品味。文人墨客将其置于香桌几案之上,挥毫泼墨,肆意洒脱,然稍不留神,即有可能掉损于案下,不像竹、木材质笔筒那样摔不坏。越是困难的,我就越收,我就作为系列来收藏。”在收藏过程中,阚志雄还坚持一个原则,不收藏一模一样的笔筒。近30余年过去,他收藏的陶瓷笔筒没有一只重复。每只笔筒都有一个故事每只笔筒的图案、价值、来历,阚志雄都能娓娓道来。“长时间的接触,它们已刻骨铭心地留在了我的心中,每只笔筒,就是一个故事。”一只明代晚期哥釉青花大笔筒,令阚志雄喜爱不已。“刚开始买时,别人说寓意不好,上面的梅花像倒了一样,还有一个手握笔的鬼。后来查书得知,鬼叫魁星,他手中的笔点到谁的头上,谁就成为科举状元,‘魁星点斗’图其实寓意祥瑞。”遗憾的是,当初拿到这只大笔筒的农民不“识货”,在下方打了个洞。“刚解放时,平江乡下一位农民从地主那分得这只笔筒,但他觉得一无是处,打个洞用来种花,所幸没有被破损得太厉害。”还有一只看似非常普通的白釉瓷笔筒,阚志雄珍爱有加。笔筒上书写几行字:民国五年七月长沙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第五次毕业纪念品车凤仪珍用。“我母亲是长沙县人,看到这行字时莫名的激动。”经查阅资料,得知:辛亥革命后,徐特立辞官兴学。辞官后,先在长沙县第一高等小学校任校长,接着又创办了长沙县立师范学校。在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中,长沙县第一高等小学校的学生组织上街游行,在当时来讲算是件了不起的事。“这只看似平淡的笔筒,它承载历史,蕴涵深厚。”投入不菲却不舍出让一个笔筒

收藏如此之多的陶瓷笔筒,数量堪称全国第一,这在阚志雄自己看来,完全是一种浓烈的兴趣使然。“我也收藏玉器、钱币等,根据市场所需来决定收藏的品种,用来投资,然而笔筒收藏不同,我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收藏。”正因为如此,时至今日,阚志雄在笔筒上的花费不菲,却没舍得卖掉一个笔筒,即使升值空间巨大。“10年前花150元买的一个笔筒,现在有人出价到几万元,但再高的价格我也不出让。”“经常看下笔筒,与它们‘对话’,心里就非常安静、满足。”阚志雄说,收藏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在把玩笔筒中玩出了人生好滋味。

海口一市民酷爱毛主席像章


历时七年收藏万枚

他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没有经历那个火红的年代,但心中却有一份特殊的红色情结。出于对毛主席的敬仰、怀念和对红色藏品的爱好,7年来他痴心于穿越心灵的红色收藏收集毛主席像章,至今藏品已达万枚。这位红色收藏爱好者便是海口市民符宁。

7年收藏万枚毛主席像章

前日,记者来到符先生家,他正在整理像章。茶几上摆满了毛主席像章。符先生说,他收藏的毛主席像章加起来已有1万枚。

“收藏毛主席像章,源于我心中的这份红色情结。”符先生说,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老家翻出几枚红色的毛主席像章,顿时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出于对毛主席的敬仰和怀念,自己开始了红色收藏之旅,最早的1枚为1951年抗美援朝时期制造的像章。

最贵一枚花了300多元

毛主席像章存世量很大,目前大多数像章的价格都较低,许多普通像章品种仅卖几块钱一枚,一些精品卖上百元,极少数精品单章或大套章卖上千元乃至上万元。在符先生的藏品中,便宜的有花几块钱买的,最贵的一枚花了300多元。

几年来,他一有空,便奔波于收藏市场,研究、交流毛主席像章等各种红色藏品。每周日早上,他都会挤时间去海口东湖“古董一条街”转转,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毛主席像章,如果有自己尚未收集到的款式,便立刻买下来。“现在每天下班后都会在网上淘宝,寻找毛主席像章,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显然,每一枚像章都融入了他的心血。

符先生说,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喜欢上红色收藏后,自己省吃俭用,几乎每个月都要拿出一半工资购买像章,至今已花了6万元,“尽管现在毛主席像章价格不断上涨,但我买的这些毛主席像章,给多少钱我也不会卖,我要坚持收藏下去,这么多年来,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我很满足。”

希望办一次红色藏品展览

在收藏过程中,符先生不断了解有关毛主席像章的知识,“毛主席像章的设计制作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集绘画、书法、篆刻、陶艺、雕塑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所以收藏也是一门学问。”

说起毛主席像章,符先生滔滔不绝,“毛主席像章的种类、材料、款式、形状、大小等繁多。”他的藏品中,小的只有几毫米绿豆般大小,大的直径有五六十厘米;而材料方面有铝、铜、银、铁等金属和竹、贝壳、塑料、纸、布、陶瓷等非金属;形状也丰富多彩,除以圆形为主外,还有五角形、长方形、椭圆形、菱形等不同形状;在像章上出现最多的是毛主席手写草书,如“为人民服务”、“全民皆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背景除了肖像、文字外,还有太阳、红旗、斧头等,具有时代象征意义。

符先生还收藏有海南地区制造的毛主席像章100多枚,其中有2枚珍品。其中1枚是1968年4月7日海南行政区革委会成立的纪念章,正面以毛主席头像为主;另1枚在毛主席头像下面有五指山形状和“五指山”3个字,特别少见。“每一枚像章都是时代的印记,有着特殊的意义。”符先生最大的愿望是能有机会举办一次展览,让大家重温红色历史。

7501毛主席专用瓷 价值连城


1975年1月,设在江西的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根据中央办公厅文件指示,秘密研制一批供毛主席专用的生活用瓷,工程代号为“7501”。30多年过去了,这批“神秘”瓷器的价值也由当初的几十元翻了数万倍:一只“7501瓷”调羹10万元,一个小瓷碗170万元,一壶十杯的一套酒具200万元!

明天,“7501瓷”将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馆展出。昨天(16日),记者有幸先睹为快。

所有瓷器均有盖

碗、碟子、盘、茶杯、小醋瓶……记者看到,所有的“7501”瓷都是白底,看上去晶莹剔透;所有用具上的花色归为两类:有的是艳丽的梅花,还有的则是粉嫩的桃花。和平常人家用的餐具不太一样的是,除了调羹外,所有的餐具都有盖子。

这批瓷器的收藏者夏建平告诉记者,当年为了烧制“7501瓷”,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专门组织了40多位顶尖高手,突击研究设计,选用最好的材料,用最好的工艺进行生产。“当时中国最著名的陶瓷艺术家汪桂英、洪国忠、王锡良、戴荣华等人都参与其中,据说,原材料是从10多吨中选出1.2吨,来专门烧制7501瓷的。而图案,则选用了釉下红梅和釉上水点桃花等,之所以用梅花和桃花,是因为毛主席喜欢这两种花,而且他专门为这两种花写过诗。”为什么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带盖子呢?夏建平解释说,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考虑到毛主席工作很忙,饮无定时,所以特意配备了保温盖;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用餐地点比较远,端来端去不方便,所以特意加了盖子。

曾被当成职工福利发放

由于工作保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后来这些瓷器是怎么流传到民间的呢?夏建平告诉记者,当时“7501”瓷的研制数量为1万件,出窑后完好的仅有4000余件。经过精心挑选,送发北京千余件,还有的送到了湖南,剩下一部分留在了江西封存库房。“按规定,封存库里的应全部销毁,但考虑到专用瓷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破损需要补充,所以只毁掉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留着做储备。”

1982年春节,研究所将封存的部分器型较小的“7501”瓷连同其他库存产品一起分发给了本所职工当成福利。此后这些神秘的瓷器才为世人所知。夏建平说:“1988年,我从马晓峰那里知道了‘7501瓷’,并听说,民间散落了一批这种瓷器。于是,我找到了当年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员工,以50元、30元不等的价格,收购了一批这种瓷器。”

小小瓷碗价值170万元

在展览现场,一个只有饭碗大小的瓷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个碗和其他生活用品花纹不一样,碗壁上烧的是芙蓉花,看上去,芙蓉花正在盛开,在灯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丽。看记者们感兴趣,夏建平有些得意,他说:这是高白釉双面画芙蓉花观赏碗,并不是餐具,是专门给毛主席欣赏的,一共只有20只,早在1997年就曾在拍卖会上拍出170万元!“这个碗是1996年,我到一个收藏者家里磨了好多次,最后用一个名人烧制的花瓶和10多万元换来的。”

不仅瓷碗值钱,就连小小的调羹也是价值连城。夏建平说,1990年,自己花个30元、50元,就能收购到一件“7501瓷”,后来,这批瓷器的价格就渐渐上涨了,他出手可以卖上万元;如今,这批东西,每一件都必须花几万元才能收购到。“据我所知,现在,‘7501瓷’主要被新加坡的李中权、上海的张老板以及私人收藏家孔先生收藏。一些有头脑的商家,光靠‘7501瓷’的买卖,就已经成了大富翁。”

鲜为人知的“7501” 毛主席用瓷内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前非常神秘和鲜为人知的“7501”毛主席用瓷,在近两、三年中,由于媒体的宣传,商业炒作,到今日已有所人知,并得到广泛的关注。“7501”瓷是划时代的绝响制作,它代表了当代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而且超越了前代,参与研制的全部是全国著名陶瓷艺术家,如王锡良、汪桂英、徐亚凤、刘小平、彭如贤、稽锡贵、章青山、戴荣华、康家忠、张炳祥等等。选料都是极品,单筛料,就动用数千名红卫兵及陶研所全体职工人力从数十吨临川高岭土选出数吨精料,达到了真正的精益求精地步,而且用这种料制作的瓷器,必须要烧到1400℃才瓷化,在当年中用来烧制日用瓷的窑只能升温到1300℃,每升1℃都十分困难,由此可见做这瓷器的难度极大,其他窑厂根本做不到。“毛瓷”之所以名贵,其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不仅因为它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也不仅因为它数量少,物以稀为贵,更因为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瓷”是前所未有,后世也无法仿造的国之瑰宝,“毛瓷”的装饰独具匠心,而釉下彩双面绘芙蓉对花碗是“毛瓷”的华彩乐章,代表中国历代装饰陶瓷最高水平和当代陶瓷美术的最高成就。众所周知明代成化窑的瓷器价值连城,而彩碗更是成化窑中的尤物,据《陶雅》记载:“成化彩碗表里各画葡萄一枝,内外彩色一致,不走一丝,映日照之,不知为两面彩,这里说的是成化彩碗属釉上彩绘,而“毛瓷”双面芙蓉对花碗为釉下彩,是在坯体上绘制内外花纹,在不透明的坯上必须一次成功,不得涂改,能做到:内外釉色花纹,不走一丝,映日照之,不知其为双面绘,可谓神乎其技,再者,成化碗是表里各画葡萄果一枝,而“毛瓷”表里各画芙蓉花三枝,显而易见,“毛瓷”的艺术远远高于成化彩碗,而成化彩碗到今只有记载而没有实物传世。今天,能画双面绘的人已不在了,这门技艺已成绝响,“毛瓷”由于知道了解它的人太少,过去所以没有引起收藏界的注意,随着有关资料的不断披露,“毛瓷”已一跃成为当今收藏热点,“7501”瓷带着凝重的历史印记,它诱人的神秘色彩及其精绝的工艺特点,被人们誉为当代“官瓷”极品,“7501”瓷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特定的单位,特定的人员、作为特定的任务,而出现的由特定的对象所使用的特定瓷器,有着特殊的历史,极有收藏价值。陶瓷复制品及毛主席的茶具首次亮相展开幕,将展出400余件古陶瓷复制精品“7501”当代“御瓷”——毛泽东专用瓷上海研讨会扫描 杨才玉(tp—china-7501)2002年3月4日,“7501毛泽东主席专用瓷”转让交接仪式暨研讨会假座上海西郊宾馆翠园厅举行。毛泽东主席生前是否使用过这批专用瓷?“7501”专用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如何界定?毛主席专用瓷如何会流散民间?围绕这些问题,与会的专家、学者和收藏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当年参加研制生产“7501”主席专用瓷“的景德镇十余名著名陶艺家,被“整齐”地请到会上,显身说法,令人耳目一新。许多新闻媒体亦纷纷闻风而至。缘 起197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给江西省委下达一项特殊任务,让景德镇为毛泽东主席专门制作一批生活用瓷。江西省将此作为一号任务,取代号“7501”,责成景德镇隶属于轻工业部的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研制生产。陶研所自当年2月受命后,将此作为至高无上的政治业务,组织40余位顶尖高手,突击研制设计,选用最好的原料,用最高的工艺进行生产。4月,“7501”设计样稿送中共中央办公厅审查;由陶瓷艺术家汪桂英设计的器型、彭兆贤设计的翠竹红梅、刘平和徐亚凤设计的水点桃花两种图案被选中。从5月25日~8月31日,陶研所共烧制22窑,入窑14103件,实际成品4200余件,平均合格率近30%。从中精选出千余件“7501”专用瓷于当年9月送达北京中南海。其余产品全部被封存入库。建国以来,中央领导的生活用瓷都是由江西省、湖南省国瓷办分别在景德镇和醴陵组织生产后送达中央办公厅的。1974年,湖南醴陵曾为毛泽东主席烧制了一批专用瓷,其釉下双面五彩薄胎碗也是中外收藏家眼中的珍品。在收藏品市场上,两者的价值有此消彼长之势。近几年,这两家都在争“当代官窑”的地位。毛泽东主席的管家、生活秘书吴连登曾应邀题字,称湖南醴陵生产的“毛主席生活用瓷”为“天下第一瓷”,毛主席晚年到湖南长沙和韶山居住时曾使用过这种瓷具。而这次上海研讨会提出,问题的关键是中央办公厅是否正式下达过生产这类用瓷的任务,以及生产出的瓷具是否送进中南海。言外之意是质疑毛主席是否在中南海使用过这些瓷具。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向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同志了解事实的真相。此次研讨会特地请来汪东兴同志的秘书刘桂民及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秘书的张平义。据张平义介绍,2000年9月4日,汪东兴同志在京接见了“7501毛泽东专用瓷”收藏家马晓峰,当时在场的有张平义和刘桂民、汪延群。汪东兴同志第一次详细谈到当年为何要给毛泽东主席特别制作生活用瓷及毛主席使用“7501”专用瓷的情况。他说:1975年初,中央办公厅考虑到毛主席年事已高,身体不太好,吃饭咀嚼很慢。当时毛主席已由中南海丰泽园搬到游泳池住,烧饭的地方离毛主席用餐的地方有一段距离,常发生饭菜送来了,他老人家又不能按时用餐,待用时饭菜已不保温的情况。所以想为毛主席制作一批既能保温、又能防尘的高质量餐具。毛主席是湖南人,故先是安排湖南省生产,送来的设计图案不是很满意,毛主席说还是景德镇的瓷器好。这样我打电话给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黄知真,将任务下达给景德镇。9月,这批瓷具由江西省警卫处直送中央警卫局,中央警卫局的吴连登送到我处。我与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认为这批瓷器质量非常好,是毛主席用过的瓷器中最好的。毛主席不但对图案满意,对器型也很满意。毛主席习惯用菜汤拌饭,新制作的菜盘较深,可以盛较多的菜汤。另外,毛主席也特别喜欢釉下红梅文具,晚年虽不能再用毛笔写字,但画有红梅图案的文心四宝一直放在他批文件的桌子上,他常常凝神欣赏并拿到手上把玩。1976年毛主席在书房最后一次接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两人以茶代酒碰杯时用的就是釉下红梅茶杯。上海研讨会上还展示了与“7501毛泽东专用瓷”相关的原始档案资料,包括1975年5月10日原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方综初步批准的设计原稿,5月25日第一窑“7501”专用瓷原始出窑质量纪录,9月8日江西署警卫处转送中央办公厅的釉下红梅47头餐具提货原始凭证和釉上彩14头提供原凭证等。1996年12月,北京太平洋国际拍卖行将其征集到的80余件“7501毛泽东主席专用瓷”公开进行拍卖,汪东兴同志对此事极为关注,派人到拍卖会上了解情况。当得知这批瓷具全部拍出,成交总额达800余万人民币时,汪老还不解地问:就这么个杯子,真的值10万元?”此后,湖南省国际拍卖行又将其征集到的90余件“7501毛泽东主席专用瓷”进行公开拍卖,成交总额1143万元。至此“7501毛泽东主席专用瓷”作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御”瓷的地位已经确定,其价值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名瓷介绍--“主席用瓷”在北京"97中国精品博览会联合有关单位举办景德镇艺术瓷器拍卖会之前,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曾独家举办过瓷器精品拍卖会。这是一次很有神秘色彩在北京"97中国精品博览会联合有关单位举办景德镇艺术瓷器拍卖会之的拍卖活动。据该公司季涛介绍,拍卖会上的瓷器精品,均为所谓“当代官窑”在“文革”中专为毛泽东主席设计、制作的十一个大类的八十九件(套)生活用瓷。这些生活用瓷在当时即被称为“主席用瓷”,又被称为“中南海用瓷”。因而象这样的拍卖会尤为世人关注。那么,这些瓷器的经历是怎样呢?其时正跨入1974年,江西、湖南、山东等省名窑所在地的政府,都曾接到为毛主席设计、制作生活用瓷的中央指令,要求能代表中国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并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全国各地名窑接到中央指令后,都曾以最快的速度,赶出设计方案和样品,并曾送往北京选定,经过中央的研究和筛选,最后为座落在景德镇的国家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的设计方案中选。而该所的样品,是以正德官窑的瓷器为蓝本,采用半薄高白釉新工艺烧制成功。经专家建议,又对原设计进行了三项重大修改:一是由于传统釉上彩原料中含有铅的成分,为确保人体健康,改为釉下彩生产工艺;二是由于主席政务繁忙,饮无定时,所以食用容器,配有保温保洁盖子;三是将原装饰改为主席喜欢的梅花或桃花图案。此方案经中央审阅后,报主席圈定,下达有关生产文件,并启用代号,即所谓“7501工程”。这一工程集中了国家最优秀的陶瓷工艺师,从数以十吨好原料中,人工手选两吨精选料,不知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的反复实验,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在1975年底,烧制出近千件(套)瓷器,从中选出二百七十六件(套)送往中南海。至于没被选上的那些产品,即被上级有关部门指令就地销毁,但是,这一指令未被严格执行,只销毁了一部分,其余被封存入库,后来逐渐散落在社会上,经过二十多年的与世隔绝,作为“文革”中的这一神秘用瓷,竟在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独家举办的瓷器精品拍卖会上与世人见面了。这些绝无仅有、空前绝后、质量高超、数量无几的瓷器精品,无疑是会受到瓷器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的十分关注和青昧。从该司`96年报来看,这次拍卖会是在北京首都大酒店举行的,当首件拍品“中号水点桃花盒器”以六万二千元落槌时,场上随即热闹非凡,落槌价超过这件拍卖品的原价的八千至一万元许多倍。随着几件“主席用瓷”拍卖下来,人们渐渐发现这几件瓷器都被手举806号牌的买家竞走,当拍卖到第50号拍品“水点桃花饭鼓”时,113号发动起“志在必得”的凌厉攻势,以六十六万元竟得。这一价位创造了中国当代瓷器在世界拍卖场上的最高成交价。806号放弃了这一瓷器之后,仍然继续一件件买下后面的拍品,最终该买家买下了六十七组珍贵的瓷器。所有的“主席用瓷”,全部拍出,总成交额达到八百七十万元。这场“主席用瓷”的拍卖活动,引起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新华社、美联社、法新社和国内外许多电台、电视台、报纸的记者,都曾到预展和拍卖现场采访报道,尤其是挪威国家电视台还想制作一部有关“主席用瓷”的电视片,赶在圣诞节前拿回挪威播放;新加坡《联合早报》则谈到“这是在购买一段历史”,香港的《大公报》和《文汇报》都说:“这批瓷器的拍卖和天文数字之价格,显示人们对这位革命领袖极大的崇敬”。号称“天下第一瓷都”的景德镇有关人士说:“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独家举办的这次瓷器精品拍卖会的成功,为中国的当代瓷器争了光,也为今年来萎靡不振的景德镇名瓷打下了一剂‘强心针’”。现在着手收藏革命文物可以说正是时候,因为当年参加这一历史进程的很多人还在。比如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们或多或少地保存着领袖或与领袖有关的物品,如果能收藏到这些物品,定然能成为一个不同凡响的红色文物收藏家。在毛泽东使用过的物品中,那套被命名为“7501”工程的瓷器最名贵。这种26年前由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生产的中南海用瓷其实就是毛泽东专门用瓷,后被称为“毛瓷”。其质量不亚于清三代官窑瓷器,花费了巨力、巨资,特别是花重金购买了已临近枯竭的临川高岭土(一种专门制作坯胎的著名瓷土),用这种高岭土制成的坯胎能使瓷器坚硬无比,瓷胎晶莹似雪。“毛瓷”主要是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下烧制难度高。古代烧制釉下彩往往是送十件进炉,合格者不过一二。而且,“毛瓷”烧制桃红色要用一种黄金作色剂的颜料,烧成困难,又因为要高温烧造,故报废者不少,这样成本就高得多了。这套“毛瓷”的造型设计方案的形成也是极不容易,不知改了多少次,最后采用秀丽端庄的明朝正德碗的器型为基本造型,并且对所有的食器配上盖子,这是因为考虑到毛泽东的饮食习惯——无法按时吃饭,因而器皿需要保温性强。毛泽东特别喜爱梅花、桃花,图案也迎合了他的情趣偏好。还有毛泽东向来最看重古瓷的清雅、端庄。这套“7501”用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领袖人物的艺术情趣和审美倾向。当年毛主席吃饭用的是什么样的碗?举行国宴时,摆上餐桌的碗盘又是什么模样?这些以往看来“神秘”的物品,昨日在美食节国瓷国宴展示馆中一一呈现在市民的眼前。其中,一套代号“7501”的毛主席专用瓷,以其薄、白、色彩丰富而格外引人瞩目。走进展示馆内,记者首先看到的是一套周恩来总理最爱的花梨瓷餐具,简洁大方,盘盘碗碗加起来有一二十件;随后,记者又看到了当场的第一、二、三代的国宴用瓷,不同时代的特色烙印跃然“盘”上。在整个展馆内,最吸引观众的还是那套代号“7501”的毛主席专用瓷,隔着玻璃框,记者看到,整套瓷器从吃饭的盘碗到酒具、饭煲等一应俱全,光是碗就有好多种,且瓷釉的色彩丰富、鲜艳,碗体看上去轻薄如纸,白色半透明,让人目不暇接。据了解,1975年1月,江西省警卫处根据中央办公厅文件指示,派员前往景德镇监督秘密研制一批供毛主席专用的生活用瓷,工程代号为“7501”。当时,“7501”工程的胎土是动用多辆卡车从江西抚州运来的,数十吨的优质矿石由几十名选料工精心挑选出两吨,然后加工成高白泥。“7501”瓷均为生活用瓷,设计中有釉上彩瓷和釉下彩瓷之分,手绘图案分别是毛主席喜爱的红梅和冰点桃花,是典型的景德镇高白瓷,周身洁白如玉,晶莹剔透。釉上的以98件为一套,釉下的以47件为一套,另有内外两面对画的釉中彩芙蓉花画面的随制产品。这套中南海专用瓷代表着当时中国瓷艺的最高水平。

一个毛主席瓷塑像价值上万元


毛主席拍手素瓷塑像,据说全国仅有2尊,价值不菲。

收藏天地

国庆60周年纪念日尚未到来,相关题材藏品集体升温。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我市收藏市场上又刮起了一阵红色旋风,毛主席像章、瓷摆件、国庆纪念章等红色题材纪念品又受到了藏家的追捧,其价格也被炒得直线飙升。品相好的毛主席像章现在市价高达上千元,产于文革时期的毛主席瓷塑像没有上万元根本拿不下来。

红色藏品年涨50%

“光昨天就卖出去了3000枚像章,价格在10元至1000元之间不等,其中直径为3~5厘米的毛泽东像章卖得最好。”中兴路收藏市场内,以红色收藏为特色的店主谷学书告诉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伴随着一系列纪念活动的开展,涉及1949年~1979年期间的宣传画、像章、瓷器、书籍等在内的红色藏品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市场里,以前遍地皆是、卖价不到1元的普通毛主席像章,现在5元以下拿不到,品种好的卖价甚至高达上千元;印有毛泽东语录的文革瓷摆件,已卖到了1000多块;而上世纪50年代初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也从100元/套涨到了500元/套;甚至连以前人手一本的“红宝书”,现在价格也翻了好几番,卖到40多块。

“近两年,红色藏品行情每年都以30%~50%的幅度上涨,两三年就能翻一番。”谷学书称,尽管价格连涨,却仍是供不应求,这其中尤以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唐山出产的各种规格毛主席瓷塑像最受欢迎——因唐山地震导致该品种存世量小,眼下已是一尊难求,不管是半身像还是全身像,高度上了60公分的话,没有上万元根本拿不下。

纪念币邮品齐冲高

“国庆题材的纪念币(钞)板块也在冲高,相比年初价格平均涨了近三成。”中兴路收藏市场专营邮币业务的李先生告诉记者,除了红色藏品外,那些见证共和国成长进程的“国庆藏品”价格也上涨不少,尤以纪念钞和邮票为最。

如1999年发行的“建国50周年纪念钞”,面值50元,年初最低时51元,目前市价70元;面值150元的三连体钞更是因为数量稀少,现在重庆市场已涨到3300元附近;1989年发行的国庆40周年20盎司金币,由发行之初的市价12万元涨到30万元以上。

1950年7月1日发行的纪4《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是新中国第一套反映开国大典的纪念邮票,四枚一套,分为原版和再版两种版本。其中,平贴原版共4枚面值换算为6.8角,目前市价为800元,此前在400~500元之间;平贴再版去年的价格为60元左右,最近也狂飙至150元附近。还有1959年发行的纪71开国大典邮票,面值20分,市场上已卖到400元。

专家称短期风险大

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唐肇新告诉记者,每年国庆都会出现题材炒作的现象,而今年是60周年这样一个大的整数年,更是成为藏品上涨有力的支撑。

唐肇新称,除了专业的收藏爱好者,近期有不少专业炒家介入。据悉,这些专业炒家会在一个时间段里花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资金大量吸收个别藏品,将价格抬高,进而操控市场。就像去年的奥运题材一样,奥运前夕各类藏品价格涨了1至2倍,这时炒家资金快速抽身,一些币种最大跌幅甚至达到90%,不少投资者被深度套牢。

国庆前夕,藏品价格还会上行,对于前期涨幅较大的品种来说,短期风险已经累积。为此,唐肇新建议,市民不必盲目跟风,可以等到国庆之后价格回调时再介入。

提醒》》

三大权威机构发行可放心

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各大收藏市场发现,从纪念邮币到竹叶青茶叶、紫砂壶甚至保险公司成立60年发行的小钱币珍藏册,几乎都宣称专门为建国60周年而设计,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目前市场上有多达几十种的建国60周年纪念藏品,不少存在猫腻。”唐肇新称,邮币收藏品的发行机构是否权威,很大程度上决定产品的收藏投资价值。唐肇新提醒,目前邮票的官方发行机构是国家邮政局,邮品的官方发行机构为中国集邮总公司,而具有流通功能和货币属性的中国金币应该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的中国金币总公司是金银等纪念币的唯一合法经销单位。如果不熟悉收藏市场,投资者可以选择这三家权威机构发行的收藏品。

200余件藏品展现菏泽民间收藏文化


9月17日,由菏泽市委、市政府主办,市文联、市收藏家协会承办的首届菏泽民间博物馆收藏精品展,在菏泽市博物馆隆重开幕。我市十余家民间博物馆精心收藏的陶器、铜器、瓷器、玉器、钱币等共200余件惊艳亮相。有关市领导、国内著名专家,及来自全省各地博物馆、收藏家协会的百余位人士相聚一堂,在欣赏大美藏品的同时,共同梳理、探讨菏泽民间收藏文化的创新发展之路。

国运盛世助助推民间收藏

“民间收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民间收藏活动的兴起与时代息息相关。”谈起举办此次民间收藏展的初衷,菏泽收藏家协会会长宋新明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社会安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菏泽民间收藏的规模和影响都在不断扩大,实际上已经成为全市文博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市人大副主任丁志刚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由菏泽收藏家协会首次与民间收藏爱好者联手举办的收藏精品展,借助于民间收藏力量,挖掘散落在民间的宝贵资源并进行有效整合,让这些具有浓郁地域文化、又难得一见的特色民间藏品,作为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奉献给广大群众共同享受,同时也为民间文物藏品提供一个广阔的展示、交流平台。

菏泽民间博物馆迅速崛起

“菏泽历史悠久,文化繁荣,民间收藏活动的规模和影响一直在不断扩大,涌现出了一批有实力的民间收藏单位,这些单位横跨多个行业,有博物馆、美术馆、会所、研究会及各类古玩店等,涉及艺术品收藏的多个领域,如陶瓷器、玉石器、铜器、家具、字画等门类。”菏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洪岳介绍说,此次展览吸引了天华博物馆、曹州博物馆、善古楼博物馆、华夏博物馆、秦汉博物馆、三和博物馆、怡菏博物馆、春秋博物馆、根源博物馆、南华博物馆、铜镜博物馆等全市十余家主要的民间收藏博物馆的倾力支持和踊跃参展,覆盖了全市收藏界。

民间博物馆作为国家博物馆的补充和延伸,是国家文物保护的又一道防线。记者了解到,在菏泽曹州、天华、善古楼等博物馆带头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后,全市正式登记注册的民间博物馆已达12家。另外,正在等待审批的民间博物馆还有10家。在各县区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据不完全统计有6家,非正式注册但已馆藏化的家庭收藏馆更多。截至目前,菏泽民间博物馆收藏质量已具相当规格和水平,比如三代的烧彩陶俑、官窑的瓷器等多件藏品可填补菏泽博物馆空白,还有一些专业藏馆更是在国内领军。

藏品全宝贝多,让人惊讶

“我为菏泽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到骄傲。我去全国很多地方参加藏品展览活动,遇到的藏品百分之八九十是赝品,而在菏泽这次收藏精品展活动中,其真品率让我非常惊讶,由此可见菏泽民间藏友收藏水平之高。”来自北京的一位收藏界权威在参观后感叹道。

此次展会上展出的200多件藏品,涉及陶瓷器、玉石器、书画、铜杂、钱币等多个品类,基本反映了菏泽民间收藏的结构和偏好。藏品涵盖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大系,既有官窑的瓷器,又有商周的青铜器,既有秦汉的彩陶、石刻,又有历代钱币、铜镜和历史上的书画名家墨宝,更有竹木牙角类极具艺术和经济价值的藏品,呈现出“博”、“特”、“真”、“精”的特点。如明螭龙纹犀角杯、战国错金铭文甬钟、西汉大乐富贵博局蟠螭纹镜、明鎏金三拿佛像、宋磁州窑高足杯、清青花釉里红福禄寿喜纹盘口瓶、清光绪青花缠枝花卉赏瓶、汉烧彩男俑、清张灿章山水画、明紫檀笔筒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藏品,受到参观者的一致认可。

牡丹之都成民间收藏“沃土”

“近年来,菏泽民间收藏的热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平台,使更多收藏家和民间藏品得到充分的交流与展示,也使广大收藏爱好者的收藏学识及鉴赏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宋新明表示,“收藏并不是说一定要收藏经济价值很高的稀世之宝,艺术品涵盖很多价值,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收藏就是要通过藏品了解它背后的文化、历史和艺术性,从中得到乐趣,陶冶性情。”目前,菏泽市收藏家协会会员已达700余名,近年来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区域性收藏品展览、交流、论坛、拍卖、鉴宝大赛等收藏活动,形成了很好的市场成熟度,体现了底蕴深厚的菏泽民间收藏文化。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爱好收藏的人越多,收藏的市场就越大。我们相信,首届菏泽民间博物馆收藏精品展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众多藏家和观众搭建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也使菏泽的民间收藏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菏泽的民间收藏一定会蒸蒸日上,民间收藏文化也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