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文物瓷器有哪些 > 导航 >

日本的馆藏中国文物

日本的馆藏中国文物

古代文物瓷器有哪些 瓷器中仿古气泡鉴别 古代文物瓷器精品漫谈

2021-04-16

古代文物瓷器有哪些。

流失到日本的中国文物数量最大,其中甲骨片日本收藏最多。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馆几乎都收藏有中国文物,数量大概在数十万件。在这些博物馆中,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收藏最为丰富。资料显示,战后日本归还了一部分战时掠夺的文物,有158000多车,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较珍贵的,但这只是很少的部分。

珍贵的中国雕塑

东京博物馆的东洋馆共分三层。第一层陈列着包括木乃伊在内的埃及珍贵文物,印度、犍陀罗(今印度、巴基斯坦地区)早期佛教文物,东南亚与西亚的考古出土遗物,等等。笔者最感兴趣的是一号展厅名为“中国雕刻”的特别展览,26件南北朝与唐代的文物,大部分是来自中国陕西省西安宝庆寺、中国山西省长子县、山西省云冈石窟、河北省响堂山石窟等地的石佛造像,比如唐代宝庆寺如来三尊佛龛、天龙山石窟第21窟如来像,也有少量隋代金铜造像如势至菩萨立像。其中,6件公元703年至704年间的宝庆寺石佛造像甚至可考人名,比如德感造十一面观音龛、姚元景造如来三尊佛龛、高延贵造阿弥陀三尊佛龛、李承嗣造阿弥陀三尊佛龛、萧元造弥勒三尊佛龛、韦均造如来三尊佛龛等,具有极高的史料研究价值。taoci52.COm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111件文物珍品

东京博物馆东洋馆的第二层可以说就是“中国专馆”,一共五个陈列室,其中四个为“中国考古”,剩下的一个是“中国绘画书法”。“中国考古”的第一陈列室是从新石器时代到汉代出土的早期文物,一共111件展品,涵盖了骨器、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品种。陶器部分,有中国甘肃省、青海省出土的齐家文化红陶双耳壶、褐陶水差形土器,也有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商代白陶豆,西周时代的灰陶鬲,中国河北省易州出土的战国时代黑陶磨光纹小壶、夹砂红陶鬲,中国安徽省寿县出土的战国时代彩釉壶,等等。玉器部分,既有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玉斧、玉璧、玉环、玉饰,二里头文化的玉刀,也有商周时期的饕餮纹佩玉、龙纹佩玉等。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礼乐、祭祀用青铜器。

绚烂多彩的历代陶瓷

“中国考古”的瓷器陈列室,一共有33件从三国时期到唐代的加釉彩陶器及43件宋代到清代的瓷器。早期瓷器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古越州窑产的青瓷神亭壶、青瓷双耳壶、青瓷狮子、青瓷天鹅壶、青瓷莲纹盘,唐代长沙窑产的黄釉褐彩碗、黄釉绿褐彩鸟纹碗、绿釉枕、绿釉奁,以及大量的唐代三彩随葬器,如三彩骆驼、三彩马、三彩天王俑、三彩镇墓兽,等等。东洋馆的宋代瓷器有:定窑的白瓷盘口瓶、白瓷莲花纹钵、白瓷印花花卉纹轮花钵,耀州窑的青瓷唐草纹水注、青瓷凤凰唐草纹轮花钵,钧窑的靛青釉轮花钵,官窑的青瓷轮花钵,越州窑的青瓷花纹水注等。

东洋馆的元、明、清瓷器陈列,涵盖各个时期的精品,几乎就是一部发展史。

中国绘画成日本国宝

东京国立博物馆拥有的众多珍贵文物中,首推日本政府所指定的87件国宝和610件重要文化财产,而这些顶级文物中有一批是来自于中国宋元明时代的绘画与书法。在“中国绘画书法”陈列室中,仅南宋李生《潇湘卧游图卷》、南宋李迪《红白芙蓉图》、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和元代因陀罗《禅机图断简寒山拾得图》4幅作品就获得了“日本国宝”的称号。其余珍贵绘画还包括南宋马远的《洞山渡水图》,明代朱端的《寒江独钓图》,清代赵之谦的《花卉图》等。而书法作品则囊括了黄庭坚、朱熹、赵孟頫、八大山人(落款)、郑燮等名家。东洋馆第三层陈列则以朝鲜文物为主,也可间接观察中国传统文化对半岛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岛城馆藏文物“考级”


应青岛市文物局的邀请,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昨起来青对市博物馆、青岛市文物商店、中国海军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等14家博物馆共6大类近1000件文物进行评审、鉴定、定级。这也是青岛市首次邀请高规格、多品类、大规模的专家队伍为国有博物馆藏品进行鉴定定级。

此次来青的专家组成员由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资深文物鉴定专家组成,共分为书画碑帖、陶瓷、铜器、玉器、杂项以及近现代历史文物等6个组别。分别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书画碑帖组许忠陵、陶瓷组王莉英、铜器组朱凤瀚、玉器组田俊荣、杂项组夏更起、近现代历史文物组阮家新和肖贵洞等。

2008年起青岛市提出建设“博物馆城”的战略规划,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一批体现行业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博物馆相继建成开放,全市已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47座,初步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城建设格局。目前青岛市博物馆馆藏资源丰富,为数众多的工业遗产类、革命文物类、军事军舰设施、近现代欧式家具、民俗等藏品亟须专家给予分级。

灿烂的中国文化在日本—出光美术馆宋元瓷器赏析


日本出光美术馆,隶属于日本石油业巨头出光集团。1966年开馆,主馆位于东京千代田区丸之内帝国剧场的九层,另有分馆坐落在福冈县北九州的门司港。

出光美术馆入口

出光佐三

出光美术馆的创建者是出光产业第一任社长出光佐三先生,从1905年开始,致力于美术馆的收藏。成立至今,出光美术馆共藏有各种美术品约1万件,其中包括国宝2件,重要文化财产51件,可谓是“东洋艺术宝库”。

出光美术馆藏品种类丰富,包括日本绘画作品,中国、日本的陶瓷器,同时也收集西洋绘画作品。其中日本绘画的藏品涉及日本美术发展的各个时期,其中包括国宝《伴大纳言绘卷》和《见怒世友》两幅作品。

有一间展室陶片室,展示日本、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陶片。陶片室面积小展品多,展示柜的下半部分采用抽屉式展柜,这样一来陶片室的收藏能力就增加了好几倍。观众可以像拉开抽屉一样拉开展柜欣赏里面的陶片,可以近距离得欣赏它们的花样、纹路和色泽。

出光美术馆收藏了中国自汉代至明代的陶器藏品,属于世界一流的收藏水准。至于日本的陶器收藏,从绳文弥生时代的土器,直到美浓烧、古九谷、京烧、伊万里烧等等日本各大名窑的一等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目前,出光正在做中国宋瓷展。建议抽空去一趟出光美术馆,那里有一个宋瓷展。

南宋 龙泉窑青瓷浮雕牡丹纹双耳瓶

金 定窑白瓷锈花牡丹唐草纹瓶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南宋 龙泉窑青瓷双鱼纹盘

金 定窑白瓷长颈瓶

南宋 龙泉窑青瓷香炉

南宋 吉州窑天目盏

金-元 钧窑紫红釉洗

南宋 修内司窑青瓷长颈瓶

南宋龙泉青瓷簋式炉

南宋龙泉青瓷贯耳瓶

南宋龙泉青瓷凤耳瓶

南宋龙泉青瓷敛口碗

日本人或许是除中国人以外,最热衷于收藏和研究中国陶瓷的了,很多机构或个人收藏,都有极其精美且具学术价值的中国古代陶瓷精品。

出光美术馆的中国陶瓷种类丰富,涵盖多个时期不同地域的代表性作品,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私人收藏体系之一。

不仅仅限于宋瓷,出光美术馆藏的元明清官窑瓷器,也被誉为日本观赏陶瓷的核心。

元 景德镇窑青花龙纹罐

元 景德镇窑青花骑马人物故事图罐(昭君出塞)

大明宣德 景德镇窑青花龙纹罐

大明万历 五彩牡丹纹盘

大清乾隆 青花红彩龙纹瓶一对

(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广西博物馆加快开发馆藏文物纪念品


广西博物馆设计的“三羊开泰茶叶罐”获国际瓷展金奖

随着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摆放在博物馆展柜里的文物,观众除了可以拍照、欣赏外,还可以将文物复制品带回家了。今年4月,广西博物馆吴伟峰馆长设计的“三羊开泰茶叶罐”(共有两款)在第三届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创新设计评比中荣获金奖,另外的两件作品“粉彩梅竹图梅瓶”、“青花竹节套杯”也获得了铜奖。4月26日,记者走进广西博物馆,在吴馆长的带领下欣赏获奖作品。

三羊开泰茶叶罐,仿自国家一级文物东汉时期的器物“刻花三羊钮陶盒”,茶叶罐整体呈扁圆形,有两种样式:一种表面施青黄釉,通体纯白里透着青绿,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一种则仿明清时期的青花瓷装饰,盒盖及盒身分别雕饰了素雅清新的柿蒂纹、蕉叶纹。在茶叶罐顶部,纯铜打造的扣环精致华美,顶部边缘呈品字分布了三只回首卧羊,惟妙惟肖,“三羊开泰”也寓意吉祥好运的到来。

吴馆长介绍说:“茶叶罐共有两款,一款属于青瓷,一款属于青花瓷。它是用瓷石和高岭土等优质原料,经过1200℃-1400℃的高温烧制而成,每件制作工艺复杂,不是简单的复制古文物,还具有现代的审美观及实用性,只能限量发售。而三羊开泰茶叶罐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它还是一个储藏茶叶的容器。

虽然,广西博物馆从2009年才开始将本馆的馆藏文物通过复刻、仿制加上一定的创新等形式做成文化创意产品,但通过开展广西高校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加快了馆藏文物纪念品的发展,市民在参观博物馆之后,还能将馆藏文物复制品带回家。

“目前我馆的文化创意产品种类只有20种,大英博物馆30%的收入来自文化产品的营销,可见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前景还是挺大的。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让游客能够更深入了解我们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从而将这些具有收藏价值的产品带回家。”吴馆长说。

日本馆藏龙泉窑青瓷器精品高清大图欣赏


这是一次以“宋瓷”为主题的展览,我们看的重点自然是龙泉青瓷。

1.贴花缠枝牡丹纹龙耳衔环瓶

大门进去,第一件独立柜里就放了封面上的这件双耳衔环瓶:

这类装饰贴花的龙耳衔环瓶,相信大家都见过,国内不乏同款藏品,但釉色好成这样的就非常少了。这件是传世品,釉光肥润,形色兼美,无可挑剔。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人心目中,这类瓶子地位很高。要不然也不会拿来做封面器物。我记得六年前,在日本一个古玩店,也是类似的一件龙耳衔环,老板从保险箱里战战兢兢,毕恭毕敬宁拿出来的,他说这瓶子在寺庙里存了很多年,言下之意,非常珍贵。但是在国内,这类瓶子往往被轻视。

去年我们馆在北京华夏古玩城举办的“青出于蓝——首届龙泉青瓷民间收藏展会”,也有一对同款衔环瓶(见上图),釉水不亚于出光美术馆的这件,而且是完整的一对。当时有客人想收藏,很多人却表示,釉水太亮看不懂。这说明什么呢?对于龙泉青瓷的精美能到什么程度,他们心里没有标准,没有从釉的本质上去认知,没有从造型、纹饰去把握。在他们的眼里,“灰头土脸”的才“开门”,精光发亮的就是“新”。我们的收藏市场、收藏队伍、鉴赏水平,整体上还有待于提高。

2.弦纹贯耳瓶

这件贯耳瓶的釉水达到顶级,发色莹润如美玉,我只能用“敬畏”两字来描述了。面对这样的瓶子,如同面对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

同款贯耳瓶,故宫博物院也有一件(见上图),但釉色远不及此。

3.鸟钮盖瓶

这件瓶子是典型的龙虎瓶瓶式,一般成双成对制作,盖子捏塑鸡、犬为钮,但这个瓶子没有堆塑龙虎,是光素的。造型虽不足为奇,釉色确是醇美,粉青釉莹润无比。

去年有人收藏了一对釉色特别好的龙虎瓶,叫我去看。但我看了不想吱声。因为我不喜欢把那瓶上的龙做得棱角分明,张牙舞爪,满身是刺,而且这瓶子肩上还装饰了花边,整个造型看起来很复杂。有的藏家认为,这样一对龙虎瓶,30多公分高,这么大很气派很好,但我个人更喜欢出光美术馆这种素身的,含蓄,耐看。后来这对龙虎瓶还是卖到了北京,个人理解不一样,偏好不一样。

4.双鱼洗

从大厅走到里面的小厅,一只双鱼洗赫然在目:

双鱼洗数量很多,我们肯定见过不少,但如此品相的双鱼洗,不一定能碰上。此洗釉水肥厚,贴塑的鱼纹比较大,刻划清晰、细腻,双鱼姿态特别鲜活。洗用了支架立起来,可以清楚看到它的圈足,十分规整。

不妨和其他精品双鱼洗(见上图,台北故宫藏品)比较一下

5.鬲式炉

这件鬲式炉就是放了封面的那件,从图上看不起眼,其实非常精美。实物尺寸较大,口径有20多公分,釉水通体莹彻,就像翡翠雕成,里外通透。这是我见过最好的一只鬲式炉,称得上是霸气的王者之尊,也可以说是整个展览中的精华之器。

再说个细节,此炉的颈部内壁是有一圈凹陷的,很多仿器都是直壁,没有弧度。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呢?一是加强曲线变化,使器物更圆润。第二个,可能为了配合金属盖的使用。笔者留意过众多传世的鬲式炉,颈部凹陷处均有磨痕,这很可能是金属盖不停转动造成的结果。我们现在看到日本人收藏的鬲式炉,很多配了银盖子,这很可能就是宋人的使用方法。这些银盖是手工制作的,精打细磨,非常精美,或许也是传承自我们宋代的工艺。日本人把这些东西都保存下来了,他们对汉文化的传承非常完整,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反思的。

6.簋式炉

这件簋式炉无论图片还是实物都是让人感觉“怪异”的。曾经有好几位朋友都问过我这件东西对不对,我没有看到实物也不敢回答。直到看到实物,我能肯定,炉子是对的。但从大量的实物比对来看,这件炉子它不是常规的炉式,属于另类,具有特殊性:口小,器身高,耳部分得很开,整体不协调,看起来别扭。但是不看造型看釉质,它是典型的龙泉产品。这也说明,龙泉窑窑场太多,工匠的审美、设计不一样,难免有“出格”的作品。所以古董圈里也有句话:龙泉无高手。冷不丁看错,把老的看成新的,这也不奇怪。

7.敞口壶(渣斗)

这类器物的命名,我们国内是叫做“渣斗”的。日本人则根据器型把它叫做“敞口壶”。对于相关问题我曾写过考辨文章,有兴趣的可翻出来看看。

8.凤耳瓶

这件凤耳瓶尺寸有近30公分高,釉色纯正,但造型不是最美的,肚子有点大,有点壮的味道。我们国内松阳出土印上邮票的那件(见下图)就比这件漂亮。

还有一件日本私人收藏的凤耳瓶也很精美(见下图),尤其凤头刻划清晰,非常形象。

出光美术馆这件凤耳瓶如果放到我们市面上,80%的人可能认为“不对”。而出光美术馆的藏品,我整个看下来,没有错的东西,都是开门见山的。

9.束口碗

这只束口小碗,只有南宋才有的造型,和建窑盏有相似处,宋时也是拿来做茶具的。

10.南宋官窑穿带弦纹长颈瓶

附带一件南宋官窑器,修内司官窑的弦纹长颈瓶,日本人称之为“下蕪瓶”。这件瓶子,釉水不是很好,非正烧,呈色上是偏月白的淡粉青,哑光。造型上,似乎也有一些歪了。可能正因为这些原因,这次的展览并没有去宣传它,凸显它。看得出,展览组织者是以平常心,以客观的眼光,以纯粹的审美眼光来看待宋瓷,挑选宋瓷,并没有因为“南宋官窑”这样的身份标签给藏品搞“特殊待遇”。

总结:整场展览看下来一个深刻感受:龙泉青瓷,俨然是这场宋磁展览的主角。从走进展厅的那一刻起,看着各种宋瓷,龙泉青瓷是最精最靓最引人注目的,其他窑口的瓷器和龙泉青瓷一比,太粗糙,黯然失色

珍藏异国的中国瑰宝 看土耳其馆藏的元代青花瓷


和英文中的China带有中国和陶瓷双重含义一样,土耳其语中的cini也带有这两种解释。然而,和西方博物馆中中国瓷器大多是掠夺而来的不同,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宫,则用丝绸之路贸易而来的馆藏数量世界第一的元代青花瓷诠释了土耳其人对于中国陶瓷的珍爱。

青花瓷是在元代中后期的景德镇开始大量出现的,并迅速取代了青瓷的统领地位。然而,进入明代后,元青花独特的形制和纹饰便神秘地消失了,此后500年间,人们几乎对它一无所知。到了1956年,美国学者波普发现了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宫藏有元代青花瓷器40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世界第一。而在他的结论出现后,人们便都不禁要问,为什么现存于世最精美的元青花不见于它的烧造国中国,而是出现在遥远的伊斯兰国家的皇宫中?

解答这个问题成为了中国陶瓷界三代人的心愿。中国古代陶瓷研究会前会长冯先铭生前曾说,研究中国陶瓷不去看土耳其馆藏的中国瓷器,对一名陶瓷学家来讲是一件死不瞑目的事。冯先生的老师、著名陶瓷学家陈万里先生也表达过类似观点。现为牛津大学考古系博士的蒋奇栖女士则继承了这两位老先生的遗志,用了八年时间促成了二十一世纪初一场历史性的考察。

如今那场考察已经过去了八年,但蒋女士仍然记得当时在北京召开“赴土耳其考察论证会”时的场景:“当时著名陶瓷专家李辉柄先生代表大家总结发言时就说,不去土耳其我们死不瞑目。当时大家都很激动,特别是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北京市文物局的梅局长也被感动了,很快就决定来实现我们的夙愿。”

那是在2001年3月29日的清晨,考察团一行踏上了伊斯坦布尔的土地,当他们来到托普卡比皇宫时,刚刚还是游人如织的陶瓷馆,立刻因为中国专家的到来而关闭了。原来,馆长莎曼女士特意为中国专家闭馆三天,并将40件元青花藏品一一调出。在幽静的馆内,专家们不时发出惊呼和议论:中国的古瓷研究终于补上了土耳其托普卡比宫这一课。蒋女士还向笔者介绍了考察中一个小细节:“本来双方约定只能土方人员拿瓷器,中方人员不能上手。但当馆长莎曼女士亲自捧出第一件中国元代青花大盘时,全场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人们太激动了,能够有机会将它们抱在手里是我们每个陶瓷研究者的最高梦想!莎曼女士微笑默许了,于是每位专家都开始亲手抚摸这些瓷器。”

在这次考察中,这些元青花实物也让专家们大跌眼镜。蒋女士介绍说,本来元青花鉴定标准为釉是深蓝的和瓷器底部有火石红,然而土耳其的元青花却没有这两点——釉是像清代乾隆时期青花瓷一样又淡又亮的,底部也没有火石红。

另外,这些青花瓷都是专门为出口贸易所设计的,因此带有中西结合的特色。“唐代到元代统治者都很喜欢单色釉,元代宫廷用瓷也是以单色瓷为主,而元代青花瓷很多是为了伊斯兰文化而特别设计的。”蒋女士谈道。比如,一件花卉图案的大盘没有韵散,便是用了“撒蓝”的技法——在画完了纹饰以后,又把钴料喷洒在上面,所以可以感觉到这个器物上面朦朦胧胧有一层蓝色;再如,整个的青花瓷它的装饰很满,器形也较大,这些都很符合当时的伊斯兰文化,表现了他们对青蓝的喜好。

和英美博物馆那些专门用来观赏的青花瓷不同,这里的元青花是作为实用器皿在奥斯曼皇宫里使用的,陶瓷馆的前身甚至就是皇宫的厨房。“它们是吃饭时用的,人们围着青花大盘吃手抓饭。”蒋女士解释道。

考察组一位专家的文章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可以作为这次考察的注脚:历史是这样的公平——当中国的精美元代艺术品在战乱中近乎绝灭时,它却由于机缘奇迹般地完好地保存在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成为世界性的文化遗产。茫茫沙漠和涛涛海疆都没有阻挡它们的生存绵延,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也许是有灵性的,它是这么美,以至于历史上出现的任何邪恶都无法彻底毁灭它们。

日本的高档瓷器欣赏


日本高档瓷器之日光(Nikko)品牌创立于1908年,是日本陶瓷中最显赫的名字之一。200年前,英国首次将源自东方的白瓷技术掺混动物骨粉于瓷焙烧,划时代地创制了骨瓷(BOHINA)之后,NIKKO将骨瓷中的骨粉含量提高到50%,研制出最高素质的骨瓷产品,上釉焙烧温度达850℃至1120℃,令瓷质更洁白,更有晶莹通透的效果。

NIKKO的骨瓷碟不仅质地优良,设计上更体现着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精致韵味,柔和光泽的釉彩,优雅大方的图案,单是端在手上欣赏就已经是一件人生乐事,如果再盛上一杯溢满香气的,一切的一切将无限接近完美。

NARUMI品牌1938年创始于日本鸣海,是世界顶尖的骨瓷品牌之一。其产品的风格既具欧式餐具的华丽典雅又秉承日式餐具的细腻精致,并以其严谨的制作体系,成熟的工艺和优良的造型深受高品位人士及全球众多五星级酒店的青睐。NARUMI的骨瓷产品都是采用高达47%牛骨粉作为原料,通过特殊工艺制作成形,配合精湛的印刷技术,使得花色更精致,层次感更强。其产品上的金色部分全部是用24K纯金勾勒,所以每一件产品都是精工细作的杰出作品,不但实用,更具有收藏价值。

前身NIDDON TOKI GOMEI KAISHA公司创立于1904年,迄今已成为日本最重要的高档瓷器制造商之一,产品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销售。其产品多走高级路线,造型及花色采传统及典雅的设计,与NARUMI在风格上有些不同。

流失的国宝 日本美术馆收藏的中国陶瓷组图


1998年2月,笔者因筹办"耀州窑陶瓷展",前往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工作了一个星期,期间通过参观、考察及与日本同行的交流,对该馆的收藏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阪位于本州的关西地区,是日本仅次于东京的第二大城市。它北与日本著名的千年古都--京都相邻,东边则紧靠日本另一个著名都市--奈良市,这两个城市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大阪古称"浪速"、"难波"。据日本史书记载:神武天皇乘船至九州向东航行巡视,到大阪附近,水流湍急,浪花翻滚,遂将此地称为"浪速"。大阪之名是因为附近多山,上町台一带坡地面积广大且坡面平缓,始称为"大坂",明治初改称大阪。这座城市濒临濑户内海,市内河道纵横,自古以来凭借河海交汇之优势,与国内及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进行频繁的交往,位于大阪的港口"难波津"就是与海外进行交流的重点地区。

被称为"水之都"的大阪历史悠久,境内已发现弥生时代的遗迹多处。历史上曾有几代天皇在此建都,位于市内的难波宫遗址即为建于七世纪中叶的奈良时代的古皇宫。市内的名胜古迹还有平安时代的大会佛寺,江户时代的丹珠庵,明治时代造币局的泉布观等。位于东区的大阪城是16世纪末的的霸主丰臣秀吉所建,是大阪最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包括13处被日本政府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的建筑。其主体建筑天守阁巍峨宏伟,镶铜镀金,十分壮观,内部保存有丰臣秀吉的木像、使用过的武器及绘画等。此建筑后遭遇火灾被毁,现在的大阪城为1931年民间集资重建,唯有城内的樱花门因全用巨石砌成而免遭火焚,成为目前仅存的遗迹。大阪的名胜古迹还有日本最早的官寺-四天王寺,于公元593年圣德太子摄政时所建,也是几经烧毁后重建。住吉大社则是全日本住吉神社的总本宫,是为祭祀航海安全的保护神于公元三世纪时创建,该大社的四栋本殿已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夹在堂岛川和土佐堀川之间两条河流之间的中之岛位于大阪市北区,从江户时代就是经济、金融中心,聚集在这里的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和中央公会堂等西洋建筑都是著名的观光名胜。以专门收藏东洋陶瓷而闻名的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就位于以玫瑰园著称的中之岛公园附近。

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的收藏主要来自于旧安宅产业(株)的收集品。安宅产业的原会长安宅英一是一位极具艺术天分的收藏家,在他的指导下,安宅产业从战后的50年代就开始收集中国、朝鲜以及东南亚陶瓷,至1976年时已收集了1000件左右。从1969年开始,就陆续举办陶瓷展,供公众参观研究。1975年旧安宅产业(株)出现经营危机,其珍贵收藏面临失散的危险,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后由住友集团收购全部捐赠于大阪市,并捐赠巨额资金建馆收藏、展示这些珍贵藏品。1982年11月,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正式建成开放,并从1992年起开始收集日本陶瓷。同时又接受了在日韩国人李秉昌捐赠的351件朝鲜陶瓷和中国陶瓷。通过不断的捐赠与收购,馆藏品得到不断地充实,目前约有2000多件藏品。上世纪90年代末该馆又进行了扩建。新馆是世界上首次尝试以自然采光展示的美术馆,在空间设计上富有新意,部分区域适时让自然光进入,将陶瓷原本的色彩与光泽展露无遗。目前,该馆已是大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设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东洋陶瓷宝库之一。

该馆收藏的中国陶瓷在数量上仅次于朝鲜陶瓷,不仅量大、质精,而且品种多,时代跨度长,从东汉的釉陶到明代的青花、彩瓷都有收藏,其藏品几乎涵盖了中国陶瓷史上各个著名窑口的著名品种,既有充满宫廷趣味的官窑器,也有在传统鉴赏领域被忽视的民窑作品。但清代的中国陶瓷不在安宅的收藏范围之内,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是他们认为唐宋元明是中国陶瓷最为华美,并充分发展到成熟的时期,因此宋代瓷器是这批瓷器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二是由其在收藏中奉行的"彻底的完美主义"即日本学者所说的"安宅品味"所决定的,要求藏品的品质要具有"静谧"和"峻烈"感,认为陶瓷器不应该简单地给人以美学价值,更多的应该是具备使人精神高扬奋发的力量。

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中国陶瓷中有13件分别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重要文化财,其中有2件被指定为国宝,11件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此外还有一件被指定为重要美术品。日语中的"文化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走在世界前列,早在明治初期的1871年,日本政府就颁布了保护工艺美术品的《古器物保护法》。1950年日本制定了首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定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专门负责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其保护范围包括古建筑、书画作品、手工艺品、自然景观、地下文物等,还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也列入保护范围。日本的公立和私立博物馆中收藏的中国文物有很多被列为国宝、重要文化财和重要美术品,其中就包括有为数不少的中国陶瓷精品。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些流失在海外的国宝--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被列为重要文化遗产的中国陶瓷精品。

油滴天目茶碗,口径12.2厘米,南宋建窑产品。碗内外壁釉面上散布着均匀密集的闪着银灰色光泽的小圆点,浅褐黄色的碗沿釉色均匀整齐,貌似扣金工艺的装饰效果。碗外壁施釉不及底,可看见黑灰色的胎。此件油滴釉茶碗无论从造型还是油滴的形成效果,都可称是宋代建窑烧制的最为完美的一件油滴釉产品,因此它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

油滴釉是黑釉中的名贵结晶釉之一,盛烧于风靡点茶与斗茶的宋代,以建窑产品质量最佳。它的着色剂主要是铁的氧化物,其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为5.34%,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铁的比值比其他黑釉瓷高,在烧制过程中铁氧化物聚集,冷却时形成饱和状态,并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析出晶体,形成闪着金属光泽的油滴状圆点。油滴的形成对于烧制火候和釉层薄厚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火候过急,氧化还原气氛控制不当,油滴形成效果不理想或不能成为油滴。如果釉层过薄,烧制过程中釉聚集少或达不到聚集,也形成不了油滴或油滴过小。由此可见,烧制一件完美的油滴釉产品是多么的不容易。

油滴在宋代也被称为"鹧鸪斑",是因其酷似鹧鸪鸟胸部羽毛的斑纹。油滴盏和兔毫盏一样,都是当时倍受珍视的饮茶用具,宋人有诗云:"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不仅中国的达官贵人喜用它来斗茶,也受到酷嗜茶道的日本人的青睐,并由当时在浙江天目山佛寺留学的日本僧人带回,故此类黑釉瓷在日本被称为"天目"瓷,是被日本收藏界认为是茶道世界中享有最高地位的陶瓷制品。它对日本的茶道及陶瓷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15世纪的濑户窑所生产的天目茶碗即是仿其制作的。此件油滴天目茶碗是一件流传有序的传世品。它最早的持有人是丰臣秀吉的养子关白秀次,后流入位于日本京都的西本願寺,经三井家、若狭酒井家传来。

怎样鉴别民国文人瓷的真伪


民国19年(1930)、民国20年(1931) 王琦、汪野亭 民国重要人物选制粉彩人物山水瓷板 (六件)雅昌供图

民国文人瓷是思想创新的产物

珠山八友具备承上启下划时代意义

古瓷鉴赏专家楼钢接受收藏周刊记者专访畅言:

作为文物研究学者,楼钢涉足文物古玩已近二十年,他的收藏涉猎较广。在他看来,民国文人瓷具备收藏价值的原因在于,它是传统瓷画工艺改革创新运动的产物,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文化意义。他形容文人瓷的诞生,“就是有一批人,不满足于过去瓷画工艺工匠性、模仿性的制作,希望能在瓷画中更多地融入个人技巧、感情和思维模式,让传统的瓷画成为别具一格的创作,这在瓷器的制作上是一大进步”。

何许人 矾红描金四方琮式瓶 雅昌供图

欣赏简介

在历史、文化、艺术三方面 珠山八友是转型创新的代表

收藏周刊: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民国文人瓷?

楼钢:中国的瓷器分高古瓷和明清瓷,高古瓷以单色釉瓷器为主,上面很少绘制纹饰,元代以后,才慢慢把传统书画技艺融入到瓷器的制作里面,但纹饰方面更多的是承袭前人,比如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等,仍然是以工匠制作为主,谈不上有文人画趣味。到了晚清,江西景德镇的一帮画瓷画的艺人不再满足于工匠性的重复,开始有了创作的需求,而且技术的进步给创作提供了便利,不管是浅绛彩还是新粉彩,只要有白的瓷坯就可以画。当时的有识之士还通过结社来推广这种创造性的尝试,例如“珠山八友”。他们的这种行为可以认为是一种思想运动,就是有一批人,不满足于以前工匠性、模仿性的制作,希望可以有一种思想性的产物,在瓷画创作中更多地融入个人技巧、感情和思维模式,这在瓷器的制作上是一大进步。我们看到的很多所谓的工艺陶瓷,其实很多地方如湖南醴陵、山东淄博、潮汕枫溪都可以做,但是文人瓷的创作,还是以景德镇为主。

收藏周刊:在民国文人瓷中,“珠山八友”最受推崇,是不是“珠山八友”的技法和创意相对前两代更胜一筹?

楼钢:从工艺技巧、创作上,“珠山八友”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代如潘匋宇、汪晓棠等,他们是逐渐脱离匠气的尝试,但还不成规模,但是,到了“珠山八友”则是转型期的代表,奠定了文人瓷的基础,他们是从传统的工匠性往艺术创作转型。所以,我们要评判一个瓷器作品价值的时候,通常要从历史、文化、艺术三方面价值考量。“珠山八友”等人的代表作品在这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浅绛彩和新粉彩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境界,又是特定历史阶段标杆式的产物。现当代的瓷板画艺术水平可能更高,但在文化与历史境遇方面,少了“珠山八友”这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然价值就无法比拟了。

楼钢

中国古瓷收藏家、鉴赏家、作家。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现任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副会长。

谈本地现状

广东现阶段专业藏家寥寥

收藏周刊:目前广东在民国文人瓷的收藏方面怎样?藏家多吗?

楼钢:有但并不多。我知道有几位在这方面的专家。其中一位是在番禺,以收藏瓷板为主。还有一个是中山大学的博士梁基永,他曾专门研究民国文人瓷作,收了不少精彩的浅绛彩作品,还著有《中国浅绛彩瓷》《中国浅绛彩瓷画赏玩》。除此之外,应该还没见到有很专业的收民国文人瓷的藏家。

收藏周刊:文人瓷中有没有表现岭南题材的?广东画家在文人瓷方面有没有什么表现?

楼钢:广东一些艺术家有在潮汕的枫溪瓷都作过一些瓷板画的尝试,但还没有形成规模。文人瓷总体而言还是以景德镇为主。虽然,也有不少画家会去景德镇做工艺美术,烧制瓷板画作为留念,但这不是一种模式,而是带有有趣的、好玩的尝试。很多艺术都是文人玩出来的,就好比文人瓷也并非通过传统的工艺模式来实现,它更多的是尝试性的,是对心态的表现。

鉴藏

不推荐到天光墟淘真正“宝贝”

收藏周刊:您收藏过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民国文人瓷?

楼钢:一般来说我不是特别注重去收藏晚清民国以后的作品,除非机缘巧合。上世纪90年代初曾用两三百元的低价收过一个民国小名家1942年制作的一把壶,还用它来泡过茶,后来一个朋友见到很喜欢我就转赠给他了。还有一次去黄山,在屯溪老街买过一整套12件的盖杯,不足600元,是1937年昌江瓷业定制的,小名家手工绘制,后来也送给朋友了。2001年曾在香港用几千港币拍回了当年出口的落款为王大凡的一幅瓷板画,后转赠他人。手头有一个上世纪60年代出口的广口尊,虽然款识被磨去,但经景德镇陶院朋友们考证,很可能是早年的国大师为出口创汇专制的作品,瓶身由新粉彩加珐琅彩绘制,十分精彩,在广州古董街当时以500元买下。

收藏周刊:您也试过到天光墟淘宝吗?

楼钢:作为专业人员来讲基本不会光顾天光墟。到天光墟作为一种寻宝乐趣的意义会比买到合适的古玩的意义大,要想在天光墟找到合适的古玩,在近十年基本已经没有可能。它更多的是给那些新入行的玩家或者一些凑热闹的人士们提供一个练兵、娱乐的场所。包括北京的潘家园、各地文玩地摊,如果以淘宝为目的,我并不推荐。

上世纪60年代造就大批“赝品”

收藏周刊: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各地为了外销出口,都有对民国文人瓷的造假。根据您的观察来看,目前文人瓷的赝品多吗?是那时候外销出去然后近年回流的多,还是直接当前造假的多?

楼钢:以“珠山八友”为例,刘雨岑等人的作品艺术水平高,相应的价值也高,因此在当时就出现了仿品。例如可能会有一种情况,他们的弟子画的画,但是落款是“珠山八友”。瓷器需要手工制作,花费时间长,就会有“弟子代做,本人签名印章”的情况。建国以后,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急需外汇,而出口中国传统工艺品就是实现出口创汇的三大货物之一。当时大量工艺瓷出口国外,很多落了前人款识,诸如乾隆年制、嘉庆年制都很常见,而且当时的工艺大师都会参与一起创作,有的签上了名,有的画完之后,名字都没签就送去了,这一类不能说是仿古,他们更多的只是一种完成出口订单任务的需要。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们在香港地区还可以见到这一类作品。比如香港的中艺、华润商场还能看到大批这样的货物,但仅作工艺品处理。现在由于文人瓷价格水涨船高,有些人收购这些工艺品,做旧处理后再回流回来。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古玩市场兴旺起来后,才出现了以牟利为主要目的,正式仿制“珠山八友”作品的情况,包括景德镇也有专门仿制的作坊。但无可否认,前一批,就是当时工艺美术出口的那些作品,很可能就有很精彩的作品,甚至可能有“珠山八友”成员创作的作品。我就曾经见过王大凡被巴西藏友在海外买去的作品。因此对于鉴别这类文物,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分期概念。

民国文人瓷颗粒粗、颜色沉、杂质多

收藏周刊:怎样鉴别民国文人瓷的真伪?

楼钢:要想鉴别民国文人瓷的真伪并不那么困难,单从原材料上就有明显的差异。民国时期采用的是矿物颜料,整个做工不会那么精细,颗粒粗、颜色沉、杂质多,60年代70年代的出口工艺品使用的是化工颜料,则可以制作非常细腻,质地薄、稳定性好、图层色差小。而且那个年代主要是手拉胚比较多,现在很多是模压成型的,从造型上看,也能看出区别。这个得多看多积累经验,就能分辨出细节上的差异。如果是专门仿制,同样用矿物彩作画,就比较难以辨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