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为什么这么贵 > 导航 >

手炉收藏精为贵

手炉收藏精为贵

古代瓷器为什么这么贵 古代瓷器收藏 鉴别精修瓷器

2021-04-16

古代瓷器为什么这么贵。

手炉又称“袖炉”、“火笼”,乃暖炉之一种,是旧时宫廷乃至民间普遍使用的掌中取暖工具,又是可供赏玩的艺术品。同各类文玩艺术品一样,手炉也有高、中、低档之分。

我购藏手炉,在起步阶段光盯着档次不高的作品,见到就想买。

这一时期购得的手炉多为白铜或黄铜制作,素面无工,作工粗劣,古物市场时有所见,价位在数百元间。经过一段时间,我觉得这类藏品太一般,渐渐失去兴趣,转而购藏一些富有特色的质量和工艺上乘的作品。一次我在一店内见到一只清代白铜烧蓝手炉,遂以高出一般素面手炉三倍的价买了下来。烧蓝也称“点蓝”。“蓝”是一种矿物质釉料,用它点烧在炉面凹下的花纹处,成为一种玻璃状的彩色釉,一般都是蓝的,故名“烧蓝”。我购买的这只烧蓝手炉,凹下的烧蓝花纹为“鹤鹿同春”,几只小鹿和仙鹤均呈动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鹤鹿之侧,花木繁盛,形象而又富于装饰性。烧蓝图案呈现在白铜手炉的器表,蓝色釉与银白色的铜相辉映,显得富丽多彩,令人爱不释手。这种带有工艺的白铜手炉较民国时期制作的数百元一只的素面手炉大大高出一筹。

在手炉的家族中,最上档次的当数明代和清早中期作品。尤其是明代手炉,多用铜质匀净、极具光泽的水磨红铜制作,浑厚古朴而又不失精巧。收藏手炉如无明制当是最大缺憾。于是我又将目光转向更高层次的明代作品。后来我终以更高的价位购得一只小巧雅素的明代手炉。此炉就体量而言,仅拳头大小,光素无柄,整体无镶嵌和焊接,全是用榔头手工敲击而成,铜质包浆油亮,暗暗的紫铜光泽给人一种沧桑之感。特别是那高耸的炉盖,丰满挺拔,炉盖纹饰雅丽灵动,韵味无穷。这当是我收藏手炉以来的最大收获。

收藏者收藏任何器物一般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开始档次低,以后视界扩大,档次提高。再以后购买藏品的眼力增强,胆子越来越大,出价越来越高,藏品越来越精。此时再看初期购买的藏品就觉得“意思不大”了。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不足为奇。尤其是对于搞系列收藏的人,各种不同时代、不同档次的器物均收存一些倒也无妨。但无论从事何种形式的收藏都应遵循一个原则,即“物以稀为贵”,凡古董之珍品,其存量总是有限的,手炉何尝不是呢?因为我们是搞收藏,不是开手炉店,凡手炉不分好坏一概收购,将来又有何用?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赛翡翠


钧红釉,瓷器釉色名。高温瓷种,中国四大名瓷(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中的颜色釉瓷。因它最初为宋时河南禹州钧窑(现河南禹州市)所烧造,故称“钧红”,钧红釉瓷器属我国最早出现的一个铜红釉品种,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花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我国瓷业发展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钧红按其发色,又有“玫瑰紫”、“海棠红”、“牛肝马肺”、“红霞”等品种,钧红艳丽悦目,还常出现红、兰、紫三色互相交错,如火如霞的绚丽画面,自古以来钧红釉瓷极受器重,视为珍品,价如黄金,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红一片”的赞语。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景德镇也成功地仿烧钧红釉。

钧红釉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美誉。她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享誉华夏。釉质有玉的温润感、光泽明亮,不同于一般瓷釉贼亮的浮光,而是一种乳光,看起来十分舒服,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不愧为钧瓷精品。

在古代瓷器工匠眼中,月光好比瓷器胎色般,皎洁,温润,是其手中承载对月亮各种幻想的器物。月亮元素在历代瓷器中均可见一二。尤其是以“月白釉”闻名天下的钧窑,其釉色较天青釉较淡,犹如月光般洁白清透。钧窑被誉为“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多数钧窑均呈月色而非玉色。月白釉釉色丰富,有多重釉白色,如皓月、如美玉一般,既有白中泛青者,也有白中泛绿者,有的白中透着微微的金黄色。无论是哪一形色,皓月般恬静、温润的质感一直蕴含其中。

瓷器收藏以人物画贵


在传统的古董陶瓷纹饰中,通常都是由制瓷艺人在器皿身上用颜料绘画出精美的图案而进行烧制的。为此,古董陶瓷绘有纹饰的器物,其欣赏价值通常是要比没有绘画的古陶瓷的艺术性要强。古陶瓷鉴藏界资深人士岑世英先生表示,古董陶瓷的绘画纹饰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奇葩,而人物纹饰则最为珍贵。

由于在陶瓷上绘画图案对制造陶瓷的工匠艺人们要求甚高,为此能够画出精美纹饰的陶瓷作品是非常难得的。而在收藏界对于瓷器绘画精美的人物纹饰古陶瓷器物的追求,也是十分受到收藏家和投资者们的青睐。岑世英解释到,因为人物图案是最难以绘画的,为此它的价值往往高于其他绘画纹饰的同类型瓷器。

岑世英认为,玩古陶瓷若是手上有一些人物绘画的瓷器,即便是晚清民国时期的,在当今的古玩市场也算是不容易见得到一件开门货了。正是因为被行家们炒得越来越高,加上玩的人也多了,所以一些清末民初时期的人物纹饰瓷器花瓶也是属于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品种了。

汝窑官窑瓷器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釉弥足珍贵


汝窑官窑瓷器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天蓝釉的形成,主要是在烧制过程中窑位与火候恰臻妙处,因此成品率极低,传世瓷器极少。那么汝窑官窑天蓝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北宋烧制汝官瓷的时代,“天蓝”作品也是妙手偶得。目前,在约150件汝官瓷中,“天蓝”只有5件,“天蓝”刻花者,独河南博物院的这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汝官窑传世天蓝釉器物4件;而在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天蓝釉带纹饰的,独此一件瓷器。

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 敞口细颈,鼓腹圈足,颈部长腹分别刻以折枝莲花,器表满施天蓝釉,光亮滋润,布满开片。造型端庄典雅,线条优美流畅,刻花自然淡雅,若隐若现。

宋代钧窑焚香手炉赏析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国家精神定下一个温情的调子,宋人的精神性格趋于内向、软化。宋代也是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朝代,上自帝王下至百姓,对神仙、巫觋、先兆无不崇信,天地山川、家家户户,无处无神。有神必有香火,香炉自是家家必备的器物。文人雅士把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香炉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物品。

“春夏秋冬逢盛世,钧汝官哥定太平”,随着宋代瓷器的发展,瓷香炉开始出现在大宋帝王的内庭。五大名窑的瓷香炉逐渐成了上层人士的把玩之物。

今年年初,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在淮安——清江浦庙会期间举办大型鉴宝活动,受到收藏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吸引了许多收藏爱好者携宝踊跃报名,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活动中,这件宋代钧窑香炉(见图)的登场,令鉴宝专家为之眼前一亮。

此炉即为焚香手炉,造型经典,工艺精湛,香灰胎骨,釉面滋润,采用二液分相制釉技术,釉面流痕生动,个别釉厚处显青色,透露出钧窑为北方青瓷系的本色;底足为手工捏制,施芝麻酱色护胎釉,积釉为淡青色,润度超过和田青白玉。这种现象为宋代后期瓷器追求玉质感提供了启示和技术基础。此香炉堪称传世名窑精品。

古人焚香,先将特制的小块木炭烧透,放入香炉中,然后用细香灰填埋。在香灰中戳些孔,再放上瓷片、银叶、金钱等制成的“隔火”盛香,香不及火。瓷片的导热性能远不及银铜,可有效减缓香丸香球的焚烧速度,让香气缓缓散发,自是香风袅袅,低回悠长。而钧窑瓷片,是香灰胎,氧化铝含量低,厚薄适中,能有效减低香的损耗,非常经济,受热后更显色彩斑斓,是焚香最佳的“隔火”。众人追捧,难怪人们常用“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来形容钧窑的珍贵。

“千古文人佳客梦,红袖添香夜读书。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时间长久,香味散尽,就需要添香了。红颜知己,以食指与拇指轻捻一粒小小香丸,点入香炉,案榻之畔,夜半焚香。真是“修蛾慢脸,不语檀心一点,小山妆。蝉鬓低含绿,罗衣淡拂黄。闷来深院里,闲步落花傍。纤手轻轻整,玉炉香”。

怎一个“妙”字了得!

瓷器收藏火投资注意真精新


奥运会带动了收藏者对青花瓷的追捧,瓷器收藏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但在众多的瓷器藏品中怎样去鉴别呢?日前四川知名瓷器鉴定专家赵德钧在艺术大讲堂上表示,针对瓷器收藏要把握三个原则——真、精、新。

真即够时间。往往很多的收藏者都是对瓷器知识一知半解,用“估计+统计”的错误方法来收藏。赵德钧建议收藏者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底,做足知识积累的功夫。如明代以后的瓷器大多是出土的,看这个时代的瓷器关键要看有没有出土痕,再如虽然在商周时代中国就有了瓷器,但是瓷器真正有价值还是在唐晚期开始,这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即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这与南方青山绿水,北方大雪皑皑的生活景色是紧密联系的。

精即精美。每个瓷器都代表着其所处社会文化、艺术、宗教等各方面的情况。要总结历史,用符合当时的审美观去辨别瓷器。如唐的“肥”、宋的“秀”等。

新即品相。这里的新并不是说藏品距离现在时间的长短,而是指藏品的品相要完整没有缺陷。

收藏浅绛彩:关键要看真精新


收藏瓷器多年的方先生尤爱浅绛彩,即使是画面残破的也爱不释手。在瓷器市场上,本来低调的浅绛彩却成为市场关注品种。不过,很多收藏者对浅绛彩了解有偏差,导致收藏上存在不少误区。

专家建议,收藏者一是要了解浅绛彩的发展历史,二是要根据实物对比浅绛彩和粉彩、新彩等的区别,坚持“真、精、新”的收藏原则。

器型不是浅绛彩收藏首要标准

经营瓷杂多年的古玩商陈老板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利润降低到百分之十几也难出手,行情估计还要低迷几年。”不过之前“低调”的浅绛彩瓷生意 却好做起 来。他认为,一个原因是浅绛彩向来价格比较“亲民”,虽然近几年名家作品价格上了几个台阶,但是普通作品的门槛较低,二是浅绛彩的“文人范”是近几年收藏 市场的主流。

不过,收藏浅绛彩却存在一些误区。方先生虽然收藏了不少浅绛彩,但还是停留于在各种地摊上“淘宝”,这种习惯起源于早年无 人关注浅绛彩时,他淘到不少晚清以后的瓷器,最后以高于买入价卖出。不过,这些低端的浅绛彩多半品相极差,釉彩剥落。而方先生认为,这就是浅绛彩的特点, 反倒刻意寻找脱彩的瓷器。“易脱彩就是浅绛彩”的概念影响了不少收藏者,以至于当他们遇到不容易脱彩的浅绛彩的时候往往视其为粉彩或新彩。做此类生意的陈 老板认为,收藏瓷器一定要注意品相,“真、新、精”是永远的精品准则。

收藏了300多件浅绛彩的收藏者程浩对藏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 早起的浅绛彩施彩薄,效果淡雅但容易脱彩,而晚期尤其是光绪中后期的浅绛彩虽然同样是文人写生写意的创作画,但因为材料做了改进,所以颜色相对艳丽且不易 脱彩:“晚期的浅绛彩只有偷工减料的才容易脱彩。”由于粉彩和浅绛彩价格不同,没有“慧眼”的收藏者往往把浅绛彩当作粉彩卖低了,或者没能“捡漏”被商家 看成是粉彩的浅绛彩。

程浩认为,有的收藏者片面追求器型:“论器型,浅绛彩肯定不能跟官窑媲美,但是它不是流水作业的成品,是一个人的创作,收藏浅绛彩等同于玩文人书画。”

如何甄别浅绛彩

tips:

如何甄别浅绛彩

1。看器型。

2。看胎质。

3。看画功。

4。看技法。

5。看彩料。

6。看款识。

7。看印章。

8。看包浆。

9。看霉斑。

10。看手感。

收藏浅绛彩 真精新是关键-陶瓷


收藏瓷器多年的方先生尤爱浅绛彩,即使是画面残破的也爱不释手。在瓷器市场上,本来低调的浅绛彩却成为市场关注品种。不过,很多收藏者对浅绛彩了解有偏差,导致收藏上存在不少误区。

专家建议,收藏者一是要了解浅绛彩的发展历史,二是要根据实物对比浅绛彩和粉彩、新彩等的区别,坚持“真、精、新”的收藏原则。

器型不是浅绛彩收藏首要标准

经营瓷杂多年的古玩商陈老板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利润降低到百分之十几也难出手,行情估计还要低迷几年。”不过之前“低调”的浅绛彩瓷生意却好做起来。他认为,一个原因是浅绛彩向来价格比较“亲民”,虽然近几年名家作品价格上了几个台阶,但是普通作品的门槛较低,二是浅绛彩的“文人范”是近几年收藏市场的主流。

不过,收藏浅绛彩却存在一些误区。方先生虽然收藏了不少浅绛彩,但还是停留于在各种地摊上“淘宝”,这种习惯起源于早年无人关注浅绛彩时,他淘到不少晚清以后的瓷器,最后以高于买入价卖出。不过,这些低端的浅绛彩多半品相极差,釉彩剥落。而方先生认为,这就是浅绛彩的特点,反倒刻意寻找脱彩的瓷器。“易脱彩就是浅绛彩”的概念影响了不少收藏者,以至于当他们遇到不容易脱彩的浅绛彩的时候往往视其为粉彩或新彩。做此类生意的陈老板认为,收藏瓷器一定要注意品相,“真、新、精”是永远的精品准则。

收藏了300多件浅绛彩的收藏者程浩对藏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早起的浅绛彩施彩薄,效果淡雅但容易脱彩,而晚期尤其是光绪中后期的浅绛彩虽然同样是文人写生写意的创作画,但因为材料做了改进,所以颜色相对艳丽且不易脱彩:“晚期的浅绛彩只有偷工减料的才容易脱彩。”由于粉彩和浅绛彩价格不同,没有“慧眼”的收藏者往往把浅绛彩当作粉彩卖低了,或者没能“捡漏”被商家看成是粉彩的浅绛彩。

程浩认为,有的收藏者片面追求器型:“论器型,浅绛彩肯定不能跟官窑媲美,但是它不是流水作业的成品,是一个人的创作,收藏浅绛彩等同于玩文人书画。”

收藏为高风险行为本该用闲钱


收藏品市场是一个高风险市场。普通百姓应从爱好出发,将收藏作为提升生活品位、格调的雅趣。如果把收藏看做发财的机会,甚至借钱、举债做收藏,这就背离了收藏的根本。

表哥又来北京了。这次,他带来了“宝贝”:一件据称是清雍正年间的大花瓶,接近1米高,很小心地装在大口袋里。这是表哥花几千元从乡下收购的。他说,曾在电视上看过,一只类似的花瓶拍卖出了200多万元,“如果这个花瓶能卖出哪怕一半的价,就能脱贫致富了。”

表哥的愿望很迫切,现实却总是让人失望。在北京翰海拍卖行,文物专家说,这确实是一只清代的花瓶,但在民间类似花瓶不少,价值不高,不能参加拍卖。表哥不甘心,计划再找几家拍卖行看看。他说,家里收藏的明清“文物”不少,有几十件,都是用节衣缩食省下的钱买来的,“虽然眼下花费很多,但将来一定能发大财。”

这两年,收藏热席卷全国,像表哥这样民间收藏者越来越多。收藏对象也从传统的陶瓷、书画、古玩等,延展到白酒、玩具、报纸、门票……无奇不有。2010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全国的民间收藏者已经超过7000万人。一些人省吃俭用搞收藏,一门心思发大财。

什么原因让收藏市场持续升温、高热不退?

首先是一夜暴富的诱惑。目前社会上因古董生财的事例,经常会出现,这些故事刺激着人们,不少人总想借此发一笔横财。另外,一些媒体连续推出鉴宝类节目、版面,也为收藏热推波助澜。比如,除央视外,目前专门开设鉴宝节目的地方电视台已有10多家,收藏成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应该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国力日益强盛,一些有财力、有兴趣的人愿意用手里的闲钱来收藏古玩、字画,进而推动市场升温,这本无可厚非。但值得警惕的是,当下收藏热兴起,却不完全是闲钱推动的结果,资本推动的痕迹更加明显。这两年,不仅有大量民间资本涌入收藏领域,一些原来投资房地产、股票及其他行业的资金也流入艺术品市场,收藏泡沫已经出现。由于监管难到位、规则不健全,在逐利动机下,一些古玩要价虚高,大量赝品以假乱真,交易过程不够透明,那些不具有专业知识、对市场操作认识较浅的收藏爱好者,要想通过收藏市场赚大钱,几乎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即使是收藏品市场管理制度相对完善、监管比较到位的国家,在货币升值、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出现的收藏热,也难逃泡沫破裂的命运。

有业内人士分析,1987到1990年间,全球艺术品收藏大热,国际拍卖市场上40%的西方印象派作品落入日本买家手中。如今,日本人累计以50亿美元购入、仍保存于日本藏家手中的画作,在现在的拍卖市场上最多值十几亿美元。泡沫之大触目惊心。

归根到底,收藏是一个文化行业,收藏品市场是一个高风险市场,既有淘宝的机会,也有很多陷阱。从历史上看,古人都是用闲钱“玩古董”。现实生活中,普通百姓投身收藏,也应坚持从爱好出发,将收藏作为提升生活品位、格调的雅趣。如果一味把收藏当成发财的机会,甚至借钱、举债做收藏,这就违背了收藏的根本。将来,一旦泡沫破裂,弄得个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后悔就来不及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