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天蓝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汝窑官窑瓷器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釉弥足珍贵

汝窑官窑瓷器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釉弥足珍贵

天蓝釉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为什么这么贵 为什么古代瓷器好

2020-05-27

天蓝釉瓷器鉴别。

汝窑官窑瓷器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天蓝釉的形成,主要是在烧制过程中窑位与火候恰臻妙处,因此成品率极低,传世瓷器极少。那么汝窑官窑天蓝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北宋烧制汝官瓷的时代,“天蓝”作品也是妙手偶得。目前,在约150件汝官瓷中,“天蓝”只有5件,“天蓝”刻花者,独河南博物院的这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汝官窑传世天蓝釉器物4件;而在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天蓝釉带纹饰的,独此一件瓷器。

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 敞口细颈,鼓腹圈足,颈部长腹分别刻以折枝莲花,器表满施天蓝釉,光亮滋润,布满开片。造型端庄典雅,线条优美流畅,刻花自然淡雅,若隐若现。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手炉收藏精为贵


手炉又称“袖炉”、“火笼”,乃暖炉之一种,是旧时宫廷乃至民间普遍使用的掌中取暖工具,又是可供赏玩的艺术品。同各类文玩艺术品一样,手炉也有高、中、低档之分。

我购藏手炉,在起步阶段光盯着档次不高的作品,见到就想买。

这一时期购得的手炉多为白铜或黄铜制作,素面无工,作工粗劣,古物市场时有所见,价位在数百元间。经过一段时间,我觉得这类藏品太一般,渐渐失去兴趣,转而购藏一些富有特色的质量和工艺上乘的作品。一次我在一店内见到一只清代白铜烧蓝手炉,遂以高出一般素面手炉三倍的价买了下来。烧蓝也称“点蓝”。“蓝”是一种矿物质釉料,用它点烧在炉面凹下的花纹处,成为一种玻璃状的彩色釉,一般都是蓝的,故名“烧蓝”。我购买的这只烧蓝手炉,凹下的烧蓝花纹为“鹤鹿同春”,几只小鹿和仙鹤均呈动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鹤鹿之侧,花木繁盛,形象而又富于装饰性。烧蓝图案呈现在白铜手炉的器表,蓝色釉与银白色的铜相辉映,显得富丽多彩,令人爱不释手。这种带有工艺的白铜手炉较民国时期制作的数百元一只的素面手炉大大高出一筹。

在手炉的家族中,最上档次的当数明代和清早中期作品。尤其是明代手炉,多用铜质匀净、极具光泽的水磨红铜制作,浑厚古朴而又不失精巧。收藏手炉如无明制当是最大缺憾。于是我又将目光转向更高层次的明代作品。后来我终以更高的价位购得一只小巧雅素的明代手炉。此炉就体量而言,仅拳头大小,光素无柄,整体无镶嵌和焊接,全是用榔头手工敲击而成,铜质包浆油亮,暗暗的紫铜光泽给人一种沧桑之感。特别是那高耸的炉盖,丰满挺拔,炉盖纹饰雅丽灵动,韵味无穷。这当是我收藏手炉以来的最大收获。

收藏者收藏任何器物一般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开始档次低,以后视界扩大,档次提高。再以后购买藏品的眼力增强,胆子越来越大,出价越来越高,藏品越来越精。此时再看初期购买的藏品就觉得“意思不大”了。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不足为奇。尤其是对于搞系列收藏的人,各种不同时代、不同档次的器物均收存一些倒也无妨。但无论从事何种形式的收藏都应遵循一个原则,即“物以稀为贵”,凡古董之珍品,其存量总是有限的,手炉何尝不是呢?因为我们是搞收藏,不是开手炉店,凡手炉不分好坏一概收购,将来又有何用?

青瓷之花汝窑为魁


在当今国内外收藏界中,高古瓷收藏和投资确实具有不同凡响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欲步入此圈子,其难度与投资的实力以及机遇,让不少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特别是在各类古瓷器赝品泛滥的今天,更是如此。

五大名窑汝瓷居首

所谓高古瓷,即为宋代以上包括宋代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然而在这五大名窑中,又以汝瓷居首,这似乎是考古界、学术界和收藏界俗定约成的。

清道光年间督学孙灏有诗云:“官哥配汝压定州,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就是时至今日,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先生还曾称赞道:“青瓷之花,汝窑为魁”。虽说后人对之赞不绝口,并称其为“代表了宋代瓷器的最高成就”,但是,汝窑窑址的定位,却一直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三大千年之谜之一。直到1987年春,汝窑古窑址才被考古学家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古窑口发掘出来,并出土了窑藏汝官窑稀世珍宝22件。1989年,考古学家又在该地附近的蛮子营出土了窑藏汝瓷47件,从而为北宋宫廷御用汝瓷的正确鉴定和汝窑窑址的考证,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似玉非玉胜似玉

汝瓷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哲宗元祐元年至徽宗崇宁五年这20年间,由于其烧制时间之短,前后也只不过20年光景,所以存世珍品甚少,严格地说还不足百件,且多有流传至国外。比如,英国的达维德爵士基金会、日本大阪市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兰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除此之外,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都有馆藏。特别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汝瓷弦纹洗,是中国古陶瓷中罕见的珍品,可谓价值连城。据有关史料介绍,当时曾为北宋王朝烧制宫廷用瓷的有6个瓷窑,包括浙江的越窑、陕西的耀州窑,以及河北的定窑,而河南汝窑则同河南官窑、钧窑并列其中。

尽管如此,其器型却并不丰富。从历代考古出土的情况来看,也仅是碗、盘、盆、瓶、洗、碟和尊等数个品种。但特点是胎体都较薄,色呈香灰(俗称“香灰胎”),烧制工艺为裹足满釉支烧,即凡属盘碗等圆器均施满釉,器表器内口沿均不露胎,且采用支钉工具支烧。

汝窑以烧制青瓷为主,除此之外,还烧制少量的天目黑釉瓷、白釉瓷、花釉瓷和茶叶末釉瓷。所成器皿,均胎质细洁,型制典雅,釉色多为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但其釉面有细密的纹片,与其它青瓷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被人赞誉为“似玉非玉胜似玉”。因为汝瓷中有玛瑙为釉,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所以,无论是天青,还是粉青,抑或是乳白、豆青,均在淡雅的青色中带灰闪绿,似有一种玉的蕴光,是所谓的宝光内蕴,且能随着光线的强弱变化,折射出釉色的深浅不同之变,深得当时的北宋皇帝宋徽宗的喜爱,被称之为“汝官窑”。据说,这种釉色的应用,与宋徽宗崇尚道教,以及道教中的青幽寂谧的审美情趣有关,历史上还有他作“青词”多种的记载。难怪南宋叶真在所著的《坦斋笔衡》中云:“本南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窑悉有之,汝窑为魁”。可见汝窑在宋代青瓷中弥足珍贵。

白釉汝瓷更稀罕

在所有传存有序的汝瓷中,白釉汝瓷似乎更为稀罕。据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就珍藏着一件白釉汝瓷三足香炉。而“白釉汝瓷香炉”却系沪上古陶瓷收藏家顾林昌先生所拥有。初见此香炉,别人都会以为是后世仿制品。但就是这么一件貌似赝品的“白釉汝瓷香炉”,经北京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张燕鉴定和北京权威的古陶瓷物理测试机构测定,确实为宋代之遗存。

张燕先生还曾于不久前亲自率队专程赴顾林昌先生家中鉴赏,证实了此香炉的真实性,不由为上海收藏界有如此眼力的高古瓷收藏家感到敬佩,赞其为“上海滩难得的高古瓷收藏人才”,并叮嘱其要为中华民族好好保管这些国宝。

收藏品应以艺术价值为贵


收藏艺术品必须先知其价值,北京古玩城经营者行业工会秘书长周继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说。他认为,不论收藏家还是投资商,最重要的是能否对艺术品识别真假,如果单凭市场信息或个别价格等来决策,多会被某些假的数据所迷惑。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某些商家看好一种艺术品,那么,先行探寻信息,并用相对较低的价格买断市场上该种艺术品中的精品,然后人为地进行大规模炒作。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行为往往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在做。与此同时,媒体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到炒作报道中来。之后,整体配合,就烘托起了一个虚假的火爆市场。紧接着,拍卖行以高价拍出第一件相关艺术品的精品,造出舆论。这时,在一个不成熟的领域、不成熟的心态和不成熟的投资理念下,很多人便会跟风开始购买,但是却并不知道其真正价值所在,只是单凭市场数据去做决策。当然其中也不乏某些得利者,但这也仅限于短期,如果以这一短线投资经验为指导来进行中长线投资,那么则必然吃亏。

周继海呼吁,收藏者一定要了解艺术品的价值。一个正常的、健康的艺术品市场,一定是价值决定价格,而不是价格决定价值。如果是价格决定价值,那一定是一个不健康且充满巨大泡沫的市场。所以在面对艺术品市场时,所有人都应该冷静下来,先学习,而后才能立足于这个市场。

那么,艺术品的价值又是如何体现的?应该从哪里去判断辨别其价值呢?周继海认为,艺术性、工艺性、历史文化性和稀有性,这几方面共同构成了艺术品的价值。由这几方面构成的价值来决定价格的市场,才是真正健康、冷静的艺术品市场。

要想知道艺术性,则需先了解中国美术史。例如宋代艺术品,需知道宋代有几种艺术表现形式,如陶瓷、雕塑、绘画等,而那时最高的艺术体现又是什么。如果我们仅用现代的眼光去评判几千年前的艺术品,一定会褒贬不一。但其中必会有一个标准为人们所公认,这就需要具备知识,把它放到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技术水平中去了解并加以评判。如宋代吉州窑,能够把海生物等一些特征的东西烧到碗上去,可见,宋代有如此思想创意之人,必是当时的艺术前卫、艺术先锋,他们创造了宋代陶瓷业的一朵奇葩。也许这些手法工艺在现代不足为奇,但要将其工艺难度放到当时去考量,而不能用现代的美学和工艺去看待比较宋代的艺术。另外,稀有性也很重要,自古凡事“物以稀为贵”。

周继海还举了一个例子。故宫近两年一直在举办的“中国古陶瓷标本陈列展”,都是选自当时宋代比较优秀且具有代表性的窑口。在当时,一切瓷器均由窑工手工制作完成,那么,一个窑口的窑工之中,必然会有师傅和学徒之分,其手艺自然也存在高低优劣之别。并且大窑口中,至少要有3年以上学徒经历的窑工才能上手制作。但是不同窑工的作品却可能出现在同一个窑口甚至同一批作品中。那么我们又如何区分其好坏优劣、看出精品俗品呢?如,花口玉壶春,其挑花口这一技术,工艺最为精湛复杂,可根据其成型、釉色等分出高低、看出差距。所以,这一步是绝对不会让学徒工来做的。那么,如何鉴赏?首先看其成型,是否规矩、标准,然后是装饰花色以及工艺刻画。同一个窑口的东西,要看其艺术表现力以及工艺体现如何。因此,这就需要收藏者具有大量相关的知识结构作支撑。并不是说年代久远就必然是好东西,而应去了解、评定其艺术性的高低。再如,不能一说耀州窑,就什么都买,真正的耀州梅瓶也未必个个是精品。周继海说,酷爱耀州梅瓶的他,就曾拒绝购买一个仅卖几万块钱的下品的耀州梅瓶。梅瓶固然是耀州精品,因耀州刻花乃天下一绝,和其他窑口的工艺相比,无论是效果、题材、刀法还是工艺的熟练程度,都应是宋代一流,其下刀之快、之准以及力度,都是令人称绝的。具备了这些知识,再看这一个耀州梅瓶,其工艺粗制滥造。如果研究不到这个深度,就无法区分优劣,更无从谈起对其艺术价值的准确鉴定。

谈到艺术品收藏,周继海认为,真正的收藏应该是多元的,不能单纯地追逐经济利益,应以兴趣为首,真正了解艺术品的价值。它让你感兴趣的原因可能就是它的工艺精湛,它的优势或许恰恰就是它的艺术性,它令你产生冲动的地方也许正是它的文化历史内涵,它让你爱不释手的理由没准就是它的稀有性所在。即便艺术品市场是文化性和商业性并存的一个市场,商业性如果允许有假,文化性则是绝对不允许的。当把价值摆出来之后,价格也就自有公论。这就是从文化平台而不是商业平台上去阐述市场性。

周继海对投资商和收藏家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艺术品市场是个技术门槛很高的行业,着眼点应该放在文化价值上,这就需要有大量的知识结构作支撑。分辨艺术品的高低优劣,切忌在没有技术支持的条件下盲目投资。当你知道它的真正价值所在,再面对这些文化遗留的时候,就一定会有正确的取舍。

美陶欣赏:宋官窑粉青碗的鉴赏


宋代瓷器有五大名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官窑,在后世备受人们青睐。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且各有风格,被称为仿官窑或官釉,但其制作工艺已不能与宋代官窑相媲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宫廷旧藏官与哥窑名瓷,再加上流散在海内外的,总数也不过300件左右,以至个别官与哥窑名瓷破损残片也被视为至宝,宋官窑瓷之名贵由此即可见一斑。由于宋代官窑中国瓷器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宫廷御窑,带有高贵族成分也特别适合文人与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清乾隆帝尤喜赏宋代官与哥窑,尝欣然作诗赞云:“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 所以数百年来尤其明清两代皇家极力收藏。“蒋介石”在仓促逃往台湾的时候从故宫才总共带走了65件宋官窑器,且有大量的明清两代瓷器留在南京没有带走,可见宋官瓷在当时之真贵,精品大多在台湾故宫博物院。

宋瓷是最精美艺术与精确工艺完美的结合。宋官瓷则是神韵文明与大众文化巧妙的融合与统一。因为各地名窑瓷器大量地生产,不仅供皇家贵族使用,还为官员学者们、及市民阶级所珍爱、使用,所以让所有见着的人都赞叹不已。宋瓷许多的工艺都已失传,宋瓷许多的工艺水平即使现代都难达到。宋朝的瓷器是如此的精美,可以说宋朝遗留下的官办瓷器几乎都价值连城。自宋代以后,历代文人墨客及古玩爱好者对宋代官窑津津乐道,撰文著书者众多,但历史上能够亲眼目睹并真正鉴赏宋代官窑真面目的人少之又少。有关宋代官窑的论述变地扑朔迷离,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便给人们留下了发挥自由想像的空间。对宋官窑的研究也就成了中国古陶瓷学述研究中最为热门的课题之一。

提及宋代,官窑瓷业最为进步,在质料、颜色、装饰做工等方面均有神奇的造诣,在我国瓷业史上可谓登封造极。千百年以来人们均以宋瓷为楷模,虽然元、明、清各代帝王的极力模仿,还未能有超越宋官窑之佳品的,其精妙程度可想而知。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宋代是一个十分软弱的王朝,宋代统治者鉴于武人跋扈.藩镇作乱的教训,在努力加强专制中央集权同时,大力推行文制主义。固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繁荣,但武备松弛,也必然招致丧权辱国,结果面对强敌的入侵而无能为力。北宋建国后,虽然出现了一时的相对安定,然盛唐时期那样雄键尚武精神已经完全丧失。在这种特定的时代环境下,统治阶级和封建文人为了逃避现实更是追求安逸与享乐。那些世俗、田园、花间生活熏陶产生的艺术情趣,已不具备盛唐那种绚丽、豪华的特色,强调的是平淡、自然之美,在艺术上爱好幽玄苍古之趣。北宋灭亡后被金人俘虏的宋徽宗,在“决”笔词中还在用拟人化的手法,赞美杏花之"清雅舒淡"之美。这种所谓高雅的艺术格调与文人趣味,典雅的审美情趣,也必然反映到工艺美术中来。

宋代官窑:一直是中国陶瓷历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北宋"官"窑建立不久,宋室遭金人之乱,北宋官窑犹如昙花一现,消失在战火之中。在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埋藏在开封地下难从考证,开封地下水位很高,汴京官窑遗址之迷恐怕将成为永远千古之迷,只有南宋官窑有考古发现。宋官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宫廷御窑,皇家宫廷画院画样,选民间能工巧匠,不惜工本,精心制作。生产产品全部归宫廷所有,由皇家独享。再加上工艺对民间严格保密制造,使宋官窑越发显得神秘。关键问题是现在很多人还不能弄清宋官窑仿制品与真品之间巨大的差别,且宋代官窑瓷器历代从来没有出土过的记录。

据考:元灭南宋是用战争手段进行武力征服的结果。公元1276年,既元至元十三年三月,元灭南宋。元兵进城时不但烧毁了南宋临安京城(今杭州)的绝大部分宫廷建筑和皇家设施,而且还挖掘了南宋历代帝王的陵墓并全部破坏、捣毁。再加上元、宋之间的文化差异,元朝统治者喜欢粗犷豪放元青花瓷器,在推翻南宋王朝时连从南宋官窑窑厂一起摧毁,南宋宫廷用官窑器自然成了南宋王朝最后的殉葬品。

元朝相信武力制国,所以最高统治者大部分是“马”上皇帝,一般都会武功,骑马箭射战术精通。这是因为在元朝时战争频繁的缘故,为扩展疆土、平息叛乱而经常打仗,所以最高统治者无暇享受。统治期间由于元青花瓷器的出现,审美的转移。在加上元人不喜欢具有文人特点含蓄、幽雅的宋官瓷器,曾经传说在元大都[北京],元人武士用官、汝瓷器换牛肉吃的故事。作为主要是继嗣、观赏、陈设用官窑器本来生产量就少,这事实上是对宋官窑瓷器数量造成了空前的浩劫,但它在古代陶瓷历史地位和艺术光辉,是永远不能够完全抹杀的。

这件南宋官窑粉青碗来历:当年民国“总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想窜权当皇帝,引起国人公愤,北伐开始。袁世凯军队仓皇北撤,炸毁淮河大桥阻止北伐。后来战争结束,民国政府出资修复。我身为水力工程师的祖辈接揽工程,挣钱万于。后上世纪30年代,在济南拿一万五千银元,高价从一个日本人那里收来的不让国宝流失海外,由于悉心呵护和妥善保管,得以流传至今。

此碗口径15.2厘米、低径8.2厘米、高5.1厘米,仿唐代金银碗的造型底部稍撇。口虽宽撇,但不失度;碗腹虽鼓,但不觉臃肿,其造型简洁雅致、干净利落,一件器物的构思设计,要达到这一地步是极不容易的。开片自然,俗称“文武片”,{大小各异、自然美观,形状多样,纹片大小相间俗称“大小片”或“文武片”文为小片,武为大片}纹片纵横交织如网,大小相若井然有序。从右上而左下的方向纹裂,腾挪自如,刚健富有弹性。在碗心中有一个半圆的象[ 欧姆]标志的“Ω”形开片(这是因为施釉均匀,受力均衡所致)在宋官窑中时有出现,与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传世官窑粉青碗,也有“U”形开片有惊人相似。

真正的宋代官窑精品尤其体现在釉质上:釉层滋润,介于丝绸光泽与“羊脂”般的美玉质感之间,鱼子纹的晶莹奇妙之处不可言传,却与“做旧”后的乌光质感绝然不同。由于技术的保密,使得后世的收藏家与制瓷专家们,只能用各种方法去猜测它的工艺。像这种如玉的釉质,古朴淡雅蕴趣的“油酥光”仿起来非常困难,始终不知其密决。宋官窑器给人的印象是乍一看时并不起眼,但如长时间品味,则会被那份特别的历史沉淀与淡雅的含蓄之美深深吸引,令人回味无穷。

这件官窑粉青碗:体现出典型的紫口铁足特征(宋代官、哥窑胎质坚细,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边稍下处形成略微凸出之环形带,因口沿处胎骨略黯而被称之为“紫口”,此为宋官哥窑瓷之一绝,尽管以后历代有许多仿宋哥窑,但在烧制上皆未能臻此绝艺,是鉴定官哥瓷的一个重要根据与明显标志),纹片曲折婉转十分醒目,其棕红色紫口与棕灰色铁足交相辉。仿唐代金银碗的造型,古朴秀美,平淡中显典雅。胎体甚薄,釉中气泡细小,有如聚沫攒珠状{釉层中还攒聚着无数微小如珠的气泡形成唾液一样凝聚,行家称之为“聚沫攒珠”这是辨别真假官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釉对光线选择性的吸收形成散射,有一种软玉般朦胧的乳浊感使人欲看不透。此碗有些变形,有宋官、哥窑特有的均而不匀现象(因而宋官窑多有变形),底部有相间的三个黑色细小的芝麻钉。

手感平滑细腻釉色莹润如玉青中泛红,象是涂了一层粉。表面虽然晶莹光亮却没有一般青瓷那种“贼亮”的浮光。闪现着含蓄温润的光泽,精光内蕴,有凝重深沉的感受。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呈现相对差异的色泽,强光线釉如翠一般透亮,弱光线如脂玉般润滑,也是宋官窑青瓷器的特点。便身鱼子纹,{有细眼似的叫“鱼子纹”}。迎光斜视,闪着点点的结晶。釉象翡翠色呈酥蜡泪痕堆脂状,故器上常有无釉之处,显露出棕灰色胎骨,当时风尚颇以此种釉汁不均匀现象者为美观。

现汝窑粉青釉弦纹三足奁,乃瓷器收藏佳选择


近几年来,由于金市、股市、期市一路走低且行情不稳,投资环境普遍不被看好,这反而给其他的投资行业带来勃勃生机。时下,源源不断的投资涌向瓷器行业,瓷器收藏在市场规模、成交额和投资人数等方面逐年飙升,俨然成为炙手可热的热点。瓷器收藏、投资咨询公司如雨后般春笋冒出来,并在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其中,上海君道艺术就备受广大收藏、投资爱好者的一致青睐和追棒。

古语曰:“家有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据上海君道的专家介绍,在风声水起的瓷器收藏市场,作为五大瓷器之首的汝瓷一直是广大收藏家和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据介绍,汝瓷始于唐朝,兴于宋代,其胎质细腻,常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而且造型古朴典雅,工艺复杂独特,为其它窑所不及,有着“名瓷之首,汝窑为魁”,得以流芳百世。

一直以来,汝瓷都是以奇货自居,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品和至宝。同时,官汝窑大约只烧造了20年左右,而且都是贡御之器,宫廷专用,民间的传世品极少,据统计现存仅有67件,加上近年出土的也屈指可数,故“物以稀为贵”,价值很高。在国内拍卖市场上起拍价少则数百万、上千万,甚至有的拍卖还过亿,这当然有炒作的水分,而且有加无货上拍。在国外市场上,汝瓷上拍为数极少,其价都在几千万人民币。

说起汝窑器的釉色,大家第一反应就会想到那恰是“雨后天晴”般的“天青色”,但是天青色只是多种汝窑釉色的一种,其实淡雅映翠,如越窑青瓷“秘色”的“粉青色”才是汝窑器的主要釉色。汝窑所烧制的器物多为瓶、尊、盏托、碗、盘、洗、三足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其中三足奁存世仅有2件,一件存于故宫博物馆,另一件存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亚学院斐西瓦乐大维德中国美术馆。

此次,上海君道征集到这件汝窑粉青釉弦纹三足奁,经有关专家介绍,其特征是通高8.3cm、口径12.5cm,器型规正,胎体轻薄,施釉凝厚均匀,釉色粉青泛黄,积釉处呈绿色,釉面光亮莹润,玉质感整器在口沿、腹部、底部分别装饰三条弦纹,布局协调,弦纹釉薄处呈灰白色,微见胎质本色,器身可见年代已久仍在脱变自然形成的细密片纹。此外,器底迎光侧视闪现着五光十色美丽似彩虹的光晕,三足满釉,装饰规矩,搭配合理,十分耐看,极富艺术感染力,极具观赏、研究与收藏价值。

通观该三足奁,无论从造型、釉色、工艺艺等方面看,可谓独树一帜,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投资价值也必将“钱”景无限。如此一件传世真品,现在拍卖价只需要两千万,以极小的投资必然会得到高额的回报,不失为汝瓷乃至瓷器艺术品的最佳选择。

(责编:周华、王越)

*******************************************************************

中华古董古玩交易中心电话:13641916336

微信:203044303

QQ:203044303

汝窑收藏:详解天青色


天青釉盘(上图):敞口,浅腹,腹底内收成小平底,下有圈足,器表全施满釉,为外裹足,满釉支烧,盘底有五个细小支钉痕。釉色天青,光亮匀净,细小开片密布,造型规整,制作精细,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

全球经济不景气、股市楼市不给力,以至于旧皮鞋都开始成为人类的入口原料,世道艰难不过如此。在这种环境之下,持币观望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可是,金融大鳄巴菲特说过,“别人疯狂的时候,我就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就疯狂”。果不其然,4月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春拍就上演了这样一幕。这次担任主角的是中国瓷器。

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过8位竞拍者15分钟的较量,34次叫价后,以2.0786亿港元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一件“玫茵堂珍藏”专拍的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游龙图高足盌,成交价1.127亿港元。中国瓷器昂首挺胸大踏步迈过亿元时代,还是两件,这种景象不常有,何况现在是经济低迷之时,藏家们大都捂着钱袋子看热闹。

汝窑有民窑、官窑,这里当然指的是官窑。它是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官窑之首,南宋人叶寘说“汝窑为魁”,四个字简明扼要的点出汝窑的地位,但也似乎将汝窑送上神坛。

中国瓷器数量庞大,在海上丝绸之路中,这类运载瓷器的沉船达几千艘,据估计,仅18世纪的100年中,就可能有近1亿件瓷器从中国运往欧洲。所以,当英国“职业捞宝人”迈克尔·哈彻在南中国海打捞沉船时,会将中国古瓷中的精品拿去拍卖,其他则砸毁,以免瓷器大量流出拉低价格。可是,能登上金字塔尖顶的中国瓷非常稀少。对汝窑来说,更是如此。

一是汝官窑烧制的时间不长。一种说法认为从元祐元年(1086)至崇宁五年(1106),一种说法认为时间稍长,但不离哲宗、徽宗两朝,而且,宋徽宗时而“废汝用钧”,时而“废钧用汝”,致汝窑烧制时断时续,至靖康之耻,汝窑与北宋同时灭亡。尽管学界对于汝窑存在的时间没有一个定论,但汝窑烧制时间短,大概20年左右基本上是共识。如此,汝窑传世最少。

汝窑因稀而贵,真品难得一见。真正的汝官窑产品,有序可循的不过70余件,迄今为止,历代墓葬中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窑址出土的,几乎都是残件。这些传世作品,大多在博物馆静候观众,只有几件存于私人藏家之手,迄今仅有5件经由拍卖售出。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曾说,“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的地位,前一个收藏了二十余件,后两个收藏了十余件。历代收藏家梦寐以求汝窑瓷器,汝州民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窑一件”的口碑也在收藏界中广为流传,足见汝窑瓷器之珍贵。二是汝窑的美。

初看上去,宋代确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时代,被周边的政权反复折腾。但宋代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技术工艺、经济生活、思想艺术都达到一个高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北宋的皇帝、工匠们在这等文化水准之下,对美的追求均不是等闲之辈。天青釉罗汉碗(上图):敞口,弧腹,底内收成小平底,下有圈足。器表全施满天青釉,釉层细润,开片密布,造型庄重大方,制作规整,工艺讲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南宋《坦斋笔衡》称,“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宋徽宗在琴棋书画上的造诣不一般,瓷器鉴赏亦是如此。

“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对于这个“芒”,有人说是定窑瓷器的“芒口”,收藏家马未都认为是指光芒,宋徽宗好道教,喜青色,看不惯定窑白瓷的耀眼光芒,遂令烧造青瓷。也有可能是定窑釉色较为单调,而当时“天真独朗、从蓝而青”的汝民窑为此提供了技术条件,其隐含的静谧之青蓝,正合宋徽宗心意,遂有官汝之变。那么,这是个怎样的青色呢?这个要从五代周世宗说起。仅从价值上而言,还有一处在宋代五大名窑之前,那就是柴窑,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烧制的一种瓷器。周世宗仅当了六年皇帝,柴窑于是成了传说,因为至今未见过实物。《景德镇陶录》认为,这个天青釉是柴荣所创,“当日清器式,世宗批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明宣宗喜之,将宫内“柴窑”列为名窑之首,清代《南窑笔记》将柴窑的特色归为四如:“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柴窑没人见过,汝窑的颜色应该与它最接近了。天青色,成了汝窑最大的特色。据说,这个天青色是宋徽宗梦中见到的颜色。

另外传闻则说,一日工匠问皇帝是什么颜色,宋徽宗用手指天,正巧雨过天晴。于是,工匠们便开始烧制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色彩。汝窑器型简单,无大器,釉色温润柔和,有粉青、豆青、月白、天青、天蓝等,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釉色变化小,传世作品基本为天青、青绿色。天青釉炼制不易,十窑九废,青色深浅随着温度而变化,后世难以仿制,据传是“内有玛瑙为釉”,汝窑所在的河南中部宝丰县清凉寺附近有一座玛瑙矿,含有铁等着色原素,对釉的颜色有一定作用。明宣德年间开始仿制汝窑,清雍、乾时期达到高峰,数量虽大,质量也不错,只是从未有仿到九成像者。

对此,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原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等窑难度大得多,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天青釉盤口折肩瓶(上图)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周恩来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河南汝州开始大炼瓷器。在这股热情下,豆绿釉和天蓝釉相继问世。1988年,中国宣布:天青釉炼制成功。直至今日,河南这些窑厂的仿品是最成功的,成功的因素就在于仿出了汝窑特有的“鸭蛋壳青”的釉色。釉色天青,非同小可,这可是商、周原始青瓷至宋代诸多青瓷系列长期以来曾有过的梦想最终在北宋如愿以偿。汝窑作品精致,这种精致不是单纯的对称、规范,而是线条的流畅和整体的出神入化,集传统工艺之长的妙不可言,再加上釉色的尽善尽美,恍如天工。

定瓷纹饰精美,汝瓷则返璞归真,令人流连忘返。在宋徽宗这位“教主道君皇帝”的心里,大巧不工而灵性十足的汝瓷不在他所喜爱的奇石之下。与花团锦簇的元明清瓷器相比,尤其是清瓷,素雅的宋瓷一直是陶瓷收藏的最高境界。三是汝窑的情怀。天青色的汝窑烧制成功后不久,徽钦二宗被掳,尽管有大臣挺身赴金,事奉两位皇帝,如洪秀全的远祖朝廷命臣台辅洪皓即如此。一个诗书礼仪的民族被“蛮夷”之人赶至南渡,偏安江南,对一个以“华夷秩序”为国际关系指导思想的民族来说,心理上的反应毋庸赘述。

南宋时的周辉说汝窑“为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这“近尤难得”一方面是说汝窑的珍贵,南宋离北宋时间这么近,这事都非常难得,一方面可能也是将对北宋的怀念寄托于这“难得”的汝窑瓷器之上。如此这般,汝窑身上所蕴含的文化涵义便甚为复杂了,这恐怕不是审美较为单一的元明清瓷器所能承载的。了解中国陶瓷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宋瓷,了解宋瓷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汝窑。也许正是如此,收藏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克拉克夫妇,英国最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之一,珍存其近四十年,直至夫人去世前才将其出售,辗转至日本茧山龙泉堂。与其原为一对的另一件汝窑洗,则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而这件藏品一出现在拍卖现场,就引起了这番震动。距离上一次汝窑小盘出现于纽约佳士得拍卖现场,创下154万美元的中国陶瓷拍卖世界纪录,整整20年。

文人的雅好、追崇,兴许会引领潮流,不管是虚的还是实的,不管是时尚的还是体贴民情的,大体总是在小圈子中流行。但这种兴致一旦成为有钱人的游戏,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宋徽宗好奇石,有“花石纲”;喜青瓷,有汝窑。这天青色中,多少兴亡消长,游戏者可曾深味?

清代粉青釉仿生文房用具瓷器


仿生瓷器是清代大量烧造,说明当时瓷器烧造工艺成熟,才有能力有精力创新古人没有瓷器品类,而仿生瓷器就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清粉青釉叶形洗

粉青釉叶形洗属文房用具之一。瓷器洗子皆呈树叶造形,边缘突起,中为浅底,叶柄粗短,叶片各分为五瓣;洗底部制有叶脉,纹理清晰,制作精细,生动形象。通体施以粉青釉,胎质细腻,釉色纯正,釉汁肥厚,色调青绿粉润,有青玉一样的艺术效果;洗底部各有里钉8个,中央处有蓝色篆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方款。该仿生洗外轮廓线复杂,加之粉青釉在明、清时期仅见于景德镇所制,组合配套烧成难度较大。

清粉青釉莲式水丞

水丞外形为莲蓬、荷叶造型,将水丞、笔洗两件文房用具化身为文人喜欢的莲荷,巧妙地把实用器与艺术品合二为一。水丞由横置的六角形莲蓬头制成,表面制有7个乳钉状凸点,用来象征成熟的莲子,上部开有圆口,空腹用于盛水;其侧有两片叠加的荷叶,一为椭圆形全叶,一为露出一半的月牙形叶,均可用作笔洗。粉青釉莲式水丞整个瓷器施以粉青釉,以淡绿色为主,釉质莹润,色彩柔和。器底有多处支烧点。 这件水丞造型活泼,是清中期清宫文房用品中的代表瓷器。

清粉青釉莲式水丞包浆厚重,有历史感的瓷器

水丞为古代文具之一,三国、两晋时多作兔形,唐、五代时有呈瓜棱形的,少数有盖;明、清时期继续烧制,以景德镇窑制品为最佳。

宋汝窑天青釉盘赏析


宋汝窑天青釉盘

汝窑为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据考证烧造时间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二十年间,因烧造时间短,数量少,在南宋时就有“近尤难得”之说。汝窑瓷器如此珍贵,在博物馆界和收藏界无不以收藏到汝瓷为至高荣誉。汝瓷现今传世不足百件,天津博物馆却珍藏着两件汝窑盘,故十分珍贵。盘高2.8厘米,口径17.2厘米,底径9.2厘米。口外撇,曲壁,圈足外卷裹釉。通体天青色釉,釉汁肥厚莹润,釉面上布满了细碎的冰裂纹,如冰似玉,清雅高洁。盘底满釉,一只盘底有三个细小的支钉痕,而另外一只盘底有五个支钉痕。

汝瓷胎质细腻,像燃烧过的香灰的颜色,俗称“香灰胎”。汝瓷独特之处在于其釉色呈“雨过天晴云破处”的美妙色彩,并且釉面莹润如玉,有玉石般的质感。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由于汝瓷贡器以玛瑙为釉,形成特殊色泽,将器物迎着阳光看,隐约可见肉红色。器表开片密布细小,形成鱼鳞状,更加独特别致。釉内气泡周边之玛瑙结晶体,形成星光闪现,寥若晨星,具有宝光内润而又高雅素净的风采。汝瓷的烧造方法也很独特,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细小而规整,因而有“芝麻挣钉釉满足”之说。长期以来,考古界与收藏界的专家权威们都对汝窑瓷器的主要特征用一句话概括,即“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晨星稀,芝麻挣钉釉满足”。汝窑瓷这些胎釉特征既有文献记载,又为出土物所证实,是鉴定汝瓷的要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