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评论:佛山陶瓷怎样实现品牌自我救赎

评论:佛山陶瓷怎样实现品牌自我救赎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1-04-19

陶瓷艺术。

近几年来中国陶瓷业可谓风起云涌,陶瓷基地、陶瓷总部、陶瓷产区、西部瓷都、北方瓷都等诸多类似称谓见诸报端。产能占中国建筑陶瓷“半壁江山”的佛山,却走向产业转移的路线?崛起中的山东淄博、福建晋江、四川夹江、江西高安、沈阳法库等产区的建陶产能所占比重日益加大。

被誉为“南国陶都”的佛山,此时却如同佛山人不温不火的性格一般悄无声息。佛山,究竟需不需要大品牌?

这个问题本来不需讨论,但放在中国陶瓷这个特殊的市场,情况就不一样了。就像人一样,如果你出生于富裕家庭,或降生在寒窑,两种心态是绝对不一样的。从既往情况来看,由于中国的高消费人群较多,再加上境外人才、外地优秀人才的不断涌入,购买力较高。佛山的陶瓷企业几乎不用走出国门,仅靠国内市场即可实现“衣食无忧”,所以佛山陶瓷企业很少主动开拓国外市场,这客观上造就了佛山企业经营者“小富即安”的经营思想,所以这里也很少产生大品牌。曾听一个佛山的陶瓷老板说,“佛山有没有大品牌无所谓,国内市场已经足够我做了,我没必要再开拓国外市场。”话虽有些偏执,但也的确说明了佛山陶瓷地域文化的特点。

陶瓷做大很累,做小容易。然而当今市场形势瞬息万变,今天的法则不一定明天也适用。陶瓷业也好,其它行业也好,抗风险能力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规模的大小。市场越大,越能“栉风沐雨”,掌握的客户资源越多,越能“呼风唤雨”。道理谁都懂,但在实际运作中,很多企业困惑于如何处理与代理商的关系,以至于相当多数的企业“投鼠忌器”,放弃了渠道的争夺。

其实,品牌专卖是在成熟市场条件下的产物。在一个不成熟的市场推广一种成熟市场的销售模式,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事在人为。笔者以为,想推行品牌专卖的厂家应该首先搞明白三个问题:品牌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产品是否丰富?利润空间是否丰厚?产品要有特色,要有差异点,品牌影响力不一定大,但对用户有吸引力;其次,他们的产品往往非常丰富,单一品牌下的产品就能够全方位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用户的需求;第三,注重长远利益和市场规范,预留给代理商的利润空间能够满足代理商规范经营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使代理商能够安心配合厂家做好产品销售工作。一般情况下,能够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本土陶瓷品牌已具备了拓展市场范围的基础条件,如果能配以奖金和人才的支持,企业做大的现实将指日可待。

当然,品牌建设是企业寻求长期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品牌不一定要做大,重要的是要做强。陶瓷小企业一样可以做品牌,关键是要做精做细,产品推广要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但当企业做出特色后,就一定要在品牌和规模上做文章,这方面,佛山陶瓷企业已经错过了很多市场良机,早期丰厚的利润回报,使得许多企业忽视了品牌的建设,时至今天,越来越多的佛山陶瓷企业认识到——未来陶瓷竞争必将进入品牌时代,只有成功地建立了品牌,陶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强的盈利能力。所以,包括像新中源、新明珠、东鹏等国内陶瓷市场打出一片天地的TO-TO、科勒这样的境外品牌都不遗余力地在渠道搭建上做文章,而且其中绝大多数企业目前都已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回报。我们相信,沿此方向发展,假以时日,佛山陶瓷业必将催生出更多的全国性品牌乃至国际品牌,我们期待这一天的早日来临。

taoci52.com延伸阅读

评论:引佛山陶瓷企业 勿忘“佛山经验”


广东佛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在国家七大产瓷区中排名倒数第一。其当时的产品结构主要为日用陶、电陶、化工陶。陶瓷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陶瓷行业中的知名度也很小。

近二三十年来,佛山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及锐意进取、敢想敢干的闯劲,神话般的快速形成了以其为中心的方圆150公里的陶瓷经济圈。现在的佛山已经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建陶及建筑卫生陶瓷装备的生产基地之一。

但是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与过度开发,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佛山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传统陶瓷产业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的特征使其资源逐渐匮乏,燃料日益紧张,交通时常拥堵,污染严重超标……因此无论从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整治和迁移高能耗高污染的低端陶瓷产业都已成为了该市谋求长久持续发展,恢复创造友好清洁环境的需要和必然。

正是基于提升佛山陶瓷产业竞争力,基于对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有了比较成熟和深刻的认识,佛山市人民政府才忍着GDP会严重受挫的阵痛,顶着陶企搬迁及关闭带来的负面影响,坚决地毅然地提出了迁移(关闭)低端陶瓷产业,建设陶瓷产业研究中心、设计中心、会展中心、物流中心、营销中心、信息中心等“总部经济”的宏伟蓝图,试图从产业链的源头上提升佛山陶瓷产业的竞争力,立志从产业结构上提升佛山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于是该市统一思想、全盘布局,在政府政策的宣传、引导、影响和驱动下,佛山的中低端陶瓷企业已经或正在完成迁移和关闭;上海硅酸盐陶瓷研究所也已经进驻佛山,南庄华夏陶瓷城正在扩建;瓷海国际市场也正在发展扩大;佛山陶瓷产业创意园也应运而生!佛山发展“总部经济”的蓝图正在逐步描绘和展开……

笔者认为,佛山关停外迁污染大、成本高、附加值低的低端陶瓷产业,保留并大力发展集研发、营销、物流、信息、会展等元素于一体的高附加值、高平台的“总部经济”是明智也是无奈之举!是疯狂过后的理性回归,也是数十年实践的教训总结!

从单纯的生产基地到配套批发市场,从批发市场升级到专业陶瓷市场,再发展到陶瓷展销中心、陶瓷精品展销中心最后剥离生产基地集研究中心、设计中心、会展中心、物流中心、营销中心、信息中心于一体,这不单单是文字表述和产业结构上的调整和更新,更是思想和观念上的质变和飞跃!

现在东部陶瓷行业正在进行产业调整和集体转移,这对处于中部地区的该市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但在努力引进承接这些东部陶瓷产业力求快速做大陶瓷总量的同时,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应充分吸取佛山陶瓷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应在做好长远产业规划与设计的前提下,从本土市情出发,未雨绸缪,综合考虑环保、资源、能源等因素,适度适量地高要求高标准地引进相关企业,力争在不久的将来也实现由“景德镇制造”到“景德镇设计”的质的跨越!

评论:佛山“陶瓷新政”出现软化迹象?


在1月3日笔者在谈到2008年行业的看点时指出:“2008年产区力量的消涨是一个看点。佛山市政府的产业政策是否有反复,能否真正执行两年后,到了2009是否按照既有的规划淘汰只剩下25家,如果真正的执行到这个层面,对佛山陶瓷影响是很大的根本的。”而从本报今期头版头条透露出的消息看,佛山决策层对陶瓷行业的政策似有“软化”迹象:本月7日下午,在佛山市主要领导与12家陶瓷企业的座谈会上,市委书记林元和公开表示:今后佛山市将扶优扶强40多家陶瓷生产企业,关闭搬迁100多家,调整提升100多家。显然,这组数字与早前媒体普遍报道的“只剩25家”有很大的出入,值得行业人士细细品味、解读。

去年12月12日,佛山市第三次加快推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治理工作现场会在南庄召开。禅城区的一位领导明确表示,禅城区将在2008年底以前,动用各种手段淘汰90家低端的陶瓷企业,仅有25家企业被列入“改造提升”的名单。而且甚至有消息指:这25家企业如果在“改造提升”中不达标,那么在2009年6月之前,该区内的陶瓷生产企业也可能“一家不留”。

于是人们接着看到:上个月29日上午,南庄镇政府直接出面搭台组织协调陶瓷企业向新兴产区转移。以前一直是佛山陶瓷行业协会来做拟外迁企业与产区之间的穿针引线工作,而现在直接上升到政府层面来运作,这是史无前例的。所以,按照这种逻辑,一般判断明年佛山企业外迁的数量还会更多,一些中小企业会抱团出去,以提高征地议价和应对新环境的能力。

然而,从常识上讲,两年内要将佛山陶瓷的“低端产能”清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陶瓷产业的“改造提升”和外迁是一项牵涉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关系到老板承担“改造提升”和外迁成本的能力问题,还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就业及利益保障问题,同时关系到地方政府财税收入的问题。从长远来讲,更是关系到“佛山陶瓷”这张名片寿命问题。所以,在“改造提升”,并鼓励陶瓷企业外迁声浪日高的严峻态势下,施政者在其过程中保留一份理性的检讨和反思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切忌明知不可为而强行。

佛山的“陶瓷新政”已经实施近一年,检视实践的结果,舆情目前普遍寄望“陶瓷新政”由从紧改为适度从紧,这一方面有利于新政的实际操作,另一方面也是各方利益平衡———和谐的需要。佛山陶瓷企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两个问题:一是环保、节能的问题,一是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如果企业在政府引导下能逐步解决环保、节能问题,并依法纳税,最终的结果就是双赢。但企业以环保、节能为导向的“改造提升”既是测试自己的家底,考验自身的能力,也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管理成本,比如建立标准,设置环保、节能门槛等,同时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比如解决天然气的配送等问题。

评论:保护创新才能保住佛山陶瓷


今年新锐榜的论坛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丁力先生指出“佛山陶瓷产业外迁之后,销售在经销商手里,研发基本空白,佛山陶瓷所谓的‘总部经济’也就不存在了。”此话一出,全场哗然。确实,我们一直在讨论生产搬出佛山之后的产业升级,那么产业如何升级?仅仅依靠几个大卖场,一群营销人,就够了吗?就目前佛山陶瓷的现状来说,保护创新,保护知识产品乃当务之急。

这让笔者联想新近在《陶瓷信息》上《普拉提抛光砖遭遇疯狂仿冒》一文,欧神诺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品普拉提抛光砖去年一上市便以独特的花色、天成的质感、诗情的意境获得市场的青睐,销售畅旺,屡屡断货。可是仅几个月之后,一款款仿普拉提产品已经遍地开花。据悉,欧神诺陶瓷公司虽然已经对普拉提产品申请了专利,但是真正要追究起仿冒者的法律责任,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之前欧神诺陶瓷公司的标志性产品“雨花石”也吃过类似的亏,等到法院宣布侵权者败诉时,产品的市场热销期已过,其损失根本无法获得补偿。

这种情况已经屡见不鲜,“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早就不是新闻了。坚持创新的企业没有好的回报,以原创之力,一年只能推出一两款产品,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更要命的是,这一个两个宝贝孩子很快就被人复制,立马粘贴上市,以更低的价格更高的返点迅速在市场铺开,将原创辛苦打下的江山杀个片甲不留。以致一家以创新闻名行业的公司总经理一再强调:出了新产品,千万不要在行业内打广告,今天广告出街,明天我们产品的仿品就满天飞了。何其可悲!可这却是行业不争的事实。当抄袭模仿成风之后,大家都习以为常,谁还愿意吃力不讨好,每年花上几百万的研发费用去开发新品?

笔者以为,创新需要勇气需要毅力,保护创新更需要勇气需要毅力。我们行业一直在提倡创新,鼓励创新,却往往忽视了对创新的保护,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尤其是法律出现盲点的地方,更需要我们的行业提倡自律,以协会、媒体等单位牵头,形成保护创新、打击抄袭的大环境。自律毕竟也是非常有限的,更希望相关部门可以起草相关法规条例,切实保护产业创新,切实提升佛山陶瓷,促使创新企业更多更强,促进陶瓷产业圆满升级。

产业转移,是挑战更是机遇,抓住契机,实现产业升级。保护创新,保住我们佛山陶瓷的金字招牌。

评论:佛山陶瓷展会的路在何方?


10月18日,第12届佛山“陶交会”在2008年秋季“广交会”期间开幕。年年都有着“同质化”感觉的陶瓷展,今年又在大家的意料中拉下了帷幕,那么佛山的陶瓷展会的路到底在何方呢?是什么在制约着佛山陶瓷展会的发展瓶颈?每次佛山展会之后,大家都会有一次“事后诸葛亮”的大讨论。笔者也在这里浅谈一下对佛山陶瓷展会的看法。

首先,从大环境来看,今年几乎所有行业都感到生意难做。同样,陶瓷行业也不例外,“过冬”这个词也成为了贯穿陶瓷行业整个年度的“晴雨表”。因此,在面对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陶瓷行业想“独善其身”也是很难的,而直接服务于陶瓷行业的会展业,一直都与行业有着“你有我也有”的“唇亡齿寒”的关系,这也就可想而知,今年的佛山陶瓷展会肯定会受到大环境不景气的影响,并且影响之大之深。

其次,众所皆知,佛山陶瓷博览会的场地主要是华夏陶瓷城与中国陶瓷城。从这“双城”来看,华夏陶瓷城的会展中心不但容纳面积小,就是面积够大的话,在会展中心周围有营销中心的企业,让它们都到自己身边的会展中心参展的话,简直就是“多此一举”的行为。再说,中国陶瓷城也存在着相同的原因。

其三,佛山陶瓷展会总是定位与广州的“广交会”同期举行,这样的思想与行为本身就有着“凿壁偷光”之嫌,其实佛山陶瓷展应该定位做个“职业女性”,不能总是依靠着“广交会”这么个“老公”呵护着。否则的话,很容易会使自己沦落为一个缺乏进取之心的“家庭主妇”。置诸死地而后生,佛山陶瓷展不应该追随“广交会”了。另外。每年两次的佛山陶瓷展会本身就存在着“多乎哉,多也”的感觉。

谁伤害了“佛山陶瓷”品牌


佛山陶瓷,近年来名贯东西、声名遐尔,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陶瓷墙地砖品牌的代名词。

当前,我国陶瓷墙地砖生产区域遍布全国,主要有:山东的淄博、临沂产区,四川的夹江产区,山西阳泉、福建晋江、河北高邑、辽宁法库等。其中,山东、河北、辽宁以水晶砖、耐磨砖、内墙砖为主打产品,福建以广场砖、外墙砖为主打产品,四川、山西是近年来由佛山扶持起来的抛光砖生产区域。目前,湖南衡阳、江西高安、河北邯郸、陕西保鸡及云南、吉林、甘肃等省区掀起筹建抛光砖生产线的热潮。尽管如此,以抛光砖为龙头企业的佛山陶瓷,十年来一直稳居行业老大哥的位置。

佛山陶瓷在产品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成绩可喜,斐声中外,但前景堪忧。当前北方陶瓷产区根据佛山陶瓷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分析,认为抛光砖生产属暴利行业,近年来猛增抛光砖生产线80多条,且今明两年,预计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吉林、辽宁等省新上抛光砖生产线近40余条,由于佛山陶瓷在全国陶瓷行业内成为响当当的名牌产品,故80%的北方陶瓷企业均注册佛山商标,以此与佛山陶瓷分庭抗礼,争夺北方陶瓷市场的半壁江山。今年初,行业中流行着这么一句儿戏言:“北方投产一条线,佛山关闭四条窑”。

最近几年,北方陶瓷生产企业确实抢走了佛山陶瓷在北方的几近2/3的市场。北方抛光砖产区有这么一些特点:其一产量大,单窑产量均超过8000m2/日,最大产量可达15000m2/日;其二产品质量低,企业内控标准几乎与国家标准同步,且产品白度差,吸水率偏大(基本>0.1%)质感粗糙,图案花色均不稳定;其三,成本低售价低。

尽管北方陶瓷产品时市场价格极为低廉,但由于佛山陶瓷的口碑好,品牌价值力高,产品深入消费者之心,更有市级、省级、国家级大型建筑工程招标明指明需佛山陶瓷方能招标。故北方陶瓷企业为争抢抛光砖行业这块大蛋糕,纷纷争注佛山陶瓷商标。目前,几乎80%的北方企业注册有佛山商标,仅此一举,令北方抛光砖生产异常火爆,产品供不应求,也使佛山陶瓷几近丢失了北方大半江山。

佛山陶瓷自有其品牌力的价值。佛山原产地的抛光砖,产品质量档次高,产品质量标准远严于国家标准,产品烧结度好、致密度高,吸水率低(≤0.1%),质感细腻,花纹图案清晰流畅,给人予艺术品的美感。

北方陶瓷与佛山陶瓷相比实为天壤之别,两者之间也非能同日而语,让北方企业注册佛山商标实非明智之举。此举既破坏了佛山陶瓷在全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也给佛山陶瓷的进步发展带来了重重的阻碍。当佛山陶瓷的所有产品技术皆流传到北方之时,则佛山陶瓷的前景可谓迷芒一片了。

鉴于此,笔者以为,佛山陶瓷行业协会、佛山陶企家们,请积极行动起来,扛起维权大旗,保护区域品牌,使佛山陶企走向健康发展的大路。

评论:佛山陶瓷产业向何处去?


佛山陶瓷企业将逐步迁移,今后大部分企业都将离开佛山,这是大势所趋.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处于短缺经济时代,因此采用GDP推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粗放型的,佛山陶瓷就是在这样的改革大潮下发展起来的,它为佛山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单是陶瓷工业,它就提供了十多万人的就业机会,产量占了全国半边江山,这还不包括它所带动的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佛山拥有中国最强大的陶机行业,占全国总产值的80%,色釉料行业,占全国总产值的50%,此外,还有全国最发达的陶瓷媒体行业,设计行业等等,在佛山形成了全国最发达的陶瓷产业群,也培育了一批闻名全国的优秀企业,因此佛山陶瓷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抹。但是,随着经济的经一步发展,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因此我们的国策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它的特点是从过去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对企业来讲,就是重视对社会的全面责任,特别是对环境的责任,社会资源的使用,对社会的贡献等等,因此,能耗高,资源消耗大,附加值不高的陶瓷工业势必成为整顿的对象。

陶瓷企业迁移是件很痛苦的事,很多设备都不能再使用了,要离开熟悉的土地,离开熟悉的人脉关系,很多员工将会下岗,对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必须慎重对待,要仔细研究对策,决非简单地把企业迁过去了事,这次调整,既是挑战,也是一次重大的机遇。因为旧的去了,我们就要用新思路来对待新事物,我们一定要“更新传统观念,进行产业重组,战略重塑”。

从观念上讲,要对陶瓷产业重新认识,只有这样,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众所周知,陶瓷工业就是瓷砖(这里不是指卫浴等),我们从事的就是做砖的,这是一种产品观念,所以,我们迁到哪里附加值都是很低的,说不定过几年,内地经济发达了,工厂又得迁移,因为比较优势只是暂时的,在竞争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下,我们必须从产品观念提升为品牌观念,这就要求对陶瓷产业重新定位,恰如雅马哈说,我不是造电子琴的(产品观念),我是从事娱乐事业的(品牌观念),这样的品牌定位,给雅马哈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同样道理,我们可以对陶瓷工业重新定位,我们将陶瓷作为一个要素,和其它要素(装饰材料,灯光,空间设计等)一起重新组合,就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此,通过“要素重新组合的创新”,我们可将陶瓷产业定位为“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产业,重新定位,给陶瓷产业带来了一片新天地,由陶瓷文化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不仅提高了附加值,而且避开了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对于留在佛山的总部来说,(因为很多人说,佛山不具备发展总部经济条件,其实,名称不是最重要的,做什么才是要害,在此,我们暂且避开这个敏感的名字,简称为总部)对产业的重新定位,将赋予佛山总部以新的内涵,因此,有必要进行产业重组,战略重塑。首先,陶瓷文化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使创意产业成为总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空间,这是一个附加值极高的产业,它将完全改变传统产业附加值低的局面。其次,全世界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结合,它将为陶瓷产业的提升,提供了机会,我们很多好的想法,都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加以实现,因此资本运作将是总部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第三,这些新思路,产业重组,战略重塑,新的生活方式的传播都离不开现代传媒的参与和传播,因此传媒也需要重塑,媒体对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媒体也需要与时俱进,要有前瞻性,不但需要锦上添花,更需要雪中送炭,要引导企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里,媒体掌握了比制空权,制海权更重要的“制话语权”,我们的陶瓷产业在世界上,就是因为没有话语权,所以很多人并不了解我们的情况,更谈不上影响力。我们的总部要高度重视现代传媒的作用,并把它纳入总部的一个重要部分,给予他们各种支持,包括财政,舆论,积极参与等方面的支持。

对于外迁的企业,也需要更新观念,战略重塑,在佛山,虽然我们形成了产业链,但是这种联系是很松散的,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经济上互相拖欠,提高了交易成本,影响了产业群的竞争力。且看国外企业,进军中国都是集群式的,它们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了紧密的战略联盟,利用这次产业转移的机会,如果能够进行重新分工,产业重组,例如,原料标准化,并由专业厂家统一供应,此外,还有统一供气,共同建立物流基地,联合开发或开发外包等等,形成“虚拟纵向一体化”的联盟,那么竞争力将会明显提高,企业就能集中精力,专注于品牌建设,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在联盟中,中小企业应该在重组中找到自身的位置,由于受资金的限制,它们不宜投资生产线,和大企业从事相同的工作,只能在产业链中处于配角的位置,它们特别适合于大生产不能从事的,一些手工或半手工的,加工部分或其它配套工作,这样才能从大吃小的竞争关系,转变成新型的互相依赖的互补关系。

佛山陶瓷在产业调整之际,只有跳出传统的框框,抓住这个机会,进行“观念更新,产业重组,战略重塑”,才能使陶瓷产业,得到新生!

评论:佛山到底要建多少陶瓷卖场?


近日,坊间传说高明规划筹建卫浴城,而且第一期出手便是5千亩。从其占地面积来看,相当于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瓷海国际及华夏陶瓷博览城三城的总和,气魄不可谓不大,而相关行业媒体及网站也作了报道。笔者不管其真实性如何,首先对佛山陶瓷卖场的布局感到值得商榷。

今年4月底,佛山市政府对禅城区的陶瓷卖场布局通过了一个规划,对现有的格局进行整顿,取缔了华艺、置地、沙岗、河宕、青柯5大低端陶瓷卖场,并从远期规划对意美家陶瓷卫浴世界、石湾卫浴城也将考虑迁移,着力打造四大企业总部和卖场。这些规划曾在业内引起广泛的轰动。然而作为陶瓷卖场高度集中的禅城尚且如此,曾几何时,又突然冒出要建高明卫浴城,而且大手笔出手?

熟悉陶瓷行业的人大体都知道,具有多年运营经验及地理位置优越的意美家、石湾卫浴城,时至今日尚且难以完全“吃饱”,更谈不上多少高端卫浴商家。那么在高明建一个卫浴大卖场反而真会奇峰突起?无论从陶瓷品牌的集聚上,还是品牌效应、交通便利上,禅城都要胜高明很多。业内人士不会忘记,自去年下半年来,已有一定规模效应的佛山陶交会,因多城角逐已日渐形不成规模,场面冷清,客流缩水。那么可以设想,假使高明卫浴城建成,又有多少卫浴品牌会考虑入驻,又会有多少商家客流前去光顾?

笔者认为,作为大佛山范围,陶瓷产业的发展提升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这其中当然也包括陶瓷三产。作为大型的陶瓷卖场,佛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从当初的“双城记”到现在的“战国七雄”,其中的重复建设、资源竞争,已成为佛山打造区域品牌、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整合资源,合理布局,专业分工已势在必行。如果在此时此刻再来一个大型卫浴卖场,不知商家作何想,企业又作何想?

也许有人认为,洁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在卖场上可以与瓷砖类完全分开,可以与家具五金管材类结合。是的,这话并没有错,但是不要忘了,卫生洁具毕竟要与瓷砖、马赛克配套才能组合成完美的整体空间。我们不妨看看,佛山这么多年,除了中国陶瓷城一期外,又有哪一个卖场能吸引几家高端卫浴品牌?意美家应该卫浴品牌相对较多,但在交易上尚形不成国内强势规模。

事实上,从市场的层面看,佛山虽是龙头陶瓷产区,但毕竟不是一级终端市场。大多数卖场,只是企业营销中心直接开设的一个展示窗口,以招引商家接洽。那么在高明再建一个如此庞大的卫浴卖场,除了吸引卫浴企业营销中心入驻外,在交易方面又能有多大能量?

总之,“杞人无事忧天倾,担心天要掉下来”。笔者只是出于对行业的热爱,觉得当前佛山的陶瓷卖场已大大饱和,政府也好,投资商家也好,在规划投资建设大型陶瓷卖场时,要三思而后行。

评论:佛山陶瓷转型应照顾弱势企业


佛山陶瓷产业提升有了明确的方向。近日,佛山市政府召开加快推进陶瓷产业调整提升现场会,要求做好对污染重、能耗高、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陶瓷企业的治理、转移等工作;通过“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实现佛山市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实行“扶优扶强”,积极推广环保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鼓励、支持一批有知名品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有优势的成长型企业壮大发展。(《佛山日报》7月13日)

对于佛山陶瓷如何转移,如何提升,如何转型,佛山政府终于迈出了坚定一步,给出了正面的明晰的答案。佛山政府发出的“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的声音,实质上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对于有潜力与提升价值的陶瓷企业将给予多方面的支持或扶持,这自然会让处于行业中上位置的陶瓷企业欢欣鼓舞;一是对于一些处于陶瓷底端、高污染的小型陶瓷企业则坚决执行淘汰制,这将会使那些弱小的陶瓷企业心有戚戚。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的“转移淘汰一批”,政府必会“动用所有的行政力量,包括税收、环保、交通检查等等手段”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清场行动”。尤其是为达到“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根本转变”的政策性时间要求,不排除政府可能动用硬性手段,甚至用一刀切的方式使“低端、高污染的陶瓷企业”无疾而终。

佛山陶瓷能够在短短几十年中,成长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产区,一方面得益于政府长期的无为而治与“放水养鱼”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也更得益于陶瓷产业能够不断裹挟着个人、集体等各种资本进入,让无数小型陶瓷企业象荒草般疯长与蔓延。这种“草根经济”的疯长与蔓延,客观上为佛山陶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经营活力,推动着佛山经济迅速向前奔跑。时空转换,当佛山经济需要在更高层面上进行运营,这些由民间小资本所堆垒起的低端、高污染的作坊式生产,遭遇“绞杀”的厄运虽已是大势所趋。但念慈其曾为佛山经济做出过贡献,政府即便是对其进行坚决淘汰,也应该考虑让他们体面而有尊严的退出,给予政策上的呵护与关照。而不仅仅是“鼓励、支持一批有知名品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有优势的成长型企业壮大发展。”

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必然象一片和谐森林一样,有参天大树,也有无数小草。在佛山陶瓷产业因提升而进入新的转型时期,给予即将遭遇淘汰的小企业以合理的照顾,即可以显示政府的温情一面,也更符合社会和谐发展要求。毕竟任何大的陶瓷企业都是从小作坊开始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评论:佛山陶瓷怎样实现品牌自我救赎》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评论:佛山陶瓷怎样实现品牌自我救赎》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