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 导航 >

百万竞得转手卖350万 永乐青花大盘咋这么值钱?

百万竞得转手卖350万 永乐青花大盘咋这么值钱?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卖瓷砖的 万利瓷砖

2021-04-24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一件永乐青花大盘,扬州藏友花100万多元人民币,从国外竞拍获得,转手之后,又以350万元的高价轻松售出。在看到这个扬州人转眼大赚一笔的同时,也不禁有人提出疑问:这盘子是啥宝贝,咋这样值钱呢?

德国军官后裔欲拍卖永乐青花大盘

“日前,一位德国军官后裔欲在德国低价拍卖永乐青花大盘,消息传到扬州后,立刻引起了扬州藏友李大朋(化名)的注意。”昨天上午,李大朋的朋友,同样是扬州收藏爱好者的张小宁(化名)告诉记者,今年4月初,当李大朋收到德国最为著名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公司——NAGEL(音译为“那高”)拍卖行寄过来拍卖品名录后,就被其中的一件拍卖品——永乐青花大盘给吸引了。这个拍卖品不仅是中国青花瓷器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巅峰之作,还是中国官窑生产的主流作品。

按照中国陶瓷史记载,永乐年间是中国青花历史上的巅峰时期,加上它在国内藏品不足2000件,因此,一直以来都是收藏者梦寐以求的藏品。中国古陶瓷协会常务理事暨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朱戢告诉记者,目前除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数量不多的永乐青花大盘外,收藏该物的私人屈指可数。

据那高拍卖行介绍,当时永乐青花大盘的拍卖底价为4万欧元(相当于人民币40余万元),属于欧洲私人藏品,委托拍卖者是19世纪一位德国军官的后裔。

扬州藏友从国外拍回国宝级文物

据介绍,几年前,故宫博物院曾经拍卖过一件明代永乐青花大盘,当时拍卖价格就高达200余万元。而现在,德国那高拍卖行拍卖的永乐青花大盘参考价却只相当于40万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李大朋便准备前往德国,买回这件流失在德国民间的中国文物。

今年5月8日,李大朋来到了德国斯图加特。在拍卖会上,李大朋发现,前来竞拍的买家虽然只有40多人,但不乏高手。于是,刚开始,李大朋选择了沉默,不惊动对手。

“6万欧元,有没有更高的?”就在拍卖师即将敲响成交最后一槌时,李大朋出手了,此时,场上举牌的只剩下一位香港买家。当李大朋友举牌8.5万欧元之后,香港买家最终没有举牌。就这样,李大朋以相当于100多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包括33%的拍卖佣金),买下了永乐青花大盘。

百万拍得又被以350万买走

根据德国法律规定,只有5万欧元以下的古董,才能免出境许可。相反,如果价值超过5万欧元,就必须凭有关证明,在德国政府办理出口许可证才能出境。

与此同时,李大朋作为外国人在德国购买古董,可以办理退税手续。但退税手续,一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李大朋于6月份再次来到德国,将期盼以久的永乐青化大盘运回了国内。

永乐青花大盘被李大朋运回国内的消息传开之后,又一位爱好收藏的大家闻讯找到李大朋,以350多万元的高价买走了永乐青花大盘的收藏权。

专家永乐青花大盘是被八国联军掠走的

“每一件古董,都是一个传奇,永乐青花大盘也不例外。”昨天,扬州市民俗博物馆副馆长沈建南告诉记者,经过专家考证,由李大朋拍回国内的永乐青花大盘的历史价值,要高于它的文物价值。为何这么说,沈建南认为,该古董不仅仅只是一件明代的青花瓷器,更是一件见证了历史进程的文物。

“永乐青花大盘当年是被八国联军掠走的。”沈建南表示,在德国收藏永乐青花大盘的个人,实质是一位19世纪德国军官的后裔。根据历史记载,1900年8月14日凌晨,由英、俄、德、美、法、日、意、奥组成的八国联军,先后攻入了北京紫禁城,除了大量掠夺紫禁城里的各种古董,还烧毁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其间,像永乐青花大盘这样的珍贵的一批古董,便这样被德国军人顺手抢走,然后才传给了他的后人。

taoci52.com精选阅读

一万元仿古瓷转手卖上百万


一件普通的仿古瓷,生产成本十几元,经过地摊商贩之手卖上数百元,经过古董店商卖上数千元。这不是漫天要价,而是目前陶瓷市场的基本行情。操作好的“局”,仿古瓷会价翻百倍,行内人都说陶瓷收藏“水太深”,实际也是如此,不可估量。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从仿古瓷的生产源头谈起,到经过一手批发、二手贩卖,再到“做局”高价销售。通过探寻仿古瓷的“暴富”历程,试图揭开陶瓷收藏的神秘面纱。

仿古瓷在制造源头是正当买卖

“在江西景德镇,很多仿古瓷的制造作坊,还有仿古瓷聚集的市场。”曾去过景德镇考察的陶瓷爱好者阿林说,很多被骗巨款的人对仿古瓷深恶痛绝,但在源头产地,仿古瓷的生产和交易是正当买卖。父亲拉坯、儿女描胎雕胎、爷爷烧窑,一家人就是一个小作坊,还有专门进行仿古瓷交易的市场。

很多用词考究的人不愿将陶瓷划真假之分,而是称作历代陶瓷和现代工艺品。仿古瓷,指的是后期模仿前朝的名瓷品种而烧造出来的瓷器,这在历代都有,比如宋代仿商周的青铜器,清朝仿明朝的宣德炉、执壶等。仿制品并不是一文不值,好的仿制品尽管无法与原作比拟,但价格也有上万元不等。但将仿制品说成原作“忽悠”人卖高价,自然价值无法对等。像如今在网上卖得风靡,价位在十几元到几千元不等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自然无法与2.8亿港元的“真身”相比。

景德镇的仿制品也不是所有都卖高价,据阿林介绍,市场上的仿古瓷根据成本和相似程度的不同,也分为低、中、高三档。低中档做工粗劣些,多卖几十元,而做工精致的高仿品,也只能由为数不多的大家“操刀”。

普仿品成本批发价多在几十元

景德镇哪里能买到品相比较好的仿古瓷?不少人会推荐休闲广场附近的陶瓷大世界,那里是陶瓷商铺的集中地。你能找到各类仿古瓷,全国各地包括青岛的很多陶瓷商贩都是在这里拿货。这里几十元批发的仿古瓷,到了摊贩手中便成了宋代名窑或者明清瓷,低的卖几百元,高的卖成千上万。

据知情人透露,商贩们在这里批发也得防忽悠,有的陶瓷盒子上写着某位知名艺术家名号的,或者研究中心的证书,但行内人都心知肚明,所以就得学会厚着脸皮砍价。一般的景德镇餐具价格在100元以下,工艺类的都是在500元以下,那种大的装饰性的花瓶都是在600元一对。这样的价格较五六年前也高了,主要原因是原料成本增加不少。相关数据显示,前几年一吨高岭土600元,现在要8000元,而1吨只能淘出300斤使用。以往在陶瓷摊上100元出头便能淘个青花瓷盘,现在得七八百元,也不足为怪。

陶瓷爱好者杨先生曾经从事过陶瓷生意,他告诉记者:从市场上成批批发的陶瓷,通常是仿古瓷中比较低档的仿品,批发的人也多是各地市场的摊主商贩。几十元批发的较低劣的仿古瓷,转手到外地市场陶瓷摊上,通常会翻10倍变成几百元出手。

成本越高最终售价越高

价翻10倍后成交,这只是仿古瓷利润里的最低链条。“成本价越高的高仿品,利润空间越大。”岛城陶瓷研究者高先生说。达到以假乱真程度的高仿品,制作成本也相当高,需要真正还原古瓷的生产原料和过程。烧制采用柴窑、绘画风格字体笔法相似,之后还得通过各种手法去贼光、做包浆,甚至靠化学手段让陶瓷年份检测躲过科技测试等。

高仿品做好后,还得需要一个完美的故事。祖上流传、窑址发掘、盗墓所得等,无论运用哪种煽情手法,最终目的是让买家“信”了,实现仿古瓷的“价值飞跃”。高先生曾经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故事,一个陶瓷贩卖者成功地将一个高仿青花瓷瓶“推销”掉,成本一万元左右的高仿瓷,最终卖了一百多万元,翻了100倍。

业内人士:摆正心态谨慎投资

对于高仿瓷市场如此活跃的现象,陶瓷研究者王先生认为:有需求才有市场,高古瓷仿制如此活跃,可能也是市场发展所致。“如果生产出一种仪器,一测便知道真假,也许就没有这么多人去爱好了。”他说。陶瓷是稀缺资源,但它不跟石油似的是不可再生资源。陶瓷是随着时代的推动在不断挖掘,高古瓷没了,有明清瓷,明清瓷没有了有民国时期的瓷器,之后还有解放前后等。只要有不断地创作,便有不断地循环更新。

但对于以陶瓷为投资对象的收藏者来说,只能擦亮眼睛,谨慎入手。如今很多高仿瓷,高科技仪器都无法测出真假,传统的目测鉴定法也没法保证万无一失。只能凭借各种经验和知识,摆正心态,谨慎投资。

元青花大盘为什么这么贵?如何识别真假?


要说古董收藏中,哪个最值钱?可能很多人要说金缕衣、青铜器等,诚然,这些古董文物确实很值钱,但是不是我们能拥有的,毕竟买卖文物犯法。而我们可以拥有,非常珍贵且可以转手的古董,非元青花大盘莫属。在所有瓷器当中,元青花的魅力绝对是首屈一指,甚至很多人都恨不能终其一生去收藏。那么,为什么元青花大盘这么贵?它的仿品又该如何鉴别呢?

元青花大盘到底有多贵?

2005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瓷器以1568.8万英镑成交,折合人民币是2.3亿元,如此高价,创下了中国艺术品的最高拍卖记录,也让元青花瓷器瞬间走入大众视野,成为大家讨论的对象。

2017年2月,一件元青花麒麟纹大盘成交价格是5,250,00000元。如此高价,让人咂舌,但是这确实是元青花大盘的价格,也是世人钟爱元青花的原因之一。但可惜的是,元青花实在是太少了,保存完好的元青花大盘更是少之又少。

为什么元青花如此贵?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想知道,毕竟如此高价的瓷器,很多人都感到不解。毕竟中国的瓷器种类非常多,也有不少瓷器也是非常珍贵的,为什么独独元青花大盘如此珍贵?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元青花是景德镇出产的瓷器,我国国内现存的传世以及出土的元青花瓷器,加起来仅有一百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也不过二百件左右,而元青花大盘数量更少,所以更珍贵。

元青花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小件器物,这种胎薄,不怎么精细,多是青白、乳白半透明的,颜色偏迷蒙,但是纹饰豪放洒脱,也可以说是非常潦草。这类元青花瓷器生产数量很少,多是民用。还有一种是大件器物,特点就是胎厚,颜色浓艳,有黑褐色。

元青花大件的做工非常精良,而且纹饰层次比较丰富,有的甚至能达到10层之多,让人惊叹。元青花大件的画虽然饱满,但是并不凌乱,因而非常漂亮。

如何鉴定元青花大盘真假?

目前,市场中有很多元青花大盘仿品,但是釉质并不如真品那样通润,色泽也大多是白中泛绿,纹理和划痕十分生硬。真正的元青花大盘因为是采用钴料绘制而成,所以颜色比较浓艳,而且有色阶变化。不仅如此,元青花大盘的绘画技艺成熟,技法独特,气韵生动,后世难及。

以上就是关于元青花大盘的一些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一下。如果想要了解更清楚更透彻,还是要找专业正规平台的专家咨询,他们经验丰富、知识渊博,能为你解答更多更专业的问题,让你对元青花大盘有更深入的了解。

元青花大盘“辕门射戟”


元代由于文人得不到重用,不少投身于元曲、杂剧,元代的画风也一改宋代的花鸟工笔,舍形取神,十分写意,当时的元代风气也显现在元瓷青花人物故事图中,今日能见到在青花瓷上描写人物故事的不下四五十种。

这只大盘直径有42厘米,弧壁、折沿,底上有“博陵第”长方牌阴文款。

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绘制的青花翠艳浓重,有黑斑沉入胎骨,画师有很深的绘制功力,深、淡、干、湿,富有笔趣变化,用笔流畅,绝不见今人描摹的线条平淡、笔触迟滞等弊病。

故事大意是:三国时期,袁术欲取吕布所占据的徐州,但因刘备屯驻小沛,恐刘备和吕布联合起来对抗,于是派大将纪灵先去攻打刘备,同时备厚礼送吕布。刘备求助于吕布,吕布也看破了袁术的野心,于是分别下书宴请纪灵与刘备,席间吕布说:辕门悬戟、射箭为凭,箭过戟眼,则两家收兵和解。吕布于百步之外,箭穿画戟,于是袁、刘战争暂时中止。这就是《三国志》中“辕门射戟”的故事。画面见树梢上挂一画戟,吕布满弓欲发。人物灵动,虽然只见背影,但展腰舒臂,虎伐猿步,英气豪情,跃跃然呼之欲出。

视频:央视《乡土》青花大王黄卖九


青花瓷艺术从诞生至今近700年来,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从简单的图案装饰到纷繁的景物描绘。其中近代有两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成名于上世纪30至50年代的景德镇“青花大王”王步;另一个是当代工艺美术大师黄卖九。他被称为当代的“青花大王”。

黄卖九酷爱青花装饰艺术,他的青花及釉里红作品,取法于民间青花和主步青花的生动俊秀,笔力苍劲疏宕,分水淋漓清澈,构图简洁空灵,颇得中国画的笔情墨趣。他认为,青花瓷艺术体现了陶瓷文化的精魂,凝结着民间艺术的棺粹,浓缩了景德镇传统工艺的精华,愿为之终生探求而无悔。

黄卖九一贯重视师法造化,法古创新。他创作思路敏捷,手法多变,触类旁通,涉猎广泛,擅长粉彩、新彩、青花斗彩、青花釉里红、半刀泥刻划花,对器型设计、花纸设计均有造诣。他长期坚持研究和创作中国画,专长于花鸟,兼长于人物、动物瓷绘。他的粉彩花鸟师法任伯年,笔触灵捷,形象俊巧,具有清新秀丽、色调和谐的特色。他的刻划花(半刀泥)技艺,上承宋代影青刻花,清代雍正、乾隆刻划花的技法,师古不泥古,推陈而出新,以刀法的深浅变化塑造艺术形象,产生出强烈的立体感。

他设计创作的陶瓷作品,多次参加展评并获奖,陶瓷作品被日本东京陶瓷馆收藏2件,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3件,人民大会堂陈列收藏12件,中国画“万紫千红”作品为毛主席纪念堂展出收藏。上世纪70年代,由他创立的“半刀泥”瓷雕技法,已被陶瓷艺术界广泛采用,其“半刀泥”影青刻花皮灯曾被选作人民大会堂内装饰艺术品。

明永乐卵青釉剔瓷秋葵纹大盘


青釉烧造已有近四千年历史,自创始之初,便为世人所钟爱。永乐年间,御器厂试烧多种釉色,但成例当中,卵青釉可谓最罕,见有数种色调,而罩施于高足盌者,则乃近似于龙泉窑之藻绿色。

本秋葵纹大盘釉色精良莹澈,似秋水如碧玉,色泽变化含蓄悦目。必是精于还原之火,方能烧出如此美色,南宋龙泉曾有所见,后或失传,元、明之瓷均不能与其比肩。

整器烧造时,先裹足满釉,后足端刮釉,然后入窑。胎质缜密坚致,釉水厚润,玻璃感强,透明度高,莹泽清亮,颇为罕见。内外壁满布较细密的网状开片,气泡可见。盘口、修足可见深姜黄色斑块,是为胎中含铁,在煤窑自然氧化气氛下烧成所致,釉薄处而显。

此件卵青釉剔瓷秋葵纹大盘,造型周正,气质隽秀,盈盈可握,爱不释手。造型规整硕大,浅壁折沿,矮圈足精修胎,施姜黄色护胎釉。施釉至胫部,釉水厚,釉色天青,莹润光亮,匀净至极。口沿釉薄处泛黄,乃还原气氛烧成所致。釉面满布冰裂状开片纹,交错层迭,绵密抚腻,甚为美观。

内外壁满绘秋葵纹饰,剔瓷精工细作。其花叶硕大,纹饰布局更显舒朗,刀法亦流畅大气却不失精致,时代特征明显。纹饰与釉色的搭配恰到好处,相得益彰。

花叶蜿蜒曲回,四美竞妍,柔瓣散舒,幽芳怒绽;嫩叶有芒掩映花间,新蕾无意独伫媖娴。秋葵寓意千秋万代,正是帝王所向往的美好意愿。足底单圈书“永乐年制”四字双行小篆款,保存至今完整无缺,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与其尺寸略小的卵青釉大盘被台湾故宫博物院所收藏。

明代永乐青花鉴赏


从永乐朝开始,青花瓷器的制作己逐渐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从永乐朝典型器看,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内气泡较宣德器为少,而釉面有肥亮感,但有很大一部分永乐器也有很多气泡。永乐青花器的釉,基本上为白中泛青色,少数器有开片。青花有晕散现象。

永乐朝器型多见梅瓶、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双系扁瓶、深腹洗、大盘、大碗、碟、罐、高足杯、小型竹节柄自壶及各式碗、各式盘、压手杯等。有些器型则是元代和洪武朝所没有而从永乐朝开始出现的,如大型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扁瓶(抱月瓶)、扁瓢形瓶、花浇、尖底莲子碗以及双系、三系或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多棱烛台、筒形器座、波斯型执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启瓶等。

永乐青花(包括其他品种)器的制作,除大盘、扁瓶等少数大件器外,多数器物的底部均巳施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代特征。永乐青花绘画笔法的主要特征是图案花纹多为双勾填色,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笔触,这也是从永乐开始到成化前期明代青花细瓷最具共同性的一个特征。

一些永乐器,如盘类,其糙底一般都色白而细,抚摸时有如糯米粉的感觉,这种细砂底的出现,也是划时代的,有的细砂底己出现小块铁斑。永乐细瓷一般是底足平削。有的永乐釉底器的底釉亦呈波浪纹。

永乐青花瓷的主题图案往往以缠枝四季花(梅花、牡丹、莲花、菊花)为主,并以蕉叶、如意云、回纹、波涛等为辅纹,显得有疏朗感,永乐器多以花卉、瓜果为装饰图案,但亦有少数花鸟及人物图案。此外,也有少数龙、凤纹的器物,但不见洪武朝盛行的以扁菊为主题纹饰的图案。永乐瓷中,只有极少数有"永乐年制"的年款宇,绝大部分是没有年款的。

明汤和墓元青花大罐


继续来聊聊元青花。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藏有的一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盖罐。 此罐通高47.5厘米,口径15.6厘米,小唇口,高颈,溜肩,鼓腹,矮圈足。肩腹无明显界限,肩置对称双兽面耳。圆盖顶置一宝珠型钮,盖内有子口。

整器造型端庄,通体以青花绘主体纹饰六层:颈为波涛纹,上肩绘莲瓣纹一周,莲瓣内填绘有八宝法器;下肩绘缠枝西番莲纹,间贴塑两个兽面耳;腹部主体绘缠枝四季花卉;腹下绘忍冬纹一周;胫部绘仰莲瓣纹一周;盖饰莲瓣纹,盖沿饰钱纹一周。

这件元青花青花缠枝纹大罐器型大气,纹饰精美,青花发色蓝中闪紫,色浓处有明显铁锈斑凝结,亮丽而又沉稳,是典型的苏麻离青料发色,完全可以代表元代青花瓷器的最高艺术水平。又该罐是在明代开国功臣汤和墓室发现出土的,故而更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汤和(公元1326—1395),字鼎臣,濠州(今凤阳)人,明朝开国元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得力干将,历任统军元帅、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虏将军等职,先后封为中山侯、信国公,死后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

据史料记载,汤和幼时与朱元璋同长。后来他带领十数人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站稳脚跟后,他想起了还在凤阳皇觉寺出家的兄弟朱元璋来,于是遣人送书,劝其投军。在后来的争霸战争中,朱元璋逐步露出头角,汤和追随他屡立战功。

汤和一生戎马,功勋卓著。但是就因为早年一次酒话,为朱元璋所记恨。《明史.汤和传》记载,汤和守常州时,因事求见朱元璋,没见到,就趁着酒劲说了句“吾镇此城,如坐屋脊,顾左则左,顾右则右”。

朱元璋听到后记恨在心,后屡次羞辱汤和。平定中原后论功封爵时,徐达等被封为国公,而汤和仅封为中山侯。直到洪武十一年进封其为信国公时,朱元璋还旧事重提,并把汤和那次的过错刻在铁券上。

汤和因此,晚年言行愈加恭谨,“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明史.汤和传》)。后来汤和主动告老还乡,朱元璋很高兴。回到家乡中都凤阳的汤和最终得以“独享寿考,以功名终,”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去世,享年70岁,谥“襄武”。

汤和墓位于蚌埠市(原属凤阳)龙子湖东岸曹山南麓,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前,保存有明初石刻和神道碑。神道碑碑文据考证原为明初大儒方孝儒所书,后因为文字狱,所书碑文为后人镌去。

1973年11月,因修建公路经过汤和墓,文物部门遂对该墓进行了挖掘。发掘过程中,发现该墓旧时已经被盗。但还是出土了《墓志铭》和一批陶瓷器、木佣、铜器、金银器及玉器等文物。

所出土的陶瓷器有4件:陶胎大灯油缸1件、陶胎瓶1件、白釉荷叶边瓷盖罐1件,还有就是这件青花盖罐了。当时就发现此罐有伤,罐身有两处小炸纹,口沿处有磕冲。

由于那个年代国内对于元青花瓷器的认知还很不清楚,此件大罐是从明初墓葬内发掘出土的,故而有关部门将它视为明初洪武瓷器。后冯先铭先生因公来蚌埠,见到了这件青花大罐,才为它翻了案,当时就认定这是一件极为珍罕的元代青花瓷器。

1994年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期间,故宫古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也专程来到蚌埠市博物馆,对此件瓷器进行了鉴定,最终这件元青花大罐被定为一级甲等文物。如今,这件国宝级的珍贵文物已是蚌埠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明嘉靖官窑青花大龙缸


大龙缸,即形制巨大的瓷缸,它因周身饰龙纹而得名。根据其主题纹饰的不同,可分为龙纹缸、狮纹缸、海藻鱼纹缸等。《景德镇陶录》说“缸多画云龙或青花,故统以龙缸名之”,点出了器物名的由来,它是封建帝王专用之物。早在明洪武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便设有龙缸窑,专门烧制大龙缸。宣德时期龙缸窑一度达到32座,到明代中晚期的正德、嘉靖时期,由于青窑数少,龙缸窑空闲,就将龙缸窑该砌青窑16座,仍存大龙缸窑16座。这种大龙缸以及绘上了其他图案的青花大缸主要是供皇宫和上层社会消防灭火的一种储水器。明嘉靖年间(1522-1566),皇宫内时常因太监燃放烟花和用火不慎等引起火灾,因而嘉靖皇帝十分重视防火,派人到景德镇专门烧制大龙缸用来储水防火。但更多的时候,大龙缸被闲置,成了事实上的大鱼缸。同时,大龙缸因结实耐用,在宫中还被用来储存粮、油、水。万历以后,随着进口回青料逐渐用尽,景德镇御窑场的工匠只能使用国产青料,但烧制出的龙缸青花色泽已无法与嘉靖时期相比,嘉靖青花龙缸便成为珍贵稀有之物,万历皇帝虽贵为天子,其陵墓里也只好使用“大明嘉靖年制”款的大龙缸了。

明代嘉靖青花龙缸的缸体大都硕大周正,风格敦厚古朴,色泽浓翠艳丽,其青花比永宣青花明快,较正德青花亮丽,比成化青花浓艳。因而它既专一多能,又结实耐用;既优雅圆润,又赏心悦目。歙县博物馆现藏有两件带“大明嘉靖年制”款的青花大龙缸,它们是该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当地农村征集入藏的。现分别介绍如下:

明嘉靖青花双狮戏球纹大缸,口径49.5、底径36.5、通高45.5、腹围174.5厘米,重68.6斤。(图1-图6)该件狮纹缸为直口、短颈、深弧腹、腰微收、平底。口沿处饰卷草纹;颈部及近底处饰花边,内绘云纹、圆珠纹;腹部饰双狮戏球纹、如意飘带纹,隙间衬以杂宝纹。其主体纹饰为双狮戏球纹,上绘两组狮子双眼圆睁,张口露齿,毛发横飞,矫健威猛。两组狮子一前一后、一正一反,其中一组狮子围着绣球在相互嬉戏。缸体上部有长7厘米、宽3厘米的方框,内书单行“大明嘉靖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字体古朴端正。此缸造型雄浑大气,绘图精美细腻,釉质肥厚泛青,青花发色蓝中泛紫,传世少见,具有很高的欣赏收藏价值。只惜保存不当,致使其中一段镶接处剥釉断开,成为两节。

明嘉靖青花双龙抢珠纹大缸,口径48、底径35.5、通高42.5、腹围160厘米,重57.6斤(图7-图11)。该件龙纹缸为直口、短颈、深弧腹、腰微收、平底。口沿处饰卷草纹;颈部及近底处饰一圈花边,内绘圆珠纹,旁傍有云纹。缸腹部饰云龙纹、莲纹、宝珠纹;腹部主体纹饰为双龙抢珠,上所绘两条巨龙,一龙戏珠在前,一龙紧随其后,相互追逐而行。它们昂首曲颈,怒目圆睁,四肢强劲有力,五爪呈风车状,勾爪锋利;双龙升腾于云海间,似在嬉戏,又似在兴云布雨,展现出威武姿势,尽显皇家气派。缸体上部有长9厘米、宽2.3厘米的方框,内书单行“大明嘉靖年制” 六字青花楷书款,款识书写规整。此缸形体硕大,画工精致,色泽浓翠艳丽,具有明嘉靖青花官窑瓷器的时代特征。只惜保存不当,以致缸体出现裂纹和剥釉现象。

明代大龙缸的烧制工序复杂,技术难度大。为满足宫廷的需要,御窑场内专设龙缸窑,配备掌握龙缸烧造技术的龙缸匠,还有画匠和各种夫役,来专门烧制大龙缸。首先需要3到5名工匠分段拉坯,然后将缸坯镶接在一起,再经过修正、定型,缸坯才算做好。入窑后,火候难掌握,稍有不慎缸体就会开裂,因此成品率低,当时就有十窑九不成之说。据《景德镇陶录》中记载:“缸窑,明厂有龙缸窑。烧时溜火七日,然后紧火二日夜,封门又十日,窑冷方开。每窑约用柴百三十摃,遇阴雨或有所加。有烧通青双云龙宝相花缸、青双云龙缸、青双云龙莲瓣大缸、青花白瓷缸、青龙四环戏潮水大缸、青花鱼缸、豆青色瓷缸等式。”也就是说烧制一口大龙缸,要用整整19天时间才能烧制成。明朝王世懋在《窥天外乘》中描述:“嘉靖间,回青虽盛,鲜红土用绝,烧法不如前,而上命烧大缸,比入火,十无二三完好者,坐是为虚费甚钜,而人莫敢言。”景德镇御窑厂窑工们因烧不成龙缸,遭到朝廷的重罚,甚至丢掉性命,反而招来杀身之祸,据记载,嘉靖四十一年(1562),在督工大臣的监督下,龙缸窑烧出了12口大龙缸,督工大臣准备返京领赏,临行前,他摆下酒宴,请来烧制成龙缸的窑工,席间,他问窑工“匠师烧制青花瓷器,艺高技绝,劳苦功高,我走后,朝廷若另派他人督工,是否能烧出更好的瓷器?”窑工没有明白大臣这句话的意思,便回答说:“艺无止境”。督工大臣听罢,便暗中派人在窑工的酒杯中下毒,将其毒死,以阻止新任督工接手后,烧出更好的龙缸。嘉靖皇帝去逝后,青花龙缸的烧制虽然仍在继续,但规模逐渐缩小,到万历年间,因为烧制龙缸,甚至爆发了御窑厂窑工罢工事件,据史料记载:万历二十七年(1599),御窑厂奉旨烧造青花大龙缸,久烧不成。当时是一个名叫潘相的宦官监理景德镇窑务,监督烧造大龙缸。潘相假天子之命,对陶工、窑户进行“例外苛索”,动辄鞭挞甚至杀害窑工,瓷工处境十分凄苦。随着烧造期限的临近,潘相更是变本加厉,陶民随时都有性命之忧。窑工童宾看到同伴们的困苦,非常愤慨,纵身跳入窑内,赴火而亡,以示抗议。同窑的瓷工悲痛万分,决心烧好窑内瓷器,以此表达对童宾的哀悼。后来开窑一看,大龙缸果然烧造成功。童宾之死,激起了全体瓷业工人的义愤,最终导致民变,全镇工匠群起焚烧了御器厂的厂房。此举吓坏了潘相,这位督陶官只好偷偷地溜走。在瓷业工人的强烈要求下,朝廷为平民怨,缓和局势,不得不在御器厂的东侧修建“佑陶灵祠”,为童宾立祠,并敕封童宾为风火仙师。可见烧制大龙缸耗资十分巨大,且技术要求非常高,又因龙缸形体硕大,不易搬运,再加上其他诸多原因,使这种龙缸的保存难度增大,所以存世数量并不多,因而更显珍贵。

嘉靖一朝共45年,世宗本人妄信道教、不重朝政,宦官和严嵩及其党徒把持朝政,穷奢极侈。仅据有档可查的记载,嘉靖一朝对景德镇的瓷器派烧达60万件。同时,十六世纪中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发展,都促进了景德镇瓷窑业的迅猛发展,使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得到迅速提高。歙县博物馆所藏的这两件青花龙缸是采用西域回青料烧制而成,因而色泽浓翠艳丽,已不见永乐、宣德时期的黑铁斑。《江西大志·陶说》:“旧陂唐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石子青产于瑞州诸处。回青行,石子遂废。”可知嘉靖时期景德镇曾使用三种青花料,即乐平的陂唐青、瑞州的石子青和西域的回青。回青只有官窑使用,有官府专门保管。一般民窑是不能得到的。同时这两件龙缸除了大小、主题纹饰(一是龙纹、一是狮纹)不同外,其它如造型、辅助纹饰、落款方式等基本相似,可以确定它们是同出一窑。并且在这两件龙缸中,其中有一件的主题纹饰是青花五爪龙纹。关于龙的爪数,龙纹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别。《元史·顺帝纪》:记载至元二年(1336)夏四月丁亥的禁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据此可知五爪龙图案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民间不能使用五爪龙图案。另外将这两件龙缸与定陵出土的嘉靖龙缸相比较来看,它们之间除了大小、辅助纹饰(定陵龙缸的颈部及近底处饰莲瓣纹)不同外,其它如造型、青花发色、主题纹饰、款识书写等基本一致。而且近些年在景德镇御器厂也发掘整理出土了相类似的龙缸残器。因此可以断定歙县博物馆所藏的这两件青花大龙缸是明代嘉靖官窑产品。它们的存世,为人们研究明代的青花瓷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百万竞得转手卖350万 永乐青花大盘咋这么值钱?》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百万竞得转手卖350万 永乐青花大盘咋这么值钱?》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