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金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乌金釉精品赏析:金彩净瓶“乌黑如漆 亮丽如镜”

乌金釉精品赏析:金彩净瓶“乌黑如漆 亮丽如镜”

金彩瓷器鉴别 如何鉴别瓷器金彩真假 新旧乌金釉瓷器鉴别

2021-04-24

金彩瓷器鉴别。

[摘要]:乌金釉即黑釉,因黑釉釉料在景德镇称“乌金土”。景德镇元、明时期不太流行黑釉瓷器,故此期的传世品很少。直至清时期非常流行,并大量出口欧洲市场。金彩是指一种采用黄金色釉上彩作为装饰的制瓷手法。古代以金彩装饰瓷器,一般认为是始于宋代,其中尤以定窑金花瓷器最负威名。

在中国的制瓷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莫过于清代,清代既传承了明代的青花、五彩,又在其基础上开创了粉彩、珐琅彩和古铜彩等多种彩瓷技术。从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工艺上就得以见证,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一些官窑瓷艺达到鼎盛,出现了众多造型独特、风格鲜明的精美瓷器,不仅器型相当丰富,各种釉色品类繁多,乌金釉金彩净瓶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

乌金釉,清康熙时景德镇新烧的一种光润透亮、色黑如漆的纯正黑釉。因景德镇瓷工采用景德镇附近所产含铁量达13.4%的乌金土制釉而烧出的一种光润透亮、色黑如漆的纯正黑釉,故名。乌金釉同一般黑釉的区别除铁成份外,还含有锰、钴等元素。乌金釉质地细腻,净亮如镜的釉面,为黑釉瓷中难得的佳品,在清代极为盛行,并有乌金加赤金及乌金加金图案开光画粉彩等综合装饰。

乌金釉较之其他单色釉瓷器的清馨淡雅,乌金釉瓷器更加深沉似水,凝重华贵,自有气势,更为名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单色釉极不易烧制成功,成品率极低,不同于青花与彩瓷,表面微小瑕疵都极为明显。这种名贵的高温颜色釉,由于当时工艺水平有限,极难烧成。直到清代康熙年间,当时的督陶官亲自参与烧成才慢慢成功。这种釉面发出如镜面一样的光亮,极为富丽华贵,是历代黑釉瓷器中水平最高的一种。因此,清三代官窑单色釉精瓷的艺术与收藏价值颇受市场认可。

据悉,深圳御宝轩正在展出一件乌金釉金彩净瓶,瓶高14.4cm,口径2.8cm,底径4.4cm。器形规整,撇口弧腹圈足,瓶口黑釉自然流淌。乌金釉碗胎质坚实,釉面莹润乌黑,有玉质感,釉光内敛。远看器物乌黑莹润,近看则釉面有不同层次的细微变化,不是一色“死黑”,呈现出如窑变釉般的效果。细观之,净瓶釉面部分有蛛丝网般细纹凸起,非常值得慢慢品味、把玩!

净瓶又叫军持,起源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后随佛教传入中国,是佛教僧侣随身携带的用于贮水净手用的器皿。净瓶小口长颈,是一种宗教徒常用的器物,亦称“军持”,始于唐,盛于宋元。宋代造型,瓶上部有直立的细长圆管,肩部一侧有上翘短流,也有配以龙头流的。明清时期,肩腹间安有乳房状流,瓶口的注口均加盖,腹部圆肥。此净瓶颜色古雅,金彩点缀,柔润光滑,抚之如触婴儿肌肤,制作细腻,精美绝伦。

深圳御宝轩陈经理向笔者介绍,釉光是陶瓷的灵魂,乌金釉器光灿夺目,胎薄体轻,胎质坚致细密,釉水光洁莹润,黑漆耀眼光亮,在展厅的众瓶中有“鹤立鸡群”之感,把乌金釉与金彩巧妙配合,使净瓶更加华丽堂皇。净瓶凭借“乌黑如漆亮丽如镜”的独有格调,使此藏品堪称国宝级瓷器,是一件十分难得的宝贝。

乌金釉即黑釉,因黑釉釉料在景德镇称“乌金土”。景德镇元、明时期不太流行黑釉瓷器,故此期的传世品很少。直至清时期非常流行,并大量出口欧洲市场。金彩是指一种采用黄金色釉上彩作为装饰的制瓷手法。古代以金彩装饰瓷器,一般认为是始于宋代,其中尤以定窑金花瓷器最负威名。宋周密《辛酉杂识》续集上卷载:“金花定器,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入窑,永不复脱。”传世品有黑釉、酱釉金彩定器。明洪武初,景德镇始有金彩瓷器的烧制,清代达于极盛,但其使用金彩的方法却无法与定窑相比。此净瓶集乌金釉、金彩于一体,完美工艺毋庸置疑。

乌金釉一直以来在收藏界价格很高,它的美无与伦比,早已被收藏家们认知。“清三代”的官窑乌金釉更加受到市场热捧,首先是由于“清三代”的瓷器烧制技术已经成熟,在技艺上无可挑剔,再加上康、雍、乾三朝帝王对瓷器的热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所以烧制出来的瓷器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其次“清三代”的御用瓷器必须经过督窑官的精心挑选,如有瑕疵立即销毁,所以民间极少流传,存世数量并不多,目前市场价格较高,并且具备一定的升值潜力。

近年来,乌金釉器在拍卖场上的价格屡创新高,让不少人开始对在藏市中的乌金釉青睐有加,并形成了又一股收藏热。今深圳御宝轩展出的此件大清雍正年制乌金釉金彩净瓶,造型端庄,从瓷器整体呈现色泽、纹饰、精雕等方面来看,制作技艺已相当成熟。是实力买家和投资者的不二选择!欢迎各位有缘之人前来品鉴探讨。

taoci52.com精选阅读

粉彩枫叶瓷器赏析:枫叶如丹照嫩寒


深秋时节,万山层林尽染,令人赏心悦目。在藏品世界里,瓷器就像是刚劲的山峰,片片红叶似天上落下的云彩,飘落在精细的瓷器上,也算是另一种美不胜收,让我的藏品更多了色彩。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因为欣赏深秋枫叶似火,陶醉其间,而流连忘返。我这件粉彩枫叶小碗,口径11厘米,高6厘米,外壁粉彩图案就是几片似火的枫叶,枫叶在几枝干枯枝条陪衬下,显得娇艳欲滴,胜过二月的鲜花,仿佛有晶莹剔透的水珠在红叶上滚动,让红叶充满了生机。而粉彩是清代对瓷器制造史的一大贡献,它是一种软彩,也是一种釉上彩,即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之后,再入窑进行低温烧制。粉彩出现在康熙后期,经过雍正时的发展,到乾隆年间已经达到极高的工艺水准。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鲁迅笔下的枫叶如丹霞胭脂,充满暖意。这件荷叶口描金边红叶汤盘,直径21厘米,壁上绘四片如丹霞胭脂的红叶,周围是纤细的枝干,远远看上去,就如同四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极富动感,虽在深秋,却让人感到了春天般温暖。描金边的红叶汤盘是景德镇著名传统工艺中久负盛名的特种工艺产品薄胎瓷的极品品种之一,釉上彩手工绘制,薄壁透光,对着阳光能清晰地看到背面的彩绘图案。

“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唐代吴融描绘的红叶,则体现在随风飘零、随浪泛流的轻盈之态上。这只黑釉枫叶六边盘,盘底是一片黄色的枫叶,看上去就像一片轻盈枫叶被风吹落到盘里一样,非常逼真。釉质晶莹,肥厚滋润。黑釉是吉州窑的极品,瓷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一般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花色黑釉还可分为油滴、兔毫、玳瑁、麻酱釉等类型。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晚唐女诗人鱼玄机借层层叠叠的枫叶抒情的诗句。而我收藏的这件釉下五彩枫叶方肩瓶,直径15厘米,高32厘米,瓶身绘有叠叠嶂嶂、叶叶繁复的枫叶:鲜红、粉红、猩红、桃红,它们在虬曲的枝干上各显其风采,最上端挺拔的枝干上一对鸟儿,高声和鸣,给人以勃勃生机。釉下彩瓷选用特优胎、釉原料和稀土,有色金属矿物质研制的色彩,以精湛的手工装饰技艺,彩饰于胎釉之间,经1400℃左右的温度烧炼,使色料融于胎釉之中,花纹透过釉层溢于瓷表,晶莹润泽。

文并供图/李喜庆

长沙窑釉下彩瓷精品赏析


图1唐代长沙窑釉下褐绿彩鸾鸟纹壶图2釉下黑彩诗文壶

■江苏苏州马桂生

笔者藏有一件唐代长沙窑釉下褐绿彩鸾鸟纹壶(图1),高20.3、口径9.7、底径4厘米。圆粗颈,口部出沿略外翻,多棱短流,双弯曲柄,平底。整器开细纹片,胎骨灰白色,釉面浅青色。用绿、褐彩在壶的腹中央绘一只正展翅飞翔的鸾鸟,先用绿彩以粗线画出轮廓,再以褐彩以细线描绘鸟的羽毛和眼睛,用草叶作陪衬。此壶的口部和足底部稍有损伤,但不失整器形象,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釉下黑彩诗文壶(图2),高25.8、口径10.3、底径11.4厘米,圆粗颈,口沿略外翻。瓜棱鼓腹,平底,多棱短流。双弯曲柄,胎骨灰白色,浅青釉光质感稍强。满器开细片,器型比一般稍大。在流下腹部附诗一首“上有东流水,下有好山林。主人若在家,日日计良金。”诗文具有相当高的书法欣赏价值及史学价值。

釉下三彩仕女立像(图3),高24.5厘米,胎质灰白色,人物造型比例协调,仕女高盘发髻,面颊丰腴,微带笑容,上穿披肩上衣,双手交握于腹前,下穿长裙,充分显露了仕女的高贵气质。整器釉面以蓝、绿、褐釉下彩装饰,有剥釉现象,但依然能看到釉彩的美丽色质。此尊仕女像的釉采用的蓝彩是很少见的,颇显珍贵!

黄釉金彩牺耳罐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32cm,口径19cm,足径17.5cm

生产时代: 弘治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黄釉

陶瓷造型: 罐

说 明: 明弘治

罐广口,短颈,溜肩,腹部上丰下敛,平底,肩两侧置对称牛头形耳。罐内施白釉,外施黄釉。外壁自上而下饰金彩弦纹9道。底素胎无釉。无款识。

明代黄釉瓷器造型以盘、碗居多,罐则少见,且为弘治朝所独有,除双兽耳罐以外,还有绶带耳罐。

明代黄釉瓷器除作御用餐具外,据文献记载,还被用作方丘(地坛)的祭祀用器。《大明会典》卷二百零一载:“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解。”

低温黄釉器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以后各朝多有制作,但以弘治朝产品最受人称道,其烧制水平达到了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平。因当时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又因其呈色娇嫩,故又有“娇黄”的美誉。

色如碧玉的民窑瓷器东青釉


东青釉最早是宋代民窑青釉瓷器的一种,后来清代大量仿制,所以清代东青釉瓷器比较多,东青釉色如碧玉,晶莹翠绿。

清代东青釉瓷器

清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成功仿烧东青釉,乾隆时期传承了这种技术,并且添加了许多装饰技法,如东青釉描金、冬青釉粉彩等。以后在清代光绪,宣统时期都有烧造,可见清代皇宫对东青釉的喜爱程度。

清乾隆东青釉荷叶杯

清乾隆东青釉荷叶杯器呈卷边荷叶造型。口边卷曲,深腹,底微拱。,口底不规则。尺寸:高5.6厘米。东青釉荷叶杯胎质细白坚致,施东青釉,壁饰叶脉纹,杯心饰堆粉莲蓬纹。该杯造型象生、巧致。

东青釉八卦纹琮式瓶

东青釉八卦纹琮式瓶,清宣统,高27.6cm,口径9.3cm,足径10.6cm。

瓶仿玉琮造型,小口,方腹,圈足。通体施东青釉。外壁四面各凸起八卦纹。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瓶从造型和色泽皆仿周代玉琮,古朴而雅致。

乌金釉描金山水纹笔筒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15.8cm,口径18.5cm,足径18cm

生产时代: 康熙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颜色釉

陶瓷造型: 笔筒

说 明: 清康熙

笔筒口底相若,直壁,平底。里施白釉,外壁通体施乌金釉,釉面漆黑明亮。釉上以金彩描绘纹饰,金彩虽全部脱落,但迎光侧视,仍可见图案痕迹:一面有委角方形开光,开光内绘山水人物纹。另一面书苏轼《后赤壁赋》全文,文末书“己丑岁仲冬月右录赤壁赋”及两枚圆、方闲章款。外底施白釉,中间有一周玉璧形涩圈。无款识。

使用整篇的著名辞赋来装饰笔筒在清代康熙朝达到了极盛,内容可见《四景读书乐》、《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出师表》、《滕王阁序》等。大多是在笔筒上书写通篇文字,没有纹饰。此件笔筒不仅以金彩书写《后赤壁赋》全文,而且配有相应的山水树石小景,图文并茂,精美难得。落款所署“己丑”干支纪年,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此时恰逢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在景德镇御窑厂督造,这对判断康熙时期乌金釉瓷器制作的具体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清雍正乌金釉底珐琅彩开光花鸟纹象耳尊


尺寸:高:44.5CM 口径:18.5CM 底径:17.3CM

在中国的制瓷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莫过于清代。清代在继承了明代传统的青花、五彩的基础上,开创了绚丽多彩的粉彩、珐琅彩和古铜彩,还出现了多品种的单一色釉。从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工艺上可以得到验证,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瓷艺达到鼎盛,出现了众多造型独特、风格鲜明的精美瓷器,珐琅彩双耳尊就是其中的一种。

珐琅彩瓷是清代唯一在皇帝直接授意下创烧的,其艺术风格适应皇室富贵华丽的装饰需求,较之于当时流行的斗彩、五彩瓷更具魅力。珐琅彩瓷一经问世就秘藏于皇宫内苑,专供皇室赏用,民间一般只闻其名却未见其物。在中国历史上,珐琅彩瓷仅见于康、雍、乾三朝,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而且产量极少。清代所有的瓷器都在景德镇烧制,唯有珐琅彩瓷器作为皇室御赏器,在宫中专制。烧制原材料都是从景德镇官窑精挑出最洁白细腻之瓷胎,再送往宫中造办处,由如意馆宫廷画师(而非工匠)再加绘珐琅彩饰,在炉中以低温烧成。所以,在历代瓷器中,珐琅彩瓷造价最贵,艺术水平最高,被喻为“官窑中的官窑”。

近10年来,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瓷器拍卖价不断飙升,并且跨越亿元关口。2005年10月23日,一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在苏富比拍卖行举行的秋季单件专品拍卖会上以1.1548亿港元买下。据悉,该瓶曾于1975年出现在伦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当时的成交价格为1.6万英镑,30年时间,身价暴涨了近千倍。此外,2006年11月28日,在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秋季拍卖会上,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更以1.5123亿港元拍出,创造了中国珐琅彩瓷器拍卖纪录。

今深圳御宝轩艺术品公司展出的清雍正乌金釉底珐琅彩开光花鸟纹象耳尊,两侧置描金绶带耳,开光内绘花鸟纹饰,造型生动精巧,胎体玲珑剔透,整体画面构思精巧,色泽浓淡适宜,极是清雅。此件清雍正乌金釉底珐琅彩开光花鸟纹象耳尊中的精品,造型端庄,画工严谨,色彩艳丽,从瓷器整体呈现色泽、纹饰、精雕等方面来看,制作技艺已相当成熟。线条流畅,胎骨细腻,婀娜多姿,而且使用浓淡不同的珐琅彩颜料表现物象的阴阳向背,物象显得更加生动逼真。据推测,其画稿必定出自当时具有极高艺术修养的宫廷画家之手。此耳尊底足内有楷书“雍正年制”四字双行款。具有极高的投资和收藏价值,是实力买家和投资者的不二选择!

雍正时期景德镇生产的瓶尊类等琢器较多,品种丰富,有粉彩、斗彩、青花及颜色釉等。陈设品瓶尊类器的大量出现,是明清尤其清代十八世纪社会文化及艺术生活的表现。明高濂曾论及适合不同场所插花的花瓶种类及瓶式。瓶尊类等琢器的成型、制作、填彩、烧制难度等高于碗盘类等圆器,故琢器较圆器珍贵。珐琅彩瓷的制作技艺奇绝,时代特色鲜明,传世极少,至为珍罕,备受世界收藏界推崇。

唐宋陶瓷精品赏析


三彩印花盒(唐代)

三彩印花盒(唐代)

定窑刻花折腰碗(北宋)

定窑刻花折腰碗(北宋)

三彩印花盒(唐代)

档案:巩县窑,长12cm

解说:这件三彩印花盒呈四瓣海棠花式,四角内凹,上下对称,子母口扣合,盖顶珍珠地上凸模印如意结花纹。细白胎,胎体轻薄,做工精细、小巧。釉色白中点饰绿、黄色釉,满釉支烧。此盒造型清秀典雅,分色亮丽,印花装饰简朴、清晰,具有唐代金银器的艺术效果,是此类粉盒中的精品。验证了金银器对于陶瓷器物的影响,其精致也给后世留下印花工艺的典范。

盒按用途可分为食盒、粉盒、油盒、镜盒、黛盒等,形制也是多种多样。该盒为古代贵族妇女盛放脂粉的梳妆用具,是日用器皿中的重要产品。

定窑刻花折腰碗(北宋)

档案:定窑,口径约18cm,台北故宫博物院

解说:此件藏品敞口、斜腹、圈足,近底处内折。通体施牙白色釉,芒口覆烧,口部镶银。内、外壁划刻莲花、莲叶纹,碗心划刻螭龙纹,螭龙纹刻划矫健生动,刀工遒劲有力,线条自然清晰,为定窑的上乘佳作。刻花是宋代流行的一种陶瓷装饰技法,北宋定窑刻花以其线条纤细流畅、刀法娴熟精湛而为宋代刻花之冠。花纹轮廓线的一侧呈单线,另一侧呈双线,双线由外粗内细的线条组成,这种以复合线组成的刻花是定窑刻花器的一大特征。

此碗釉色白中闪黄,所饰纹样线条自然流畅,行云流水、神采飞扬。碗之内、外壁均有刻划纹者较为罕见,此碗是定窑瓷器的精美之作。

老妖文(藏品图片由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提供)

如冰似玉的宋代龙泉青瓷


宋代是我国陶瓷史上蓬勃兴盛的发展阶段,除五大名窑雄冠之外,与其并称的还有八大窑系,其中龙泉窑瓷器的销售地区和社会影响居群窑之首。龙泉窑以烧造粉青、梅子青等青釉产品著称,因窑址位于浙江省龙泉县而得名,创烧于北宋早期,鼎盛于南宋中期和元代。龙泉青瓷也以其温柔敦厚、如冰似玉的釉色之美蜚声海内外。如今在国内外几乎各家大中型博物馆中,均有龙泉窑瓷器收藏展出。笔者精选了国内馆藏的一组龙泉窑器物,介绍如下。

四川宋瓷博物馆收藏的这只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敛口斜腹瓷碗(图1),是1991年在四川省遂宁市金鱼村出土,为该馆一级文物。该碗口径12.9、腹径14.2、足径4.2、高6厘米;轮制,敛口,斜腹略弧,圈足;尖唇略圆,外壁刻划双层莲瓣纹,外层9瓣,内层8瓣;通体内外施梅子青釉,釉色青翠莹润,釉层较为均匀,唇部略呈浅色;内底平而微上凸,有较为密集的针眼;圈足较规整,足底有轻微的鸡心突起,有少量棕眼,足圈底未施釉,呈火石红色,略有缺口(生产时的残留,当时未修补胎体)。此碗造型独特,敛口的设计使得整器婉转柔和,富有蕴藉之美。内外所施梅子青釉色青翠,浑厚滋润,与浑圆精巧的器型完美交融。外壁刻划双层莲瓣纹,在一片青绿下若隐若现,绽放着安宁和纯净。这种碗可能是宗教供器,有学者称之为净水碗。在南宋窖藏中,莲瓣纹钵仅见于遂宁金鱼村。

1993年国家文物局调拨给深圳博物馆一批文物,其中包括一件宋代龙泉窑青釉五管瓶(图2)。此瓶通高25、口径8.3、底径8.3厘米;胎质灰白直口,通体施青釉。直口,粗颈,深腹,圈足外撇。肩部塑有向上耸立的五个棱形管,管端齿形状,瓶体为五级塔式。盖作镂空圆管形。多管瓶是陪葬器物,五代开始流行,到宋朝时造型奇特,颇具匠心。

现藏于江苏太仓博物馆的这只南宋龙泉窑青瓷盖罐(图3),1979年出土于古镇璜泾的宋代墓葬中。该罐高5.3、最大腹径6.8厘米,子母合盖,盖面呈内高外低双圈状,有圆平钮,罐身直口,圆鼓肩,自腹部向下渐收,圈足。胎质坚密,胎色灰白,器足和盖里不施釉,其余内外均施粉青釉,釉层厚而透明,釉面润泽,釉色青绿淡雅,宛如青玉。整个器物造型简洁规整,小巧精致。该器的胎质、釉色、造型均符合南宋龙泉窑瓷器的特点。

这些珍藏在博物馆中的宋代龙泉窑瓷器佳作,不仅向世人展示着宋时社会风尚,同时也彰显了制瓷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审美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