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小瓷器 > 导航 >

评论:向旅游小饰品发展大有可为

评论:向旅游小饰品发展大有可为

古代小瓷器 古代瓷器发展 古代小瓷器灯

2021-04-25

古代小瓷器。

综观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和销售市场,艺术瓷、日用瓷等大件产品可谓种类齐全,不胜枚举,但陶瓷小饰品的开发却明显滞后或者说重视程度不够,这从现今陶瓷小饰品的生产和销售量很低及其款式陈旧、造型过时的客观现实可见一斑。

景德镇的陶瓷小饰品是不是就没有市场呢?恰恰相反,笔者认为,景德镇的陶瓷小饰品亦大有可为!理由有三:

一、景德镇具有千年的制瓷史,研发陶瓷小饰品从工艺及技术上而言不存在任何问题。因此只要肯投入,想投入,敢投入,陶瓷小饰品的质量、款式及造型紧跟时代潮流不是难事。

二、景德镇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名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可开发的旅游潜力。因此随着交通瓶颈的逐步打破,随着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完善,景德镇的游客数必将日益增加,陶瓷小饰品的外在需求量也必将获得很大提升。

三、陶瓷小饰品相比其他大件陶瓷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好保管、经济、适用、精致、玲珑等特点,确实是馈赠亲友、旅游纪念的理想之物。

当然,以上三点只是陶瓷小饰品市场开发的前提和可行性要件,要想真正做好做活陶瓷小饰品市场还必须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设计要有好创意

陶瓷小饰品因其本身的特点,在造型上必须新颖,在色彩上必须夺目,在内涵上要有深度,这就要求产品设计有创意,要紧跟时代潮流和流行因素。

二、生产要形成规模

陶瓷小饰品因其本身的特点,必须走价廉物美之路。因此陶瓷小饰品的生产必须形成批量形成规模,唯有此,方能降低成本,扩大销售,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三、销售要有好展示

酒再香也要多吆喝。陶瓷小饰品的销售自然也不例外。要想实现好的销售量,就必须寻求一个好的产品展示平台。笔者认为,小饰品的展示可以借鉴南京雨花石小饰品的经验。即在某著名的风景点,开辟出专门的销售一条街,统一规划,集中展示,归类销售,既便于游客选购也易于管理还利于知名度的扩大和影响力的提升。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国礼”钧瓷河南造 产业大有可为


近年来,河南正发力,促使这些极具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源发酵、蜕变,进而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品牌意识集体觉醒,涌现了一批文化产业名片。

大宋官窑的“国礼”之路

瓷器是最被世界接受的中华符号之一,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汝窑、官窑、钧窑三大名窑均在河南,一度成为皇室专用贡品。

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河南的这些宝贝虽然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缺少美誉度,没有形成叫得响的品牌。

随着以荣昌钧瓷坊为代表的大宋官窑高端品牌频频“出镜”,河南文化产业的“老树虬枝”日渐焕发新生,吐露新芽。

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上,意大利总理蒙蒂收到一份特殊礼物“河南制造”钧瓷作品“九五至尊”。

今年6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向普京赠送了一份钧瓷“国礼”。细心的人发现,这份国礼是“河南制造”。

此外,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等也与河南钧瓷结缘。

除了在国际视野中频频凭“国礼”身份亮相,以大宋官窑荣昌钧瓷坊为代表的河南钧瓷,还在商业消费市场赢得了极佳口碑。

2010年4月,中国元素奢侈品首届年会,发布了中国元素十大奢侈品品牌和中国奢侈品新锐品牌及最具潜质的奢侈品,以创作钧瓷国礼“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等闻名于世的河南大宋官窑钧瓷名品入选“中国十大奢侈品”。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钧瓷是我国古代名瓷之一,10余次入选国家重大国事和外事活动国礼,目前已成为河南乃至我国的“国宝级”文化名片。

河南“文化牌”将打得更响

今年3月份,网友“老辛”发帖称,河南作为文化大省,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深厚,应该规划一下,瞄准高端产品,打出河南的文化品牌。

北京大学叶朗教授指出,中国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启动这些文化资本,就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此观点之于河南亦如此。

专家认为,河南省文化产业必须在创名牌上做文章。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就是效益。如果没有知名品牌,河南文化就没有知名度,没有影响力。因此,河南文化资源这棵“古树”焕发生机,需要“品牌”来助推。

评论:佛山陶瓷产业向何处去?


佛山陶瓷企业将逐步迁移,今后大部分企业都将离开佛山,这是大势所趋.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处于短缺经济时代,因此采用GDP推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粗放型的,佛山陶瓷就是在这样的改革大潮下发展起来的,它为佛山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单是陶瓷工业,它就提供了十多万人的就业机会,产量占了全国半边江山,这还不包括它所带动的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佛山拥有中国最强大的陶机行业,占全国总产值的80%,色釉料行业,占全国总产值的50%,此外,还有全国最发达的陶瓷媒体行业,设计行业等等,在佛山形成了全国最发达的陶瓷产业群,也培育了一批闻名全国的优秀企业,因此佛山陶瓷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抹。但是,随着经济的经一步发展,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因此我们的国策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它的特点是从过去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对企业来讲,就是重视对社会的全面责任,特别是对环境的责任,社会资源的使用,对社会的贡献等等,因此,能耗高,资源消耗大,附加值不高的陶瓷工业势必成为整顿的对象。

陶瓷企业迁移是件很痛苦的事,很多设备都不能再使用了,要离开熟悉的土地,离开熟悉的人脉关系,很多员工将会下岗,对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必须慎重对待,要仔细研究对策,决非简单地把企业迁过去了事,这次调整,既是挑战,也是一次重大的机遇。因为旧的去了,我们就要用新思路来对待新事物,我们一定要“更新传统观念,进行产业重组,战略重塑”。

从观念上讲,要对陶瓷产业重新认识,只有这样,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众所周知,陶瓷工业就是瓷砖(这里不是指卫浴等),我们从事的就是做砖的,这是一种产品观念,所以,我们迁到哪里附加值都是很低的,说不定过几年,内地经济发达了,工厂又得迁移,因为比较优势只是暂时的,在竞争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下,我们必须从产品观念提升为品牌观念,这就要求对陶瓷产业重新定位,恰如雅马哈说,我不是造电子琴的(产品观念),我是从事娱乐事业的(品牌观念),这样的品牌定位,给雅马哈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同样道理,我们可以对陶瓷工业重新定位,我们将陶瓷作为一个要素,和其它要素(装饰材料,灯光,空间设计等)一起重新组合,就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此,通过“要素重新组合的创新”,我们可将陶瓷产业定位为“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产业,重新定位,给陶瓷产业带来了一片新天地,由陶瓷文化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不仅提高了附加值,而且避开了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对于留在佛山的总部来说,(因为很多人说,佛山不具备发展总部经济条件,其实,名称不是最重要的,做什么才是要害,在此,我们暂且避开这个敏感的名字,简称为总部)对产业的重新定位,将赋予佛山总部以新的内涵,因此,有必要进行产业重组,战略重塑。首先,陶瓷文化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使创意产业成为总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空间,这是一个附加值极高的产业,它将完全改变传统产业附加值低的局面。其次,全世界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结合,它将为陶瓷产业的提升,提供了机会,我们很多好的想法,都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加以实现,因此资本运作将是总部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第三,这些新思路,产业重组,战略重塑,新的生活方式的传播都离不开现代传媒的参与和传播,因此传媒也需要重塑,媒体对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媒体也需要与时俱进,要有前瞻性,不但需要锦上添花,更需要雪中送炭,要引导企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里,媒体掌握了比制空权,制海权更重要的“制话语权”,我们的陶瓷产业在世界上,就是因为没有话语权,所以很多人并不了解我们的情况,更谈不上影响力。我们的总部要高度重视现代传媒的作用,并把它纳入总部的一个重要部分,给予他们各种支持,包括财政,舆论,积极参与等方面的支持。

对于外迁的企业,也需要更新观念,战略重塑,在佛山,虽然我们形成了产业链,但是这种联系是很松散的,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经济上互相拖欠,提高了交易成本,影响了产业群的竞争力。且看国外企业,进军中国都是集群式的,它们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了紧密的战略联盟,利用这次产业转移的机会,如果能够进行重新分工,产业重组,例如,原料标准化,并由专业厂家统一供应,此外,还有统一供气,共同建立物流基地,联合开发或开发外包等等,形成“虚拟纵向一体化”的联盟,那么竞争力将会明显提高,企业就能集中精力,专注于品牌建设,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在联盟中,中小企业应该在重组中找到自身的位置,由于受资金的限制,它们不宜投资生产线,和大企业从事相同的工作,只能在产业链中处于配角的位置,它们特别适合于大生产不能从事的,一些手工或半手工的,加工部分或其它配套工作,这样才能从大吃小的竞争关系,转变成新型的互相依赖的互补关系。

佛山陶瓷在产业调整之际,只有跳出传统的框框,抓住这个机会,进行“观念更新,产业重组,战略重塑”,才能使陶瓷产业,得到新生!

评论:向那些平凡而又普通的募捐者致敬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举国哀伤,全民同悲。陶瓷行业迅速掀起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赈灾募捐活动。几天来,笔者先后参加了多家企业的募捐活动,在为诸多老板大手笔捐出一笔笔善款感到欣慰之余,也对陶瓷行业众多平凡而又普通的一线员工为灾区人民所奉献出的一份份诚挚的爱心和闪耀在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敬佩不已。

在一家家企业、一间间工厂,那些默默无闻、常年累月坚守在生产一线的员工,来不及擦一把布满灰尘的脸庞、来不及换下浸满汗渍的工服,他们一个个排成长龙,从简单朴素的工装中掏出一张张带着体温的皱巴巴的钞票,神情凝重地依次走过募捐箱,把自己对灾区人民的牵挂与祝福毫不犹豫地投进那个充满爱心的捐款箱中。就连工厂内的清洁员、保安员这些低收入群体,也一个个慷慨解囊,毫不吝惜地向灾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陶瓷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大,因此无论哪个产区,都集中了一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普通打工仔。他们大多数人来自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他们也是这个行业内出力最大、流汗最多、收入最低的一个普通群体,相当一部分员工的月收入还只有1000多元,面对持续飞涨的物价,他们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但是,面对巨大的灾难,他们毫不犹豫,从省吃俭用的薪水中拿出不菲的数额,捐献给灾区人民。有人甚至在企业还没有发出倡议之前,就自己行动起来,通过种种途径捐款、捐物、甚至跑到采血站去献血。这种看似渺小而又单薄的行动,正是人世间最为可贵的品质与情操,是人与人之间一种至纯至美的大爱。那种潜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爱心,在这一刻被无限地放大,如同一粒粒平凡的砂粒,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大地震检验了我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那些多年来积累了巨额财富的企业家们,拿出一部分利润来还富于社会自然是义不容辞,值得社会肯定与赞扬,但那些为生计劳累,整年为生活奔波的普通打工者的善举,却更令我们感动与敬佩,虽然他们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支持灾区人民,但他们对灾区人民的殷殷关爱之情并不逊于那些一掷千金的企业家们,他们的100元、200元,甚至比企业家们的十万、百万更具份量、更具价值。虽然他们身单力薄,人微言轻,但却“位卑不敢忘忧国”,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大家团结一心,抗震救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充分展现了一个普通打工者人心向善、扶弱济困的高贵品质与传统美德。在此,特向那些在抗震救灾中奉献爱心的普通打工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评论:浅析华东陶瓷产区发展走向


原材料涨价、化工料涨价、燃油涨价、燃煤涨价、电费涨价且电力供应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新劳动法开始实行,这些都给建陶企业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华东陶瓷产区一线品牌近日涨价10%左右。从一些主要卖场的调查情况来看,诺贝尔、斯米克等一线瓷砖品牌价格都有所上调。其中诺贝尔瓷砖的调价幅度在单片十元以内,最高的一款单片价格已经上涨了近40元,涨价幅度之高令人咋舌;而“斯米克”的涨价幅度则基本维持在10%左右。

目前,笔者浅析“华东砖”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随着一线城市建设的饱和,以高端市场为主要目标的“华东砖”已经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压,市场容量的急速下降将迫使其开始思考寻找新的出路;二是各地陶瓷企业掀起的新一轮扩张浪潮也必将改写陶瓷产区旧有版图,尤其是诺贝尔、斯米克选址江西的做法,意味着“华东砖”从此将失去“华东”金字招牌为其所带来的加分作用。而与“广东砖”、“福建砖”在产地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将会是“华东砖”未来品牌经营的不可忍受之痛。其三,广东等地企业以灵活多变的市场推广手段对“华东砖”发起全面挑战,尤其在向二三线市场下沉中积极以“性价比”应对华东品牌的“优质高价”!广东品牌适销对路的“规模化”优势及多品牌效应,也给“华东砖”聚焦竞争对手及市场增添了难度。其四是当广东品牌不断占领高端市场并积极依靠“性价比”向二三级市场下沉时,其实质也是“华东砖”的中间市场被不断压缩的过程。尤其是目前全国高达300多条新线的上马,其惊人的市场爆发力无疑会成为阻止“华东砖”实施“大众化”品牌策略的一道“柏林墙”。五是华东企业中部分品牌的区域性形象越来越明显,尤其与广东砖相比,渠道网络的缺失及在终端展示与推广上的“缩手缩脚”,也已经成为其走向规模化与全国性品牌的致命硬伤。

华东企业近两年来积极实施的异地扩张及资本运营等“高点”动作,其实质是想通过这些策略的综合应用,保持甚至拉抬“华东品牌”与其他产区品牌竞争的区隔优势。但形势比人强,在“华东陶瓷”的高端形象不断遭受侵蚀,广东等地陶瓷企业也纷纷扩张,在资本市场上“施展拳脚”时,可以想见的是,2008年将是“华东陶瓷”“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的关键一年。

评论:发展路上 中国陶瓷缺什么


中国陶瓷工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工业,陶瓷产量占世界的1/3强,从数量上可谓是超级大国。但是中国陶瓷大而不强,产能严重过剩,与国外先进陶瓷相比,在许多方面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出口量少价低,在出口贸易中处于劣势,制约了陶瓷工业的发展。近年来,虽然在在出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丰收,但与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强国相比,仍有较大的距离。分析制约我国陶瓷工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陶瓷工业在许多方面还存在欠缺。

一、缺乏合作机制。竞争是客观规律,但同时并不排斥合作。合作的基础是理性竞争所形成的诚信。只有在竞争中加强合作,才能形成很强的竞争优势。在这方面温州就做得非常好:温州经济被称为“鸟群经济”,即使一只大鸟被击垮,鸟群却还在。温州的企业群对内分工协作,对外形成极强优势。前不久,湖北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到温州去订货,他们自己做不了就将旁边的企业拉过来一起谈,结果这位董事长一下子订了几千套模具。温州人的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令人感慨。国内陶瓷行业由于缺乏这种合作机制,企业之间是一盘散沙,沟通与互动不够,难以形成区域性的竞争力量。有些企业为了赚钱,不惜自相残杀,搞窝里相斗,大家拼得你死我活,形成了恶性竞争,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元气大伤。前段时间在广交会上有些陶瓷厂家把价格压得非常低,偷偷摸摸和人家交易。由于缺乏合作机制,致使外商乘机钻空子进行压价,利用各厂的报价两边反复挤压,致令出口成交价格一再下滑。国内陶瓷企业应认识到:竞争是无情的,但应是有序的。企业竞争要靠品质、靠信誉、靠策略,而不能靠竞相压价。企业之间应加强自律,相互约束,要在参与竞争的同时,加强联合与合作,通过在内外力的合力中发展壮在自己。

二、缺乏创新能力。有限的是脚,无限的是路。只有在技术、产品、市场经营模式和理念等方面保持并具有创新的高度敏感性,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国际上著名的陶瓷企业都非常重视产品、技术等创新工作。往往是先有设计,后有产品。他们的设计理念前卫而专业,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善于把陶瓷产品当作艺术装饰品来处理,善于研究消费者市场当地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教育,将文化融入产品创新之中,并做到对陶瓷产品以及制造工艺技术设备的发展趋势十分了解,创新产品时与创新技术并盘考虑,有的创新甚至打破了了行业界限,突破了空间限制,所以他们的产品极具市场潜力和优势,在行业中总是引导潮流。而国内陶瓷企业往往是“内地跟着广东走,广东跟着台湾走,台湾跟着欧洲跑”,大多数企业缺乏创新的本领,习惯于跟风和模仿,老是跟在人家后面跑,甚至有些不良的抄袭之风,很多所谓创新的产品都是从外面引进来的,产品开发管理没有走出经验型、引入型、模仿型之路。不少企业的设备、技术都是老化状态,前瞻性的技术不多。许多企业缺乏较高水平的科研开发环境条件,开发设计力量薄弱,热衷于用老产品低价格去抢市场,产品缺乏独创品位,没有形成独树一帜的个性风格特色,对自己的消费市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认识,尤其是细微到认识市场所在地的文化背景和消费倾向等,使产品竞争力一直得不到提升。因此,国内陶瓷企业从现在起必须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否则,广大陶瓷市场今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被外来陶瓷“侵占”,缺乏强势开发设计理念和能力的国内陶瓷将无所作为。

三、缺乏世界品牌。设计优良的著名品牌已成为国外陶瓷企业进军国内市场和占领国际市场的主要策略。意大利、西班牙在过去几年里都有保持了其总销量60%以上的出口,没有因为国际局势与油价影响太大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其国际市场塑造了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在不久的计划中,他们同样会有更多更优质的知名品牌推向国际国内市场。相比之下,中国陶瓷就缺乏响当当的国际知名品牌,虽然许多企业已经实施品牌战略了,但力度还不够,除了鹰牌、新中源、东鹏、蒙娜丽莎等十余家企业和产品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外,许多陶瓷企业只知道做产品而不知道做品牌和培育运作品牌,品牌影响力十分薄弱,普遍存在档次低、品牌少、名气小的问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很难与国际陶瓷品牌抗衡。随着国际知名品牌进一步抢摊登陆中国市场,眼下在品牌竞争中已逊色的国内陶瓷,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还有继续被拉大距离之忧。品牌建设对市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国内陶瓷企业应以此为鉴,加大实施品牌战略力度,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品牌,开拓一片市场,像海尔那样,把品牌轰轰烈烈地做到国际市场上去。

四、缺乏民族个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陶瓷凝聚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文化艺术的结晶。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陶瓷伴随了中国兴衷荣辱的整个历史进程,在中国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演绎着一种艺术风格,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都可以创造出一种系列的产品,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上下五千年,中国创造了多少精美绝伦的陶瓷文化艺术作品,产生了多少陶瓷名家,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因此,展现在世界的中国陶瓷应充分体现5000年陶瓷文化的底蕴。然而,国内许多陶瓷企业以为矫揉造作地给产品取个“洋名”就算走向世界了,不注重挖掘中国的陶瓷文化,产品缺乏民族文化特色,更缺乏表现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整体装饰设计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中国陶瓷要走向世界,不仅要在生产质量上下功夫,更要在设计领域来一场巨大的变革和创新,将陶瓷产品与华夏优秀的艺术传统与时代审美完美地结合起来,将悠久的历史与当今顶尖科学技术以及现代新观点完美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我国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大打文化牌,扎根民族,博采众长,创造出不仅精美的而且文化的,不仅有自已独特的本色而且结合世界潮流的产品,才能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缺乏科学管理。国外先进陶瓷企业管理相当严格规范,管理监控机制、管理意识、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科学合理。而国内许多陶瓷企业虽然在经营管理上突破了集约化和市场化经营的特点,但与国际上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制度对接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营观念滞后,经营管理机制不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经营决策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许多企业管理无标准、不严格、不规范,管理监控机制不科学、不合理,企业理念无连贯性,管理规章制度不实不细,资金、设备、人才的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

六、缺乏合理的结构。中国陶瓷经过近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聚积并暴露出来,成了阻碍进一步以展的羁绊。一是产品结构不优。我国陶瓷行业是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混合体。没有资金的投入,就没有装备的更新,也就没有质量分析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的提高,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近几年,不规范的竞争环境使国内一些陶瓷企业被卷入了低价位竞争的旋涡之中,在“宁可丢利,不可丢地”的思想支配下,出现了高负债和成本倒挂的现象,许多企业出现亏损和半亏损,导致了自我积累能力的减弱,制约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不少企业为了赢得市场,打着低档次旗号。以劣质低价产品参与竞争,生产劣质产品,价廉质次的产品冲击市场,导致规模与效益不能充分体现。正是这种市场格局,使国内陶瓷行业出现了增量不增收,有规模无效益的尴尬局面,竞争能力大打折扣,削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二是组织结构不大。许多企业规模较小,没有一批“旗舰”式的陶瓷企业在国际市场一展高低。三是经营结构不专。许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不能以特色的专业化打造市场先锋。四是区域结构不平衡。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地陶瓷生产过度集中,而西部地区则比较落后,虽然东陶西进受到推崇,但步伐依旧很慢,不利于陶瓷工业的协调发展。

七、缺乏配套服务。国内陶瓷企业一般把产品卖了就算了,很少注重服务,即使有服务,也一般是售中售后服务的居多。而国外知名陶瓷企业,不仅注重售中售后服务,更注重售前的服务,从产品开发生产就考虑如何为用户服务,从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这一条龙的服务都考虑到用户方便和怎么对用户有利,把怎么设计、怎么应用、怎么配套等消费者关心的一系列服务系统的问题都考虑得非常周到细致。

八、缺乏经营方略。随着现代营销观念和信息化、电脑多媒体、互联网科技等方面的进步,国外许多知名陶瓷企业在市场开发上已经转变到利用电子商务、代理等现代科技进行现代营销方式上来。而国内许多陶瓷企业还停留在等顾客上门看样购货等传统的销售方式上,很少利用互联网进行与顾客的互动营销,很少利用三维图像进行产品的整体效果展示,很少利用这些现代技术与手段对高要求、高品位、高消费客户群提供个性化、全方位、从品牌选择到设计辅贴等整体服务的营销。许多企业缺乏国际营销经营经验,营销手段落后,对一些国际贸易的操作方法和规则比较陌生,在体制和运作等方面不适应国际贸易的需求。与国外先进陶瓷企业相比,市场开发能力差,市场渠道少。从产品推广上看,目前国内80%企业的推广手段都是硬性广告模式,广告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多是停留在对企业名称和产品名称的推广上。许多企业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好管理与生产经营、提高质量和技术创新上,而是放在了研究所谓的营销艺术技巧上,靠众多的评先、评奖、认证活动,靠领导行为方式进行产品推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效果平平。而国外知名陶瓷企业从市场营销、产品策划和概念炒作等方面都有其奇特过人之处,成为我们的榜样。

九、缺乏高素质人才。从我国陶瓷行业人才素质的现状看,熟悉国际贸易和市场运作有关规则的人才不多,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不足,精英级人才奇缺,许多企业的厂长(经理)对国际国内同行业发展水平均一知半解,有的甚至看不懂财务报表,不懂得净资产、增加值、收益权等基本概念,看不明白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企业不重视人才的现象也相当严重。由于不重视人才,不能正确地识人、选人、育人、用人,一方面造成了企业,职工素质低,信息渠道不灵。另一方面,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缺乏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人才流失的现象相当严重,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十、缺乏国际意识。国外先进陶瓷企业的经济全球化意识非常强烈,他们极为注重外向型的发展,把努力开发国际市场当作企业生存的首选条件,始终把产品出口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善于搜集各种陶瓷商业与技术情报,了解世界各国陶瓷生产技术水平状况和产品市场走向,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改进经营与产品,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国际市场需求。而国内许多陶瓷企业目光短浅、视觉小,外贸国际市场活动不足,没有到国际市场上求发展、创大业的雄心壮志,只会在家门口参与国内市场的恶性竞争。

十一、缺乏战略管理。陶瓷企业要发展,实现做大做强,不能没有长远目标和发展战略。所谓战略管理,是指进行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以便组织通过跨功能决策而达到其目标的一种艺术与科学。由于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要求不断地对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形成一个动态和连续的战略管理过程,可使企业更主动地对未来作出反应。因此,企业战略及其管理(操作)水平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目前,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大,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问题变得非常重要。而且,企业能否灵活有效地综合利用内部资源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预测行业前景也变得更加必要,战略重要性也显得十分突出。国外许多知名企业都把战略管理放到突出位置,而国内陶瓷企业缺乏对战略管理的认识和把握,企业发展缺乏远见,呈现过分的近视,从而使核心竞争力大大减弱。

评论:理性对接当阳陶瓷产业发展思考


去年11月2日,被誉为中国建筑陶瓷业“航空母舰”的新中源集团项目签约落户当阳,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此前不久,温州老板胡光敏注册成立的湖北帝旺实业投资公司在当阳投资2亿元,开始建设6条中高档陶瓷生产线。近两年,大地、华夏、天冠3家陶瓷企业已先期落户当阳。陶瓷产业集群在当阳已雏形初现。

“梦醒”后问:发展空间在哪里?

当阳曾经是全省经济发展十强县市之一。近几年,该市也颇有建树,均瑶、蒙牛、英博等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落户,促进了当阳经济发展。然而,相比周边县市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当阳人开始明显感觉到发展的脚步沉重了。

在宜昌市提出“沿江突破”新战略后,当阳一度在宜昌发展的大格局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们在分析自己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落后的原因时猛然惊醒:没有建成自己的优势产业,没有围绕优势产业形成项目群,发展空间捉襟见肘!

其实,当阳在开发本地资源中也不乏得意之笔:三峡新材公司的前身当阳玻璃厂原先只有一条日产400吨玻璃的生产线,规模、效益一般。当阳市依托境内石英砂资源,支持该厂先后扩建了日产500吨、600吨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使该厂从县级小厂一跃成为上市公司;当阳葛洲坝水泥公司、华强化工、马店能源等当阳目前为数不多的几家上规模的企业都是依托资源发展而来的。“发展的空间到底在哪里?”当阳通过梳理重新定位:发展空间在资源,优势在资源。而当阳最大最优质的资源就是高岭土。现已探明储量为3500万吨,远景储量高达2亿吨以上。3年前,当阳只有一家倒闭的国有陶瓷企业,这些资源几乎完好无损。依托强势资源,做大产业集群!当阳人突然发现,发展空间海阔天空!

定睛佛山后问:后发优势有几许?

定位一明确,招商引资的方向也就明确了。春节刚过,当阳招商局的专班便驻扎到国内瓷都广东佛山。其实,全国比当阳更有资源优势的地方不少。佛山陶瓷协会秘书长尹虹对当阳招商人员说:像你们这样的招商专班,我们每年都要接待50批次以上,其中不乏市委书记带队的!尹虹同时告知:佛山刚刚召开了制造产业转移工作会议,陶瓷是其转移的重要产业。

经过招商专班不懈努力,全球最大规模的现代建筑陶瓷生产企业、中国建筑陶瓷“航空母舰”佛山新中源集团向当阳伸出橄榄枝。此时,质疑声不绝于耳:“沿海是在把垃圾产业向内地转移。”当阳的决策者慎之又慎。“当阳蕴藏着这么大储量的高岭土,不能捧着金碗讨饭吃,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不要灰色GDP。”当阳市委书记袁卫东说。

去年8月8日,袁卫东来到佛山新中源集团考察。其目的只有一个:引进新中源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成功的经验来开发当阳的高岭土资源。一句话,向新中源要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管理、要就业岗位和税收,不要污染。他此行的目的与新中源集团不谋而合。新中源集团总裁霍镰泉说:我们不是搞搬迁式转移,要在转移中实现产业结构的提档升级。据悉:新中源集团在当阳的投资项目,将全部引进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最先进的环保设施。固定资产投资7个亿,没有一颗螺丝钉是从佛山的旧工厂拆下来的。“其实,后发优势也很明显。佛山陶瓷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我们可以引进来;佛山陶瓷企业发展中环境污染等教训我们也能更好汲取,避免走弯路。”当阳市市长范晓岚说。

“亲密接触”后问:着力支点在哪里?

新中源决定落户当阳的信息传开,陶瓷企业纷至沓来。锦悦贸易公司等两家企业表示,要随着新中源一同落户当阳。去年10月19日,湖北帝旺实业投资公司与当阳市签订了投资2亿元建设6条中高档陶瓷生产线的项目协议。当阳引资的关键是什么呢?新中源集团总裁霍镰泉一语破的:“关键在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和软环境。”

近几年来,当阳先后新建了1个220KVA和2个110KVA的变电站;依托劳动部门培训了数千名陶瓷工艺熟练工人;先期引进华夏、大地、天冠等陶瓷企业,形成了陶瓷产业聚集效应;打造了较好的陶瓷产业物流环境。抛开资源优势不说,这些生产要素重新开始培育,没有3年至5年是不行的。“硬环境好建设,软环境难形成。”当阳吸引投资者的优势是其软环境。前几年,当阳干部玩风和办事的拖拉作风影响环境。今年,当阳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提出优先发展工业理念,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及效能建设,处分了21名干部。在解决“不能为而为之”问题的同时下力解决“应该为而不为”的问题。新中源集团在投资当阳前多次微服私访后,才慎重决定把7亿元的项目投到当阳。

目前,当阳在省直相关部门支持下,正全力打造湖北建筑陶瓷产业基地。

评论:中国陶瓷产业发展动力是什么?


即使是按现有的考证,从粗陶出现算起,已有上万年历史,从原始瓷算起,也有二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不管陶与瓷是同源还是不同源,中国人做陶瓷的窑火从没有中止过。当代,中国更是世界陶瓷生产基地、制造中心、最发达的国家。这样一个从农耕时代靠手工和天然资源为起端的产业能延续这么长久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然有广阔前景,其发展动力是什么?我认为其根本答案可以用“前拉后推”四个字来概括。

拉就靠是消费市场拉动。陶瓷的实用性与中国人喜欢欣赏、寄望和使用陶瓷器皿所形成的长久不衰的大市场使这个产业自古至今延续下来。中国有几个家庭没有陶瓷的?

推,就是有人、有资源、有天时地利的条件来支持这个产业。水、火、土毕竟是大自然随处可见可取的,考察中国的古产地,无一不是处于有山有水有泥巴矿石的地方。即便是当代生产基地的选择,也离不开要么靠近市场,要么靠近资源二大原则。

这因果关系的拉与推条件,是其它产业很难具备或找到的,也是陶瓷业的优势,陶瓷业肯定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顽强的产业,尽管其经济总量不会很大,有些毛病给人说三道四,但连说这种话的人也离不开陶瓷。更何况,随着科技进步,毛病是可以解决的。

对陶瓷产业的发展动力的平淡评论,可以提供一个有用的结论与启迪:当代的中国陶瓷业要做得更好,大到一个产业,具体到一个企业,还是二件大事:抓好市场的开拓和建设,抓好科技进步与人才建设。有市场有生产能力的产业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评论:关于发展我国粗瓷产业的思考


我国陶瓷历史悠久,制瓷工艺与装饰技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而名扬海内外。建国以来我国大江南北建设了许多大型陶瓷产区,为发展陶瓷事业与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陶瓷业的兴旺还刺激与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如矿产、交通、能源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当前国际市场需求结构正发生巨大变化。欧、德、日、韩等传统陶瓷生产大国,已将密集性劳动行业的陶瓷业逐步放弃,而采取大量从国外进口陶瓷的方针。为中国陶瓷业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例如,当前国际市场上美国陶瓷消费者需求纹饰淡雅、明快的美术陶瓷;德国市场很欢迎具有仿古风格的瓷器餐具及咖啡具;法国人喜欢动物造型的瓷器制品;日本人青睐手工风格,造型与釉色丰富、有窑变效果的陶瓷产品;澳大利亚流行铁炻器与铁质感的瓷器产品;意大利青睐紫沙陶壶茶具;西班牙消费者欢迎具有东方色彩的陶瓷产品;俄罗斯则需要大量进口供实验使用的各类化工陶瓷制品等等。国际市场对陶瓷的需求范围越来越广,这为我国陶瓷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不过,随着我国及世界各国优质高岭土与细瓷原料日益减少,生产精细瓷器的细瓷原料储量日减,价格也越来越昂贵,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而且也越来越不容易得到。另一方面,储量非常大的粗陶瓷原料,遍布我国各地,采用当地丰富的陶土资源生产粗陶瓷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多年来粗陶瓷产业不受重视,也是事实。其实,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粗瓷产品,说是粗瓷,但粗瓷并不粗。关键是将它做好,做细。将当地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三者结合起来,就能成气候。就能实现"泥土变成金"。其发展起来将是前途无量。还能实现大批出口,何乐而不为?

为建立循环经济,继续推动我国陶瓷产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将陶瓷产业这块蛋糕做大,现借《陶城报》就发展粗陶瓷产业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资源优势

建国50多年来,国家有关地质部门对陶瓷原料的分布与储藏进行了勘探,得出的数据为优质陶瓷原料储藏均仅为千万吨级。相比较之下,我国各种粗瓷陶土原料储量品种多,储藏非常丰富,多为亿吨及几亿吨、几十亿吨级。如北方的大青土、二青土、缸土、碱石、焦宝石等储量都很丰富。大青土储量有几十亿吨、缸土也有数亿吨。南方的紫砂土储量十分丰富,有十几亿吨。此外还有铝矾土、煤矸石等均有千万吨级到亿吨级。包括各地煤矿废弃的煤矸石山,也可以用做粗瓷原料。丰富的陶瓷原料与丰富的能源条件是大发展的优势,发展粗瓷产品起码使用几百年没有问题。历史经验证明,采用地产粗瓷原料可以大批量生产各类陶瓷产品。可以生产艺术陶瓷、园林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如沙锅、陶制餐具及茶具等)等各类产品,经过精细加工还可以生产出口国际市场的各种炻器产品。今后应该下大力气推动粗陶瓷产品的发展。

将来我国陶瓷发展的方向,在保持细瓷产品创高档与品牌的同时,更应该大力发展以当地原料生产的粗陶瓷产品。其实,陶瓷是一个大概念,也包括含一定比例的当地粗瓷原料生产的陶瓷产品。粗料通过细作,也可以生产出好产品,创造出较高的经济价值。它包括有日用瓷、艺术瓷、仿古瓷、园林瓷、工业瓷、电磁等种类的方方面面。大力发展粗瓷产品还非常符合当前国家要求发展绿色产品、造就循环经济的大政策。

二:可供发展的产品

(1)、炻器。炻器产品位于瓷器与陶器之间,主要是用当地含有铁及各种杂质的劣质原料生产的产品,产品种类有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插花具等。我国陶瓷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经开始生产炻器产品。主要产区有山东淄搏、河北彭城、江苏高淳、河南焦作等瓷区。这样可以抵消由于高档细瓷原料由外地运输,成本不断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产品成本。炻器产品主要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而且进入美国市场没有那么多的贸易限制。因此,将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炻器产品,加强产品设计与提高装饰艺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炻器生产强国。

(2)、发展"和陶"产品。和陶产品即具有东方风格的造型丰富、釉色斑斓的陶制餐具产品,由日本最先生产,故称和陶。和陶产品的特色是注重反映手工制作痕迹,擅长发挥造型的丰富与变换性,重视各种色釉装饰。其所用原料、釉料与生产技术,在我国任何一个陶瓷产区均可以完全可以满足。和陶产品可以作为继陶瓷沙锅后未来产品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也是粗陶瓷产品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和陶"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台湾、韩国及东南亚地区,而且每年定单很大。

(3)、美术陶瓷。我国各地的陶土原料储藏丰富,能够生产各种美术陶瓷,如江苏宜兴生产的紫砂壶、仿钧釉艺瓷;河北彭城瓷区生产的各种仿古瓷、高温花釉动物雕塑、现代陶艺;河南洛阳、禹县生产的唐三彩雕塑、仿古钧瓷;广东石湾生产的瓦脊公仔、人物雕塑等产品都使用了当地的粗瓷原料。美术陶瓷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美术瓷可以解决大量就业。也可成为展示地方陶瓷艺术形象的名牌,成为推动陶瓷观光旅游的热门产业。

发展美术陶瓷,目前还不需要大量的投资。搞一家民间陶瓷作坊,个人投资几万元就可搞起来。但在他们创业初期时困难很多,政府可在税收及收费上进行扶持,实行优惠政策。此外,能否帮助其搞到小额贷款。

(4)、园林陶瓷。目前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与园林事业,对园林陶瓷产品的需求很大。因此发展园林陶瓷产品很有前途。如陶瓷花盆、花缸、鱼缸、陶瓷果皮箱、大衣架、瓷桌、绣墩、灯架、灯柱等产品,这些都使用粗瓷原料生产。关键是在粗瓷的外表挂上一层美丽的釉色,以增加其美感与观赏性。当然,粗瓷原料也可以用于釉料配制的原料,可谓一举两得。

(5)、紫砂陶瓷。目前国内园林产业已经形成上千亿元产值的市场,对各类陶瓷花盆需求数量惊人。我国南北方各地,紫砂土原料储量均十分巨大,也能在生产粗瓷产品方面做出大文章。如江苏的宜兴瓷区用紫砂土生产琉璃瓦与紫砂壶、园林陶瓷产品。他们利用粗瓷原料生产陶瓷制品,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仅靠紫砂土原料资源一项就发了财,做得很好。不仅紫砂壶能够赚钱。他们做得紫砂花盆也很不错,产品造型成了系列。造型有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各种花盆产品,还出口到国外市场。

佛山瓷区生产的人物陶瓷雕塑也使用有大量的紫砂土原料(只是在当地的称呼不同);河南省宝丰瓷区也采用紫砂原料生产供出口的各种紫砂壶茶具、花盆等粗瓷产品。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6).化工陶瓷。在化工陶瓷产品方面,粗陶瓷也有大作为。比如可做化工陶瓷的精细陶管、高压釜、耐酸陶瓷等。

(7).建筑陶瓷。建筑陶瓷产品方面,瓷砖及琉璃瓦产品中,目前都是以粗瓷原料为主的产品。至于紫砂土制成的瓷砖,在国外早已有先例。国外的许多建筑陶瓷企业在瓷砖中,使用了大量的粗瓷紫砂原料,俗称红坯砖。此前,国内报纸上还专就红坯瓷砖开展过讨论。因此,尽快适当在建筑陶瓷产品中加大粗瓷原料的含量,也应该成为今后的一个努力指向。

总之,在我国大力发展粗瓷产品,可以避开许多瓷区优质原料日益短缺瓶颈的困绕。又有利于发展绿色产品品种,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保持持续发展。对于重建我国陶瓷业的大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评论:向旅游小饰品发展大有可为》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评论:向旅游小饰品发展大有可为》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小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