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青花恋陶瓷传承手工制瓷技艺 日用瓷艺术化

青花恋陶瓷传承手工制瓷技艺 日用瓷艺术化

陶瓷艺术 瓷砖墙面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2021-04-25

陶瓷艺术。

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白釉青花一大城,花从釉里透分明,”使人赏心悦目。明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带去大批青花瓷,与30多个国家进行交往。不少珍品现被收藏在英、美等国博物馆。青花瓷无铅无毒,耐酸耐磨,经千年面色不退,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青花瓷虽然着色单一,但是,在艺人的笔下浓施淡抹,粗细有致,层次分明,看上去青白相映,朴素大方,隽永雅致。古人说“五彩过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可见古人喜爱青花瓷胜于五彩。

青花瓷是一种彩绘装饰瓷,为中的名贵品种。它以含氧钴为着色剂,在瓷精坯上描绘花纹,再施一层透明的白釉,入窑经一千三百度左右高温一次烧成。

景德镇青花瓷1979年荣获国家金质奖章。1985年,连续获得莱比锡、布尔诺、波尔滋国际博览会三枚国际金质奖章。

记者在博览区,参观了制作瓷器的“窑子”,见识了瓷器制作的70多道工序中比较重要一些工序。并见证“青花瓷是怎样诞生的”。首先是制胚,老师傅已经70多岁了,在“窑子”里,70多岁的老师傅比比皆是,手艺精湛,经验老道,可说是最珍贵的瓷器活字典。制胚,就是用瓷泥制成所需的瓷器的大概样子,不用特别精细,比如不够圆什么的都不要紧,因为后面还有很多道工序修正。但是大家可以看到,从老师傅手里出来的胚,已经相当的规正,巧能生精,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最近听说有一家与青花结缘而起名为青花恋的公司把景德镇流失已久的老茶花重现于瓷都,听来真让人振奋,于是专程进行了采访。这是一家集研发、制作、销售为一体的青花陶瓷生产企业,创办人罗文波秉承世传之绝技,主攻青花餐具、茶具、办公用具等高档礼品瓷,为发展青花,深研传统,着力创新,投入大量资金,将祖传之工艺绝技与现代的审美理念相融合,运用手绘青花独具魅力的东方色彩,将国画的线条、留白和意趣的艺术特点,陆续推出系列以手绘青花为文体载体的高档日用礼品陶瓷。在传承、发掘、创新青花上成绩斐然,不断推出无愧于历史与时代的青花陶瓷。

青花恋公司创办人罗文波一谈起青花眼睛就发亮,显得斯文而沉默的他话也多了起来,他告诉记者:青花瓷在各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现代的青花瓷既传承了古代的精巧工艺,又有创新。从功能上分,现代青花瓷大致可分为三种:日用瓷、仿古瓷、艺术瓷。在装饰形式上,青花还经常与釉里红、颜色釉、粉彩、古彩、新彩、玲珑等形式结合起来,相互衬托而形成青花斗彩。这就是在瓷器上的蓝色部分先直接在胎上施青花釉并留白,上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料彩绘其留白部分,最后再次入炉烘烧,青花釉里红也是以氧化铜在瓷胎上绘制图纹后施以透明釉,并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

他们公司推出的产品,是结合当代的景德镇青花艺术,并在传统青花的基础上创新的不同以往的具有现代陶瓷艺术意义最新产品。如过去的渣胎碗,是用劣质的做瓷器剩下的瓷土做的,而他们青花恋产品,却是高档的高白釉瓷,不但是日用瓷,还是艺术瓷。一听就知道他对青花装饰很有研究,他告诉记者,青花装饰手法是用毛笔蘸深色青花料勾绘出纹样线条,再用较大的能含水的鸡头形羊毫笔在上稀释浓度不同的青花颜料,染在线条构成的轮廓里,又称“分水”,而当代景德镇“青花大王”王步,他创造性地运用“铁线描”的笔法,以大写意法开创“分水写意法”,这为当代青花陶瓷艺术开启了一种崭新的风气,他就是在此基础上再把祖传工艺发扬光大。产品大都是采用先“分水”、后勾线的技艺,在坯胎还湿漉漉的铺着一层薄水时运笔,通过两只手的协调控制坯体上油彩在水流上的走向,将“分水青花”技法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有的产品如“青花影青瓷”,大多是以花草虫鸟、瓜果蔬菜、鱼藻暇蟹、飞禽走兽、山林水色、民间故事、吉祥图案等自然景物、风俗民情和民族文化的题材为主,很贴近现代社会的审美情趣。

罗文波觉得原先的青花绘画缺少写意的俊逸、超华,为把青花瓷传统技法发扬光大,他鼓励公司技研人员创新,研究青花装饰手法技巧,用笔讲求新颖,使公司呈现出群芳争艳的局面。他们在交流时发现,在青花创作寻觅水墨画神韵的同时为青花纹样式装饰华博所局限性,使产品画面美中不足。在解破难题时发现作画过程中存在许多悬念陡峭,因此他们在青花创作中注意寻料、釉与火的配合,从淡到浓博工艺上下功夫,创新的产品推向市场后深受欢迎。日前台湾的一名客商来到青花恋瓷业公司亲眼目睹了手绘老茶花青花瓷的全过程,十分惊讶老茶花陶瓷的技艺以及其潇洒飘逸的风格,愿意出800元买下一只老茶花青花瓷碗。这是景德镇的许多百姓曾经都非常喜欢的老茶花渣胎碗。它釉青色翠、笔法飘逸、画师在绘制过程中不打草图。而是一气呵成,画面却早已了然于作者心中。被人评价为“三分画意新、七分画意浓、十分画意穷”。

手绘青花瓷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吸引力。据罗文波介绍,他们的手绘老茶花陶瓷与以往的不同。他们将祖传的工艺绝技与现代的审美理念相融合,运用手绘青花独具的东方色彩,将国画的线条、留白和意趣的艺术特点。并运用最好的瓷土烧制出与众不同的老茶花陶瓷。

罗文波是罗氏的第四代传人。他的曾祖父罗来炳是光绪年间就制瓷卖瓷。根据国外在水下打捞出的一批宁波瓷,一美国学者为寻根按其落款找到了景德镇,后经鉴定是罗来炳的作品。罗氏第二代罗贤丰也是在同治年间做陶瓷生意的。发展到第三代罗山东也是对陶瓷热衷有加,1990年获得了工艺美术大师的职称,其创作的“孔雀双耳瓶”被馆收藏。罗文波对青花瓷更是情有独钟,并把这种情结付诸行动。把原来的瓷坊组建为青花恋的陶瓷有限公司,将日用瓷与手绘艺术结合将老茶花陶瓷的风采发扬光大。

罗文波谈到他的青花情结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他由于受父亲熏陶,从小就对绘画感兴趣,在所有的绘画过程中,随着年龄的不断长大,对绘青花是情有独钟,色彩淡雅的青花,常常引得他魂牵梦绕。他说有个传说,就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在景德镇附近有个县令,那个县令非常廉洁的,两袖清风,有一次乾隆皇帝做寿,其他官员都是送珠宝给他祝寿,这个县令拿不出那么多东西送他,县令在家左看右看,发现几个碗,就是民间吃饭的青花茶花碗,就送给皇帝。乾隆皇帝觉得这个碗的线条非常流畅,非常简洁,就特别喜欢,因为在宫里看惯了官窑的瓷器,那官窑的瓷器非常工整,整整齐齐的。他说这么流畅,这么飘逸的东西,他看的比较少,就下令御窑厂生产这种瓷器。而御窑厂的画师画惯了工整的东西,对流畅的东西还真画不出来,就是摹仿都摹仿不来,因为画的慢,线条就不是很流畅的感觉。做不出来,完不成就要杀头,那些人就都逃难去了。据说那些跑的人就有一些跑到景德镇来了。当时的景德镇就汇集了一批像这样有才能的人在这里。他们就是利用晚上的时间用下脚料,最差的瓷土来做这个碗。通过他们不断实践,制造了渣胎碗,这种老茶花碗在景德镇非常出名,老百姓比较喜欢,这个碗能代表老百姓的审美观,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感觉,非常质朴的一种效果。他认识到这扎根于老百姓心中的东西正是青花瓷的真正生命力!罗文波生在景德镇,长在景德镇,从小就与瓷器打交道,对制瓷绘画都是行家里手,他发现这种深受百姓喜爱的老茶花青花瓷渣胎碗多年来在市场上已销声匿迹了。为了传承祖辈们的手工制瓷技艺,发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抡救瓷都的老茶花青花老品牌,他毅然拿出所有资金,创办了青花恋瓷业公司,专门生产青花系列陶瓷。要真正发挥光大青花瓷,他认识到光靠自己一人有祖传技艺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到处访师拜师,重金聘请人才,更新设备,进行开发创新。不到一年就研发生产出餐具,饭具、茶具、茶杯、保温杯、宾馆用瓷、礼品瓷的10个青花系列。在青花恋瓷业的陈列室里,摆满了他们研发的青花新品,在一套称瓷源山水的餐具画面上,看到绘有当时生产泥土的过程,就是72道工序中的第一道工序。这不仅是餐具,更是艺术品,还是一本教科书。

罗文波介绍这些新产品时显得非常自豪,他指着一套手绘虾趣餐具的画面说“景德镇是藏龙卧虎的地方,这种画画得相当好,师傅画这个东西起码要苦练十年才能达到这种效果。非常活灵活现,非常通透,有虾在水中游的感觉。”

罗文波成功了,他不仅使昔日老茶花渣胎碗重现瓷都,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用高档瓷土代替了原来的劣质瓷土,品种也不仅仅局限在吃饭的碗上,把它扩展到餐饮生活的多领域,现在的手绘渣胎碗和手绘老茶花青花系列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日用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生活化,陈列起来是艺术品,放在餐桌当碗用。他还告诉记者,如果资金允许,他还想再建栋大厂房,扩大生产规模把青花瓷做得更好,把企业做大做强。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名坊园传承千年技艺 中外媒体聚焦手工制瓷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在此都”。12月22日,“一带一路开启江西时代新征程——中外新闻媒体聚焦江西·一带一路江西行暨高铁时代看江西”采访团来到景德镇“手工制瓷基地”——名坊园,采访园内企业,欣赏手工制瓷技艺的精妙。

在名坊园,景德镇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李群芳,陶瓷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章桂芝,陶瓷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组宣部长郑芳,以及名坊园管理处、理事会部分成员,与来访的中外新闻媒体深入交流,向大家介绍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景德镇,以及名坊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并共同参观了名坊园内的企业。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千年瓷都”景德镇汉代就发明了手工制瓷,清代时达到鼎盛,其工艺百花齐放、品质无与伦比、造型精美绝伦。

现在,景德镇的陶瓷年出口额已达约5100万美元。

在名坊园,数十家著名陶瓷品牌企业以“自然而然”的、近乎“艺术创造”的形式介入空间环境。他们多崇尚手工,制瓷上从理论到实践都了如指掌,对泥土有着深刻的见解和深厚的感情,展现出陶瓷企业、家居空间及园林建设的自然化、艺术化和多元化。这些陶瓷企业的诸多元素,诸如手艺的养成、泥土的气味,已经逐步成为名坊园的一种文化载体。

手工制瓷饱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聪明才智、科技进步以及陶瓷行业和陶瓷人长期的探索、创新与传承,是手工制瓷使景德镇享誉海内外,是手工制瓷支撑了景德镇千年的辉煌。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广泛的机械化生产,使手工制瓷一度被人们淡忘。但其技艺却一直没有中断,只是以零散的作坊形式藏匿于民间。名坊园的建设正是为了让手工制瓷在保护中传承、创新和发展,让这种极富景德镇特色和灵性的手工技艺在各种思潮汇聚的当代继续绽放光彩。

名坊园项目总体规划占地面积共约1000余亩,计划入驻企业100家,总共预计投资约在40亿元。共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已基本建成,占地300余亩,入园企业28家。

景德镇政府对“名坊园”构想是,在推动陶瓷现代化生产的同时,大力实现优秀陶瓷工业作坊的集中、集聚,扶持手工制瓷业发展;大力推动陶瓷历史文脉、传统制瓷工艺技术的挖掘和传承;大力开发高端陶瓷奢侈品牌及产品制作;大力发展陶瓷工业旅游;广泛吸收“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制瓷技艺和陶瓷精品,成为充分展示以景德镇为主的陶瓷历史文化和手工制瓷精品的特色平台。

2012年开始规划设计,2013年动工建设,2015年10月,名坊园正式开园。未来,名坊园这张独具一格的“区域名片”,将为已经获得“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的景德镇,续写篇章,再创辉煌。

此次“一带一路开启江西时代新征程——中外新闻媒体聚焦江西?一带一路江西行暨高铁时代看江西”大型系列采访活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西记者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江西记者站、中国央广网江西分网主办,旨在解读经济与生态同赢共进的发展模式特色,让世界了解“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新江西。采访团在景德镇将采访一天,对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和产品的“走出去”进行深入报道。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亮相沙特


讯:由国家文化部主办,国家宗教事务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国驻沙特大使馆联合主办的2013年沙特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中国主宾国活动,于当地时间4月3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正式拉开帷幕。文化作为江西省唯一的参展项目进驻沙特中国馆。景德镇市陶瓷书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朱丹忱和青花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范双梅参加了此次活动。

开幕式上,沙特国民卫队司令、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主席米特阿卜亲王,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中国驻沙特大使李成文来到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展区观看了精美的陶瓷作品展示和两位传承人的技艺展演。两位传承人代表中国向米特阿卜亲王赠送了代表千年瓷文化的礼品。

据悉,本次活动将持续到4月19号结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景德镇市将通过作品展示、技艺展演、手工制瓷视频播放、观众互动等方式,向沙特及阿拉伯世界全方位展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传统文化与现代风貌,力求让沙特民众看到一个既有传统文化传承,又有现代发展创新的活力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并通过这一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与世界分享璀璨深厚的陶瓷文明。

陶瓷业发展趋势:日用陶瓷艺术化


日前在世贸商城举办的首届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上,展出了一批带有艺术性、现代性的日用陶瓷器皿,受到了观者的欢迎。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总监蒋飙说,长久以来,日用瓷与艺术瓷是“水”、“油”分离,艺术瓷摆在美术馆、博览会,即使进入家庭也是点缀;而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瓷,数十年一个样。生活需要美,博览会就是倡导在使古朴的陶瓷具有使用功能的同时,将美感置于其中,这是陶艺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实,艺术瓷和日用瓷泾渭分明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南京路、淮海路上的各大商场,艺术瓷千姿百态。而日用瓷仍沿用明代正德年间的造型,千年不变。蒋飙说,中国有广东潮州、佛山,山东淄博,河北唐山和江西景德镇五大产陶区,除了佛山产卫浴建筑瓷和唐山产工业瓷外,其余三地均以日用器皿生活用品为主,出口量占全球的70%,利润仅占6%,生产的杯、盘、碗等,与有艺术家参与、设计较为时尚化的相比,价格相差数十倍、上百倍,与国外品牌日用瓷器相比也很悬殊。

在博览会上,那些图案有创意、器型新颖的现代性器皿大多出自陶瓷界新锐,鲜见工艺美术大师的身影。究其原因,蒋飙认为长期以来,陶艺界背着沉重的文化包袱,由历史积淀起来的陶艺观念使他们局限于手工技艺空间,沿袭着制陶的法则和装饰图案,不断地进行着重复的劳作。若论生存状态,他们是安逸和稳定的,但在当代艺术的“席位”中,却成了不应该的缺席者。而一批青年陶艺家走出传统陶艺的框框。然而,他们的创作激情仅仅停留在艺术瓷的风格建树上,或者顶多设计一些礼品瓷或宴会瓷,从来没有转换到大众百姓日日使用的日用瓷上。究其原因,关键还是价值取向,艺术瓷的价格高得离谱,一位名家的手绘杯子需上千元,一只花瓶的价格可以高达数万元,甚至十数万元。即便是采用画家的绘画作品而制作的限量产品,也要数百元一件。可日用瓷的设计费用却非常微薄,致使设计师、艺术家无意参与。蒋飙说,艺术瓷要生活化,日用瓷要艺术化,让人们在使用这些器皿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美”,这是陶瓷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青瓷大师制瓷技艺


青瓷大师世博会秀绝活

随着双手的微妙变化,陶瓷碗形也在不停地变化,手引泥走,泥随手变,在制瓷大师的手下,一只轻薄的泥碗胚胎成型,虽但在游客的眼中,俨然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这是世博会中国元素活动区瓷坊里德精彩一幕。世博会期间,徐朝兴、毛正聪、徐定昌、陈爱明、张曦等制瓷高手先后在瓷坊现场表演拉坯、刻花、跳刀等传统制瓷技艺,向海内外游客展示全球陶瓷界首张“人类非遗”名片的独特魅力。大师现场表演活动为期一个月,每天安排一位大师,三天一换,目前已是第七位大师在表演。为吸引人气,瓷坊还安排了青瓷大师与游客的互动节目,中外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制瓷技艺,自己动手制作陶瓷。

20天的时间里,热爱青瓷技艺的游客一天比一天多,大师们常被中外游客围得水泄不通。既要为游客做解说,又要知道制瓷技艺,大师们忙的不亦乐乎,但是他们都心情愉快。大师们纷纷表示,能有机会代表龙泉青瓷的制瓷者到世博会现场展示技艺感到很自豪,他们将尽全力,想游客展示出自己最高的制瓷技艺。

瓷为国粹。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质量最高的名窑——龙泉窑,如今在世博会上正通过大师们的现场表演,让千年瓷韵成为一段可以触摸到的历史。

阅读延伸: 龙泉青瓷产品成功走进世博会

国际陶协主席望中国龙泉青瓷接轨国际现代陶艺

中国第一套大型龙泉青瓷乐器研制成功

当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遇上洛阳牡丹


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历史悠久、享誉世界。洛阳市的牡丹瓷工艺虽然诞生不久,但发展迅速,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各地游客的青睐。当牡丹瓷这颗瓷界“新星”遇上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将会碰撞出怎样的惊喜?

洛阳、景德镇制瓷技艺相结合

近日,一群来自俄罗斯的游客来到位于龙门大道牡丹宫的洛阳牡丹瓷博物馆参观,一款制作精美的牡丹瓷花瓶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他们纷纷拿起相机拍照,并询问如何购买。

记者看到,这款牡丹瓷花瓶胎质很薄,上面画有老寿星等吉祥图案,外壁上竞相“开放”着朵朵立体的瓷质牡丹,花瓣及叶子的纹路清晰可见,颜色深浅不一,看上去十分逼真。

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学武介绍,这款牡丹瓷花瓶是新研制成功的,将景德镇手工拉坯技艺与洛阳牡丹瓷制作工艺相结合,创造出新型牡丹瓷工艺品。

这款牡丹瓷花瓶瓶身由景德镇手工制造技艺目前唯一的传承人何国平制作,牡丹花用洛阳制作工艺制成,之后再将其巧妙地“嫁接”到瓶上,制作技艺独特。

攻克技术难关,成为全国首创

李学武说,目前,大多景德镇花瓶的外表装饰为平面画,而我市的牡丹瓷工艺凸显了牡丹花的立体美感。此外,瓶寓意平安,牡丹寓意富贵,将立体的牡丹瓷与精湛的景德镇制瓷技艺相结合,不仅寓意平安富贵,而且能显现立体与平面的融合之美。

2011年7月,在清华大学参加培训的李学武遇到景德镇人何国平。其间,李学武表达了将牡丹瓷与景德镇制瓷工艺相结合的想法。听到该想法后,何国平表示愿意尝试一下,并于2011年8月首次来到洛阳。

在牡丹瓷制作厂房里,记者见到了正在拉坯的何国平。他将一块长约20厘米的圆柱状瓷土安放在转盘上,将双手沾湿后开始拉坯,先从瓷土中心开始,实心的圆柱状瓷土渐渐变成空心的水杯状,再依次显现出瓶身、瓶颈、瓶口……

何国平说,他拉坯近40年,将洛阳牡丹瓷工艺与景德镇拉坯工艺相结合,属全国首创。最初制作时遇到不少困难,由于洛阳本地高岭土土质不同于景德镇,用本地高岭土制作的瓷土硬度大,无法采用景德镇工艺进行拉坯。此外,质地轻薄是景德镇瓷瓶特色,恰恰与瓶身上立体牡丹花的重量形成矛盾。最终,经过调整瓷土成分及瓷瓶外观设计等,这些困难被一一克服。

应注重培养本地技术人才

这种牡丹瓷新品制作采用纯手工工艺,需要经过上百道工序,至少烧制6次,耗时近2个月,因此售价不菲,最便宜的近3万元,档次较高的在10万元以上。

虽售价不菲,但牡丹瓷花瓶一直供不应求,一般情况下,制作好的花瓶还未在市场上露面,便被预订一空。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公司不断接到北京、香港等地的订购电话,全力赶制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景德镇拉坯师傅在我市的工资水平为每天2000元,且每个月仅来工作15天,但报酬如此优厚的行业中却少有本地人才的身影。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我市牡丹产品开发企业发展较快,但从事牡丹产品制作的技术型人才缺口却一直很大。不少企业高薪聘请“外来和尚”,成本增大的同时却仍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企业应在引进外地优秀技术型人才的同时,注重培养本地技术型人才,形成企业自己的人才队伍。

日用陶瓷艺术化 不对称陶瓷杯器皿


盛放食物和水的容器是我们每天都会使用到的物品,对于这些司空见惯的水杯、瓶子、碟子等器皿,我们可能不会对其有太多留意,但是这些普通的物品落到了设计者手中,却能焕发出别样的魅力。第一眼看到伊恩·安德森作品原型的人,都会认为那堆叠在工作台上的陶瓷器皿是制作失败的残次品,并且还不小心的粘在了一起。但是事实是,这些作品正是安德森最新设计的不对称陶瓷器皿。

他在写给国外媒体的邮件中提到,他正在探索新的设计思路以替代器皿固定的制作方式,并且要证明即使不使用传统的设计形状,也可以让制作的器皿可以保持稳定的结构。为此他将器皿固有的形状切割开来,使之分层或扭曲,最后完成的效果达到了他的设想标准。

完成的作品呈现出来就是一个个可爱的拼接几何模块,除了外形独特外,握持起来也非常之舒适,并且因为分层扭曲的设计,让一些大的水瓶不需要把手也可以很好地使用。

这些个性十足的现代器皿需要使用特殊的制作工艺,才能完成产品的形状处理与上光,因此价格比较昂贵。一个水瓶的价格大概在130美元左右,小一点的杯子也要48美元左右。不过对于喜爱陶瓷器皿的用户来说,收集一套在家中摆设还是非常显眼的。

手工制瓷的大观园非遗传承的圣地


名坊园:吹响了保护传统制瓷工艺的集结号

曾经的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为景德镇在世界历史的发展当中奠定了不朽地位。如今,景德镇依然仰仗着古老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吸引着世界各地爱慕陶瓷艺术的人们,纷纷以朝圣般的最虔诚姿态,来到这里探寻着为何这里的陶瓷历经千年沧桑仍旧散发着如此迷人魅力的答案。无疑,传统的手工制瓷技艺仍是景德镇的魅力所在,仍旧生命力强大。正是看到了传统制瓷工艺的价值和力量,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才提出了扶持传统手工制瓷业发展的名坊园构想。

名坊园位于陶瓷工业园区唐英大道以北,外环北路至瑶家坞水库区域,面积达500余亩土地;以搭建特色传统陶瓷产业集聚平台,吸引景德镇市传统手工制瓷发展态势好、实力较强的特色作坊企业聚集,共同打造国内外陶瓷名人、名品的“名坊园”。

名坊园建设进展如何?未来的名坊园又将要如何发展?近日,记者来到名坊园施工现场进行采访。

(一)

走在唐英大道以北的名坊园路上,现代的、徽派的、园林式的企业建筑群使人目不暇接。内外格局各异的20多栋单体建筑,每栋均是青瓦白墙,高度协调,整体风格有机统一,没有丝毫突兀之感。园内道路宽阔,路网发达,建筑外是青青草地和古木。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不耽误工期,晚上,这里依旧是灯光明亮,业主仍在连夜赶工,即使遇到雨季,工地上仍旧看得见施工的工人们辛苦地工作,只为工程能按期圆满的竣工。记者看到,园内格局已定,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标致”地挺立。很难想象,仅仅一年多之前,这片土地的原貌,竟是杂草丛生的山地,直到名坊园项目部开进大型机械来平整土地,还时常有野兔、野鸡出没其间,荒凉可见一斑。那时候,名坊园还只是一张蓝图和一片荒山。

名坊园,是集景德镇名人名作坊及国内五大名窑于一体,旨在集中与竞争中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手工制瓷这一艺术瑰宝的文化产业项目。2012年确立,2013年6月正式动工,项目落地在陶瓷工业园区,并由陶瓷工业园区具体负责实施。首批从两千多家陶瓷作坊中,通过“海选”及专家团队审核把关,确定的20多家作坊基本为“有绝活、有实力、有市场、有影响、有产值、有税收”,并全部以“企业化模式”注册入驻园区,同时,吸引了外地的邢窑、越窑磁州窑及河南汝窑、官窑等中国各大历史名窑入驻。建设模式主要采取“政府定规划,审设计,做公共基础配套,企业自行出资建设主体”的方式进行,一期占地共约240亩,每户企业占地5亩左右。

据介绍,名坊园是围绕陶瓷发展优先战略,在推动陶瓷现代化生产的同时,大力扶持手工制瓷业的发展,大力开发和制造高端陶瓷奢侈品牌及其产品,大力实现陶瓷手工业作坊的集中、集聚,大力推动陶瓷历史文脉、传统制瓷工艺技术的挖掘和传承,大力发展陶瓷工业旅游而精心打造。同时,她将成为我国首个吸收“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及其精品,充分展示名人、名品、名坊及中国名窑口的手工制瓷平台。

据了解,名坊园委托知名设计单位及市建筑设计院完成有关规划和设计工作。建筑风格主要以现代中式并体现徽派元素,具体到各个单位则由企业自主决定,要求融入手工生产、工业旅游观光、传统技艺展示和购物休闲等元素,充分将陶瓷生产、展销和旅游哦、等有机的结合,既符合园区建筑总体规划和设计要求,又能突出各自特点。

目前,名坊园项目一期所有入园企业已全部完成土建工程,部分企业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内部装修。园内景观工程已履行完所有相关审批程序,2015年1月内开工建设,以确保今年5月可正式开园。名坊园项目二期已完成规划方案设计,2015年内可望完成土建。建成后的名坊园,将立足景德镇,归集国内各产瓷区能工巧匠,形成传统手工制瓷基地,将被打造成为国际国内高端陶瓷手工产品展销平台,突显“名人”、“名品”效应,建设景德镇区域“名片”,并构建起以之为核心的陶瓷文化旅游新景区。

(二)

名坊园的打造对于景德镇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第一个意义是打造“景德镇”招牌之下又一个区域“名片”和陶瓷品牌。经过海选,对入园企业层层把关,使得进入名坊园的企业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坯胎”。入园之后,经过严格管理,辅以创意、改造和提升,就极有可能成为“景德镇”这个地域商标之后的的另外一个“品牌”:到景德镇就去名坊园!买高端瓷器就去名坊园!

名坊园汇集了当前国内众多名窑入驻,除了景德镇本土企业以外,还有五大产瓷区、十大窑口,婺州窑、邢窑等知名窑口入驻。名坊园汇集了国内顶尖的手工制瓷技艺,并且以企业化模式、市场化手段进行规模化发展,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合拳”,可以弥补当前国内工业陶瓷、科技陶瓷与国外相比缺乏优势等不足。可以利用传统手工制瓷的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抢占国际高端市场,重新在国际上刮起景德镇“旋风”。

随着国际市场对个性化产品的消费需求的增长、文化性消费特点的形成以及对奢侈品的追求,人们又重新唤起了历史的记忆,重现追求高端手工制瓷之风,试图藉此重新找回人与陶瓷之间灵气相通的感觉。整个国际市场对手工产品都在进行重新认识与追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国内前几年的艺术品消费就显得是对手工产品的“病态”要求,造成了一段时间的“繁荣”,这也折射出了特定群体的消费心理,即追求个性化的产品、追求带有浓厚的景德镇符号并且有人为创造性的陶瓷产品。在目前这种形势下,可以利用传统的手工制瓷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也可以在国际上找到应有的市场,利用名坊园的手工制瓷抢占国际市场。

另外,因为年代久远、历史遗忘等因素,景德镇很多制瓷技艺散落在民间,即将要湮没在历史长河的危急关头,为了体现对历史负责、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市政府以独特的眼光,作出了倡议“集中保护传统手工制瓷,要建设名坊园”的重要决定。名坊园的建设除了上述要达到的几个效果之外,还可以更新景德镇人制作陶瓷的理念,景德镇做瓷器不是做批量产品,而是做高端精品。世界上只有一个景德镇,只有一个瓷都,名坊园的产品要符合景德镇的千年文化底蕴,要符合千年地域酝酿出来的独特品位,所以名坊园的企业要作为向整个景德镇市陶瓷产业业界发出的一种倡议,做精品、做高端、保护传统,要以弘扬传统、传承技艺为己任,这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贡献。

陶瓷工业园区办公楼远眺

(三)

“领略生态环境,欣赏精湛技艺,购买高端精品,感受陶瓷文化”,这是名坊园项目发展定位。因此,该项目一改普通商贸区建设标准,突出以特色景区的高标准予以打造。主体建筑已完工的企业主们将积极投入到建筑内部功能的完善上:包括建设以生产为主的手工作坊区、产品集中呈现的展示区、交流和传播技艺的陶瓷文化交流中心、为客户提供高端服务的“VIP”会所以及颐养身心的休闲区等;陶瓷工业园区也将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名坊园项目进行统一管理、服务和统一的包装推广。使优美自然环境与工业生产参观有机结合,把传统工艺变成现代人欣赏和消费的产品,变成文化传递的符号和活跃经济的载体,以此形成新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更加令人振奋的远不止名坊园项目本身。陶瓷工业园区在名坊园北侧引进实力雄厚的一家集团公司建设五星级陶瓷文化主题旅游度假村,以吸引更多游客前往。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在名坊路东侧规划了总共约200余亩土地拟建设二期及陶瓷商贸中心。目前,该项目土地平整已经完工,即将开工建设;正在筹划中的第三期工程,将连通陶瓷工业园区内包括法蓝瓷、宝瓷林、缘源和博大陶瓷等工业旅游景点,以及修通连接浮梁县古县衙景区的道路。到那时,这里将将形成一个以名坊园项目为核心,辐射周边3至4平方公里范围内包括手工制瓷精品区、传统文化展示区、陶瓷销售商贸区、陶瓷工业生产区、文化休闲度假区在内的,陶瓷主题鲜明,文化特色浓郁,服务功能齐全的“名坊园”大格局。

此外,工程配套设施是名坊园建设的重点。名坊园项目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部门前这条宽9米、长860米的路面,通车加铺设雨污水管,仅花费了80个有效工作日。西边还有1500米施工便道,他们也只用了一天两夜时间完成。水和电都是企业建设的保障,园区克服了重重困难,保障水电畅通。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巡查水电,企业如果遇到困难,只需向项目部提出来,他们就会立即去解决。

当记者再一次行走在建设中的名坊园时,呈现眼前的是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施工人员们个个干劲十足,也有不少厂房已经搭建完工,正在进行内部的装修工作。按照设想,未来的名坊园将成为一座主题鲜明,功能齐全、特色浓郁的陶瓷文化旅游新区,“名坊园”将及陶瓷文化旅游区、创意展示区、精品销售区、休闲观光区为一体。在今后,只要游客们踏进名坊园风景线,就能“一站式”体验景德镇独特的陶瓷文化的无穷魅力。

建国以来首套“艺术”日用瓷将发行


“全世界70%以上的日用陶瓷在中国制造,但在国际上的高档日用陶瓷展厅内却很难觅到‘MadeinChina’的字样,占陶瓷市场绝大多数的日用陶瓷不够艺术、缺少自己独特的设计是主要原因。”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陶瓷这一传统工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很担心。记者昨天获悉,由陶瓷设计专家组共同完成的“有限发行收藏版21头茶、咖啡具日用瓷”将在今年年底正式发行。这标志着在日用陶瓷艺术化的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寻求日用瓷的艺术据介绍,此次“有限发行收藏版21头茶、咖啡具日用瓷”共2000套。负责造型设计的张守智、杨永善教授都是著名陶瓷艺术家,其作品紫砂《曲壶》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收藏。进行画面装饰的常沙娜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敦煌艺术和艺术设计研究专家。在设计完成后,这次所有的陶瓷生产都将靠纯手工完成。几十个工人每天也只能生产两套,而因为调色和特殊形制的原因,也有不少作品“夭折”。一位陶瓷收藏家告诉记者,虽然这是一套日用陶瓷,也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陶瓷优势资源正被“蚕食”“在中国菜肴红火的同时,我们看到很多餐馆使用的瓷餐具几乎一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永善教授认为:“日用陶瓷不仅是一种器物,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以艺术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生活。”但国内存在的现状是多数日用瓷企业为了维持生存,只把日用陶瓷作为器物来生产。作为一大陶瓷产地,潮州拥有的工艺美术师等专业艺术设计人员却不足10人;而另一方面,因为接受来样订单,设计人员无用武之地,大量艺术院校相关学生进不了瓷区。“中国曾在古代就以陶瓷享誉世界,我们在材质、工艺和设计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说。许多外国公司正是看中了这些优势,进驻佛山、潮州和唐山等产瓷地,用当地的资源和人力生产他们设计的“艺术”日用瓷。张守智介绍:“这些产品出口后没有任何中国的标签,在国外高档‘艺术’日用瓷的展厅中以高出国内产地30倍的价格成交。”同时,外国公司又“收购”一些有特色工艺的制瓷厂家,如以高温釉下彩工艺闻名的湖南群力瓷厂几个月前就被韩国某公司掌握了控股权。由著名陶瓷艺术设计专家组打造的这套日用陶瓷是一种尝试,希望可以带动国内日用陶瓷艺术设计,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游宇表示。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青花恋陶瓷传承手工制瓷技艺 日用瓷艺术化》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青花恋陶瓷传承手工制瓷技艺 日用瓷艺术化》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