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大师李菊生谈 并非“地摊文化”

大师李菊生谈 并非“地摊文化”

陶瓷文化 美生瓷砖 中国古代瓷器文化

2021-04-26

陶瓷文化。

做陶瓷的人,有人立足于现代陶艺,从西方人那里吸收一点营养;有人从传统里来,推陈出新,发展自己;更有大批的人,用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的手段,在陶瓷上发挥个性,这是的主流。外人看,好像面貌不是很清晰,个性不是很强,但是细细品味,还是有不同的味道。否定用现代的中国绘画、西方绘画运用于陶瓷的观点,我觉得不可取。另外,用西方陶艺来装饰景德镇的陶瓷,有待商榷。不是所有方法都能在景德镇瓷器上表现的。景德镇的瓷器叫做“假玉器”,其有玉的质地和品格,细腻、儒雅、文秀。如果用现代陶艺的方法装饰景德镇的釉彩,有点不伦不类。

当前中国画坛上,对景德镇艺术批评得很多。我以为,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们看到了地摊文化,而否定了景德镇的精英文化。景德镇很多艺术家用自己的形式来阐明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美的崇拜,对社会、对才情、对财富的认识。所以外面的人对我们怎么说,我们可以置之不理,我行我素。“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我(李菊生)曾经说:“景德镇的瓷器,未来引领艺术收藏潮流的日子为期不远。”因为陶瓷是火的结晶,它里面凝聚了独特的美。

瓷器和字画的价格落差很大,我(李菊生)相信随着时间的变化,瓷器具有不容忽视的升值空间。理由有二:第一,瓷器具备材质的优势。如今,人们在陶瓷上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深化,陶瓷上的装饰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陶瓷上面能写书法,瓷上书法和纸上的不同,但一样能够表达色块、线条、胸襟,表现你对生活的思考。第二,物以稀为贵。画纸画的人全中国每个省都有。每个省都有画院,每个县都有画家。画油画的全世界都有。而艺术家创造出来的瓷器少之又少,放在全世界的市场上,可能用高倍望远镜都找不到几个。从“物以稀为贵”这个角度来讲,瓷器的价值绝对会提升。

陶瓷艺术是工艺品还是艺术品,一直有争议。《易经》有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作品如果有思想、有精神,它就是艺术品;如果它纯粹是物质的,就是一个器皿。景德镇大量的艺术家用知识、才情、学养去塑造作品的灵魂。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分水岭,主要是看作品有没有艺术修养,有没有感动人的效果,能否对人的思想产生启迪。但对于雕塑也好,艺术陶瓷也好,陈设瓷也好,要冷静地去分析。当然,艺术水准有高低,艺术家修养也有强弱,嗤之以鼻不行,一概而论也不行。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大师”遍地 仿冒成风 “地摊”市场


“大师”遍地仿冒成风“地摊”市场千年瓷都景德镇如何迈向陶瓷文化之都?

记者近日在瓷都景德镇调查发现,现当代陶瓷艺术品的交易存在一种商业误导,认为大师的作品就是名作,就值得投资收藏。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景德镇申报评选市级、省级大师的人数逐年攀升。2012年参评申报第六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人数就有近160人。景德镇多年形成的以大师称号、职称为定价核心要素的畸形价格评定体系,由此可见一斑。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千年瓷都景德镇如何从工艺美术之城迈向陶瓷文化之都?重塑城市文化内核、建立陶瓷艺术品评估体系是当务之急。

大师体系弊病凸显艺术陶瓷市场要素缺失

知名陶瓷策展人王志刚指出,景德镇艺术陶瓷界存在的大师体制,是各种社会条件综合作用下的产物。目前,艺术品市场是一张两条腿的桌子,只有买家和卖家。大师称号、职称似乎成为作品的价格标签,景德镇坊间因此有人戏言“工艺美术大师应由各级物价局评定”。

景德镇著名陶瓷收藏家、精益斋私立陶瓷博物馆馆长孔发龙指出,不少大师偷换概念,以作品偷换名作、以职称偷换名人,对广大收藏爱好者不负责任,同时也对景德镇艺术陶瓷市场的发展不负责任。

王志刚认为,成熟的艺术品市场,应该是一个多方“圆桌会议”,由艺术家、艺术品经理人、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艺术媒体、博物馆收藏家、私人藏家等多方组成,由他们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工艺价值、历史价值、供求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并给出相应的价格,而非菜市场式的论斤论两地讨价还价。

在景德镇,销售艺术陶瓷的店铺大多为顾客准备了相应的《名人名作证书》。然而,这些“名人名作”到底有多少艺术价值、工艺价值,没有人说得清楚。因为一些判断艺术品价值的基本数据,比如每个大师创作了多少件作品?以什么价格出售作品?这些都不公开透明。畸形的艺术陶瓷市场,给景德镇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艺术的退步,更令人担忧的是,将导致景德镇核心竞争力传统手工技艺的衰退。行业人力资源向装饰绘画这一工艺环节积聚,而原料、配釉、成型、设色、分水、烧成等重要工艺环节后继乏人。

“景德镇造”冠绝全球千年瓷都却无世界品牌

上世纪90年代,一大批老工艺美术家和老匠人支撑起了工艺美术品和高仿品市场,使景德镇瓷业渡过时艰。由此可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千年传承的手工技艺,而不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然而,传统手工业向文化产业的迈进仅仅依赖技艺支撑,是远远不够的。景德镇的手工产品市场亟需推进品牌建设。

1994年“国退民进”之后,景德镇私营手工业才开始了规模化发展,由于发展时间短、积累少、底子薄,景德镇虽是著名产瓷区,但长期以来只有一个共享品牌,尚没有建立著名的、有明确产权归属的品牌。当地陶瓷专业人士说,景德镇瓷器深受600多年的御窑文化影响。明清两朝,景德镇瓷器的设计中心在北京,由宫廷画家设计出陶瓷的器形和纹样,景德镇优秀的工匠依样进行二次创作,造就了璀璨的陶瓷文化。

如今,在手工产品市场上不难发现,大多数陶瓷品牌定位不清晰、缺乏个性和创新,品牌气质趋于雷同,甚至充斥着严重的仿冒风气。"景德镇"这三个字就是陶瓷的金字招牌,我们完全有可能培育出自己的世界级陶瓷品牌。”景德镇著名茶具烧造窑口九段烧窑主段镇民说,“但我们没有好好开发利用这个金字招牌,现在的景德镇就像一个大篮子,萝卜、白菜和牛羊肉都往里装,冠以"景瓷"之名的地摊式展销把牌子砸烂了。”

迈向文化艺术之城瓷都需海纳百川

据坊间估计,如今长期在景德镇从事创作的外来艺术家约有万人,另有近万名“候鸟式”外地艺术家把景德镇作为重要的创作基地。但记者了解到,景德镇目前并无专业机构为他们提供工艺技术指导,他们只能靠自己在黑暗中苦苦摸索,而且难以融入景德镇当地艺术圈。

当下景德镇围绕传统手工制瓷所形成的产业体系,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所不具备的,它使景德镇发展陶瓷文化产业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今年,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提出“一轴四片六厂”的发展方略,大力推进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通过科学利用改制国有企业原有土地、老厂房、老作坊,已经打造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新载体,构建了国际陶艺村、陶艺创意谷、明清窑作遗存园四大陶瓷创意产业板块。

景德镇市委书记邓保生说,景德镇延续千年的窑火,经历了普通窑业城市、工艺中心城市、工艺美术城市的发展历程,“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发展,将让这座古老的城市完成它的第三次升华,华丽地转身为现代艺术之城。”目前来看,景德镇文化内核的再造和现代商业模式的植入尤为迫切。而这一切仅靠景德镇一己之力难以完成。因此,景德镇必须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只有属于世界,景德镇才是世界级的。

李菊生陶瓷艺术作品展将带给收藏爱好者丰富的视觉享受


“艺术与生命” 李菊生陶瓷艺术作品展

由正泰瓷社主办的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学院教授,油画家李菊生陶瓷艺术作品展,将于2010年8月28日——2010年9月5日(8月27日预展)在天雅古玩城九楼艺术馆举行,届时李菊生教授将亲临现场与当代陶瓷收藏及爱好者见面交流。

李菊生,1944年出生,江西波阳人。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景德镇书画院副院长。系统的教育、生活的历练、再加之个人修养的升华,让李菊生下笔成文有如行云流水。字里行间,恢宏气度波澜壮阔,让人读起来感同身受,正是良好的文学素养为李菊生的陶瓷艺术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半个世纪以来笔墨的锤炼及个人学养的磨砺,使他成为陶瓷艺术及收藏界公认的有成就的陶瓷艺术大师。

李菊生早年主攻油画,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油画作品《丹青不知人已老》曾获全国美展二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当时荣获一等奖的是著名油画艺术家罗中立的《父亲》)之后他大胆而又巧妙地将西方绘画技巧,融入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创作,由于拥有良好的文学和艺术功底,李菊生的瓷作博古论今,引经据典,意境高古,极富书卷味。在他的作品中,既有“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的浩然正气,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既有儒家“柔”、“和”的审美追求,又有道家“静”、“淡”的意境;既有仙人老者的慈祥、古朴、宽厚,幼童的天真、活泼、顽皮,女性的温柔、妩媚、善良,又有文人的潇洒、哲人的智慧,佛的空灵。他笔下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活,栩栩如生,耐人寻味。

李菊生被业界所认知,除了他创作的典型风格外,更重要的是他在陶瓷界首创的“高温颜色釉装饰工艺”,在艺术陶瓷的发展历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这种工艺创新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装饰语汇和表现手段,使艺术陶瓷的装饰效果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李菊生凭借陶瓷高温色釉技术进行陶瓷绘画的创作,作品所涉猎的题材非常广泛,充分展现了泥与火的神奇魅力。陶瓷艺术评论家万千在《景德镇现代艺术陶瓷的成型与装饰》一文中写道:“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李菊生先生,经20余年对高温颜色釉的执著探索,熟练掌握不同高温色釉的不同特性,自如的运用高温色釉进行画面装饰,使色釉的呈色与窑变的流感恰到好处,致使画面形象生动,质感逼真,色彩斑斓,具有油画式的装饰效果。他摸索出的装饰艺术陶瓷画面的高温颜色釉装饰技法,为景德镇陶瓷装饰开创出新的领域。”本次展出的作品完全是李菊生教授近年来的高温颜色釉经典力作。

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著名陶艺家周国桢如此评价李菊生:在陶瓷艺术迅速走俏市场的今天,李菊生的陶艺作品如一株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亭亭玉立,占尽风光。李菊生的作品以这种美丽的呈现,传达了作者在世风浮躁的环境中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坚强人格。

李菊生陶瓷艺术作品曾屡次获奖,2007年景德镇市政府首批批准建立个人艺术馆,《李菊生陶瓷艺术馆》成立。

2008年4月中国嘉德首场近现代陶瓷艺术作品春季拍卖会上,参拍的三件作品均进入拍卖成交前十名。其中作品高温颜色釉镶器《豆蔻年华》以123万元成交价拔得头筹。

2008年10月上海崇源在景德镇首场国际陶瓷艺术拍卖会上,高温颜色釉瓷板《春琼碧霞飘青香》以92万成交。

2008年11月中国嘉德近现代陶瓷作品秋季拍卖会上,作品高温颜色釉镶器《春心如酒醉弦拨对奕图》以190万元成交,首次超过现代书画拍卖成交价。

随着中国嘉德2010年春拍《近现代陶瓷艺术》专场拍卖师的锤声,又一件惊世之作高温颜色釉镶器《关云长夜读春秋》以 201.6万元成交。再次拔得当代陶瓷艺术作品拍卖价格头筹。并刷新了历次参拍作品成交价格记录。

迄今李菊生已创下中国嘉德《近现代陶瓷艺术》专场拍卖价格五连冠。博得收藏业的热情追捧,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当代名家瓷器的社会关注度和巨大的升值潜力,昭示了艺术品投资一个新的亮点即将诞生。

正泰瓷社本次不仅推出了多件李菊生经典代表作,同时还展示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陶瓷艺术大师陆如,刘平,汪桂英等名家杰作,为京城收藏界提供精美的视觉饕餮盛宴。

在价值和审美情趣多元化的今天,当代艺术陶瓷作为当代艺术领域的一朵奇葩已经脱离了“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处境,而当代艺术陶瓷收藏市场也随着大陆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繁荣而方兴未艾。当代艺术陶瓷收藏将带给广大收藏爱好者丰富的视觉享受,精神陶冶,以及丰厚的经济回报。

景泰蓝大师谈景泰蓝


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被称为“景泰蓝第一人”的张同禄大师作品展前一段时间在广州举行,记者日前专访了从北京来广州的张同禄。

张同禄认为,景泰蓝市场目前正面临低谷。他说,20世纪90年代以前,景泰蓝产品基本上都是出口,国内市场很少见到。但此后,市场放开,一些粗制滥造的小作坊大量涌现,使得市面上的产品质量和艺术水平急速下降。一些出口到德国的景泰蓝甚至出现“流泪”现象,原来是小作坊制作的景泰蓝灯罩质量不过关,颜色崩掉后只好用蜡补上,结果遇热后蜡全部流了下来。业内人戏称景泰蓝为景太烂。

那么,作为国家艺术珍宝的景泰蓝又该如何发展呢?张同禄表示,景泰蓝一定要在造型、材料、题材等方面不断创新,走精品路线才有出路。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人们收藏范围的扩大,景泰蓝珍品的艺术价值也越来越被收藏界看好。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的谭馆长表示,随着大师们在技术上的改造和创新,景泰蓝的行情看涨。上世纪70年代以1000元出口到新加坡的一件张同禄大师的作品,如今的市场价格已飙升至5.7万美元。

收藏贴士

收藏景泰蓝,一是看年代,景泰蓝生产成本高,不像瓷器那样官窑民窑大批量生产,因此能够完好保存至今的景泰蓝很少。明代以前的珍品已不可求,明清的遗物就足够珍贵。

二是看器型,大型的以人物、动物为最好;其次是炉、瓶,造型奇特,以有出戟、附件为佳;再次是碗、碟、杯等。

三是看工艺,景泰蓝的掐丝十分重要,应选择掐丝细密、纹丝华丽、图案清晰、主题分明的。珐琅釉由于历史的原因,明代器的珐琅质厚,色透,砂眼凹坑大而多。清初器的珐琅也有砂眼,但比明代显著改进,珐琅质厚但不透。清末民国,珐琅稀薄,但砂眼几乎消失。火镀鎏金的色彩:明代器金厚,色泛红;清初器金薄,色泛黄;清末金色泛白;近现代采用电镀工艺,金更薄。当然,在现代作品中,最主要的还是要收藏名家名作。

人物访谈----李志豪谈仿石瓷砖产品的出路


豪华装饰效果的装饰材料

仿石材料主要就是仿制大理石,因为大理石高贵品质,因为天然的豪华装饰效果,甚至是它奢侈的一种定位。特别是很多高端建筑,都使用大理石这种材料作为重要的装饰材料,国际国内都有很多的实际例证。

但是天然石材有很方面的弱势无法避免,从资源方面来说,资源是有限的,而实际开采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挖掘资源,但是最终还是难免有供求的一种关系。在花纹与色差方面,天然石材的色差是自然造成,无法选择,也无法弥补,特别是一些超大面积的铺帖,如果出现色差,消费者完全接受不了,这对于实际的应用就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规格与设计方面,天然石材打磨与制作的过程村结合实际的石材原料进行设计,规范的标准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小规格的产品,会造成大量石材的浪费,而这种资源性的浪费本身也提高自身的价格。

天然石材的质感,纹路清晰自然,但是它这些问题也是与生俱来,这就是仿石材瓷砖产品的一个突破口。根据石的材这些弱点,把石材本身的花纹设计与实际效果进行避免,就可以生产出最优势的仿石瓷砖,也可以对建材市场有较大的贡献。

仿石瓷砖不仅避免了天然石材的所有问题,在耐磨性,造型特点,以及颜色统一等优势面前更加优质完善,所以未来的发展还是有前景的,读懂石材,才能在仿石材的过程中做得更好。

菊瓣瓶


菊瓣瓶是花形做器物造型的一种,早在宋代,南北各地瓷窑已经广泛使用,有葵瓣、菊瓣、莲瓣诸式。雍正时期瓷器造型丰富,用多种花形装饰瓷器,菊花造型的器物有:菊瓣瓶、菊瓣壶、菊瓣盘、菊瓣碗、菊瓣盒、菊瓣尊等,是我国瓷器的传统风格。菊瓣瓶为康熙时创烧的一种瓶式,撇口,长颈,长圆腹,浅窄圈足,因腹下凸饰菊花瓣纹而得名。其造型典雅大方,线条流畅,制作精巧。常见品种有天蓝釉、豇豆红釉、冬青釉等,其中以豇豆红釉最为著名。

豇豆红釉菊瓣瓶,高20.3cm,口径5.2cm,足径4.2cm。

菊瓣瓶瓶撇口,细长颈,圆肩,肩下渐收,圈足。因近底处凸雕一周细长的菊瓣纹,故称菊瓣瓶。通体施豇豆红釉,釉色滋润淡雅,呈现出深浅变化的粉红色,其间夹杂少许绿色苔点。口沿露白色胎骨。底部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红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最早出现于唐代的长沙窑。元代始成功地烧制出红釉器物。明代永乐、宣德时烧制出著名的“宝石红”釉。清代康熙时,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先后烧制出郎窑红、豇豆红和霁红。其中以豇豆红的烧制难度最大,在淡雅的釉色中有万千变化,人们赞其“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

豇豆红釉因烧制困难,故基本无大件器物,主要有瓶、太白尊、小盂、洗等文房用具。此菊瓣瓶釉色明艳匀净,是豇豆红釉中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周国生:谈少数民族题材在陶瓷绘画中的艺术魅力


摘要: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发展空前繁荣,涉及到的题材内容有花鸟、山水、人物。少数民族题材被广泛用于陶瓷绘画创作,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不同的民族都有内在的精神和外在的表现。改革开放以后,现代陶瓷艺术家们创作了许多经典的陶瓷绘画艺术作品,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不乏少数。

关键词:少数民族 人物画 色彩 周国生陶瓷艺术

当代陶瓷绘画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都趋于多样化,一些陶瓷画家开始致力于少数民族题材在陶瓷绘画中的艺术创作。探索发现这种题材的造型特点、表现语言、色彩运用等方面,使得少数民族题材在陶瓷绘画中大放异彩。少数民族题材在陶瓷绘画中其表现形式有很多,有工笔、写意、具象、抽象等。陶瓷绘画包括釉上彩(新彩、粉彩、古彩)和釉下彩(青花、釉里红),少数民族题材渗透到各种陶瓷绘画之中,有些陶瓷艺术家直接用颜色釉来创作少数民族人物。民族性作为艺术创作的特点之一越来越受到创作主体的重视,各民族都有丰富独特的文化与艺术,少数民族人物画其自身的魅力就在陶瓷绘画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少数民族陶瓷绘画并不是简单的把陶瓷绘画表现形式与民族题材结合,它需要掌握陶瓷工艺,需要有传统民族文化作为支撑,需要把握时代的审美特点,才能够有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陶瓷绘画长期处于单一画种的状态,严重脱离时代生活,改革开放后,艺术院校的师生们自觉的走出传统,去四处写生,去关注中华各民族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现实生活,突破了传统的枷锁,陶瓷绘画焕发出新的活力。陶瓷艺术家们走遍祖国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力求陶瓷绘画作品不仅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更重要的是人物的内在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家常常被各民族所不经意流露出的真实、淳朴给打动;被民族服饰的精细繁琐给折服;被少数民族的舞蹈、习俗给兴奋。他们在少数民族地区能够体会到艺术的真、善、美,能够激发出强烈的创作欲望,这种情感的创作能够给陶瓷艺术作品带来无与伦比的闪光点。

陶瓷绘画除了表现出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水平进步,同时展现了每个民族独特的风光美、服饰美,很好地揭示出当地人们的内心情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的壮族、藏族、苗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是众多陶瓷艺术家的创作来源。每个民族都有特有的历史文化、民间美术和技艺,这些都是陶瓷绘画的创作来源,并促使绘画形成多种表现语言。内蒙古的草原、新疆的雪域、云南的山寨等景观,节日庆典、嫁娶婚庆的热闹场面无不激发画家们的创作灵感。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在精神,有美丽的民族服饰、图腾和神话故事、宗教信仰等,这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陶瓷艺术家走进少数民族地区,去感受自然风光,探寻民族特色,领悟人生真谛。少数民族文化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创作者可以尽情寻觅,找到能够打动内心的创作素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都会使人的外貌和内心世界各不相同。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处边疆,在极其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锻炼出人的顽强品质。民族地域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性格特征,面貌差异。如新疆人多为高鼻梁,深眼窝,长睫毛;西藏人其皮肤较黑,两颊通红;蒙古人多为单眼皮,圆脸型。陶瓷美术家在陶瓷绘画创作过程中需要抓住其主要特征,如李菊生的陶瓷颜色釉作品《春华秋实》,是一件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绘画艺术作品。创作者以娴熟的高温色釉技法,精炼的笔墨,展现出新疆姑娘的勤劳,感受到少女的纯洁心灵。其黑黑的眼睛,浓密卷翘的睫毛,鲜艳的红裙,婀娜多姿身段宛如天山上的雪莲花,美丽动人。好的题材需要发掘,展现其内在的精神,这件作品将维吾尔族姑娘对生活劳动的热爱展现出来,将生活劳动上升为陶瓷绘画艺术,其构思新颖,意趣盎然。

不同的少数民族有不同的服饰,种类繁复、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少数民族服饰是吸引陶瓷绘画家重要的原因之一,民族服饰的特色鲜明,颜色丰富,非常适合艺术家去创作表现。在陶瓷工笔人物画中,色彩的地位不容忽视。传统陶瓷人物画的色彩庄重华贵、色调典雅,形成了一定的审美特点,体现出我国传统的色彩审美观。在陶瓷绘画中,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是非常重要的情感要素,陶瓷画家通过色彩的搭配,表现出少数民族的象征和文化意义,能够更加深刻的体现少数民族的精神内涵。少数民族服饰色彩是各族人民在生活中的习惯、风俗文化等沉淀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在一代一代的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色彩形式。民族服饰中的色彩的搭配、冷暖的对比、明暗关系等都表现出当地人的美好愿望。少数民族地区有美丽的自然山水、广袤无垠的草原、原始森林等,处处都是美的画卷。

在传统陶瓷绘画中,线条高度的概括了人物造型,人物画的细节不仅来自于陶瓷画家对物象形态的细心发现,还来自于自身的独特感受。少数民族服饰中绣花纹样、头饰等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美感,在陶瓷绘画创作表现时,需要有恰如其分的提炼。既要表现出饰品的精美,又不能完全照搬,要有一定的绘画语言。对少数民族服饰细微的部分,不可一味的进行复制,要把握整个画面的意蕴。如果限于精雕细琢,试图以精良的制作和繁琐的陶瓷工艺取悦于人,将会失去艺术的本质。或许能够从一幅表现细微精良的少数民族作品看出被描写对象的服饰美,质感等,但是过分的追求细节将会失去主观意趣的表达,这一点对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非常关键。少数民族服饰、社会风俗、自然景观等为我们陶瓷绘画创作提供了多种表现题材,在我们用陶瓷语言对少数民族做客观描绘时,传统绘画精神中的“尚意”需要一直保存。在当代陶瓷人物绘画创作中,受西方写实造型的影响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陶瓷艺术家对人物造型研究更加的便捷,除了写生,还能用相机记录,但是,通过相机记录下来在进行绘画将导致对民族文化的缺失。

少数民族题材在陶瓷绘画中采用工笔形式有其优势,表现形式上层层晕染为深入描绘少数民族人物的外在形象提供了可能,少数民族服饰在色彩和纹饰上的丰富多彩的条件满足了陶瓷工笔画的装饰性特征。在陶瓷绘画中,少数民族题材中以藏族、苗族、维吾尔族题材的艺术作品居多,不仅是这些民族分布较广,还因为他们的服饰特点鲜明,色彩艳丽,具有很强的识别度。苗族服饰非常讲究,图案丰富,色彩浓郁,主要以黑色和蓝色为主,配上纯度较高的红黄绿白等,色彩多而不花,艳而不俗。藏族人勇敢、忠诚、直爽,对生活具有很高的热情,因此,服饰多为蓝、白、黑、红、黄,大胆的采用对比色,整体上有做到和谐统一,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在少数民族题材中,如李祥东的《悄悄话》,藏族少女的民族服饰、干净的眼神、把本民族的热观、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展现的淋漓精致。藏族服饰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是藏民族创作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和精神。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多种陶瓷绘画手法,如拍、擦、堆、描、刮等,完美的表现出服饰的质感。陶瓷人物绘画创作,既需要保留来自生活的气息,又要赋予艺术的审美。

结语

当代陶瓷人物画形式多样,题材丰富,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从事绘画艺术,丰富的想象力是必备要素之一,当代陶瓷画家受名利的影响,如某位陶瓷艺术家在藏族题材上取得了成绩,大量的仿品就出现了。陶瓷艺术强调“表现”,首先是情感的表现,只有真情实感,才有创作的激情。如今大多数少数民族题材画家只注重对民族服饰的研究,而忽略了去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画出的瓷板和瓷瓶缺乏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商务印书馆 2010年

[2]苏和平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发展史》贵阳民族出版社 2007年

李恭坤


李恭坤,(1941—),江西南昌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雕塑研究会理事。曾两次应邀赴香港、新加坡作瓷雕现场技艺表演,产生了强烈反响。《人民日报》《江西日报》《景德镇陶瓷》杂志《景德镇瓷雕作品选》画册先后以不同形式评介、报导李恭坤的瓷雕技艺。

守拙求真尚自然,匠心独运塑先贤。

喜嗔悲笑传神韵,妙趣横生别有天。

注释:

① 尚自然:李恭坤在创作中主张宁拙毋巧,注重"尚自然、少雕琢、巧寓意、忌直露"的艺术表现手法,加之他又善于用高温色釉来加以装饰,使作品显得纯朴自然。

② 塑先贤:李恭坤瓷雕创作多取材于传统历史人物,如张衡、华佗、伯乐、诸葛亮等,寄托了他对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崇敬之情。

③ 喜嗔悲笑:李恭坤善于将传统的表现技法与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很好地结合起来他塑造的人物或嗔、或怒、或喜、或悲、或笑、或哭……,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触手可及,仿佛和你面对面地交流情感。

作者简介: 韩晓光 笔名 晓寒 江西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高职高专院校首届教学名师。近年来已出版《近体诗语式研究》《杜甫诗歌语言艺术》《杨万里诗歌艺术散论》《唐英诗歌选注》等专著九本;在《中国文学研究》《古汉语研究》《杜甫研究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在《中华诗词》《当代诗词》《江南诗词》《江西诗词》等刊物发表诗作近百篇。

悉尼地摊景德镇瓷器售罄


中新社悉尼十二月三十一日电(记者刘雨生)中国瓷都景德镇精美瓷器,在悉尼会展中心滞销,被迫流落街头地摊。在各方人士的关爱之下,所有展品终在新年前夕销售一空,全体销售人员今晚可以安心参加悉尼新年庆典活动,明天飞返中国。

江西景德镇市二十六家陶瓷厂、五十人展销团于十二月二日在悉尼会展中心举办展销会。由于主办单位策划安排不当,使该展销会鲜为人知。展销会闭幕后,大批景德镇陶瓷精品只能在悉尼夜市摆放地摊展卖。由于广告未做足,这些陶瓷艺术精品到了夜市地摊依然卖不动,首次从中国景德镇来澳参加展销的厂家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当地华人社团和华文传媒的呼吁下,在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武韬的关心下,从圣诞前夕起,这批陶瓷精品的销路一天比一天好。最后两天,夜市业主不让他们继续展销,意图吞下尚未售出的全部展品。在这关头,他们找到中国驻澳使领馆,在中国驻澳使领馆的关心和悉尼市政府的过问下,夜市业主不得不同意继续展卖。此时此刻,大批华人华侨涌至,陶瓷价格也一降再降,全部展品一销而空。

据展销团有关人士今天向本社记者透露,此次展销如没有各方关爱,全团五十人估计每人要损失十几万元人民币。而实际结果是不少人能保本,损失最多的人一个摊位为八万元人民币。

江西景德镇市政府在得知展销团陷入困境后,也立即派人到悉尼,向他们表示关切之情。今晚,他们终于有兴致观看悉尼美丽的夜景,并在悉尼港、达令港、海德公园等地欣赏烟花汇演和音乐会,与悉尼市民一道迎接新年到来。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大师李菊生谈 并非“地摊文化”》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大师李菊生谈 并非“地摊文化”》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