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四川合江古代瓷器 > 导航 >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金意陶“爱心四川行”启动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金意陶“爱心四川行”启动

四川合江古代瓷器 陶意瓷砖 四川古代邛窑瓷器

2021-04-28

四川合江古代瓷器。

5月15日下午两点,佛山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在KITO总部思想馆举行“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金意陶爱心四川行启动仪式”。并即刻派出“金意陶援助项目组”商务车及两辆10吨级物资运输车,运送救援物资前往四川成都,进行灾区援助活动。随行人员还包括陶城报、陶瓷信息、建材周刊等媒体记者代表,赶赴灾区一线,以实际行动向灾区人民传达广东佛山企业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让受灾群众在危急时刻感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中国红十字协会四川备灾中心将接纳本批金意陶公司的援助物资,并跟踪确保物资有效达到灾民受众。

危急时刻,共谋义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并波及大半个中国和东南亚地区。面对灾情,举国上下焦急万分,目前大量房屋倒塌,交通通信中断,震中地区的受破坏程度,已经远非我们想象力所能及。

在得知这一重大灾情后,金意陶董事长兼总经理何乾先生与公司中高层领导果断下令,迅速成立金意陶援助项目组,积极相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开展支援灾区活动。同时,配合政府救灾行动,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计划在合适的时间将物资运送到灾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灾难是人类共同的伤痛,在无法抗拒的大自然面前,只有爱才是人类共同抗衡自然灾难的伟大力量!震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据了解,5月13日—5月14日,金意陶各部门、中心积极自发组织捐款、捐物、献血,向灾区人民献爱心。

从电视直播中了解到,四川灾区目前紧缺食物和医药,大批灾区人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食物和医药,许多灾民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截止5月15日中午,金意陶援助项目组共筹备了包括“牛奶、饮用水、方便面、饼干、大太阳伞、衣物”及捐赠物资共计20万元。wwW.tAOCI52.CoM

震灾无情,人间有爱

金意陶企业员工在危急时刻,携手同心捐款赈灾,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奉献一片爱心,帮助受灾群众共渡难关,祝愿灾区能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并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灾区群众的关注与爱心。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四川陶检中心乐山落成 树立四川规范化模式


近日,四川省陶检中心新的办公大楼落成仪式暨陶检中心新年茶话会在四川乐山召开,来自四川陶瓷行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陶检中心施主任介绍了新办公大楼的情况,并就07年四川陶检工作的思路向代表们进行了说明,在检验与监督上将加大力度,对新能源的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标准的实施上,将继续加强引导,树立了四川建辉贯彻新标准的规范化模式。对四川企业存在的贴牌问题,提出了要人人为四川陶瓷正名的口号,要求从几家大的企业开始,鼓励大家走品牌化建设的道路,再创四川名牌,国家名牌,国家免检。企业家代表也纷纷发言,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问题。

据施主任介绍,四川省陶检中心成立于2001年,经过五年的发展,目前已有5人拥有高级技术职称,拥有最新的各类专业检测仪器。新的办公大楼占地上千平米,是目前四川最为专业的陶瓷检测中心,07年中心将转变工作方式,主动到企业办公,为企业提供咨询,帮助企业把好产品质量关,为提高四川企业的整体形象做出自己的努力。

抗震救灾 特地陶瓷支援灾区、重建家园


100、200、500、800、2000、5000、50000…….,不断的投入捐款箱,有些同事伸手臂,献出热血,一份份的爱心、一笔笔的善款,不断送向四川灾区!这是特地的捐款现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7.8级强地震重创四川省,目前罹难人数已过万,数万人被无情地掩埋在废墟中,直接受灾人数不可计数……

为帮助地震灾区同胞战胜灾害,佛山市特地陶瓷迅速反应,在5月14日下午在佛山营销中心举行现场义捐仪式。在最短时间内筹集善款,向地震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人民渡过眼前的难关尽企业的社会责任。

灾情牵动着每一位同胞的心,时间就是生命,佛山市特地陶瓷领导提出了救灾自愿捐款倡议后特地陶瓷迅速反应积极参与现场义捐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所筹得的善款将由集团总部统筹,一起捐赠到中国红十字会,投入到灾区人民的救援、物资所需。)今天在公司的所有特地人都齐聚营销中心会议厅,在董事长冯红健、总经理李强先生带领下依次将善款放入筹款箱。特地陶瓷董事长冯红健先生一贯热心于慈善事业,今天特意赶回来以个人名义为灾区捐款五万元,并真诚地呼吁:现在是最需要我们承担起社会责任的时候,希望全国各地的特地人都行动起来为灾区同胞献出一片爱心!

我们特地人向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受灾人民致以诚挚的慰问!参与抗灾救灾是我们每位华夏儿女不容推辞的责任。在灾区人民最需要援助的时刻,我们真诚希望更多的朋友参与到救援行动中来!让我们凝聚起坚定沉着宁静的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特大震灾,重建美好家园!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 需要众志成城推动产业升级


陶瓷产业升级,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快速发展20多年的佛山陶瓷当下的战略需要,不但受到佛山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制定实施相关的政策以支持,而且也是众多陶瓷企业寻求新战略布局的方向。但因为佛山陶瓷产业集群规模较大,所以在佛山陶瓷产业因提升而进入新的转型时期的初期,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需要相关的各方共同探索、探讨存在的问题,积极地面对解决,以求更快推动佛山产业升级的完成。

产业集群规模较大

据记者了解,佛山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年生产能力已占全球25%。该市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近400家,1500多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约占全省的90%、全国的40%、全球的25%。95%的企业已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50多家企业通过ISO14000质量体系认证。167个建筑陶瓷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如今的产业集群,其间有中国陶瓷行业的知名品牌,也有一些草根的小型企业,更有大部分处于中间的企业,都为佛山的经济发展作出过贡献,同时要协调、调整如此多各个层面的企业会有很大的难度。

政府态度明确

不久前,佛山市政府召开加快推进陶瓷产业调整提升现场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是市政府为佛山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对今后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实质性阶段。

《通知》明确指出调整提升陶瓷产业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贯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扶优扶强的方针,做好对污染重、能耗高、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陶瓷企业的治理、转移等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大力推进陶瓷企业“佛山OEM”,积极发展陶瓷服务业、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通过“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实现佛山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的“转移淘汰一批”,政府必会“动用所有的行政力量,包括税收、环保、交通检查等等手段”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清场行动”。尤其是为达到“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根本转变”的政策性时间要求,不排除政府使用一些行政手段。实行“扶优扶强”,积极推广环保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工作,鼓励、支持一批有知名品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有优势的成长型企业壮大发展。

此举表明,佛山市在加快、加大产业提升的力度和决心,为处于徘徊张望中的企业指明方向,也给正在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企业以鼓舞。

企业行业积极配合

受外界的压力以及自身的发展要求,陶瓷产业正在加快升级,而政府领导所提出“赶走污染、做强陶都”的口号以及陶瓷企业在佛山建立“总部经济”的提议也在受到行内的一致关注、讨论以及实践。

企业方面,7月以来,以新中源、金意陶为首的众多知名陶瓷品牌在东北、江西陶瓷产区布局基本完成。成为首批积极结合自身发展和政府号召的典范,为以后佛山企业、乃至全国的“总部经济”模式提供了模板。

行业方面,7月底,中国陶瓷城二期方案“落地”,首次把“总部经济”概念提上议程。与此同时,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南风卫浴城、瓷海国际等一批新建或招商中的“陶瓷城”也纷纷打出“打造专业市场”、“做精品”的旗帜,与政府“做强陶都”的口号遥相呼应。

“总部经济”是产业升级的缩影,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它毕竟处于探索、摸索期,需要各方面的齐心协力来共同寻找出路,正如佛山陶瓷协会秘书长尹虹所说的,“总部经济的路子要怎么走,政府、协会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商家都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方面要靠陶企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靠政府的统一规划以及政策扶持。”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牵动范围很广,每一个希望佛山陶瓷经济向健康方向发展的企业,都有责任和权利为佛山陶瓷在更高层面上进行运营尽力,当然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方的力量,而是依靠政府、企业、协会、专家学者关心佛山陶瓷发展的人,以及行业媒体的共同探索、探讨、协作、众志成城的众力,一齐为佛山的产业升级献谋献策。

四川窑口谷仓罐


四川窑口谷仓罐

四川陶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古代的四川由于其所处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不便等独特情况,为了满足当地群众的生活需求,从商代开始就已制陶,这从最著名的三星堆、金沙等遗址所出土的陶器就已得到证实。到了汉代、两晋、南北朝,陶瓷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应用也更加广泛。至唐、五代及两宋,制瓷业就更加成熟,窑址更是星罗棋布。考古资料表明,古时四川境内陶瓷窑址有:成都始于晋至唐宋的青羊宫窑和唐至宋烧制青瓷和三彩的琉璃场窑;邛崃始于南朝至唐宋的十方堂窑和始于南朝至隋烧制青瓷的固驿窑;新津始于南朝至隋烧制青瓷的白云寺窑和隋至唐烧制青瓷的玉皇观窑;金堂南朝至唐烧制青瓷的金锁桥窑;灌县南朝至唐烧制青瓷的金马窑和唐至宋烧制青白瓷的玉堂窑;双流隋唐烧制青瓷的牧马山窑;乐山隋唐烧制青瓷的关庙窑和宋烧制黑釉瓷的西坝窑;郫县唐、五代烧制青瓷的大坟包窑;武胜唐烧制青、黑瓷的礼安窑;广元五代至宋烧制黑釉瓷的瓷窑铺窑;彭县宋代烧制白瓷的瓷峰窑;重庆宋代烧制黑釉瓷的涂山窑等。其中最著名的要属邛窑。

在四川的古陶瓷中,谷仓罐是一种别具特色的与众不同的器物。谷仓罐又称衣禄罐、老人罐、寿罐,是专供陪葬的明器。按四川民间习俗,人死后每个墓葬最少要放两个谷仓罐,放置钱、谷类和一些杂物,供死者在阴间享用。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明清,民国时期渐少。正因为在四川民间从古至今有这样的陪葬习俗,才能为我们保存下来众多的、不同时期的谷仓罐。

由于成都古玩市场这类东西较多,笔者便收藏了一些。这些谷仓罐从南北朝至宋都有一些,各个时期也各有特色,这对我们认识四川窑口各个时期谷仓罐的特点提供了一些信息。

一、南北朝时期四川的谷仓罐

南北朝时四川制瓷业发展较快,不但烧制青瓷,也出现了黑釉瓷。这个时间段的谷仓罐,罐盖一般都比较高,其纹饰有竹根纹、绳纹、节齿纹、泥条纹等。如:

黑釉竹根纹谷仓罐高23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8.5厘米。由盖及罐体两部分组成,均饰以竹根纹。施酱黑釉近底,单底无釉。这是四川最早的黑釉瓷,十分罕有。

青釉绳纹谷仓罐高31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9厘米。此罐分盖及罐体两部分,盖及斜肩皆由竖绳纹装饰,罐体腹部向下急收,并由四道竖绳纹装饰至腹底。施青釉至腹下部。

青釉塔式谷仓罐(图3)高30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9.8厘米。褐红色胎,大半施青釉,釉色不纯正。塔式盖,直口,短颈,短斜肩,长圆腹,从盖到底饰六道节齿纹,从肩至下腹饰四道竖节齿纹装饰。

青黄釉节齿纹谷仓罐高30厘米,口径8.8厘米,底径9.7厘米。盖顶圆纽,罐唇口,罐体上细下粗,近底内收,平底。从盖至罐底有四道横节齿纹装饰。施青黄釉至第四节齿纹处,罐形别致。

青釉堆贴条纹谷仓罐高28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8厘米。罐由盖及罐体两部分组成,盖顶圆钮,罐体斜肩,圆鼓腹,平底。盖及罐腹上半部以堆贴条纹作装饰。施青釉至腹下部,釉色纯正,造型奇特。

二、唐、五代时期四川的谷仓罐

唐、五代时期,四川制瓷业空前发展,这一时期的谷仓罐不但形制多样,更强调胎装饰和纹饰装饰,出现了画花、贴花、堆花等工艺。纹饰上有人物、动物、花卉、网纹、钱纹等。如:

唐代青釉画斜方格纹双系罐高19.5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8.5厘米。卷唇口,短颈,左右设双系耳,长圆腹。罐体画青白色网格纹,平底。底及无纹饰处露胎。

唐青釉节齿纹荷叶盖罐高25.5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9.5厘米。盖呈荷叶形,罐卷口,短颈,缩肩,肩以下渐收至底外延。罐体凸起五道弦纹,罐体在凸弦纹处堆贴竖向节齿纹四组,造型古朴奇特,施青釉,釉色姜黄,施釉不均,釉不到底,罐体内及底部未施釉。

唐青釉堆贴折枝花纹罐高25.5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1.5厘米。唇口,短颈,斜肩,鼓腹下部渐收至底外延,腹底呈圆条圈状,单底。肩部设四个相对称的小钮,腹部上下各饰一圈节齿纹,中间堆塑折枝花纹。施青黄釉,大部剥落。

唐褐釉“开”字罐高27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8.5厘米。仓顶式盖,罐卷唇,短颈,丰肩,肩部堆饰条状竖纹,罐腹至底用竖向节齿纹形成开光。一开光中间饰以阳文“开”字;另一开光中间饰以钱纹,寓意开罐有钱。施褐釉近底。单底及罐内未施釉。纹饰独特,十分罕有。

唐青釉龙凤纹罐高28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0厘米。塔式盖上立一凤鸟,罐卷唇,短颈,丰肩。肩一侧堆塑独龙抢宝纹,另一侧饰竖泥条纹。腹部下收,足呈螺旋式高足。施青黄釉不到底。盖与罐体釉色不一致,或为后配盖,或烧成所致。、

唐青釉堆塑纹罐高22.5厘米,口径10.3厘米,底径9.7厘米。碟形盖,罐唇口,宽斜肩,肩部以泥条堆贴分为四区,一区饰人物、动物,一区饰太阳纹,另两区饰花卉纹。肩下渐收,至底饰以一圈节齿纹。底足呈螺旋状。纹饰生动,十分珍罕。

三、两宋时期四川的谷仓罐

两宋,四川黑釉瓷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最著名的有广元瓷窑铺窑,乐山的关庙窑和西坝窑,重庆的涂山窑等。这些窑口所烧制出的黑釉瓷各有特色,并出现窑变釉。宋代四川窑口烧制的黑釉谷仓罐更具特色。如:

宋黑釉龙纹罐高18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9厘米。碟式盖,直口,丰肩,长鼓腹。罐体中部有一凹槽。腹部堆塑一腾飞的龙纹,施黑釉近底,釉面出现蓝及豆青色窑变。圈足无釉。

宋黑釉龙纹罐高20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9厘米。盖圆钮,罐长鼓腹,腹体有四道凹弦纹,罐中上部堆塑一飞龙。通体施黑釉近底,釉面由上至下流淌形成牛毛状纹蓝色窑变。圈足无釉。

宋瑞虎盖黑釉龙纹罐高24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9厘米。瑞兽钮盖,长鼓腹并有四道凹弦纹。罐中上部堆塑一龙纹。通体施黑釉近底,釉面大面积蓝色窑变。圈足无釉露胎。为黑釉谷仓罐之珍品。

宋麒麟盖黑釉龙纹罐高24.5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0厘米。麒麟钮盖。长鼓腹罐体,罐体中上部堆塑一飞龙。通体施黑色釉,下半部呈现如云状蓝色窑变。圈足无釉露胎,十分珍罕。

以上这些黑釉窑变谷仓罐美妙异常,飞龙飘逸、刚劲,深受市场青睐,更是上海、北京、广州等古玩市场的抢手品种,应引起川内陶瓷藏家的充分关注。目前成都古玩市场偶有所见,机会不要放过。

谷仓罐作为一种陶瓷文化,在中国,特别是在四川已经传承了数千年。进入现代社会,随着丧葬制度的改变,这些作为陪葬品的谷仓罐已经成了历史的一部分,保存好他们具有一定的意义。

抗震救灾是考验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试金石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举国上下震惊,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自发展开了向灾区群众献爱心的一系列募捐活动。短短几天时间内,已有数十家陶瓷企业纷纷组织广大员工向灾区人民捐款,场面之壮观、解囊之慷慨、捐赠之踊跃,令人肃然起敬,广大企业纷纷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起募捐活动,表达着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之情。与此同时,不少业内人士、网友开始将目光瞄准了那些行业内规模更大、知名度更高的企业,希望他们在此危难之际能够发挥大企业的风范,充分展现出一个大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向灾区群众献出更多的爱心。

社会责任感是实现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越强,企业就越具有社会知名度和认知度。在某种程度上讲,企业与市场、大众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和服务,更多时候是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来维系企业与市场、消费者之间的诚信关系。换句话说,消费者对一个企业的认知度,不完全是品牌、质量、价格、服务等这些因素,而是凭社会责任感的强弱而决定对一个企业的好恶评判。因此,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企业获得社会认知度的一条重要途径。

慈善募捐,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同情心,在面对社会灾难的时候能够伸出双手扶贫济困,在行业出现危机的时候能够振臂一呼,自觉维护行业利益不受损害,能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建立和谐有序的竞争秩序,尤其是那些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更是肩负着对社会更大的责任。只有与社会和谐相处,赢得普罗大众对这个行业的认可与尊重,才能使得这个行业有尊严地得以可持续发展。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而通过慈善募捐活动,不但可以增强企业的美誉度,继而转化为竞争力,而且可以使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关系。因此,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企业在社会大众当中的认知度,是企业回应社会需求的一种理性表现,是企业最终融入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是道具,也不是一件华丽的彩衣,它需要企业拿出切切实实的行动来,体现出自己的爱心与责任。面对巨大的灾难,每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都在闻风而动,以实际行动表达着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之情。可以这么说,抗震救灾已成为当下考验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一块试金石。我们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老板、更多的员工能够投身到这场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活动中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灾区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金意陶欲行“足球豪门VS陶瓷豪门”营销之路


亚陶·十一届春季陶瓷博览会不仅仅是陶瓷产品的大型展销会,同时还通过论坛等形式为新时期的中国陶业献上了不少思想盛宴。4月18日,家天下网与佛山市佛亚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陶瓷中国风风行世界”高峰论坛在佛山华夏陶瓷城隆重举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丁卫东、广东省装饰协会顾问胡小梅、福美软瓷研发中心主任苏湘鄂、金意陶陶瓷总经理张念超、金意陶陶瓷产品总监冯平、澳斯曼市场部总监许加富、大唐合盛市场部总监曹彦、陶艺轩董事长唐永源、金牌卫浴销售总监曾小羚及广州陈万里建筑设计事务所董事长陈万里等知名设计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企业家与设计师们就陶瓷行业如何把中国文化融进陶瓷制作,让中国陶瓷再次风行世界;如何借陶交会的平台向世界推广中国陶瓷和陶瓷产品设计等多个话题激情碰撞,共探陶瓷行业的发展新思路。

会上,张念超透露,2008年金意陶将抓住奥运会的大好时机,通过与意甲豪门切尔西的邀请赛等一系列体育活动大行“足球豪门VS陶瓷豪门”营销之路,而有与会企业领导人对此销售模式提出了不同看法。在提到如何让中国陶瓷“风行世界”时,丁卫东提醒大家:“对于反倾销的问题我们一分为二看,有时候对我们有好处。我们不能靠低价,如果靠低价将是死路一条。”

四川乐山西坝窑瓷器浅谈


从乐山市区出发沿岷江东岸逆流而行18公里左右,便可到达西坝镇。

西坝镇与五通桥隔江相望,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充满人文色彩的古镇。离镇不远有著名的桫椤峡谷,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岩崖峥嵘,溪水淙淙,特别是遍布峡谷中的古老生物——桫椤树,更是令人心旷神怡。桫椤树与恐龙同代,已有两亿多年的生长历史,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熊猫”、“远古生物的活化石”。5万多株桫椤树密布在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的山谷之中,犹如孔雀开屏般的桫椤树叶在微风中摇曳,常常使人看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桫椤大峡谷位于庙沱山中,山下的沫溪河,流水清清,波平如镜,有小漓江之称。在沫溪河转向之处,有庙宇为海法寺,寺中的摩崖石刻有晋王羲之和王举的石刻文字。

从海法寺出发,沿小路朝瓦片山山头前行,虽然全是梯田、耕地、庄稼、竹丛小道,但所到之处皆可看到碎瓷片、碎垫圈、碎窑具之类的东西。据当地人说,这里是当年窑州府的所在地。虽无城址,但绵延近5公里的陶窑遗址可以作证,从曾伍山下的东汉崖墓群中的陶棺可推之,此地在东汉时是特大陶器生产基地,规模和技法都相当宏大和成熟。

有资料说,西坝窑兴起于五代,鼎盛于两宋时期,元代后逐渐衰败,最终毁于明代。古陶瓷专家陈丽琼先生将此窑归于邛窑系,无论是从地理学上看,还是从陶瓷工艺学、陶瓷器型学上看,都是成立的。但与邛窑系其他瓷窑相比较,依然有着独特的风格——豪放、大气、粗犷!

笔者曾前往考察,在一个竹林丛中收集到不少瓷片,结合在收藏实践中所看到的实物,感觉到西坝窑生产的器物有罐、鼎、瓶、炉、壶、钵、盘、碗、盏、杯等,而以明器——魂罐、谷仓罐、钱罐为最大宗。

魂罐是盛骨灰用的,呈椭圆形,多堆塑单龙或双龙,龙的形态亦有繁简、优劣之分;谷仓罐是盛粮食的,呈圆塔状或长椭圆形,罐身塑一圈或多圈三角形锥体;钱罐是放钱币的,与一般同时代矮圆形罐相差无几。出现这种情况显然跟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这两个时期四川因战乱死人实在太多有直接关系,也反映了当时四川民间的丧葬习俗。

西坝窑的各种瓷器产品胎色多样,计有黑灰、砖红、灰黄、灰白、深灰、浅灰等,胎体粗糙厚重,带颗粒状杂质,胎表面施白色化妆土。釉色以黑色釉和酱色釉(包括酱黄釉、酱黑釉、酱红釉、柿色釉或紫金釉等)为基本色釉,也有褐色釉和少许灰白釉,多数器物同时呈现形态繁多的蓝、白、灰、黄、红色的花斑条纹——这是由于釉料不纯,含有铁、钛、铜等多种金属元素以及器物在窑炉中受热不均所造成的。

西坝窑瓷器多数修坯草率,因而,胎体厚而不均匀,修坯痕迹和接胎痕迹都很明显;施釉也不精细,普遍施釉不到底,釉层厚薄不匀,常见流釉现象和漏釉现象。器足多为饼形足、宽圈足、环形足、玉璧底足,以及底部外沿留宽圈足而中间保留一小圆饼的特型圈足,有的宽圈足内沿还向内斜削一刀。所有底部挖足粗糙,刀痕明显,粘砂多,缝隙多。

根据器型学结合年代对比,西坝窑宋代至元初的产品比元末明初时期的产品精细得多,相对而言,前一段时期的实用器和陈设器多一些,后一段时期明器多一些。

西坝窑在四川长期处于战乱、逃难人口很多、死人很多的时代背景下生产,难免为追求产量而粗放制作,但并不意味着当时西坝窑的制瓷工艺差。事实上西坝窑也生产了少量的精细产品,其中以用料讲究、修坯均匀、施釉精细、全身满釉、色调全黑或全紫的器物和具有各色花斑条纹(如蓝兔毫纹、白兔毫纹、玳瑁斑、油滴斑、虎皮斑、酱红色斑、酱黄色斑、不规则花斑等)者最具观赏价值,质量上乘者甚至可以被一些人误认为是建窑、吉州窑和广元窑的产品。

据笔者所知,四川由于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尚有不少古代陶瓷窑址,没有得到科学发掘,乐山西坝窑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四川特别是乐山地区的民间收藏家除将在古玩、文物市场上零星出现的西坝窑瓷器产品收藏起来以外,还积极地对其文化内涵进行研究,这无疑填补了我国古陶瓷研究的空白。希望笔者的这篇文章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川磁峰窑酱釉瓷探索


在四川的古玩市场上,有时能见到一些酱釉瓷标本,因其特征与定窑酱色釉瓷器颇为接近,多数人都将其视为宋代“紫定”产品,而其真实面目却长期以来不被人们所认识。通过长期的研究,笔者发现这类酱色釉瓷实际上并非定窑产品,而是产自四川本地的磁峰窑。

这类酱色釉产品的器型主要是碗、碟、杯和器盖,所见器物多为残器或瓷片,完整者极少。釉色多数均为纯正的酱色,釉表的酱色层很薄,在釉表与胎之间均有一层乌黑的基础釉层。釉面光素无装饰,有的器物内外都施酱釉,有的在器外施酱釉而在器内施白釉。因保存环境的原因,酱釉的釉面有的澄亮如新,有的柔和晦暗。器物底足均不施釉,有的杯为芒口,有的碗内心留有砂粒支烧痕。胎质多为较精细的灰白胎,也有少数器物的胎质较粗呈黄白色。通过仔细对比,笔者发现此类酱色釉器物,在胎质、造型和装烧工艺上几乎与四川磁峰窑白瓷如出一辙,因而可以确定为磁峰窑产品。

磁峰窑,位于今彭州市(原彭县)磁峰镇,以烧仿定白瓷为主,主要装饰方法有印花、刻花和划花,由于其产品在造型、纹饰、釉色、胎质等方面都与定窑有相似处,所以一般将其归入定窑系。磁峰窑的酱釉产品,应是受到定窑影响而烧制的仿紫定产品。这类酱釉产品,虽然数量较少,但在窑址中也有发现。1976年,四川省博物馆魏达议先生就曾在窑址中采集到此类酱釉器物,他在《四川彭县金城窑白瓷》一文中说:“釉色为灰白色或乳白色,也有器内为灰白釉,器外为赭色釉,这是极少数。”(注:金城窑,即磁峰窑,见《四川古陶瓷研究》第一辑。)魏达议先生所说的器内为灰白釉器外为赭色釉的器物,即笔者本文所说的器外施酱釉而在器内施白釉的器物。然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有关文物考古部门在1977年的试掘、1978年的调查以及2000年的正式发掘中,都未发现这类酱色釉瓷器,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这类酱釉产品的生产数量极少,在窑址中不易发现。

酱色釉,又名紫金釉(也有的称赭色釉),是一种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的高温釉,其釉色介于柿色和枣红之间。酱色釉瓷最早创烧于宋代北方窑口,目前已知宋代烧制酱色釉瓷器的窑口有定窑、当阳峪窑、耀州窑、介休窑、磁州窑、吉州窑、建窑以及四川的磁峰窑、金凤窑、西坝窑和重庆涂山窑等。其中定窑、当阳峪窑和耀州窑的酱色釉瓷质量最好,而其他窑口的酱色釉瓷多产自以烧黑瓷为主的瓷窑,器物胎质较粗,质量远逊色于前者。宋代酱色釉瓷器的普遍出现,与当时的社会风尚有关,是有意仿酱色漆器而烧制的产品。

明人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说:“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 关于紫定问题,虽然目前争论较多,尚无统一意见,但多数人都习惯将定窑酱色釉称为紫定。这种酱色釉的色调有多种,有的呈酱红色,因而也有人认为定窑酱色釉瓷即文献所载之红定。据宋代邵伯温所著《邵氏闻见录》载:“(宋)仁宗一日尝幸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器,帝见问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献为对。帝怒曰:尝戒汝勿通臣僚馈遗,不听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谢久之乃已。”此外,在宋代周辉所著的《清波杂志》中也曾提到“定州红瓷”。定窑酱色釉瓷除在窑址中发现实物标本外,在各地墓葬和窖藏中也有出土。目前所见的定窑酱色釉瓷器的主要器型有碗、盘、盖碗、瓶、罐、壶等,胎质洁白细腻,釉层表面为酱色,釉表与胎之间有黑色的基础釉层,器表多为素面,仅少数器物有印花装饰,有的器物内施白釉外施酱色釉。

不过,也有不少学者对定窑酱色釉即紫定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紫定的特征应像明人项子京在《历代名瓷图谱》中所描述的那样:“烂紫晶澈,如熟葡萄” 。以前的观点认为,宋代不可能烧出紫色,项氏所说的釉色如熟葡萄的紫定未能发现实物证据。其理由是,紫釉的主要着色剂是锰,釉料中的铁、钴等成分主要起调色作用,从传世及考古资料来看,我国的紫釉始烧于明代弘治时期,而利用锰烧制成功的紫釉制品要晚到16世纪后期。事实上,这种釉色如熟葡萄紫色的定窑器物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上世纪80年代在黑龙江奈曼旗辽代大康元年(1075年)萧德温墓内,就曾出土一件“紫定”碗,釉色近似紫葡萄,莹澈夺目,艳丽无比,与通常所称的“紫定”(酱色釉)迥然不同,而与项子京的描述一致。

笔者认为,虽然项子京所说的釉色如熟葡萄紫色的定窑器属于紫定无疑,但也不能由此将定窑酱色釉排除在紫定之外。紫定作为古瓷名品之一,在宋代深受人们的喜爱,历代文献对其记载和赞誉颇多,可见紫定器不仅质地优良,并且还有相当的数量流传于世。而釉色如熟葡萄紫色的定窑器,存世十分稀少,至今仅在墓葬中出土过一件碗,显然不能代表人们通常所说的紫定。因此,人们通常所称的紫定,应是指定窑酱色釉瓷器,而釉色如熟葡萄紫色的定窑瓷器,虽然也称为紫定,但它却是紫定中的稀有品种。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金意陶“爱心四川行”启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金意陶“爱心四川行”启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四川合江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