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保靖县陶瓷企业“扩招”千余返乡民工

保靖县陶瓷企业“扩招”千余返乡民工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瓷砖陶瓷

2021-04-29

陶瓷艺术。

“真没想到,自己从浙江回来没几天,就在政府‘阳光工程’和县陶瓷协会的帮助下,来到土家人公司上班。”3月13日,正在注桨的保靖县迁陵镇要坝村返乡农民工邓郁琴告诉笔者,“在家乡打工拿到的工资和在沿海打工差不多,而且还可以照顾好家里。”

据该县陶瓷协会负责人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已有1536名返乡农民工在该县12家陶瓷企业上班。比耳镇比耳村姚勤元、姚吉元两兄弟多年来在浙江温州打工,去年10月工厂裁员返乡,在接受“阳光工程”培训后,双双被金顺陶瓷厂相中,成为该厂技术工人,月均工资1500多元。水银乡水银村彭司平原在北京打工,春节前夕,彭司平被裁员返乡,这让身为一家之主的他担子变得格外沉重。过完春节后,他在县城赶集,一张招工简章吸引了他,他随即来到顺达陶瓷厂报名,很快就被录用。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沿海一些企业用工需求急降,该县一万多民工被迫返乡,面对农民工失业“寒潮”,该县突出发展具有本地资源优势的陶瓷产业,鼓励陶瓷企业开发就业岗位,挖掘生产潜力,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12家陶瓷企业勇担社会责任,纷纷调整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安置农民工,回报社会。土家人公司修改发展计划,斥资2000万元,新增两条生产线,短短两个月就吸纳了近500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四方陶瓷公司投资46万元,对原停产的3条生产线全面检修,新增273名农民工就业。其他10家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调整用工岗位,开辟运输、包装、后勤服务等用工潜力,新吸收农民工均在60人以上。

为尽快提高返乡农民工的技能,该县“阳光工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着力打造陶瓷工人劳务品牌,与县陶瓷协会携手,对新招农民工中的31名学历较高人员,免费送往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陶瓷专业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对新上岗的千余工人,邀请省陶协工程师和组织县内陶瓷技工免费进行理论培训和现场指导。去年以来,该县陶瓷企业产销两旺,生产陶瓷7082万件,同比增长57%,实现利税1254万元,同比增长46%,产品畅销湖南、四川、山西、内蒙等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73家白酒生产企业,酒鬼、汾酒、古井、剑南春、杏花村等全国50多个知名白酒的陶瓷包装瓶均来自于该县企业。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免费鉴宝吸引千余市民 300民间藏品入选精品


免费鉴宝吸引千余市民 300民间藏品入选精品

18日上午,在济宁市博物馆举行的为市民免费鉴宝活动完美落幕。短短三周的时间里,全市共有千余名市民带着自己的宝贝欣然前往。 经过济宁市文物局的专家“过目”后,三百多件民间藏品入选济宁市民间收藏精品展览,将于6月12日文化遗产日当天集中展出。

现场 八旬老者三次携宝入围

在免费鉴宝活动期间,一位80岁左右的老者引起了鉴宝专家的注意。他先后三次带着十多件家中藏品来到现场,并且每次都能带来让专家们眼前一亮的宝贝。据济宁市博物馆王莉副馆长介绍,这位老者出身书香门第,家中祖传了瓷器、字画、各类杂项等不少收藏精品。“黄花梨笔筒、民国时代的地契等不少藏品都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我们从他带来的藏品中选取了好几件用作展览……”王副馆长一边和记者交谈,一边拿出照片和说明展示给记者。

初步统计,在短短的三个星期内,有近千名市民来到济宁市博物馆参加鉴宝活动。在博物馆门口值班的保安小王告诉记者:“五一期间,前来鉴宝的市民最多的时候每天近百人,把整个大厅挤得满满当当。为避免发生意外,我和其它几个队员专门在门口维持秩序让大家排队等候。”18日上午,记者在济宁市博物馆看到,前来鉴宝的市民仍然络绎不绝。

鉴定 千余藏品多为普品

在济宁市图书馆保管部,一位参与鉴宝的专家告诉记者,市民们送来的千余件藏品,大部分是日常陈设品、民俗、字画、陶瓷等物品。其中瓷器最多,占到了送选藏品的1/4,而铜器类物品则非常少。玉器、牙雕、砚台等也是大部分市民收藏的物品。

“根据市民送来的藏品,我们专家组鉴定后发现,很多市民带来的‘宝贝’多是普品,但是也不乏一些陶器、瓷器等上档次的精品。”鉴宝小组专家如实告诉记者,虽然经过鉴定后,有人欢喜有人忧,但不少市民还是抱着收藏乐趣大于实际价值的心态对待。

专家支招

收藏要学习+理性

王副馆长告诉记者,此次长时间、大范围的免费鉴宝活动在济宁市还是第一次,受到了市民的欢迎,这也表明了济宁市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民间收藏中来。收藏一定要多学习有关知识,更要保持理性的收藏心态,不要痴迷到走火入魔的地步。收藏爱好者平时要多看些正规出版社的收藏书籍,参观各地的博物馆实地观看收藏真品。

据了解,鉴宝活动结束后,济宁市文物局文物专家将按铜器、陶瓷、书画、杂项及民俗,分为五类对参选作品进行筛选。选出的入围藏品(包括获奖藏品)将拍照设计成形式生动的展览,在文化遗产日(6月12日)当天集中展出,并标注收藏者姓名。获奖者除入选展览外,还将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邮票。

相关资讯:与你分享收藏四字诀

中国著名古瓷器鉴定专家教您鉴别古瓷

现当代陶瓷艺术品的收藏 看工艺不看名家

佛山因出口退税率政策调整影响千余家陶瓷企业


“因出口退税率调整,过半佛山企业受到了不利影响。”昨日,佛山海关负责人表示,自去年12月15日起调整部分出口商品退税率的政策全面实施以来,新政策对佛山出口的影响将更明显。

据了解,去年佛山市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关口,达到309.78亿美元,增长20.5%,其中,出口额增长速度尤其快。但来自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自去年9月我国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税率以来,经过三个月的缓冲期,从去年12月该政策全面实施以来,这种调整已对该市多个行业出口造成影响。

“外向型”是佛山陶企目标,所以对调整退税率十分关注。

千余家企业受影响

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共涉及1576个税号商品。从去年出口情况看,仅在该市,就有涉及782个税号的商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或下调,受到出口退税取消或下调影响的企业共有1330家,占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出口企业总数的53.1%。主要涉及陶瓷、铝材、纺织品、塑料制品、家具、钢材、铜制品、非机械驱动车辆、木材制品、铅酸蓄电池和石料材等出口商品,其中尤以陶瓷、铝材、纺织三个行业所受影响最大。

1月对外贸易下降7.2%

受出口退税政策全面实施的影响,今年1月,该市对外贸易总额28.20亿美元。与去年12月比较,出口下降了7.2%,其中受政策调整影响的一般贸易出口下降4.6%,进料加工出口下降6.0%。

在今年1月份的出口商品中,涉及出口退税取消或下调的相关商品的出口明显减少。如:陶瓷1月出口9642万美元,较去年12月下降36.7%;铝材出口6585万美元,同比下降7.1%;纺织品出口5725万美元,同比下降20.1%;塑料制品出口3980万美元,下降9.6%;钢材出口1571万美元,同比下降34.8%。同时,木材制品、铅酸蓄电池、铜制品、非机械驱动车辆和石料材的出口,分别较上月下降27.5%、23.3%、21.7%、56.1%和91.9%。

在出口退税率上调受惠商品的出口方面,机械及设备出口较去年12月增长3.3%,农产品出口增长0.9%。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口退税率提高对相关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

海关提醒:

出口要优化结构

去年9月起,国家对部分出口商品退税率的调整,是按“资源类产品-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制成品”顺序从低到高排列,导向明确。这就是说,要引导企业扩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退税政策调整虽然使该市的出口受到冲击,但该市部分传统大宗出口产品仍有出口优势,退税率下调甚至取消的产品仍有保持较高出口增长的可能。佛山海关负责人提醒,佛山企业要顺应政策调整的导向,转变出口经营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新政策,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千余陶瓷精品亮相第十五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


9月6日上午,第十五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来自全世界的陶瓷爱好者汇聚一堂感受“淄博陶瓷”的无穷魅力。荟萃淄博陶瓷精华的“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展区不负众望,不仅展示了千余套美轮美奂的陶瓷精品,还邀请了数位能工巧匠现场制陶绘瓷,让参观者不禁啧啧赞叹。

四大展区布局更细致

进入“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展区,首先看到的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作品”展区,向南依次是“国际现代陶艺”展区、“第四十一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作品”展区以及“陶瓷技艺演示”展区。

“今年展区告别了往年几个展区融为一体的模式,改变成将展区分成隔间的形式,使得展区与展区之间分类更加明确、清晰。”“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展区的负责人吴兆坤说,展区规模延续了去年的4000平方米,在这个规模进行了展区之间的划分,展区分类更细致,更方便游客观展,这是今年“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展区的一大特色。

“这套餐具真的是太精美了,让人不忍触碰。”一位来自浙江的参观者这样赞叹。随他目光所指,记者看到大厅一角陈列着几张餐厅大圆桌,上面摆满了精美如玉的陶瓷餐具。作为本届陶博会的重头戏之一,当代国窑展展出了千余件精美陶瓷,突出淄博日用陶瓷的优势和特色。

陶博会当代国窑展上,还展出了14名中国瓷艺术大师的作品。从各地赶来的参观者纷纷与自己所喜爱的陶瓷器合影留念。

陶瓷艺术大师现场献艺

进入陶瓷技艺演示展区,不少市民首先被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吸引。这是十余位制陶大师们正在采用纯手工技法现场进行创作。

有的在做花瓶,有的在制瓷盘,还有一位大师在塑造陶像。市民王先生称赞:“这位师傅看着人的照片就能塑造陶像,而且如此惟妙惟肖,真神啦!”还有不少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当场在花瓶瓷盘上勾勒作画,引得众人驻足欣赏。

陶瓷艺术大师的现场献艺用实力展示了“淄博造”的品牌魅力。

“我每年都来参观陶博会,是陶博会的忠实观众,我感到这次的陶艺展示更加出神入化。”市民赵女士说。

“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展区的负责人吴兆坤介绍,在陶瓷技艺演示展区,今年更多的运用了中国传统元素,例如一组名为“竹爆平安喜庆有余”的作品,体现了“爆竹报平安”和“年年有余”,使得作品寓意更加体现传统文化。

国家文物局调拨海南省博物馆千余件陶瓷文物


国家文物局调拨海南省博物馆入藏的1200多件陶瓷文物,不仅反映了我国陶瓷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古代的社会生活。正在省博物馆展出的第一批100多件陶瓷文物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文物,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使我们可以真实地还原古人的社会生活场景。

当你走进“国家文物局调拨海南省博物馆入藏陶瓷特展”展馆,小小的展馆就好像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生活。面对它们,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历史的研究者:一件件古代实物,就在我们面前,徐徐打开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精彩画卷。

行游:宝马雕车香满路

宋代大诗人辛弃疾在其名作《青玉案·元夕》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宝马雕车”,让后人们无数次怀想古人车马出游的盛况。走进省博物馆入藏陶瓷特展展厅,一进门正对着大厅中央的最显眼位置,一件陶瓷文物已经静静地立在那里,告诉了你答案,这就是国家一级文物,元代陶马车。

“古代的马车有很多种,这种叫做亭子车,就是车厢上有比较精美的顶盖,像座亭子一样。”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章佩岚说,在古代北方地区,这是比较高级、奢华的一种座驾。坐上这种马车,确实就像今天开“宝马”一样。

仔细看这辆陶马车,车厢呈长方形,厢体边缘刻有花纹,厢体上半部雕刻出精巧雅致的窗格,让乘坐者可以看到马车外的景象。

但整车最具特色也最吸引人的还是“亭子”,也就是马车的顶盖。首先,“亭子”非常大,四边都明显超过厢体,以取得很好的遮荫避雨的效果,前方还远远地向前伸出,可以更好地保护车厢内的隐私,也可以为坐在马车前方的驾车人提供遮蔽;顶盖上方高高隆起,形似蒙古包,为车厢内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亭子”的四沿都有帷幔,车厢正面有一道较长的软帘被掀起在顶盖上,帷幔和软帘上还有形似铃铛或丝绦的装饰物。此外,车轭头以威严的兽首装饰,更显马车主人的身份。

当这辆豪华马车在古代的大路上奔驰,低垂的帷幔和帘子随风飞扬,装饰的铃铛发出悦耳的声响。如果马车主人是位女眷,帷幔或许还用香料熏过,在繁华的大街上留下暗香浮动,引得路上的行人纷纷侧目……“这不正是‘宝马雕车香满路’的真实写照吗?!”章佩岚说。

元朝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马和马车对他们尤为重要,对马车的建造也就格外重视。元人薛景石在《梓人遗制》一书中,专门详细论述了马车的制作工艺,为我国古代车辆的设计留下了珍贵的具体可考的资料。

就是在这样一个朝代,在同类“亭子车”中,这辆马车也堪称奢华。西安曲江元代段荣墓出土的陶亭子车是此类陶亭子车的一个范例,与其相比,省博物馆入藏的这辆马车,在厢体规格、装饰等各方面都要远远超出,绝对是当时的“高级座驾”。

可以想见,这辆马车的主人对它是多么喜爱,以至于在陪葬品中特意用陶器仿制一辆,希望死后能够继续享用它的奢华。

“所以,这件陶马车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确实实至名归。”章佩岚说。

从灶到厕:汉代家庭的循环生态

和元代陶马车一样,海南省博物馆此次入藏的陶瓷文物中,有一大批是“明器”(也称冥器),就是古人墓葬中的随葬品。古人十分强调“视死如生”的观念,下葬时会用陶瓷制品仿制生前的生活场景和器具陪葬,希望死后也能过上和生前一样的生活。所以,它们能够栩栩如生地为我们再现其主人的生活。

四件汉代陶器,是此次展出中反映古人家庭生活时代最早、最具代表性的陶瓷文物之一。它们分别是陶溷、绿釉陶圈、黄釉陶灶和绿釉陶仓,表现的是古人家中四个重要的部分:厕所、猪圈、灶台和谷仓,构成了“五谷轮回”的整个过程。

黄釉陶灶和绿釉陶仓造型都比较简洁,没有过多装饰,更突出功能性,可以看作是古人家中实际器具的陶制模型。陶仓下部架空,不直接接触地面,可以防潮,这一点和海南黎族的船型谷仓有相似之处。陶灶的特别之处在于有三眼炉头,可以同时架上三个锅或釜烹饪食物,炉眼处微微向上隆起,起到阻挡炉灰的作用。

绿釉陶圈最为生动,一头陶猪憨态可掬地蹲伏在一个陶制猪圈里,表现出古人希望家畜兴旺的美好愿望。但是,在陶圈的一角,还有一间小房子,上有屋顶,下面架空,这是做什么用的呢?

章佩岚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厕所。将厕所搭建在猪圈之上,人的粪便直接排入猪圈之中,和家畜粪便混合后再进行统一处理,更方便也更卫生。

这种设计在陶溷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比之绿釉陶圈,陶溷表现了一个规模更大、更加精细的人厕和畜圈一体化设计。陶溷分两层,下层是豢养家畜的圈栏,上层是沿着圈栏的两边架高的两个台子,在一边的尽头是一间小房子,有屋顶、中空,明显也是一间厕所;另一边的尽头则是一个直通圈栏的小坑,坑前面有一根横杆。章佩岚认为,这也是一个露天厕所,杆子可作为如厕时的扶手。设计两个厕所,也许是给家庭中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使用的,比如仆佣和奴隶用露天厕所,主人用房子里的厕所等等。

直到今天,这样的设计仍然能在一些中西部的农村家庭看到:厕所依猪圈而建,人的粪便直接排入猪圈,人畜粪便混合后统一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经处理后就是很好的农家肥,成为中国传统的“循环农业”的重要基础。

中国古人很早就懂得施肥的重要性,古代文献称肥料为“粪”,可见在没有化肥的古代,人畜粪便是最为重要的绿肥资源。据研究,汉代尤其重视溷肥、厩肥(即人畜粪肥)的施用。陶溷的精巧设计,既提高了卫生水平,又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收集溷肥并进行统一处理,正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人畜粪肥利用的重视。

“这说明至少到汉代,从人畜粪肥开始的循环农业的生态链条,在古人的思想意识中已经连接起来了。”章佩岚感叹说。

河南当阳峪窑新出土千余件精美绝伦的宋代瓷器


千余件精美绝伦的宋代瓷器最近在河南省修武县当阳峪窑址内出土。其中白釉剔花枕、绞胎碗、钵、酱釉碗、盘、白地黑花盆等一批瓷器,保存完整、制作精良,堪称宋代瓷器中的精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说,种类丰富的瓷器标本的大量出土,以及发掘清理出的5孔窑洞式作坊和7座窑炉等重要遗迹,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当阳峪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这里应该是宋代北方地区一处重要的民间制瓷生产场地,规模宏大,其产品工艺精湛,种类齐全。据介绍,从当阳峪瓷窑遗址中出土的这批器物和标本,就质地来说,有极坚硬的灰胎,也有较为松粗的砂胎和缸瓦胎,还有极细洁的白胎。就釉色说,以白釉为主,酱釉次之,另外还有黑釉、褐釉、三彩釉、绿釉、绞胎等。在装饰工艺方面,有剔花、刻花、划花等。它们分别出土于70余个灰坑中,其中一个编号为H5的袋状窖穴,口径1.06米、底径3.86米、深5米,出土器物除了大批的白釉瓷器外,还有不少的酱釉碗、钵、盘,并有部分细白瓷器出土。(完)

工业园区返乡农民工 思想稳创业热情高


针对今年出现的返乡农民工就业难度增大的特殊情况,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园区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工再就业。目前,由于工作得力、措施有效,园区内返乡农民工思想稳定,就业创业热情高涨。该园区通过挨家挨户调查摸底,每半月将信息汇总上报,实行动态管理。

建立“绿色通道”,一是设立返乡人员就业服务窗口,免费提供失业登记、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服务,组织参加市就业局、县就业局举办的招聘洽谈会。二是积极与园区企业用工对接,及时掌握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做好用工培训和对接服务。三是加强技能培训,根据返乡人员的就业和培训需求,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为他们重新就业提供必要的技能保证。另外积极鼓励返乡创业,充分发挥返乡人员的技术、设备和市场优势,提供创业服务、小额贷款担保、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降低返乡人员创业成本,促进他们自主创业。对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返乡就业困难人员,采取开发公益性岗位或岗位补贴办法,提供“一对一”的援助服务,帮助尽快实现就业。

面对“民工荒” 陶瓷企业应该做得更多


2010年果然是一个多事之秋。就在不久前,春节的鞭炮声响里,中央一号文件给陶瓷企业送来了“建材下乡”,虽然迟了一些,到底是一大利好。但大伙儿还来不及高兴,一场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民工荒”又开始席卷中国南方省市。以前人多,工作少,愁;现在有工作,找不到干活的人,也愁啊。

陶瓷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受民工荒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行业。面对“民工荒”,陶瓷企业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今年伊始,进入生产旺季的佛山新明珠陶瓷集团,公司自己包车到湖南、四川等地,联系当地的劳动部门招工,当即把几百名工人接到厂里,并好吃好住给予优厚的待遇。据悉,不少陶瓷企业鼓励企业老员工回家乡时,动员老乡、亲戚、朋友前来做工,按照人头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这多少令人产生今夕何夕的感慨。因为仅仅在几年前,你要想进一家待遇比较好的企业做工,还得给人事经理一笔不菲的介绍费。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造成“民工荒”的根源到底在哪里?近日,深圳卫视联合新浪网对4261人进行的民工荒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民工荒的根源是珠三角(沿海)“工资太低,生活成本太高,不如留在内地打工”。我以为这样的调查结果比较符合逻辑。最近一些年以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内地的工资水平已经与珠三角一带相差无几。既然家门口都有工作,他又何必要背井离乡呢?众所周知,珠三角总体工资水平长期徘徊不前,政府部门和企业陶醉于“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人口红利而不能自拔。现在这种人口红利没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工荒是对血汗工厂的警示和惩罚。

陶瓷企业为了招到足够的工人,出台各种各样的优惠条件,这可以理解。但显而易见,这样的权宜之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优惠条件,今天能够给你,明天等“民工荒”过去了,他就可能拿回来。工人们更需要的是一种长远的、制度化的保障。包括工资和福利,包括一份长期劳动合同和各种社会保障。前者是工人现在生活的保障,后者是工人未来日子的保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啊。

我们一直讲:工人要爱厂如家,为企业作出最大的贡献,甚至不惜用这样的标语威胁之,“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努力找工作”。可是,我们的陶瓷企业真的为工人们营造出“家”的感觉吗?有多少企业愿意与工人们一起分享发展成果,而不是仅仅把他们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又有多少企业愿意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与工人们一起共度时艰,而不是将他们一脚踢出去?就我观察的情况而言,不容乐观。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一家企业面临破产,老板把拍卖厂房和机器所得最后一点钱,作为散伙费补偿给员工。员工很感动,表示如果这位老板再次创业,他们一定前来效劳。十年之后,这位老板东山再起,消息传出去之后,他原来的员工纷纷回来。经过登记,老板惊喜地发现:一个都不少。故事发生在英国,但我认为中国的陶瓷企业老总都该来看一看,不管你有没有遇到“民工荒”的困惑。

福建省陶瓷企业赶订单遭遇民工荒


在刚结束的广交会二期上,福建省组织了325家陶瓷企业参展,展出日用陶瓷、工艺陶瓷、树脂等10万多件产品。德化县瓷都展馆到会客商6000多人,达成意向订单2亿多美元,现场成交订单约800多万美元,情况明显好于去年秋交会及今年的春交会,而且数额较大的订单开始增多。

“感觉最明显的,就是大单来得多了,但招工问题就很头疼了。”德化县浔中镇一家陶瓷企业副总李先生告诉记者,本届广交会,他们公司收获不小,一个中东的客户,一下子下了6个货柜的单子,这足够一家中等企业做半年。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企业收到的大多是小单、短单、急单,为了企业的生存不得不接,但这种单子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如今经济开始回暖,生产优质新产品的企业受到了不少客商青睐,有不少企业订单都快排满了公司明年的生产计划。

今年该省瓷都德化工业经济呈现逐步回升态势,统计显示,德化出口交货值自5月份以来环比出现正增长;到8月底,全县自营出口(海关口径)8734万美元,自4月份以来环比出现正增长。

订单回升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众多德化陶瓷企业面临着招工难的局面。据悉,德化当地工人目前一个月工资只有1000元左右,与周边晋江、泉州、福州等地相比缺乏优势。此外,随着西部开发,西部旅游等第三产业兴起也分流了瓷都大量工人。为保住原有欧美市场,德化企业不得不高薪聘请一些包工头,由包工头带领一班工人赶工。这类工人主要做技术含量不高的活,只要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即可。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保靖县陶瓷企业“扩招”千余返乡民工》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保靖县陶瓷企业“扩招”千余返乡民工》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