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面对“民工荒” 陶瓷企业应该做得更多

面对“民工荒” 陶瓷企业应该做得更多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瓷砖陶瓷

2021-04-24

陶瓷艺术。

2010年果然是一个多事之秋。就在不久前,春节的鞭炮声响里,中央一号文件给陶瓷企业送来了“建材下乡”,虽然迟了一些,到底是一大利好。但大伙儿还来不及高兴,一场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民工荒”又开始席卷中国南方省市。以前人多,工作少,愁;现在有工作,找不到干活的人,也愁啊。

陶瓷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受民工荒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行业。面对“民工荒”,陶瓷企业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今年伊始,进入生产旺季的佛山新明珠陶瓷集团,公司自己包车到湖南、四川等地,联系当地的劳动部门招工,当即把几百名工人接到厂里,并好吃好住给予优厚的待遇。据悉,不少陶瓷企业鼓励企业老员工回家乡时,动员老乡、亲戚、朋友前来做工,按照人头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这多少令人产生今夕何夕的感慨。因为仅仅在几年前,你要想进一家待遇比较好的企业做工,还得给人事经理一笔不菲的介绍费。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造成“民工荒”的根源到底在哪里?近日,深圳卫视联合新浪网对4261人进行的民工荒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民工荒的根源是珠三角(沿海)“工资太低,生活成本太高,不如留在内地打工”。我以为这样的调查结果比较符合逻辑。最近一些年以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内地的工资水平已经与珠三角一带相差无几。既然家门口都有工作,他又何必要背井离乡呢?众所周知,珠三角总体工资水平长期徘徊不前,政府部门和企业陶醉于“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人口红利而不能自拔。现在这种人口红利没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工荒是对血汗工厂的警示和惩罚。

陶瓷企业为了招到足够的工人,出台各种各样的优惠条件,这可以理解。但显而易见,这样的权宜之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优惠条件,今天能够给你,明天等“民工荒”过去了,他就可能拿回来。工人们更需要的是一种长远的、制度化的保障。包括工资和福利,包括一份长期劳动合同和各种社会保障。前者是工人现在生活的保障,后者是工人未来日子的保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啊。

我们一直讲:工人要爱厂如家,为企业作出最大的贡献,甚至不惜用这样的标语威胁之,“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努力找工作”。可是,我们的陶瓷企业真的为工人们营造出“家”的感觉吗?有多少企业愿意与工人们一起分享发展成果,而不是仅仅把他们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又有多少企业愿意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与工人们一起共度时艰,而不是将他们一脚踢出去?就我观察的情况而言,不容乐观。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一家企业面临破产,老板把拍卖厂房和机器所得最后一点钱,作为散伙费补偿给员工。员工很感动,表示如果这位老板再次创业,他们一定前来效劳。十年之后,这位老板东山再起,消息传出去之后,他原来的员工纷纷回来。经过登记,老板惊喜地发现:一个都不少。故事发生在英国,但我认为中国的陶瓷企业老总都该来看一看,不管你有没有遇到“民工荒”的困惑。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年终歇产后的陶瓷企业应该做什么?


由于陶瓷产业的特殊性,年终歇产维修已经是惯例。可是今年来的比较早,个中原因也不乏产业出现困境所致。截止日前,95%的陶瓷砖生产都已经进入年底停产维修期,生产人员大部分已经放假了。停产后的陶瓷企业应该做什么?一放了之吗?值得思考。

员工盘点

年终盘点好像应该是财务部门、统计部门、仓库部门应该做的事。人力资源部门和生产部门也就是走走过场,做些陪衬。其实不然,以人为本的陶瓷企业,除了盘点财物,重点应该放在人上,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产业的兴衰全在人身上,企业的活力、创新力、凝聚力、增长力也需要以人为动力。

陶瓷企业的员工盘点,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员工能力和任务达成情况的盘点。要对员工进行年终考核,首先应考核能力,企业需要像李云龙这样的干才,可是这些人往往也有一些小毛病,面对功过,如何奖罚,如何挖掘潜力,如何对一个事件,一个过程进行分析盘点,我们不但需要朱元璋的小本本,也需要一种战略和谋略。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发展目标的盘点。人力资源部门和各部门主管应该针对年度人才流入流出情况进行盘点,尤其是要反思离职人员的原因,对离开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其实与企业的发展目标要有结合点,要扭结在一起,同心同德才能把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干好。检讨和管理企业发展阶段目标,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如何制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如何建立将员工职业生涯纳入企业发展目标的培训计划,都是年终歇产急需要考虑的事情。

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文化融合度的盘点。从员工的行为方式表现上可以了解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员工的行为方式与企业文化融合度的盘点对很多尚未形成强有力文化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它能让企业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现有文化中惰性的、不适合企业健康发展的元素,并加以修正或剔除。

创新盘点

2012年对于陶瓷产业来讲就是产业提升年,销售部门、研发部门、生产部门、知识产权部门需要针对产业和其他产业进行盘点,需要对竞争对手的知识结构、产品结构、产区布局、人才布局进行盘点,为制定2013年的企业发展目标做好规划。

创新盘点,需要知己知彼,需要用战略眼光竞争意识去强化企业的核心利益,因此盘点创新,需要利用好信息化的手段,维护好信息管理、项目管理、人才管理和知识管理这四轮战车。

捕捉战略信息。科技信息和商业信息对于企业来讲是竞争性战略中的核心,盘点这些信息,有利于企业制定发展目标、有利于企业在恶劣竞争环境下,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在信息化的今天,陶瓷产业从业人员需要适应电商营销模式、需要具备竞争性市场环境下的战略执行能力。在创新盘点中找不足,在信息捕捉中找补漏,最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项目过程管理。2013年,产业和企业都将比2012年更加艰难,陶瓷产业需要用精益管理来理顺企业的未来,项目管理的细分化、目标化、责任化、精益化,可以使得企业投入最少、回报最大,从而获得在质量、效益、可持续能力方面的长足增长。

将知识管理落到实处。建筑陶瓷产业竞争环境恶化,一方面是创新力不足,生态发展意识淡薄,而另一方面也是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不重视创新,恶意抄袭仿冒盗窃的后果,品牌、原产地标志性保护意识差、专利科技成果保护意识不强所致。尽管,市场化的背后就是竞争,竞争的最高层次就是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战略性竞争,知识产权作为战略性资源,是一个企业、行业和国家的发展核心。核心竞争力需要在不断循环发展中得到增强。

强身健体

歇产就是我们从战场到训练场。一张一弛本身是产业发展的规律,是战场和帷幄的分工。歇产后,我们需要查漏补缺、需要培训学习、需要考察调研、需要统筹规划。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孕育、规划、开花的重要产业生命周期阶段,也是企业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

强身健体,就是希望陶瓷产业尽快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获得突破,用创新力谱写新的生态文明篇章。佛山陶瓷废渣污水排放事件曝光后,媒体和社会更加关注陶瓷产业绿色发展面貌,绿色节能建筑也期待陶瓷产业能提供更加节能、环保、安全的新产品。在2012年里,职业卫生、劳资纠纷事件也让陶瓷产业蒙羞,陶瓷产业应该抓住年底歇产的宝贵事件,强化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环境的学习氛围。

中国 应该做世界陶瓷产业的整合者


第七届中国陶瓷行业新锐榜圆满结束了。这份沉甸甸的榜单,所展示的不单单是充满荣耀的奖项,更是对于中国陶瓷行业2010年度高速发展的一个客观认定与及时总结。

自然,对于这样一份榜单,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立场,有着不同的解读。我们并不讳言在这个过程中,的确存在着遗珠之憾———在当下如此兴盛发达的陶瓷行业中,要精确地寻找出那些风头最劲的行业骄子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甜蜜的苦恼。

新锐榜之所以能够被整个陶瓷行业认为是第一奖项,其生命力正在于:这并非是由某家媒体闭门造车,精心炮制出来的“荣誉”。作为主办方,我们仅仅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我们交由严格的程序和分散的评委来裁决,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倾向来推论。

也正是陶城报所秉承的操守原则所在:无论在任何时候,陶城报都应当是属于所有陶瓷人的报纸,是展现陶瓷魅力的平台,是中国陶瓷强有力的公器,追寻的是普世价值而非局部利益。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惟有恪守职业操守和纯粹品格,积极主动的参与建设者,方可获得他人之尊重。

作为今年新锐榜的最大变化,是“中国制造佛山论坛”的推出。这标志着新锐榜由单纯关注成功者的现象,进入到了深度展现成功者的本质阶段。我们不单是要提供一个基于第三方权威平台的年度市场表现测评,更要让市场经济的真正主角———企业家们,全景展示人格魅力和企业理念。

我们欣喜地看到,新锐榜的全国性影响力已经初步确立。无论是已经初步确立建陶集群效应的高安;还是正在谋求承接转移,发展陶瓷产业的桂平;无论是卫浴产业面临品质提升的长葛;还是以建陶为龙头,几大产业工业园齐头并进的鹤壁;对于新锐榜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毋庸置疑的是,陶瓷行业一直是一个低关注度的产业,陶瓷产区的分散,和陶瓷产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而新锐榜的一个使命,就是要促进产区的交流与融合,使陶瓷产业由低关注度领域进入主流观察的视野,让陶瓷企业家们可以从更宏观的层面充分认识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次论坛最大的亮点,显然来自于中国入世的首席代表,曾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的龙永图。整个2010年,中国陶瓷行业一直处于反倾销的风雨之中,这也是转型升级中的中国制造业的普遍困境。除了积极应诉,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从种种现象和数据分析,中国陶瓷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正位于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正如龙永图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陶瓷大突破的前夜”。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摆脱唯GDP论的影响,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真正做到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和方式,这是需要每个企业认真思考和尽快解决的重要课题。

值得警惕的是,中国陶瓷行业仍在低成本快速扩张的道路上狂奔,去年新增的20亿平方产能,所生产的大多数又将是极为同质化产品。高增长并不代表高质量和高效率,过度强调业绩的增速,容易回到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和低产出的老路,经济结构深层次的矛盾得不到真正解决。是满足于做一个纯粹资源和劳动力的简单贩卖者,还是做一个“全球资源的最终整合者”?

这将是中国陶瓷人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当我们越是通过自我审视,越能发现:我们与国际先进同行的差距,就在于整个产业链都系统性缺乏精品意识。解铃还须系铃人,最终的解决之道,必须是以我们发自内心的思考,以及孜孜不倦地探索而得出。这个过程,就需要不断的自我砥砺,通过自我否定和自我重塑而得以跨越式发展。

从去年的罗振宇,到今年的龙永图,演讲嘉宾的变化,是源于我们对于新锐榜效能的一个调整。对于企业家来说,听一场精彩绝伦而风趣幽默的演讲固然享受,但最关键的是,我们应当通过一种常设的机制来对于年度最关心的话题展开探讨。在这个环节,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和参与者显然比一个观察者,更具发言权和实效意义。

在佛山论坛的议程中,不但首开企业家与政府官员进行平等对话的先河,还第一次增加了外国企业家的身影。这一方面说明陶瓷行业的社会效应在与日俱增,政府的行政风格也更加务实和趋向于服务职能,也是我们在促进中西方进行平等对话的一个初步尝试。

自然,由于环节设置和时间限制,对于论坛所规划的话题,远没有来得及展开。这是新锐榜在以后的活动须要调整的地方,但佛山论坛,并非是一场要分出孰是孰非的辩论赛,也不是旨在统一大家口径、达成共识和协议的多方谈判。发起话题、引爆思考比现场给出答案更具深远意义。

无论是企业层面,还是产品层面,只有保持最大限度的个性,整个经济体系才能拥有更多的活力。而算是以最悲观的论调来看,纵使内外交困的担忧成为现实,却也给最具品牌价值的强者带来兼并组合的绝佳机会。这或许是某些企业的悲哀,但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过去,世界因陶瓷认识中国,china就是中国的代名词;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陶瓷大国;整合世界陶瓷产业,复兴中国陶瓷的骄傲,是我们这代陶瓷人的使命所在。

号角已经吹响,搏杀就在前方。将军们,如何突围?来年,让我们在新锐榜上再次把酒论英雄罢!

评论:陶瓷企业该不该做自己的商号品牌?


在陶瓷行业,替厂家“养猪”的经销商不在少数。这其中,有的人之所以替厂家“养猪”,是因为实力不济或者害怕担风险而不肯投资买“猪苗”,而有的人则是因为满足于“养猪”的那份劳务费而心甘情愿为厂家打工。

前些年,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空前火爆,建筑装饰材料几乎是供不应求,绝大部分陶瓷厂家都赚得盆满钵满,而打着厂家品牌旗号的不少经销商也成了百万大款,甚至是千万富翁。于是,有部分经销商心里暗想,只要有钱赚,做不做自己的商号品牌都无所谓。

然而,由于各种经营成本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厂家为保证自身的产品销量和利润空间,不顾经销商的死活,纷纷缩减渠道环节,取消经销商的总代理权或总经销权。一些经销商眼睁睁地看着厂家把自己辛苦多年经营的品牌和市场交给他人去打理,心里别提有多后悔:早知道会有今天,当初就该打自己的商号品牌!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经销商应该拥有自己的商号品牌。首先,经销商做自己的商号品牌,可以在行业市场树立一定的影响,拥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一些优势产品或潜力产品的经销权。其次,经销商做自己的商号品牌,可以在当地市场树立一定的影响力,提升自己与下线分销商或是卖场的合作地位,确保在与终端商合作过程中拥有更强大的话语权,具有更多的谈判砝码。再次,经销商做自己的商号品牌,能较好地体现出公司的正规化,比较容易召集新员工,同时也能增强内部员工的凝聚力。最后,经销商做自己的商号品牌,可以利用品牌来确定自己在当地行业市场的地位,有效地区隔并打击竞争对手。

拥有自己的商号品牌固然好处多多,但经销商做自己的商号品牌并非单纯注册一个商标那么简单,它需要系统的管理和服务做支撑。那么,什么样的经销商应该做自己的商号品牌呢?

一是经销新兴品牌产品的经销商。新兴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没有任何影响力,反正沾不到厂家品牌的光,经销商还不如做自己的商号品牌,着眼长远。

二是拥有完善终端网络的经销商。这个时候打造自己的商号品牌,即便厂家取消经销权,终端网络还是自己的,不用一切从头再来。

三是做单一品类的经销商。无论是经营单品牌产品还是多品牌产品,都适合做经销商品牌,因为专业化经营更有利于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

对经销商来说,拥有自己的商号品牌固然重要,但对于消费者来讲,产品的功能、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质量才是他们重点考虑的因素。因此,不管是否做自己的商号品牌,经销商都要坚持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并付诸实际行动。

当前陶瓷企业应该提倡“做大”


“大而不强”一直是人们诟病中国企业的时候惯用的一个词之一。而且在很多场合评论者总是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在这种思维模式的指导下,“做强”成为中国企业最重要的价值判断。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很多人谈到中国陶瓷企业“大而不强”的毛病时,总是喜欢拿国外建陶企业来说事。事实上,在建筑陶瓷这一块,国外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并不适合我们用来做参照。众所周知,在欧美国家陶瓷企业规模都不大,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覆盖面广的抛光砖等并不流行,反而是覆盖面窄的的仿古砖非常流行(正如大家看到的,这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审美文化心理有很大的关系);二是欧美国家陶瓷企业投资的环保门槛非常高,企业规模大成本上会顶不住。而恰恰正是在这两个方面,中国企业面临的情形完全相反:首先是走在小康道路上的中国陶瓷消费市场抛光砖等装饰效果豪气的产品非常流行,其次是中国陶瓷企业投资的环保门槛非常低,这两点导致中国企业可以相对轻松地做规模。换言之,中国陶瓷企业与家电等其他行业的企业一样具备做“大”的条件,完全没有必要为了求“强”刻意去控制规模,而必须抓住机会先跑马圈地,做“大”了再说。而对行业而言,真正的大企业出现了,也意味着行业的集中度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就高了,这是行业进步的一种表现。

“大的企业不一定强,但强的企业必须大。”TCL总裁李东生这句话既是对自己企业发展经验的一种总结,也是对许多世界级企业的一种认知。世界五百强企业排行榜尽管每年都有上有下,但是凡是上了榜的企业均是既“强”又“大”——当然,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以及中石油和中石化之类的国家垄断性上榜企业除外。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春花从1995年开始,花了近15年的时间,研究中国的行业先锋企业为什么能够一直保持着领导者的地位。其研究成果全部汇集在最近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新书《领先之道》中。值得注意的是,陈春花教授筛选出来的行业先锋:联想、TCL、宝钢和华为等4家企业,最后都得过规模这道坎——它们的年销售额都超过200亿。

不主张陶瓷企业“做大”的人还有一个观点即,目前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已经非常厉害,因此,企业不能再盲目上生产线。但持这种观点的人忽略了这样一种事实,即产能绝对过剩永远只是对整体和弱势企业而言;对那些强势企业而言,产品非但不过剩,而且可能还不能满足市场。换言之,我们不能用评价垄断行业的语言、概念和观念来审视已经完全市场化的陶瓷行业。更何况刚刚过去的新一轮的大上线高潮在本质上也是一次技术升级——先进设备覆盖落后设备。

谈到做“强”做“大”这个话题,自然绕不开核心技术这个论题。一般认为,中国企业“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其忽视了自主核心技术的开发。这确实是个问题。但在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核心技术的开发也是要尊重市场规律的。当企业还没有能力研发核心技术的时候,最明智的选择肯定是先将企业做大——这几乎是后发展中国家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别无选择的选择。中国家电、IT等行业是在这种无奈中走过来的,显然,现在的陶瓷行业也只能步其后尘。(刘小明)

佛山陶瓷企业开春用工荒形势严峻


“现在工人进厂就跟相亲一样,看厂房,看饭堂,看这看那,还得看老板顺不顺眼。”2月27日,在佛山中国陶瓷城广场举行的大型招聘会中,佛山香诚瓷砖有限公司招聘专员郑...谈起眼下陶瓷企业的招工情况,一脸的惆怅,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叹,以前是工厂选工人,现在是工人挑工厂。

每年开年后频繁见诸报端的“用工荒”,仿佛成为了报纸编辑的“老朋友”,今年又再次“做客”各大报刊的重要版面。不过,对于诸多陶瓷企业来说,这却是一个撵都撵不走的“烦恼”。

实际上,陶瓷企业面临的用工难问题不仅仅只局限在普工方面,如主管以上职务以及设计类人才都十分紧缺。不过,与陶瓷企业招聘难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每场招聘会都会吸引大量的应聘者,但是因为专业不对口或对工作、工资不满意,诸多应聘者都空手而归。“就业难”与“用工荒”两难并存,更凸显行业结构性人才短缺现状。

“用工荒”依然困扰陶瓷企业

元宵节前后,各陶瓷企业陆续开工,这也是各陶瓷企业招聘专员们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在近段时间频繁召开的招聘会上,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可是,虽然疲于奔波在各大招聘会现场,或者使用其他各种办法进行人员招聘,但是不少企业的招聘难的问题似乎却依然难以解决。

2月27日,在中国陶瓷城广场举办的大型专场招聘会上记者了解到,当天共有200余家企业进场招聘,汇聚了陶瓷卫浴、陶瓷色釉料、家具、五金、进出口等行业,其中,陶瓷卫浴企业约占70%。众多企业的入场也吸引了大量的求职者,人流将招聘会围得水泄不通,招聘和求职需求都十分旺盛。

当天的展会吸引了新中源、大唐合盛、道格拉斯、汇亚、博德等陶瓷企业,以及陶丽西、康立泰、金鹰等色釉料企业进场招聘,虽然现场求职人数众多,但是各大陶瓷企业的招聘情况却反映平平。“今年虽然普工返厂率还算较好,但是由于扩大生产线,所以对于普工的需求很大。目前最缺的就是普工,十分难招,今天普工岗位基本是无人问津。”香诚瓷砖招聘专员郑...无奈的告诉记者,当天该企业的普工岗位基本无人问津。

广东陶瓷企业赴印度考察 欲破解招工荒


“我们厂现在经常招不到工人,要是能雇些印度人就好了”。在广东拥有一家陶瓷厂的林老板,听说印度商机无限,专程跑到德里和孟买考察市场。一个星期的考察却给林老板带来一个意外发现:印度大量便宜的劳动力,说不定可以解决目前他工厂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招工荒。

据印度专家预测,印度今年新增的劳动力人口将达2500万人,而未来5年,将会出现2.2亿需要找工作的青年人。解决这些人的就业,成为政府最关键的任务。

印度劳工较中国更廉价

在印度首都德里,雇佣一个全职的司机,一个月仅需7000~10000卢比(约合人民币875元-1250元),一个普通建筑工人一天的工资约为100卢比(约合人民币12.5元),而目前在广东,一天100元要找个建筑工人都很难。

走在德里的大路上,随机抓几个年青人问一下家里有多少个兄弟姐妹,答案会是:3~5个算正常,6个以上也不鲜见。记者在印度与印度人聊天的一个热门话题正是,再过10年,印度人口就超过中国了。在这些增长的人口当中,有很多即将加入劳动大军、推动经济增长的青年人。

中国的“民工荒”日益严峻,目前在沿海地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除了农民返乡、工资上涨等因素外,学者指出,民工荒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青年劳动人口的快速萎缩。据统计,与2000年相比,2010年中国20岁至29岁年轻劳动力的规模已缩减了近15%。

中国老龄化现象越发严重。未来10年,20~40岁之间的人口将减少1~3亿。如果中国经济还保持高速增长,目前沿海地区存在的用工荒,几乎不可能得到缓解,甚至会加剧蔓延。

人口增长促使印度人出国打工

中国劳工返乡了,印度爆炸性的人口增长却促使更多人往外跑,印度劳工历来在全球为人所知,最集中的地方是海湾国家。仅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两国的印度劳工,加起来就超过300万人。而人口仅有160万的卡塔尔,其中就有45万印度人,这些印度人有近30%在卡塔尔的石油和天然气厂工作。

这些印度劳工75%以上都是无技能工人,集中在建筑、医疗护理和工业维修等部门。据印度海外事务部报告,在沙特15000名钢铁工人中,印度劳工就占了将近一半,有7000人之多。这些印度来的无技能工人最大的优势是廉价,在阿联酋外来劳工中,最低工资才600迪拉姆(少于1100元)一个月。

据悉,印度劳工主要来自印度南部,其中以克拉拉邦人最受欢迎,出国打工者也最多。

劳务输出显然也为印度爆炸性的人口增长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并为印度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印度政府为此专门设立了印度海外就业委员会,专门研究印度海外就业形势并为海外印度劳工提供法律保护、专业培训等各种服务。

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越来越多的印度工人也被逼返乡,或许,下一次林老板可以带个企业家团队到印度南部考察,与当地的劳工部谈谈引进印度劳工的可能性。

陶瓷企业“用工荒” 加薪不能解决问题


陶瓷是佛山最有代表性的产业,在珠三角“用工荒”喧嚣的现状中,记者通过走访佛山陶瓷企业发现,企业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高级人才的需求远大过普通工人,从中折射出了佛山陶瓷产业正在升级的时代大背景。

春节过后,看到99%的员工回到工作岗位,这让佛山彩花陶瓷董事长助理、设备厂长霍超雄松了口气。“用工荒”是大大小小分布在珠三角企业共同面对的困境,特别是传统产业行业,缺工成为企业发展的一道槛。然而,很多企业的负责人并不能像霍超雄那样轻松,有关珠三角节后缺工200万的消息让企业“百感交集”。

作为佛山最有代表性的行业,陶企经历了大规模产业整治以及金融危机的双重考验,在扩大内需、建材下乡等政策利好的刺激下,被业内人士称为是“浴火重生”的佛山陶企用工情况到底如何?为此,记者走访了相关人士,从中可以发现佛山陶瓷行业发展的趋势。

招聘企业同比增加160多家

在今年2月24日(阴历是正月十一),佛山市汇普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就在中国陶瓷城举办了招聘专场,招聘会的火爆出乎总经理汪国洋的意料:去年同期的招聘会只有200多家企业入场,而今年达到360家。佛山所有的知名陶瓷企业均出现在会场,其中近40家来自潮州、江门、东莞等地方的陶瓷企业更是引人注目。

“这与整体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佛山陶瓷行业正在全面复苏。”汪国洋说,鉴于企业需求,在周六还将举办陶瓷行业专场招聘会。而去年的陶瓷专场招聘会是在正月十五才举行,因为很多陶瓷企业开工晚甚至没开工。但今年在外部经济环境的复苏以及各种政策利好的推动下,佛山陶瓷企业开工普遍提早。

在人力资源招聘领域多年的汪国洋认为,普工的短缺不只是今年的问题,而是长久以来都存在的问题。对于陶瓷行业来说,因为工作环境的噪音和粉尘,普工的流动一直就是企业无法避免的。从陶瓷专场招聘会反馈的消息是,佛山陶瓷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外贸人员的需求更为迫切。

佛山陶瓷业界资深人士蓝卫兵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经过彻底整治的佛山陶瓷企业很多只是把生产的后期环节留在佛山,工作环境的好转以及对普工数量需求的减少,对于企业来说普工并不是最大问题。对于致力于打造陶瓷总部基地的佛山而言,对陶瓷行业高层次人才需求更盛。

汪国洋表示,陶瓷行业与家电、家具、电子等行业相比,陶瓷行业要求的专业性使得人才都是在行业内流动,来佛山招聘的其他地方企业一般开出高过佛山20%的薪酬,这值得佛山陶瓷企业思考,怎么更好地留住核心员工。

不仅仅是加薪可以解决的问题

三水欧文莱陶瓷人力资源中心总监邹如梦也表示,欧文莱有员工1100多名,今年开工整体也比较平稳。而井田洁具的陈小练总经理也很欣慰,因为目前百分之百的老员工都到位。而佛山索迪艺术马赛克公司总经理谭国超留人的秘诀是,在2月公司基本不放假,用加班工资鼓励员工留下来。

从各方综合的信息反馈来看,在珠三角“民工荒”的背景下,佛山陶瓷行业缺工现象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特别是这两年,大批陶瓷企业关停,分流出来了大批熟手员工,很受企业欢迎。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一般而言,陶瓷企业的员工流失高峰是在六七月份,因为生产车间要烧窑炉,室内温度要比外面还高3℃—5℃。

对此,蓝卫兵和汪国洋均表示,佛山陶瓷产业成熟度比较高,特别是佛山陶瓷企业在产业升级大环境下,一方面企业员工工作环境有很大改善,另一方面是企业更注意了“软环境“的构建,在市场环境竞争中,很多企业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福利机制,这是企业能留住人的真正原因。

霍超雄介绍,彩花陶瓷尽量给员工创造一种归宿感,近三年来工资涨幅达到12%,而在传统节日,公司都会给员工派发礼物、红包,举办活动等,年前放假前,全厂还专门吃了团圆饭。

在欧文莱,超过半数的员工有四到五年工作经验。邹如梦介绍,欧文莱除了保证一定的工资水平外,还从思想工作入手,如欧文莱成立了职工代表会,成员都是各个车间班组自行选举的。依托这个组织,欧文莱的管理层可以比较及时、细致地得到员工思想上的各种动态、顾虑,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此外,还注重从生活上关心员工,譬如夏天食堂会做各种消暑汤、饮品送到车间岗位上。

对于斯嘉图建材今年员工流失了5%左右,该公司总经理卢保升推测,内地很多地区呈现出不错的发展潜力,一些员工回老家另谋发展了。今年,他们会想更多办法留住员工,特别是骨干员工,重点是企业文化建设,给留在厂里的员工带来快乐。

外迁内陆陶企:“我们这里也缺人”

珠三角企业普遍缺工,一个经常被企业提及的原因是内地发展很快,很多农民工不愿意再远走他乡,更愿意在家门口谋求生计。对于佛山陶瓷行业来说,近几年企业外迁成为普遍现象,那么他们在被认为“劳动力丰富“的他乡又是什么样的状况?

佛山某知名陶瓷企业在内陆某外来务工输出大省设立有子公司生产基地,该子公司投产已有数年历史,生产的中低档瓷砖远销内陆多省,在当地属于龙头企业,用工需求旺盛,但是现在也正面临着缺工的困境。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一批员工离职后,年前公司已早早预先做好招聘准备。早在春节前该公司就在当地县、市两级电视台播放招聘广告,并派员深入到各乡镇进行派发传单,“我们少说也派了几千张。”

经过种种努力,总算完成招工计划的3/4。目前主要缺的是一些体力较重的工种,因为“大家都知道,这种活没什么技术含量,所以工资给不了太高,就算年前调高过一次,对本地人也不是很有吸引力。”

由于该厂总人数较多,因此在工人存在缺口的情况下,整体还在正常运转,个别车间在间歇性停工。同时该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在当地的本土陶瓷企业中,生产工人缺乏并不是个别现象。

对此,相关人士就表示,其实现在很多行业出现所谓的“民工荒”,归根到底是产业升级问题。以陶瓷行业在内陆劳务大省依然出现“民工荒”来说,关键还是产业自身发展水平的问题。譬如在国外,一流陶瓷企业可以做到高度自动化,生产环境比较清洁,有这样的工作环境,估计就会大大地缓解缺工问题。

山东陶瓷企业遭遇10年来严重电荒


受电煤短缺及煤炭质量下滑等因素影响,山东电力供应严重不足,有关资料显示,电网最大缺口1022万千瓦,接近该省电力需求的1/3,是山东近10年来面临的最大“电荒”,由此波及陶瓷业,致陶企全面限电,淄博、临沂等地陶瓷企业半数以上停产,而几乎所有陶企都关停部分生产线,以缓解电力不足。

据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调度中心负责人介绍,该省共有58家统调电厂,装载容量4422万千瓦,99%以上是火电机组,山东今年电力最大需求预计为3700万千瓦,但目前供给明显不足。目前,已进行今年以来第2次省内大范围限电,从5月13日至今,山东省供电形势持续恶化。尤其是进入7月以来,供电紧张局面更为严重,7月29日,山东电力最大缺口1022万千瓦,接近电力需求的1/3。

分析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火电厂缺煤停机。7月28日,青岛电厂、潍坊电厂等电厂因缺煤报停5台机组,共176万千瓦。山东省所用电煤70%来自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外市场。由于省外煤调运不力,最紧张时黄台电厂、青岛黄岛电厂等存煤只有3、4天。二是因煤质差造成设备损害大,机组临故修增多。去年上半年,临故修率只有2.3%,今年上半年增加到7.6%,其中6月份增加到11.65%,目前又有增加。7月28日,因设备故障停机的有34台共580万千瓦。截至7月28日,山东电力不可用容量达1560万千瓦,占统调机组装机的35%。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营销部负责人表示,7月份以来,由于山东电煤库存不断下降,电网负荷持续攀升,山东面临近10年来最严峻的电力供应形势。

淄博的淄川、博山、张店及临沂集中了山东几乎九成以上陶瓷企业。据有关企业负责人介绍,各建陶企业和配套企业相应受到更大的冲击,从间隔5天停1天电增加到间隔4天停2天电,开发区停电3天。据福地陶瓷负责人介绍,目前临沂的陶瓷企业已被要求开3天停4天,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不得不停产或减产。而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在限电的情况下也纷纷关闭部分生产线,在达到用电负荷的情况下,勉强维持生产,在停电的那两天有些机灵企业,不得不向停产的小企业“买电”,可谓用尽心思。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面对“民工荒” 陶瓷企业应该做得更多》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面对“民工荒” 陶瓷企业应该做得更多》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