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唐宋瓷器鉴别方法 > 导航 >

唐窑瓷器

唐窑瓷器

唐宋瓷器鉴别方法 石湾窑瓷器鉴别 密县窑古代瓷器

2020-04-29

唐宋瓷器鉴别方法。

唐窑清乾隆元年至十四年(公元1736-1749),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公元1752-1756)由九江关监督本文来自于华夏陶瓷网唐英掌管的景德镇官窑,习惯上称“唐窑”。唐窑制品,仿古采今,造型设计,制瓷技术,装饰方法等,工细逼真。

《清史稿》中的《唐英传》对此记述颇详:“自宋大观,明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诸官窑,及哥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宜兴窑、西洋、东洋诸器,皆有仿制。其釉色有:粉青、大绿、米色、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子青、骡肝马肺、天兰、霁红、霁兰、鳝血黄、蛇皮绿、油绿、欧红、欧兰、月白、翡翠、乌金、紫金诸种。又有浇文章转载于华夏陶瓷网黄、浇紫、浇绿、填白、描金、青花、水墨、五彩、锥花、拱花、抹金、抹银诸名。”

高温及低温颜色釉达五十七种之多,集历代名窑釉色之大成,为乾隆瓷器代表。

张德山编写的《唐英与唐窑》一书中把“唐窑”分为“早期唐窑”(雍正六年-乾隆元年)、“中期唐窑”(乾隆二年-乾隆六年)和“晚期唐窑”(乾隆七年一乾隆二十一年)。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唐.宣州窑狮头熏


三月一个周末的上午,陪朋友去古玩店,发现宝阁上陈列着一只青瓷狮子头残件。我一眼就看出这是哪个窑口的东西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际、国内古陶瓷专家曾经云集于此,在该窑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宣州官窑”字样的青瓷钤片,并由此而引发了一场官窑的性质之研讨;后来我也多次到该区域发现和拾掇唐宋古青瓷残件,于是也增加了我对该窑址的感性认识。我认为该窑址发现的官窑字样的残片说明了这里是个官办的瓷窑,相当于现代的国有工厂,但官窑与御窑的区别是服务对象的不同,御窑是为宫廷皇室服务的,所以烧制的物品多为精美的艺术品和生活器皿。而这里生产的大多是军队和民用的粗陋青瓷器皿,例如钵、盘、执壶、注子、油灯、小酒坛、四系罐、双系罐;以龙、狮等动物头为装饰的建筑构件残件等。我和朋友本想以适当的价格将之购下,再捐给某陶艺中心,让其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老板看我俩均有学者嫌疑,认定我们看中的东西肯定是“国宝”级的,便开出该地方并不多见的天价,无奈,只好拍摄几张照片后暂时放弃之。不过我打心底里喜欢这件虽为残损,却不失威猛粗犷的千年古物。

这是一只大型青瓷熏炉盖子上的狮头构件,虽然伤痕累累,但均为古代烧制时粘连而致的老伤。近1尺高的狮头怒目圆睁、盆口利牙,给人以雄狮怒吼的气势感;而流淌的窑变蓝荧釉色与卷曲的棕毛更给这千年的古物增添了无比神妙生动的艺术内涵。观之姿态,映射出大唐盛世时我国劳动人民的审美取向,相比于海外归来的圆明园生肖青铜兽头,狮头香熏更为生动奥妙,祥和古拙。

湘阴晋唐窑址


两晋至唐代的青瓷窑址。位于湖南省湘阴县城内。唐代称“岳州窑”。窑址堆积南北长约150米,深约6米。1975年湖南省博物馆进行试掘。

湘阴窑产品以高足盘、圆饼底杯、碗、盘口瓶、檐口坛为主,兼烧砚、洗、皿、盂、壶与缸、罐。盘心内壁与壶、洗的外壁戳印多变的莲花、草叶纹,或少量刻划纹,然后施釉。除少数碗、罐施满釉外,绝大部分只施半釉。釉色淡青或豆青,也有施酱色釉的,青釉莹洁有闪光,透明或半透明,往往开片,垂釉如泪。也有施圆块状釉,或器心有一方块露胎,这些都为后来长沙窑所继承。酱釉不透明,略开片或不开片。胎骨可分为瓷胎、瓦胎和缸胎3种,瓷胎的比重占产品总数的2/3。窑具中以多齿圈垫作承托。早期的碗心(底)往往残留10余个支钉痕;晚期的碗、皿往往器心露胎,故叠烧时不使用支垫。湘阴窑发明匣钵装烧法,是中国陶瓷工艺中的一大革新。对提高产量与烧成优质产品起了促进作用。

湘阴窑印花青瓷洗(隋代)

湘阴窑的早期产品多饰几何纹,也有少量褐色点彩装饰。主要器物有网状纹(或斜方格纹)大平底碗、青釉褐彩碗、罐。时代早至西晋,而盛于东晋。中期产品以莲花草叶纹作为主要装饰。主要器物有高足盘、圆饼底杯、多足砚、莲纹皿、檐口坛、盘口瓶等。其时代相当南朝而盛行于梁、陈时期。晚期产品除继续生产中期诸器外,还出现器口施一圈青釉而器心与外壁腹下露胎的大小套碗,以及八角短嘴式壶、圆块状青釉缸等。其时代相当隋至唐肃宗时期。

唐窑帝国的督陶官—唐英的那点事


在景德镇瓷器中,“唐窑”的成绩相称突出,这在比年来的中国陶瓷史著作中已为各人所公认。

“唐窑”即清代督陶官唐英来景德镇所督造之官窑。但本日很难在景德镇看到唐英生产的瓷器。

许多都在各地的博物馆,好比上海博物馆里有一个“乾隆五年”的大花觚,落款就是“沈阳唐英”。国家博物馆里有“乾隆六年”的大花觚,落款也是“沈阳唐英”。

那都是唐英监造的精良瓷器,在本日看来都是国宝。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花觚

那这位唐英毕竟是何许人也?

唐英是清陶瓷艺术家。字俊公,关东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初授内务府外郎兼佐领,历任淮关、九江关、粤海关监视以及督陶使等。

他能文善画,兼书法篆刻且又醒目制瓷。1728年,唐英奉命以内务府员外郎职衔兼景德镇佐理陶务,至1756年奏请退职解任,前后榷陶二十多年。

唐英礼贤下士,客气修业,受苦钻研于制瓷工艺知识,致力于制瓷工艺的总结和改革,唐英对清雍正年间景德镇的瓷器制作及其发展创新,唐英作出了不可消逝的贡献,陶瓷史上称其督陶期间景德镇所制陶瓷为"唐窑"。

"唐窑"产物被公认是瓷中珍品,无论在品种的仿古创新方面照旧在器物的制作武艺方面,都到达了空前未有的程度,对中外陶瓷生产产生过极其紧张的影响。

唐英本人也亲手到场瓷器的制作,传世作品许多。他在瓷器上所书具的款识,除唐英、俊公外,另有俊公氏、隽公、叔子、蜗寄、蜗寄老人、陶成居士、沐斋居士、陶人、榷陶使者等。

唐英存世作品重要有白地墨彩篆书寿字笔筒和行书笔筒、冬青釉隶书"朱文公家训"瓷板、粉彩三果盘、青花缠枝莲花觚等,分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汗青博物馆等处。

唐英在督陶期间,还体系观察和研究了景德镇制瓷工艺,编写了《熏陶图编次》,是相识研究景德镇清代瓷业生产状态的贵重史料。

清《熙朝雅颂集》网络了唐英的23首诗;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着唐英的很多精致字画;清人曾集其诗文为《陶民气语》。

《熏陶图编次》内页

清乾隆 唐英制粉彩题诗四序花鸟四条屏

唐英在景德镇督陶的前8年是雍正在位时期,这一时期,除雍正粉彩外,还继续了康熙斗彩工艺,使雍正斗彩比康熙斗彩更具清俊富丽之美。

别的,雍正时期景德镇官窑在唐英的主持下,创新乐成了窑变釉,从而使原来色调单一的单色釉变得流光溢彩,壮丽斑斓。

清乾隆 唐英制仿古铜青绿浮雕夔龙开光石纹釉诗文壁瓶

烧出龙缸是唐英另一件一生自得之事。龙缸在其时被以为是皇权的象征。

作为皇家督陶官的唐英,为了烧造龙缸,不但在御窑厂与工匠们一起探究研制, 而且一有闲暇,便到民间寻访老工匠,相识烧制龙缸的环境及工艺。

他还查阅地方文籍,找寻统统与烧制龙缸有关的资料。皇天不负苦心人,失传已久的龙缸烧制工艺最终在他的手中得以重新规复。“自国初烧造龙缸未成,至唐窑始复其制。”

一代督陶官唐英画像

唐英督陶真正的光辉是在乾隆朝初期的20年间。以唐英在乾隆朝督陶20年盘算,统共为乾隆天子烧造的瓷器达50万件至60万件之多。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件被称为“瓷母”的各色釉大瓶,就是唐英为了迎合乾隆天子的 “风雅”而特意烧造的。

清乾隆 唐英制木纹釉诗文笔筒

乾隆天子是爱瓷之人。他曾直接干预宫内制瓷事件,不但对宫内瓷器的用途、外形、纹样等频频干涉,还亲身审定画样,乃至对于瓷器的烧制过程也极感爱好。

唐英就奉乾隆天子的旨意编纂了《熏陶图》,书稿图文并茂,细致地展示了制瓷的全部工序,被后代誉为“集厂窑之大成”,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

乾隆时期的瓷器烧造,到达了一个工艺上的高峰。唐英在《陶成纪事碑记》上纪录了在其督陶期间,共仿古、创新五十七种。

清乾隆 唐英制粉彩“灵仙祝寿”图诗句斗方杯

(唐英在其雍正十三年所撰的《陶成纪事碑》中称,他曾根据景德镇东二十里外,地名湘湖,有故宋窑址觅得瓦砾,因仿其色泽、格局烧制成粉青色宋釉。)

清雍正 唐英制淡绿釉矾红描金供盘

“唐窑“,这是后人对唐英任督陶官时期的景德镇官窑的称呼,也是至高无上的光彩。景德镇“古窑”遗址现存唐英一副看似寻常实则寓意深刻的楹联:“未曾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

唐、五代瓷器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瓷器烧造技术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五代时的陶瓷造型则较多地沿袭了唐代风格。

唐代青瓷在隋朝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以越窑和长沙窑最为著名。唐代早期越窑瓷器胎子淡灰色,紧密坚致;釉汁很薄,均匀缜密,温润似玉,青绿色,有的略闪黄。器型还有隋代的凤格,立型器多瘦高,碗多大口浅腹,口、腹垂直,下腹斜折内收,平底。唐中晚期的越窑瓷,胎子比前更致密,灰白色,釉子匀净光润,有鳝鱼黄、淡青和青绿等色,通体施满釉。这时的碗、盘多撇口,底足宽矮,像玉璧,中间小圆内凹中施釉。底足有三、五、七个不等的方形或条形支钉痕。晚唐时出现了荷叶式或花口式盘和碗,瓷器装饰以光素为主,也有划、刻、堆贴和镂空纹饰的,以划花为多,常见纹饰是花鸟、水草和人物等,线条流畅简洁,纤细生动。

长沙窑主要生产一些生活及文房用品,此外还有玩具、瓷俑等,种类很多。长沙窑瓷胎细密坚致,瓷化程度较高,胎色有灰白、灰黄、青灰、灰红及肉红;釉子润泽,以青色为主,也有蓝、绿、酱、褐、黄等颜色。装饰品种极为丰富,有釉下彩斑、釉下彩绘、印花、贴花、贴花彩斑、刻划、雕刻、镂空等。

青釉弦纹执壶 唐 高13·5厘米

执壶在唐代最为常见,普遍为撇口,圆柱形颈,略高,肩部有六方或八方小短流,相对处有小泥条或扁平执柄。流、柄之问有二,四不等的泥条系,假圈足,造型矮胖。

秘色八棱净水瓶 唐 21.7X2.3厘米

瓶为圆口,长颈,圆腹,颈底部饰三周台阶形八方弦纹。肩腹部竖向凸饰八条棱线,圈足。秘色瓷因其烧制技术、配方、工艺秘不传人,其瓷器真品传世也极少,更增添了一釉神秘之感。"秘色瓷"一名最早见于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清楚地点出了秘色瓷为越窑所产。

青釉瓶 唐 8.5X14.5厘米

瓶为盛酒或供陈设用器。唐代越窑的青釉瓶工艺精细,釉色纯正。

越窑青瓷莲花盏托 五代 高13厘米

盏托连为一体,为唐至宋时期典型茶具。通体施青釉,釉色莹润,光洁如玉,系五代吴越国钱氏秘色窑烧造,奉至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供佛。通体饰大莲瓣纹,花纹与器型达到完美统一。

唐,五代瓷器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瓷器烧造技术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五代时的陶瓷造型则较多地沿袭了唐代风格。

唐代青瓷在隋朝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以越窑和长沙窑最为著名。唐代早期越窑瓷器胎子淡灰色,紧密坚致;釉汁很薄,均匀缜密,温润似玉,青绿色,有的略闪黄。器型还有隋代的凤格,立型器多瘦高,碗多大口浅腹,口、腹垂直,下腹斜折内收,平底。唐中晚期的越窑瓷,胎子比前更致密,灰白色,釉子匀净光润,有鳝鱼黄、淡青和青绿等色,通体施满釉。这时的碗、盘多撇口,底足宽矮,像玉璧,中间小圆内凹中施釉。底足有三、五、七个不等的方形或条形支钉痕。晚唐时出现了荷叶式或花口式盘和碗,瓷器装饰以光素为主,也有划、刻、堆贴和镂空纹饰的,以划花为多,常见纹饰是花鸟、水草和人物等,线条流畅简洁,纤细生动。

长沙窑主要生产一些生活及文房用品,此外还有玩具、瓷俑等,种类很多。长沙窑瓷胎细密坚致,瓷化程度较高,胎色有灰白、灰黄、青灰、灰红及肉红;釉子润泽,以青色为主,也有蓝、绿、酱、褐、黄等颜色。装饰品种极为丰富,有釉下彩斑、釉下彩绘、印花、贴花、贴花彩斑、刻划、雕刻、镂空等。

青釉弦纹执壶 唐 高13·5厘米

估价:RMB2O00一5000

执壶在唐代最为常见,普遍为撇口,圆柱形颈,略高,肩部有六方或八方小短流,相对处有小泥条或扁平执柄。流、柄之问有二,四不等的泥条系,假圈足,造型矮胖。秘色八棱净水瓶 唐 21.7X2.3厘米

瓶为圆口,长颈,圆腹,颈底部饰三周台阶形八方弦纹。肩腹部竖向凸饰八条棱线,圈足。秘色瓷因其烧制技术、配方、工艺秘不传人,其瓷器真品传世也极少,更增添了一釉神秘之感。"秘色瓷"一名最早见于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清楚地点出了秘色瓷为越窑所产。青釉瓶 唐 8.5X14.5厘米

估价:RMBlO00一3000

瓶为盛酒或供陈设用器。唐代越窑的青釉瓶工艺精细,釉色纯正。越窑青瓷莲花盏托 五代 高13厘米

盏托连为一体,为唐至宋时期典型茶具。通体施青釉,釉色莹润,光洁如玉,系五代吴越国钱氏秘色窑烧造,奉至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供佛。通体饰大莲瓣纹,花纹与器型达到完美统一。

唐长沙窑也应有钴蓝装饰


周世荣先生在贵报《收藏鉴赏周刊》第70期发表《评〈长沙窑一釉下彩——唐青花〉》的文章中,引用张福康先生有关长沙窑烧造工艺的一段话即:“少数乳浊釉绿中泛蓝,有人误以为钴着色,其实也是铜着色。”因而得出结论:“长沙窑瓷中有‘钴蓝’装饰,毫无根据。”对此,笔者表示异议。

张福康先生提醒人们对长沙窑绿釉中出现的表象须要注意;冯先铭先生在其遗著《古陶瓷鉴真》的80页则提到另一种情况供大家研究,冯先生说:“釉下褐绿彩是铜官窑中最美的一种……,关于绿彩问题有特别提出的必要,按照一般的理解,绿色只有铜金属可以烧出……,铜官窑瓷器……绿彩应当是铜金属烧成的了,但从标本看,它上面的一排绿彩斑点,呈现了两种颜色,斑点上半部未施釉处呈现蓝色,其色调与唐三彩中的蓝彩完全相同;斑点下半部外面施釉而呈绿色……。经过仔细观察,可以肯定这片标本确是用钴,它的下半部其实也是蓝色,但是由于上面罩了一层青黄色釉,黄色与蓝色重叠在一起构成了绿色。”从冯先铭先生的这段论述里,说明唐代长沙窑有过釉下钴蓝装饰,但是冯先生并未由这片标本得出结论说青花瓷始于唐代长沙窑,而是认为始于唐代巩县窑。该著作336页写道:“因为青花的烧造要具备烧造白釉的技术与使用氧化钴作装饰,只有巩县窑才具备这样的条件。首先巩县窑烧造白瓷,有些白瓷质量很高,并一度为宫廷烧白釉瓷器;其次巩县窑还烧三彩陶器,其中很多使用蓝彩,即氧化钴。不仅仅使用蓝彩,还烧蓝釉器物,即把氧化钴调入釉中,烧成纯然一色的蓝釉器物。窑址调查中,采集到白釉、白釉蓝斑,蓝釉及三彩标本,巩县窑既然具备了上述条件,那么最早烧青花的窑非他莫属了。”又冯先铭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陶瓷》455页中说:“唐代成熟的青花瓷器烧制技术,随着巩县窑的衰落而暂时中断了。”唐代生产三彩陶的窑址均在北方,即陕西耀州窑、河北邢窑和河南巩县窑,其中又以巩县窑三彩色调最艳丽,唐代长沙窑不生产三彩陶,铜官窑瓷器又非白釉,所以即使发现有钴蓝着色的釉下彩瓷但唐代长沙窑生产青花瓷的条件尚不具备。

巩县窑唐白瓷茶碾欣赏


在唐代,人们饮用茶类主要以饼茶为主,饮茶前需要先将饼茶碾成细末,方可煎茶,否则很难将茶汁煎出来。茶碾的作用,就是将饼茶碾成细末,是煎茶用的一种器具。

这件巩县窑唐白瓷茶碾,由碾槽,碾轴两部分组合而成。此器长24.2厘米,宽4.1厘米,深2.8厘米。碾槽整体呈长方形,中部有一窄长弧形的沟槽,碾茶时能使碾轴在沟槽内来回转动。关于碾轮,陆羽在《茶经》中称其为“堕”,呈车轮形,中间厚,边缘薄。碾轮中部有一圆孔,可穿木。可惜轴木已无存。

唐代诗人元稹《茶》诗曰:“茶。香味,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诗中在谈到煎茶时,用白玉雕琢的碾把饼茶碾成末,用红纱茶罗过筛,再入茶铫煎茶,注入茶碗,茶汤泛起黄花“饽沫”,终成清香美茶。

碾是唐、宋及其以前煎饼茶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具。

这件瓷茶碾,与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用的鎏金壶门茶碾相比,无论是做工和造型,还是原料和饰纹,都要略逊一筹;但与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提及的民间茶碾——“用橘木制成,其次为梨、桑、柘木制成”相比,又略胜一筹,是一件颇有代表性的碾茶用具。

解读宋代“唐家作号”青瓷器


人们一提到古青瓷,总会想到历史上五大官窑和龙泉窑,但那些名窑器物价格之昂贵,数量之稀少,一般人都无法晤面。其实,除几大名窑之外,还有许多高水平的民窑青瓷值得一书,人们易得见,买得起,藏得起。有些民窑的高档器使人见后爱不释手,很可能是当时社会下层人物家庭所用,或者是外销器,我们湖南省湘江中上湘“唐家作号”窑场出土的宋青瓷就是一证。

一、窑场的地理位置和名称

该窑址地处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归阳镇沿湘江西岸和永州市祁阳县沿湘江东岸,沿江两岸十来里有多处窑址。因为两岸属丘陵区,在当时有丰富的燃料和青瓷泥,加上方便的水上交通运输,是发展青瓷业得天独厚之所在。近些年来,当地村民搞建设、挖鱼池、出土了大量的青瓷器、瓷片、窑具。笔者多次到该窑址察看过。特别是今年,发现一些碗内侧书有“唐家作号”四字,原总不知窑场名称。因此,这“唐家”窑场名称被湮没了数百年之后,今又重见天日。

二、窑场器型种类,瓷质及烧造办法

器物种类有:碗盏、壶、盘、碟、瓶(分酒瓶和花瓶)、钵(分日用钵和香钵)、炉、水珠子、罐、坛、茶托、盏托、健身球、弹子、碾槽、擂钵碾药用 杯、油灯、麻陀(当时妇女制麻线用)等二十余种,每种器型又有十几种、二十几种式样,比如大海碗,口径达23.5厘米;小碗,口径却只有7厘米,又如大壶,可盛水7斤余,小壶容量不足0.1斤。可能是多样式取胜。如收藏,集它个3-4百件,可以不挑同式之物。真是五花八门了。其瓷质坚硬,窑温以1000℃——1200℃,火候老到。烧造方法和一般窑场相同,第一次素烧刻花和印花在素烧前 ,然后施化妆土,上釉或绘花,再烧一次即成。均为箍钵,支钉或再加垫圈烧制。

三、釉色,纹饰及书款

该窑釉色多样,有青绿、青黄、白黄、黑褐、深褐、浅褐、深绿、浅绿、天蓝、紫红、月白等,真是琳琅满目,成器都有开片。青绿、青黄接近龙泉,天蓝、紫红、月白近钧器,以上釉色从图片中可见到。再讲纹饰,纹饰器远多于素面器。分刻花,一般刻莲花、鼓钉梅花,印花器最普遍,有菊花鱼纹,分双鱼、三鱼、四鱼,有的器里侧印菊和“嘉庆福寿”吉祥话,字边围海水纹或云纹。还有菊在器里心,侧印牡丹和梅花。印花复杂繁多。绘花有黑彩、褐彩点花,多为点梅花、点瓣花。绘花有绘几组条斑彩或绘黄绞带花。最有影响力的还是绘几种色彩,绘有绿叶葡萄、牡丹,转轮花均为绿叶红花,再加器口边绘蓝或绿边,汇为三彩。绘彩在化妆土上,其绘工精巧,线条流畅,简直是信手拈来,画面明快,呼之欲出,恐怕是对后来国画小写意有着深远的影响,开了图画写意之先河。烧成后,其色近“辽三彩”,绘工水平却远胜“辽彩”,磁州窑、扒村窑、吉州窑绘工追求形似,且是单色;而“唐家作号”窑场不但追求神似,而且还是多彩。是现在已发现的瓷窑中独树一帜者。再讲书款,瓷器正式书款始于何时,众说纷纭,但唐家窑已是司空见惯了,目前已发现三种,一是印款,印在碗里心,“大观通宝”钱布款,也印“唐·记·福”字,所见很多;二是书款,在碗里侧书“唐家作号”;三是书甲子纪年款,在碗里侧书“丁亥年二月号”款,可能是宋徽宗大观元年,或宋仁宗庆历七年所造。

四、结束语

“唐家作号”窑场,约建于五代,终于宋末或元初。总之,该窑场规模之大,器物品种之多,烧造时间之长,工艺之精美,印花青绿、青黄釉器可比龙泉,其天蓝、紫红、月白釉可追钧风,其绘彩可比“辽彩”。是江南已发现的民窑中的佼佼者,可谓江南第一窑,收藏界有句俗语,纵有家财万贯,不如藏钧一件,对唐家窑场而言,纵有家财万贯,不如藏得唐窑数件精品也不为过。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唐窑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唐窑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唐宋瓷器鉴别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