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 导航 >

水墨人物画釉下彩陶瓷在德化县问世

水墨人物画釉下彩陶瓷在德化县问世

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德化瓷器鉴别 陶瓷艺术

2021-05-14

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一种通过在陶瓷坯上作水墨人物画,然后烧制出来的釉下彩陶瓷日前在德化县问世。

今年五一期间,福建博物院国画家、艺术研究员黄羡到德化飞天陶瓷研究所采风,深深被精美的德化瓷打动,也因此萌发了在陶瓷上作画的念头。黄羡说,他就是运用自己纸上写意画、泼墨画的经验,直接用较大的羊毫笔蘸上黑色的釉料在陶瓷坯上画作画,将纸上绘画跟瓷器的工艺绘画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就创作出水墨人物画釉下彩陶瓷。

据飞天陶瓷研究所所长郑雄伟介绍,水墨人物画釉下彩陶瓷的制作过程就是将水墨人物直接画在陶瓷坯上,然后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难度大且成品率极低。因为水墨在陶瓷坯上会渗透、扩散,而人物画讲究的是造型、布局、笔墨等,因此在陶瓷坯上作画,就要有过硬的水墨画技法,灵敏地掌握瞬间的变化。由于飞天陶瓷研究所采用先进的烧成技术,此次黄羡创作的陶瓷作品,经过高温烧成后的成品率相当高,水墨人物在陶瓷上显得栩栩如生,造型生动优美,线条流畅且富有弹性,比山水画陶瓷作品更具有艺术和欣赏价值。TAocI52.coM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浅绛人物画盘


清末民初出现的浅绛彩瓷是源于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山水画法,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和少许淡绿、淡蓝等彩料,经低温烧制,构成一幅淡雅和纸绢上的浅绛画相似的绘画效果,特别在亮丽肥厚的白瓷上画出的山水画,低温烧成后,墨色浓淡相宜,配上淡淡的薄薄的绿、蓝、赭色,色调清新,再题上款和年代,极具中国文人水墨画效果,和当时盛行浓艳色彩的粉质感瓷画形成强烈对比,颇受社会各界欢迎,成为当时瓷画的一个亮点。由于早期浅绛彩绘仍有颜色不耐久,易脱釉现象,又一度衰落,后文人画家加盟,以瓷当纸将宋元以来的工笔或兼工带写的绘画略加增减,其在瓷器上的成功表现,给浅绛彩绘带来新的生机。新的浅绛彩瓷和传统粉彩相比,更接近绘画,无论在造型、线条、光线、色彩等方面都可以和画家在纸上的作品媲美。

民国二十年前后,相应出现了以景德镇“珠山八友”王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彩绘名家。他们以画瓷板、瓷瓶为主,在瓷画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将浅绛彩瓷画推向了高潮,在民国瓷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该画盘直径22厘米,底径12厘米,画一长者穿一身长衫,长长的胡须,正教两个学童认字,周围放置了教桌、书本、笔纸、石凳、竹几和一盆盛开的荷花,窗外一棵高大的泡桐树,只见一段树干和浓厚的树叶,环境很美,画面很有意趣。技法上墨色浓淡相宜,涂上红绿蓝赭,十分雅致。用玻璃白涂凳饰,有浮雕感。画上方配以墨书:“志欲光前,诗喜教子,甲辰秋,汪庆云作”。背面印有红色方款。

汪庆云,光绪时期人,擅长人物花卉,中国历代画家名录中有条目介绍。这只瓷盘,专为观赏用,为早期浅绛瓷画作品,现已不多见,不失为一件浅绛瓷画中之佳品,值得珍藏。

福建德化县日用陶瓷出口创历史新高


据福建检验检疫局统计,2009年共检验德化出口日用陶瓷3353批、605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34%和46.38%,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出口量创历史新记录,占全省80%以上。主要输往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埃及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分析,带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四:一是国外市场需求大增。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消费者为节省支出,尽可能在家做饭,造成对日用陶瓷需求增大;二是企业管理水平提高。检验检疫部门积极引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产品档次。2009年又有8家企业获“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和“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获证企业总数达64家;三是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引导日用陶瓷企业改变产品结构,减少釉上彩产品,增加釉中彩、釉下彩产品比例,在德化建立了国家认可的陶瓷实验室,对企业使用铅、镉新材料的产地、成分、参数进行跟踪分析、检测,对新产品投产前样品和成品进行批批检测,有效确保铅镉溶出量100%不超标;四是规范在埃及市场竞争秩序。对输埃及陶瓷批批实行装运前检验,有效抑止恶性竞争。2009年出口埃及陶瓷245.37万美元,同比增长1.40倍。

德化县重抓陶瓷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陶瓷业是德化县的支柱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地位十分突出。陶瓷产值及出国创汇在全国各大陶瓷产区中名列前茅,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出口基地和经济发展最快的陶瓷产区。全县每年投入新产品开发的资金达3000多万元,开发新产品达2万多个。

德化陶瓷业发展中曾经困扰政府和企业的一个问题是由于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保护措施不力,企业互相仿制产品、竞相压价的无序竞争行为得不到根本遏制。一些外商或外商代理人利用我方缺乏版权保护意识的弱点,拿着我方企业提供的样品,到处找新的生产厂家,从中压价成交,严重侵犯了我方企业知识产权。工艺陶瓷作为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结合的企业,开发设计部分属知识密集型,开发创新的投入一般占总成本的20%以上,市场占有率也主要靠产品的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陶瓷产业属有中国特色的版权产业。侵权盗版则使企业以至全县的效益下滑和创新积极性受挫,从而极大影响了陶瓷这个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

近几年,各级政府部门致力于引导企业进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实施名牌战略,延长产业链,规范行业管理,充分利用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提高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自我保护能力,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使企业效益不断提高,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县委、县政府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全县经济工作计划之中。省、市知识产权局的领导多次到德化对利用知识产权保护陶瓷创新成果进行指导,政府部门和企业对利用知识产权保护陶瓷新产品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从而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我县陶瓷产品拥有专利1000多件,经版权登记的有3000多件,占全县专利总量的92%,年均增长42.l%,是我县专利拥有量最多的行业。

2、引导企业利用《专利法》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制定了《关于建立陶瓷产品发明创新保障机制的规定》,并组织有关人员在广交会等大型展览会期间,对企业的产品创新进行监督,对仿制等侵权行为进行处理;成立了德化县陶瓷同业公会,制定了行业维权公约等。

3、由于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陶瓷行业依靠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德化没有专门的办事机构,企业必须到福州或厦门申请,存在诸多不便;二是我县的陶瓷样品设计生产出来后将马上面对市场,时效性较强,而专利申请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以批准;三是专利申请的费用较高,而生产西洋工艺瓷的企业有的一天开发出几十件新样品,开发新产品本身就需要投入巨资,再让企业投入一大笔资金申请专利。企业感到不划算。为此,德化县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充分利用版权登记费用投入较少、程序简便、快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应用于保护陶瓷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从而有效保护了陶瓷企业的合法权益,达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方面积极开展版权登记工作,着力保护陶瓷创新作品。由县企业服务中心负责版权登记工作,配备专门从事版权登记工作的人员,并派进其到省版权局进行业务培训。另一方面添置了数码相机、电脑等设备,对登记作品实行数据库管理,对企业新开发的且具市场潜力的作品及时予以免费备案登记,并定期送到省版权局审核发证。到目前为止,县企业服务中心已为3000多件陶瓷作品办理了版权登记,有效地防止了陶瓷产品被仿制现象的发生。

福建德化县开展陶瓷业循环经济实践


福建省德化县委、县政府重视采纳委员提出的发展陶瓷业循环经济的有关建议,通过调整陶瓷产业结构,使用清洁能源,使生态环境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产生了“绿色效益”,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针对陶瓷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县政协委员刘燕克提出了《全社会重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提案,建议陶瓷行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提案引起了德化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采取“六个一”措施推动陶瓷业循环经济的实践。“六个一”即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编制一份发展规划、启动一批试点项目、投入一笔专项资金、开展一次专题宣传、制定一项实施方案。目前,全县的陶瓷生产已从原来以木材、煤炭为主要能源过渡到使用电能、天然气等,在全国率先成为无黑烟污染的陶瓷产区。同时,通过实施废弃物再生利用、循环利用,使陶瓷企业工业固体废弃物再生率达90%以上,废水回收率达80%以上。

陶瓷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产生了“绿色效益”。目前,德化县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人居环境质量位居全国第29位,全省第一位。优越的生态环境,使得“中国瓷都·德化生态游”日益升温,生态旅游业成为德化县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正日益凸显。

浅谈传统釉中青花人物画的发展与文化内涵


摘要:品读釉中青花人物画佳作可以深切体会到艺术家的写意趣味,然而这一审美追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多维度的,我们不应忽视了釉中青花人物画在由显到隐的发展,和在艺坛寻求一席之地而做出自身革新的努力。因此,追寻这些脚迹,正确对待和继承釉中青花人物的艺术成就,了解和提炼时代的审美需要才能使釉中青花人物画在当今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写意、釉中、青花、精神

尽管《中国古陶瓷图典》没有把“釉中彩”同“釉上彩”、“釉下彩”、“釉上、釉下双层彩”并列成类,但实际上已经承认“釉中彩”的存在事实并且使用了 “釉中彩”这个概念。书中关于褐彩、褐绿彩和白釉绿彩的条目中,分别介绍了唐代四川邛崃窑和湖南长沙窑的“釉中褐彩”、“釉中褐绿彩”、和“釉中绿彩”等特色品种。这就说明“釉中彩”这类彩瓷早在唐代已经创烧成功。

民国后,据有关资料介绍,大约上世纪20年代国内已经出现了高温釉中彩工艺。

2000年,一种介于釉上和釉下的高温快烧陶瓷青花颜料,即青花釉中彩迅速发展。在白胎上先进行彩绘然后煅烧,入窑之前,画面要用干釉或者湿釉进行抹刷,使釉料牢牢地吸附在画面上,仍需1300度高温快烧,使得釉面软化,颜料的颗粒渗入釉内,冷却后釉面封闭,花色便沉浸在釉中使外观变得滋润柔和、细腻晶莹。它的深沉淳厚,青白铮亮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将青花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釉中青花与釉下青花工艺材料不同但笔墨技法基本相同,但谈到其绘画装饰历史,两者应属同根,釉下青花人物装饰于元代末期就开始出现,并且走向成熟,形成了风格,运笔流畅,题材内容丰富广泛。之后明代朝廷在景德镇创办了御窑厂,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永乐、宣德时期,出现的青花人物装饰有:庭院仕女、琴棋书画仕女、婴戏、高士访友等题材。之后正统、景泰也延续了永宣的画法,出现了高士游春、三顾茅庐、八仙庆寿,青花人物画法也非常精细。正德这一时期开始有了人物混水,主要题材有竹林七贤、和合二仙、罗汉图、四爱图等。在青花瓷绘上,这些常见的题材,多出现在青花笔筒、画缸之上。

纵观陶瓷青花人物画的历史发展,发现其精神内涵有其承袭性和时代性。“不学为人,自娱而已”的论说便可见后世文人写意画的精神内涵之渊源。宋时文人士大夫提出了“不以形似”的画学思想被称为写意观。釉中青花与釉下青花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单色描绘,同样具有中国国画的写意笔墨趣味。

釉中青花艺术与国画水墨写意艺术在工艺材料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在绘制技法上却有着许多相通之处,釉中青花是以瓷器坯上釉层为载体的,坯体与宣纸物理性能有相似性,都具有很强的吸水率,且都是使用毛笔进行描绘,绘制时都是在单纯的色彩中追求浓淡、阴阳、虚实、远近的变化和丰富的艺术效果。青花瓷写意画艺术家用饱蘸料水的笔随意洒脱的运用于陶瓷坯体上,犹如写意国画的纸墨相发,产生特有的肌理韵味,潇散放逸,充分说明它们的画理是相通的,其艺术的创造精神是一致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博大而精深,”孔子的“游”,道家的“道”,老庄的“虚、静、明”无一不是中国绘画的文化、哲学内涵。“写意”精神的提炼在于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所以传统青花人物画具备写“物之神”,表现出了直接由人格而流出的艺术美,并即而以此陶冶其人生。竹林名士对“清、虚、简、远”的生活情调上的追求是庄学情调上的超越,也是由思想认识上升到人格和艺术美的追求,神是人的本质,也是一个人的特性。文人写意的忘我、物化、虚静则是思想在艺术中的体现。这种哲学思想指引着传统青花人物画家们不断提升审美趣味,表现出超于世俗的艺术境界,体现了传统青花人物画重“神韵”的主旨,既把握事物的形式美,又把握事物的本质与生命。

釉中青花绘画工具与笔墨技巧亦适合艺术家抒发性灵和感悟。青花使用的料笔,具有弹性的笔锋,落在釉上,可以呈现出:点、线、面,浓、淡、干、湿等种种变化,渗透于釉中。笔迹本身本所体现的抽象美、运动美、力度美,越来越被人欣赏。不同的人物形象,加之情境因素的考虑,用笔的力度速度也有所不同。笔法中有中侧逆顺之分,中锋是线,侧锋是面,多种笔法混用,扩大了主体对客体的表现能力,更能酣畅淋漓的抒发情感。钴料的浓淡干湿对比变化也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特别是文人画追求笔墨趣味,不求形似,笔与料相互交融,相互为用。

品读釉中青花人物画佳作可以深切体味到艺术家的写意趣味,然而这一审美追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多维度的,我们不应忽视了釉中青花人物画在由显到隐的发展,和在艺坛寻求一席之地而做出自身革新的努力。因此,追寻这些脚迹,正确对待和继承釉中青花人物的艺术成就,了解和提炼时代的审美需要才能使釉中青花人物画在当今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彦远.中国古典名著选•历代名画记 [M].京华出版社,2000.5. [2]徐复观.艺术的精神[M].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3]水天中.李公麟和他的时代[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6. [4]薛永年.国画家[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2

开光人物画瓷器是什么意思


在瓷器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存在,即开光瓷器,很多人在听到这个名称的时候都会感到不解,疑惑为什么瓷器还需要开光。实际上,瓷器开光与我们想象中的开光是不一样的。那么,瓷器开光是什么意思?开光人物画瓷器又有什么特点,值多少钱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开光,是我国瓷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图饰效果非常好,而且能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突出重点的感觉。通过开光能表达出艺术家们更为突出的思想和审美,也更容易给人带来乐趣。开光人物画瓷器则是指开光之后采用的图案是人物,这样的瓷器在我国传统瓷器中非常常见。

开光在景德镇老艺人口中也被称为是开堂子,即在瓷器上勾勒出圆形、方形、菱形、扇形等不同的形状,然后填充不同的图案,开光人物画瓷器就是以人物图案为主。这种瓷器烧制方式,有很强烈的对比效果,而且能够以静衬动,让整个瓷器看起来更加漂亮。

开光人物画瓷器的来源,迄今没有具体的说法,但从考古资料来分析,至少能追溯到宋代,据说最早的开光人物画瓷器就是宋代磁州窑和吉州窑出品的,这是当时非常有名气的两大瓷窑,规模大不说,产量也多,工匠人数多,艺术家更是不少,因而能熟练绘图鞋子,对瓷器进行更好的装饰。也因此,开光瓷器成为一种流行瓷器。

开光人物画瓷器要比其他的瓷器更贵一些。因为与动物、花卉不同的是,人物更难描绘。尤其是对一个人的神态、情绪表达,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老练的手段,是很难做到惟妙惟肖的。因此,开光人物画瓷器数量很少,但价值都很高。

开光人物画瓷器的价格,可以从其他开光瓷器中了解一二。比如清乾隆年间的珐琅彩开光春燕图碗,以1.5123亿港元价格拍出,这样的高价相信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实际上,开光人物画瓷器拍出高价的案例并不少,尤其是明清时期,开光人物画瓷器制作更加精美,有很多都是皇家御用,价格更高。

不过,开光人物画瓷器的烧制难度是很大的,再加上外国人对中国瓷器的喜爱和掠夺,导致目前可见到的开光人物画瓷器很少,十分珍罕。

温馨提示:近几年来,对开光人物画瓷器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而鉴定真假成为入手开光人物画瓷器之前,必须要掌握的技巧。另外,无论是购买还是出售,都建议找专业的鉴宝平台,他们有专业鉴宝人士,还有更广阔的人脉,平台安全可靠。

民国时期时装人物画瓷器研究


1917年至1921年,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新时尚的迅速发展,时装人物画瓷器也臻于鼎盛,新女性形象跃然出现在瓷器画面上,她们以时髦为荣,有的演奏手风琴,有的对镜剪短发,有的持望远镜远眺,有的推儿童车出游。全然改去了旧式的妇女的行为举止和装扮模样,她们头戴蝶结,胸佩鲜花,臂挎坤包,腕戴手表,脚穿丝袜、皮鞋,衣着样式不断翻新。

时装人物画瓷器约衰退于1928年以后。自1922年至1928年间的瓷器上的时装人物画,以表现别墅花园中的女性的闲适生活为主,或花园聚会,或结伴出游,或赏玩雀鸟,或嬉耍孩童。短发、短领、短袖、短裤、短裙成了女性的时兴装束,展示出现代女性开放的仪态风貌,鲜活地体现了中国女性服饰由清末古典服装向民国早期现代服装的转变。

民国早期时装人物画瓷器上,描绘了当时五光十色的时尚风俗。忠实地画出民国初期的各种旗帜,有五色旗、十八角星旗、万国旗等样式。特意地表现各种时髦事物,如画着持国旗戴贝雷帽的孩子、挎着手杖的女魔术师、摇头摆尾的西洋哈巴狗,儿童电动玩具。还形象地记录了民国初期富有特色的洋楼和室内陈设,画中的水泥电线杆、铜杆白砂玻璃罩电灯、镂花铁门额、细巧的百叶窗、五彩玻璃花格窗等建筑物件,都透射出民国早期建筑的时代气息。民国早期瓷器上的时装人物画从多方面提供了当时风俗的珍贵形象资料。

民国早期瓷器上的时装人物画与以往的瓷器人物画的画法不同,不仅运用了新粉彩工艺技法,并且吸收了西洋的水彩画法,有着丰富的明暗层次,微细地显出立体感。面面色彩艳丽而透明,仕女身穿洋红、橙黄、翠绿等明艳的彩色服饰,十分鲜艳夺目,迥然有别于清朝同治年以来瓷器浅绎彩绘的淡雅色调。

民国早期瓷器时装人物画有着新的绘画技艺要求,首先要具备写实人物画要求的写生能力,由于没有现成的稿样粉本可以照搬,而要如实地描绘眼前新出现的时髦人物的风尚和服饰,创作出新的画稿样式。过去瓷器上的古装人物画,很少绘出具体的写实的环境背景,而民国早期的瓷器画面中的时装人物多置身于洋楼。厅房、庭院、花园等满而密的实景中。有的大型瓷瓶上绘着十几个人物,众多的人物还依照各自不同的身份,按主次分布在场景中的不同位置,人物和背景有机地配置在一起,这显然受到西洋画构图的影响,已具有现代绘画的构成样式,因此从题材内容和绘画技艺来看,民国早期时装人物画瓷器最能体现出民国瓷器的特色。

对民国早期时装人物画瓷器的文化价值的认识仅是开始,因为这只是限于我在10年中所搜集的近百件这类藏品中得到的认识。我的大部分的民国时装人物画瓷器藏品编于《瓷绘霓裳》一书,已由文物出版杜出版。据我的统计,在1911年至1928年期间,在江西景德镇至少有20余人从事绘制时装人物画瓷器,其中有洪步余、夏鼎臣、毛子荣等卓有成就的专门绘制时装人物画的瓷画家,他们在当时日益衰退的瓷业生产中,革故图新,制作了数以万计的时装人物画瓷器,虽然时经80余年,所存已十不及一,但仍应有一定数量的遗存,其中必有许多未知的新的绘画内容和图样,是值得有识者加以注意和收藏的。

我近来又收集了几件时装人物画瓷器,其中亦有可记述之处。有位友人从西安购得一件时装人物画瓷器,特地带到苏州送给我。这件笔筒的一面绘一站立的年轻女子。上衣的领部甚高,可达耳垂,犹如直筒。这是清末民初时期女服的特征。在女子身后有一张苏式方桌,桌上置一厚匣线装书、种有草卉的瓷盆和放掸子等杂物的筒瓶。这件时装人物画瓷笔筒的器底,有红影印章式“同治年制”篆书款,应是后仿的年款。但这件瓷笔筒上所绘的女子服饰,显著具有清末民初女服的特点,可以认为是时装人物画瓷器中年代较早的一件。

毛子荣在庚申年(1920年)绘制的一对时装人物画大瓶,描绘一群女子在庭廊轩前休憩闲耍的情景。画面正中为一位站立的女子,额前梳刘海式短发,胸前佩粉红色大花,左手戴着手表,脚穿黑色低跟皮鞋,是当时摩登女郎的真实写照。在画面人群的旁边,有一个脑后束长发的女子,手持望远镜眺望,身上背着盛望远镜的皮匣。脚穿草绿色长袜。在画面中间站立的女子的身后,有一武装打扮的女子,脚上缠着草绿色的军用裹腿,生动地反映出当时上层社会女子的时尚。

绘有《豪门欢聚图》的大瓷瓶为洪步余在辛酉年(1921年)所作,瓶腹共绘妇女儿童10余人,相聚在豪宅门口,欢洽喧谈。图中宅门和院墙的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安有卷曲铁花饰门楣的欧式大门和攒尖顶的水泥门柱是民国早期洋式建筑特有的样式。

松林阁所作的一件戊辰年(1928年)题记的时装人物画将军罐瓷器,是时装人物画瓷器最晚的纪年款。图中的妇女梳着短发和脑后挽成双圈的辫发,身穿低领短衣和刚过膝的多褶短裙,足登皮鞋。图中人物的服饰可作为判别这一时期时装人物画的标尺。

有“余茂生写生·题款的时装人物画大瓷瓶,从妇女的低领。短裙。短裤、饰有花纹的套装和彩色高跟鞋等穿着来看,应是1928年左右的作品,描绘了一群装扮入时的淑女在私家园林中嬉游的场景。

我们将以上列举的不同年代的瓷器的时装人物的服饰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民国早期妇女服饰演变的过程。因此,通过对民国时装人物画瓷器的不断收集和发表,对这一门类瓷器的文化价值会增添许多新的认识。收藏天地是十分广阔的,我对民国早期时装人物画瓷器的收藏。是为了存留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我在收藏、整理,研究和出版民国时装人物画瓷器的过程中,认识丁一些海内外收藏民国早期文物和服饰的朋友,并且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民国早期的文化。文化是一条河。收藏者就会是一座水库,用它蓄满了水。可以发电照明,闪放光辉,映出一方不寻常的天地。

汪友棠作浅绛人物画更精彩


清末民初时浅绛彩瓷画名家中,汪友棠的名声卓著,尤以宋人风格山水画见长,传世浅绛彩瓷作中也大多为山水画,其实汪友棠的人物画更精彩,只是存世作品不多,今人不甚了解而已。笔者近日觅到一只汪友棠作“榴开百子”图小酒盅,使我们对这位名家的画艺有了新的认识。

此小酒盅口径6厘米,高3.5厘米,绘有一个熟透而开裂的大石榴,无数榴籽像一颗颗红宝石样嵌满榴身。大石榴上趴着两个顽皮而可爱的童子,双手攥满了榴籽,嘴唇已吃得鲜红欲滴,似乎还不满足,在淘气地斗着嘴。其中一个上身赤裸的童子贪婪地盯着另一个手中的石榴籽,另一个童子撅起小嘴赌气地瞪着对方,双方互不相让。在这方寸之间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把石榴画得比人还大,而童子的脸庞只有豌豆般大,眼鼻嘴却像几粒灰尘那样细微,然而却画得神采飞扬,把娃娃的天真和童趣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是惜墨如金、笔到意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酒盅小巧,画面有限,作者有意将侧身的婴孩沿底足而画,底足成了一座石凳,小孩仿佛正好坐于石凳之上,真是构思巧妙至极,非常人所及也。

整个画面设色淡雅,以红色暖调为主色调,借以表现欢快幸福的“榴开百子”的主题。但同是红色的石榴花、石榴籽、石榴皮、侧身童子衣裳、正面童子肤色及白里透红的脸却深浅有致、层次分明、毫不含混,真可谓“红分五色”,把彩水墨画应用得炉火纯青了。

由于在瓷面上作画,浅绛彩大多画得粗率,人物大多也是千人一面。而汪友棠的人物画极富个性,脸上五官虽着墨不多,看似随意点画,却出神入化地把人的眼神、情感和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这除了绘画功底深厚,还需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力。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水墨人物画釉下彩陶瓷在德化县问世》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水墨人物画釉下彩陶瓷在德化县问世》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