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民窑瓷器 > 导航 >

丽阳元末明初古民窑惊现瓷都 震惊考古界

丽阳元末明初古民窑惊现瓷都 震惊考古界

古代民窑瓷器 清朝民窑瓷器鉴别 乾隆民窑瓷器鉴别

2021-05-17

古代民窑瓷器。

位于江西景德镇市昌江区丽阳乡的元末明初古瓷窑遗址经过为期3个月的科学发掘,近日终于“破土而出”,其发掘成果震惊国内外考古界。

这次由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的发掘,是对景德镇地区民窑的首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地点位于丽阳乡彭家村瓷器山西坡和丽阳村碓臼山南坡,发掘面积770平方米。这也是故宫博物院参与的第一次考古发掘。

著名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在发掘现场向记者介绍:这是一处元末明初的瓷窑遗址,这个窑址中出土了青花瓷、仿龙泉釉瓷、仿哥釉瓷,此外还有紫金釉瓷和白釉瓷等。器类主要有碗、盘、靶杯等,其中质量较高的仿龙泉釉和仿哥釉瓷标本弥足珍贵,这些材料的发现将改它的科学发掘,不仅在揭示具体的瓷窑场的生产品种从青白瓷向青花瓷过渡、何时使用国产钻料烧造青花瓷器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而且对揭示元末至明代中期景德镇地区乃至全国瓷业生产的兴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前来参加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加拿大著名陶瓷专家史蒂夫?布若索称丽阳古瓷窑址为“伟大的发现”。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史上大”屏风惊现重庆


近日,很多逛重庆市解放碑新华书店的市民,都被其五楼的巨幅陶瓷屏风所吸引。据该陶瓷屏风销售商——景德名瓷店负责人肖建平总经理称,这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屏风,宽3.3米,高2.4米,比目前陈列在人民大会堂的报春图瓷板屏风还要宽出20厘米。

绘功精湛引本地画家临摹

这是一幅典型的百鸟朝凤图,整个画面围绕凤凰展开,以牡丹、松柏为背景,用仙鹤、喜鹊、鸳鸯、燕子等百鸟为陪衬,点缀出一幅千姿百态、百花绽放、栩栩如生的百鸟朝凤场景。

精美的绘功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很多观众甚至不相信,这巨幅的屏风是大师亲自一笔一笔画上去的。一位姓李的本地民间女画家甚至准备用相机拍下来,回家自己临摹一张。

两年力作西南仅此一尊

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市民的关注,是因为该巨幅陶瓷屏风积聚了画师的大量心血。据了解,它由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吴雨初先生耗时两年精心创作完成,吴先生的代表作品《百鸟朝凤》、《花开富贵》、曾多次在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北京等举办的博览会上获得奖项,受到各界好评。

景德名瓷负责人肖总表示,该巨幅陶瓷屏风西南地区仅此一尊。目前景德名瓷解放碑新华书店还陈列着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的薄胎大王高梅生先生的“薄胎大碗”,以及由当代三大瓷坛泰斗王锡良、王恩怀、熊钢联手创作的永久和平国礼青花瓷,7501毛主席用瓷、已故花鸟大王余翰青的绝品等名作。

文莱惊现中国“瓷器道”


近日,南京市有关人员不仅与文莱国签订了文化合作协议,还参观了该国的考古现场。前天,南京市文化局杨新华副局长说,“让我们备感震撼的是,在文莱的一条河道上居然发现了大量的中国瓷器,密密麻麻的碎瓷,真可谓是奇观。”

据了解,明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后年是中文建交15周年,2008年则是古浡泥(今文莱)国王在中国去世600周年。为了开展两国的纪念活动,中国与文莱签订了文化合作共识,该协议规定:除将两国交往史汇编出版外,还要加强在考古、文物保护和修复等方面的合作,文方希望能将南京的浡泥国王墓墓碑复制并运到文莱,双方共同努力在南京为古浡泥国王玛吉德哈桑修建展厅,提供展品等。

最让南京文化代表团惊讶的是,文莱在拓宽文莱河支流桑底河时,在2公里长的河中,距两边河岸各100米左右的水下密布着大量的瓷器碎片,其间还有完整的瓷器,黄金饰品、铜制品,象牙和琉璃手镯,在河中每走一步都会踩到文物,其规模之大让人叹为观止。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杨新华说,“这些瓷器以宋瓷为主,还有明代的瓷器,既有白瓷又有青花瓷器,分布这么密集又这么绵长的瓷器遗迹在中国都没有发现过。从这个瓷器道可以看出,宋代时期,中国和文莱就有密切的交往。但让人好奇的是,文莱当时还处于部落时代,没有统一的国家,且到如今还不会烧制瓷器,当时为何需要如此大规模的瓷器?这些瓷器是在当地烧制的还是从中国运来的?碎片为何在河两岸均匀分布长达2公里?这些都是待解的谜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条瓷器遗址道路的创造者是中国人,这个发现对研究中文两国友好交往史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余干发现晚唐青瓷古窑遗址


有关专家称:将进一步证明江西也是青瓷的发源地

记者昨日获悉,在余干县黄金埠镇刘家山,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古代窑址,窑址内出土的青瓷文物证明,我省也是青瓷的发源地。

昨日,记者赶赴现场采访了解到,这座古窑遗址是在景鹰高速公路余干县出口互通施工现场发现的,位于余干县黄金埠镇上行村委会的刘家山。连日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余干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对窑址500平方米范围进行抢救性发掘。

从发掘情况看,目前发现龙窑一座,出土了大量青瓷器,有碗、盘、碟、钵、罐、壶、砚台及各类烧具。这次出土的器物,其造型有的雄浑,有的精巧,釉色呈现铀青绿和青黄,色泽精美,为同时期江西窑址所罕见。

从外形看,釉色与浙江越窑有密切联系,胎上施褐彩的碗类器,又与长沙窑工艺如出一辙。另外还发现了大量的玉璧底器,对研究我国古代瓷器文化有较高价值。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余家栋告诉记者,这个窑的时代为中唐到晚唐,说明余干也是中国古代瓷器的烧制地之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称,我们原来一直认为青瓷的发源地在浙江,这个古窑的发现,填补了江西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空白,进一步证明了江西也是青瓷的发源地之一。

目前,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

南宋运瓷船惊现常山港


考古的许多重大发现往往源自于农民的偶然一掘,秦俑的发现如此,三星堆的发现亦如此。而对于常山县常山港一条挖沙船上的几名船员来说,他们一次普普通通的挖沙作业,也许将挖开一艘近千年前的南宋沉船之谜。

碎瓷片如雪花般冒出

时间要追溯到去年的10月6日,在常山港流经常山县阁底乡的一段河滩上,一艘当地常见的挖沙船正一如既往地进行挖沙作业。突然,有船员发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竟有大量晶莹光亮的碎瓷片如雪花般从江底冒出来。

最初,船员及当地村民并没有把这当回事,但此后几天里,当地一些文物贩子和文物爱好者听到风声后,赶过来收购一些品相完好的瓷器,村民们得知后也蜂拥到现场拣拾瓷片,引起当地派出所的注意,遂通报给常山县文物办,并立即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半柄船桨揭开沉船一角

去年10月15日,衢州市博物馆馆长柴福有赶到常山,经鉴定,确认这些瓷器是南宋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特产———影青瓷。影青瓷,又称青白瓷,是宋、元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生产的重要瓷器品种。其釉色青中显白,白中泛青,介乎青白之间,相当珍贵。另据当地一位村民介绍,他曾潜水下去探察,结果触摸到一叠叠的瓷器。此外,在挖出瓷片的同时,还发现不少“烂木头”,其中一块很明显是半柄船桨。柴馆长由此推测,这里可能有一艘运送瓷器的南宋沉船。

从村民以及文物贩子手中,常山公安部门最终追缴了64件影青瓷文物。

抢救性发掘即将开始

近日,记者前往常山采访时看到,发现瓷片的水域已被保护起来,现场几米高的围堰已经做好,有专人24小时值班。当前,挖掘沉船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只待现场一通电,就可进行抽水作业。据了解,省文物局已经将此列为2002年考古的重大项目之一,专家即将对此进行抢救性挖掘。

据柴福有馆长介绍,这批瓷器很可能是南宋时期从景德镇运往都城临安的,路线可能是从景德镇经陆路运到浙江开化的华埠,再由此经水路送往临安,不料中途沉船。目前发现的影青瓷主要有斗笠碗、印花盒子等五大类。

据了解,即使从世界范围看,内河流域发现古沉船也非常罕见。此次常山港发现的是否是南宋古沉船?船上是否载有大量珍贵的影青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专家们的挖掘,这些谜底会一一揭开,本报将对此作连续报道。

168万元天价景德镇青花瓷惊现烟台港城


烟台博物馆广场这几天摆上了一批卖陶瓷的摊点,一只标价168万元的“青花至尊瓷”引起了路人的极大兴趣。

至尊青花瓷标价168万

记者一早来到博物馆广场,这里已经一字排开了数十个陶瓷摊点,展卖瓷器种类繁多。“富贵平安”大花瓶高达2米、重约150斤,花费工人一个月时间才制作完成,“年年有余”、“百子欢庆图”东瓜罐,据说全是手工绘制的图案,“水点桃花”大盘、“渔家乐”瓷塑、瓷画、瓷屏风等各种艺术观赏瓷、日用瓷叫人眼花缭乱。颜色釉瓷、粉彩瓷、仿古瓷、青花瓷各领风骚。其中青花瓷器有盘、瓶、香炉、执壶、罐、碗、杯等。青花瓷,胎体厚重,装饰图案繁复,纹饰层次多,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但是现场购买的人却很少,大多数人只是来问问价格。

在一家瓷展摊位前,一件名为“至尊青花瓷”报价168元,“青花瓷,大家应该都知道”。据摊主介绍,烧制它要在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早在唐代就有青花瓷了。青花瓷这么贵,何况‘至尊青花瓷’呢,这个又是名家烧制的,这只是个样品。真东没摆出来,金贵。”这位老板神秘地说。

记者一再要求要看看真正的天价瓷器,但是老板只说样式和展卖的一样,就不拿出来了。标价168万的牌子引来了众人围观,不少人觉得这价钱太吓人。一位退休的老人说:“168万的青花瓷肯定不在这里卖,至于到底是真是假就难说了。”边上的一位小伙子说:“把我们家的房子卖了都不够这件的零头,好家伙,吓死人了。”老板则表示价钱是可以商量的,这只是参考价。

观赏瓷惹人喜爱

景德镇冯老板带了200多样瓷器来,其中有瓷画、瓷人、瓷质动物等观赏瓷,价钱在几百元到千元不等。展卖现场,人们询问和观看最多的还是那些惹人喜爱的观赏瓷。

这位老板诉记者,他第一次来烟台,以前曾去过山东的济南,瓷器在那里卖的比较好。烟台经济比较发达,通过我们瓷器协会的市场调研发现,有不少烟台人对比较喜欢,在烟台他们也是有信心的,但是具体还要看实际的情况了。一位围观的市民表示:“展销刚开始,价钱肯定贵得离谱,反正要20来天,等等看,又不着急用,往年都是最后几天才去买,今天主要看看新鲜,这么好看,真叫人喜欢。”

家用瓷器价也高

瓷碟、瓷碗、瓷坛也是大受市民比较关注的,但是打上“景德镇”的牌子就有些贵。一位大妈说:“一件十公分大小的碟子要价8块钱,在超市也就两三块钱,可能是景德镇的牌子值钱吧。”来自黄务的张大姐看中了一件盛汤的盆,但是价格有点让她接受不了,于是还是决定去超市买。展卖现场还有一些碗、盘、杯、筒、哨子、人物、鸟兽等瓷器小件物品,价格在2元到100元之间一件。

据介绍,此次展销活动将于27日结束,也可能会在展销20天的基础上再延期。专业人士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要确认买到的瓷器货真价实,尤其青花瓷以前主要用于宫廷,日常生活用得并不多,在瓷器摊上看到的“青花瓷”,标价虽然相当高,但还是要谨慎购买。

元民窑青花瓷器有什么特点?


元民窑青花瓷器有什么特点?元代民窑青花盘碗普遍采用重叠垫烧方式,盘碗的圈足无釉,盘碗内底有宽窄不一的涩圈,圈内釉被刮去,露出胎体,这种重叠垫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上下重叠垫烧的瓷器发生粘连,既有利于提高烧成的成品率,也有利于节省窑炉空间,多装烧瓷器,节省成本,扩大产量。

元王朝在政权巩固,社会相对安定以后,随着麻仓土的发现和开发,进口苏麻泥青料的增多,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做胎的工艺技术不断完善,普遍开始了西亚钴料和众多国产青料的分别使用和混合使用的多种方法,元青花瓷器制作、烧成的工艺美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至正年起,不仅官窑元青花瓷器达到历史的高峰,而且民窑元青花也不乏精品。但由于青花瓷器的生产仍然有“有命则供”、官府督烧与“否,则止”,面向市场供应的区别,元代所有瓷器品种的档次、质量亦有优劣之分。

从胎体上看,由于元青花采用二元配方制胎,即瓷石与麻仓土按比例配方混合制胎,这就决定了元青花的胎体普遍较厚重、胎质坚硬;胎质与宋代青白瓷的胎质相似,胎色不是纯白色的,而是层次不一的灰白色或灰黄色或土黄色的;由于粉碎瓷石、淘洗瓷土等工艺的局限性,烧成后的胎体比后世景德镇瓷器仍然粗糙,颗粒状态突出,有偏狭形缝隙,气孔较多,远说不上细腻洁白。但小型器物尤其是民窑青花瓷器中的精品,其胎与元青花官窑瓷器差别并不大。

从成型工艺上看:民用元青花瓷器与元青花官窑瓷器的制作方法一样。如采用内模外刮削制坯、外膜内刮削制坯,再以泥浆做粘合剂合模或多层重叠成型。故大件器物的内壁、内底、腹部、口部等处胎体接痕现象明显。

从挖足、修口工艺上看,与同时代其他知名窑口(如龙泉窑、钧窑等)有一致的风格:大器足底宽厚多为挖足,挖足有深有浅,器底厚重、圈足厚宽,圈足既向内斜削,又向外斜削,从圈足正面看,呈八字形;圈足内底普遍有螺旋状旋坯痕、跳刀痕和乳钉状突出点,圈足上往往能发现修坯不连贯的刀痕;器口向外下方斜削形成的器口极具时代感。大瓶、大罐的底部旋削纹较粗、较疏,小瓶、小罐盘和碗的切削痕较细、较密。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已熔入釉中。小型器物(小罐、小瓶、小壶和碗、盘等)削足处理方法常见底足足端外墙斜削一刀的元代突出特点。

元代民窑青花盘碗普遍采用重叠垫烧方式,盘碗的圈足无釉,盘碗内底有宽窄不一的涩圈,圈内釉被刮去,露出胎体,这种重叠垫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上下重叠垫烧的瓷器发生粘连,既有利于提高烧成的成品率,也有利于节省窑炉空间,多装烧瓷器,节省成本,扩大产量。笔者发现:元代青花瓷小型罐和瓷壶有的瓶口也无釉,显然是被工匠有意刮去的,刮削痕迹也很明显。这说明元代民窑青花罐、壶类瓷器也有重叠垫烧的。

总之,元代青花瓷器的垫烧工艺也具有多样性,有一匣多器重叠装烧的,有直接在细沙上焙烧的,也有匣钵单件仰烧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大件器物底部露胎不施釉,小件器则不一定,或者底部露胎,或者底部有施釉;采用铺砂直接焙烧方法的,器物烧成后即形成所谓的砂底,砂底常出现粘砂或铁质斑点,少量器物由于胎土内含有铁质,器物露胎部位经烧结呈现火石红斑痕,但小瓶、小罐和碗、盘等小件器物则也有不见明显火石红,或者不见火石红的。有的元青花民用瓷器与官用元青花瓷器一样,在底部被工匠有意甩洒釉斑点。这种现象是元青花瓷器的独特特点,是鉴定元青花瓷器的一个要点。

从元青花的釉面及青花发色上看:既有玻璃釉、青白釉,也有卵白釉(枢府釉),或偏白,或偏青,或偏青黄,或偏青白,或莹润透亮,或哑光、乳浊感强;透明感强的玻璃釉普遍开细小纹片。但总体上不及宋瓷洁白,普遍偏青,民用青花瓷的透光度比官用青花瓷差。青花发色不稳定,色泽晕散,大体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深入胎骨,俗称“黑疵”。青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或蓝褐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因此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青花上浮与釉面紧贴,晕散青花呈炸开状,上浮青花釉面显有浓黑丝及小点,青花纹饰紧贴釉面,微呈凹状,这也是鉴别景德镇元青花瓷的基本要点。鉴定元青花瓷器是官用或民用,重点是纹饰:前者繁密多层次,精细备至,颇有绘画功底;后者稀疏、简约、随意、草率、匠气较浓。

景德镇市柴窑祖传窑:开窑现宝 艳惊四座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6月14日,位于名坊园内的冯氏祖传窑开窑。随着一件件精美的瓷器被窑工搬出窑,意味着冯氏祖传窑在名坊园第一次烧窑成功。

开窑现场,深厚庄重、晶莹滋润的瓷器吸引了嘉宾驻足观看,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很完美!第一次烧窑就能烧得这么好,烧出来的瓷器发色纯正、釉面肥厚,特别是钧红釉试制成功。”冯氏祖传窑负责人冯上诲激动地告诉记者。

今年6月8日,是我国第14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冯氏祖传窑积极配合今年“非遗保护中国实践”的活动主题,决定在名坊园举行首次烧窑活动,6月6日满窑,6月10日正式点火烧窑,6月14日开窑。此次烧窑1500件(个),精品率达到70%以上。

据了解,景德镇柴窑烧成技艺已有千年历史。柴窑构造比较复杂,以松柴为燃料,发展到现在更是要求要以松柴中好的马尾松为燃料,火焰清净,不含硫磺,油质感强,对瓷器呈色有利。同时适应颜色釉、青花等多品种的烧成,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柴窑烧制的产品被视为珍品,享誉中外。冯氏祖传窑传承、创新、发展柴窑烧成这一门技艺,致力于恢复柴窑文化、重建柴窑精神、保护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中“小瓷都”正现雏形


通城借力打造华中“小瓷都”

6月22日,香港柏豪银丰瓷土公司2条生产线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投产后年产值可过亿元。至此,通城县共吸引沿海10多家陶瓷企业前来投资,目前已入园落户2个,新上生产线4条,年产值可达5亿元。通城打造华中“小瓷都”的蓝图正式扬起风帆。

据悉,通城县境内陶瓷资源可供使用200年以上。国有企业改制前有8家规模陶瓷厂。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重点围绕陶瓷产业招商,8次组团到广东省深圳、佛山和江西高安、江苏常熟等招商,走访62家陶瓷企业集团,签约意向性项目11个,签约资金13.9亿元。

为把通城建设成为全省的陶瓷原料加工基地和陶瓷产品生产、出口基地和华中地区“小瓷都”,该县引进香港柏豪银丰瓷土公司,在陶瓷产业园新上两条生产线,月底正式投产;6月上旬,佛山谊生陶瓷有限公司在陶瓷工业园征地500亩,计划分3年建设6条陶瓷生产线,专业生产高档瓷质仿古砖。计划在明年6月份建成投产,两条生产线可实现年产值约2.4亿元。

前不久,台湾和成陶瓷集团、温州华天陶瓷集团等企业又前来通城洽谈投资,华中“小瓷都”正现雏形。

阅读延伸: “北方瓷都”——淄博

打造 2015的通城成为华中地区‘小瓷都’

佛山谊生陶瓷投资湖北通城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丽阳元末明初古民窑惊现瓷都 震惊考古界》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丽阳元末明初古民窑惊现瓷都 震惊考古界》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民窑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