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碎片价格 > 导航 >

在瓷器碎片中 寻找中国古文明

在瓷器碎片中 寻找中国古文明

古代瓷器碎片价格 中国古代瓷器 中国古代瓷器文化

2021-05-21

古代瓷器碎片价格。

很多欧洲国家认识中国都是从瓷器开始的,咱中国的英文拼写CHINA有一个意思就是瓷器。瓷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在景德镇体现的尤其突出。这些年景德镇的考古发掘挖掘出许多瓷器碎片,这些碎片都记录着深厚的历史文明信息。

考古专家利用近年来在景德镇官窑出土的瓷器残片,已经先后复原了1千多件珍贵的瓷器。这个盘子就是景德镇珠山官窑发掘的瓷片复原的,由于这些瓷器残片出土于明朝洪武地层,证明是明代洪武年间的瓷器。而此前,人们一直以为,这种图案细密、留白较少的瓷器都是产于元代。很长时期以来,人们还认为,明朝永乐和宣德时期的瓷器没有差别,因而有“永宣不分”的说法。但官窑出土的瓷片修复的这个永乐军持线条流畅轻盈,而这个宣德军持则显得过于厚重,专家们由此发现这两个时期的瓷器实际上非常容易区分。更有趣的是这个蟋蟀罐,它成了一个历史事实的重要证据。野史上说,明朝宣德皇帝喜欢玩蟋蟀,但根据正史记载,宣德皇帝是位勤政的、有作为的皇帝,没有这种嗜好。

【同期】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www.tAOci52.COm

这是宣德官窑出土的蟋蟀罐,肯定是养蟋蟀和斗蟋蟀的。这个龙画的是双角五爪,像这种双角五爪的龙只有皇帝才能用,其他平民百姓和官员都不能用,用的话属于僭越,是要杀头的。这个你看,它有款,大名宣德年制,从这个器物可以印证,宣德皇帝是玩蟋蟀的,而且很喜欢玩蟋蟀。

可以说,对官窑的每一次发掘,都是在一页页一段段地重新撰写中国最精美瓷器的历史,都是在一次次、一层层地揭开神秘的官窑瓷器的历史面纱。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中国古代瓷器哪种瓷器好?


瓷器是中国古文化的一种象征,现在有很多的古代瓷器是非常珍贵的,但是相对于其他的一些古董来说,不易保存容易碎。古代的很多瓷器它的作用是用于观赏,他的外形非常的优美,并且在每一件瓷器的表面都有,非常美丽的花纹进行装饰。在中国有五个名窑出产的瓷器是非常出名的。然而在我们中国古代哪一种瓷器是最好的呢?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乾隆时期的,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他的尺寸大小在40厘米,它的成交价在高达两亿多人民币,从价格来看,是非常昂贵的他的收藏意义是非常高的。在一零年的时候,一件清朝时期的粉彩镂空转心瓶,在英国竟然拍出了5.5亿的高价,不得不说,这个价格在那个时候刷新的古代瓷器的所有的拍卖价格。然而到现在都还没有瓷器打破过这样的记录。像这种精致的瓷器是乾隆时期的景德镇官窑所制作出来的,然而,像这种古瓷器是有史以来非常精妙的一种设计。从外形上来说给的感觉是非常大气华丽的,现在这样的工艺已经是失传了。想必,大家了解瓷器的人都知道景德镇产出的瓷器质量上是非常过关的。

如何去定义件瓷器的好坏和它的价格还是有一定关系。如果一件瓷器的价格高,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精美更多的,是他的用材非常的讲究,在制作工序上每一步都是非常精确到位的,在那个时候,景德镇的官窑都是为宫廷制作的,然而他的名贵之处也是从他的诞生而开始的,在我看来景德镇的瓷器在古代来说是最好的。

古代的瓷器还有两大类是官窑和民窑,顾名思义官窑就是专门为宫廷而制造的瓷器,名窑是专为百姓所制造的。官窑和民窑还是有很多的区别,但从工艺上他们都是非常的精致的,官窑在制作工艺上做工精细,但是民窑要更加的生动和洒脱,所以说这也是两种不同瓷器的区别。

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时期的瓷器都有不同的有点,就如远古时期的陶器到现在的瓷器,在我看来每一个时期都有他美的地方,并且向我们每一个人对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东西的定义是不一样的,陶瓷已经有了五千年的历史,但如果要真正称得上是瓷的恐怕要追溯到隋唐时期。

宋元明清这四个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有非常优秀的陶瓷作品,在我个人看来乾隆时期的景德镇官窑所产出的瓷器是最好的,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定义是不一样的,每个朝代都有精品,从远古到今天瓷器依旧流行,但是古代的制作工艺是现在人们无法传承的。所以说现在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原始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创造出一个新时代的瓷器,从单色到五彩斑斓,哪一样不是标志着瓷器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呢?

中国古代瓷器瓷器赏析:

1:明永乐青花莲子盌,尺寸:10.2厘米,估价:HKD 5,4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6,640,000 ,成交时间: 2013-04-08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

莲子式,敞口,深腹下收,小足高壁,外底作鸡心状凸起,更形灵秀轻巧。胎质细白,釉面光润,钴青色调凝重古雅。纹饰抽象,盌心图样,彷佛四瓣小花,内壁纹饰,则犹如飘带重迭卷舒,辅以回纹卷草。盌外饰交迭双层莲瓣纹,边沿圈足则缀以回纹。

2:元仿官窑杏圆贯耳小壶,尺寸:10.5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6,640,000 ,成交时间: 2013-04-08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

3:明宣德青花花卉纹莲子盌,尺寸:直径15.9厘米,估价:HKD 3,8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6,640,000 ,成交时间: 2013-11-27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双圈六字楷书款。盌敞口,深弧腹,窄底,圈足。盌心双圈内绘四瓣花纹,外环饰半花纹,再一圈连枝叶纹,内壁饰缠枝花纹,口沿下饰曲线朵花纹。外壁饰银锭、犀角、珊瑚、阴阳板四杂宝,间以花卉纹,口沿外缠枝花、三叶纹各一周,近底处饰莲瓣纹。足墙饰卷草纹,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4:明弘治黄地青花槴子花纹盘,尺寸:26.4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HKD 6,640,000 ,成交时间: 2013-10-08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弘治年制》款。槴子花纹,以青花绘之,对比鲜明黄地,始作于宣德一朝,终至嘉靖,弘治年间尤盛。此盘绘饰率性挥洒,饶富动态,活灵活现。

5:清雍正青花荔枝纹如意耳扁壶,尺寸:高26.5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HKD 6,620,000 ,成交时间: 2011-06-01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6:清乾隆仿古青铜罍式浮雕“双龙”纹双耳瓶,尺寸:25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6,620,000 ,成交时间: 2011-10-05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雍正年始,景德镇艺匠竭力专研以陶瓷模仿其他材质之器,以展其技。仿学之品,乾隆帝尤喜之,是以甚得君心。其时盛学青铜器,而模拟明清仿古青铜器者,又较直接效商周等古器多见,艺匠巧心精工,以不同的釉料或窑变效果模仿青铜器上的斑驳锈痕,饰银描金以营造错金银装饰。本品是浅浮雕,凸出光润柔美,有凹陷处却著意不施光泽釉料,明晦之间,暗蕴匠人巧心。至今未见有相似之品著录于册,疑为孤品。

7:清雍正矾红「三多」图碗,尺寸:13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6,620,000 ,成交时间: 2011-04-07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碗笔绘细腻,纹饰简约,为典型雍正风格。矾红彩极少单独作为瓷器装饰,此例实属罕见。

8:元青花芭蕉瓜果大盘,尺寸:直径39.5厘米,估价:RMB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6,608,000 ,成交时间: 2009-05-29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9春季拍卖会。

此类大盘为元代青花瓷器的经典造型之一,端庄周正,尺幅恢宏,颇见气势,盘心中央为一竹石芭蕉,左右对称分别绘一组竹石西瓜纹和竹石折枝莲花纹,另有折枝瓜果间缀其中。“竹石芭蕉”为具有文人情调的典型中原文化主题。肥硕的西瓜、牵绕的藤蔓则带有浓厚的波斯和西亚色彩。口沿为交错菱格纹,内壁饰缠枝灵芝纹,外壁绘一组变形莲瓣纹,莲瓣内填以如意云头。胎釉精良,釉汁厚润泛青,青花发色苍妍青翠,苏麻离青锡光锈斑明显,绘画技法高超,以勾勒点染绘就,布局繁缛有序,笔意酣畅,洒脱自然,兼备粗犷豪放与严谨和谐的艺术美感,砂底无釉,碹纹明显。

9:清乾隆仿石釉粉彩开光山水图瓶,尺寸:高15.3厘米,估价:RMB 5,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6,608,000 ,成交时间: 2010-06-07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器因形似灯笼而称为“灯笼尊”。侈口,束颈,溜肩,筒状腹,圈足。外壁仿石釉地开光粉彩绘山水图。器内、外底施松石绿釉,上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山水图绘有山峦起伏,山润茂林,古木参天,傲然挺拔,山花绽放,平溪小桥,草舍掩映。纹饰构图疏密得体,层次分明,景物错落有致,颇得章法,笔触运用自然灵活,渲染皴擦,宛如一幅感染力极强的中国水墨山水画,别具艺术魅力。粉彩是清代彩瓷品种之一,创烧于康熙年间,雍正、乾隆朝盛行,雍正粉彩器以柔丽淡雅而名重一时,乾隆粉彩器则以色彩浓艳明丽,纹饰繁缛而闻名,尽显御用器的奢靡之风。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评价乾隆瓷器有:“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的感叹。清代粉彩瓷器装饰图案常见山水、人物、花草、虫蝶纹等。施彩柔丽,构图形式多样,纹饰纤柔,用笔工细。

中国古代瓷器哪种瓷器好


中国的古瓷器拥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欣赏价值,瓷器不比金银等古董易于收藏,它珍贵而易碎,一件古瓷穿越千年遗存至今实属不易。在收藏界中,古瓷器不仅拥有着非常重要的观赏价值,而且价格也很高昂。我国的古瓷器与中国的文化种类一样,博大精深派系众多,五大名窑出产的瓷器闻名古今,有些尊贵典雅,有些洁白如玉,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如果要问中国古代瓷器哪一种瓷器最好的话,一般都是见仁见智,鉴于古瓷器现如今已不仅仅是一件观赏品,而是成了价值连城的收藏品的缘故,我们可以根据它在收藏市场中的价格表现来看哪一种更好。

在2010年,我国清朝年间的一件粉彩镂空“转心瓶”在英国的班布里奇拍出了5.5亿人民币的天价,此价格刷新了中国古代瓷器的所有拍卖纪录,而且直到现在,在全球范围内的古瓷器交易也没有打破这一价格纪录。它具体是一件什么样的古瓷器呢?它叫“吉庆有余”纹镂空内青花转心套瓶,是一件清乾隆时期的珐琅瓷器。从史料中我们查到,这种精致的瓷器是由乾隆时期景德镇官窑的御用督陶官唐英和副手一起研制设计而成的,这种古瓷器是我国古代制瓷史上最为精巧的设计,它的这手工艺制作非常繁复,整体虽然分为内瓶和外瓶,但是内外的瓶颈却连在一起,外瓶的底部与内瓶的内心相互连接,外部再绘制栩栩如生的花纹雕饰,整体给人一种大气而华丽富贵的风韵。可惜的是,这种工艺已经濒临失传。它的贵也是有原因的。

贵与好各有定义,但是一件瓷器之所以贵的原因,一定包括它足够的好。2014年4月,一件明成化彩鸡缸杯在香港以大约2.49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刷新了中国国内瓷器的拍卖纪录,这种瓷器是中国古瓷器的艺术珍品,为明朝皇帝御用的酒杯。此杯轮廓线条柔中有韧,曲中有直,给人一种清秀淡雅,规律端庄的气韵。其胎质细润而洁白,轻薄通透,表里如一。明成化瓷器有山叶绿、姜黄、鲜红等彩色,还有釉下青花这种永恒不变的经典类型。明成化瓷器是当时的景德镇御窑厂为宫廷烧制的瓷器用品,明清两朝对它的记载很多,它的名贵从它问世时就已经开始。

2005年在英国伦敦,中国的一件元青花古瓷器以大约2.3亿元的价格成交,这个拍卖价格在2005年来说,创下了全世界艺术品领域成交价格的最高纪录。元青花与其他青花瓷器不同在于它所采用的颜料极为特殊,通过这种颜料绘制再烧制出的青花瓷颜色深蓝,比较艳丽,与一些发灰的青花瓷比较,视觉上更有优势。

中国古瓷器器型


中国瓷器是中国文明与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国古瓷器器型种类繁多,其器型一为中国瓷器艺术特征的表现,当然也兼具实用性。今天就来聊聊中国古瓷器器型。

(一)碗

造型特点是敞口、深腹、平底或圈足,形式多种多样。如六朝时的青釉莲瓣纹碗,唐代越窑海棠式碗,邢窑的釉花口碗,以后出现的折腰碗、斗笠碗、卧足碗、敦式碗、盖碗等。

1、宫碗 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有“正德碗”之称。

2、羽觞 杯的一种样式。器身椭圆、浅腹、平底。腹两侧置半月形双耳,亦有饼形足或高足。明末清初流行。碗身上往往题有信士弟子名称乞求内容、施舍时间等,多为青花瓷。

3、注碗 温洒用具,与注子配套使用。一般碗壁直而深,有的通体呈莲花形,用时碗内放适量热水。注子内盛酒置于碗中。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南方居多。

4、盏 瓷碗的一种样式,饮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体略小。宋代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兔毫盏、玳瑁盏为“斗茶”之上品。

5、茶船 放茶盏的用具。因形似船,帮名。明清时景德镇窑烧制有仿官釉、表花、粉彩茶船。

(二)盘

盘的尺寸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敞口、撇口、敛口、洗口、卷沿、板沿、折腰式、葵瓣式、荷叶式、方形转角式和花形攒盘等。六朝时已有青瓷刻莲花纹盘,以后又出现白、酱、黄、绿红、紫等单色釉盘。也有在单色釉上饰以印花、刻花和划花纹饰的。明清景德镇窑又烧制了斗彩、五彩、粉彩、红绿彩、矾红彩装饰的盘。

1、攒盘 用以盛放干鲜果品的用具,是由一定数量、各种式样的小盘,拼攒成一个多格的大盘。流行于清康熙年间,以素三彩和五彩器为多。式样有圆形、六方、八方形或叶形、牡丹形、梅花形、莲花形、葵花形、菱花形等多种。

2、高足盘 盘心下承以高足。一般高足盘的造型是洗口、盘心平坦,盘以下承以喇叭形高足。最早见于隋代青釉高足盘,多数在盘心印图案或朵花纹样。明清两代景德镇窑多烧制青花与釉上彩绘高足盘。

(三)杯

1、高足杯 杯身小,下承以高足,故名。饮酒用具。明代景德镇窑烧制青花高足杯、斗彩高足杯。宣德青花海水红龙纹高足杯、成化斗彩缠枝莲纹、葡萄纹高足杯是精粹之品。清代以青花高足杯居多。

2、羽觞 杯的一种样式。器身椭圆、浅腹、平底、腹两侧面置半月形双耳,亦称“耳杯”。古代饮酒用具。东汉时有绿釉陶羽觞。两晋时有大量青瓷羽觞,南北朝时羽觞数量减少,形状如两端微尖略上翘的船形。

3、压手杯 明代杯的一种式样。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是明永乐时独有的名贵器物。杯身绘青花缠枝莲纹饰,杯内心书“永乐年制”四字篆款。款形有花心、鸳鸯心、双狮戏球三种。

4 、高士杯 明成化斗彩杯之一。饮酒用具。直口沿边微撇,口以下渐收敛,浅圈足造型小巧丰腴。所谓“高士杯”是杯身绘有文人行乐的图画,如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等。

5、三秋杯 明成化斗彩杯的一种,敞口、浅斜式腹壁、圈足,杯身以秋菊、蝶、草组成画面,故名三秋杯。色彩以青花色勒,草花和飞蝶轮廓,以鹅黄、紫红、姹紫点染飞蝶和花蕊。杯形秀巧,画面素雅,为明瓷珍品。

6、爵杯 酒具。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立柱,一旁有。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四)瓶

盛酒或供陈设用器。唐代越窑青釉瓶、邢窑白釉、工艺精细、釉色纯正。宋代南北各地瓷窑大量烧制青、白、黑、青白、白地黑花、白地褐花、三彩和黑地铁锈花等装饰的瓶。造型有玉壶春瓶、梅瓶、筋瓶、净瓶、卷口瓶、盘口瓶、直径瓶、穿带瓶、弦纹瓶、瓜棱瓶、橄榄瓶、胆式瓶、葫芦瓶、双鱼瓶、多管瓶、蟠龙瓶、贯耳瓶等。元代的八方瓶、四系扁瓶为独创之作,明代有天球瓶、葫芦扁瓶、宝月瓶、象耳折方瓶、鹅颈瓶、蒜头瓶,清代有棒槌瓶、柳叶瓶、凤尾瓶、灯笼瓶、象腿瓶,双陆瓶,转心瓶,转颈瓶等形式各异的品种。

(五)盒

一种由盖、底组合成或如抽屉的盛器,装放食物、药品或化妆品用具等。按用途分,有食品盒、香盒、粉盒、药盒、镜盒、油盒、黛盒、盒、文具盒、棋盒等。其形制有圆形、长方、八角形、瓜形、石榴式、桃式、双鸟式、方胜式、银锭式、朵花式、镂空式、委角式、菊瓣式、筒式等。还有在大盒内套小盒的“子母盒”和多节套装的“套盒”等。唐代以后各地广为烧制。以宋代景德镇窑烧制的青白釉盒产量最大,盒底部多印有某家盒子记的作坊标记。

(六)罐

用以盛放或烹煮食物。造型特点是口径大腹丰且深,胫部内收,大底足。明清时期景德镇烧制了多种式样、多种装饰的瓷罐。如瓜棱罐、折方罐、鸡心罐、天字罐、撞罐、月牙罐、冰梅罐、蟋蟀罐、鼓式罐等等。以青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斗彩等装饰,精致华美。

(七)壶

汉晋时瓷质壶开始流行,历代烧制有大量有同形制的壶,如西亚的扁壶、鸡头壶、唾壶,唐代的凤头壶、皮囊壶,辽代的鸡冠壶、马镫壶等。壶式的演变是:早期壶形由口颈、腹、足构成,有的加双耳、无流与柄。六朝后盛放汁液的壶,在腹部置流和曲柄,如西晋时的鸡首流、羊首流,唐代的短颈管状流、八方流,宋代细长而弯曲的流。柄式有管形曲柄、龙柄、凤柄、龙柄、凤柄、曲带式柄等等。

(八)尊

其形制为敞口,粗颈、深腹、圜底、圈足。商代有原始青瓷尊,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形体高大精美,颇为富丽。宋以后瓷尊盛行,用于盛酒或做宫廷陈设用器,如汝窑三足尊、出戟尊。清景德镇窑产品丰富,有苹果尊、鱼篓尊、石榴尊、太白尊、马蹄尊、络子尊、百尊、萝卜尊、观音尊、牛头尊等等。

(九)

古代 洗用具之一。造型为圆形,口部前侧有较宽的出水流,平底或圈足。最早见于汉代,此后历代瓷窑多有烧制。元代景德镇的蓝釉描金、釉里红雁纹、蓝釉白花 ,都是稀世珍品。

(十)洗

古代 洗与文房用具的统称。最早见于西晋青釉制品,敞口、宽折沿、阔腹直壁、平底。洗沿和里心多刻画水波纹。宋代以后均有烧制。如仿古铜器式样的青釉双鱼洗耳恭听、鼓钉洗、圆洗、单柄洗、葵瓣洗、委角洗、蔗段洗耳恭听、莲花洗、桃式洗、叶式洗等。

(十一)炉

焚香用具,多用做生活燃香用具或佛前供器。造型多样,西汉时有陶质熏炉和博山炉,两晋时有青瓷熏炉,宋代南北瓷窑烧有鱼耳炉、鼓钉炉、乳钉炉、莲瓣炉、烧制下班香炉,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烧制青花米,以明宣德青花海水纹双耳三足炉为最。

(十二)灯

古代照明用具。陶、瓷制品均有。造型特点为上有油碗,中间承以支柱,下有底盘,盘下有足。灯柱的形式较多,有筒形、螺旋形、兽形等。明清时期景德镇烧制青花和彩绘高足烛台,因以蜡烛照明,故灯的造型变化较大。上有金属扦以插蜡烛。洗式小扦盘下接以长柄、中间承以洗式托盘再接以高圈足。

(十三)枕

有脉枕与生活用枕两类,后者最多。还有少数殉葬用的尸枕。唐代枕形体较小,以长方形为多。宋代南北窑广为烧制,产品多。陶与瓷制品均有,造型丰富,有长方、腰圆、云头、花瓣、椭圆、八方、银锭、鸡心以及婴孩、卧女、伏虎、双狮等形式。尤以磁州窑枕数量多,彩绘生动、民间生活气息浓郁。宋代瓷枕较唐代增多,元代瓷枕枕身更有长达40厘米以上者。瓷枕枕底一般有作坊标记。

中国古瓷器器型主要有以上十三种,每种大类下又有不同种小类,这些都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人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驱使下创造出来的,为中国灿烂的文化留下了积极宝贵的财富。

中国古代瓷器纹饰(一)


【龙纹】瓷器常见纹饰之一。龙既是古代封建帝王权威的象征,又因传说它能登天入渊、行云降雨而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形象,所以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地装饰在陶瓷上。战国至唐代,龙多作堆贴、捏塑、范印等主体形象。浙江上虞唐 “乾符六年”(879年)墓出土的青瓷蟠龙罂,颈部堆塑一条长形的龙,张牙舞爪、腾云欲飞。五代的龙纹多为刻划的平面图案,常与祥云、波涛、宝珠组合在一起。宋元时代有印花、剪纸、绘画、贴花的品种。明清两代以绘画的龙为主,亦有刻划、印花者。除了云龙和龙涛纹题材外,还出现了花间龙、莲池龙、翼龙、正面披发龙、立龙等形式。

【平升三级图】瓷器纹饰。流行于清代。平升三级为旧时祝亲友官运亨通之辞。瓷器上绘瓶(平)、笙(升)、三戟(三级),以谐音取其意。

【四季风景诗】瓷器装饰的一种。见于清乾隆粉彩山水转颈瓶。在器物的开光处,绘春、夏、秋、冬四季风景,每季风景画上分别题写“春到人间饶富丽,柳烟花雨总宜人”、“澹月梧桐影,轻风萝薛香”“梅帐春融雪,松窗月舞龙”等诗句,书体依次为隶、揩、行、篆四种。

【印花】瓷器装饰的技法之一。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范或印戳,在尚未干透的陶瓷坯体上印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范制坯,直接在器物上留下花纹,称为印花。瓷器印花始见于汉代。宋元时期南北许多窑口的产品均盛行印花装饰,以耀州窑、临汝窑、定窑、景德镇窑较为著名。

【对联】瓷器装饰的一种。流行于清代。康熙五彩加金锦地瓷器中,在菱形开光中书“聪明当此发”(上联)、“步步是莲花”(下联)的对联,并书“锦地永常”横批。

【白头偕老图】明清瓷器纹饰。白头鸟,大小如画眉,老则白头,又名白头翁,旧时既把它作为长寿的象征,又往往将之比作夫妻恩爱终生,白头偕老。瓷器画面上绘一对白头翁,即寓祝愿夫妻“白头偕老”之意。

【纳福迎祥】清代瓷器纹饰。画面主两个孩童将蝙蝠放入罐中,题为“纳福迎祥”。

【伯牙携琴访友图】伯牙,春秋时人,善弹琴。据《乐府解题》载: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岛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与钟子期为友,所奏《高山流水》,曲意皆为钟之期悟出,世称知音。明清瓷品上绘有伯牙携琴访友图。以明成化图案最为精美,伯牙、琴童及所携之琴皆用青花勾勒,伯牙衣纹中填水绿彩,琴僮的衣服着矾红色。松树、野菊亦用青花绘成,枝叶加绿色,花着以黄彩龙纹】瓷器常见纹饰之一。龙既是古代封建帝王权威的象征,又因传说它能登天入渊、行云降雨而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形象,所以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地装饰在陶瓷上。战国至唐代,龙多作堆贴、捏塑、范印等主体形象。浙江上虞唐 “乾符六年”(879年)墓出土的青瓷蟠龙罂,颈部堆塑一条长形的龙,张牙舞爪、腾云欲飞。五代的龙纹多为刻划的平面图案,常与祥云、波涛、宝珠组合在一起。宋元时代有印花、剪纸、绘画、贴花的品种。明清两代以绘画的龙为主,亦有刻划、印花者。除了云龙和龙涛纹题材外,还出现了花间龙、莲池龙、翼龙、正面披发龙、立龙等形式。

【平升三级图】瓷器纹饰。流行于清代。平升三级为旧时祝亲友官运亨通之辞。瓷器上绘瓶(平)、笙(升)、三戟(三级),以谐音取其意。

【四季风景诗】瓷器装饰的一种。见于清乾隆粉彩山水转颈瓶。在器物的开光处,绘春、夏、秋、冬四季风景,每季风景画上分别题写“春到人间饶富丽,柳烟花雨总宜人”、“澹月梧桐影,轻风萝薛香”“梅帐春融雪,松窗月舞龙”等诗句,书体依次为隶、揩、行、篆四种。

【印花】瓷器装饰的技法之一。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范或印戳,在尚未干透的陶瓷坯体上印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范制坯,直接在器物上留下花纹,称为印花。瓷器印花始见于汉代。宋元时期南北许多窑口的产品均盛行印花装饰,以耀州窑、临汝窑、定窑、景德镇窑较为著名。

【对联】瓷器装饰的一种。流行于清代。康熙五彩加金锦地瓷器中,在菱形开光中书“聪明当此发”(上联)、“步步是莲花”(下联)的对联,并书“锦地永常”横批。

【白头偕老图】明清瓷器纹饰。白头鸟,大小如画眉,老则白头,又名白头翁,旧时既把它作为长寿的象征,又往往将之比作夫妻恩爱终生,白头偕老。瓷器画面上绘一对白头翁,即寓祝愿夫妻“白头偕老”之意。

【纳福迎祥】清代瓷器纹饰。画面主两个孩童将蝙蝠放入罐中,题为“纳福迎祥”。

【伯牙携琴访友图】伯牙,春秋时人,善弹琴。据《乐府解题》载: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岛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与钟子期为友,所奏《高山流水》,曲意皆为钟之期悟出,世称知音。明清瓷品上绘有伯牙携琴访友图。以明成化图案最为精美,伯牙、琴童及所携之琴皆用青花勾勒,伯牙衣纹中填水绿彩,琴僮的衣服着矾红色。松树、野菊亦用青花绘成,枝叶加绿色,花着以黄彩。

网友珍藏中国古瓷器精选


新石器时代彩绘足形陶罐

高14.7cm

资料

此类陶器的装饰风格是马家窑文化中马家窑类型彩陶的常见纹饰。

北宋耀州窑刻花叶纹瓜棱罐

高14cm

资料

北宋为耀州窑的极盛时期,宋初以烧制碗类为主,器多光素无纹。宋代中期以后,出现釉色更趋于稳定,种类更加繁多,刻花线条更加活泼流畅,刀锋更加犀利等特点,而此均符合以上特征,或为宋代中期以后作品。耀州窑以石灰釉作青釉,釉料黏度高,容易在刻画凹处积存。宋代陶匠刻花时使用斜锋落刀,因此花纹一边为斜口,一边则为直口。又由于青釉在凹凸处堆积深浅不一,形成恰似双色的效果并使得纹饰更加突出。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牡丹花双耳瓶

高28.5cm

资料

五代耀州窑花式碗

宽12cm

资料

资料

北宋耀州窑刻缠枝花卉纹盘

直径22cm

资料

资料

元龙泉釉玉壶春瓶

高15cm

资料

资料

北宋钧窑天青釉小碗

直径9cm

资料

资料

此类小碗又被外国人称“泡泡碗”。

北宋~金钧窑天青釉紫斑小碗

直径8cm

资料

资料

西晋越窑青釉熊形尊

高7cm

资料

北齐青釉贴花莲瓣蒜头瓶

高33cm

资料

资料

资料

北齐青釉贴花莲花兽面风鸟花樽

高65cm

资料

资料

资料

资料

资料

北朝时期青瓷胎体厚重,但少有如此精美装饰。此花樽装饰风格显然受到了中亚波斯文化及宗教文化的影响。因当时佛教的盛行,并受北方石窟艺术的影响,因此出现将莲瓣纹、飞天、菩提、宝相花等图案移植到陶瓷上的现象。

唐~五代邢窑白釉鹦鹉杯

宽14.5cm

资料

资料

唐白釉褐彩鞍鞯纹皮囊壶

高19.5cm

资料

资料

皮囊壶,其器形是仿自北方游牧民族的皮囊容器而得名。

隋~唐白釉塑贴狮纹凤首壶

高21cm

资料

资料

此类把壶是萨珊、粟特银器中流行的一种器皿,传入中国以后这种富装饰性的器形成为邢窑、定窑的模仿对象。

晚唐~五代白釉双鱼形穿带瓶

高21cm

资料

资料

双鱼状瓶是九世纪后期常见题材。

唐白釉长颈瓶

高21cm

资料

资料

北宋定窑“官”字款莲瓣纹倒装壶

宽15cm

资料

资料

资料

把壶倒置后从底孔注酒,此孔同连接隔水管,将壶正置时,利用连通器液体等高的原理,酒从流嘴流出,但不会溢自壶底孔,故称倒装壶或倒流壶,盛产于宋代,是一件集合古人智能及美学之作。

定窑白釉印花龟鹤齐龄图百褶盘

北宋~金,直径14.5cm

资料

此种折沿盘以十个褶曲为饰,故称百褶盘。

定窑白釉划花莲塘双凫纹折腰盘

北宋~金,直径21.3cm

资料

资料

资料

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盏

资料

黑釉木叶盏是吉州窑中的特色,是把天然树叶贴在胎上,上釉后再入窑烧成,树叶经高温挥发后,留下之痕迹便成了木叶纹,是运用天然纹理成装饰的工艺。

南宋吉州窑黑釉过墙木叶盏

直径10.7cm

资料

资料

南宋吉州窑仿玳瑁釉剪纸文字盏

直径11.7cm

资料

资料

此茶碗同时使用剪纸贴花及窑变两种装饰技法烧制,且能达到如此完美及清晰的纹饰实为难得。剪纸贴花需要使用两种不同颜色釉料才能形成,而釉玳瑁釉为窑变釉,其原理是在胎体上使用两种氧化铁含量不同的釉,燃烧时产生交融及流淌的效应,如同玳瑁纹理。而如此碗能同时达到双重装饰效果则很不一般。

南宋吉州窑黑釉仿剔犀纹盏

直径12.3cm

资料

资料

资料

南宋吉州窑仿剔犀如意云纹梅瓶

高22.5cm

资料

资料

剔犀本为中国漆器中的一种装饰工艺,因其层层环绕之纹饰酷似犀牛角断面层肌理而得名。这种工艺多见于宋代漆器上,银器装饰中也见有模仿。而能在陶瓷装饰上得到模仿,更显出吉州窑陶匠独具慧心的创意及工艺技巧,先施一种含铁量较高的釉料,再以含铁量不同的浅色釉料仿饰剔犀纹饰,可谓吉州窑黑釉瓷中独树一帜的装饰工艺。

南宋吉州窑黑釉描金茶碗

直径13cm

资料

资料

北宋磁州窑黑釉油滴白沿碗

直径13cm

资料

资料

此种以白釉装饰口沿的方法在日本被称为“白覆轮”,曾在宋代北方地区比较盛行,打破了单一釉色的装饰,别具一格。在磁州窑器的传世品中,以白釉装饰口沿并的油滴纹碗极为少见。

金磁州窑黑釉剔花卉纹玉壶春瓶

高28cm

资料

资料

此玉壶春瓶采用难度极高的白地黑釉剔花技法,即在胎体上先涂白色化妆土,再涂黑色化妆土,施两层化妆土后再以刀在器身表面小心剔除花纹周围的黑色化妆土,产生白地黑化的效果,最后在施一层透明釉。此技法多出现于十一至十二世纪的磁州窑上,并在之后对邻近的瓷窑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北宋磁州窑白釉剔牡丹花卉盖罐

高14.5cm

资料

资料

此类采用深刀雕刻法的大画面花朵及卷叶纹装饰多见于北宋风格的磁州窑系器物上,如河北磁州观台窑出土的白釉剔花枕,其雕刻技法与此盖罐类似。

北宋~金磁州窑白釉剔花罐

直径13cm

资料

资料

资料

在十世纪晚期的磁州窑产品中,这种以深峻刀法在白色化妆土上剔花并露出较深颜色胎骨的装饰手法尤为突出,而因为其白色化妆土中的高岭土成分,使得剔刻后的花纹对比更加强烈。

宋吉州窑褐彩河虾双鱼纹梅瓶

高20.5cm

资料

资料

资料

南宋~元青白釉刻花花卉卧狮壶

高17cm

资料

资料

资料

南宋青白釉瓜棱壶

高20.5cm

资料

资料

北宋青白釉花口菊瓣碗

直径11cm

资料

资料

元青白釉观音公道杯

直径11.5cm

资料

资料

杯内有一立柱式莲蓬头,莲蓬头中空,中间置小观音,当注入酒时,利用吸虹原理,小观音便会随随升起,是结合科学与艺术之作。

南宋青白釉刻花胆瓶

高26.5cm

资料

资料

资料

青白釉是景德镇在宋代的主要产物,因釉色白中带青,故称青白釉、影青或隐青。其形式或受北宋御用定窑白瓷影响,之后因元代祟白,更成为宫廷及民间重要产物之一。

南宋青白釉菊瓜棱盖盒

高12.5cm

资料

此类盖盒又作粉盒,南宋时期的沉船多有发现各式盖盒,可以此为对照。

南宋青白釉印缠枝莲花笔插

直径10.3cm

资料

北宋青白釉褐彩胡人吹笙壶暖杯

壶高20cm

资料

资料

资料

唐~五代长沙窑褐彩凤首壶

高37cm

资料

资料

六朝至唐代,我国与西亚各国文化交流频繁,波斯的一种鸟首壶传到我国,影响所及,在唐代的青瓷、白瓷及三彩釉陶中出现了凤首壶。此壶既吸取了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造型的特点,又融入了我国传统的龙凤装饰艺术。1577-569-01-93

中国古代瓷器纹饰(四)


【和合如意图】清代瓷器纹样。如意,僧具之一,讲经时多用之。《释家要览》载:“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执之,状如云叶”。民间则作为玩赏的吉祥物。《琅环记》载:“昔有贫土,多阴德,遇道士赠一如意,凡心有所欲,一举之顷,随即如意,因即名之也。”瓷器上绘荷花(和)、盒子(合)、灵芝(如意)、,象征“和合如意”。

【金玉满堂图】瓷器纹饰。流行于清代。金玉满堂是形容财富极多。《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后又将金玉满堂称富有才学之人。《世说新语·赏誉》载:“王长史(王濛)谓林公(支遁),真长(刘惔)可为金玉满堂”。因鱼与玉音近,故清代瓷器以绘金鱼来比喻金玉满堂。

【独占鳌头图】瓷器纹饰。鳌鱼,传说中的海大龟(鳖)。一说形似龙,好吞火,故立屋脊。亦名蛮蛤,好风雨,背负蓬莱之山于海中。唐、宋时期皇帝殿前陛阶上镌有巨鳌,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陛阶正中,故称入翰林院为上鳌头。《玉壶清话》载:“座主登庸归凤阁,门生批诏立鳌头。”后称状元及第为独占鳌头。明清瓷器上绘有此图,以康熙制品为精。

【祝寿图】瓷器装饰题材。清康熙时颇为流行。内容有“西王母祝寿”、“福禄寿三星”、“八仙庆寿”、“万寿无疆”、“寿桃”、“双螭捧寿”、“莲花八宝托寿”等。有的碗、盘饰有用一百个不同字形的寿字组成的“百寿纹”。此外,有的壶全器作寿字形,寓祝寿之意。

【莲花纹】南北朝以后流行的瓷器装饰纹样之一。南北朝至唐代,莲花纹常作为瓷器的主题纹饰,碗、盏、钵、盘的外壁或内划复线仰莲,有的盘心还饰蓬莱纹,酷似盛开的莲花。亦见雕刻成立体状的莲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莲花尊,五代的莲花形盏托等。宋代开始变为辅助纹饰。元至清代,莲花纹的变化较多,有缠枝莲、把莲等,并常于动物纹样组合在一起,如:莲池水禽、莲池游鱼等。

【海水纹】瓷器纹饰之一。流行于宋代。海水布局为圆圈形式,多为八至十圈,中心为海螺纹或饰一朵花。各窑均有,而风格不同。

海龙纹瓷器装饰纹样之一。流行于明清时期。画面为游龙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斗彩海龙纹龙身用青花勾勒,填以黄彩,行云与海水均以青花和绿彩组成,浪涛则不施彩,显出浪涛天的气势。

【梧桐图】清代瓷器纹样之一据说系瓷制艺人根据唐人王勃《腾王阁序》的诗意,将“江西八景”中章江门和腾王阁组合为景逐渐演变而来,又以“梧桐引得凤凰来”的佳句,称此图为“梧桐”。画面景、物、人皆备,宛如一幅江南渔、樵、耕、读山水风俗画,边缘饰织锦图案,辅以串珠装饰,中间饰象征吉祥的“八宝”纹样。整个画面构图严谨,繁而不乱。

【婴戏纹】瓷器上装饰的儿童嬉戏、玩耍的画面。始见于唐代长沙窑,在注子的流下用褐彩绘一肩负莲杖、手挽飘带的胖娃,外罩青釉。宋金时期,耀州窑、定窑、介休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等均有婴戏纹产品。装饰方法为刻划、印花、绘画等。图案有童子戏花、双婴划船、骑竹马、抽陀螺、钓鱼、玩鸟、蹴鞠、赶鸭、放鹌鹑、攀树折花等,笔划简练流畅,构图生动活泼。明清时很流行。

【婴戏三果】婴戏纹之一。所见为宋代定窑印花器。三个儿童一骑于树枝上,一坐于树枝上,一立于树枝上,分别攀拽树上的桃子、石榴、枇杷,天真可爱。

【眼前见喜图】瓷器装饰题材。盛行于清代。画面以动、植物为主要内容,以谐音或表意突出“喜”字。如:绘梧桐、喜鹊,称“同喜”。绘喜笑颜开的四个童子,称“四喜人”。绘一豹、一喜鹊,称“报喜”。绘二喜鹊、一铜钱,称“喜在眼前”。绘二童子笑脸相对,称“喜相逢”。绘梅花梢上落一喜鹊,称“喜上眉梢”。绘一灌獾、一喜鹊,称“欢喜天地”。绘一喜蛛下垂,称“喜从天降”。绘两只喜鹊,称“双喜”。

【福禄寿图】清代瓷器装饰题材。画面绘蝙蝠、鹿桃或松、鹤、寿星老人等内容。蝠、鹿音同“富”、“禄”,分别代表富贵和高官厚禄,松、鹤、寿桃、寿星均寓有长寿之意。此图又称“三星”。瓷器上装饰此图,象征福、禄、寿三星高照,表达了世人的美好愿望。

【缠枝纹】瓷器上最常见的纹样。盛行于元代以后。明代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复,婉转流动,变化无穷。缠枝莲、缠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

【饕饕纹】又名兽面纹。饕饕是一种神话动物,面部兼有牛、羊、虎、熊等动物的特征,狰狞恐怖。以《吕氏春秋》“周鼎著饕饕,有首无身”的记载而名。明清瓷鼎、瓷炉上见有仿商周铜器的饕饕纹,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彩绘等多种。

【羲之爱鹅图】明清瓷器的常见纹饰之一。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为了掌握书法技巧,养成了“爱鹅”的癖好。他从鹅行水的动作中悟出了用笔的方法。曾以书写一部《道德经》的代价换取了山阴道士所养的鹅。后世因有羲之爱鹅之说。明成化斗彩高士杯上的羲之爱鹅图,王羲之头、手及下身衣着均为青花,上身衣服轮廓内填以矾红。僮儿手捧图书,除衣服填成水绿色外,其他部分均用青花勾填,鹅为赭色,轮廓用青花勾出。水、垂柳、苔点、坡石、草竹均以青花为主,或填加相应的色彩。构图十分精美。

【麒麟送子图】瓷器纹饰。古时将麒麟视作祥瑞、稀有之物,用“凤毛麟角”形容罕见而珍贵的事物。清人祝贺亲友得子,往往在瓷器上画麒麟送子图或寓“早生贵子”、“福增贵子”之意。

中国古代瓷器纹饰(二)


【吉祥纹样】明清时期盛行的以寓意谐音的方式表示祝贺和象征吉祥的纹样。如:牡丹-富贵,桃子-寿,石榴-多子,松鹤-长寿,鸳鸯-成双,喜鹊-喜庆,鹿-禄,蝙蝠-福,鱼-富足有余,鹌鹑-平安,戟、磬、瓶-吉庆平安,喜鹊踏梅枝-喜上眉梢,梅花、竹子、喜鹊-梅竹双喜,梅花、竹子、绶带鸟-夫妻“齐眉祝寿”,牡丹、海棠-富贵满堂,牡丹、月季-富贵长春,牡丹、瓶-富贵平安,牡丹、玉兰-玉堂富贵,牡丹白头翁-富贵白头,毛笔、银锭、如意-必定如意,等等。

【岁寒三友图】松、竹、梅称“岁寒三友”,是中国画的常见题材。宋人苏东坡诗“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如文与可画梅、竹、石题:“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竹、松经冬不凋,梅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宋以后常作为瓷器的装饰题材。亦有用石块、柏树代替或松树而组成岁寒三友的。

【竹林七贤图】瓷器装饰题材之一。三国曹魏晚期,政治昏暗,一些正义之士不愿同流合污,纷纷退出官场,过着纵情山水,放浪不羁的生活。当时,文人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人、相与友善,隐身遁世,常闲聚于竹林,或醉饮奏琴,或赋诗咛咏,以发泄忿懑,号为竹林七贤。五代时,长沙窑瓷器绘有此图。清代景德镇窑仍有这种装饰有产品。

【竹爆平安图】瓷器纹饰。流行于清代。竹爆平安是古代时在节日里或喜庆有日子里,用火烧竹,发出爆裂之声,以驱除山鬼,保佑平安。瓷器上的竹爆平安图,系绘爆竹和瓶来表示此意。

【如意图】瓷器纹饰。流行于清代。如意,原为僧人用具,讲经时手执之物。后亦作为民间玩赏的吉祥物,形状如灵芝或云形。瓷器上绘两只柿子和如意,称“事事如意”,绘松柏、柿子、灵芝,表示“百事如意”、“万事如意”、“吉祥如意”、“和合如意”、“新韶如意”等图案。

【寿山福海图】瓷器纹饰。常见于明清瓷器。画面绘灵芝和山石,代表“寿山”,绘蝙蝠和海水,代表“福海”。是以象征和谐音来表意的风俗画。

【饮中八仙图】“饮中八仙”指唐代嗜酒的八位文人学士,亦称酒中八仙或醉八仙,他们是:贺知章、汝阳王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唐代诗人杜甫有《饮中八仙歌》,对他们各自的品行、性格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明清瓷器上的饮中八仙图,就是根据杜甫的诗绘制成的。

【伯牙携琴访友图】伯牙,春秋时人,善弹琴。据《乐府解题》载: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岛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与钟子期为友,所奏《高山流水》,曲意皆为钟之期悟出,世称知音。明清瓷品上绘有伯牙携琴访友图。以明成化图案最为精美,伯牙、琴童及所携之琴皆用青花勾勒,伯牙衣纹中填水绿彩,琴僮的衣服着矾红色。松树、野菊亦用青花绘成,枝叶加绿色,花着以黄彩。

【纳福迎祥】清代瓷器纹饰。画面主两个孩童将蝙蝠放入罐中,题为“纳福迎祥”。

【鱼藻纹】瓷器常见装饰纹样。“鱼”与“余”同音,寓“富贵有余”、“连年有余”之意。宋代已具雏形,定窑、景德镇窑、吉州窑、龙泉窑、磁州窑的制品中均有范印或刻划的鱼纹,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等。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上的鱼藻纹十分精美,两尾游鱼之间,布满水藻、浮萍,并以水藻的漂拂示意水的流动。亦见磁州窑白地黑花品种。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彩瓷中的鱼纹更为繁多,常在同一器上画鲭、鲌、鲤、鳜四种鱼,鱼形较肥大,空间衬以水藻、浮萍、莲花等。

【鱼跳龙门图】《辛氏三春记》载:河津县(今山西省河津县)又叫龙门,因交通不便,水险浪高,河里的鱼鳖之类游不上去,凡是能跳过去的就称龙,故有鱼跳龙门的说法。明清瓷器上绘有此图。

中国古代瓷器纹饰(三)


【一路连科图】瓷器装饰题材。一路连科是科举时代对赶考学生的祝颂语,谓此行可以连中三元。科,是指程度、等级,科举制取士的规格和年份称登科。科举考试分乡式、会试、殿试三等,乡试列为首者为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夺魁称状元。清代瓷器上绘一只鹭鸶和莲花,寓“一路连科”之意。此外,绘一只鹭鸶和芙蓉,称“一路荣华”,绘一只鹭鸶和牡丹,称“一路富贵”,绘一只鹭鸶和花瓶,称“一路平安”,这些题材不仅是对赶考学生的祝福,也是对人们美好未来的希翼。

【八仙图】“八仙”即张果老、吕洞宾、汉钟离、韩湘子、铁拐李、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相传他们学道成仙,各有一套本领,故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八仙所持之物:张-鱼鼓、吕-宝剑、汉-扇子、韩-花篮、铁-葫芦、何-笊篱、蓝-横笛、曹-阴阳板,被称为“暗八仙”。明嘉靖后,八仙成为瓷器装饰题材之一,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内容,清初仍较流行。

【八吉祥】瓷器纹饰。始于元,流行于明清时期。八吉祥图案为: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它们(或称八宝)是佛家常用的象征吉祥的八件器物。《北京雍和宫法器说明册》载:法螺,佛说具菩萨果妙音吉祥之物。法轮,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之物。宝伞,佛说张驰自如,曲复众生之物。白盖,佛说遍复三千净一切药之物。莲花,佛说出五浊世,无所染着之物。宝瓶,佛说福智圆满,具完无漏之物。金鱼,佛说坚固活泼,解脱禳劫之物。盘长,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物。元代瓷器上八吉祥的排列无一定规则。明永乐开始按轮、螺、盖、伞、花、瓶、鱼、结为序,清乾隆以后亦有不按顺序排列的。有印花和彩绘两类,印花多见于元至明永乐年间,宣德开始以彩绘为主,有青花、斗彩、五彩等,清代出现粉彩、珐琅彩品种。

【八音图】瓷器纹饰。钟、磬、琴、萧、笙、埙、鼓柷、圉八种乐器叫八音。八音也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总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钟、铃等属金类,磬等属石类,埙属土类,鼓等属革类,琴瑟等属丝类,柷、圉等属木类,笙、芋等属匏类,管、萧等属竹类。清代瓷器上绘有八音图。

【三多九如图】瓷器纹饰。流行于清代。《随园笔记·庄子天地篇》载:“华封人祝尧曰:‘使圣人福,使圣人寿,使圣人多男’。尧辞曰:‘多富则多事,多寿多辱,多男多累’”,九如:如山、如阜、如陵、如岗、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荫、如南山之寿,也是祝颂之辞。瓷盘上绘佛手、桃、石榴、,喻多福(佛与福音近)、多寿、多子,绘九个如意指代“九如”,合称“三多九如”。

【三阳开泰图】瓷器纹饰。取材于《易经》。《易经》载:“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故三阳为东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明清瓷器上绘三只羊,题三阳开泰,绘九只羊,题九阳启泰(九阳也是《易经》上说的九个阳数),均为岁首称颂之辞。

【三纲五常图】瓷器纹饰。流行于清代。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一种伦理观念。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儒家用三纲五常作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瓷器上绘三只缸和五个人尝酒,以寓“三纲五常”之意。

【万花堆】清代景德镇窑粉彩瓷器的装饰图案。流行于乾隆、嘉庆时期。器身满饰各色花朵,如百花堆聚,故又名“百花图”。图案以牡丹为主题,周围绘菊花、茶花、牵牛花、莲花、玫瑰花、百合等。有黑地和白地两种,以黑地为贵。画面繁密细致,五彩缤纷。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在瓷器碎片中 寻找中国古文明》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在瓷器碎片中 寻找中国古文明》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碎片价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