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伊派瓷砖 > 导航 >

千頌伊打碎的瓷器價值幾何?解讀李朝白瓷和許筠

千頌伊打碎的瓷器價值幾何?解讀李朝白瓷和許筠

伊派瓷砖 白瓷砖 贴花和印花瓷器的鉴别

2021-05-21

伊派瓷砖。

近日,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人氣爆紅,這部電視劇似乎成了年輕人交流的第一話題。除了一個英俊夢幻的外星人男神吸引眼球以外,連劇中的時尚、美食、家居都深受觀眾的追捧。那些由都教授穿越400年,帶來的古董瓷器——韓國李朝時期的白瓷也同樣受到了關注。

品質上乘的李朝白瓷的盤子價值百萬

在《來自星星的你》第八集中,千頌伊在都教授家砸爛了珍貴的李朝白瓷,可心疼壞了我們的都教授。Www.TaoCi52.COM

李朝(1392~1910)瓷器,亦有官窯民窯之別,白瓷是李朝最珍貴的瓷品,起初是由官窯燒制,屬皇室專用御器。而到了16世紀,韓國各地民窯都開始自己燒制白瓷器皿,因此白瓷也就進人到了家家戶戶的日常生活當中。

在劇中,都教授提到打碎的白瓷是來自“全羅南道長興窯址”。此窯址是16世紀中期開始興盛起來的民窯,所制造的長興白瓷也與全國各地有所不同。他們用當地山石均勻碾碎燒制,所成器物胎體輕薄,顏色瑩潤,看起來也格外的潔白。

李朝白瓷同時也是韓國三大瓷器瑰寶之一,與高麗青瓷和李朝粉青平分青史。韓國歷史上高麗王朝(918~1392)偏愛青器,而到了李朝,這種審美趣味就漸漸轉變為了白瓷。這之間的發展,與我國同時期明朝官窯白瓷工藝的傳播脫不開關系。

中國美術學院陶藝系主任戴雨享說道:“韓國歷史上盛產李朝白瓷的時期大概相當於中國的明朝。李朝白瓷對於我們來說,沒有太大的收藏價值。制造白瓷的京畿道廣州官窯受明朝景德鎮官窯的影響比較大,他們基本上學的就是明朝的陶瓷制作工藝。李朝白瓷后來將特殊的花紋、圖案、文人書畫加入進來,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韓國人對此特別自豪。李朝白瓷的盤子,在韓國可能價值很高,甚至可以作為傳世的東西,但是跟同時代明朝的青瓷是比都沒法比的。如果要說現在的價值,品相上乘的李朝白瓷的盤子,最高也就值300萬人民幣左右吧。”

因此,李朝白瓷雖並非當下國際瓷器收藏的主流,在拍賣場上的價格也遠遠低於中國明清的瓷器。但這並不影響韓國人對它們的珍視,常常被作為家傳寶貝。近年在拍賣場上出現的李朝白瓷罐,品相上佳的常能達到數百萬的佳績,一般的也有數十萬的落錘價。

許筠是何許人?朝鮮王朝中期大文豪

《來自星星的你》裡面,千頌伊打碎的白瓷罐比較特殊,罐上的題字是出自朝鮮王朝中期大文豪許筠之筆。那許筠是誰呢?

許筠,字端甫,號蛟山、惺所,又號白月居士。於1569年出生在江原道江陵市,父親許瞱是著名文人徐敬德的弟子,在文壇上頗富盛名,官至副提學,姐姐許楚姬(號蘭雪軒)也有文名。而許筠自己亦是朝鮮16世紀的大詩人,《洪吉童傳》便是他的代表作品。1589年(宣祖22年),許筠考上生員,1594年庭試文科及第,1597年文科重試狀元,之后擔任過檢閱、世子侍講院說書、任黃海道道使、春秋館記注官、刑曹正郎、司藝、司仆寺正、典籍、姚城郡守等眾多官職,可謂是一代文人官吏。許筠的文學作品都極具叛逆精神和革新思想,他一反長期以來佔統治地位的朱子學文學觀,對“道”進行了嶄新的詮釋,認為“文”絕不是“道”的附庸,而是具有獨立的價值和地位的。

劇中由許筠題詩的白瓷罐,身價可不比尋常。與中國不同,李氏朝鮮燒制的官窯器具並非全部奉給皇家所用,也有一部分是被允許流入高貴富有的私人藏家囊中。因此,這個16世紀曾為許筠所藏並題詩的白瓷罐的價值可是難以估量的。

據說在未來的幾集中,韓國“千面影帝”柳承龍將客串朝鮮時代的文人許筠。這也是《來自星星的你》抓人眼球的又一大特色。該劇到目前播出18集,頻繁有明星名人客串亮相,包括朴正雅、張恆俊、孫恩書、金秀路、鄭恩表、鄭雲吉、秀智等等,為電視劇播出倍增話題。

更多解讀:明朝官窯白瓷

1995年8月,在城市建設改造中,南京明皇宮遺址內玉帶河西側一口古井中出土不少明初白瓷殘片,造型主要有盞、杯、盤、爵、梅瓶等,制作風格在元與永樂之間,被學者斷為洪武制品。根據這些資料可以判斷出,早在洪武時期,御窯廠白瓷已經大量制作,並廣泛用於祭祀、賞賜以及日常使用中。

明代白瓷,胎體薄、自度高,釉色柔和,給人以“甜潤”的感覺,被稱為“甜白瓷”。此后,各朝的白瓷均別具一格,如宣德白瓷“光瑩如玉”,嘉靖白瓷“純淨無雜”,萬歷白瓷“透亮明快”。可以說,高質量的白瓷為彩瓷的迅猛發展創造了極好的條件。(鄭晨)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李朝斐养生炉钧杯赏析


近日,有朋友送我一个钧瓷茶杯。这个杯子是神垕镇年轻的钧瓷艺人李朝斐的作品,施炉钧釉,古朴淡雅,釉色绿红相间,如花瓣的红,如初乳新茶的绿,如阳光的洒金斑,令人赏心悦目……

据资料记载,早在清朝雍正年间,禹州市神垕镇就创造出炉钧釉。该釉色盛行于雍正、乾隆二朝,因在低温炉内烧成仿宋钧釉而得其名。《南窑笔记》记载:“炉均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绿点者次之。”

炉钧烧制分素烧和釉烧两步。炉钧的胎体先经过1000℃左右的温度素烧,然后施釉。釉层一般上厚下薄。釉烧过程并不复杂,属急火速烧,但用火及还原气氛的控制技术较难掌握,产品易变形,底足常垂釉、窑粘和炸裂,成品率极低。因为炉钧是在极端环境下烧制而成的,所以釉面常呈现出温润古朴、浑厚内蕴的特征,釉色丰富且少有浮光,多以蓝、绿、红色调为主。着色剂常形成红、紫、绿、金、银、铜斑点或结晶体,金星斑点似炼金炉中金星飞溅,银星斑点则像蔚蓝色的夜空群星闪烁。

炉钧釉-李朝斐制

炉钧釉的釉面开细小纹片。其结晶呈色深浅不一,红、蓝、紫、绿、月白等色融于一体。还有的似山岚云气与斑点混在一起,布满器身,如同五彩缤纷的孔雀尾羽,整齐美丽。炉钧釉中的红色并不太艳,且红中泛紫,犹如刚成熟的高粱穗色;蓝釉则如水波状,宛若春水荡漾。

作为钧瓷界的后起之秀,李朝斐在前人的技艺基础上,不仅有继承,而且有创新。他研发的炉钧釉不仅继承了炉钧仿古的神韵,而且在色彩的把控上更胜一筹,在含蓄凝重中彰显清丽与高雅,釉面闪现的红斑绿点更像是经过细雨滋润的红花与绿叶,清新自然,令人眼前一亮,给观者别样的春意与柔情。

在研制新釉色的基础上,李朝斐经过多年探索实验,在杯子的里釉中加入微纳米技术与元素,增加釉的活性,把水与茶叶中有益身体的元素充分激活,使茶水的品质与口感都得到很好的改善,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因此,李朝斐的养生炉钧杯一经面世,就受到钧瓷藏家与饮茶爱好者的青睐。

李朝斐钧瓷作品赏析-梅瓶


李朝斐钧瓷作品赏析-梅瓶

与众多早已成名的钧瓷大师相比,李朝斐不管是从年龄还是资历来说,都稍显稚嫩。从16岁就开始辗转于神垕各大钧瓷窑口工作的李朝斐,在2011年创办窑口钧都坊,凭借过硬的钧瓷烧制技艺和风格独特的炉钧作品,在钧瓷界声名鹊起。炉钧釉《梅瓶》就是其代表性作品之一。

梅瓶是中国传统瓷器中极具代表性的造型之一,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为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过去有学者认为,梅瓶因用于插梅花而得名。事实上,梅瓶最初的用途并非用于插梅,而是用于盛酒。宋赵德鳞著《侯鲭录》云:“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以瓦壶。其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在钧瓷艺术创作中,梅瓶是常见主题,其造型之优美,窑变之瑰丽,给人以无尽美感与艺术享受。

李朝斐的炉钧釉《梅瓶》造型端庄典雅,手拉坯成型,胎质细密。其釉色古朴凝重,红色的斑点犹如雨丝般随瓶体而下,流畅自然。该作品釉色层次分明,色彩有深色与浅色的渐变,红、绿、紫、金等色彩交相辉映,浑然构成一幅神奇的天然图画。整个作品色彩丰富,艳而不俗,颇有高古之风。

德化白瓷的研究、收藏和投资


刘幼铮与英国著名古董商埃斯肯纳兹探讨德化白瓷

德化白瓷是一个未得到国人重视的世界遗产,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现实。

世界各国:十六世纪开始,以法文“中国白瓷”的最高荣誉,命名了来自中国的白衣天使——BLANCDECHINE。此后,这个称呼不仅延续至今,而且被中国以外的几乎所有国家的所有场合统一使用。凡是冠以此名的瓷器,无一例外,就是她!几百年以来,她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皇室般的尊崇乃至爱戴、仿效。几百年后的今天,世界各地的知名的博物馆的收藏中,都必有她的身影;世界各地的拍卖场上,甚至较正规的网络拍卖,也都必有她登场。她已然成了国际文化遗产中的经典项目。这种文化现象,世界少见,中国仅有!

17世纪“何朝宗印”印章观音立像高51.5厘米13.12万英镑2005年11月8日伦敦佳士得

我国:这位白衣天使,从唐代以降千余年来,就一直以其民间素颜,默默辛勤地为代代百姓生产他们的必需品;自宋代以降近千年以来,就开始以其超凡艺术,夜以继日地为世界各地承担着创烧数以千万计的外销货,为天朝赢得了滚滚白银,为中华赢得了罕有的国家荣誉。尽管如此,千余年来,她始终没沾半点皇天的“宠幸”,始终与“国字号”无半点关系。或许就是缘此,国人们对世界给她的名声视若罔闻,还毫不客气地把她打发回了戴云山中狭小的德化县——非官窑的地方窑口之一。这种文化现象,世界未见,国人盛产!

文化前行的路径可以出现迂回,但是文化发展的方向却是世界潮流。迂回和弯路一定会更张为柳暗花明。在这一过程中,最正确的办法就是进入事实,接纳事实,体会真理,收获前行。

明万历观音坐像高43.2厘米22.8万美元2007年3月20日纽约苏富比

独有的窑业资源和技术

德化白瓷之所以能独树一帜并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是由德化窑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

首先,德化的瓷土矿产资源是独特的。-德化县地处戴云山区,境内分布有高岭土环形矿,拥有最优质的高岭土,是烧造白瓷最理想的配方比例,这是德化窑瓷得天独厚的特殊资源。据记载,德化瓷土磨细漂净即可直接制坯,不须调和其他原料;大都较软,不需太高温度,即可成瓷;颜色洁白,可省漂制手续,均其优点。但其质软,故易变形。德化地区的瓷泥制作工艺也是极为独特,首先是把瓷土原料用水碓舂细,然后放入沉淀池,其中上面部分的细颗粒称软土,下面部分的粗颗粒继续再舂细,再沉淀,直到能够使用为止,由此可见制作工艺的复杂和精细。尤为珍罕的是,距今七百多年前的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记录了十三世纪德化窑的瓷泥制作过程:当地窑工“从地下挖取一种泥土,将它垒成一个大堆,任凭风吹雨打日晒,从不翻动,历时三、四十年。泥土经过这种处理,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炼。。。。。。因此,挖泥堆土的人,目的是替自己的儿孙贮备制造瓷器的材料而已”。这种瓷泥的制作传统,一直延续到明代后期。

由于瓷土本身的特点,德化瓷窑形成了独创的窑炉结构系统。从已发现的窑炉遗迹看,德化瓷窑分为龙窑和分室龙窑两种形式。龙窑因其升降温和流速快,可以维持还原气氛,使得宋元德化白瓷釉中含量极少的三氧化二铁较多地转变成低价状态,而呈现浅淡的青色,即青白釉。据测定:德化瓷属于软性瓷,历代德化白釉瓷的烧成温度变化不大,都在1250-1280℃之间。其烧成温度不能过高,因为温度高会导致瓷坯变形,所以烧制温度受到严格控制。而景德镇瓷器的烧制温度要高一百多度。

17世纪“何朝宗印”印章观音坐像高34.5厘米10.92万欧元2009年6月12日兰佩尔茨

到了明代,分室龙窑进化为阶级窑。分室龙窑依斜坡建筑,阶级窑则呈阶梯状建筑。它在节约燃料、提高温度、控制气氛和增加产量方面都比龙窑优越,对德化白瓷釉质量和产量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阶级窑在明末传到日本和朝鲜,日本称为“串窑”。清代则是龙窑和阶级窑兼用。

德化白瓷的胎釉特质和景德镇所烧瓷器完全不同,看上去有软糯之感,而景德镇的产品都很硬。而且德化白瓷的胎釉结合非常细密,胎釉之间的分界线几乎看不出来,浑然一体,加之烧制温度偏低,最后形成有如玉石般温润的感觉。而观察景德镇瓷的横截面,则胎是胎,釉是釉。德化瓷釉配方是自成传统和体系的,是德化工匠几百年来针对本地瓷土特点而积累的经验。经仪器测定,德化白釉中钾的含量与胎中钾含量相近,有的还更高些,从而使得釉生成的玻璃相指数很高。

宋至元明德化瓷器胎釉最显著的特点是碱金属含量相当高,特别是K2O含量在6%上下,是中国所有瓷窑中指数最高的,它可以有效地降低烧成温度,但易导致成品的变形;铁、钛氧化物含量低,尤其是Fe2O3的含量是中国所有瓷窑中最低的。这一成分上的特性,使得德化白瓷的白度增高。德化白瓷的硅铝比超过5倍,碱性氧化物含量高,导致德化白瓷瓷质为软质瓷。

明代德化白瓷的成分不仅与唐、宋时代其他地区的白瓷不同,而且与同时期景德镇的白瓷也有区别。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瓷胎致密,透光度极其良好,为唐宋其他地区白瓷所不及。二是德化白釉为纯白釉,而北方唐宋时代的白瓷釉则泛淡黄色,元、明时代景德镇的白瓷则白里微微泛青,与德化白瓷有明显的区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是胎釉成分的不同,特别与氧化铁、氧化钛的含量有关,也和烧成气氛的性质有关。德化白瓷比北方白瓷和景德镇同期生产的白瓷釉色更纯净。

明代德化胎釉成分结构的独特性,加之相匹配的独特的窑炉烧成技术,才得以产生出胎釉结合致密,质地半透明并有象牙白釉色的独特效果,使得德化白瓷的品质日臻完备,造就出继宋白瓷之后中国白瓷的代表和托举出世界瓷艺技术的巅峰。

17世纪文昌帝君坐像高38.4厘米26.65万美元2010年9月17日纽约佳士得

烧制历史的脉络

宋元德化窑以生产出口瓷为主。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里记载说:“刺桐(泉州)港附近的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被称为刺桐的泉州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由于他带回了德化白瓷和著述中的宣传介绍,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学者将德化白瓷特称为“马可·波罗瓷”。德化白瓷作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最主要的贸易品之一,成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到了明代,德化窑陶瓷生产进入又一个高峰期。特别是从明中期开始,德化窑烧制的白瓷代表了当时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而当时出现的一批雕塑艺术大师,如何朝宗、张寿山、陈伟等,更将德化瓷雕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境界。自明晚期,德化开始生产青花和五彩瓷,特别是青花瓷,汇入中国外销瓷的大潮中,广播海外。

入清代,德化瓷业臻至全盛,窑场作坊遍布县境各地。白瓷雕塑沿袭了明代烧制技法,涌现了一大批名师高手,他们所雕塑的人物以及文房杂器皆十分精致雅观。德化窑自明末至乾隆年间所烧制的白瓷具有同等优美质感,但到乾隆后期随着国力的衰退,社会生产力的衰减,制瓷工艺不但没有得到提高,反而渐渐失去一些独特的传统生产方法。

民国时期,在德化窑出产的瓷器中,也不乏精致的作品。1915年苏学金首创捏塑瓷梅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30年许友义为仙游龙纪寺精心雕制的“五百罗汉”系列瓷雕,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开创了古今系列瓷雕的新纪录。

17世纪何朝宗印章渡海观音立像高46.7厘米42.6万欧元2010年11月5日斯图加特纳高

国内外收藏概况

由于德化瓷本身巨大的艺术价值和日益展现的艺术魅力,使得其在欧洲、亚洲的收藏活动持久不衰。在我国,有关德化瓷器的收藏记录开始于明代,但收藏始终没有形成风尚。国外的收藏家,甚至是皇室成员,对德化白瓷的收藏活动较之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欧洲对德化白瓷的研究早在三百年前就已开始。所以,现存历代德化白瓷的精品,大部分为国外博物馆藏品和私人收藏品。

国内收藏德化瓷的代表性博物馆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重庆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德化县陶瓷博物馆等,另外也有许多私人收藏。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的博物馆和私人都有收藏。香港中文大学还曾举办过德化白瓷的学术交流和专题展览。

德化白瓷在刚输入欧洲时,便得到了全欧洲贵族阶层的欣赏和欢迎。从王室贵族到庶民阶层都热衷于收藏。有数以千计的量化统计资料表明,欧洲各国的大多数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以及众多的私人收藏家都珍藏有德化瓷器。

德国德累斯顿国立美术馆存有400多套(1255件)德化瓷器,是中国以外最大的德化瓷器收藏地。这1255件德化瓷器都记录在1721年目录上。这些藏品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记录在1721年目录上有据可查的器物为奥古斯都大帝藏品以外的其他瓷器,尤其是德化白瓷提供了重要的断代依据,它们不仅是收藏的展现,更加对欧洲瓷器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或20世纪“许云麟制”印章骑龙观音立像高86厘米23.3万欧元2011年11月5日

斯图加特纳高

大英博物馆自1753年起就开始收藏中国的白瓷,至今已有250余年历史,其中一部分白瓷收藏于清王朝灭亡前,另一些则是20世纪的收藏家所赠。该馆收藏了近千件福建德化白瓷,其中主要为明清两朝的器物。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德化瓷器达两千件之多,且多有顶级藏品在其中。例如确为何朝宗制作的文昌帝君坐像,背部钤印标准的何朝宗葫芦形印章,而且有“万历庚午年春”刻款纪年文字,是全世界仅有的一件确切纪年的何朝宗作品。英国维多利亚和阿伯特博物馆藏有从宋至清代的德化外销瓷器200多件;牛津阿斯摩林博物馆收藏的德化窑瓷器年代较早且较为珍贵;白金汉宫中的大部分“中国白”同私人收藏品一样,也是属于早期的作品,确切地说有40多件藏品,藏品的质量很高,对于德化瓷器的研究极有价值。英国戴勒姆大学东方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一半以上都是明代的雕塑立件,件件精致。可惜这批藏品在近年已被流散到社会各地了。

法国是接受德化白瓷较早的国家,各博物馆大多都有收藏。如今世界各国对德化白瓷的统一称呼,就源于法语:BLANCDECHINE。法国收藏中最重要的一件是,何朝宗制作的观音坐像,背部钤印标准的何朝宗葫芦形章。

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博物馆、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堪萨斯市纳尔逊美术馆、华盛顿弗里尔美术馆、纽约市政博物馆、芝加哥的艺术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西雅图艺术馆、旧金山德昂博物馆、夏威夷博物馆和各大学的博物馆都珍藏有德化瓷器,其中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有58件,波士顿博物馆有30件左右(包括明代德化著名瓷塑家何朝宗的早期作品)。

丹麦哥本哈根的工艺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瑞典的博物馆也都分别藏有很好的德化瓷器。

除了欧美之外,在亚洲也收藏有众多的德化瓷器。在日本,德化瓷箫现在在日本根箱神社作为“国宝”保存。此外,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出光美术馆等也都有德化瓷的收藏。

17或18世纪何朝宗印章观音坐像高27.5厘米16.205万英镑2011年11月10日

伦敦邦瀚斯

国内外对德化白瓷的研究

在国际上,有关德化瓷的研究是欧洲传统学术课题,研究历史源远流长。几百年来,欧洲对德化白瓷的研究中,出现了众多的研究者和学术论著,以近代以来为最。

爱尔兰人唐纳利(P.J.Donnelly)是国外德化白瓷收集和研究的集大成者。他早年移居英国伦敦,一生都在收藏、研究德化白瓷。他的著作《中国白》(BlancdeChine)是已知的第一本研究德化白瓷的专著。该书成书于1964年,1969年伦敦费伯(Faber)兄弟出版社出版。内容涉及德化制瓷历史、德化白瓷在海外的藏品、德化白瓷的雕塑技艺以及德化白瓷在海外的影响等,堪称是一部德化白瓷研究的百科全书。在书中他尝试运用西方早期类型学的方法,首次触及了德化白瓷的分期课题。

美国收藏家、古陶瓷研究专家罗伯特(RobertH.Blumenfied)于2002年撰写了《“中国白”:绝妙的德化瓷》(BlancdeChine:TheGreatPorcelainofDehua)一书,涉及面广,内容翔实,对研究德化白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柯玫瑰(RoseKerr)、约翰·盖尔(JohnAyers)主编的《“中国白”:德化白瓷论文集》(BlancdeChine—porcelainfromDehua)收录了包括何翠媚(ChuimeiHo)、郭勒逊(KensonKwok)、埃娃·施特勒伯(EvaStrober)、海蒂(HeidiTan)等人的研究成果,是国外影响深远的研究德化白瓷的论文集,且收录在论文集中的文章都为国外研究德化白瓷的知名学者撰写的,可视为国外德化白瓷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收获。

中国对德化瓷的记载,可以上溯到明代。对德化瓷的系统研究,则始于新中国。

福建省的各级文物考古机构和几代文物考古工作者辛勤耕耘,成果颇丰。主要成果体现在,以屈斗宫为代表的多处窑址的科学发掘和研究,以及大量的田野考察、标本采集整理,出版了屈斗宫的考古发掘报告、德化窑标本大系等田野考古资料等专业著作,给德化瓷的文物研究创建了一个科学平台。

与此同时,诸多专业学者和民间文物专家,依据各自占有的实物资料和地方人文资料,发表了众多的专著和论文,极大丰富了对德化瓷的认知和研究,提出了很多的真知灼见,同时,他们以文人的真挚之心,竭尽全力为德化瓷的历史地位和功绩鼓与呼。老前辈孙瀛洲、叶文程、林忠干、徐本章、王冠英等诸位先生给世人留下的专著和论文,是我们后学的永久财富和治学楷模。当代的陈建中等诸位同人在田野和研究领域贡献了大半生,现在仍然固守在德化瓷的故土耕耘不辍,是德化瓷研究领域的中坚。

我的《中国德化白瓷研究》一书,搜集了在世界各地所能找到的4200件德化白瓷实物资料,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统计学原理进行统计,利用考古学的排队、分期、谱系等手段,推导出德化白瓷分期断代的立体模型。这一模型的建立,把国际德化瓷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明“何朝宗印”印章观音立像高37.4厘米52.925万英镑2012年5月17日伦敦邦瀚斯

鉴定要点

鉴定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在传统鉴定习惯和要领的基础上,建议大家大胆尝试我在书中提供的鉴定模型,进行多要素的运作,最终推出结论。亦即把经验感觉和模型运作结合起来。

可以进入模型的要素有器型胎釉和局部特征两大类。举例而言:

梅花

梅花是德化瓷装饰题材中最为典型的。由于梅花这一题材其涵盖的器形种类特别多,实物资料甚丰,所以可以作为德化白瓷分期断代中重要的局部特征之一。

《中国德化白瓷研究》一书中排了18式梅花,总的规律是,从早至后,花瓣从瘦削至丰腴,花蕊的表现越来越大,枝干也有变化,开始的时候很简单,到后面越来越复杂。

明早期用于瓷器装饰的梅花,带有明显的写实主义色彩,花瓣是主要着眼点,大部分瘦而窄,上边有凸起的棱线,花蕊只是用一个点或者不大的半球样式来表现。枝干简约,原型极似单瓣的腊梅。在制造过程中,艺术创作为着重点。

到了明中期这类梅花瓣型开始有了变化,花瓣的棱线逐渐丰富,瓣面的起伏凹凸也有了不同的式样,甚至出现了半球体的花瓣和内凹形花瓣,而且花蕊的表现越来越突出,从小点或不大的半球体到明显的半球体样式,花朵的数量增加到三至五朵,枝干从单枝进展到二枝,构图重心移向下部。这些都表现出这一时期瓷器表面装饰的梅花制作越来越趋向完善精致,灵气十足。

明末至清初,清中这段时期,德化白瓷上梅花花瓣和花蕊的造型达至顶峰,无论是花瓣的凹凸,还是花蕊精致、多样的程度,都是前朝所不及的,这一时期的梅花最为美妙,几乎集合了德化瓷梅花的所有特征,尤其是对花蕊的塑造,蕊茎、蕊头交错出现、并列出现,繁杂的蕊芯为亮点,点缀的整朵梅花跃然于器物上,更加生气勃勃。

清中期开始,德化窑对梅花的表现趋于程式化,这期间德化瓷的生产和创作已经深受商品化的影响,而到了清晚期更显示出呆板、图案化、符号化的倾向,最具体的表现就是花蕊呈饼状出现在器物上,完全丧失了当初艺术创作的灵气,整体上也不再有早期的自然活泼之感。

以上梅花这一局部特征的演变过程显示出德化瓷中梅花题材自身的变化历程,呈现出这时期创作者的文化心态和社会的风气变化。

山石

山石题材是德化白瓷雕塑中常见的要素之一,最常见的是出现在观音立像中。山石题材使用的年限也很长,自明至清、民国绵延不断。所以它也具备了分期断代的基本条件。

我们根据山石造型变化的规律,排出了它的序列。总的来看,山石的造型起步于写实,其标本就是太湖石。关于明人对太湖石的理解和解读,可以用林有麟《素园石谱》一帧予以佐证。林有麟是明万历年间人,他所绘的这幅“太湖石”,也可作为我们断代的参照。明中、晚时期山石的创作者是将山石作为重要的创作内容来对待的,而且融入了明人对山石“石龙近于禅”(林有麟语)的哲学理解,山石“芜而不言。一洗人间肉,飞丝雨境界”,融在德化白瓷的纹理之中。

及至明末,德化白瓷对山石的处理风格逐渐出现简化和线条化的趋向。洞石的形状(即太湖石那种拉长的孔状),逐渐缩小成圆孔状。到清代中期以后,山石的风格似乎又有了向写实方向的回转,但明中晚期的那种风格基本固定趋同现象消失,表现为每件作品中山石形态各异,没有了统一的章法和规范。最重要的是,清晚期以后的作品中,创作者对山石的哲学理解表现出肤浅和躁动不安的心态和社会风气。

所以,山石这一局部特征的确包含诸多的内涵,既能作为断代的依据之一,又能帮助我们解读明人、清人、民国人、现代人的不同心理状态及各时代的社会风尚和思潮。

印章款识

印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鉴定手段。在中外研究者工作的基础上,笔者搜集到的德化白瓷印章款识(前述范围内花款未列入)共有葫芦章、叶形章、方章、圆章、刻划章5种。

例如,何朝宗印章的存在时间从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后期,长达200多年。这个时段的大部分显然不是何朝宗的创作期。可以认为,在这200多年中的第一个50年是何朝宗直接创作的最大范围,而后150年均为何朝宗的继承者的创作期。所以在何朝宗印章的29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何朝宗本人所使用的。诚如国内一些专家所言,在世界范围内的钤印了何朝宗印章的作品数以千计,但真正可以确认是何朝宗作品的最多也就百件左右。

“溥及渔人”、“博及渔人”这类款识的印章比较复杂,在明清之际甚至于明末就已出现,而近现代以苏学金为代表的苏氏家族一直将“博及渔人”作为自己的传统用章,直至民国和现代。这期间长达近400年的跨度中,都有使用,这个谱系,在我书里已经厘清并做了分期和断代。

此外,还有璎珞、面相、题材等要素的演变规律,都是断代的抓手。

总之,要尽量多地寻找器物所包含的一切特征,把它放进分期谱系中去对号入座。多个要素推导结果的交汇点,就是该器物断代的最终结论。

18世纪释迦牟尼佛立像高84厘米149万港币2012年10月9日香港苏富比

德化瓷的收藏和投资

说到德化瓷的市场投资,我感觉国外比较热,价钱比较高;中国比较冷,价钱比较低。另外,国外市场上的德化瓷比国内所见的质量要好。原因就是中外美学观念不同,社会风气不同,还有历史传统不同。但是,导致这些不同,除了民族文化差异,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国人对文化价值(包括美学价值,历史价值和价格走向)的把握水平不高。而德化瓷的美学价值是世界瓷雕艺术的巅峰,早已被世界公认,所以这个认知上的差距,才导致了中外市场的差异。雕塑是德化瓷的精髓所在,其特点是唯美天然,自然天成,带给人内心的宁静,而且天然地带有东方气息。因此我相信,国人赶上这一步,是早晚的事。

检查十五年来国际拍卖市场中,德化白瓷每年的主要成交记录,可以清楚地看出价格变动的曲线和不同器型的价格差。这是一份很有意思的资料,1997年3月纽约苏富比‘清中期18世纪渡海观音立像“(H:50.8)成交价29,900美元;12月伦敦佳士得“清中期18世纪如意观音坐像”(有印章)成交价19,550英镑;9月纽约苏富比“清中期18世纪持经观音立像”成交价16,000美元;4月北京嘉德“清17世纪丁水奇珍印章狮耳香炉”(明晚期印文山水珍藏)成交价11,000元人民币。

1998年11月香港苏富比“清17世纪何朝宗印章观音立像”成交价460,000元港币;3月纽约佳士得“清17-18世纪渡海观音立像”成交价21,850美元,“清18-19世纪文殊菩萨坐像”

(18世纪)成交价8,625美元;4月香港苏富比“清中期18世纪佛立像”成交价69,000元港币

1999年11月香港佳士得“清中期18世纪博及渔人印章菩萨立像”(H:83.2)成交价402,500元港币;7月北京翰海“明晚16世纪仕女坐像”(17世纪如意观音)成交价187,000元人民币;9月纽约佳士得“清17世纪坐莲观音像”成交价16,100美元;

2000年7月北京翰海“清观音童子坐像”成交价88,000元人民币;3月纽约佳士得“清中期18世纪休闲作观音”成交价8,625美元;11月北京嘉德“晚明16世纪观音像”成交价79,200元人民币。

2001年10月纽约苏富比“清晚期19世纪文殊菩萨坐像”成交价32,950美元;10月纽约佳士得“清17-18世纪如意观音坐像”(钤四字印章,17世纪)成交价22,325美元;11月阿姆斯特丹苏富比“清17世纪雕阿拉伯文鼎式三足香炉”成交价21,000荷兰盾;12月北京翰海“清关公坐像”(17世纪)成交价39,600元人民币。

2002年5月香港苏富比“清17世纪何潮、溥及于人印章休闲作观音像”成交价306,800元港币;6月上海敬华“清观音立像”成交价154,000元人民币;7月北京翰海“清休闲作观音”成交价143,000元人民币

2003年11月纽约博得富“清中期18世纪文殊菩萨坐像”成交价38,188美元;10月香港佳士得“清中期18世纪十八罗汉山子”成交价262,900港币;10月上海崇源“明何朝宗印章送子观音坐像”(清)成交价154,000人民币;11月北京华辰“乾隆如意观音坐像”成交价143,000元人民币;2月伦敦苏富比“清17-18世纪舞蹈人物立像”(17世纪)成交价12,000英镑。

2004年4月上海敬华“清晚期19世纪文殊菩萨坐像”成交价330,000元人民币;9月纽约苏富比“清中期18世纪送子观音坐像”成交价19,200美元;12月北京翰海“清17世纪渡海观音立像”成交价154,000元人民币。

2005年11月伦敦佳士得“清17世纪何朝宗印方印章渡海观音”成交价131,200英镑;5月香港苏富比“清中期18世纪溥及于人印章观音坐莲像”成交价480,000港币;7月伦敦佳士得“清17世纪横笛”成交价31,200英镑;11月伦敦佳士得“清17世纪何朝宗印方章休闲作观音”成交价18,000英镑;(上海博海2005年12月25日拍卖的“明成化德化窑双耳香炉”以187万元人民币成交,但未知确实。)

2006年5月香港佳士得“嘉庆时期德化许云麟印章文殊菩萨坐像”(清晚期)成交价480,000港币;3月纽约苏富比“清18-19世纪渡海观音立像”成交价45,000美元:3月纽约佳士得“清18-19世纪观音罗汉山子”成交价26,400美元。

明代何朝宗制德化白瓷观音像


德化白瓷观音像是由明代德化窑瓷雕大师何朝宗所雕刻,德化白瓷观音像高19.1厘米,观音脸型饱满大方,双目微闭,右手抚膝趺座,左手执如意,胸部饰璎珞。脊背处有“何朝宗”葫芦印纹。立像通体施象牙白釉,釉面温润如凝脂,雕塑手法细腻,线条流畅,衣纹处理似有随风飘拂之感。何朝宗在雕塑过程中,刻意追求瓷的质地美与雕塑美。该文物收藏于重庆市博物馆。

明朝时期福建陶瓷家何朝宗

何朝宗(1522-1600年),又名何来,中国明代瓷塑家。生于福建省德化县,浔中镇隆泰后所村人。祖籍江西,先祖何昆源,号德辉,先在江西军伍任职,明洪武七年(1374年),调泉州右卫所,旋升右营旗官;洪武十七年,奉命拨军到德化隆泰社厚苏村(即今后所)屯垦定居。何朝宗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间。

何朝宗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间。自幼受环境熏陶,喜爱瓷塑工艺,拜当地艺人为师。早年为宫庙泥塑各种神仙佛像,如德化碧象岩的观音、下尾宫的大使、程田寺的善才、东岳庙的小鬼,形象逼真。这些泥塑有的保留至清末和民国时代。他的瓷塑作品,吸收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种技法,结合瓷土特性,博取各家之长,形成独具一格的“何派”艺术。他所塑造的各种古佛神仙,发挥传统雕塑“传神写意”的长处,微妙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富有神韵。在注意人物内在表现的同时,着意外表的衣纹刻划,线条清晰、简洁、潇洒,多变化,柔媚流畅,翻转自然,圆劲有力。

一朝辉煌一朝瓷 隆瓷器市场研究


中国瓷器工艺发展到清代雍正至乾隆早期,无论在瓷业生产的规模上,还是在制瓷技术以及产品的精美程度上,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是对这一时期瓷业成就的赞叹。在当今的艺术品市场中,乾隆瓷器因其奢华的风格和较大的存世量而备受关注。

乾隆一朝在清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经过了康熙、雍正两朝的励精图治,乾隆时期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乾隆瓷器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奢华,其品种繁多,有很多品种是在试验当中,有的品种今天偶然可以看到。熟知的品种,比如青花、粉彩、斗彩以及各种颜色釉,在乾隆时期都做得炉火纯青。乾隆瓷器在烧造时不惜成本,完全追求奢华到极致的风格,这一风格也比较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所以市场表现一直火热。

清三代精品走势稳健

乾隆朝的景德镇制瓷业,官窑、民窑俱盛,彩绘和色釉并茂,映射了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御制瓷器及工艺品一向是工艺水平的极致表现,清朝皇室对此类对象的喜好与要求,更是助长了工艺水平的发展。这三个朝代中的御制瓷器做工精致,选料考究,绘工细腻,布局生动,一直可遇而不可求。因此,当难得的御制瓷器及工艺品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它们就会为世界各地藏家追捧。而且清乾隆皇帝热衷于收藏古物,影响所及,御制器物亦精益求精。文物艺术品市场雷打不动规律是:好的东西永远有其本身的价值,不会被外在的因素所彻底改变。因此,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的业内人士都普遍认为,清三代御瓷的市场价格不会因目前经济形势而下跌。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市场调整开始,乾隆瓷器在二级市场拍卖中始终保持稳定的状态。2015年春,乾隆瓷器共上拍433件,成交215件,成交率为49.65%,成交额为4.33亿元。而2014年全年成交额为8.15亿元,由此可见,只要2015年秋拍乾隆瓷器板块保持稳定,那么在2015年乾隆瓷器的二级市场中行情稳中有升是可以实现的。

在二级市场中,因乾隆瓷器存世量庞大,在各大拍卖会中都可以见到,但是品质良莠不齐,精品并不多见。但是乾隆官窑精品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还是非常好的,以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为例,上世纪90年代,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的价格稳定在18万元人民币左右,2003年“非典”后市场行情走高,赏瓶的价格涨到七八十万元人民币,2010年后卖到百万元人民币以上。2010年北京翰海春拍以179.2万元人民币拍出一件乾隆青花赏瓶,同年秋拍时280万元人民币拍出一件,即便拿这个价格与同期的中国书画相比,价格也太低了,没有任何可比性。2012年北京翰海春、秋拍卖中,各以345万元人民币拍出一件。而到2013年春拍,北京翰海上拍了两件,价格刚到184万元人民币。当然,不是拍品的质量下降,而是市场上经济形势下滑,直接制约价格上不去。

据业内人士介绍,乾隆瓷器和宋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风格,一个注重华丽的装饰,一个注重淳朴的艺术性,在市场中藏家对于这两个风格是各有所好。但是乾隆瓷器的存世量要比宋瓷多得多,所以乾隆瓷器在市场中的交易频率就相对宋瓷来说要高很多。风格有人欣赏,再加上存世量较大,这也就是乾隆瓷器在市场调整之前价格一直上扬的原因。

“捡漏儿”时代已不再民窑价高属炒作

据大藏家翟建民叙述说:2010年11月,在英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班布里奇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粉彩“吉庆有余”转心瓶以5.5亿元人民币成交,当时很多大行家都想去捡个漏,都盯着这件东西,到了拍卖会现场才发现,基本玩陶瓷的大行家全都去了,虽然这件东西在后续付款等程序上不尽人意,但是足以说明乾隆瓷器在陶瓷收藏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对二级市场而言,在一级市场上乾隆瓷器“捡漏儿”的黄金时代是早已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事。由于当时,市面上的古董非常丰富,很多藏家不明就里,只顾得上挑选品相、工艺、画面等艺术特征,却往往忽略了乾隆瓷器的历史价值,结果就是“买到却不知其真正的价值”。当今出现在各大拍卖会上的乾隆瓷器,基本上都是当时被人买下的藏品。时过境迁,现在无论乾隆官窑还是民窑价格都会暴增,普通的藏家根本买不起。但是也有一些古玩店主持有不同的意见,乾隆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官窑是倾国家之力烧造出的御用精品,再加上乾隆皇帝对艺术方面的喜爱,造就了乾隆官窑在在中国陶瓷历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而乾隆民窑无论是工艺、审美、纹饰、器型就差很多,至于说民窑价格高,可能大多是市场运作的结果。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港澳台地区在乾隆瓷器上拍量方面远远不及京津溏地区,2008年—2015年京津溏地区共上拍乾隆瓷器4079件,比港澳台地区的546件多出7倍有余,这是因为京津溏地区的地理优势明显,作为清朝故都皇权所在区域,拍品藏量巨大。但是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港澳台地区和京津溏地区在乾隆瓷器的成交额方面却差距不是那么明显,2008年—2015年港澳台地区乾隆瓷器成交额为31.46亿元,而京津溏地区2008年—2015年乾隆瓷器成交额为35.3亿元,仅仅相差4000万元。成交量和成交额的反差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精品存在率的问题。瓷器板块,精品与普品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国内瓷器成交量远远多于海外,但是庞大的成交量并没有带来可观的成交金额,说明精品才是能拉动整个板块的关键,只有精品的存在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板块的价值。

从区间来看,乾隆瓷器在5万元以内区间的成交数量最多,为1729件,占总量的34%。其次是10万—50万元区间,为1381件,占总量的27%。高端精品方面,1000万—5000万元区间成交131件,占总量的12%.5000万元以上区间成交15件,总量占比不足1%.价格区间的分布说明乾隆瓷器在普品范围内占据着较大的数量,另一方面市场整体资金面充裕的状况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高端价位不缺乏资金,优质拍品成交价格仍然较高,然而一般的拍品价格则表现平平,高估价的普品则受到更严峻的考验。通过对比2015年春季和去年同期拍品的价格区间,两端价位拍品数量比去年同期变化不大,中端价位拍品缩减明显。反映出市场调整期大资金锁定精品的同时,普通拍品需求减弱。

样式奢华,富丽有余而文雅不足

据著名藏家马未都介绍:乾隆瓷器中,奢华是其一大特色,但是也有例外。在乾隆一朝的陶瓷当中,署“唐英”款的,有一些是著名的青花瓷器,上面写着“沈阳唐英”款;还有一种是墨彩的,上署“蜗寄老人”,这是他的自称,也叫“蜗寄居士”。凡是署这类款的都是唐英自己烧造着玩的,非常雅,跟我们看到的那种皇家气派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体现了他个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

乾隆瓷器在价格区间的分布情况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乾隆瓷的审美问题。奢华的风格是乾隆瓷器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乾隆朝瓷器,受乾隆帝和皇家审美的偏好,因过分追求纹样繁缛、色彩艳丽、构图丰满和工艺复杂,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艺术性。虽外观不失雍容华贵,但与宋、元、明朝的瓷器相比,终不免露出一股艳俗气和工匠气,富丽有余,而文雅不足,这是乾隆瓷的一大硬伤。

从品类来看,乾隆瓷器的单色釉、粉彩和青花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成交总额都是领先于同时代其他品类拍品的,2008年—2015年乾隆瓷器中单色釉成交1817件,成交额为17.71亿元。粉彩上拍856件,成交额为13.2亿元。青花上拍1316件,成交额为19.21亿元。由此可以看出,乾隆粉彩在上拍量上比单色釉和青花要少很多,但是在成交额方面乾隆粉彩依然可以名列三甲,究其原因是因为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非常受市场和藏家的欢迎,乾隆一朝的粉彩瓷器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还要赔补等情况,在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而这些粉彩的瓷器大都雍容华贵,非常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这也是乾隆朝粉彩瓷器在一级市场和二级中都广受关注的原因之一。据业内人士介绍,乾隆瓷器属于“清三代”里面的巅峰,无论是工艺还是装饰风格都是极尽奢华,很多藏家比较喜欢这种风格,看起来非常富丽堂皇,体现出乾隆朝的强大国力。但是有一点,就是真假问题是很重要的,我们收东西,藏家来买东西都是一个眼力比拼的过程,这点在交易中至关重要。

结语:清代乾隆时期,国泰民安。在这种盛世下,乾隆瓷器应运而生。奢华繁复的风格既表现了乾隆皇帝追求奢华、好大喜功的性格,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当时国力的雄厚,在当今的文物艺术品市场中,乾隆瓷器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许多一级市场的店主也纷纷表示,如果没有乾隆一朝的瓷器,中国的陶瓷收藏将失去许多耀眼的光彩。

定窑白瓷“官”字的款和耀州窑瓷器的亲缘关系


定窑白瓷有“官”字款,而耀州窑瓷器也有“官”字款?这两种地域的瓷器款式有什么区别,还是有某种亲缘关系呢?我们通过瓷器的碎片为您讲解定窑白瓷“官”字的款和耀州窑瓷器“官”字的款识。

耀州窑“官”字写法有出与不出之分,均为釉上刻划,字迹规整较大,有些用修坯刀直接刻划,有些刻划工具稍钝,类骨针。耀州窑总计出土20多片(件)“官”字标本及残器,其中遗址考古挖掘出土14片,无纪年墓葬出土情况。遗址考古判定“官”字器物始于五代中晚期,瓷器生产年代跨度大概是400年左右时间。

耀州窑出土的“官”字标本、残器,釉色纯净,器型规整,均为淘洗干净,瓷化度极高的精良胎骨;修坯、修足略有小的差异,但同属圈足;装烧工艺为满釉三岔支钉烧法,支钉痕多在圈足上,其他耀州窑产品则极少见这种精致的装烧工艺。

耀州窑十几座窑场,出土官字及五代精细白胎产品并不交叉。由于出土量较少,耀州窑“官”字确有待于长时间认识。

耀州窑“官”字写法及器型与晚唐定窑极似,分析认为:与定窑确实存在一种关系。

以定窑来讲:全国出土的“官”字标本、残器、整器数以万计,本人在定州见过的就有两千片之多(字不完整亦计算在内)。 这么多窑口生产大量的“官”字款器物,说明以往人们对“官”字款器物的性质及历史背景的认识产生了错误。 晚唐武宗年间,李氏王朝为振兴、厉行节约,遂出一批精美的“仿金银器”图样“官府公用器”,在全国各大窑场大量生产。此时,具“贡瓷”性质的“盈”字款器物在邢窑生产的同时,定窑也开始生产。从历史背景来看,耀州窑生产的“官字款”器物也应在晚唐,如定在五代,那性质就变了。

五代时期,由于入奉“大盈库”的性质,“盈”字款自然消失了。“官”字款延续使用,由于其动荡的历史背景,已并非“官用器”,民间也可大量使用,但总体瓷器质量较好,器型、纹饰也变得极为复杂。所以,五代及北宋早期“官”字款器物,皆可认为是为迎合市场的当朝“伪款”。

宋早期太宗年间,国家政权稳定、管理规范,“官”字遂消亡。从此也可知,“官”字款与宋晚期“尙食局”等铭文,无任何承启关系。

目前已知越窑、耀州窑、邢窑、井陉窑、定窑、文头岭窑、婺州窑、寿州窑、湖田窑、宣州窑、缸瓦窑(匣钵)及发现实物标本而不能确定窑口的刻划类“官”字器物,至少有十几个窑口生产,且大多在晚唐、五代这个时期。

哪些瓷器品种值的投资


从2012年4月5日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北宋汝瓷创造了亿元的天价记录,引发的古瓷收藏热情,

到今年6月6日,中国舍得拍卖国际(澳门)有限公司主办的首届艺术品专场拍卖会赢得开门红,一件宋代定窑美人枕以3.5亿港元的高价落槌,加上13%佣金,最终成交价高达3.955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1644亿元)。

同时,市面上大部分古瓷精品已经落到藏家手中,尤其是一些高端古瓷,古玩市场上已难其踪。

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好的古瓷,因为历朝历代窑口众多,古瓷品种极为丰富,民间传世数量巨大,从各地古玩市场来看,尽管古瓷仿品,赝品充斥市场,但真品古瓷并不少见,而且文物商店古瓷储量仍然可观,同时一些藏家的古瓷也可能会出手,这都可以收藏到一些真正的古瓷。那么究竟哪些古瓷有收藏价值呢?一些专家给出几个选择原则,仅供参考,同时也提醒收藏爱好者,投资有风险,收藏是长期行为,避免投机。

1选择那些较少,画面精美,造型别致的瓷器。特别是造型别致的瓷器,因工艺难度大,艺术价值高,升值空间较大,历来受追捧。

2选择那些尚未被发掘出真实价值的古代名瓷,由于时代,民俗,社会传统等各种因素影响,古瓷的真正价值一时难以确定,有一定的够藏潜力。

3选择近现代瓷品中的精品,代表作,知名工艺大师的作品,也有收藏价值。

明代永乐瓷器的三大宝:鲜红釉、甜白瓷器和青花瓷


明代宣德和永乐时期是明代瓷器发展的高峰期,其中永乐朝最知名的颜色釉瓷器就是鲜红釉、甜白瓷器和青花瓷。鲜红釉、甜白和青花被后人称为永乐三宝。

鲜红釉瓷器

中国人自古就喜欢红色,认为红色是吉祥的象征,能给人带来好运,所以明代永乐鲜红釉非常受欢迎,鲜红釉以铜作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高温烧成。由于其对温度、气氛的要求特别敏感,稍有不慎即得不到纯正的红色,这种红釉器釉汁莹厚,器色鲜艳。因是当时祭日坛的用器,故也称祭红,又有积红、宝石红等异称。

鲜红釉瓷器景德镇窑自元代开始烧造高温铜红釉瓷器,初创阶段呈色多偏暗。明初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窑烧制出纯正鲜艳的红釉,前人称之为鲜红。

甜白釉瓷器

永乐皇帝大量烧造甜白釉瓷器有可能与他燕王时期居于北平,感染元人尚白之风气有关。甜白釉瓷是永乐时期宫中主要用瓷。“洁素莹然,甚适于心”是永乐皇帝对自己心爱瓷器的赞誉。甜白釉色创烧于永乐,恬静优雅,开创白瓷新面貌。

青花瓷

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以进口的钴料为主。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器是以含氧化钴的矿物为颜料,在瓷器坯体上描绘纹饰,施一层透明釉后,经约1200℃左右高温烧造而成的作品。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发色浓艳,并且带有渗青铁锈斑点,形成独特鲜明的风格。

明代晚期文人在谈论明初官方用瓷时,曾经提到“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