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成都瓷砖 > 导航 >

央视《寻宝》走进安仁今海选 成都千人雨中献宝

央视《寻宝》走进安仁今海选 成都千人雨中献宝

成都瓷砖 怎么选瓷砖 瓷砖怎么选

2021-05-21

成都瓷砖。

今(14)日上午,“《寻宝》走进中国博物馆小镇——成都安仁”开始在成都海选。成百上千的持宝者一早就冒雨聚集在成都市体育中心,准备接受专家的鉴定。

今天的海选现场,4位鉴宝专家一字排开,对市民带来的藏品逐个鉴定。金运昌鉴定书画、贾文忠鉴定青铜器、邱小君鉴定瓷器、蔡国声鉴定其他杂项。热情的藏家围满了现场,场面曾一度几近失控。

藏家报名参加海选时需携带藏品实物,组委会不接受电话、图片资料报名。参加活动的藏品不能是政府博物馆的馆藏,必须是民间藏品、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藏品、与当地历史文化有密切联系的藏品。在世人的作品不参加寻宝活动。

海选将于今明两日在成都体育中心举办。由央视《寻宝》栏目的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团,选出近五六十件藏品入围。11月16日将进行决赛及节目录制。专家将从入围藏品中选出4件,其中陶瓷、书画、铜器、杂项各一件。专家团还将最终选出一件最能代表成都安仁历史、文化、经济和收藏界水平的“民间国宝”。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模制瓷千人一面非收藏首选?


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陶瓷史中,无数工匠都是以手工拉坯的方式进行制作。水、原料以及工匠的情感和智慧,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交融,最终于烈火淬炼下幻化为瓷。而今,这种传统的瓷器制作方式面临着挑战—灌浆倒模,这种来源于雕塑制作的工艺,某种程度上能够使得瓷器变得更加轻薄、美观,同时可以实现批量生产。但有专家认为在此过程中,陶瓷会逐渐丧失自己独一无二的灵魂,沦为机械化的“行货”。手工拉坯和灌浆倒模的瓷器,究竟孰优孰劣?本期“品味”,我们请来业内专家展开讨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发扬光大陶瓷文化离不开手工制作

模型灌浆与手工制作是现代陶瓷生产中两种不同的工艺:绝大多数模型灌浆的工艺适合于生产数量大、成本低的商品;手工制作则倾向于数量少、品种多、个性化、艺术含量高的陶瓷作品。但通常来说,手工坯的原作价位会比较高。

我们知道:翻模制作的陶瓷像是千人一面的商品,而手工拉坯则更加富有艺术多样性。从品质上比对,手工制作的陶瓷作品具有个性,对细节的塑造也更加生动;从技术上看,无论拉坯还是雕塑,没有个三五年的历练根本达不到理想状态,但如果用模型灌浆,只要有人把模子翻好了,那么普通学徒一个月就可以上手操作。所以,手工坯是精工细作,走高端路线。

而对于翻模制作的陶瓷,现在市场上确实有误解。很多人竟然不知道比较大件的陶瓷雕塑,必须得用翻模,否则很难烧成。按照国际惯例,雕塑作品—包括陶瓷雕塑,8件以内的复制品都属于原作。但我们现在的艺术品市场还不够成熟,大家之间普遍缺少信任。你说是8件,用什么保证呢?没有人相信,所以影响了陶瓷雕塑创作的发展。当然,小型的陶瓷雕塑以及陶瓷器皿,手工可以,翻模制作也可以。总之,模型灌浆可大量复制,流水线作业,在整个陶瓷生产工艺中不可或缺,迎合的主要是商品市场,有存在的空间和必要。比如酒瓶和圣诞礼品瓷等,其数量大、成本低,就适合模型灌浆生产。

但是,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要想发扬光大,离开了手工制作很难达到目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物质水平、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对于程式化的产品会越来越不满足,哪怕是日用的产品,都会更加强调其艺术性、个性化,这都要求手工制作必须复兴。

值得庆幸的是,我发现现在有一拨年轻人,正在成长为全面的陶瓷人才:他们不仅更具有艺术的眼光,而且对于传统的技艺—包括拉坯、修坯、装饰、施釉、烧成等步骤,都在学习,而且掌握得很好。我相信他们会比上一代的人更加深刻地领会和发展陶瓷文化的精髓,传统的手工制瓷技艺也会在他们这一代的身上发扬光大。

苗长强“三羊开泰”花瓶(灌浆倒模)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手工坯积淀深厚注浆品流于单薄

手工拉坯的技术含量很高,能拉得非常准确的工匠少之又少。如果能做到器型准确,那么手工拉坯的陶瓷作品肯定比灌浆倒模之作更具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原因很简单:灌浆倒模是千人一面,手工坯却极具个性化。手工坯体现了我们绵延几千年的陶瓷文化,里面有文化积淀。通常而言,手工拉坯的器型会显得更加规矩、厚重,而注浆品会流于单薄和不稳重。

我们可以看到出土的很多古代瓷器,如玉壶春、梅瓶等,真正标准的器型其实不多,大部分都“撅肚子锅腰”,并不优美,当代的手工坯陶瓷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手工拉坯有个“一线之差”的说法—多那么一点,看着就臃肿,少那么一丝,就不准确。对于手工拉坯的工匠而言,天赋、美感、全神贯注的心态,在长时间的实践中不断揣摩……都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一样都不能少。

相对来说,灌浆倒模用的是石膏模,不像泥那么容易变形,比较好控制,做出来的器型比较标准、稳定。不过,制作模具是个技术活,不同的人做出来的水平相距甚远;灌浆倒模之后还要修坯,不同水平的人修出来的坯也会有天壤之别。

不过,在瓷器收藏圈里,真正能体会到这其中细微差别的人并不太多。现在大家对手工坯的追捧有一些盲目,手工坯卖得普遍比注浆的贵,但实际水准却参差不齐。

陈文增《定窑梅花口刻花瓶》(手工拉坯)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文增——大师手工制瓷独一无二是收藏上选

手工拉坯做出来的叫作品,灌浆倒模做出来的叫产品,它们满足的市场消费人群不同。如果是收藏,手工制作的陶瓷作品必然是首选,尤其是大师手工制作的陶瓷作品,更是其中的上选。

手工制作的陶瓷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满足追求原汁原味的少数人群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价位至少应该比注浆的贵十倍以上。

注浆产品则满足大众消费,一套小茶具一二百元一套,物美价廉。但注浆的东西虽然也可达到上乘品质,但容易千篇一律,在质感上也有区别。比如梅瓶,如果我用手工拉坯,不同部位的厚薄可以自己控制,底部厚一点,到了口沿部位做得薄一些,因为梅瓶的底部比较小,这样制作放置在桌面上会比较稳固;而如果用灌浆倒模,因为石膏的吸水率是均匀的,所以器物每个部位的厚度都没有差异。而且,手工拉坯用的是一块泥,灌浆倒模用的是泥浆,它们烧成的温度不同,做出来的质感也不一样。手工拉坯的更美、更漂亮,注浆的品味就稍微差一点。另外,灌浆倒模的器皿还不可避免的会有一条模具缝,不够美观和高雅。

苏献忠《思》(灌浆倒模)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灌浆模制也可做到精益求精更胜一筹

手工坯和灌浆倒模坯在品质上肯定有区别,但这个区别没有那么大,手工坯也不见得就一定优于注浆坯。

比如我做的德化瓷雕塑,如果用手工来拉坯,雕塑的表面会有很多起伏,不太好看;而如果采用灌浆,雕塑的表面会非常均匀。实际上灌浆做出来的雕塑在整洁度、美观度上会更胜一筹。

现在圈内圈外对灌浆倒模有不少误解,比如认为灌浆倒模就一定是粗糙的“行货”,其实并非如此。首先,翻模也是个技术活,不同的人做出来的模具有天壤之别;而灌浆倒模之后还要经历手工修坯的过程,细节处理也可以像手工坯一样精益求精,甚至更好;而很多人诟病的“模具线”,完全可以被处理掉。至于数量—我得强调灌浆倒模并不意味着无限制地复制,事实上我对自己的作品都进行限量,最多也不会超过200件,最少的只有8件,而按照国际惯例,雕塑8件以内都属于原作。

有些人说手工拉坯的才是作品,而灌浆倒模的就是商品,我认为这个说法很荒唐。什么才是艺术品,这不是某个人说了算的,也不是某种创作手段所决定的。如果在设计上毫无建树、无法触动人心,只是因为手工制作这种方式就能一跃而上成为艺术品?艺术品跟它是用什么方式做出来的没有关系,跟它是不是原作也没有关系,关键是它得富有情感,具有感动人心的能量。如果它具有这种能量,我能用它来打动一个人,为什么不能用它来打动100个人呢?在我可以保证复制品品质的前提下,能打动100个人的难道就不是艺术品了吗?

如今,翻浆倒模被人误解的局面正在慢慢得到改善,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收藏灌浆倒模的作品。而且我也经常跟我的藏家说,收藏一件作品,不要管它是用什么方式做出来的,也不要管它现在的价位是多少。你要跟自己的心灵对话,究竟什么是真正能打动你的,那它才值得被拥有,我认为这才是正确的收藏观念。

草间弥生《南瓜》(灌浆倒模)

中国首届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葛千涛——规范的模制作品有很高收藏价值

灌浆倒模制作艺术家陶瓷的衍生品,这个概念源自欧洲。欧洲很多著名艺术家都会对自己的一些成熟的作品通过不同的材料进行某种程度的复制。当然,国外的艺术家在艺术衍生品这一方面做得比较规范,作品上都有艺术家本人的签名。这样的作品,即便是灌浆倒模,同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比如西班牙艺术家达利、法国艺术家罗丹、阿曼他们的雕塑作品都进行过有限授权复制。还有日本当代艺术家草间弥生,她的陶瓷代表作《南瓜》(5件套),我记忆中一共做了388套,其与日本的一家陶瓷企业合作,进行限量制作,虽然作品是灌浆倒模,但品质非常好。

至于陶瓷器皿,灌浆倒模的应用就更普遍了。国际上许多一线的生活艺术陶瓷,如德国KPM、英国WEDGWOOD、西班牙LLADRO都大量采用灌浆倒模,其产品设计、工艺品质堪称一流。

灌浆倒模和手工拉坯,不能简单地做优劣对比。灌浆倒模相对于手工拉坯,在器型复杂、不规则,薄胎方面更具优势;而手工拉坯的不可替代性,更多地体现在它是一种富有温度的记忆,是陶艺家的情感与自然之物交互影响的产物。它蕴含了陶艺家瞬间迸发的创造力、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趣味。

现在我们的确看到一种不好的现象,有一些平庸的陶瓷“文艺工作者”,将一些既缺乏创新又无创意的陶瓷劣作进行灌浆倒模,然后大量复制,它对整个陶瓷文化而言是一场灾难。但我同时又认为,手工拉坯并不天然就比灌浆倒模更高一筹。我在米兰设计周,曾经被一个意大利的陶瓷浴缸所打动。它的细节做得非常好,而且和我们通常所见到的铮明瓦亮的陶瓷浴缸不同,通体散发出的亚光的灰蓝色调迷人极了。我还见到灌浆做出来的陶瓷器皿,胎体轻薄,器型简约淡定,釉色是内敛的粉紫、粉蓝色系。我甚至记得那个用竹子和麻布构成的展示方式—简约的器型、淡雅的釉色、整体的形式,令我深受触动。在那一刻,我不会在意这些陶瓷作品是手工还是灌浆所作,我只知道我被深深感染,而这才是我决定是否收藏的首要标准。

陶瓷艺术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美学。就我对国内陶瓷创作的观察而言,在工艺层面,我们和国际一流水准之间的距离并不算远,真正的“短板”是我们从业人员的美学素养。我接触过国内不少的“陶瓷大师”,他们的工艺也许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做出来的“作品”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真的是太丑、太土了。我们这个年代这么多的艺术家、工艺大师、土豪收藏家,这其中有几个人读过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还有中国的王国维、朱光潜、李泽厚等人的书籍,又有几个人具有基本的美学素养呢?这个圈子里的人们真的需要多读点书了,除此之外,还得“行万里路”,多到国外的设计周、生活用品展、博览会去看看,而不是像井底之蛙一般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叫嚣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只有看得更多,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究竟在哪里。

国内称"瓷海明珠" 千峰翠色话青瓷


(瓷海明珠)

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说的就是唐代越窑秘色青瓷,诗句形容瓷胎瓷质如冰似玉,青釉如千峰翠色。而当代瓷器专家陈万里先生也在他的《中国青瓷史略》一书中这样形容道:“越窑青瓷似一泓清漪的清水般湖绿色”。“一泓清水”把青瓷的特色活脱脱勾画了出来。那么,什么是青瓷呢?

瓷海明珠

所谓青瓷,指的是高温颜色品种之一,其坯料和油料均含有较高的铁的成分,然后经过1200摄氏度以上高温焙烧,使瓷器表面挂釉有一层锃亮的青光。青瓷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瓷器,它的生产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3500年左右的商代中期,我们今天所用的无论何种瓷器,追根溯源,都是由青瓷发展演变而来的。因此青瓷可以被称之为瓷器之“根”。

在唐及五代烧造青瓷的名窑,应首推越窑,因窑址在今天的浙江上虞、余姚、宁波,这些地方古时属越州管辖,故名越窑,后来人更把浙江称为青瓷的故乡。当时越窑烧造的青瓷,独步南天,冠之为“南青”,誉为“瓷器中的贵族”。唐人陆羽在《茶经》中云:“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洪州次。”说明他把越窑青瓷比为鹤立鸡群推置首位。至五代越窑烧造技术日臻完善,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而且还烧造出一种秘色青瓷,更是被宠于庙堂之上,受到世人的青睐。不过由于越窑青瓷民间流传较少,故现今如能收藏到一件真正的秘色青瓷,可说是凤毛麟角,价值连城。

千百年来,青瓷在国内外有极高的评价,并享有“瓷海明珠”之美誉。青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先后到达日本、朝鲜、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等地。至今,遍及全世界。可以说,青瓷艺术不仅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顶点,而且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也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光彩。

青瓷之釉

釉是瓷的外表。所谓青瓷,简言之,青色釉的瓷就叫青瓷。但从广义上讲,凡是以氧化铁作为主要呈色剂的瓷器都应属于青瓷的范畴。

狭义上的青釉瓷,是指经还原焰烧成的高温釉,它的颜色呈青绿色,或青灰色,其中人们熟悉的除青碧如水的秘色瓷外,还有龙泉窑的梅子青,汝窑的粉青、天青釉等。由于胎釉中的含铁量不同,釉层厚薄以及烧造气氛和窑位的不同,便产生了由青至黑、由黑至褐等几十种不同色阶的釉色。中国古代瓷匠,则受此启发,摸索并逐步掌握了利用釉料成分与窑温火候,成功的烧造出黑亮如漆的黑釉(如东晋的德清窑,北宋的建阳窑),艳如晚霞的铜红釉(如宋代的钧窑),灿如蜜腊的黄釉(如唐代的寿州窑)等。虽然釉色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但其胎釉中主要的成分是氧化铁,因而,从广义上讲,仍属于青瓷的范围。

青瓷辨伪

青瓷的特点是制作精美、瓷釉晶莹锃亮、瓷质坚薄,富有一种质感。随着收藏的人越来越多,价格也是扶摇直上,十年间其价格上涨了数十倍,于是伪作也层出不穷,令收藏爱好者头痛不已。

如何鉴定青瓷的真伪,主要还是应该掌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青瓷胎质细腻坚硬,胎色灰白稍带淡黄;色较深、早起一点的制作常欠规整。二是釉呈青色、或泛淡黄色,绿色等,晶莹锃亮,呈玻璃质感,匀净柔和。釉泡大而稀朗,时有流釉。三是器物的底足呈上敛下敞,作“入”字形。四是装饰多以印花、刻花、划花、贴花等线条细而有力,如“铁线描体”。器物造型多生活用具如碗、盏、壶、碟、盂、盘、罐等;一般多素面而很少纹饰,质朴无华。另外烧造方法,多用松柴烧制,由于火力软而火焰长,烧制中窑内充满火焰,因此釉在熔融呈青色时,受到还原作用较为充分,更为细腻。

中国自古以来就把玉器作为祥瑞和美好的象征,青瓷正是追求这种晶莹青翠、澄彻无睱的美玉效果。古人曾以“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等诗句来形容和赞美它,青瓷也确为我们带来无比美好的享乐和实惠,至今仍服务于人类社会,经久不衰,难以替代。

海外华人将携珍品到山西献宝


山西这块宝地对古玩界的藏家吸引力越来越大了,继国内多家大型拍卖公司、古玩城来山西和古玩收藏家们交流之后,美国华人收藏家和欧洲古玩艺术公司也要来山西“献宝”。

7月10日到13日,以美中收藏家协会会长周德昭先生为团长的美国华人收藏家代表团将携海外古玩珍品拜访山西古玩界朋友,参加在中国煤炭博物馆举办的2008中国(太原)古玩书画艺术品博览会。海外华人携珍品来山西展示还是第一次,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震撼。

周徳昭先生希望山西有收藏家能够收藏一部分海外珍品。山西收藏家有这样的实力,这是古玩收藏界的共识。

山西收藏家实力的展示源于近几年在大型拍卖会上的出手阔绰。令古玩界人士印象深刻的是,某年在北京的一次艺术品春拍会上,由太原3位收藏家自由组合的山西买家团,一举拿下价值8000万元人民币的拍品,而此场拍卖会总成交价不到两亿人民币。山西收藏家的实力让人刮目相看。

2007年11月6日,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开拍,中国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的《赤壁图》以7952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刷新了中国书画拍卖的世界纪录。《赤壁图》起拍价为4000万元人民币,5位竞拍者轮流举牌。而这5名竞拍者中有山西收藏家的委托者。虽然山西收藏家最终没有收获这件国宝级珍品,但其出手的魄力还是让国内藏家惊叹不已。

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总经理助理马哲非近几年一直跟山西古玩界的收藏“大腕儿”有联系,每年的春秋两次拍卖都会把拍卖图册提前给他们送来。“山西收藏家有实力,能沉得住气,积累了相当的专业知识,是拍卖行眼中的珍贵目标人群。”马哲非的这一认识代表了拍卖行对山西收藏家的普遍认识。

保利之后,北京嘉德、匡时、香港诚铭等知名拍卖行近年来每年春秋两季拍卖之前的巡展,山西也都是必经之地,目的相同,给宝贝找个好归宿。去年10月间,香港皇朝·诚铭拍卖公司带着四件国宝级海归文物亮相太原,总经理黄子瑛就表示,要拍卖近百件海归文物,来太原巡展就是希望此间有藏家能拍走部分海归文物。

上月,旅居美国的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丘小君随大唐西市古玩城巡展团来山西,看到山西收藏界藏龙卧虎,他说:“目前收藏海外回流文物是一种趋势,山西藏家有实力做这件事。”

美中收藏家协会是以美籍华人收藏家为主的社团组织,协会以抢救流失海外文物、协助海外流失文物回国为己任,曾多次组织海外回流文物回国展示拍卖活动。周德昭先生曾表示,山西民间收藏文物积极丰富,收藏队伍庞大,实力雄厚。

美中收藏家协会第一次在国内举行海外回流文物拍卖是在上海,拍卖的海外回流文物有200多件收藏品,多数为难得一见的珍品,如字画中赵孟頫的绢本“元人射猎图”、宋苏汉臣的绢本“戏婴图”、徐悲鸿的“春山六骏图”、张大千的“荷花图”及黄冑的“四驴图”等;瓷器有宋代青花、青花瓷大碗、明初青花卉大碗、明初红绿彩纹龙执壶及元代青花龙纹小盖罐等。

尽管周徳昭此次会带多少珍品来太原,现在还不知道,但比照此前在国内公开场合下的“献宝”情况,此次也肯定会有一个大场面,所带珍品应该是万中选一的。此次博览会的策划总监李俊说:“绝对不会令山西藏家失望,肯定会有惊喜。”

寻宝图:收藏德化瓷丰俭由人


近日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展出德化瓷名家新作品,有陶瓷爱好者发现,目前德化瓷价格从几百元到数千元都有,跨度较大,到底应该如何选择?低价德化瓷怎样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羊城晚报记者日前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

《福喜双至》

价格相差几十倍

先来看看德化陶瓷的价格:中国陶瓷大师苏珠庄弟子陈为坦的笑佛只售600元,省大师作品一般在数千元,而个别国宝级的作品在十万元以上。为什么价格相差这么大?

有市场人士分析,德化瓷的价格是由瓷土质地、稀缺性、制作技艺和名气决定的,不同瓷质价格相差20-30倍。如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林建胜制作的爱德华玉超高白瓷,洁白纯净,据说原料高岭土目前剩下不到1吨,价格为50万元/吨,难怪其一尊15厘米的观音像叫价3万-4万元,比三年前翻了两番。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明良的作品选用的是奶白、象牙白的德化瓷原料,釉色温润,难得的是他的佛像作品从不灌浆,手工性强,佛像的莲花、如意、飘带、头饰均通过贴塑手法完成,用石湾陶的行话说属于半原作,其一尊40厘米高、颇有明代遗风的观音塑像售价仅8000元。

《观音》

低价瓷也有收藏价值?

那么,低价德化瓷是否具有收藏价值?

市场人士认为,德化瓷历史上被中外称为“中国白”,从明代以来技艺就已经很纯熟,因此陶瓷爱好者即使选千元的作品也足以用作摆设。如果作为投资,当然选大师级的作品。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在上世纪90年代以万元的价格藏入一尊德化瓷首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许兴泰的作品,随着许大师故去,该作品目前价位恐怕在六位数了。

有专家指出,可收藏一些质量稳定、技艺炉火纯青的无名之辈作品,若干年后,你的资产可能就翻倍。

成都收藏家藏了一屋酒瓶酒罐


成都收藏家藏的酒瓶酒罐

成都收藏家藏的酒瓶酒罐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酒瓶的作用就是装酒,当酒喝完了,瓶子就没有用了。而在成都收藏家邓跃伟眼里,酒瓶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在邓跃伟的家里,一共收藏着4000多个酒瓶,酒瓶的材质各有不同——瓷器、陶器、玻璃甚至塑料,年代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酒瓶在当时上市时就已非常少见。除了收藏酒瓶,邓跃伟还召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收藏者成立四川酒瓶收藏协会,不久后,该协会就将正式挂牌。

【藏瓶三原则】

一是做工精美二是用料上乘三是市场存量

【买瓶两路子】

二手市场瓶子很多古玩市场好货难求

镜头>>>

酒瓶藏家也有遗憾

在邓跃伟的藏品里,外地的酒瓶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四川酒的酒瓶藏量很少。这可以说是邓跃伟收藏酒瓶的遗憾。“四川出好酒,但不出好酒瓶。”邓跃伟介绍,四川酒瓶收藏的少,主要是因为四川的酒业在酒瓶上,都喜欢使用玻璃制作的酒瓶。而酒瓶设计上也没有太多新意。

对于这样的现象,邓跃伟分析,由于四川酒在全国10大名酒中占有6席,四川的酒业在酒市场上,主要依靠口感来打动消费者。“川酒的口感好,所以根本不用在酒瓶设计上下工夫,就能卖得很好。”而外地酒,很多口感上不如川酒,就只有在酒瓶设计上多下工夫,以此提高销量。

藏品有好多?

共4000多个酒瓶造型各异

走进48岁的邓跃伟家中,各式各样的酒瓶摆满了4个展示柜:生肖系列、军事系列、航天系列等造型各异的酒瓶琳琅满目。这些酒瓶的材质主要以瓷器为主,也有很多的陶器酒瓶。“当时搬家时就考虑,做一些展示柜来展示这些酒瓶。”邓跃伟告诉记者,“家里放在展示柜里的酒瓶大概1000个,还有(放在)箱子里和放在其他地方的酒瓶,总数4000多个。”

展示柜里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1999年四川五粮液集团出品的建国50周年纪念酒的酒瓶。该酒瓶用陶瓷做成红旗飘扬的造型,上面印有“1949-1999”的字样;酒盖被处理成黄金枪的模样,基座为木质结构,上面雕刻着出品公司。“这个酒瓶我已经珍藏近10年了,可以说我这个瓶子是其他收藏这个酒瓶(的人)里最齐全,品相最好的一个。”据邓跃伟介绍,1999年五粮液集团出品了一批建国50周年的纪念酒,但现存的酒瓶并不多。“很多人收藏的这个酒瓶,不是没盖子就是没基座,这样齐全的一套是很少见到的。”据估计,这样好的一套酒瓶在市场上的价格超过了酒的本身,瓶子市场价格已超过1000元。

北国遗韵今犹在 中华瑰宝古已存


■藏馆名称: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北国春秋》历史展厅

■藏馆地址: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新闻楼

■开馆时间:2007年10月29日

■藏馆特色:兼具收藏、研究、教学和学生实践的展厅

■镇馆之宝:辽代白釉穿带瓶

漫步在博物馆中,总有一种恍若隔世的陌生感,仿佛上一秒还是互联网3G时代,下一秒就跌入时光隧道,来到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时空。然而陌生之中,却总能寻到亲切的事物、相通的情感。前人经历的事情和体验,通过一件件展品、一个个说明,总能引起我的共鸣。

这次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北国春秋》展厅里,我又找到了这种陌生之中的亲切感。这个展览是与北方民族相关的八个不同的专题,让我们从中看到中国古代的民族团结、中原与北疆的密切关系及北方人民对历史的贡献。身为一个北方人,对于游牧生活的向往,是不可避免的。

看着博物馆专家们从内蒙等地征集上来的民族器物、工艺品,北方民族生活和征战的场景在脑海中不停地掠过:在辽远广袤的中华北国大地,横跨西北、华北、东北三大自然地理单元。这一区域,从东侧的大兴安岭南端向西,燕山连绵,阴山横亘,跨过贺兰山,穿越辽阔的阿拉善戈壁,再向西就是雄浑的阿尔泰山和天山。这条山系正是气候变化以及农耕经济和畜牧业经济的分界线,而我国北方的历代长城也基本分布在这条山系的南北。因此,这里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往来征战、交互融合的舞台。

随着脑海中的影像,我沉浸在热血奔腾的情绪中,仿佛自己也策马扬鞭,绝尘而去……

■镇馆之宝——辽代白釉穿带瓶

当中原进入“五代十国”,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之时,中国北方的长城内外也相继兴起了由契丹建立的“大辽”、女真族建立的“大金”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大量吸纳中原文明,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地区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他们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也如夏花般绚烂绽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穿带瓶是契丹人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生活器皿。契丹人有着“行营四处即为家”的生活习俗,即使在建国后,契丹贵族也仍然保持着先人在游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居处无常,四时转徙。穿带瓶正是契丹人为适应这种生活方式而创造出来的。使用的时候将皮质绳条由底部从两侧竖穿过穿带,这样就便于马上携带或挂系在居住的穹庐大帐的哈那(墙壁)上,既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也便于置放;而细颈除了易于把持外,还可以使瓶内的液体在驭马或驾车远行时也不会洒出外溢,因此特别适合存放易挥发的酒类等。

人大博物馆中的这件穿带瓶,造型为侈口,细长颈,宽肩,圆腹弧收,圈足略外撇。在肩、腹部两侧各有一横桥形穿带钮,之间为带槽,肩部饰有三道凹弦纹。通体施白釉,胎体洁白致密,釉色温润细腻。这件器物造型端正优美,整体线条圆润流畅,应是辽代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用品。

辽瓷是我国古代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是辽代在继承唐朝的传统技术,吸收五代和北宋中原地区新工艺基础上又发展创新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陶瓷,这件白釉穿带瓶是辽代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自然也成为“北国春秋”展厅中的镇馆之宝。

■红山文化时期玉人像

红山文化距今约5000-6500年,是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手工业发达,其中以治玉工艺最为发达,玉器的制作多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特点。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因此,红山文化中的玉器,往往体现出对女性的崇拜。“北国春秋”展馆内的这个玉人像,是用乳白色玉石雕琢而成,整体呈纺锤形,头部椭圆,面部轮廓为方圆形,琢磨两个圆孔为目,双目之下有一较小圆孔为口。肩部圆润,两臂下垂贴于身体两侧,肩以下减收至足,胸部饱满,腹部隆起,是一位孕妇的形象。玉人像下半身还以简练的阴刻线条勾勒出双腿及足部。玉人像线条流畅,琢磨细致,展现了高超的玉雕技艺,整体风格含蓄拙朴,线条简练却刻画传神,为新玉器时代红山文化典型玉器,体现了原始先民的女性崇拜及原始宗教思想。

■红山文化时期穿孔石蛙

石蛙的出土地赤峰是红山文化最为典型的地区,红山文化以存在大型祭祀性遗址“积石冢”和“女神庙”以及彩塑的大型女神像而闻名遐迩,社会形态的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中国原始社会时期就有蛙崇拜,青蛙是繁衍不息的象征,“蛙”跟“娃”以及女娲的“娲”同音,所以青蛙应该代表着对生命延续的美好期盼。这与红山文化的女性生殖崇拜不谋而合。

石蛙质地灰黑,所选石料坚硬致密,形态上如同一只健硕的青蛙,头部为椭圆形,双眼稍鼓出,两前腿弯曲,两后腿收拢,似一只驻足或正在休息中的青蛙。在蛙的腹部中心有一圆形穿孔,直径约2厘米。推测此石蛙可能是用于佩戴的饰物。

谈钱忽悠人


对话收藏界大腕

马未都

人物名片

马未都,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馆长。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收藏陶瓷、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中国古代艺术品,著作有《今夜月儿圆》、《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和《马说陶瓷》、《马未都说收藏》、《马未都说》等文物鉴赏、研究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

记者(以下简称记):对时下全国各地勃兴的全民收藏怎么看?

马未都(以下简称马):收藏比较热,从普及程度上看,各国、各民族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喜欢收藏或间接接触收藏的人数非常多,按照央视2008年公布的数据,全国有七千万人收藏。不过我认为没这么多人,可能一个人收藏,家里有五口人都算进去了。全民收藏这个概念有点模糊,应该是全民收藏文化会更好,很多人并没有收藏,但是他看这种节目,我碰到很多人并不收藏,但他关心这样的节目。

记:投资收藏的人是多是少了?

马:其实作为投资的人是很少的,如果把收藏作为纯粹行为来看,占的全中国人比例还是很少,但收藏文化这种文化现象,对人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记:你建议在精力、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搞收藏吗?

马:我不能提出具体建议,我觉得应该多接触一下文化,尤其是在生活质量发生变化的时候。

谈收藏专业性

艺术品本身是泡沫

记:有些鉴宝专家忽悠收藏爱好者,包括央视鉴宝专家被诉卖赝品误导他人,你怎么看鉴宝乱象?

马:我先不说别人,我先说我自己。我从来不在电视上谈钱,用钱来忽悠别人。我觉得能够用钱去收藏的人比例总是很低的,这个行业专业性很强,风险很大,我不大鼓励老百姓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进入。因为技术上有的事不是能说清楚的,就跟教人游泳,不下水,人家说怎么游,脚应该怎么蹬……

记:你说艺术品投资本身是泡沫,这怎么理解?

马:我说艺术品本身是泡沫,因为它的本身成本是很低的,一张画成本就是这张纸墨,它能有多大成本?全都是利润。你像一个瓷器,成本极低极低,尤其是古代瓷器,成本已归零了,历史上是有成本的,经过几代人它就归零了。艺术品所增长的所有价值,理论上讲都是一种泡沫形态,因为其他商品都有成本,而艺术品成本在总价值里占的比重微乎其微甚至忽略不计。

二战以后,全世界的艺术品才变得非常贵,主要是欧洲经济发展得很快,尤其是美国,它在二战中是获利的,它就买了大量艺术品。我们今天艺术品的总体价钱实际上是国力的一个表现,跟个人无关。从宏观上讲,艺术品最终社会价值是由社会背景决定的,今天的社会稳定所以艺术品贵。如果中国的经济发展依然以这个速度向前去走的话,那艺术品还会贵,它什么时候会停下来?当你的经济发生问题停下来,它就会停。它实际上是社会消费的一个信心,艺术品值钱,社会肯定是安定和谐的、国泰民安的。

谈“百家讲坛”

观众也有疲倦时候

记:你在央视“百家讲坛”说收藏,“百家讲坛”最近好像到了一个低潮,你怎么看待“百家讲坛”兴衰?

马:我觉得一个电视栏目有周期性很正常,初创期、上升期、全盛期、衰退期,我觉得每个栏目都一样,不只是“百家讲坛”。观众也有疲倦时候。我想“百家讲坛”还是取决于讲课的人,如果有好的内容、好的讲演者出来,还会受到关注。

记:你是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和馆长,你怎么看待私人创办博物馆?

马:我们是全国第一家私人办起来的私立博物馆也叫民办博物馆,才15个年头。今天这么多全国私人和私企想做博物馆,肯定是一件好事,首先大家觉得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事了。通过个人的力量去做博物馆,我们走得还真是很快的,像美英这样的强国走了二百多年了,我们才用了人家十分之一时间。中国人对自己过去的文化有这么大热情,这点精神应该肯定。

谈给爱好者忠告

多学习、少幻想

记:你的观复博物馆失窃过吗?比故宫严吗?

马:没有,等着你去呢(笑),我们壁垒森严,肯定比故宫严。因为故宫本身不适合作博物馆,它不是按博物馆设计的,它是一个庞大的居住群落,过去皇上办公居住都在里面,所以故宫藏起人来是非常容易,如果说有人成心在里面藏着,你找他非常困难。

记:对初入收藏界爱好者有什么忠告?

马:只有一道理,大家多学习、少幻想。刚才介绍的很多人抱有极大幻想,希望自己一下子就暴富、捡漏,犯了贪婪的毛病。

谈拍卖天价

会呈波浪形前进

记:武汉红色收藏如像章比较火爆,你对武汉的收藏界了解吗?

马: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地域文化肯定有它的成因,武汉是辛亥革命发源地,今年又是辛亥百年,武汉人革命收藏挺多的,其他类收藏我不太了解,不敢随便说。我觉得全国各地都有比较好的收藏。

记:现在艺术品特别是瓷器都拍出天价,以后还会拍得更高吗?

马:它实际上不取决于自身,它取决于整体经济,如果中国经济不出现大的问题,艺术品还会涨。如果经济发生问题比如遇到危机,那肯定停下来,甚至跌到一个比较低的位置,会呈波浪形前进。因为艺术不是必需品,当你有钱的时候艺术是最后一个请进家的,当你没钱的时候艺术是第一个请出门的。

真假“海捞瓷”辨别


真假“海捞瓷”辨别

此文献给各位朋友,在这里许个诺言,各位对藏品,价位,真假,年代,有疑问或想看专业知识可以添加微信15102148343←长按可复制。咨询也可以写邮件给:[email protected],我会尽力答复各位的要求。(为你的藏品鉴定评估)

发现于万历沉船上的青花军持,军持是专为阿拉伯人烧制的盥洗用具。

“海捞瓷”是指从海里打捞出来的古代沉船瓷器。历史上不知有多少载有中国瓷器的船只在远洋途中因意外事故而沉没在大洋深处,随船瓷器也被埋藏在海底。随着沉船打捞技术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海底沉瓷陆续面世,人们对它的关注和研究也开始升温。与此同时,为商业利润驱使,伪造的海捞瓷开始在市面上出现。

要识别海捞瓷,首先要清楚海捞瓷的形成过程。一般情况下,船沉入海底的过程中,船上货物会随货箱的破裂而倾散在海底,但有的包装较牢固且摆放位置恰当的货箱也会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两种情况下的海底沉瓷的外观形态完全不同:前者由于散落在海底,被海底海流、泥沙冲击掩埋,同时被海底生物附着,年深日久就会在器物表面形成程度不同的海底生物残留体附着和海流泥沙冲击痕迹等;后者由于存储在较完整的货箱或船舱内,或被深埋海底,除海水浸蚀外基本没有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此类瓷器出海后经简单清洗就可焕然一新(如“碗礁一号”海捞瓷有相当一部分就属于这种情况),其外观无明显的包裹体,但海水的腐蚀会在瓷器表面留下痕迹,往往使瓷器表面呈现哑光,甚至出现腐蚀斑块等。而一些看似久经沧桑、粘满了奇形怪状海底生物残留体的瓷器,清洗出来也许是一件外观铿亮、釉水肥润的现代瓷器。当前一些人正是利用海底生物来伪造海捞瓷。

华光礁一号沉船遗址发掘现场

福建民窑青釉碗

景德镇白釉茶具

海捞瓷真品特征

瓷器沉入海底后,海底生物在瓷器上必然经过附着、生存、死亡的过程,并随瓷器一起经受海流冲击,最终被泥沙掩埋,因此,能在瓷器上“寄生”下来的海底生物残留体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看上去“干”“老”,近期才“乔迁新居”的海底生物遗存基本没有。经过上百年时间,能在瓷器上“寄生”下来的海底生物残留体已完全钙化,有的已成化石状,没有新鲜感。扳开个别海底生物残留体观察,会发现里外钙化程度相同,色泽基本一致,嗅之无异味,且基本没有锐角及特别突出的部位。但也有特殊的情况:有些瓷器由于刚好掉入海底岩石或珊瑚礁缝隙中,受海流、泥沙冲击影响较小,一些海底生物如珊瑚类还能在瓷器上长成一定的形状。

瓷器来源于瓷土,与碳酸钙类矿物质有很好的物理亲和力,而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类矿物质,海流运动和温度变化会使海水中这些盐类物质逐渐集结在瓷器表面并沉积下来。因瓷器表面釉层坚硬光滑,附着在瓷釉上的一些沉积物并不牢固,出水后用指甲也可以刮掉部分.利用渗透原理,以稀盐水浸泡这些瓷器数日后,瓷器表面那些盐类沉积物会逐渐剥落,个别附着较牢固的海底生物残留体,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一般都可清理干净。

龙泉窑荷叶盖罐

福建碗礁遗址出水的牡丹花卉纹十六开光青花盘

福建碗礁遗址出水的龙纹青花折沿盘

如何辨识伪造海捞瓷

假海捞瓷多是将新瓷器装入网内沉入海中经浸泡数月而成。作伪者往往将装有瓷器的网一端系牢在水面固定物(如趸船、浮标、网箱等)上,一端沉入海水中进行浸泡,以便回收。有趣的是,他们有时还定期将瓷器提上来下些饵料之类,以吸引海里的鱼、贝类来器物上附着、排泄,过半年左右,这些所谓的“海捞瓷”就可以出水了。这种短期浸泡瓷器有破绽可寻:瓷器上附着的海底生物残留体看上去“湿”“新”,有的贝类好像是刚“乔迁新居”。有的附着物还有新鲜感,扳开个别螺壳观察,里外色泽相差明显,外面陈旧,里面却很新鲜,有的还能嗅到明显的腥味。有的海洋生物残留体形体完整,有棱有角,没有磨损痕迹。

这些“海捞瓷”绝大多数粘附的是螺壳类生物及其排泄物,偶有类似无机盐类的沉积物,实际上也是用一些物质捣碎后加粘合剂粘上去的,与真正的碳酸钙类沉积物相比很容易分辨。这些粘上去的东西用指甲刮不掉,用水长时间浸泡也不会剥落,用刀去刮也很难刮掉,当其被刮掉的时候,器物的表面也损坏了。

据观察,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海捞瓷中真品还是较多的。就整器而言,宋代以前的陶瓷器也经常可见真品,但多属普品,而品相较好的青花、青瓷类器物很难见到完好真品。

早期在“南海一号”出水的浙江龙泉窑系青釉印花菊瓣纹盘

景德镇青白釉菊瓣纹碗

景德镇青白釉刻花出筋菊瓣斗笠碗,南宋(1127—1279年),“南海一号”沉船出水,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收藏.

主编微信:18821282080(免费古董鉴定、评估、代卖)

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