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谁动了景德镇的奶酪

谁动了景德镇的奶酪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5-25

景德镇古代瓷器。

中华工商时报讯景德镇人这段时间正被愤怒包围。因为这个以制造陶瓷而名垂千年的古镇,在一年多来,接连6次落选全国性“瓷都”的评选,其中今年4月12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中国瓷都”的称号授予了广东潮州,更是引起了景德镇人的极大愤慨。这里面还有另一个特殊的背景,今年10月,景德镇将迎来“千年华诞”。就在当地紧锣密鼓筹办千年纪念活动时,“中国瓷都”的称号竟然让别人戴在了头上。7月7日,景德镇成立了志愿律师团,并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侵犯景德镇的名誉权。“瓷都”事件迅速升级。对于此次“瓷都”事件,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研判,就会发现两大问题,不能不引起注意。第一,就景德镇而言,不能陶醉在历史形成的品牌和荣誉里,顾盼自怜,不思进取。景德镇的制瓷史已有1700余年,公元1004年,宋真宗以自己的年号(景德元年)将当时的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并在此设官窑、烧御瓷,逐步形成了全世界烧造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和民间窑厂,并奠定了其历史上的瓷都地位。考察这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正因为有了长达700多年的积淀,景德镇的陶瓷地位才最终被宋王朝中央政府所承认,并动用官方资源将其发扬光大。景德镇的荣誉,是靠自己打拼挣来的。具体到此次评选,有报道称,获得“中国瓷都”称号的广东潮州虽然生产陶瓷的历史并不长,但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瓷器生产基地。潮州去年陶瓷销售额达到117亿元人民币,出口6.43亿美元,陶瓷产业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47%。相比之下,年产值只有20亿元人民币,在全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只占到15%。另外,也有人认为,景德镇主要以艺术瓷为主,在日用瓷上几乎是空白。景德镇人也许会列出更多的理由认为自己乃当之无愧的“中国瓷都”,但是,以上事实和数据,足以让他们警醒和反思。第二,要尽快刹住行业协会热衷评选的风气。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评选、排名突然多了起来,而且大多由行业协会出面主办。这样评比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往的评选多少还有一些时间概念,大多集中在岁末年初进行。但是这两年,不但评选多了,而且几乎每个季度都有,甚至每个月都有,每个地方都有。这样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的评选,大有泛滥之势。行业协会热衷各种评选,最直接、最原始的动力,是可以向企业拉到赞助。很多情况下,评选的结果就是谁出的钱多,谁就是第一。如此下去,评选结果将无任何权威可言。仍以此次“瓷都”事件为例,一年多的时间,中国出了6个“瓷都”。这样的结果,最起码,是不严肃的。已经有专家列出了一长串的行业协会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这样的忠告看起来无济于事。记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国家有关部门甚至直接由国务院出面,严格规范、限制各种各样的评比和评选,给企业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只有这一步做到了,才能论及其他。希望经过此次“瓷都”事件,景德镇的千年庆典能体现出更多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精神,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励精图治,重新焕发“千年瓷都”的风采。至于官司,最好就不要打了。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雷厉风行地出台针对性措施,约束行业协会日渐泛滥的评比。这样的约束必须具有强制性,必须具备相应的能把人打疼的惩罚措施,否则,指望行业协会良心发现自我了断,比登天还难。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景德镇珠山八友你认为谁的名气大?谁的成就高?


珠山八友是明清时期出类拔萃的民间优秀陶瓷艺术家,对于粉彩以及瓷板画都是非常在行的,主要包括王琦、王大凡、汪野亭、何许人、刘雨岑等著名的制瓷大家,今天我们主要讲述较为出名的汪野亭、王琦、王大凡三位大师,他们对于明清两朝的制瓷工艺发展可以说是起到了推动、引领的作用,不仅有着丰厚的理论知识,还有着较为熟练深厚的实践能力,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存在的他们,这在陶瓷史上是非常少见的,他们身上有着一个时代的变化,陶瓷工匠的身份得到了极大的自由以及释放,有着相同的理想,志同道合的一帮人走在一起将景德镇瓷器的发展推向了高峰时期。

先,我们要讲述的第一位大师就是“八友”之首的王琦,他最为珠山八友的领军人物,创办了“月圆会”、“陶瓷研究社”等团体,开启了以瓷会友的新现象。王琦不仅擅长瓷器的制作,更加擅长绘画艺术,通过其扎实的绘画功力以及制瓷技艺,将其两者进行了高度的结合,并将西方阴阳彩瓷技法融入其中,也是其之所以能够在瓷器业树立的原因之一,既有着对于古时制瓷技法的传统,又有着西方以及个人风格融入其中。早年间的他凭借着捏面人为生,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的作品以及才能也被更多人看到,更受欢迎。

其次是汪野亭先生,这位大家是大家最为熟知的一位陶瓷艺人,自幼开始学习绘画,对于明朝的沈园、清代的王石谷的绘画艺术都有着深入的研究以及学习,逐渐形成了清新、雅丽的绘画风格,“青绿山水画家”就是他的称谓之一。

而后期他对于瓷版画以及瓷器的研究也是非常深入的,在他的瓷板画以及瓷器中都有着大量青山、绿水等环境作为装饰呈现,这也是他最为独特的地方,其画作以及瓷板画的收藏价值都是非常之高的,甚至可以说是“千金难求”就足以可以展现他的绘画水平以及瓷板画、瓷器水平。虽然瓷器并不是他的专长,但是他帮许多知名制瓷家都进行了青绿山水的创作,例如:王琦、毕伯涛等人。

最后,还有知名的制瓷大家王大凡先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在浅绛的基础之长,创作出了独特的“落地粉彩”法,并将这种技法融入到了瓷器当中,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珠山八人”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关键还是看收藏者喜爱哪种类型,进行深入研究购买。

景德镇珠山八友瓷器作品欣赏及价格:

1:王琦民国粉彩三叟图瓶,尺寸:高26厘米,估价:RMB 3,500,000 ~ 4,000,000,成交价: RMB 4,600,000 ,成交时间:2019-07-13,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钤印:西昌王琦、匋斋、匋匋斋

款识:三叟年冬有百余岁人,问何以得此寿,且能 锄力耕田一日室内妻粗丑一日量约节所处一日夜收不伏首。龙泉己已初冬仿黄慎重之法,西昌匋迷道人王琦写于珠山客次。。

2:王琦封燕然山铭·粉彩四方瓷瓶,尺寸:高30厘米;长12厘米;宽12厘米,估价:RMB 1,200,000 ~ 1,600,000,成交价: RMB 2,185,000 ,成交时间:2017-10-20,拍卖公司:江西省华逸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中国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

钤印款识:题识: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岇汉燕然山铭,仲涵。或乃就分布于累年,向规矩而犹远,图真不悟,习草将迷。假令薄能草书,粗传隶法,则好溺偏固,自阂通规。讵知心手会归,若同源而异派;转用之术,犹共树而分条者乎?加以趁变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幅,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钤印:仲涵;珍藏。

3:1928年作王大凡蓝料边饰粉彩唐人诗意图琮式瓶,尺寸:13×13×27厘米,估价:RMB 5,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5,980,000 ,成交时间:2012-06-05,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几度呼童扫不开,黟山樵子王大凡写,款:大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戊辰仲春三月黟山王大凡写,款:王堃;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大凡写,款:王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愤世嫉邪,托柑以讽。大凡氏作,大凡底款:希平草庐。

这件民国粉彩琮式瓶,既目前已知“珠山八友”之一的王大凡粉彩人物创作立件器物之最,造型古朴,秀雅,修沿工整,胎体坚致,细密,釉水肥厚滋润,平匀光洁,浑身酥光莹莹,玉质感极强,一经上手,久久抚摸,不忍释手。其物短颈,四方长方形腹,圆形圈足,瓶口及瓶底外绘蓝料边饰。形制规整,器身四面分别粉彩绘诗意人物故事,画工精美、自然,色彩浓淡相宜,美不胜收。底款落款:希平草庐,篆书,字体规整,雅洁大气。

4:民国“王大凡”绘粉彩花鸟人物图双龙耳方瓶,尺寸:高33厘米,估价:RMB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RMB 3,450,000 ,成交时间:2011-11-14,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希平草庐”四字二行篆书款,民国时期。

本品为近代著名美术大师、“珠山八友”之一的王大凡于1930年所作。瓶呈方形,口沿下垂,束颈,颈部两侧饰二夔龙纹,造型纤细。肩部起棱,直腹略斜,胫部起棱并逐渐下收。瓶身以诗画装饰,颈部两侧篆书《归去来词》片段,末尾注明“时在庚午(1930年)暮春之月 节录归去来词 王堃”,下落“堃”字红款。腹部一面绘一女子坐于梧桐下,一侧书“桐阴秋思 庚午(1930年)暮春之月夥山大凡王堃画”,落“堃”字红款。另一面绘陶渊明赏菊,左上方亦配相关诗文。余下两面皆绘花卉。底以红彩落“希平草庐”四字二行篆书款。本品以方器成型,造型别致,且技术难度较大,又出自名家之手,工精料细,制作时间亦明确,堪称收藏佳作。

5:1939年作民国方云峰、汪野亭粉彩《西厢记》人物故事诗文图四方笔筒,尺寸:高20厘米,估价:RMB 2,000,000 ~ 2,400,000,成交价: RMB 2,300,000 ,成交时间:2013-12-03,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西厢伫立意千重,倚遍栏干冷露浓,花影竹声俱恍惚,空教人恨五更钟。红袖添香,时在己卯年残冬为一斋旅座,法家正新平佩霞方云峰敬绘于珠山佛印湖畔。底款:方斋。

此件《西厢记》四方笔筒无愧为其当年力作,四个瓷面有两面分别绘以西厢记中两个不同桥段,其余两面均已诗书表现,每幅画面全图富有韵律,工而不板,在中国画传统笔墨中融入了西画写生素描技法,风格与民国间京津各画家刘奎龄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物造型神态逼真,用笔纤丽,线条细劲而流畅,画面构图饱满,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自然,具有的生动的故事叙事性和场景的再现。题诗“西厢伫立意千重,倚遍栏干冷露浓,花影竹声俱恍惚,空教人恨五更钟。”诗书画印集于一体,布局呼应,形成古典绘画的艺术形式美感。落款“红袖添香,时在己卯年残冬,为一斋旅座,法家,正,新平佩霞方云峰敬绘于珠山佛印湖畔”,底款“方斋”。 篆书释文: 兮中作宝 既其万年 子子孙孙永宝用 右兮仲敦盖铭十三字 邿遣作宝 既用 孝于其父母易永寿 子孙永宝用享。邿遣仲敦铭二十四字 老平 仲明父作尊彝 仲明父作尊彝六字 野亭汪平。

6:1940年作汪野亭-粉彩开光《深林古寺枫林晓露》图灯笼尊,尺寸:高50厘米,估价:RMB 1,500,000 ~ 2,000,000,成交价: RMB 2,242,500 ,成交时间:2018-07-08,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题款:庚辰春月,仿耕烟大意,奉汝坤团长大雅德政,野亭汪平书画。仿乌目山中人画意,于珠山平山草堂,汪野亭敬绘钤印“平山”、“汪”、“野亭”。款识:“潘氏珍藏”四字双行篆书款。

7:何许人粉彩《诗文雪景》四方笔筒,尺寸:高18.5厘米,估价:RMB 1,700,000 ~ 2,300,000,成交价: RMB 2,645,000 ,成交时间:2019-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题识:写出寒林图 恍入清香阁 时在甲戌仲春月 许人何处画于湓浦雪余孤萼寒犹敛 写向屏山作画图 时在甲戍仲春月 阳谷许人何处画于湓浦巧沁兰心 偷黏草甲 东风欲障新暖 谩凝碧瓦难留 信知暮寒犹浅行天入镜 做弄出 轻松纤软 料故园 不卷重帘 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 柳回白眼 红欲断 杏开素面 旧游忆著山阴 厚盟遂妨上苑 寒炉重暖 便放慢春衫针线 恐凤靴 挑菜归来 万一灞桥相见 时在甲戌仲春月泽馥仁兄清玩 弟云畲敬赠 许人何处画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簾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雪惨澹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时在甲戌仲春月 阳谷许人何处画于湓浦钤印:许人 何处底款:许人出品。

此件《雪景山水诗句》四方大笔筒,描绘出雪后初晴的两幅山水人文景致,配上一面沉稳刚劲、一面活泼洒脱的隶书诗句,使其更加文气,也更具欣赏性。笔筒的一面描绘皑皑白雪的山水间,苍松挺拔,古树婆娑,在白雪的覆盖下如玉树琼枝,分外可人。密集参差的栅栏里坐落着的一间草房,也被白雪装饰的宛若琼楼。透过挑起的门帘,一位雅士正拢着双手映雪赏梅,栅栏外黑帽红袄着蓝色裤子的童子腋下夹着扫帚,似在与屋里的长者交流,刻画细致生动。另一面则是雪后初晴,流水潺潺的小河从白雪覆盖着的嶙峋的山石中穿流,右岸几棵垂柳横江,几棵大树临风。柳树掩映处楼台犹如玉宇琼楼,房屋边上的杉树林在雪中参差茂密,林后的远山洁白悠远,屋内有高士正在冒着严寒读书。画面虽是雪景,但作者多用暖色勾勒,加以人文题材,不但没有阴冷寒雪之感,反而透出暖心雅洁之气。

8:何许人矾红描金四方琮式瓶,尺寸:高27.3厘米,估价:RMB 2,100,000 ~ 3,100,000,成交价: RMB 2,415,000 ,成交时间:2014-06-03,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钤印:1.静远堂制 2.许人 3.何处。

此件四方琮式瓶,四面共绘有四幅山水,山水风景外以矾红做底,描金装饰,精美华贵而又不流于俗媚。四幅画面中,一为老翁过桥,桥下溪水潺潺,老翁步履轻捷,仙风道骨;其二为一老翁于溪边垂钓,山石苍茫,老翁气定神闲,颇有出世之态;其三为江边一老二少谈天,三者身后坡岸交错,章法布局极为讲究;其四为一翁一鹤泛舟江上,江风细细,一人一鹤皆有神邈千里之态。四幅山水均以墨彩勾勒,敷以淡彩,观之令人有涤尘荡俗、意境深远之感。

9:刘雨岑寒鹊腊梅—白头海棠·粉彩对瓶,尺寸:高26厘米;直径12厘米,估价:RMB 700,000 ~ 1,100,000,成交价: RMB 1,400,000 ,成交时间:2013-10-20,拍卖公司:景德镇华艺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中国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

钤印款识:题识:1.“绿草成茵一径幽,芳园日晚罢春游。海棠如雨啼花鸟,似怨东风白了头。刘雨岑写意”2.“相逢不忍轻飞去,直与梅花了岁时。澹湖刘雨岑写于珠山觉龛”钤印:竹 人底款:胜利纪念。

作品构图严谨生动,花朵采用没骨画法,设色清新明净,叶脉具有正反偃仰之态,注重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鸟儿羽翼蓬松丰满,质感强烈,笔墨老到传神,细微处呈现物象本质。此对瓶底足钤“胜利纪念”四字方款,当为庆祝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而作,以表作者之民族情怀,殊为难得!

景德镇“大师”评选 市场站在谁一边?


“消费者不是以作品的艺术含量,而是以荣誉称号去判断作品的价值,这很可笑。”乔生认为各类“大师”评选活动的弊端之一,就是造成陶艺市场出现不公平竞争。他认为陶艺市场也应该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所有的陶艺家都应该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竞争。但事实上却是,拥有“大师”光环的艺术家,其市场竞争能力被政府部门人为抬高,扰乱了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品市场。”

很多企业家不懂艺术,因此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选购艺术品?但他们又有购买艺术品的需要,那该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只好购买那些美协协会会长、“某某艺术大师”的作品,因为他们感觉买这些人的作品准没错.再怎么说对方也是艺术团体的头、或脑袋上顶着个大师的光环不是?

稍微懂行的职业收藏家就不会上这个当,艺术修养较高的他们,根本不会选购那些毫无艺术含量的作品。因此托起“大师”作品市场的人,是那些企业家和有特殊需求的消费者,这些人将那些“垃圾”艺术品买去,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去办“大事”。6月21日晚6时,著名书法家张瑞龄摇着纸扇,用颇为不满的语气数落着中国艺术市场这一奇特现象。

假如可以成为“大师”

第五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工作的开展,迅速触动了不少人那很敏感的冲经。就连一位参与申报省大师的女陶艺家也笑称,景德镇符合大师申报条件的陶艺家,对于“大师”荣誉称号的申报热情,比如今的大学生报考研究生还积极。谈到陶艺家争先恐后地赶去申报大师头衔的原因,这位女陶艺家打了个比方:“这就像在找工作时,大专生不如本科生吃香,而本科生又不如硕士生受欢迎。”

她认为自己的省高工职称就是“本科”学历,如果能成为“大师”的话,就会立即成为受到市场追捧的“研究生,’。

乔生则利用一组数据说明“大师”申报热的原因:如果将陶瓷作品以“件”为单位计价,省高工职称艺术家的陶瓷作品,市场价为10至30元/件;如果作者是景德镇工艺美术大师和省工艺美术大师,那作品价格可以卖到50至100元/件;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创作的陶瓷作品,至少是以100元/件的价格起步,听说最高可卖到1000元件。

某些“大师”在获取丰厚利益回报、长期沉浸在无数的鲜花与掌声中后,也开始无法正视自己的位置。日前有位平面媒体同行在约请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进行专访时,对方起初答应了我那位同行的要求,并建议采访就在他的家中进行。从未接触过这位“大师”的同行,便小自翼翼地询问对方的住址所在。

“你不知道我家住哪?”那位“大师”显然感到很意外,于是他立即取消采访约定,称近期“很忙,没有时间接受媒体的采访”。遭遇拒绝的同行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这个‘大师’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他的住处吗?”

看不懂的陶艺市场

不少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认为,巨大的商业利益是“大师”申报热的直接推手。“只要戴上了‘大师’的帽子,作品价格就能冲到天上去。”学院教授周国桢称部分“外行”消费者,购买陶瓷作品“只看‘帽子’,不看东西”。张瑞玲并未对景德镇陶艺市场进行评判,却谈到国内艺术市场的某些弊病。

“目前中国的艺术(发展),处于一个低谷(期)。”6月21日晚,在位于市莲社路某餐厅用膳的张瑞龄语出惊人,他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少美协、画协等艺术团体,其负责人都由某些政府部门指派。而那些顶着“会长”、“理事长”光环的负责人,随便在陶瓷杯子上涂上几笔,就敢以数万元的价格叫卖。如果将那杯子上的作者名字抹去,那玩意根本就不会有人购买。

目前正从事陶瓷经营业务的乔生,也表示如果具有艺术鉴赏眼光的文化商人,准备到景德镇开拓陶艺市场的话,往往会“看不懂”这个市场。因为许多购买淘瓷作品的人,本身并不具备艺术品鉴赏能力,为此他们购买陶瓷作品,就如同周国祯所说,按“帽子”的大小来判断作品的价格。

这就导致有些艺术功底相当深厚的中青年艺术家,其精心绘制的陶瓷作品乏人问津;而部分艺术造诣远逊于他们的“大师”,随意涂抹的作品却十分畅销,而且还能卖出令行家难以理解的高价。

“消费者不是以作品的艺术含量,而是以荣誉称号去判断作品的价值,这很可笑。”乔生认为各类“大师”评选活动的弊端之一,就是造成陶艺市场出现不公平竞争。他认为陶艺市场也应该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所有的陶艺家都应该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竞争。但事实上却是,拥有“大师”光环的艺术家,其市场竞争能力被政府部门人为抬高,扰乱了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品市场。

乔生并不对“大师”群体本身存在任何偏见,这从他对赖德全等工艺美术大师的褒奖便可看出。就在他所工作的图片社及陶瓷艺术中心大厅里,墙壁上还悬挂着两幅瓷板肖像作品,分别画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和李菊生。“这都是我亲自动手画的。”乔生说。

“大师时代”还将持续多久

难道景德镇为数众多的陶艺家里,只有“大师”的作品才会受到市场的欢迎吗?未必!

人间瓷画陶瓷有限公司罗英桂多年前就远赴泰国,从事陶瓷工艺品销售及文化传播工作,近两年开始转战国内艺术品市场。6月21晚7时13分,她宴请河南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豫明,在席间讨论国内的陶艺家,称“3至5年内,拍卖市场上可能会出现价值高达亿元的陶瓷作品,而它就将出自于景德镇陶艺家之手”。

罗英桂认为,目前景德镇的陶瓷作品中最值得投资的有两种:一是出自于“大师”之手的陶瓷作品,二是由中青年艺术家精心创作、作品艺术含量高的陶瓷精品。她透露不少具有专业眼光的艺术品收藏家,在对从民间产生的“大师”,与来自于学院、景德镇高专等“学院派”艺术家之间进行选择时,往往会倾向于选购后者的陶瓷作品。

“学院派的陶瓷作品,通常艺术性更强。”罗英桂称很多专业收藏家,都认为部分“大师”的陶瓷作品,有一股挥之不去的“匠气”,“毕竟景德镇是一个延续千年的瓷业城市,传承的同时难免受到当年作坊化生产的余味。”

当然也有不少人喜欢景德镇的传统陶瓷技艺,就像王豫明于21日晚,在与当地中青年陶艺家的交流中,就认为包括釉料的配置、器型设计、画面构图等在内的传统陶瓷技法,“都是历代陶瓷工匠们,经过了千百年的研究与改良之后,才形成的完美无缺的艺术存在。”

可并非所有人都认为,罗英桂就曾接待过两名国内小有名气的艺术品收藏家,他们再把拥有诸多“大师”作品专卖店的莲社北路,逛了个遍后抛出一句:“之类怎么没有一件可以入眼的陶瓷作品?”罗英桂认为随着国内艺术品吃长对于鉴赏知识的普及及提高,只有真正具备艺术生命力、有品位的陶瓷作品,才会得到市场的欢迎。

“可以说1990年至2010年的景德镇,是属于大师们的时代。”罗英桂称2010年之后的工艺品市场则“很难说”。

此前罗英桂所提到、可能会在5年内出现的“价值过亿”的陶瓷作品,应该是艺术与陶瓷制作工艺技术达到完美结合的产物,可未必是出自于“大师”之手。

“大师”正在被蔑视?

乔生可以理解那两名收藏家,为什么看不上‘‘大师”的作品。前不久景德镇的“大师”们,就与国内某些知名美术院校的教授发生激烈争论,起因就是后者认为我们的“大师”正“陷入到一种对技巧、技艺的盲目追求和迷恋”,“相当多的一部分缺乏艺术文化修养”。

“外面(景德镇以外的国内城市)的艺术家,相当一部分人都看不起景德镇的‘大师’。”乔生称由于部分“大师”的作品品种单一、不断复制前人的艺术成果、作品内涵苍白,导致他们被国内艺术界所鄙视。乔生称作为一个景德镇人,自然要对这种鄙视奋起反击,但同时还要“关起门来反思”才对,否则“最后的结局会很麻烦,’。

周国祯在谈到“大师”时,谈到了这样一件事:6月12日至13日,学院主办了2009第二届中国三宝国际当代版画艺术作品暨研讨会,邀请了100多位国内外的著名艺术家参加,该研讨会因其展出的版画作品艺术水平高、参与人士均为“艺术界大腕”,而被多家媒体追踪报道。可研讨会上却没见几个出身子民间的“大师”,赶到会场与这些艺术家们交流。

“‘大师’帽子的终身制,让他们不再有学习的欲望。”周国祯这样说道。

可也有“学院派”出身的青年艺术家,对“大师”表示了尊重。24岁的余玲玲毕业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从2008年10月开始在景德镇乐天陶社工作,她认为景德镇的“大师”与“学院派”的艺术家,都是在做各自的市场,都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两者其实可以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的共存。

余玲玲认为追求作品创意与个性的“学院派”青年艺术家,如果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传统陶瓷艺术;而“大师”门也愿意放低自己的身段,乐于了解青年艺术家们的创意思想时,“双方就可以互相交融、互为依托,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就可以像个大家庭一样和谐地向煎发展。”

景德镇窑


景德镇窑是自宋室南迁以后,随着景德镇瓷业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我国陶瓷窑炉发展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特别在明、清时期,景德镇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瓷区,而且产品质量之高,生产规模之大,制作之精,品种之多,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国际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制作工艺过程中,窑炉结构和烧成技术是影响最大的关键技术。

景德镇窑的发展过程,很可能是在龙窑的基础上先形成元末明初时期的葫芦形窑[44],然后逐渐形成小型蛋形窑[45],清末至今,随着瓷器产量的不断扩大,已由原来小型的蛋形窑改为至今仍继续采用的大型蛋形窑。柴窑的主要部位尺寸如图1所示。

表1 窑砖和泥浆的化学成分(m%)

名称

SiO2

Al2O3

Fe2O3

TiO2

CaO

MgO

K2O+Na2O

窑砖

66.28

17.83

6.85

0.76

0.44

1.88

2.96

泥浆

68.33

22.03

3.87

0.97

0.78

1.40

2.64

蛋形窑的结构是窑前部高而宽,后部低而窄,全窑长18~20m,窑前高度约5.4m窑尾约2.3m,窑底倾斜度为3°,全窑容积约150~200m3。紧接窑尾末端设有一与窑长相等的烟囱,高约16~18m,窑墙和窑顶厚度约02.0~0.25m,窑身两侧用窑砖围砌成一护窑墙,与窑身之间留有0.2~0.3m空隙,作为空气隔热层,以减少窑内热的损失。窑的前部有一个窑门,高约3m,宽约0.6m,进门处有一火坑,在火坑上部与窑底水平高度处,全部用烧过的旧匣体和窑砖砌成火床(或炉栅),长约1.2m,宽约0.7~0.8m,炉条之空间设有用窑砖砌的骑子(即斜放窑砖)。高温烧成时,烧窑工常常将斜放的骑子用铁钩钩下,以增加窑内的空气量,提高烧成温度。装窑完毕后,即将窑门用窑砖封闭,上部留一0.3×0.4m的投柴孔,投柴孔上部用两只匣钵砌的窑眼,以作为观察前部火色、估计窑温之用。投柴孔下部留一发火孔(除渣孔),另在窑顶靠近烟囱前设有看火孔,以配合观察窑内的瓷器成熟程度。烟囱的断面似半截蛋形,全部由窑砖砌成,壁厚约0.10~0.12m,上口断面约2m2,烟囱断面高尖处一般都朝向窑身的方向,现就其热工技术特点简述如下:

(1)从我国陶瓷窑炉发展过程而论,景德镇的蛋形窑采用一般耐火度极低的粘土砖(耐火度1300℃)和砌窑灰缝泥浆作为砌筑材料,造价低廉,施工方便。所使用的窑砖的化学成分和泥浆的化学成分列于表4-2。惊人的是未使用耐火度高的耐火砖和耐火材料。窑砖的物理性能如表2所列。

表2 窑砖的物理性能

耐压强度

105Pa

抗弯强度

105Pa

体积密度

(g/cm3)

空隙率

(%)

真密度

(g/cm3)

透气率

(kg·/cm2/mm)

111.5

23.3

1.95

27.09

2.65

0.021

(2)装窑容量大,适合于多种坯釉烧成。根据实际记载,窑室面积约200m3,可装瓷器20t,匣体柱约40余柱,随着窑内前后温度的不同,约5排一种配方,全窑共装约24个坯釉配方产品。窑室前部装高温坯釉产品,即精细白瓷(1300℃);中间部位烧中温坯釉瓷器,那普通白瓷,温度为1250℃上下;窑的后部装低温坯釉粗瓷(或称灰可器),温度为1200℃上下。此外,在窑内还装有高、中、低温颜色釉,在烟囱底部装匣钵处温度为950~1000℃,常装低温釉瓷,如法华釉产品。窑内各部位装窑产品的利用率很高,如无高超和熟练的烧成技术是难以办到的。

(3)以柴作燃料,烧成时间短,烧成周期快,产品质量高,是蛋形窑最大的特点。全窑烧成时间共20~24h,最高温度1300℃,窑前部的CO含量为5~8%,窑中部为4~6%,窑的后部为2~4%,最后部(在烟囱底部)为1~2%,说明在烧成过程中全窑处于弱还原焰与重还原焰变化之中。窑内压力的分布情况为,窑前部自窑成5m处至发(清)火孔的动压维持在1.33×102Pa左右,窑中部自窑底0.1m高至发(清)火孔3.95m处的动压维持在零压左右,窑的底部(约0.1m高)为0~(―4-6)× 133.2Pa。说明窑内大部分处在零压阶段,过量空气极少,这是景德镇陶工们为了用含铁量较高的原料制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泛青白瓷,经历了多少代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才达到了如此高度的筑窑和烧成技术水平。

景德镇蛋形窑的炉栅强度与倒焰窑、阶级窑相比[26]如表3所列。由表中数据表明,景德镇窑的炉栅强度最小,热效率最高,燃料消耗量也最低。景德镇窑烧成时间短,单位耗柴量低,加上在一窑内装入多种瓷器品种同时烧成,确实是代表我国古代瓷器烧成水平的一项伟大创举。

表3 炉栅强度表

窑 别

项 目

炉栅面积(m2)

窑室几何容积(m2)

倒焰窑

4~6

100~120

20~30

阶级窑

4~5.0

160~200

36~40

景德镇窑

0.90~0.95

180~200

190~200

我国陶瓷烧成技术和窑炉发展的过程相当长,随着地区和时代的变化,其改进也是多种多样的,简要的概括起来可以归纳成下述图表作为总结。

江西的景德镇窑


中国南方瓷窑。位于江西景德镇。始烧于南朝。五代时期仿烧唐代名窑越窑和邢窑的产品,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生产持续不衰。北宋和南宋是景德镇窑的发展时期,以湖田窑为中心,生产青白瓷。早期产品以碗、盘为主,用拉坯、过内范、修足三道工序成型,用匣钵正烧法烧瓷。釉色白里泛青灰或泛黄。中期以快轮拉坯,铁刀精细修琢,胎体和釉质致密,烧制极佳,青白釉温润如玉,以刻花、划花手法作出水波、飞凤、莲荷、牡丹、游鱼等装饰,简练流畅,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晚期学习定窑工艺,用覆烧法烧瓷,产量成倍增长,繁缛严谨的印花装饰大量流行。两宋时期,景德镇瓷器在国内国际有广泛的市常 元代各地瓷业遭到极大的破坏,只有景德镇窑在宋代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建立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管理瓷器生产的政府机构——浮梁瓷局。此时继续生产青白瓷,即枢府釉瓷。白瓷、青花、釉里红、蓝釉和蓝釉描金等瓷器也取得很高成就。

明代景德镇窑规模更大。洪武年间建立御窑厂,把千百年来南北瓷窑的优秀工艺加以继承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的中心、驰名世界的瓷都。从洪武年间开始,皇室对御窑厂瓷器生产控制极严,出现了景德镇古窑瓷厂规范化趋势。瓷器的胎质、釉色都超过历史水平。创烧彩瓷、素三彩等品种。景德镇瓷器销往世界各地。江西的景德镇窑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地区的制陶业“始于汉世”(东汉,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

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陈(陈代公元557-589)以来土人多业此,镇陶自陈代以来名天下。”东晋(公元317-420年)时人赵概对景德镇陶瓷的釉胎配制,成型和焙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发展景德镇由陶至瓷的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制瓷师主”,立庙奉祀。南北朝时,陈至德年元年,京城兴建宫殿,陈后主诏新平镇烧制瓷础进御;隋(公元581-618年)大业中,新平镇制成“狮象大兽两座,奉于显仁宫”,至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景德镇陶瓷已开始名扬天下。“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称假玉器”,“镇钟秀里人陶民所烧造”,“陶玉携瓷入关中,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扬天下”,“霍窑,窑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润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邑志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据考古发现,景德镇五代窑址颁布甚广,有十八处之多,尤其是延续六、七百年之久的湖田古窑址,规模最大,影响甚远。这些窑址都烧青瓷和白瓷。青的色调偏灰,白的色调纯正。而且,白瓷胎质细密,透光度较好,其烧成温度已达1150-1200℃,孔隙度为0.8%,胎体白度达70%以上。器物主要有盘、碗、壶、盒、水盂等,以盘碗为主。这说明,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她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

首届景德镇御窑陶瓷国际论坛在景德镇举行


10月21日下午,首届御窑陶瓷国际论坛在我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圆形会议厅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包括御窑整体保护,文博学术研究,御窑工艺开发,御窑品牌运作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汪立耕,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史文斌,市政协副主席王祖庆、潘义忠,著名文物鉴定专家、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市文博权威专家刘新园出席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我市文博界代表150余人参加论坛。史文斌讲话。

史文斌指出,景德镇御窑是皇冠上的明珠,在景德镇一千七百年的陶瓷制造生产历史进程中,御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其严格的手工技术和周密细致的生产管理制度,不但烧造了美轮美奂的传世极品,更是对景德镇民间陶瓷的生产起到了引领和促进作用。他强调,市委、市政府对于我市陶瓷发展非常重视,提出陶瓷是景德镇的命脉,加强古陶瓷的研究与利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围绕御窑所进行的御窑整体保护,文博学术研究,御窑工艺开发,御窑品牌运作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御窑陶瓷论坛是我市文博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我市陶瓷发展的一件大事。

论坛上,与会国内外专家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陶瓷考古专家、文化学者和艺术家发表了许多具有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真知灼见,专题对景德镇御窑进行研究、探讨景德镇御窑陶瓷文化精髓。通过研讨和交流,为御窑的开发利用出谋划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陶瓷文化,提升御窑和景德镇的国际影响力。

主办方告诉记者,本次大会形成了丰硕的成果,他们将把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汇集成册,编撰成书,并形成瓷博会固定的活动项目,为提升景德镇御窑的研究水平,扩大景德镇的国际影响力,发展贡献力量。

瓷器知识:景德镇瓷器茶具辨别 景德镇茶具特点


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用如此精品品鉴茶艺,是每个爱茶之人不能错过的妙事,那么景德镇茶具特点是什么?如何辨别景德镇瓷器茶具有没有瑕疵是不是正品呢?

景德镇茶具特点 景德镇瓷器茶具辨别

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用如此精品品鉴茶艺,是每个爱茶之人不能错过的妙事,那么景德镇茶具特点是什么?如何辨别景德镇瓷器茶具有没有瑕疵是不是正品呢?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用如此精品品鉴茶艺,是每个爱茶之人不能错过的妙事,那么景德镇茶具特点是什么?如何辨别景德镇瓷器茶具有没有瑕疵是不是正品呢?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景德镇茶具的特点

1、景德镇的瓷器特点就是白瓷质如洁玉,釉质润得像镜子,而且和瓷胎纸一样薄,透过光能看透背面。

2、瓷杯轻轻互扣,发出的声音清脆如玉石。

景德镇茶具的特点

3、景德镇茶具的做工都非常精致器形周正,圆润自然,没有变形和别扭之感。

4、釉色光洁,色度一致,不会出现砂钉、气泡眼、脱釉的情况。

5、瓷器上绘制的图纹颜色不艳不晦,不浅不深,光泽内蕴。

景德镇瓷器茶具

二、景德镇瓷器茶具辨别

1、查看茶具底部

辨别景德镇瓷器茶具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看茶具的底部,景德镇瓷器底部都会有“景德镇”、“景德镇制”、“中国景德镇”等字样,而其他地方的瓷器茶具是绝对不会有的,他们往往会在这茶具底部加上“景德镇彩”,很多朋友上当。

2、挑选手绘茶具

景德镇瓷器会有贴花和手绘两种,贴花价格较为便宜,而手绘通常会价格贵一点,但如果你购买手绘的景德镇瓷器茶具会有80%以上是正宗的,而贴花很大的可能会是假货。

景德镇瓷器茶具辨别

3、放在手心转一圈

把手指用水沾湿,把景德镇瓷器茶具放到手心进行转一圈,看能不能听到声音,正宗的景德镇瓷器茶具听起来声音清脆没有杂音。

4、细看细摸外表

景德镇瓷器茶具有很明显的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故在挑选时可以细看茶具的做工是否光滑精细,细节等地方是否处理光滑。

小编提醒:选择购买景德镇瓷器茶具要去正规的店里,这样可以避免选择到假景德镇瓷器茶具。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分享的景德镇茶具特点,景德镇瓷器茶具辨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景德镇茶具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装修选齐装,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10秒极速获取报价还能免费获取四套设计方案,更有装修管家全程跟踪服务,抓紧行动吧!

景德镇陶瓷史


景德镇地区的制陶业“始于汉世”(东汉,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

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陈(陈代公元557-589)以来土人多业此,镇陶自陈代以来名天下。”东晋(公元317-420年)时人赵慨对景德镇陶瓷的釉胎配制,成型和焙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发展景德镇由陶至瓷的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制瓷师主”,立庙奉祀。南北朝时,陈至德年元年,京城兴建宫殿,陈后主诏新平镇烧制瓷础进御;隋(公元581-618年)大业中,新平镇制成“狮象大兽两座,奉于显仁宫”,至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景德镇陶瓷已开始名扬天下。“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称假玉器”,“镇钟秀里人陶民所烧造”,“陶玉携瓷入关中,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扬天下”,“霍窑,窑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润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邑志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据考古发现,景德镇五代窑址颁布甚广,有十八处之多,尤其是延续六、七百年之久的湖田古窑址,规模最大,影响甚远。这些窑址都烧青瓷和白瓷。青的色调偏灰,白的色调纯正。而且,白瓷胎质细密,透光度较好,其烧成温度已达1150-1200℃,孔隙度为0.8%,胎体白度达70%以上。器物主要有盘、碗、壶、盒、水盂等,以盘碗为主。这说明,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她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已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宋青白瓷刻花注碗

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

元代景德镇成功地烧造出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是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类。青花着色力强,呈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脱,且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光润透亮的青花釉与素雅明净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并且标志着由素瓷转为彩瓷的新时代的到来;元青花以其多层次,满画面,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的装饰技法,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釉里红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瓷器,烧成难度大,色彩艳丽,以至于到今天它还是一个极其珍贵的瓷器品类。釉里红可以单独装饰瓷器,亦可以与青花结合,称作青花釉里红,两者相映生辉,极其名贵。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在高温颜色釉的烧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设立于1278年的浮梁瓷局掌烧的“枢府”瓷,胎体厚重呈失透状,色白微青,恰似鹅蛋色泽(又称“卵白釉”)。这种洁白润泽的枢府卵白釉,是青花和釉里红等彩瓷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为以后釉上彩瓷器和明初“洁白”瓷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其它色釉如红釉、蓝釉、金釉等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各种呈色剂的发色规律已有熟练的掌握,使景德镇瓷器装饰异彩纷呈,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银的局面,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明时的景德镇官民竞市,“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景德镇真正成了“天下窑器之所聚”之地。除了在继承前代技术并发扬光大的种类烧造方面外,明代景德镇还消化和吸收了各大日益没落的著名窑场的优秀技艺,并广采博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创造了许多新的品种、新的造型、新的装饰,真正是“开创了一代未有之奇”,而所有这些创新,不仅造就了明代景德镇在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地位,而且光照千秋,辉映千古。

明洪武 青花缠枝莲大罐

永乐时,景德镇成功地烧出了玲珑瓷,到成化(公元1465-1487)年间,又造出精细的青花玲珑瓷,玲珑瓷碧绿透亮,青花青翠幽雅,融为一体,引人入胜。

大龙缸和薄胎瓷的烧造成功,是明时景德镇瓷业高度技术成就和制瓷技师惊人智能的体现。大龙缸,直径高度均达70厘米以上,通身饰以五爪龙须,形制巨大,气势宏伟,荘重肃穆,为帝王专用之物,他人不可僭越使用进而更现它的神秘。薄胎瓷的制作,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制瓷技师的艺术匠心和智能,最薄最细的薄胎瓷器,其厚度只0.5毫米,最厚的也只有1毫米,真正是“胎薄如纸”。

以成化閗彩为代表的彩瓷,是我国陶瓷史上空前的绝作。创于成化时期的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閗彩工艺,开创了我国彩瓷的新时代。成化时期的閗彩,釉上色彩一般都有三、四种,多者达六种以上,而所施色彩的特征又极其鲜明,比单纯的釉下彩或釉上彩更加绚丽,给人以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之感。至嘉靖(公元1522-1566年)、万历(公元1573-1619年)年间在成化閗彩的基础上创出了青花五彩,改变以閗彩中仅青花是构成整个图案的决定性的主色地位,而使青花只是构成整个图案的一种颜色,青花和红、黄、绿等色处于一样的地位而没有主从之分,这就大大丰富了青花五彩的表现力,呈现出以红、淡绿、深绿、黄、褐、紫以及釉下蓝色为主突出红色的局面,嘉靖、万历彩瓷也就以图案花纹满窑,色彩浓艳深翠而行于世。明代彩瓷还有白地绿彩、青花红绿彩和釉上五彩以及填彩、金彩等等,素三彩也较为出名。

明代景德镇的高温单色釉(烧出温度在1200℃以上)和低温单色釉(烧成温度在1200℃以下)瓷器都有很大发展。白瓷的制作,明代各朝都有烧造,各臻其妙。永乐的洁白甜净;宣德(公元1426-1435)的汁水莹厚如堆脂,光莹如美玉;嘉靖的纯净无杂;万历的透亮明快;无不使人叹服称奇,爽心悦目。明代单色釉最具突出成就的还有永乐、宣德的红釉和蓝釉,以及成化孔雀绿和弘治(公元1488-1505年)黄釉。明永乐时的鲜红器亦称“祭红”,釉厚如脂,光莹鲜艳,有“永乐之宝”之誉,赢得“永器鲜红最贵”的评价。宣德年间的宝石红釉又比永乐鲜红釉更胜一筹,釉汁晶莹似红宝石,胎质细腻坚致,极其名贵。明代的蓝釉瓷器,在宣德时烧造较多,后人把它和白釉、红釉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

清代前期的景德镇制瓷业,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无论是产品造型、装饰技法、还是装饰题材、装饰风格,都达到了“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的极度繁荣境界,制瓷技术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此时的景德镇“延袤十余里,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万,借此食者甚众,候火如候晴雨,望陶如望黍垛”(唐英《陶人心语》),“利通数十省,四方商贾,贩瓷者萃集于斯”。与明代一样,清代也是官窑民窑并存共荣,并且均有名窑精品。

清 雍正 粉彩八桃天球瓶

清代前期的御窑厂,名窑辈出,创新层出不穷。康熙年间著名的官窑有“臧窑”、“郎窑”。康熙年臧窑,“厂器也”,为督陶官臧应选所造。臧窑的主要成就是单色釉,但青花、五彩、素三彩、釉里红均极为精巧。康熙青花色彩艳丽纯净,莹澈明亮,层次分明,有“青花五彩”之誉,别具风格而“独步本朝”,尤其是民窑青花更为清代青花的典型代表;康熙五彩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而成了彩瓷的又一个转折点,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釉下、釉上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占主流地位的局面,而且,随着色彩的增多,金彩的运用,突破了明嘉靖在樊红、霁红等地上描金的单一手法,而使康熙五彩鲜艳富丽,光泽透澈明亮。郎窑,为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督造御窑时生产的瓷器。郎窑以仿明宣德和成化窑器而着称。郎窑的杰出成就,是仿制明宣德祭红釉而创制的以郎窑红为代表的颜色釉,郎窑红,“华而不俗,色正朱”,其深艳的色泽,犹如凝结的牛血一般鲜红(故也称其为牛血红),釉面透亮重流,器物里外开片,既象玻璃般光泽鲜艳夺目,又象红宝石一样瑰丽,极为名贵,为历代珍品。康熙时还曾烧制出与郎窑红齐名的色调淡雅的缸豆红,也称美人醉;用诗“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形容它极为贴切。在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于康熙朝始创的粉彩,到雍正年间获得空前的发展,并且有“清一代,以此为甚”,彩料中砷元素的掺入,加上国画没骨法渲染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书画的阴阳、浓淡、深浅的立体感,同时粉彩烧成温度较古彩低,色彩对比比较和谐;因而显得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烂雅丽,形象逼真,构图文雅隽秀,所谓“鲜娇夺目,工致殊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而又以瓷器艺术为第一的督陶官唐英主持下唐窑,成就辉煌,既是乾隆一朝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制瓷史成就的代表。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唐英以47岁之身协理窑务,他以陶人之心主持陶政。胎质、釉面、器型、品种、工艺手法、装饰形式、釉上和釉下彩绘,无论仿古,无论创新,无不登峰造极。正如《景德镇陶录》所述:“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俱精莹纯金。又仿效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种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窑至此,集大成矣!”。从乾隆中期开始,景德镇的瓷业已露衰落之端倪,到晚清而日趋衰落,道光以后,一直到公元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解放,景德镇瓷业一直处于萧条状态,“故乾隆一朝,为清极盛时代,亦为一代盛衰之枢纽”《饮流斋说瓷》。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谁动了景德镇的奶酪》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谁动了景德镇的奶酪》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