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家装瓷砖 > 导航 >

家装并非陶瓷业发展的独木桥

家装并非陶瓷业发展的独木桥

家装瓷砖 古代装头油的瓷器 古代装棋子的瓷器

2021-05-25

家装瓷砖。

两年,由于急剧的产能扩张加上上游的巨大压力,陶瓷行业提出了“决胜终端”的口号,个别企业甚至喊出了“决胜工程”。践行这种理念的其中一种做法是:企业纷纷开辟自己的“设计师渠道”。一些敏感的制造企业和大的流通商还成立家装部专门负责对设计师的攻关工作,并建立了一套相当娴熟的运作方案:与行业协会、设计院校、媒体等单位合作在一些大城市巡回举办“××设计师沙龙”、“××杯设计大奖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收集设计师信息,建立与设计师之间的纽带,为今后的合作奠定基础。业务人员根据这些信息与设计师取得联系,进而发展成为业务伙伴。一些行业协会、媒体等也乐于此事,互利互惠,所以近两年这方面的工作非常热闹,去年在某个省会城市一个月内连续举办了两三次相同形式的设计师沙龙!可见对家装、设计师资源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几年前,少数率先觉悟的企业以家装渠道作为切入口,确实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现在大家都看出了门道,纷纷效仿,直接克隆“先觉者”的运作模式,甚至用高于竞争对手的返点方式作为武器来抢单!陶瓷行业素有跟风传统,当拉设计师、跑家装已经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大家都想通过设计师推荐和家装公司的主材等方式,争夺市场蛋糕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该为这场“热”降温的时候!

确实,有些人可能会说,消费者对产品无知,且比较信任家装公司和设计师,因此我们企业要花大本钱“养”设计师、家装公司这一渠道也是无奈之举。但我们认为,在擅长刮风的陶瓷行业,如果大家都把家装渠道、设计师渠道当作“智取华山一条道”只会使陶瓷行业的路越走越窄!

建陶销售的流通企业一般利润空间在10-30%左右,个别达到40%,由于被迫层层让利,利润空间自然越来越少,好多建陶流通商都感叹近两年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是在为家装公司打工!更可怕的是由于大家都知道其中的“文章”,施工监理也在其中掺和,甚至施工师傅也假借产品质量问题来向厂商敲竹杆,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个怪圈,厂商都往这个圈中挤,其它渠道开拓越来越少,销售越来越依靠设计师,企业的生存空间就越来越少。

建陶产品的销售难道只有家装一条独木桥?显然不是。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建陶产品的通路越来越广,工程渠道、出口渠道都在健康地发展,超市渠道的建设也方兴未艾。而随着国家房地产政策的逐步落实,大城市毛坯房的淘汰,集团一站式团购等也将会完全改变现有的运作模式。一些敏锐人士已经看到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少数大的建陶企业已经在做长远规划,近两年佛山的一些企业大兴土木,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完善产品的配套性是最为明显的标志。

应当明白:打家装战,走设计师渠道并非未来主要的渠道,它只是目前在部分城市所实行一种营销战术,就目前的合作方式看,达不到多赢,而是一种单赢的畸形状态,随着市场透明度的增加,它必然慢慢地会被消费者的慧眼所识破,毕竟陶瓷产品与医药产品存在本质上的差别,病人看病全依靠医生,家庭装修则不同,设计师只能提供参考意见,拿主张的还是素质越来越高的业主。在此,我们希望企业经营者们都来洞察家装渠道的问题所在,希望行业内能团结起来,形成一个规范,保护好企业与流通商的利益,不要因为相互残杀,断送了整个行业的前程。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反倾销对中国陶瓷业打击并非毁灭性


第十三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9月6日在山东淄博开幕。陶瓷业界人士在此间表示,一些国家对中国陶瓷的反倾销行为打击了国内陶瓷出口,但也倒逼中国陶瓷进行产品升级,开拓非洲、中东等新的国际市场。

“由于国际市场的反倾销等因素,从2012年底到今年一季度,淄博市的陶瓷出口同比下降了20%左右”,山东省陶瓷协会副会长李雷坦承。继欧盟、阿根廷、巴西陆续对中国陶瓷业发起反倾销后,墨西哥9月18日也将针对中国陶瓷商召开反倾销听证会。

对于“(国际反倾销)对中国部分陶瓷企业是毁灭性打击”的说法,李雷予以否认。他表示,虽然国际市场的反倾销行为打击了陶瓷出口,但也促使国内陶瓷企业进行产品升级,开拓非洲、中东、俄罗斯等新的国际市场。

山东省陶瓷协会副秘书长王世昌介绍说,淄博市2012年的陶瓷产值为248亿元人民币,而当年的出口总额为3亿美元,这表明中国陶瓷的市场支撑还是在国内。由于新产品的研发、新市场的开拓,淄博今年三季度的陶瓷出口上升态势明显。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建筑卫生陶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芯红表示,国外针对中国陶瓷的反倾销行为本质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同时,国内的陶瓷企业也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同行业恶性竞争等现象,加强行业自律也势在必行。

高安———陶瓷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在近30年的艰苦创业历程中,曾经有过辉煌,赢得了“釉面砖王国”、“建材大县”、“新兴瓷城”的美誉,也曾有过挫折,滑向低谷。近年来,高安建筑陶瓷业复苏,并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高安市委、市政府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把建筑陶瓷业作为市域经济支柱产业来培育扶持,开发建设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努力把高安打造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建筑陶瓷产业专业基地,高安建筑陶瓷业的发展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目前,入驻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的企业达50家,吸引资金达110亿元。根据目前发展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高安建陶必将成为我国陶瓷产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第一,从高安承办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9个月来的建设情况看,高安5年新建200条生产线、10年新建400条生产线的目标将分别提前2年和4年左右时间实现,2010年后的高安,全市每年陶瓷制品产量将达6.5~10亿平方米,销售收入将达120~200亿元,年利税将达18~30亿元,从业人员将达6~10万人,年产量将是全国的1/4以上,每年的货运物流将达6000万吨以上,每年的资金流将不少于200亿元,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将是一个商贾如云、商机无限的投资宝地,资金流、物资流十分巨大,空前活跃,会展、商检、认证、研发、培训、信息等将十分权威而齐全。2010年以后的高安将成为全国陶瓷产业的“晴雨表”,全国建陶行业继佛山之后的后起之秀,成为第2个“佛山”。

第二,高安市委、市政府为承办好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立足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针对即将到来的物流高峰,已争取省政府和南昌铁路局支持,拟投资12亿元将八景火车站增容扩轨,在八景拟建全省最大的铁路物流编组站,兴建基地货运物流铁路专线,使基地货畅其流;针对基地电力问题,高安市委、市政府拟在基地范围内兴建4座110千伏大变电站,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用电高峰;针对供水问题,高安市政府引进中国水务集团,专门负责基地自来水供应;针对商业配套,市政府已引进福建汇诚企业商业化运作开发基地商贸服务中心;针对产业配套问题,市政府有目的地引进与陶瓷生产企业相配套的机械、化工、包装、原材料供应等相关企业,确保在5公里半径内相关配套应有尽有。2010年后的高安将成为全国建陶产区中功能最齐备发育最完善、配套最完整的重点产区之一。

第三,高安市委、市政府在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配套的同时,还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防止重走一些老陶瓷基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狠抓环境保护工作,以节能、降耗,减排为重点,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着力推行3个集中,第一集中处理污水,拟引进大型污水处理企业,集中处理基地污水,确保循环用水、废物回收、污水零排放;第二集中供应能气,已引进香港金桥投资有限公司和江西安泰燃气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人民币,兴建大型燃气发生站,集中供应燃气,以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提高效益;第三集中供应原料,引导原材料供应企业,针对不同产品,集中配料、统一供料,以减少资源浪费,减少企业资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可以预见,2010年以后的高安将是一个节能、环保、卫生的新兴陶瓷生产基地,成为全国陶瓷清洁生产示范基地。

第四,高安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品牌,首先是着力引进品牌企业,以提高基地品位,其次是深挖潜力、苦练内功,创造条件筹备申报主动申报省级重点工业园和省级重点产区,第三是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一批科研实力强、技术装备精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和鼓励一批有市场竞争力、市场开发前景好、质量过硬的产品申报中国名牌、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以及国家免检产品,着力打造高安陶瓷品牌。2010年后的高安将成为全国陶瓷品牌企业聚集地,高安陶瓷将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陶瓷品牌。

借鉴香港经验 发展佛山陶瓷业总部经济


香港作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内地的跳板,经过多次的经济转型,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总部经济特点的城市。佛山在行政划分上作为一个二类城市,尽管近几年来综合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但与毗邻的香港相比,无论从法治、税收、交通还是城市包容性以及市场基础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

因此,目前有志于打造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发展极具特色的陶瓷产业总部经济的佛山,很有必要学习借鉴香港发展总部经济实际操作的成功模式和实践经验。

第一,优惠透明的税收制度以及良好的金融环境

香港作为中国一个特别行政区,在经历英国统治多年后,吸收了西方政治、法制和金融管理等多方面的城市发展经验。目前,香港拥有一个简单易行和具有很大吸引力的税制,其税率保持相当低的水平,以致很多跨国公司纷纷将总部或地区总部之“巢”筑在此,因为这样能为企业降低很多融资成本。

近年来,佛山尽管整体经济实力突飞猛进,但由于政府治理能力受到种种主观、客观因素制约,税收、金融制度尚不够完善,相关政策缺乏一定的透明度,对于欲进驻的企业来说,这是很大的障碍,尤其对于大型外资企业。佛山要发展陶瓷总部经济,首先要在招商方面下大功夫,只有吸引到知名企业落户于此,才可能将总部经济做大做强,而优惠的税收、宽松的金融环境是吸引大企业的最好条件。像香港一样,对进驻企业抛出税制优惠这个大萝卜,才可能最大限度吸引外资以提升城市品位。

第二,宜商宜居的城市环境,包括空气质量、交通状况以及城市包容文化

香港地处亚太中心位置,城市自然区位优越。经过多年的整治,已发展成为世界上软硬环境优美兼备的国际级都市。香港不仅保证了交通的顺畅和空气质量的达标,同时可以让自身成为一个具备多元文化的极具包容性的民族熔炉。宽容、大度的城市风格,让香港在吸引企业将总部设在本地方面占尽优势。

佛山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济上日新月异屡创佳绩,令国人刮目相看。但是,在成绩的背后,佛山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作为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陶瓷产业的欣欣向荣换来的是对环境的大破坏,现已划归禅城区的石湾和南庄的空气质量让兴致勃勃的投资置业者望而却步。如今政府和企业在陶瓷企业外迁之大背景下,高瞻远瞩地提出发展总部经济值得赞赏,我们也看得出政府在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狠下工夫并取得一定成就。

另外,佛山作为规划建设中的的广东第三大城市,需要塑造很强的多元文化包容性格,任何形式的歧视性排外行为都会成为发展总部经济的绊脚石。

第三,发达的服务业对发展总部经济具有造血功能

以金融和商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是香港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的因素。发达的已经整合成一条完整产业链的囊括了物流、咨询、法律服务、传媒、设计、医疗、保健和展览等环节的高端服务体系,促成了香港产业总部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国内外任何一个城市要发展总部经济,都免不了要在配套上打造适合自身的服务业。佛山也不例外。目前,佛山打造国内第一个单一产业总部基地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需要利用“飞鸿故里,有为之乡”的城市文化地位,打造集资讯、娱乐、商贸、餐饮、文化和物流等于一体的强大服务体系。

第四,总部基地保持与制造基地的适当“离”、“合”

香港发展总部经济离不开一个基本环节,那就是生产加工基地。“珠三角”密集的、低成本的加工基地区域,让香港在吸引大企业地区总部或亚太总部入驻时,占尽资源(原料、劳动力和运输等)优势。可以说,总部基地与制造基地的适当“离”、“合”促成了香港总部经济实践的奇迹。

佛山作为饮誉全球的陶瓷产区,在世人面前给自己烙上了“世界工厂”的印记。拥有泛佛山的密集的陶瓷产业制造基地,这是佛山发展总部经济的一大优势。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佛山市政府鉴于原料、能源以及环保等新问题凸显,制定了不再审批建设陶瓷新项目的政策,并且对不符合一定生产及环保标准的中小企业下了“限期整改”的禁令。目前,佛山一方面协助支持陶瓷企业往城外、周边城市甚至是省外各大新兴产区转移,另一方面从政策扶持上鼓励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中型陶企将企业总部留下来,同时也以高姿态欢迎外地陶企甚至海外大企业将总部或驻华办事处等设在佛山,从而实现总部基地与制造基地的“离”与“合”。

作为后起之秀,佛山在陶瓷产业方面发展总部经济任重道远。尽管佛山发展总部经济时从产业划分、实践时间和区域以及操作模式上与香港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总部经济实践上屡试不爽的香港,作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还是有足够多的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供佛山参考的,其成功的实践对发展中国陶瓷产业总部经济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于中国传统陶瓷业发展模式的思考(二)


如果要评说过去二三十年中国传统陶瓷业走“传统·资源·市场”发展模式的功过,我就是一句话:付出了很多很大代价,换来一个初级现代化的、全球化的陶瓷业。未来如何发展?仍然是一句话:旧路不再,转向“传统·科技·政策”的发展模式。即要搞传统陶瓷、科技陶瓷、政策陶瓷。

什么是传统?辞海有义释,“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中国陶瓷不论怎么走,绝不能因为现代化而丢失传统的内涵,也不可能放弃。例如,传统陶瓷使用的是地球最丰富的泥、石等矿物作原料,是粉碎、成形、烧成最独特的生产工艺,也许再过千万年仍然如此,仍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所以说陶瓷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称得上最传统最源远流长的产业。

对传统陶瓷进行提升、发展,融入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只能靠科技进步、靠现代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引入和普遍使用。陶瓷行业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科技?可以推荐几项。①提升创新新产品开发所需要的科技。三五年前,我提出中国砖的开发方向:不做太大的砖,不做太厚的砖,不做太多抛光砖,不做太多的同质砖。实质上就是实现物尽其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②功能产品开发所需的科技。防滑、防静电、防毒、防腐、保温隔热隔音、光热能转换、过滤等等。③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文明生产、清洁生产所需要的科技。④新的装饰、新的加工所需的科技。要将陶瓷做成融实用性、功能性、文化艺术性于一体的产品,要让陶瓷厂是鸟儿愿意去筑巢的地方,一定要靠科技。

一个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进行产业化;一项很好的策划和理念要得到实现;一件值得提倡使用的产品要进入市场,事实说明,一定要有相配套的政策的支撑和引导。概言之,陶瓷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对于当今的中国陶瓷业非常紧迫和需要。

“传统·科技·政策”的发展模式一定会造就一个新型的传统陶瓷产业。

陶瓷业发展趋势:日用陶瓷艺术化


日前在世贸商城举办的首届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上,展出了一批带有艺术性、现代性的日用陶瓷器皿,受到了观者的欢迎。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总监蒋飙说,长久以来,日用瓷与艺术瓷是“水”、“油”分离,艺术瓷摆在美术馆、博览会,即使进入家庭也是点缀;而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瓷,数十年一个样。生活需要美,博览会就是倡导在使古朴的陶瓷具有使用功能的同时,将美感置于其中,这是陶艺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实,艺术瓷和日用瓷泾渭分明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南京路、淮海路上的各大商场,艺术瓷千姿百态。而日用瓷仍沿用明代正德年间的造型,千年不变。蒋飙说,中国有广东潮州、佛山,山东淄博,河北唐山和江西景德镇五大产陶区,除了佛山产卫浴建筑瓷和唐山产工业瓷外,其余三地均以日用器皿生活用品为主,出口量占全球的70%,利润仅占6%,生产的杯、盘、碗等,与有艺术家参与、设计较为时尚化的相比,价格相差数十倍、上百倍,与国外品牌日用瓷器相比也很悬殊。

在博览会上,那些图案有创意、器型新颖的现代性器皿大多出自陶瓷界新锐,鲜见工艺美术大师的身影。究其原因,蒋飙认为长期以来,陶艺界背着沉重的文化包袱,由历史积淀起来的陶艺观念使他们局限于手工技艺空间,沿袭着制陶的法则和装饰图案,不断地进行着重复的劳作。若论生存状态,他们是安逸和稳定的,但在当代艺术的“席位”中,却成了不应该的缺席者。而一批青年陶艺家走出传统陶艺的框框。然而,他们的创作激情仅仅停留在艺术瓷的风格建树上,或者顶多设计一些礼品瓷或宴会瓷,从来没有转换到大众百姓日日使用的日用瓷上。究其原因,关键还是价值取向,艺术瓷的价格高得离谱,一位名家的手绘杯子需上千元,一只花瓶的价格可以高达数万元,甚至十数万元。即便是采用画家的绘画作品而制作的限量产品,也要数百元一件。可日用瓷的设计费用却非常微薄,致使设计师、艺术家无意参与。蒋飙说,艺术瓷要生活化,日用瓷要艺术化,让人们在使用这些器皿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美”,这是陶瓷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配套产业日趋完善 助力内黄陶瓷业发展


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内黄县是近年来新兴的陶瓷产区。2009年以来,随着大批陶瓷企业的涌入,内黄陶瓷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强势崛起,同时也带动了陶瓷相关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围绕陶瓷产业而兴起的销售、配送、仓储、技术交流等配套产业渐趋完善,成为助力内黄陶瓷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配套企业顺势跟进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内黄陶瓷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相关的配套企业也蜂拥而至。目前,内黄已入驻中原陶瓷城、河南省级陶瓷砖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安琦物流园、盈和科技增白球土、伟峰包装、日日升磨具、鑫达包装、黑泥加工等陶瓷配套企业12家,涵盖质量检测、原料加工、包装装饰、机械磨具、信息物流、产品展示等方面;陶机配件及化工配套门店30多家,产品涵盖窑炉配件、振动筛、皮带、变频器、打包机、减速机等,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产业配套体系和产业链条。福惠陶瓷总经理孙永弟深有感触的告诉记者,内黄作为一个新兴产区,短短两年时间配套设施能到这个程度是让人吃惊的,可以说从企业生产线建设、到后期生产的原材料供应链都在逐步完善,现在在内黄,陶瓷生产线中所需要的配件几乎都能采购到。

配套产业日趋完善助力内黄陶瓷业发展

政府给力推动发展着力建立配套体系

内黄陶瓷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董彦伟表示,企业节能减排、生产线产能扩大都跟配套分不开,推动陶瓷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配套企业,而且是成长性的配套企业,产区的竞争力以及产区与产区之间的竞争都必须依赖成系统的配套产业来推动。近年来,内黄政府有针对性的引进陶瓷机械、化工、原料、包装、模具等配套企业,完善了人才培训、科技开发、信息物流、产品展示、产品检测、融资担保平台建设。

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在推动配套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投资1.5亿的安琦物流园开工建设,与中铁集团郑州分公司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工业经济与现代物流的互动双赢;河南唯一一家省级陶瓷砖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落户内黄,年内将建成运行;规划面积500亩的中原陶瓷城完成了规划设计,年底前开工建设......政府的强力推动,将会进一步加速陶瓷配套产业的逐步完善和快速提升,成为助力内黄陶瓷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源远流长的清水河陶瓷业


走西口带来的制陶业

讯:据史料记载,清水河县陶瓷始于明朝正德初年,已经历经五百多年。明武宗皇帝登基初年,山西晋西北一带屡遭灾荒,保德县黄河沿岸的老百姓实在忍受不了统治阶级的压迫和繁重的赋税,于是走西口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流浪谋生的贫苦农民顺黄河北上,到清水河县单台子、窑沟一带讨生活,发现这里的陶土质量高、土质细、胶性大,还有少量的釉土,完全具备制造陶瓷的条件。同时,这里紧靠黄河,水运交通十分方便。于是,他们便在这里定居下来,一边开垦荒地,一边建窑烧瓷,开始生产陶瓷制品。

与此同时,当本地人看到这些外乡人靠生产、出售陶瓷制品,比种庄稼收入还高,也开始向这些外乡人学习练泥捏瓷、烧瓷的技术,也逐步建立起了瓷窑,生产瓷器。从此,清水河烧瓷业逐步形成了产业化。

当地的支柱产业

清水河出产的陶瓷制品,除了在本地就地销售外,还远销到陕西、甘肃、宁夏等地。邻近地区,如托县、萨县、包头、和林、五原、武川、固阳、归化城(今呼和浩特)、集宁、陶林等地,则是清水河陶瓷制品的主要市场。产品销路的不断扩大,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于是,陶瓷工业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据《绥远通志稿》记载,清水河县的陶瓷制品主要包括黑瓷和白瓷两种。黑窑产于窑沟,产品主要有缸、罐、盆、钵等;白瓷产于黑矾沟,产品为盘碗。都是手工操作。白瓷陶土和黑瓷陶土性质不同,胚胎不能经过风吹日晒,需要在热炕上烘干,待挂釉后才可入窑烧结。清水河县的白釉土并不理想,挂了当地釉土后,白而不匀而且少光泽,所以,当时必掺陕北保德所产釉土烧结,这样才能保证白色和光泽度的适度。

黑瓷大小各异,装窑时大件中套中件,中件中套小件,可以配套成完整的一整套。而白瓷制品的体积相差不大,不能成套入窑。尽管如此,用白瓷制成的碗、盆都属于细货,比黑瓷的利润高出不少。据史料记载,当时,清水河县黑瓷年产三十万件,产值达一万两白银;而白瓷年产则是二十万件,产值同样是一万两白银。明末清初,陶瓷工业是清水河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比其他行业的规模大、产品多、产值高。

传统产业迎来新生

1937年,日寇入侵华北,黄河水运被迫中断,清水河陶瓷业深受打击。此外,民国时期的苛捐杂税极其沉重,致使当地陶瓷生产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陶瓷业的勉强生存,使大批专门人才流失严重。新中国成立前夕,清水河全县陶瓷业从业人员仅剩二百多人。生产已经是时断时续,年产黑瓷不到十万件,白瓷也不到五万件。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人民恢复陶瓷生产,传统产业又获得了新生,黄河又开起了运输瓷器的帆船,陶瓷制品又有了销路。1956年,随着合作化高潮的到来,清水河在窑沟建立了清水河县公私合营合作陶瓷厂。加强了技术力量,陶瓷生产规模由小变大,产值产量随之上升。随着生产的日益发展,1959年,这家工厂又改为地方国营陶瓷厂。

改革开放以后,清水河县的陶瓷生产更是实现了全机械化,有了筛选机、练泥机、成型机、轮碾机、球磨机、粉碎机、浇釉机等一大批专门设备,从而大大加快了生产进度,提高了产品质量。时至今日,清水河县的陶瓷业仍然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着独特的贡献。

五百多年历史的传承,让清水河的陶瓷业经久不衰,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清水河陶瓷业必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诠释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原国务委员宋健参观考察佛山陶瓷业发展


昨天上午,原国务委员、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一行来到佛山,先后到南风古灶以及石湾美术陶瓷厂参观考察,了解佛山的制陶业发展。

在该市领导蔡河义、麦洁华、杨锡基等的陪同下,原国务委员、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以及夫人等一行人,来到南风古灶,了解佛山制陶的历史背景。

宋健饶有兴致地欣赏了陶瓷家的现场创作,并仔细询问了南风古灶的的历史以及佛山陶文化的根源,了解制陶烧窑的过程和传统工艺。得知今年恰逢南风古灶五百年华诞,宋健赞扬佛山既走在改革开放前沿,又保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十分难得。

随后,宋健一行又来到石湾美术陶瓷厂,详细了解了佛山陶艺制品的制作过程以及传统工艺制品的销售情况。

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宋健,对制陶的工艺颇有研究,在石湾公仔博物馆,他就特意问起石湾陶制品的原材料成分以及出产地。

宋健非常关心传统石湾陶艺的传承发展。他希望,佛山能够培养出更多陶艺界的接班人,让五千年陶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家装并非陶瓷业发展的独木桥》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家装并非陶瓷业发展的独木桥》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家装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