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青瓷器 > 导航 >

萧山“青瓷人物俑”让洋人开开眼界

萧山“青瓷人物俑”让洋人开开眼界

古代青瓷器 古代青瓷器制作 古代青瓷器教案

2021-05-26

古代青瓷器。

萧山博物馆馆长施加农前不久小心翼翼地将两件宝贝交到省博物馆工作人员手中,这两件在该博物馆里呆了10多年的国家一级文物,首次走出了国门,让洋人开开眼界。昨天,萧山博物馆透露,目前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浙江青瓷文物展览,这两件宝贝经常引起参观者围观。

这两个瓷俑,是1992年出土于当时的城南乡联华村旁的西山南麓。考古学家经考证后确定为西晋越窑人物俑,属国家一级文物,也是目前萧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瓷俑为一男一女,基本按人体比例塑成,眼鼻口耳的塑造十分有趣,两俑的服装均为高领的长袍大袖。男俑高29.8厘米,头戴一尖顶有护边的帽子,与绍兴乌毡帽有类似之处,左手持剑,右手握盾,神情泰然自若、憨厚安详。女俑高26厘米,左手抱小儿,右手拿着一把扇子,脸部线条圆润饱满,头发造型特殊,还有两条细绳垂在两边,十分精致。瓷俑通身青釉,并布满铁锈红,看上去非常可爱。

据介绍,在国内其他地方也发现过青瓷人物俑,但体积这样大,造型如此独特的,只有萧山的这一对。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雍正粉彩描金花草西洋人物多穆壶


明清时期,皇室对西藏传佛教极为重视,许多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器物开始进入宫廷,多穆壶即是例。“多穆”本为藏语,,原意为盛酥油的桶;到了雍乾时期,为了藏、汉民族间的友好与和睦,皇上便用此器赏赐喇嘛和权贵以及用于宫中陈设。

最早的多穆壶是以木或其它物料制成,需用皮带或金属箍起来,然后用金属钉固牢,后来演变为华美灿烂的法器。清代大量的册封和法事需要大量精美的法器和摆设配合,造办处因此生产了许多这类器物,同时也供清帝赐高僧之用,故多穆壶更是流行,各种材质均有制作,有金属也有瓷质,且以金属器为多,主要为各种金属胎珐琅器,存世常有所见,但瓷质有穆壶比较罕见。

此壶品相极佳,壶为筒形,口部塑为僧帽状,两侧各塑矾红描金龙柄与龙流,彰显皇家之风范。壶内满施松绿釉,壶身四道彩箍,外体除开光处通体绘缠枝莲宝相花纹,浑然天成,庄严肃穆。

最为难得之处是开光内之西洋人物画,与传统国画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壶底绘:梅、兰、竹、菊。此乃中国人民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号称“花中四君子”。

西洋人物绘画多以生活点滴为主,充分的揭示了雍正皇帝对于西方文化的认可和推崇。此壶绘画正是有了中西方艺术文化的融合,以及广博精深得内涵,华美绚丽的纹饰,成为雍正时期不可多得之传世精品。

多穆壶被称壶中王,是宫廷收藏珍品。如今粉彩多穆壶存世量极少,除故宫外,世界其它著名博物馆中也极其少见,可见本品的珍贵,值得藏家倾囊而出。

雍正 粉彩描金花草西洋人物多穆壶 尺寸:

口径:11.7cm

高:52.5cm

足径:15.7cm

唐山陶瓷艺术让“红楼人物”不断“再生”


近年,河北省唐山陶瓷界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在陶瓷产品上不断再现“红楼人物”,从最初的“金陵十二钗”、“黛玉葬花”到现在的“红楼人物四季瓷屏”等,使“红楼人物”不断“再生”,成为陶瓷艺术的重要装饰题材。

唐山陶瓷研究所专家介绍,到上世纪80年代,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被大量用作陶瓷装饰。随后,北京等地一些用户在唐山定制了一些专用的“红楼”陶瓷。前些年,画家杨荫斋将红楼题材不断拓展,绘制了大量红楼梦人物,主要人物都有了陶瓷装饰手稿。他制作的“红楼人物四季瓷屏”使绘制艺术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近几年唐山陶瓷美术大师李景海绘制的“史湘云醉眠芍药荫”方瓶等,画面精美,将陶瓷红楼人物绘制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杨荫斋的“红楼人物四季瓷屏”,以春夏秋冬为背景,通过传统绘画艺术形式,再现了红楼人物的特点。《牡丹厅艳曲警芳心》表现林黛玉追求婚姻自由的美好愿望;《滴翠厅宝钗戏彩蝶》表现宝钗的精神气质;《潇湘馆妙玉解琴音》以秋日为背景,表现妙玉的忧伤;《琉璃世界白雪红楼》宝琴立雪,以素托艳,表现宝琴的淡雅。目前,这4幅瓷屏由于绘制技术高超,成为社会各界收藏的佳作。

西晋越窑青瓷俑为什么被视为镇馆之宝


西晋越窑青瓷俑为什么被视为镇馆之宝

浙江萧山博物馆珍藏的精品中有两组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一组是一对西晋越窑青瓷人物俑,当地都把它视为镇馆之宝。这对西晋越窑青瓷人物俑,胡人形状,分别为武士俑和仕女俑,于1994年6月在萧山(市)城南(乡)联华村西山南麓墓葬中出土,后为萧山博物馆收藏。

武士俑,高28.9厘米。头戴尖顶翻盖帽,帽檐外突,后有系带,此帽子形状与萧绍平原一带的乌毡帽酷似。身着斜襟交领宽袖大袍。右手持剑,左手持盾。珠状目,高隆鼻,嘴部为两小孔,唇上阴刻翘须,神情肃穆。俑身中空,胎体较厚,通体施青釉,局部釉层肥厚而光亮,露胎处因氧化而呈褐色。帽沿、衣袖上均饰有条状斜方格纹和锯齿纹。

仕女俑,高26.3厘米。头挽造型优美、错落有致的装饰状发髻,并用阴线刻出发际。卧蚕眉,珠状目,高隆鼻,小嘴口,双耳带有珠状耳环。脸部丰盈,神态自若。身着斜襟交领长袍,袍长及地,覆盖双脚。右手握一把长方形扇子,扇柄上下出头,左手怀抱一小孩,小孩头挽双髻,身着宽袖衣衫,左手抱一瓜棱球形玩具。大人小孩所着袍衫上均饰有若干条状斜方格纹。俑身中空,胎体亦较厚,露胎处同样因氧化而呈褐色。施灰青釉,脸部釉质尤佳,莹润而光亮。

俑作为人殉的替代品,用于陪葬的偶人,是封建社会对奴隶社会的一大文明与进步,虽然它遭受孔子的强烈抨击,“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但还是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至元明。俑在不同历史阶段制作的材料、风格也各不相同,有陶、木、瓷、金属等等,姿态、形状、人种等等也各有不同。瓷俑出现在三国,西晋时期最为盛行胡人形象。萧山博物馆这对西晋越窑青瓷俑,就属于胡人(珠状目,高隆鼻)俑。它与东南沿海墓葬中出现的大量西晋时期胡人俑,为同一类型。

武士俑头戴胡人的“浑脱帽”,身着汉人的“袍”,汉中带胡,胡中有汉,留下了当时汉胡文化渐相融合的不可多得的实物。特别是所戴尖顶帽又与现代绍兴(萧山)地区十分流行的乌毡帽非常相象。“魏晋迄于隋唐,受胡风影响的尖顶毡帽即所谓‘浑脱帽’,流行于中原地区。”这两件人物俑的衣饰同时也成为民间衣饰打扮方面北风南渐的佐证。

汉末西晋社会动荡,大量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人群被强行掳掠迁徙到中原,以补充内地劳动人手及兵源的不足。这些掳徙来的胡人,成为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依附民”,依形制型烧制成瓷俑随葬,反映了与墓主人的主仆关系。再则,随着汉武帝平定南越以后,海外贸易现象产生。随之而来的还有佛教和胡僧。这与这对瓷俑一并出土的青瓷堆塑罐上双手合十,作祷告状的胡人互为印证,从一个侧面佐证佛教是通过海上由东南沿海传播的。

总之,萧山博物馆收藏的这对西晋越窑青瓷俑,在制作造型、形象服饰、殡葬风俗等诸多方面蕴藏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极具研究价值,不失为“镇馆之宝”。

乾隆粉彩黄釉海棠形开光西洋人物象耳长颈扁瓶


不论朝代如何更迭,每朝皇帝均会主宰百姓的意识。每人的嗜好和风格都有所不同,所以督造官会根据皇帝的喜好,揣摩皇帝的心思,或者引进的先进原料或技术,据此来烧制官窑瓷器,最终所呈现出来的官窑瓷器极具鲜明的时代特征。

据《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年恢复了 “匠籍制度”,窑场常年维持着数以千计的工匠为朝廷烧造瓷器。这些工匠世代相传技艺精湛,或是从民间招募而来的能工巧匠。

当时由朝廷垄断最重要的原料高岭土、麻仓土,如今已经消耗殆尽,再也没有了。而烧制青花瓷所需的青料,朝廷也严格管控,民窑难于得到,因此,官窑比同期民窑产品精良百倍。

此器通体黄釉,满绘勾莲宝相花,长颈,口沿一道如意纹,中部旁塑有鎏金象耳,腹作海棠形,开光亦作海棠形,两面均绘西洋母子图,底及内壁施昂贵之绿松釉。

画风是当时欧洲盛行的洛可可式,加以西洋透视法的构图和点彩的阴影画法,在乾隆手中把玩细赏时,就像透视水晶球般,将西洋的景色和人物一瞬间超越地域和空间的阻隔,来到乾隆跟前。

乾隆 粉彩黄釉海棠形开光西洋人物象耳长颈扁瓶 尺寸:

口径:4.4×4.6cm

高:33.2cm

足径:8.8×6.8cm

人物访谈专业性让陶瓷资讯更加生动


人物访谈专业性让陶瓷资讯更加生动

在艺术陶瓷的专业陶瓷资讯的传播中,陶瓷资讯的内容全面性与艺术陶瓷的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人物访谈是陶瓷资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人物访谈专业性让陶瓷资讯也可以更加生动。人物的一家之言,其实并不一定很有科学性,但是大家之谈总是有会有很好的全面性,而且还会在进行参考借鉴的价值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提高人物访谈的专业性,在进行专业的陶瓷访谈的总结提高的过程中,陶瓷专业的资讯也会变得更加生动。从专业的角度来考虑,人物访谈也分为两个大的类型,一个是就是专业的陶瓷制作人员,陶瓷大师们的访谈,是一家之言,也是非常有特色的,而另一个方面就是陶瓷产业的经营者,一些专业的经营高手们,成功的创业者,都在陶瓷产业发展的方面,有着很强的个性和观点,所以进行专业的访谈很有意义。

专业的人物访谈,作为艺术陶瓷的资讯专业知识,而且还可以很有专业的特点,所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仅实力更强,而且应用也更方便,特别是从综合的角度来考虑,各家之间进行综合的参考,虽然不能决定什么方向,却会让人物访谈的实际也变得更加顺利,提高专业的水平,达到更快发展的目标,陶瓷资讯也变得更加生动鲜活,让欣赏与学习者得到很好的学习机会,更有学习的乐趣。

兵马俑


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後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亟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撞,工程十分艰难。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家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捅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捅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秦代兵马俑


中国秦代兵马俑的发现,改变了人们认为伊特鲁里亚陶塑是世界上最大的陶塑这一看法。秦俑的制作无论在数量、规模及艺术风格上远远超过伊特鲁里亚陶塑。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骊山脚下相继发现几个兵马俑坑,发掘出数以千计的陶俑。这些形体高大的陶人陶马以各种姿态组成一个雄伟的军阵。武士身着铠甲战袍,手持各种兵器,按照一定的队形,井然有序地排列,整个军阵威武雄壮、严整统一,展示出当年“北却匈奴,内平六国,带甲百万",兵强马壮,斗志昂扬的秦国军队的雄姿。

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兵马俑,每一个都经过人工仔细地修饰,体高1.8米的武士俑,面目神态各异,各具自己的性格特征。整个军阵庄严威武、严阵以待的共性,通过每个战士

不同的个性表现出来。仔细观察,陶俑的某些细部如发丝、盔甲上的铁板乳钉、皮带扣子,甚至人俑鞋底上麻线的针脚都表现得清清楚楚。阵中的陶马,与真马形体相似,膘肥体壮,耳小眼大,口裂较深,剪鬃缚尾,前肢挺立,后肢似弓,给人以蓄势欲动、急不可耐的强烈印象。

兵马俑全部加以彩绘装饰,因埋于地下时间长久,颜色大部分脱落,个别的保存了部分彩绘颜色,有黑、红、蓝、白、粉红等。色彩既艳丽又合谐。

从制作方法说,秦俑的制作,是将头、躯干、腿等分别以模制法制成后粘接在一起。人俑的上身呈空心状,内壁隐约可见到工匠的指纹,腿部被制成实心圆柱体,以承受整个躯

干的重量。此外,某些人俑、马俑的足下粘接一块足踏板,使俑与地面的接触面增大,增强陶俑的稳定性。

总之,秦代兵马俑写实性很强,人物形象的塑造简洁明快,对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关键’陛细节刻画入微,周密不苟,同时运用塑、捏、堆、刻、划等技法,将人物性格的造型特征,

糅合于艺术形象之中。明快洗练,深沉雄大,这既是秦俑的特点,也是中华民族陶塑艺术的风格。

除兵马俑外,在秦始皇陵附近还发现几件跪坐俑,眉骨高耸,双目俯视,双唇紧闭,腰身直立,表情温顺而微带惶恐。这可能是秦国对人民实行高压统治的一种心态反映。

萧山收藏圈从容看待成化碗拍天价


山陶瓷收藏圈藏友罗立跃昨日借用福建藏友蔡铭超的话说,啥叫奢侈品?不久前,一只成化青花碗拍出了1.2亿港元的价格,这算不算?有了这只碗,就能换来150部奔驰车,一辆接一辆排起来要超过1000米,这场面有点壮观吧。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萧山陶瓷收藏圈对此平静看待。

以收藏良渚黑陶见长的萧山藏友邓文河认为,好东西总是能够征服人的。他很赞同这样的观点,世界上有两件奢侈品,一个是良知,一个是艺术。他说,现在,社会发展很快,需要经常看看老东西,把时光朝回扯一扯。

萧山藏友高国建20多年来一边开工厂,一边搞收藏。他手中的明清瓷藏品量能把胆小的人吓着的。

对成化青花碗等常常大价格成交的官窑藏品,他很少碰,也劝那些想介入投资与收藏的朋友尽可能不碰。他认为,官窑瓷器历来为皇家与官家所用,寻常百姓见官窑一面的机会难得,怎么可能会有呢?

看过中央电视台《寻宝—走进萧山》节目的观众或许会有点印象,节目中话最多的那位老人就是周汉庆。这几年,他向萧山博物馆捐出多件古陶瓷等文物,荣誉证书有好几本。

对成化青花碗拍出高价一事,周汉庆觉得明清陶瓷符合世人的口味,拍高点很正常。他倒为老窑口叫委屈,元代之前的老陶瓷因受《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所限,在国内不能上拍,也禁止民间买卖,使得喜欢以价格论英雄的人们读不懂老窑瓷的文化内涵。

人们常说,古陶瓷的水很深,周汉庆认为,不是水深,只是水浑。看古陶瓷新老,并不玄乎,就跟认人差不多。他说,千人当中,一眼就能把本单位的同事认出来,万人当中,也能把自家亲人认出。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看多了,接触多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萧山“青瓷人物俑”让洋人开开眼界》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萧山“青瓷人物俑”让洋人开开眼界》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青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