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胭脂红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清乾隆胭脂红粉彩西洋人物图盘

清乾隆胭脂红粉彩西洋人物图盘

胭脂红瓷器的鉴别 雍正胭脂红瓷器鉴别 如何鉴别胭脂红瓷器

2020-10-22

胭脂红瓷器的鉴别。

这件清乾隆胭脂红粉彩西洋人物图盘,原为收藏界重量级人物仇焱之旧藏之物,曾在2017年佳士得春拍中,受到收藏买家一路追捧,价格一度飙升至800万港元。

该器直径19.3厘米。盘正面(图1)在洁白如玉的大背景下,人物形象生动,物件摆放有致,笔法精准到位,色泽清丽粉润,柔和雅丽。背面除圈足内之外皆胭脂红色,圈足内落款“大清乾隆御制”(图2)。

瓷器画面里有三个西洋人,两个女士和一个小男孩,而画面故事似乎是年轻的夫人在接待来客,热茶满上、忙着拿起水果……来客一老一小,小男孩的眼神里似乎透露出新奇、渴望和胆怯的复杂心理,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在我国瓷器绘画史上,将“洋人”入画入瓷也算是个奇迹,这与清代一定时期受到了西洋粉彩画的影响有关,至少有了学习、借鉴和接受的过程,西洋人能画我们,我们不妨也来画一画西洋人。况且,康雍乾三帝都在北京皇宫造办处和广东分别设立珐琅作坊,景德镇官窑烧制的胎器,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两地,经过艺人们上彩和入窑再加工,使我国瓷器从青花走向了多彩的世界。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清乾隆粉彩葫芦挂屏


在厅堂内墙壁上,古人除悬挂字画外,还会使用挂屏,自清朝初期之后,挂屏极为盛行,从挂屏的图文上,可反映主人的审美喜好。旧时有的富裕文人,对书房、卧室、客厅等悬挂的挂屏都有严格要求,甚至还将之视为改善室内风水的物件。

这对清代乾隆粉彩描金“大吉”葫芦挂屏(见图),是近期南京博物院清宫精品文物贺岁展上的藏品。其高34、宽21厘米,整体为葫芦形。葫芦与“福禄”谐音,有吉祥幸福、子孙万代之寓意。

挂屏做工较为精致,下方为云卷纹的红木座样,使葫芦看起来具有较高的观赏度。葫芦上下头饱满,施有粉彩,釉色温柔,泛有典雅光泽。

葫芦底侧为如意云纹,上以红料绘成繁密的雷纹,上下头中间描金圆框内各有金色“大吉”两字,字为楷体,端庄静雅,能窥见清代馆阁体风貌。在两字四周,各有五只金色蝙蝠,仔细观察,会看见蝙蝠头尾均以如意云纹构成,其祥瑞寓意一目了然。这十只以写意技法表现的蝙蝠与葫芦口的一只金色大蝙蝠互为呼应,似乎有福上加福的含义。

挂屏葫芦较醒目处,当属中间所系绿色绶带,其表现趋于立体化,连绶带的褶纹带细致刻划,葫芦两边的绶带有细微区别,但整体却和谐一致,尽显奇妙典雅之趣。

这对粉彩葫芦挂屏,虽描画的是寻俗图案,但细细品赏,却能深感其蕴含的人文风韵。难得的是,挂屏上的粉彩无一丝磨损,这体现了原主人及后来藏者的珍爱之情,能保存完整传世至今,殊为不易。

胭脂红釉色瓷器


胭脂红釉色瓷器以黄金为呈色剂其釉色粉红如桃,很象古代美人涂抹于腮的胭脂,因此得名。胭脂红也叫胭脂水釉 或胭脂彩、“蔷薇红”、“洋金红”、“玫瑰红”。胭脂红是低温釉彩瓷器。胭脂红釉色瓷器包括釉和彩两种:一为浓艳的粉红釉,因色若胭脂而得名,始见于康熙晚期,雍正时用得较多,施釉较薄,色调鲜艳。另一种指绘画于粉彩器上的桃红色彩,多用于花卉图案上,绘工精致,笔触细腻。

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清雍正,高4.5cm,口径9.2cm,足径3.6cm。

碗撇口,深腹,圈足。碗内施白釉,内壁模印鹭鸶莲花图,内底心模印“永乐年制”阴文四字篆书款。外壁以胭脂红为地,上饰三个团扇形开光,开光内分别绘“寿山福海”

、“福寿万代”、“竹梅双雀”图。开光之间以绿、紫、黄等彩描绘皮球花纹。外底绘一硕桃,桃实内以胭脂红彩楷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

这种集模印、彩绘于一体的装饰方法在雍正珐琅彩瓷器中极为罕见。此外,这种将年款署于一枚桃实中的作法也是非常独特的。

康熙、雍正时珐琅彩瓷器所用白瓷胎绝大多数是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的,个别的也使用宫廷遗留的明代永乐、宣德时景德镇官窑暗花白瓷胎,这件珐琅彩花鸟纹碗即为其中的一件。

胭脂紫釉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

碗撇口,瘦底,圈足。碗内饰暗花双行龙及云纹两朵,外部通体胭脂紫釉,足内施白釉,青花双方框内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

据文献记载,胭脂彩由荷兰人卡西亚所发明,约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从西洋传入景德镇,后被称为“洋红”。此前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釉上红彩只有一种称为矾红(铁红)的彩料,因此胭脂红的引进对釉上红彩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胭脂彩小碗造型秀美,小巧玲珑,色彩妩媚,红中泛紫,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为胭脂彩艺术的极品。

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清康熙,高7cm,口径14.8cm,足径5.7cm。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内施白釉,无纹饰,外壁在涩胎上以胭脂红彩作地,设三个花形开光,开光之间隔以折枝花纹。三个开光内均以黄料彩作地,各绘牡丹花一朵。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胭脂红彩楷体“康熙御制”四字方款,外围双方框,框线外粗内细。牡丹花以工笔技法绘就,极具写实感。

胭脂红小碗采用开光技法装饰是康熙珐琅彩瓷器的特点之一,这种技法可以使所表现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胭脂红、蓝地轧道珐琅彩折枝花纹合欢瓶,清乾隆,高16.8cm,口径6.8cm,足径7.5cm。

瓶体双联式,盘口,短颈,溜肩,圆腹,束胫,圈足微外撇。盖顶置宝珠形纽。瓶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在胭脂红、蓝地上装饰轧道工艺,并彩绘折枝花卉纹。圈足内施白釉,自右向左署蓝料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横排六字款。

此瓶造型优美,设计精巧,在清代宫廷档案中被称为“合欢瓶”。轧道工艺是在珐琅彩色地上用铁锥划出细如毫芒、宛如凤尾状的花卉纹,为乾隆时期创制的新型装饰技法。

在轧道地上绘花卉图案,具有铜胎画珐琅的艺术效果。此种工艺颇为费工,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这种新创纹饰为“锦上添花”。

开光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清乾隆青花山水人物纹镂空盘


瓷器是中国的国粹,自东汉时期出现以来,历朝历代皆大量烧造,延续两千多年而方兴未艾。瓷器也从最初的实用器具,渐渐地附加了更多的观赏性,艺术瓷、陈设瓷越来越多,瓷苑大家庭更加丰富多彩。清代乾隆朝的瓷器,多有新颖别致的品种出现,制作精工,让人爱不释手。本文介绍一件清乾隆青花山水人物纹镂空盘。

此盘(图1)高6、口径26.7、底径15.7厘米。敞口,弧腹,圈足,腹壁中段镂孔一周。盘内心主纹饰绘山水人物纹图案(图2):远山如黛,以青花深着色,表现出青黑色的远山;近处山体奇峰如削、怪石嶙峋,山石的缝隙间生长着苍劲的松柏,山崖下有一小块平地,建造了一间小屋,在树木的掩映中,显得格外幽静;屋前即是一片碧水,水面宽广,与远山相接;画面的最近处是一处庄园,房屋三两间,门窗敞亮,绿树环绕,水岸边围一圈石栏杆,一位老者携一小童驻立水边,遥望着对岸。仔细看会发现小童手中抱着木琴,这样的题材在明清绘画和瓷器中都有比较多的出现,一般称之为“携琴访友图”。盘腹外壁(图3)下部青花绘四组变形夔龙纹,内壁口沿饰一周青花菱形网格纹装饰。

携琴访友图是国画中常见的题材之一,如北宋范宽、明代文征明、清人陈卓、王翚等名家皆有《携琴访友图》传世。这些画作的共同特点都是绘峻峭的山峰、潺潺的溪流、隐秘的茅屋以及行走于山间的访友者,访友者的形象也惊人的相似:一位有学识的长者,后面跟随着一位书童,书童手里携着一把琴。这样的题材被明清彩瓷以及漆器等工艺品图案所效仿。关于携琴访友的题材,有人认为原形是先秦时期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据《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吕氏春秋》又记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也因为这个典故,而产生了著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后世《携琴访友图》多绘高山与流水,与此典故应有一定关系。

镂空瓷是乾隆时期比较流行的一种瓷器装饰技法,是用刀具在已成型的坯体上镂刻出孔洞,再入窑烧成。在乾隆官窑瓷器中就有颇多镂雕瓷精品,如著名的镂空转心套瓶、镂空交泰瓶等,另外还有通体镂空的瓷灯罩、瓷花蓝、瓷香熏等。镂空瓷继续发展便是“玲珑瓷”,即在镂刻孔洞的基础上,再用透明度强的淡青色釉多次敷施填平孔洞,后入窑焙烧。烧成后施釉的孔洞明彻透亮,给人以玲珑剔透之感,故名“玲珑瓷”。

这件青花山水人物纹镂空盘,虽不及官窑镂雕瓷和后期玲珑瓷那般惊艳,但其制作工整,青花发色明亮,绘画精细,特别是腹壁一周镂空装饰将整件器物点缀得优雅而别致,是乾隆时期民窑瓷器中的佳作。

清乾隆款白地粉彩百果盘


清乾隆款白地粉彩百果盘

将在豫园举办的“紫禁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清宫赏玩展”上有一件白地粉彩百果盘十分有趣。这件清代乾隆时期江西景德镇御窑厂所造的百果盘,折沿,浅弧壁,圈足。里外施白釉,里口沿印缠枝莲纹一周。盘心黏结瓷塑粉彩象生果品核桃、枣、荔枝、樱桃、荸荠、石榴、花生、瓜子、菱角和螃蟹一只。底足内施白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乾隆一朝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以景德镇官窑为代表的制瓷业,不仅精于仿制历代名瓷,而且在继承和发扬前代瓷器艺术的基础上创新出众多新奇的品种,把清代制瓷业推向创造性的阶段。“象生瓷”即是当时的新作,它以瓷塑的方式摹仿自然界的花果或水生小动物的形象,如:核桃、枣、栗子、花生、瓜子、莲子、荔枝、樱桃、橘子、荸荠、石榴、菱角和河蚌、虾、海螺、螃蟹等。这些瓷塑造型准确,大小与原物相当,所施彩釉细腻逼真,给人以宛如真物再现的新奇精巧的艺术享受。此类象生瓷塑除少数单独成器外,一般多黏结于圆盘或高足盘上,供宫内御用陈设和玩赏。

胭脂红彩山水纹小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9.6cm,口2.2cm,足2.2cm

生产时代: 乾隆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胭脂红

陶瓷造型: 瓶

说 明: 清乾隆

瓶撇口,细颈,折肩,筒形腹,圈足。外壁以胭脂彩描绘田园山水,图中山林尽染,屋舍、小桥旁携琴访友的隐士漫步于山林。瓶颈、肩空白处题“晚峰晴露巅”五言诗句,上首“旭映”,下首“山”、“高”等三印章。外底署蓝料彩楷书“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

胭脂彩料是一种低温釉彩,不透明,彩面有油亮的光泽,是珐琅彩料中的一种。清中期《南窑笔记》中记载:“今之洋色则有胭脂红、羌水红,皆用赤金与水晶料配成,价甚贵。”因用金作主要呈色剂,所以又称“金红”。唐英撰《陶成纪事》中的“新仿西洋紫色器皿”、“西洋红色器皿”即指胭脂彩器。乾隆以后根据实用的要求,对配方加以调整,胭脂彩又成了粉彩中的一种色彩,也可作为一种低温釉彩使用。

此件珐琅彩瓷器色彩油亮凝厚,纹饰微微突起,用彩时注意画中景致的远近、深浅、浓淡的变化,笔触精细,立体感很强,应为宫廷名画家所绘。

“大清乾隆年制”款黄地粉彩天球瓶


古往今来,我国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器大国,黄釉粉彩瓷器、青花釉里红瓷、青花瓷、官窑白瓷粉彩开窗天球瓶等闻名于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中华民族伟大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瓷器的里程碑。

尤其是黄釉粉彩工艺的开发,让我国的陶瓷技术带来质般飞跃。黄釉粉彩瓷器作为中国特产奢侈品之一,千百年来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青花瓷器,会被视作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而受到大量收藏家争相收藏。

艺术品收藏市场如火如荼,势如破竹,一发而不可收拾。商界大亨皆瞄准这一生机盎然的艺术品市场。各地的拍卖活动更是风起云涌,热火朝天。尤其是书画、瓷器、奇石。据悉,目前中国大约有收藏爱好者八千万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捧瓷大军”扎堆在陶瓷收藏市场,艺术品市场发展潜力无可限量。

2014年艺术品市场极度惹人注目,“超级土豪刘益谦”以2.8亿元拿下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再次刷新中国瓷器拍卖世界纪录,不管是炒作还是无意为之,瓷器在古玩收藏“疯涨”已成事实,仅仅春季,据香港拍卖会统计,瓷器2014年春季总成交额对比2013年春季,已经翻了数倍,让众多学者、收藏家膛目结舌。据悉,目前中国大约有收藏爱好者八千万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捧瓷大军”扎堆在陶瓷收藏市场,艺术品市场发展潜力无可限量。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始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状若天球,像是从天降下来似的,故名天球瓶,古往今来都是最为名贵的瓷器,是稀世珍品。加上其图案刻画生动,画面布局精彩,整体价格就比较高端,是很好的艺术收藏品。

藏品胎体加工细密,质地细腻轻盈,精致美观,轻重适度,开片对。釉面滋润匀净,平滑莹白,光洁无瑕。黄地釉粉彩呈色丰富多变,色泽明亮柔丽,彩料浓淡自然,粉质感强,鲜嫩璀璨,清雅秀美。突出画面的阴阳浓淡,富有立体感,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收藏价值。

黄釉瓷在古陶瓷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黄色一向是帝王专用色,黄釉瓷器更是明清宫廷用瓷,决不许民间使用。即使在叛乱不断的嘉靖时期,也严禁民间使用,民窑即使可用金彩,也不可以用黄釉瓷。明中期三朝在黄釉瓷的基础上还大量烧制了黄釉青花、黄釉绿彩、黄釉红彩、黄釉紫彩等黄釉彩瓷,这些瓷器在明以后也多有烧制。

百花盛开,枝叶繁茂,布满全器,极为瑰丽。图案精致,尤显富贵华丽,都是工笔重彩,一丝不苟,将百花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和时代风格。

这只“大清乾隆年制”款黄地粉彩天球瓶花卉明暗清晰,层次分明,显得质感强,犹豫一幅水彩画,极为瑰丽,意境之美,让人如痴如醉,美得动人心魄。现藏于广州宣亦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欢迎各位莅临本公司赏析,广大收藏家可以通过我们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了解详情。

近日,宣亦艺术有幸征集到一只“大清乾隆年制”款黄地粉彩天球瓶,藏品口径:11cm底径:19cm高:51cm。腹部描绘鸟语花香的祥瑞情景,寓意吉祥如意,另一面则配上诗句。瓶口沿和底部上湖蓝,底落款“大清乾隆年制”篆书。底釉白中闪青,纹饰精美,属清朝外销瓷中的精品。且其内容详略得当,画面多样,也是极为珍贵的史学材料。

清乾隆官窑绿地粉彩轧道花鸟纹瓶


清乾隆绿地粉彩花鸟纹瓶采用轧道工艺,瓷器瓶绘有喜鹊登梅枝吉祥图,平口,短颈,高:12.8厘米,口径:2.5厘米,底径:3.1厘米,腹:7厘米,外壁为粉绿地,有轧道纹饰,壁内施白釉,底部微凹施白釉,足露胎,书有“乾隆年制”四字红彩篆书款,是乾隆官窑瓷器。

足露胎

什么是轧道粉彩工艺

轧道粉彩,始见于清代雍正珐琅彩瓷器,流行于乾隆时期,在色地上以尖状工具划出较浅的蔓草纹图案,再以粉彩装饰,也叫“锦上添花”。清代瓷器上新出现的一种装饰工艺,即以铁锥在色地(胭脂红、黄、蓝地)上划出蔓草纹规矩图案。

轧道工艺

清乾隆民窑青花“暗八仙”折腰盘赏


古代陶瓷的纹饰,反映出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瓷器上的纹饰图案是丰富多彩的,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也有对生活美好的憧憬。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不同的纹饰都有其独有的韵味。本文介绍的这件清代乾隆民窑青花“暗八仙”折腰盘,器身饰满了多种吉祥图案,洋溢着浓郁的福寿吉祥文化色彩。

此盘高3.5、直径16厘米,底足直径9厘米。瓷盘内装饰布局采用四层满绘,其主题纹饰是“暗八仙”(图1)。盘外壁绘缠枝飘叶花卉纹三组,似随风舞动,轻盈潇洒,显得意趣横生。盘底为“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六字方章款(图2)。盘口外侈,束腰向下渐收,形成较高圈足。整体造型规整,大方洗练,形制极具代表性,给人一种轻巧俊俏的感觉。胎质洁白细密,釉色透明,光洁莹润,白中泛青,釉水清亮肥润。釉下青花勾勒线条流畅,青花发色纯正舒雅,画工细腻,釉面柔和。足刮去釉露白胎,内底挂釉。

此类装饰称作暗八仙,意为不直接刻画出道教中八位惩恶扬善、扶危济贫的神仙人物,而是刻画其手持的宝物,是乾隆时期盛行的一种表现手法。此盘上的“暗八仙”分别如下:宝剑——为吕洞宾所持纯阳法剑;鱼鼓——张果老所持宝物;芭蕉扇——钟离权的宝物;笟篱——何仙姑所持法宝;横笛——代表韩湘子;花篮——蓝采和的贴身法宝;阴阳玉板——曹国舅所持宝物;葫芦——李铁拐所持宝物。耳熟能详的器物背后是耳熟能详的故事。八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影响甚广。其中《八仙祝寿》《八仙过海》等情景妇孺皆知。因八仙均来自人间,形象很接地气,所以长期以来深受群众喜爱。家喻户晓的八仙,加上一个“暗”字,便如同施展了法术一般隐去了身形,只剩下随身的法宝,出现在瓷盘上,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此盘在暗八仙纹饰的内侧,装饰有一圈六组相互并联的如意纹。如意纹是中国传统寓意吉祥图案的一种。所谓如意,即现在所用之搔痒工具,叫“痒痒挠”(又称“不求人”),即中国古时搔仗、如意遗制。按如意形作成的如意纹样,借喻“称心”“如意”,被人们所喜爱,同时也成为了中国避灾祈福的一种流行图案。

在暗八仙主纹饰外侧,也就是盘内壁口沿下装饰连续回纹一周。寓意即所谓“富贵不到头”和“福无尽头”。

在盘正中心则装饰一满叶老桃枝,上面结有两个寿桃。在中国古代民间传统观念中,桃是寓意长寿的。《神异经》:“东方树名曰桃,令人益寿。”《神农本草》:“玉桃服之,长生不死。”人类乃万物之灵,伴随着与生俱来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死亡的趋避,长寿成了人们永恒的追求。

此盘工艺干净利落,不涩不滞。盘内四层纹饰安排疏密有序,布局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充满浓郁的福寿吉祥色彩。体现出了民窑陶瓷工匠高超的工艺技巧与文化水准,属民窑精品。

时下各路古瓷玩家,有人执著地搜求高、精、尖的官窑制品,有人倾心于多姿多彩的民窑瓷器,于是便有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种不同的追求。

作为鉴藏者,笔者更喜欢收藏民窑器,因为民窑瓷上承载的信息含量要远远高于官窑器,其艺术风格也远比官窑丰富多彩。

玩古瓷,玩的就是古瓷中纯朴自然、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品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