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雍正粉彩描金开光山水西洋人高足托公道杯

雍正粉彩描金开光山水西洋人高足托公道杯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雍正瓷器鉴别 瓷器描金鉴别

2020-11-27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公道杯为古代汉族饮酒饮茶用品,杯中央立一老头或龙头,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当于龙颔高度。头体下与杯底连接处留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

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这种漏水杯,汉族民间称“公道杯”,系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此公道杯分两段分别烧造,造型秀美别致,于富丽中隐现淡雅。上部杯内塑型通体鎏金之龙首,龙首翘出杯外,状貌生动,目光传神,尽显威仪之态。下部为莲花状高足托,两组部件分别开光绘西洋人物及山水纹饰,纹饰间隔均为描金回型纹加以区分;当注入酒时,利用吸虹原理,龙首便会随随升起,是结合科学与艺术之杰作。

纹饰绘画亦由前朝婉雅清丽的特色趋向受西洋画风渲染繁华璀燦。此纹饰构图层次繁复讲究;开光间隔处以蓝料绘缠枝花卉,杯子底部绘莲瓣纹,高足托回型纹处绘蕉叶纹样,完全对称均整。

杯中开光内绘西洋人物画,以西洋透视法的构图和点彩的阴影画法,其背景古堡、衣裳色泽、处处体现了西洋人日常生活中之场景,极富欧陆特色;高足托亦开光绘四副山水风景,岩崖树海、亭台舟渡,颇具东方艺术的闲情逸趣。

在雍正手中把玩细赏时,就像透视水晶球般,将西洋的景色和人物一瞬间超越地域和空间的阻隔,来到雍正眼前,和我国传统山水画一同交织,丝毫不显突兀,实为巧妙。

杯中内壁及底部均施大面积鎏金工艺,显得富丽堂皇,此器历经岁月的洗礼,略见裂纹,形成开片装饰之效果。此公道杯令围坐饮酒之士享受同样的装酒容量,体现了一种民主公平的茶道精神,为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又一体现。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乾隆粉彩描金开光西洋人三足葫芦盖瓶


天然“S”形态的葫芦,有很强烈的动感美。上下两部分尺寸不同的球状体通过曲率特别大的束腰连接在一起,在柔性的重复与呼应中很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

葫芦瓶自唐以来盛行,且器型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人们用此表达美好的诉求。北京瀚海拍卖会上,一件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如意耳葫芦瓶,以八千三百四十四万元成交,创中国瓷器拍卖记录。

乾隆官窑瓷器,不同于康熙时的端庄,也与雍正朝的淡雅有别,而是呈现出繁缛的面貌。乾隆朝的发展可谓迎来了清代空前绝后的巅峰。艺术形态则是在特定时代气息与时代心态的折射,所以在乾隆官瓷中,我们能够窥见鼎盛时期足以睥睨古今的盛世图景。

此件葫芦盖瓶亦是如此,通过常见的葫芦瓶,加以多种寓意吉祥的瑞兽,化平淡为新奇,造就了繁缛大气且反映了乾隆盛世的器型。各种瑞兽、纹饰通过工匠之手,奇巧的拼凑其中,并无突兀堆砌之感,反而呈华贵和奢靡之风。

盖顶白釉青花料塑型“望天吼”,即龙王之第三子,有守望习惯,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望天吼陪鸾伴架,以助君王识别善恶忠奸、铲除小人,确保国家兴旺、江山永固。而下两侧为辅耳兽面衔环,其形象猛兽怒目,露齿衔环,威猛无比。

葫芦瓶瓶腹塑两只螭龙,造型秀美,寓意吉祥。底部塑三只狻猊,狻猊为龙之五子,传说中狻猊喜烟火,身有佛性,其形象一般在香炉上出现。其寓意为稳坐江山、威震八方、四海升平。

瓷器胎质精细,釉面肥腴而坚致,并光润匀净,葫芦瓶通体精绘缠枝莲宝相花纹饰。葫芦上部开光绘中国传统花鸟纹,下部亦开光绘西洋人物;加之满身的吉祥瑞兽,精美之绘画纹饰,真可谓精彩纷呈,乃乾隆盛世之珍品也。

雍正粉彩描金花草西洋人物多穆壶


明清时期,皇室对西藏传佛教极为重视,许多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器物开始进入宫廷,多穆壶即是例。“多穆”本为藏语,,原意为盛酥油的桶;到了雍乾时期,为了藏、汉民族间的友好与和睦,皇上便用此器赏赐喇嘛和权贵以及用于宫中陈设。

最早的多穆壶是以木或其它物料制成,需用皮带或金属箍起来,然后用金属钉固牢,后来演变为华美灿烂的法器。清代大量的册封和法事需要大量精美的法器和摆设配合,造办处因此生产了许多这类器物,同时也供清帝赐高僧之用,故多穆壶更是流行,各种材质均有制作,有金属也有瓷质,且以金属器为多,主要为各种金属胎珐琅器,存世常有所见,但瓷质有穆壶比较罕见。

此壶品相极佳,壶为筒形,口部塑为僧帽状,两侧各塑矾红描金龙柄与龙流,彰显皇家之风范。壶内满施松绿釉,壶身四道彩箍,外体除开光处通体绘缠枝莲宝相花纹,浑然天成,庄严肃穆。

最为难得之处是开光内之西洋人物画,与传统国画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壶底绘:梅、兰、竹、菊。此乃中国人民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号称“花中四君子”。

西洋人物绘画多以生活点滴为主,充分的揭示了雍正皇帝对于西方文化的认可和推崇。此壶绘画正是有了中西方艺术文化的融合,以及广博精深得内涵,华美绚丽的纹饰,成为雍正时期不可多得之传世精品。

多穆壶被称壶中王,是宫廷收藏珍品。如今粉彩多穆壶存世量极少,除故宫外,世界其它著名博物馆中也极其少见,可见本品的珍贵,值得藏家倾囊而出。

雍正 粉彩描金花草西洋人物多穆壶 尺寸:

口径:11.7cm

高:52.5cm

足径:15.7cm

清代乾隆粉彩描金开光西洋人育子图倒锤瓶


乾隆一朝官瓷的装饰可谓新奇异巧、富贵华丽,不惜工本,繁缛之风日趋。乾隆之初尚袭雍正之风,不过很快改变了风格,多次要求督陶官烧制新奇瓷器。

十八世纪时西洋绘法已传入多时,《饮流斋说瓷》记载:“乾隆大兴锦地花,参入泰西界画法,俗谓之规矩花。镂金错彩,叹为观止。人物细微,毫发华现,翎毛尤极工致” 。“乾隆贡品绘碧瞳捲发之人,精妙无匹,西商争购,值亦巨也。”

粉彩描金开光西洋人育子图倒锤瓶乃乾隆四年(1739年)升为督陶官的唐英奉谕旨所造,此人聪明好学,博学多才,对诗书画印等有着深厚的造诣,通过他与工匠“同其食息”,终于成了深谙土脉、火性、诸料的专家。

此瓶集督陶官的创新精神及西洋文化并融汇贯通,开创了全新的瓶式,造型繁缛且不乏新颖,整器呈倒锤形,给人以端庄灵秀之感;上下两侧塑型螭龙耳,并施描金工艺,彰显皇权本色。

瓶腹于上部,开光绘“西洋人育子图”,画面描绘了西洋母亲着便装育子的形象,宽大的外套、精致的花边和时尚的头巾尽显欧洲贵族的典型气质。整幅画面以墨线勾勒人物形象,并以平涂法为衣装大面积设色,庭院里的古树、山石、栏杆,均以中国画的表现方式表达。

纹饰至上而下,由繁多的吉祥如意纹所组成,并且色调多样,颜色过渡自然,纹饰绘制精美无比,寓意深刻非凡,整体呈雍容华贵之感,好生气派。

率真而自然的写意笔法,凸显出画面张弛有度的笔墨意境,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描绘西方人物形象,是中国瓷绘画工对西洋人物图像的再现,是以传统中国文化底蕴与西方文化元素的触类旁通。

粉彩描金开光山水花鸟纹茶具


收藏机构:哥德堡市博物馆

大小尺寸:碗:口径:11.2厘米足径:5.5厘米高:5.8厘米

生产时代:乾隆

生产窑口或产地:其它窑口

品种:粉彩

陶瓷造型:碗

说明:清乾隆

碗:口径:11.2厘米足径:5.5厘米高:5.8厘米

圆盘:口径:15.5厘米足径:9.1厘米高:3.7厘米

椭圆盘:口径:7.8*5.1厘米足径:14.6*12厘米高:1.7厘米

杯:口径:16.2*8.5厘米足径:7.3厘米高:12.4厘米

罐:口径:9.3厘米足径:7.5厘米高:15厘米

这是一套饮茶用具,器物装饰手法为釉上彩加金,在每件器物的口沿处均装饰有酱色描金的宽边织锦地,锦地有大小不同的开光花鸟较长案。其中一件上还有隐藏的字母JT。

乾隆粉彩涂金开光塑贴西洋人螭耳大瓶


明朝景泰年间是掐丝珐琅最鼎盛的时期,乾隆帝也对景泰蓝喜爱有加,而进行了仿制,但只仿了其型却仿不出神。乾隆帝幕古心切,逐命工匠烧制瓷胎仿景泰蓝器皿。

而工匠不辱使命,在瓷土的世界里硬是做出了瓷胎仿掐丝珐琅器,这一创新使乾隆瓷有了新的门类,同时也开创了观赏的新视野。

粉彩涂金开光塑贴西洋人螭耳大瓶,为乾隆时期极为罕见的传世精品,此器硕大无朋,并且一双完整无缺,实为可贵。通身共十五种纹饰,给人以层次分明,布局巧妙,威仪堂皇之感。

全器以天青底描金,绘以缠枝莲花卉,颜色恬静而淡雅,寓意吉祥。瓶腹开光处配大面积鎏金,简直是一件极品清仿明景泰蓝;若不细看难以分辨,实为彩瓷皇家御器。

腹部主体纹饰绘西洋人物,绘画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生动的反应了中国文化的巨大的包容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整器不惜成本内、底均施绿松石釉,底钤“大清乾隆年制”鎏金雕刻篆书印章款。

肩部描金寿字纹,与卷口寿字相呼应,寓意“八方寿考”。开光鎏金西洋人物凸雕,除了有家庭和睦之外,亦暗合四象,寓意“天地人和”,整器流露出和睦、吉祥、安康、长寿、如意、幸福、富贵、华美之感。不论帝王或者庶民,所求者,不外如是也。

乾隆 粉彩涂金开光塑贴西洋人螭耳大瓶 尺寸:

口径:26cm

高:87cm

足径:29.5cm

雍正哥釉粉彩堆贴描金开光山水纹盘口花觚


雍正朝御窑厂集历代名品之大成,所出之仿古颜色釉,斑斓多彩,成就空前绝后,奠定了雍正御瓷无与伦比的艺术地位,这一切是与胤禛的喜好情趣密切攸关,其对宋器的钟情源于独特的传统文人情怀,以宋人审美为自身品味追求的典范。

瓷制花觚这品种主要盛行于顺治、康熙、乾隆时期。随着瓷器从乾隆后期及嘉庆开始衰退,这一品种已渐消失。我们欣赏不同时期得花觚时,可领略到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造型的变化,在欣赏它的艺术美感的同时,从色彩、胎釉、造型、胎体去辨别不同时期的品种,增强鉴别真伪得能力。

瓷器花觚是由青铜器演变而来,最早是为酒器,到商代渐于祭祀之用。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觚摆于供桌之上,称之为五供,觚是其中一种,故称为礼器。

作为一代君主,雍正皇帝拥有古今天下文人无法比拟的内廷收藏,又因自身特有的际遇铸就出高雅而恬淡的艺术品味。此雍正哥釉粉彩堆贴描金开光山水纹盘口花觚,保存至今仍光彩照人,美观大方有皇家尊贵的气度。

此器为三段式,上面是喇叭口,中间是鼓腹,分两段中段和下段。三段均有开光绘画,绘画主题都以户外郊游、踏青、插柳为主,和清明节的一些民俗活动很贴合,非常符合清明节的节气寓意。底施松绿釉,篆书阳文“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本品取法宋哥,古雅隽美,色古而宝光内蕴,质朴而莹润凝厚,金丝铁线各具其神,深得宋人雅韵,魅力非凡,体现了雍正一朝瓷器工艺绝古烁今的艺术成就,当为旷世奇珍。

雍正 哥釉粉彩堆贴描金开光山水纹盘口花觚 尺寸:

口径:18.1cm

高:40.3cm

足径: 17.5cm

雍正珐琅彩描金高足飞燕杯


珐琅彩器,指在养心殿御作坊制成的彩绘瓷、铜及料器。养心殿毗邻帝王住处,便于圣上直接检察成品。康熙时期,欧洲艺匠进宫谒见,推动珐琅作的成立及新色研发,宫廷御作遂在江西景德镇烧制之白瓷上绘珐琅彩料,制作精致华美的御瓷。

作坊临近宫廷画院,中外画师也曾奉命在器上绘图添彩。受西洋画师直接影响,彩瓷绘饰甚具洋风,着重模仿自然,以光影明暗营造质感、深度及透视。是专门为皇帝烧的御用瓷,存世稀少,尤显珍贵。

珍贵的珐琅彩瓷为皇帝”内廷秘玩”,世间不得所见。因为烧制不易和太过珍贵,且由皇帝亲自主持在皇宫烧制,仅供给宫廷之内皇室贵戚使用,部分才会赏赐给有功大臣作为传家宝世代相传。

现存的珐琅彩瓷器大部分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数量极少。康雍乾三朝制作的画珐琅器,无论是何种材质,包括瓷胎,都是成对烧制。

此对珐琅彩描金高足飞燕杯,器型灵秀,造型比例匀称且恰到好处,杯心精绘“雄鸡课子图”,寓意多子多福,并且教子成材。而色彩运用可谓精彩,饱满且过渡自然,艺术造诣极高。

单看到此杯会联想到杯里的琼浆玉液,有种让人垂涎欲滴的感觉。外壁绘金雀数只上下飞翔美不胜收,金雀画工了得,形态各异并无重样,细节表现尤为精彩,脚爪、鸟喙、羽毛都是丝丝入扣雅趣十足,把雍正帝所喜爱的“雅趣”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此单杯一只,已相当可贵,一双更是世间难求。

乾隆粉彩描金开光山水纹螭耳抱月大瓶


瓷器上作画远比在宣纸或画布上作画要难很多,所以历代御窑厂的宫廷画画人,除了要具备独步天下的绘画功力以外,还要对各种瓷器的烧制方法了然于心,两者也有巨大区别:

第一,纸是平的,而瓷器是立体的,各个侧面所表现的都不同,要求画家在构图上要更加严谨。

第二,瓷器上作画并不顺畅,要耗费很多的时间。比如彩料不同,沾得多了画面会混成一块;沾少了,瓷器表面很粘笔,画不顺畅,细节也没办法很好的展现。

第三,瓷器上彩料凝固的速度慢,画久了不留神手一抖,就会弄脏画面,前功尽弃了。此外,瓷上作画先要勾线,然后着色再烧,中间反复过程复杂,如果运气不好把瓷器给烧裂了,几个月的耗费也就百忙一场。

此大瓶集华丽繁缛的纹饰,山水画般的开光绘画,精美典雅的造型,吉祥如意的丰富寓意于一身,集中体现出了乾隆中期官瓷烧制的巅峰状态。

此瓶的画工为最大亮点,山水画体现了古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其中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

群山近实远虚,山峦起伏、层峦叠嶂、树茂林丰、亭台楼阁隐现其间,江河浩荡波澜不惊、乾坤朗朗,一派祥和太平的景象,这正是“锦绣江山”取悦龙心的生动写照。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雍正粉彩描金开光山水西洋人高足托公道杯》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雍正粉彩描金开光山水西洋人高足托公道杯》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