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 导航 >

清代乾隆粉彩描金开光西洋人育子图倒锤瓶

清代乾隆粉彩描金开光西洋人育子图倒锤瓶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清代粉彩瓷器鉴别 怎样鉴别清代粉彩瓷器

2020-12-14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乾隆一朝官瓷的装饰可谓新奇异巧、富贵华丽,不惜工本,繁缛之风日趋。乾隆之初尚袭雍正之风,不过很快改变了风格,多次要求督陶官烧制新奇瓷器。

十八世纪时西洋绘法已传入多时,《饮流斋说瓷》记载:“乾隆大兴锦地花,参入泰西界画法,俗谓之规矩花。镂金错彩,叹为观止。人物细微,毫发华现,翎毛尤极工致” 。“乾隆贡品绘碧瞳捲发之人,精妙无匹,西商争购,值亦巨也。”

粉彩描金开光西洋人育子图倒锤瓶乃乾隆四年(1739年)升为督陶官的唐英奉谕旨所造,此人聪明好学,博学多才,对诗书画印等有着深厚的造诣,通过他与工匠“同其食息”,终于成了深谙土脉、火性、诸料的专家。

此瓶集督陶官的创新精神及西洋文化并融汇贯通,开创了全新的瓶式,造型繁缛且不乏新颖,整器呈倒锤形,给人以端庄灵秀之感;上下两侧塑型螭龙耳,并施描金工艺,彰显皇权本色。

瓶腹于上部,开光绘“西洋人育子图”,画面描绘了西洋母亲着便装育子的形象,宽大的外套、精致的花边和时尚的头巾尽显欧洲贵族的典型气质。整幅画面以墨线勾勒人物形象,并以平涂法为衣装大面积设色,庭院里的古树、山石、栏杆,均以中国画的表现方式表达。

纹饰至上而下,由繁多的吉祥如意纹所组成,并且色调多样,颜色过渡自然,纹饰绘制精美无比,寓意深刻非凡,整体呈雍容华贵之感,好生气派。

率真而自然的写意笔法,凸显出画面张弛有度的笔墨意境,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描绘西方人物形象,是中国瓷绘画工对西洋人物图像的再现,是以传统中国文化底蕴与西方文化元素的触类旁通。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雍正粉彩描金开光西洋人暖锅


史书记载雍正对艺术有很高的感知和鉴赏力,他曾直接干预器具的设计与制作,并留下了大量指点的谕旨。在这些谕旨中,“四爷”有自己的一套评判标准,褒雅贬俗,务求尽善尽美。

在雍正眼里,凡是达到“文雅”、“素净”、“秀气”、“精细”的器物方能赢得“甚好”的评语,得以“持进御用”;反之,则是“蠢了”、“甚俗”,甚至重做;对不可改做的器具,还会连连叹息:“可惜了材料”,并束之高阁。

据《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记载,雍正特别感兴趣、着意指点的种类包括瓷器、漆器、绘画等。里面详细记录了皇上的谕旨和制作过程,从中可窥见雍正帝的审美标准和鉴赏水平。

暖锅由早期的粥罐、火锅演变而来。此暖锅在隔层里可放置炭火,在严寒的冬日里食材具有保温功能,充分体现了皇家日常用膳细节的生活品质。

工艺精良考究,造型奇巧而典雅稳重,通体多处描金装饰,可见用料不惜工本;纹饰细腻且寓意吉祥。整器色彩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把观赏性及实用性完美的结合到一起。

整器由三个独立的盖、碗、底座所组成,组成后严丝合缝,全无晃动松弛之感,底部放置炭火处留有排烟孔洞,以强调暖锅的功能性,可见烧制工艺已运用了自然科学的方法。

锅盖之造型奇绝无比,咋一眼望去则犹如清代官帽,别有一番趣味;盖身两侧塑矾红螭龙,身形矫捷,映衬于盖顶宝珠之下彰显帝王之尊。

腹部四开光绘西洋人物画,绘画多以西洋人生活点滴为主,充分体现了雍正帝对于西方文化的认可和推崇。此暖锅正是有了中西方艺术文化的融合,以及广博精深的内涵,华美绚丽的纹饰,成为雍正时期不可多得之传世精品。

乾隆 粉彩描金开光育子图执壶


壶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很常见,我们都习以为常。但壶的前身只有壶身,并没有流与柄,是通过漫长岁月的改良才形成今天我们所见壶的雏形。

例如春秋时期的投壶,就只有壶身。并且成为宴请宾客时的礼仪,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

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所以就用箭投酒壶来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也成为了一种礼仪,在唐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此壶吸收了西域风格特点,及我国传统执壶的元素相融合,呈现出纤细干练,端庄且柔美的造型,让人朝思暮想。

其彩绘则不惜工本,釉色肥厚细腻,如玉质般顺滑。壶流与壶柄均采用鎏金工艺,壶身多处开光,分别绘山水及育子图。整器呈金碧辉煌、安定飘逸之感。如果省去壶盖、流、柄,它便是一只精美的玉壶春花瓶,别具一番趣味。

壶流与壶柄绘龙首,与壶身衔接处过渡自然和谐,没有生硬结合的感觉,使器型左右平衡、不偏不倚,重心适宜。从实用到审美均得到完美的兼顾。壶柄尾部巧妙的塑成如意形,有 “如愿以偿”及“事事如意”的吉祥寓意。

绘画则颇见宫廷画家功力,纹饰精细生动,开光处“育子图”绘得传神至极,母亲对孩儿望子成龙殷切希望的心态,通过画面流露出来,准确而生动。皇家用瓷,则寓意非凡,足见皇廷贵胄对皇子皇孙教育的重视程度无处不在。

雍正粉彩描金开光山水西洋人高足托公道杯


公道杯为古代汉族饮酒饮茶用品,杯中央立一老头或龙头,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当于龙颔高度。头体下与杯底连接处留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

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这种漏水杯,汉族民间称“公道杯”,系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此公道杯分两段分别烧造,造型秀美别致,于富丽中隐现淡雅。上部杯内塑型通体鎏金之龙首,龙首翘出杯外,状貌生动,目光传神,尽显威仪之态。下部为莲花状高足托,两组部件分别开光绘西洋人物及山水纹饰,纹饰间隔均为描金回型纹加以区分;当注入酒时,利用吸虹原理,龙首便会随随升起,是结合科学与艺术之杰作。

纹饰绘画亦由前朝婉雅清丽的特色趋向受西洋画风渲染繁华璀燦。此纹饰构图层次繁复讲究;开光间隔处以蓝料绘缠枝花卉,杯子底部绘莲瓣纹,高足托回型纹处绘蕉叶纹样,完全对称均整。

杯中开光内绘西洋人物画,以西洋透视法的构图和点彩的阴影画法,其背景古堡、衣裳色泽、处处体现了西洋人日常生活中之场景,极富欧陆特色;高足托亦开光绘四副山水风景,岩崖树海、亭台舟渡,颇具东方艺术的闲情逸趣。

在雍正手中把玩细赏时,就像透视水晶球般,将西洋的景色和人物一瞬间超越地域和空间的阻隔,来到雍正眼前,和我国传统山水画一同交织,丝毫不显突兀,实为巧妙。

杯中内壁及底部均施大面积鎏金工艺,显得富丽堂皇,此器历经岁月的洗礼,略见裂纹,形成开片装饰之效果。此公道杯令围坐饮酒之士享受同样的装酒容量,体现了一种民主公平的茶道精神,为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又一体现。

乾隆粉彩涂金开光塑贴西洋人螭耳大瓶


明朝景泰年间是掐丝珐琅最鼎盛的时期,乾隆帝也对景泰蓝喜爱有加,而进行了仿制,但只仿了其型却仿不出神。乾隆帝幕古心切,逐命工匠烧制瓷胎仿景泰蓝器皿。

而工匠不辱使命,在瓷土的世界里硬是做出了瓷胎仿掐丝珐琅器,这一创新使乾隆瓷有了新的门类,同时也开创了观赏的新视野。

粉彩涂金开光塑贴西洋人螭耳大瓶,为乾隆时期极为罕见的传世精品,此器硕大无朋,并且一双完整无缺,实为可贵。通身共十五种纹饰,给人以层次分明,布局巧妙,威仪堂皇之感。

全器以天青底描金,绘以缠枝莲花卉,颜色恬静而淡雅,寓意吉祥。瓶腹开光处配大面积鎏金,简直是一件极品清仿明景泰蓝;若不细看难以分辨,实为彩瓷皇家御器。

腹部主体纹饰绘西洋人物,绘画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生动的反应了中国文化的巨大的包容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整器不惜成本内、底均施绿松石釉,底钤“大清乾隆年制”鎏金雕刻篆书印章款。

肩部描金寿字纹,与卷口寿字相呼应,寓意“八方寿考”。开光鎏金西洋人物凸雕,除了有家庭和睦之外,亦暗合四象,寓意“天地人和”,整器流露出和睦、吉祥、安康、长寿、如意、幸福、富贵、华美之感。不论帝王或者庶民,所求者,不外如是也。

乾隆 粉彩涂金开光塑贴西洋人螭耳大瓶 尺寸:

口径:26cm

高:87cm

足径:29.5cm

乾隆粉彩黄釉海棠形开光西洋人物象耳长颈扁瓶


不论朝代如何更迭,每朝皇帝均会主宰百姓的意识。每人的嗜好和风格都有所不同,所以督造官会根据皇帝的喜好,揣摩皇帝的心思,或者引进的先进原料或技术,据此来烧制官窑瓷器,最终所呈现出来的官窑瓷器极具鲜明的时代特征。

据《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年恢复了 “匠籍制度”,窑场常年维持着数以千计的工匠为朝廷烧造瓷器。这些工匠世代相传技艺精湛,或是从民间招募而来的能工巧匠。

当时由朝廷垄断最重要的原料高岭土、麻仓土,如今已经消耗殆尽,再也没有了。而烧制青花瓷所需的青料,朝廷也严格管控,民窑难于得到,因此,官窑比同期民窑产品精良百倍。

此器通体黄釉,满绘勾莲宝相花,长颈,口沿一道如意纹,中部旁塑有鎏金象耳,腹作海棠形,开光亦作海棠形,两面均绘西洋母子图,底及内壁施昂贵之绿松釉。

画风是当时欧洲盛行的洛可可式,加以西洋透视法的构图和点彩的阴影画法,在乾隆手中把玩细赏时,就像透视水晶球般,将西洋的景色和人物一瞬间超越地域和空间的阻隔,来到乾隆跟前。

乾隆 粉彩黄釉海棠形开光西洋人物象耳长颈扁瓶 尺寸:

口径:4.4×4.6cm

高:33.2cm

足径:8.8×6.8cm

雍正粉彩描金花草西洋人物多穆壶


明清时期,皇室对西藏传佛教极为重视,许多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器物开始进入宫廷,多穆壶即是例。“多穆”本为藏语,,原意为盛酥油的桶;到了雍乾时期,为了藏、汉民族间的友好与和睦,皇上便用此器赏赐喇嘛和权贵以及用于宫中陈设。

最早的多穆壶是以木或其它物料制成,需用皮带或金属箍起来,然后用金属钉固牢,后来演变为华美灿烂的法器。清代大量的册封和法事需要大量精美的法器和摆设配合,造办处因此生产了许多这类器物,同时也供清帝赐高僧之用,故多穆壶更是流行,各种材质均有制作,有金属也有瓷质,且以金属器为多,主要为各种金属胎珐琅器,存世常有所见,但瓷质有穆壶比较罕见。

此壶品相极佳,壶为筒形,口部塑为僧帽状,两侧各塑矾红描金龙柄与龙流,彰显皇家之风范。壶内满施松绿釉,壶身四道彩箍,外体除开光处通体绘缠枝莲宝相花纹,浑然天成,庄严肃穆。

最为难得之处是开光内之西洋人物画,与传统国画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壶底绘:梅、兰、竹、菊。此乃中国人民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号称“花中四君子”。

西洋人物绘画多以生活点滴为主,充分的揭示了雍正皇帝对于西方文化的认可和推崇。此壶绘画正是有了中西方艺术文化的融合,以及广博精深得内涵,华美绚丽的纹饰,成为雍正时期不可多得之传世精品。

多穆壶被称壶中王,是宫廷收藏珍品。如今粉彩多穆壶存世量极少,除故宫外,世界其它著名博物馆中也极其少见,可见本品的珍贵,值得藏家倾囊而出。

雍正 粉彩描金花草西洋人物多穆壶 尺寸:

口径:11.7cm

高:52.5cm

足径:15.7cm

清代乾隆雕瓷开光粉彩描金走兽图兽耳盘口瓶


“雕瓷”顾名思议就是以陶瓷素坯造型为基础,在其上用雕刻、模印等技术手段来表现装饰题材的一种传统的制瓷工艺。此工艺兴于乾隆,盛于道光年间。通过镂雕,浮雕等雕刻技法,作品显得生动异常增光添彩,纹饰也更富有立体感。

雕瓷开光粉彩描金走兽图兽耳盘口瓶,施以繁密高超的雕瓷工艺,饰以鎏金作为装饰。两者巧妙结合,各臻其妙,绘制精湛,纹饰布局有致,色彩艳丽,协调的色彩与精细的雕工浑然一体,充分表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传世品甚为稀少。

本品通体施高浮雕装饰彰显富丽堂皇的风范,此种工艺要求极高。在进行雕刻的过程中,瓷胎太湿不易成型,太干不易雕刻,时间要求极其苛刻。只有手艺高超经验丰富的工匠才能熟练的进行操作,呈现给世人稀世之作。

此瓶形制端庄雅致,颈部两侧雕镀金双兽耳衔圆环,兽首鬃毛纤细若发,眼鼻双耳无一不精。其下以绿釉为地,除腹部开光外均绘卷草花卉纹,纹饰花头饱满,花瓣肥厚,吉祥喜庆。底座通周绘变形如意纹及回字纹。

瓶颈及瓶腹开光处绘走兽图案,画面构图严谨,动静相衬。颈部以蕉叶纹为点缀,白釉上绘松枝松鼠,松鼠眼光灵巧,栩栩如生;腹部四开光绘走兽,山涧中站卧双鹿气韵生动,运笔苍劲;两只黑白二色山羊在草间觅食,憨态可掬,线条流畅,毛发毕现;骏马笔致劲健,肤色淳厚;双犬形象准确且忠贞不二,形象生动逼真。

绿釉晶莹润泽,釉色艳丽,玻璃质感极强,为乾隆后各朝所不多见。瓶腹上部矾红塑雕大吉篆体,寓旨“福禄天喜”、“福禄大吉”,展现宫廷之气息。周边又塑有五只瑞兽,象征“五福临门”。其底施松绿釉,篆书“大清乾隆年制”蓝料款。

纵观整器宝光内蕴,造型之华美令人赞叹。而雕工极其精湛,纹饰繁缛且包浆自然,图案极富喜庆吉祥之寓意,实乃乾隆官窑瓷可遇不可求的精品之作。

清代乾隆粉彩描金四开光花鸟纹诗文瓶


《清档》中有关御制诗瓷器最早见于乾隆七年,乾隆皇帝看到一件“御制诗句画山水青花壮罐”发出“甚好”的赞叹,旨令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按其式样,别样瓶亦照有诗句、山水、花卉烧造”。

自此之后,景德镇御窑厂秉承上意开始大量烧造御制诗文瓷器。这类御制诗文瓷器主要用于宫殿内外及皇帝书桌案头陈设,充分反映出了清乾隆时期精湛的制瓷工艺,与图文并茂之诗情雅意于一身。

此粉彩描金花鸟纹瓶,胎体厚沉,器形端朴。口沿描金外绘如意纹,其下绘蝠寿勾莲,颈部双耳为塑雕蟠桃所代替,底沿边饰蕉叶纹,瓶腹绘吉祥花卉若干,并描金四开光绘开光花鸟纹与开光诗文为饰。构图格局有序,色彩丰富多变,工笔娴熟精致。

而开光御制诗词均为隶书书写,作品从笔法、章法、布局、都力求追随原作。书写可谓一笔一画,毫不马虎,一丝一毫,都恰到好处,具有非常高的书法造诣,着实乃乾隆之宫中御用传世珍品。

瓶腹开光绘花鸟纹,蜜蜂飞于枝头之上,羽翼丰盈,形态可爱,周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一片鸟语花香,生机盎然之景。

构图灵动犹然,在笔锋中带写意,笔力老健,色彩缤纷,足上施白釉,底以蓝料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此乃是乾隆御制诗文瓷器之一,瓶身的绘画和书法工艺都达到了精美绝伦的地步,是乾隆朝宫廷瓷器的代表之作,弥足珍贵。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代乾隆粉彩描金开光西洋人育子图倒锤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代乾隆粉彩描金开光西洋人育子图倒锤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