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 导航 >

崇祯青花瓷为何出现大量人物故事图案?

崇祯青花瓷为何出现大量人物故事图案?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青花瓷器的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2021-06-02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明崇祯青花戏曲人物故事图花觚全景。明崇祯青花戏曲人物故事图花觚明崇祯青花求签图筒瓶明崇祯青花求签图筒瓶全景。

明晚期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对青花瓷的需求较大,外销瓷器也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虽然这一时期御窑厂的生产几近停滞,但民窑青花瓷的烧造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崇祯(1628-1644年)时期的青花瓷器,在近几十年来更以其丰富的纹饰内容、充满生活气息的实用种类和潇洒而不失细致的笔墨意趣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收藏者的目光。本文试以烟台市博物馆藏两件明崇祯青花瓷器为例,探索其中人物故事题材的奥妙。

1

表达帝王喜好图案减少人物故事图案大批出现

崇祯朝所处的17世纪,是一个社会动荡的历史时期。大厦将倾的明王朝在内忧外患中风雨飘摇。然而这一时期的青花瓷烧造却迸发出不同于之前一百年的灿烂火花。

嘉万时期的青花瓷纹饰题材以仙道元素居多,而这种云雾缭绕的道教气氛在崇祯时期却大为改观。崇祯青花的纹饰内容丰富,以前官窑器上纯粹表达帝王意志及其喜好的规范图案逐渐减少,各类动物纹、山水景物、人物故事图案大批出现。尤其是人物故事题材,多反映戏曲小说、历史故事等叙事性内容,世俗人物开始成为青花人物画的主角。在笔触描绘上,较之元代、明早期和明中期同类题材的拘谨,也明显放开了手脚,人物身形普遍拉长变高,潇洒利落。

如明崇祯青花戏曲人物故事图花觚,将画面徐徐展开,可见一位官宦模样的男子站在庭园中,一手托着腰间的环圈,一手指天,两个婢女站在他身后,正窃窃私语着什么。在他脚下跪着一女子,一手撑地,一手以袖掩面,似乎是正在因男子厉声训斥而啜泣。婢女们的身后是这家的厅堂,一妇人躲在半掩的门后注视着庭园里发生的一切,一个小孩紧紧拽着她的衣角,脸上是好奇而迷惘的神色,在他们身边还立着一个陪伺的婢女,眉眼弯弯,仿佛有一丝莫名的笑意。

2

科举官宦相关题材大量出现在青花瓷器上

这一时期戏曲小说题材大量出现的现象与崇祯朝正处于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不无关系。虽然中国的专制体制依然顽固,但资本主义的诸多特征在此时已经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明代中后期,农产品呈现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和商品化的趋势,不少地主缙绅将资金投向工商业,农业人口转为工商业者的数量持续增加。至明晚期,中国的城市化率更是高达接近8%。买卖关系与雇佣关系深刻地影响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并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表现在文化生活领域,便是戏曲作品、传奇故事和白话小说的风靡。

明中叶后,随着城镇经济的繁荣,戏曲出现了新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如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明代也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三部和《金瓶梅》都诞生在明中期后,明晚期冯梦龙的《三言二拍》更是贴近市民阶层喜好的通俗小说杰出典范。因此,明晚期青花瓷器上出现的贴近世俗生活的人物故事题材,是这一社会现象的折射,表现出的是当时民众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

另一方面,明代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莘莘学子对一朝中举充满了热切的渴望。明中期以后,与科举官宦相关的题材也大量出现在青花瓷器上。而明晚期社会的动荡不安,让普通民众内心急需安定祥和的愿望更加急切,这种世俗的祈求与愿望,也是崇祯青花热衷表现的题材。明崇祯青花求签图筒瓶,图中一男子骑于马上,一手抱如意,一手执签,其僮仆身背行囊,主仆二人似是赶考或是赴任;一旁有一老者面目温和慈祥,眉目含喜,怀中的签筒内还有数签。而明崇祯青花戏曲人物故事图花觚上的人物手指天上的太阳,也迎合了“指日高升”的期盼,是当时较为常见的人物形象。

3

芭蕉、萱草和合欢树寓意植物绘入画中

值得注意的是,崇祯青花纹饰的一般性特征在这两件瓷器上均有体现。如花觚的近口沿处和胫部、明崇祯青花求签图筒瓶的肩部和近足跟处均装饰一周釉下暗刻花纹;画面中绘有左右回绕盘旋如水涡状(或括号状)的云纹,这一极富时代特征的纹饰一直延续至顺治。另外,筒瓶的口沿和花觚的胫部都装饰一周倒垂的大小相间的蕉叶纹,蕉叶中间留白,加上故事背景图上出现的芭蕉,均为崇祯青花纹饰中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手法。

芭蕉在古时由东南亚的热带国家传入中国,南朝宋以后逐渐成为象征文人士大夫形象的植物,广泛出现在文学艺术与绘画艺术中。随着佛教的传入,芭蕉所寓含的“空”和“无常”的意义也被大众接受。明晚期,芭蕉形象更多表达的是文人阶层生活闲适、高情逸致的含义。

而且这两件器物的画面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萱草和合欢树。嵇康在《养生论》中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明晚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促使人们以合欢、萱草为饰,籍此来免除心中因战乱、天灾而来的烦闷和忧虑。

崇祯青花人物题材的绘制风格与明晚期绘画风格联系紧密

青花瓷表现出

文人士大夫隐逸思想

戏曲人物题材在青花瓷器上的大量出现与蓬勃发展的文艺创作不无关系,而这些作品的传播需要依托书籍作为载体,由此带动了与刻书业密切相关的另一个行业的发展壮大,即版画。明清两朝是中国版画发展的高峰时期。崇祯青花瓷上的戏曲人物题材有的就是以同时期的版画样稿为基础描绘而来的。如明崇祯青花戏曲人物故事图花觚中人物的线条起笔略重,收笔略轻,清劲有力,方笔直拐,线条的转折与变化均比较强烈。另外,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的衣饰上大多绘有“*”形花纹,这一衣饰纹样亦广泛见于明晚期的绘画、版画等其他艺术领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次是大写意绘画风格的影响。明代是中国绘画中学古与创新两种意识相碰撞的特殊阶段,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中国画掀起了一股反传统的思潮,文人画更注重精神自由、个性解放及情感宣泄。大写意所蕴含的自由奔放的精神和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充满了东方神韵与现代意味,得以迅速发展,尤以明晚期的徐渭为集大成者。“舍形悦影”是徐渭水墨大写意的基本追求,他的画把水墨大写意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至高境界。

这一影响同样深入到当时瓷画创作中。明晚期青花瓷器上的绘画内容、意境和笔法与当时的文人水墨画风格一致,着意表现文人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失意后寄情山水田园的隐逸思想。青花山水、人物题材上的留白,表现了民窑瓷画对文人大写意绘画的理解。明晚期青花瓷上的画法,更加注重通过勾、点、写的途径来达到“影”的效果。在“舍形”的基础上摒弃了物体形象,“不求形似求生韵”,营造一种视觉感受的“影像”,以“影像”间的亲疏、远近、上下关系来体现意趣。这种深藏的布局意趣在崇祯青花瓷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如明崇祯青花戏曲人物图花觚,虽然画法有勾线、分水两步,但起主要视觉作用的还是分水之后形成的“影”之轮廓和“影”与“影”之间所留的空白美,大片的空白并不使画面苍白空旷,相反却给观者带来了空灵幽美的心理感受。这些形象虽与生活中的实景相差较远,但却符合视觉美。由于广泛采取分水和晕染技法,多有大写意的情趣,画面开阔,笔意潇洒酣畅,着笔不多但艺术效果不凡,与同时代绘画中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相映成趣。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有什么特点


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有什么特点。

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除了题材丰富以外,还有两大特点,一是此时开始大量出现带有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的内容。如画面中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放有官帽的托盘献给主人,意寓加官,有的绘两人分别捧一官帽、爵杯献与主人,意寓加冠进爵。

1、擅长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是崇祯青花瓷器装饰的最大特点

崇祯以前虽然也有不少青花瓷器以人物作装饰,但题材大多局限于八仙、仕女、婴戏、高士等,而崇祯青花瓷器的人物故事题材较前更为广泛,所见题材有十八罗汉、苏武牧羊、水淹七军、仙人乘槎、刘海戏金蟾、对弈图、兄弟联芳、仕女伎乐、庭院仕女婴戏、梦境图、加冠进爵图、进戟图、钟馗出猎图、东方朔偷桃、浴象图、携琴访友图、月宫图等。

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除了题材丰富以外,还有两大特点,一是此时开始大量出现带有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的内容。如画面中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放有官帽的托盘献给主人,意寓加官,有的绘两人分别捧一官帽、爵杯献与主人,意寓加冠进爵。也有的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插有三戟的花瓶献给主人,意寓平生三级。还有的绘浴象图,绘一人物捧一花瓶(意寓平安)献给骑在象(意寓吉祥)背上的主人,意寓平安吉祥。其次,受晚明高度发达的版画业的影响,出现大量取材于版画和小说插图的有关历史、戏剧故事的题材,如故宫博物院藏崇祯十年青花山水人物笔筒即取材于战国时期须贾向张禄赠绨袍的故事。此外,扬州文物商店藏青花人物故事莲子罐则是取材于三国演义中水淹七军的故事。

2、简单旋纹状的暗刻花纹

在笔筒、莲子罐、筒瓶等琢器的近口沿或肩部一周和近足际一周装饰釉下暗刻花纹,有的仅为简单的旋纹,系崇祯青花瓷器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3、人物故事的背景都绘有太阳或月亮

画面中的主人往往手指太阳,意寓指日高升。这种画法一直影响到清代顺治、康熙,我们在康熙十年辛亥中和堂制青花釉里红盆中仍能看到这种画法。

4、装饰倒垂的蕉叶纹

筒瓶、莲子罐等器物的口沿一周多装饰倒垂的蕉叶纹或倒垂的花枝,也有的为倒垂的城垛纹。筒觚等器物则多于中腹以下绘一周倒垂的蕉叶纹。倒垂的蕉纹最早见于万历年间,万历的倒垂蕉叶纹比较写实,见于筒瓶的口部。崇祯的倒垂蕉叶比较简洁,多为大小相间的形式,大蕉叶中间留白,为崇祯辅助纹饰中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手法。

5、萱草和合欢树

此类器物的画面中几乎无一例外地画有萱草和合欢树。为什么此时人们喜用萱草和合欢树作为装饰呢?我们从嵇康所著《养生论》一书中找到缘由。康书日:“合欢蠲(免除)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崇祯、顺治年间社会动荡,人们以合欢、萱草为饰、籍此来免除他们心中因战乱、天灾而来的烦闷和忧虑。所绘萱草为鱼鳞状,合欢树的叶很小很密,由细小的叶子左右对称组成一小枝,再由若干小枝以放射状组成圆形,颇具特色。

6、左右回绕盘旋的云纹

在笔筒、筒瓶、莲子罐、净水碗、香炉等琢器的器身所绘画面中,往往绘有左右回绕盘旋的云纹,有的在器身一周留出一段绘以左右飘荡的括号状云,极富时代特征,这种括号状云一直延续至顺治,从上海博物馆藏顺治十四年青花人物净水碗中仍能看到这一特点。

7、画面中常以洞石芭蕉、洞石花卉作衬景

也有的以麒麟芭蕉、花鸟、博石花卉作为主题图案。传说麒麟有角不用,故被人视为仁兽并以之象征祥瑞。崇祯、顺治之际,社会动荡,百姓苦于战乱天灾,故此时瓷器常以麒麟为装饰,籍此企求吉祥平安。有的则于一件器物上同时描绘麒麟和大象(大象寓意吉祥),借以表达祈求吉祥平安的愿望,如《金明集瓷选录》中的青花麒麟芭蕉笔筒和《翰海95秋季拍卖会中国古董珍玩》中的青花大象麒麟缸。

8、画面空白处以隶书题写干支纪年、作者字号和摹绘的印记等

受绘画的影响,此类青瓷器往往于画面空白处以隶书题写干支纪年、作者字号和摹绘的印记,个别还题写诗句,开创了瓷器装饰艺术中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先河。如上海博物馆藏崇祯十六年青花罗汉图笔筒画面空白处青花隶书题写“飞鸟遗址”蝉退亡壳。垂露成帷,张宵成幄。沆瀣当餐,九阳代烛。至心能变,违士拔俗。癸未夏日述古律,书为尔济词文轻政”并于款识末端摹绘圆形“竹”字、方形“景”字图章各一方。

9、人物衣饰上的特殊花纹

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的衣饰上大多绘有“*”形花纹,这种“*”的衣饰,广泛见于明代绘画、版画等其他艺术领域,具鲜明的时代特征。

鉴识:崇祯青花瓷


鉴识:崇祯青花瓷

崇祯时期是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较为特殊的时期。由于朝廷动荡、国力衰竭,朝廷顾不及官窑瓷器的生产,因此官窑瓷器带有帝王年号款的甚少。本文对天启、崇祯青花瓷真假辨伪。

辨伪工作十分复杂,不是一二句话能说得清,即使对于鉴识专家来说,也不是一劳永逸之事。因此,只能具体问题具体讨论。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感受,探讨一下天启崇祯青花瓷的辨伪和断代问题。

对于天启崇祯的青花瓷,一般都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谈。因为,青花瓷发展到万历之后,已明显走了下坡路,而天启、崇祯制瓷风格比较相近。那个时候,由于制瓷业的趋于衰落,官窑生产几近停顿,现在能见到的,大多是民窑器。此两朝的胎质显粗糙,盘碗类器的器底有点点黑疵,跳刀痕明显,部分有烧痕或有粘砂。官窑器较民窑器稍好,但总体均不如前朝。主要是三类产品:庙宇供器、一般日用瓷和销日本的外销瓷。就一般日用器皿而言,虽然也有精良之作,但大多制作较为粗糙。底足处理草率。釉色灰青。青花大都用石子青着色,少数也有用浙料的。色泽有鲜亮明快的,但大多数青花发色蓝中泛灰,有些甚至泛灰黑,无青翠之感。崇祯时还出现灰暗发褐者,青花多有晕散。天启崇祯之时,底釉的釉发青,并常见有橘皮纹出现。明代天启之时,在审美风格上已完全突破了官窑程式化的束缚,大凡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鱼虫、静物,大至龙凤神仙,小到虾虫之微,无一不可入画。而且,画风疏朗随意、俊逸活泼、写意天然,颇具水墨写意的风韵,山水画面常以细线画成。很多文人画为画瓷者所吸取。如果再看到兔款装饰,且底部见跳刀痕者,足尖略成尖状,一般就可以认为是明末之物。绘画风格上与万历相仿,青花器也用双线勾边,中间一抹平涂的画法来绘制。此外,崇祯时期的瓶、罐、笔筒之类,常在颈部和近底部位装饰二圈暗刻花的图案,部分器物上有酱口,这也是辨别崇祯之器的一个装饰特征。当然,仅以此理念去辨别,却往往会上当。笔者就因此而吃过药。

后来,在见到真正的天启崇祯青花瓷后,方才悟到,有些东西仿品完全可以依样而做得和真品无异。如窗格纹、白兔款、瓷釉色调、造型制式等等,这些特征后来人均可仿制,因此,不仔细辨认的话很容易上当。要鉴识真正的天启崇祯瓷,首先必须看得懂明代瓷器的釉色。明瓷与清瓷不一样,由于年代久远,传世品包浆厚重,故釉色较清瓷尤为清亮。凡釉色暗浑,釉面无亮润之色,青花呆滞毫无灵动之气者,即便纹样风格、制式造型、青花发色均对,也不要轻易认定。还有一点很重要,即嘉靖期瓷器的胎釉之间常有一线橙黃之色显现,而且自万历以后,在青花的涂抹处,已有指捺水印纹出现。而窗格纹装饰一般出现在万历之后,因此,如在釉色和青花发色上可认定是晚明之物后,如胎釉之间无橙黃色调,又可见指捺水印纹者,加上纹样上有窗格纹、白兔款和底部见跳刀修饰者,再参考其他特征,如均符合,则断为天启崇祯瓷应无大错。因年代久远而生出的包浆,虽然现在也有仿造者,但仔细辨认则不难区分。水印指捺纹较难仿造,当是鉴定时的一个主要依据。当然,这种断代也是大体而言的,因为,无论是水印指捺纹也好,胎釉之间的橙黃色调也好,均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

明代青花瓷上生肖图案为何找不到猪


很多收藏家在收藏生肖青花瓷片的时候都是无法把12种动物找全,主要是生肖老鼠和猪找不到。老鼠找不到,情有可原。因为它形象猥琐,偷窃食物,传染疾病,实在可恨。但作为六畜之首的猪,为什么青花瓷画上没有表现,那就是因为其政治上的原因了。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疑忌心很重的人,平生最忌讳几件事,一是因为他幼年曾在皇觉寺当过和尚,最忌讳“光”、“秃”等字眼;再就是他曾经投身红巾军起义,于是对“贼”字也十分反感。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上表一篇拍马屁的文章,其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朱元璋牵强附会,硬说文中的“则”是骂他做过盗贼;“光”是光头,“生”是“僧”的意思,是影射他当过和尚做过“盗贼”,于是一道圣旨把人给处置了。

朱元璋最忌讳的是他的姓与猪同音,所以当时自然没有人敢把猪画在瓷器上了。为了生肖之事犯了朱元璋的大忌,多少人惨死在他的屠刀下。南京明代时有个珠玑巷,洪武二年元宵节那天,巷内居民闹社火,张灯结彩,多扎有生肖灯及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图形,又有优伶扮成猴子倒骑在马上,一时间热闹非凡。谁知有人向皇帝打了小报告,朱元璋一听这还得了,灯笼上绘着猪分明是暗示要烧烤我;扮成猴子倒骑马上,分明是戏弄皇后马娘娘,这岂不是翻了天!一道圣旨下来,将扎灯的、提灯的、扮猴的全部捉拿归案,推出午门斩首,巷内男女老幼两千余人全部充军青海。

这一段轶闻,史书上有记载。所以明代的青花瓷器上生肖图案是找不全的,因为“猪”犯了朱明王朝的大忌,窑匠画师有谁敢冒杀头之罪去画猪?

康熙青花开光人物故事纹大瓶


2006年,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受康熙青花开光人物故事纹大瓶的现拥有人委托,将于太平洋秋季艺术精品拍卖会中进行公开拍卖。

17世纪后半叶,大量的中国陶瓷艺术品开始航运至欧洲。在荷兰、英格兰、德国和法国的君主及大人物中,收藏中国陶瓷变得非常流行。

这尊瓷瓶最初由东印度公司订购,用以进献普鲁士王宫。富雷德里克·威廉一世(1688 1740年)继位普鲁士皇帝后,对艺术品毫无兴趣的他全情投入于加强普鲁士的军事力量。在18世纪早期,他将这尊瓷瓶连同其余十几件艺术品献给了萨克森国王奥古斯都二世,以此交换了一支全副武装的600人的龙骑兵军队。

奥古斯都二世(1670-1733年)即奥古斯都强者,是萨克森选帝侯及波兰国王。他是整个欧洲最先对中国陶瓷着迷的君主,对陶瓷的酷爱甚至促使他于十八世纪初在梅森建立了一个陶瓷艺术品工厂。他的收藏品包括超过25000件的中国及欧洲的瓷器,其中保存至今的收藏仍然在德累斯顿茨威格他昔日的宫殿中展出。

1781年,这些收藏品被存放到王宫的地窖中,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在一战结束后的1920年,其中部分藏品被送到柏林的拍卖会上出售,用以偿还战争赔款。一名来自瑞典歌德堡的工业家詹姆士·凯勒收购了这尊瓷瓶,并把它带回了瑞典的家中。

2002年10月由瑞典歌德堡的AntikWest公司接受凯勒家族后人的委托在国际市场中代理出售这件瓷器。

此瓶造型特殊,有一宝珠钮盖,上画婴戏图案。瓶体敞口,溜肩,见腹下收,平底。颈部分绘花卉、变形蕉叶、锦地纹,中心以四面开光绘亨园婴戏和刀马人物,两组场景用花卉相隔,形成一动一静遥相呼应的场面,充分体现了当时工匠的用心独特。画工精细,笔法纯熟,整体构图饱满,近足处以冰梅团花以及细微曲线勾勒,填补空白。整器上下共用十层不同风格纹饰来进行装饰,固看凌乱,但细品仍可看出层次错落有序,风格清晰明朗。这件器物的工艺与器型在当时来讲,制作难度极大,成品很少,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同样器物纹饰的,目前仅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所见。2006年7月在伦敦一对相同器型不同纹饰的瓷瓶,以21.8万英镑成交。这次上拍的这件曾于2002年10月展览于歌德堡萨卡博物馆。

康熙人物故事纹瓷器


康熙青花瓷器胎质坚硬细腻、釉面光洁莹亮、青花色泽青翠明快、画面层次清晰分明,被推为清代青花瓷器之冠。各色瓷器中,以青花瓷器上的故事画面最多,而且题材也非常广泛,如有祈福求祥类的四美十六子图,反映文人士大夫气节、风尚的俞伯牙携琴访友、陶渊明爱菊、王羲之爱鹅、周敦颐爱莲、太白醉酒、十八学士图以及《三国演义》中铜雀台比武、空城计等戏曲故事中的刀马人图等。小豫挑选出部分精品,与您共享其中的典故。

1

▌青花十八学士图棒槌瓶

清康熙(1662-1722)

高46厘米、口径11.5厘米、足径1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十八学士图”是清瓷器装饰纹样之一。唐代李世民当秦王时,在宫城西开办文学馆,网罗文士贤才,杜如晦、房玄龄、陆德明等十八人,分为三班,每天六人值班,讨论文献,商略古今,称为“十八学士”。此画题为后世画家所青睐。

2

▌青花铜雀台比武图棒槌瓶

清康熙(1662-1722)

高44.5厘米、口径12.3厘米、足径14.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铜雀台比武”是三国时很有名的故事。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年)春,曹操在邺城建成铜雀台,选吉日聚集文武百官设宴庆贺。曹操命众将比试箭法,胜者赠送一件锦袍。最后徐晃与许褚争夺锦袍,相持不下。曹操看众将骁勇,各赠蜀锦一匹以解围。画面中的曹操站在铜雀台的最高层,手捋胡须,观看众将比武。众将骑马观看比箭,杨树上挂一战袍,象征为此角逐。徐晃与许褚轮番比射。图中还有多名文武官员。

3

▌青花仕女婴戏图胆式瓶

清康熙(1662-1722)

高23厘米、口径3.6厘米、足径5.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出自《晋书·郄诜传》。晋代郄诜(qiè shēn)为雍州刺史,赴任前,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举贤良对策,我是天下第一。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中的一块宝玉。”画面借用这个典故,用“折桂”来寓意“今日膝下小儿,明朝登科及第。”

4

▌青花人物故事图盘

清康熙(1662-1722)

高2.2厘米、口径14.9厘米、足径9.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故事取材于明代传奇《红拂记》中的场景。《红拂记》前半段描绘李靖、红拂女、虬髯客结拜,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风尘三侠” 。虬髯客一直有帝王之志,听说太原李世民有“帝王之气”,特地赶来看个究竟。一见面,虬髯客就被李世民的英气折服,于是放弃了自己的志向。盘中描绘的是故事的下一幕:数日后,虬髯客在家中宴请李靖夫妇,饭后让仆人抬出了二十几口大箱子,将自己的万贯家财全部赠给李靖,让他有能力辅佐李世民夺天下。

5

▌青花四妃十六子图罐

清康熙(1662-1722)高34厘米、口径11.7厘米、足径16.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四妃十六子图”,又名“庭院婴戏图”,是明清时期瓷器人物画常见的题材之一。此题材的运用表达了一种国运昌盛,政通人和,家庭幸福,多子多孙的吉祥寓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执着追求。

6

▌青花人物图笔筒

清康熙(1662-1722)

高12.8厘米、口径10.6厘米、底径10.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笔筒一面画洞石树木;另一面中画四个高士坐在长案前饮酒作诗,画面上方写有:“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诗句摘自唐代诗人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后半段。画面描述了李白和友人在春夜聚会,饮酒赋诗的情景。

青花人物故事蒜头瓶的收藏价值是多少


青花是藏品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它的艺术美感超强,历史研究价值也很大,因此想要收藏的人非常多。不过可惜的是,精品青花作品实在是太少了,现代能收藏到的极少,而大部分精品都在博物馆或者是私人收藏手中,这些大部分都是不流入市场的。即使偶尔会有一两件流入市场,也很快会被有钱人买走,让人叹息。不过,虽然我们无法收藏到这样的好东西,但是不妨碍我们对他们的欣赏。今天,本文就要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青花人物故事蒜头瓶的收藏价值,看看这个瓷器的魅力在哪里。

什么是青花人物故事蒜头瓶

蒜头瓶,顾名思义,看起来和大蒜头似的,否则也不会叫这个名字。蒜头瓶的创烧时间是在战国晚期,到秦汉时期快速发展起来,在当时有铜制、陶瓷制两种类型。蒜头瓶口像大蒜一样突起,宋代人认为可以将它的口堵上。而瓶颈部位细又长,便于握住,再加上瓶腹扁矮,能装东西,因此在宋代时期,宋人常将其作为温壶使用,用来当做酒器。

青花人物故事蒜头瓶的瓶身是白釉,以粉彩绘画花鸟纹,同时腹部绘有丁香枝叶,紫丁香以及白丁香等,绿色与蓝色映衬,显得格外的漂流。纹饰敷色浓艳,画工细腻,整个藏品看起来分而不散,动静适宜,浑然一体。因为瓶有平的寓意,所以,这种瓶子在民间非常受欢迎。

青花人物故事蒜头瓶的收藏价值是多少?

据专业藏家介绍,青花人物故事蒜头瓶在中国瓷器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瓷器中的奇葩所在,不仅制作工艺精美,且图案也非常漂亮,而且它的团都是选取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气的一些故事作为图案,所以在市场中的受欢迎度非常高。无论是当时的世人还是如今的藏家,对这种瓷器的钟爱值居高不下。

至于青花人物故事蒜头瓶的市场价格,目前市场中并没有关于青花人物故事蒜头瓶的价格,藏家也轻易不会出手。但可以从其他蒜头瓶的拍卖价格来获知。比如清代乾隆时期的唐英制青花釉里红狮子戏球蒜头瓶,成交价格是16800000元,而判断青花人物故事蒜头瓶的价格可以根据材质和年限来判断,基本上年代越久,市场价格越高,制作越精细,价值越高。

尤其是在康雍乾时期制作的青花人物故事蒜头瓶,其市场价值至少也是千万以上,好的还可能过亿元,足见这种瓷器的珍贵度。

青花蒜头瓶瓷器精品鉴赏及拍卖成交价格:

1:清乾隆青花并蒂莲纹双环蒜头瓶,尺寸:高29厘米,估价:RMB 10,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RMB 16,675,000 ,成交时间:2015.06.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件蒜头瓶通体绘以青花缠枝并蒂莲纹,枝叶舒卷自如,一展柔美之态。青花浓妍青翠,以浓淡二色绘就并蒂莲蓬,视觉效果突出。颈部装饰二道留白凸起弦纹,为修长的造型平添一份韵律之美,饶见匠心独运,远视之,宛若佳人玉立,风韵无限。底部书六字篆书年号款,笔道精练有神,为乾隆早期独特之写法。并蒂莲属荷花中的千瓣莲类,是花中珍品,集莲荷之精华于一身,尤能引人入胜。自古以来,视之为吉祥、喜庆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据《群芳谱》卷二十九:并头莲,晋泰和间生于玄圃,谓之嘉莲。另见《全芳备祖》后集·莲部记载:泰始二年,嘉莲双葩,并实、合跗、同茎。明人林承芳赞之艳若凤翎,晖若龙烛。色震百草,艳绝群英。

2:明万历青花龙凤穿花纹蒜头瓶,尺寸:高55.2厘米,估价:HKD 7,000,000 ~ 9,000,000,成交价: HKD 11,972,000 ,成交时间:2011.06.0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3: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蒜头瓶,尺寸:高51厘米;宽39厘米,估价:RMB 3,800,000 ~ 4,000,000,成交价: RMB 10,640,000 ,成交时间:2009.12.13,拍卖公司:广东中翰清花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9“清花岁月”专场艺术品拍卖会。

釉面光润如玉,造型大气开阔,上下层次丰富规整,纹饰细腻无比。底书“大清乾隆年制”标准篆书款。

4: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尺寸:27.7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6,415,000 ,成交时间:2019.04.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款。

蒜头瓶器形优雅,长颈垂肩,近口沿处圆鼓如蒜形,属历代官瓷造形中特为突出者,盛行于明、清二代。清代御窑所造瓷瓶多为陈设器或花器,蒜头瓶口敛,适合插饰单枝花卉,或繁果枝条,正如同瓶身所绘折枝花果。纹饰以青花点染钩描,积料处色深浓艳,仿效早明青花瓷著名之铁斑效果。乾隆帝命景德镇御窑烧造仿明瓷之器,此类蒜头瓶虽无形、饰完全吻合之明初先例,永乐官瓷已可见类同折枝纹饰,多为六组或八组,尺寸相异。

5: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蒜头瓶,尺寸:27.6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4,600,000 ,成交时间:2005.10.2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5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6:清乾隆青花莲花纹如意耳蒜头瓶,尺寸:高23厘米,估价:RMB 1,500,000 ~ 2,200,000,成交价: RMB 3,300,000 ,成交时间:2004.11.22,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瓶为蒜头形口,束颈,溜肩,圆腹,圈足。口肩之间置对称如意耳。通体青花装饰,绘莲花、如意云、莲瓣纹等。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如意耳蒜瓶是清代雍正时期创新器形,乾隆时延烧。造型别致,端庄隽秀,青花头发色纯正,纹饰精致,为乾隆青花瓷中的佳作。

7:清雍正青花宝相花纹小蒜头瓶,尺寸:高11厘米,估价:RMB 1,800,000 ~ 2,200,000,成交价: RMB 2,760,000 ,成交时间:2016.06.07,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周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蒜头形口,束颈细长,鼓腹,圈足。通体以青花为饰,口沿处绘变形莲瓣纹,肩颈处绘波浪纹配以如意云纹,腹部主题为饰为八角形变体宝相花纹,纹饰清新素净,宝相花团呈放射状排列,饱满和谐。底圈足内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此器造型小巧别致,胎质细腻,釉面光润莹澈,青花色泽淡雅,工致细腻,其器形直追商周,所绘宝相花纹媲美成窑,实为雍正朝摹古佳作。

此件青花宝相花纹蒜头瓶极具佛教韵味,而雍正皇帝对佛经颇有研究,因此此类器形有可能是依照雍正皇帝的旨意烧造的。宝相花是佛教的经典装饰纹样,“宝相”一词出现较早。在《文选·卷第五十九·王简楼头陀寺碑文一首》中记载有:“金姿宝相,永藉闲安”,唐代李善注曰:“金光明经曰:如来之身,金色微妙,其明照耀,如金山王。又曰:光明炽盛,无量无边,犹如无数珍宝大聚。楚辞曰:像设居室静闲安。”即说明,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时期,已有“宝相”之说。此种青花宝相花纹蒜头瓶简约、高雅、秀丽、精细,又极具佛教韵味,应该就是依照雍正皇帝的指点烧造,且深得皇帝喜爱的。

8:清道光青花海水云龙纹蒜头瓶,尺寸:高31.3厘米,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2,702,500 ,成交时间:2019.06.0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慎德堂制”四字二行楷书款,道光时期。

蒜头瓶,因器口形似蒜头而得名,最早见于战国晚期秦国青铜器之中,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而得名。状如蒜头而颈略长,亦可称之为虎爪瓶。瓷质蒜头瓶始烧于宋代,明清两代景德镇御窑厂皆有仿制,品种有青花、五彩、粉彩、蓝釉、酱釉,洒蓝描金等。本品造型即为一件清代道光时期的蒜头瓶,器形典雅规整,胎体洁白细腻,釉面肥厚温润。

瓶身通身满饰青花,青花发色与嘉庆青花相仿,淡雅宜人,呈色稳定。口沿绘一圈如意纹,足颈处为海水纹,主体绘制苍龙穿云纹,六只苍龙蜿蜒盘踞于瓶颈、腹各部,头生双角,鹿角竖直,长须向两侧探出成回首,或张吻,神态不一。鬃毛竖起,怒目圆睁,青花点睛,炯炯有神,龙身矫健盘旋,龙鳞坚实细密,龙爪犀利,与瓶腹下海浪纹浑然一体,苍龙破海,气势威猛。周身环视祥云,交叠悬停,气韵生动,填彩饱满,渲染匀称,愈显得神龙腾云驾雾,皇家气势神圣不可侵犯。龙鳞成整齐的点状,龙头趋向和善,体现了这一时期龙纹的绘制特点。

9:清道光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一对),尺寸:高28.1厘米×2,估价:HKD 1,200,000 ~ 1,800,000,成交价: HKD 2,700,000 ,成交时间:2017.05.3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篆书款。

明清瓷器上的人物故事图解说


明清瓷器的纹饰中,常有故事题材或寓意题材,有些题材耳熟能详,有些却鲜为人知。这些瓷画题材越来越受到陶瓷学者和收藏家们的关注,成为研究的紧张课题。本日将一些题材尝作浅析,以期引玉,与诸家交换。青花象纹笔筒

明崇祯年间 1634-1643年,高 19。5厘米 口径 19厘米 足径 18厘米,巴特勒家属藏。

笔筒的绘画具有典范的变化高峰期风格:以一簇簇V型符号表现草地,多条理的山石,也有常见芭蕉和松树。具备这些特性并带有纪年的器物,制作于1634-1643年间。

笔筒器身所绘为大象洗浴的仪式称为“扫象”,盛行于明代晚期,象征净化心灵之意。

苏武李陵故事

明崇祯年间 1635-1640年,高 30厘米 足径12。5厘米,巴特勒家属藏。器腹绘汉李陵和苏武碰面的场景。李陵是汉代一名年轻有为的将军,在征讨匈奴的战争中因寡不敌众被俘。武帝将其百口抄斩。李陵因而不肯返汉。后武帝遣苏武出使匈奴,却为单于所拘。单于以李陵作说客劝降苏武,十八年后方获释。画面所体现正是苏武和李陵第二次碰面的场景,李陵对苏武的忠贞不渝表现敬意,并对本身的所作所为有亏于心。

明末遭受满人的侵袭,盖罐的故事反映了对明廷忠心不二的政治意愿。

布袋僧人故事

明崇祯 1628-1644年,高 20。8厘米 口径 17。3厘米 足径 11。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器外青花画面应为布袋僧人,四周有六童子。或拉念珠,或爬上他肩头挠耳,或拉他衣服。别的一只鞋被穿走了,禅杖也被抗走了。面临这帮调皮的小顽童,僧人不气不恼,依然乐呵呵。这是布袋僧人的本色和可爱之处。

据文献纪录,布袋僧人为五代梁时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名契此,号长汀子。传说常以仗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即乞,出语无定,到处寝卧,形如疯癫。后梁贞明三年(917年),端坐岳林寺磐石,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文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遂入灭。后现于他州亦负布袋而行。恒久以来,有关布袋的绘画作品时有发现,明末和以后清代景德镇瓷器上,如许的题材屡见.

竹林七贤故事

明崇祯 1628-1644年,高21。1厘米 口径 18厘米 足径 17。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伯夷叔齐故事

青花伯夷叔齐故事图笔筒

明崇祯 1628-1644年,高21。9厘米 口径 18。4厘米 底径16。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直身,平底 青花山川人物显现了山川掩映下的城墙外,两名布衣妆扮的人物,正向由武士和侍女簇拥的帝王装束的骑马者拱手致意。这就是汗青上著名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拱手者为伯夷和叔齐,帝王装束者为周武王。

青花丙吉问牛故事缸

明崇祯 168-1644年,高16。6厘米 口径:21。1厘米 足径:10。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外壁绘青花山川人物图。在湖光山色的景致映衬下,一名农民手牵一头水牛,面临一位朝廷官员,官员死后有执旗幡和扇,牵马,捧物的三名随从,此图为丙吉问牛的故事。

文王求贤故事

五彩文王求贤故事图盖罐

明崇祯年间 1640-1643年,高:19厘米 口径:17厘米,巴特勒家属收藏。器身绘画接纳红、绿、黄、紫、松石绿以及玄色多种彩料,体现周文王访求姜太公的故事。罐盖绘八婴游戏图。此中一个在放风筝。盖与器身多处以淡松石绿色敷彩,使此罐更显贵重。

二仙故事图碟

明崇祯年间:1640-1643年,高:5厘米 口径:21厘米 足径:8。5厘米,巴特勒家属收藏。碟胎体厚重,弧壁。口沿涂有一周酱釉。圈足无釉粘砂,底施釉。碟内以红彩,两种差别色调的绿彩,以及黑彩刻画了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彩和。配景为山川图,二仙衣服飘荡,一小鬼从李铁拐的葫芦里冒出来。二仙所走的地面淡施红彩,使画面显得非常写实。别的,画中可见多条理的岩石和V字形草地。具有显着变化高峰期的特性。

五彩海水龙纹盘

明崇祯七年(甲戊)1634年,高:5。6厘米 口径:26。3厘米 足径:16。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敞口,深圈足。足外端内敛。器内画五彩文饰两组心田为云龙纹,内壁一圈饰海水,有对称礁石松树到处。外壁绘赶珠龙两条。五彩用彩浓厚,手感非常显着。底心釉下有青花双圈款,内书“甲戊春孟赵府造用”。

明太祖朱元璋在立国之后,曾分封了很多子孙为王。此盘应为末代赵王朱慈瀚定烧作品。在明代很多王府用祭器都是由朝廷提供。如宣德时期,皇家曾为赵王府定造磁州窑瓷器。在崇祯7年五彩海水龙纹盘上,再次出现与赵王府有关的瓷器内容,这在瓷器汗青上是很少见的事变。由于很多王府用瓷都没有年款。

严酷地说,此盘具有明代官窑风格。五彩彩料与明代晚期万历时期的官窑五彩器非常相似,绘画风格也非常靠近。只是制作程度稍显粗糙。龙纹也显得苍老,好像预示着明朝的衰弱。

青费钱塘梦故事盘

明崇祯 1628-1644年,高:6。5厘米 口径:33。3厘米 底径:19。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盘所刻画的是苏小小和司马才仲的古怪爱情故事。

司马仲才为北宋时期文人,曾在苏东坡的保举下,于秦观幕为官。年轻时在洛阳曾经梦见一尤物擎帏而歌,问其名曰:西陵苏小小也。问歌何曲?曰:《黄金缕》。苏小小是南齐时期钱塘的名妓,貌绝青楼,才空士类,其时莫不艳称。后朱颜薄命早卒,被葬于西泠之畔。但以后人们却常见苏小小出如今西湖边。多少年后,司马仲才前去杭州西湖苏小小墓前拜谒。当天夜晚,梦见苏小小,并与之相爱。三年之后,司马仲才死于杭州并葬于苏小小墓侧。这是一个逾越了时空,地区的爱情故事,两者时间上相隔百年,在人鬼之间产生了凄美婉转的爱情,惊天地而泣鬼神。

蟾宫折桂

4111 清康熙 青花蟾宫折桂图罐一对

4346 清顺治 青花五彩蟾宫折桂图将军罐一对

蟾宫折桂寓意登科及第,此两对拍品画面构图相似,蟾宫之中,嫦娥及侍女正将手中桂枝给予扶摇直上的三名书生。

相传月中有蟾,故名“蟾宫”。《淮南子》中纪录“羿妻姮娥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折桂”最早用来形容出众的人才,《晋书·郤诜传》中纪录“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怎样?’诜对曰:‘臣鉴贤能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至唐代由于科举盛行,又因相传蟾宫中有桂树,渐渐将“蟾宫折桂”一词用来比喻登科及第。

和合二仙

4121清雍正 青花加彩和合二仙摇钱树图观音瓶

和合二仙是中国民间神话中主婚姻调和的神仙,常以蓬头笑面形象出现,手持荷花和圆盒,寓意和合完满,因寓意优美,深受喜好。本品以通景绘和合二仙立于巨大摇钱树之下,具有调和完满、财路广进的双重寓意。

关于和合二仙的传说有差别版本:一说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二人情同骨肉,至雍正时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仙由此扬名;一说唐代僧人“万回”,一日来回万里带回远方兄长的家书,亦称“和合”。

桃花源记

4322 清雍正 粉彩人物纹盘口琵琶尊

本品画面中,一夫君居于左侧,身旁有船桨。与之对立四人,此中一高士呈欢迎姿态,老妪侧坐,死后女子正在与小童玩耍,一派安宁和乐情形。四人死后洞石旁更有一株桃花,为确定故事主题提供紧张线索,即为《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为东晋陶渊明代表作,为《桃花源诗》序言,借武陵渔人(本品画面中夫君即为武陵渔人,身侧船桨为身份标识)行踪,引出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将实际与抱负接洽起来。画面中高士或为作者陶渊明,死后老少共享天伦,表现出桃花源中调和完满的生存状态,表达出《桃花源记》中对于优美生存的寻求。

麻姑献寿

4355 清光绪 洒蓝釉描金麻姑献寿图观音瓶

本品以洒蓝地描金技法绘制麻姑献寿图,金彩生存较好,颇为难过。

麻姑献寿黑白经常见的瓷器装饰纹样,因其寓意优美,故而备受喜好。葛洪《神仙传·麻姑传》中有关于麻姑的纪录,麻姑应东汉时神仙方平之召唤,降于蔡经家,自称见过东海三次桑田变革,故而由此以麻姑比喻高寿。别的,另有西王母寿辰时其于绛珠河滨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故有麻姑献寿之谓。

羲之爱鹅

4072 清康熙 青花淡描羲之爱鹅图高足杯

本品以淡描之法绘高士端坐,相向一童子捧鹅前行,画面简便明快,寥寥数笔便刻画出一幅羲之爱鹅图。

众所周知,书圣王羲之尤爱鹅,听说其精研书法体势,得益于鹅之体势。而其爱鹅之事广为传播,是由于他曾给一位山阴羽士书《黄庭经》后“笼鹅而归”。而“羲之爱鹅”属于“四爱”之一,关于“四爱”之说有多种差别说法,主流者有两种,其一为“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逋爱梅、黄庭坚爱兰”;其二为“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苏东坡爱砚、米芾爱石”。

伯夷叔齐

4082 明崇祯 青花伯夷叔齐人物故事图大笔筒

本品画面中央二人着长袍,跪地拱手致意,应为伯夷与叔齐,相对一年轻者骑于高头大立刻,斗志昂扬,是为周武王,旁一老者亦骑于立刻,伸手点指,似与武王攀谈,是为姜子牙。

伯夷叔齐叩谏周武王的故事,据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愿立而逃之。国人立此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后人多歌颂伯夷、叔齐为忠烈之士。伯夷叔齐的故事也是瓷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这与《封神演义》在此时之传播甚广也不无关系。同时伯夷叔齐这种具有“殉节”精力的故事,在明末清初这个改朝换代的时期盛行,也颇为值得玩味。清籁阁藏《封神演义》中便有一幅伯夷叔齐叩谏周武王的版画,可引而对读。

清籁阁藏《封神演义》伯夷叔齐图

饮中八仙

饮中八仙指唐代嗜酒好仙的八位文豪,即贺知章、汝阳王、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和焦遂,杜甫为八人作《饮中八仙歌》,广为传播。瓷器中常以饮中八仙为题材,将差别人物特点跃然器上,别有风趣。

4311 明崇祯 青花饮中八仙图围棋罐

本品所刻画场景为二人对饮,一人举杯进饮,而对坐之人早已不胜酒力,昏睡已往。画面所出现的是酒仙的豪迈姿态,对照《饮中八仙歌》中,或为形貌李适之一段“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木兰秋狝

4317 清雍正 粉彩木兰秋狝图大盘

通过本品画面中的大帐、旗帜、侍卫和立刻夫君手上的猎鹰,可以判定此图为围猎场景。画面中人物均着清装,由此可进一步判定应为木兰秋狝的场景。

木兰秋狝,是清代皇室显贵秋季围猎的盛事,木兰为满语,意为猎鹿。古时四序围猎均有差别称呼,春日称搜、夏季称苗、秋日称狝、冬日称狩。而猎鹿一样平常在每年的七、八月间举行,故称“秋狝”。为了举行“木兰秋狝”,清当局还专门在内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蒙古四旗的接壤处设置了木兰围场。

竹林七贤

4441 清康熙 青花竹林七贤图盘一对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任诞》中纪录“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畅快,故世谓竹林七贤。”这七人因生存上不拘礼法,寻求寂静无为,被玄门隐宗妙真道奉为宗师。竹林七贤也是康熙时期较为常见的瓷器装饰纹饰。

耕织图

4446 清康熙 青花耕织图之择茧图大碗

《耕织图》是我国古代为劝课农桑,接纳画图的情势具体记载耕作与蚕织过程的系列图谱,最早由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今后受到历代天子的推许。清康熙帝南巡时见到《耕织图》后,感慨于耕织劳作之苦,传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楼氏底子上,重绘《御制耕织全图》,并亲撰序文,于每图上亲笔题写七言诗,首开清代天子亲颁《耕织图》的先河。康熙《御制耕织全图》共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本品所绘择茧图为织图第十一图,焦秉贞所绘之图与器上所绘非常相似,可资比力。

《御制耕织全图》·织图·择茧图

西厢记

众所周知,《西厢记》是一部受众很广的戏曲,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元人王实甫撰,也是明清瓷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而且每一折均深入民气,所体现的故事变节清楚明白。

“墙角听吟”

4293 清康熙 青花西厢记人物故事图盘

这一折所刻画故事为莺莺与张生隔墙对吟,互诉情愫。张生所吟为“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怎样喧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小姐闻声动情,对吟“兰闺久寥寂,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二人以诗传情,传为韵事。成书清代的《绣像西厢时艺》中有这一幕的版画,场景相似,可资比力。

《绣像西厢时艺》墙角听吟图

“长亭送别”

4297 清康熙 青花西厢记人物故事图折沿大盘

这一折报告张生为了使得老夫人同意其与莺莺结婚,进京赶考前,莺莺于长亭为其送别的场景。二人依依惜别,又有对吟“弃掷今安在,其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面前人。”、“人生久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所吟诗句与二人月下传情之诗句颇有前后呼应之意,情浓意重。

《绣像西厢时艺》长亭送别图

玉簪记

4306 清顺治 青花玉簪记人物诗文笔筒

本品刻画画面为一男一女,二人月下佳期,画面简便,背题诗曰“松舍青灯闪闪,云堂钟鼓沉沉。薄暮独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稳。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强将津唾凡心,无奈凡心转盛。”

《玉簪记》为明代戏曲作家、藏书家高濂所作,被誉为传统十大笑剧之一,脱胎于关汉卿《萱草堂玉簪记》。故事形貌了开封府丞之女陈娇莲为避靖康之乱,于金陵城外女贞观皈依为尼,法名妙常。书生潘必正落第后不肯回籍,因其姑母为女贞观主,故寄寓观中。二人在相处中突破礼教和佛法,闭幕连理的故事。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汗青演义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台甫著之一,也是我国最为耳熟能详的古典文学作品。作者罗贯中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百余年为时间配景,以形貌了魏、蜀、吴三个权势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气吞山河的好汉人物,上演了一幕幕气魄磅礴的战役局面,同时也反映了各类社会斗争与抵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期间的汗青巨变。

“二乔并读”

4321 清雍正 粉彩二乔并读人物故事图盘口瓶

本品画面中刻画两名二八佳人,共坐同榻,共读一书,是为颇为常见的瓷器装饰题材——二乔并读。

二乔指东汉末年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纪录“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巨细二乔常以并读形象出现,历代也有不少诗篇歌颂江东二乔,如明人高启有《过二乔宅》中提到“二乔虽嫁犹知节,日共诗书自怡悦。”便是形貌二乔并读的场景。

“三英战吕布”

4342 明崇祯 青花三国演义之三英战吕布人物故事图花觚

本品所刻画画面中吕布在前,策马飞奔,手持方天画戟,且走且战,死后刘关张三人各持武器,驱马追赶,是为广为传播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变节。

三英战吕布的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曹操联十八路诸侯诛讨董卓,大将吕布连续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

除了上述外,另有一些作品题材未能辨识,现也逐一奉上,供各人一同研究探究。

青花人物故事笔筒

明崇祯 1628-1644年,高19.9厘米 足径: 18.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各位研究研究是什么故事吧。

青花人物故事笔筒

明崇祯 1628-1644年,高 17。2内里 口径:10。4厘米 足径:10。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笔筒细长,直身,平底。底微内凹。底部露胎。有放射状跳刀痕。表里器白中闪青的釉色,器外上下花朵纹,水波纹暗花边饰,均表现出明白的崇祯产物特性,各位研究研究是什么故事吧。

4359 清晚期 粉彩人物纹瓶

画面绘亭台楼阁,三夫君于高楼上向下望,楼下多位女子策马扬鞭,娇柔与英武之气并存,颇具特色。

4360 清光绪 五彩人物纹罐

画面以五彩绘制,内室二人掩面而泣,此中一人正欲自缢,外厅则有一僧人容貌者意欲拦阻。画面内容颇为少见,应为某长篇故事一折。

4362 清中期 五彩人物纹大盘

画面以河岸为场景,三位高士立于岸边,几位随侍正手持长钩,营救一落水之人,河里一仕女度量婴儿作于木盆之中,几只喜鹊正奋力捉住盆边使其不沉。画面人物浩繁,内容颇为奇异复杂。

4363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碧珊绘粉彩人物纹铺首尊

作品一侧录唐代墨客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首“清早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民气。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同治甲戌(1874年)季冬下浣劳欣碧珊”款、钤印“碧珊”。画面内容分为两部门,一侧绘一高士端坐于车上,前有人拱手作揖;另一侧一将军骑于立刻,前有数人屈膝跪拜。整个画面绘制颇为精致,人物数目浩繁,且生动形象,但故事内容好像与诗文并无关联,颇为值得研究。源于网络……

明代天启崇祯青花瓷鉴识要点


收集古玩瓷器,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两关比较难,那就是辨伪和断代。首先是识真伪。因为,如果你买了假货,断代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先要学会识真伪,然后再研究断代的问题。而且,断代又在某种意义上是辨伪的一种延续。

辨伪工作十分复杂,不是一二句话能说得清,即使对于鉴识专家来说,也不是一劳永逸之事。因此,只能具体问题具体讨论。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感受,探讨一下天启崇祯青花瓷的辨伪和断代问题。

对于天启崇祯的青花瓷,一般都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谈。因为,青花瓷发展到万历之后,已明显走了下坡路,而天启、崇祯制瓷风格比较相近。那个时候,由于制瓷业的趋于衰落,官窑生产几近停顿,现在能见到的,大多是民窑器。此两朝的胎质显粗糙,盘碗类器的器底有点点黑疵,跳刀痕明显,部分有烧痕或有粘砂。官窑器较民窑器稍好,但总体均不如前朝。主要是三类产品:庙宇供器、一般日用瓷和销日本的外销瓷。就一般日用器皿而言,虽然也有精良之作,但大多制作较为粗糙。底足处理草率。釉色灰青。青花大都用石子青着色,少数也有用浙料的。色泽有鲜亮明快的,但大多数青花发色蓝中泛灰,有些甚至泛灰黑,无青翠之感。崇祯时还出现灰暗发褐者,青花多有晕散。天启崇祯之时,底釉的釉发青,并常见有橘皮纹出现。明代天启之时,在审美风格上已完全突破了官窑程式化的束缚,大凡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鱼虫、静物,大至龙凤神仙,小到虾虫之微,无一不可入画。而且,画风疏朗随意、俊逸活泼、写意天然,颇具水墨写意的风韵,山水画面常以细线画成。很多文人画为画瓷者所吸取。如果再看到兔款装饰,且底部见跳刀痕者,足尖略成尖状,一般就可以认为是明末之物。绘画风格上与万历相仿,青花器也用双线勾边,中间一抹平涂的画法来绘制。此外,崇祯时期的瓶、罐、笔筒之类,常在颈部和近底部位装饰二圈暗刻花的图案,部分器物上有酱口,这也是辨别崇祯之器的一个装饰特征。当然,仅以此理念去辨别,却往往会上当。笔者就因此而吃过药。

后来,在见到真正的天启崇祯青花瓷后,方才悟到,有些东西仿品完全可以依样而做得和真品无异。如窗格纹、白兔款、瓷釉色调、造型制式等等,这些特征后来人均可仿制,因此,不仔细辨认的话很容易上当。要鉴识真正的天启崇祯瓷,首先必须看得懂明代瓷器的釉色。明瓷与清瓷不一样,由于年代久远,传世品包浆厚重,故釉色较清瓷尤为清亮。凡釉色暗浑,釉面无亮润之色,青花呆滞毫无灵动之气者,即便纹样风格、制式造型、青花发色均对,也不要轻易认定。还有一点很重要,即嘉靖期瓷器的胎釉之间常有一线橙黃之色显现,而且自万历以后,在青花的涂抹处,已有指捺水印纹出现。而窗格纹装饰一般出现在万历之后,因此,如在釉色和青花发色上可认定是晚明之物后,如胎釉之间无橙黃色调,又可见指捺水印纹者,加上纹样上有窗格纹、白兔款和底部见跳刀修饰者,再参考其他特征,如均符合,则断为天启崇祯瓷应无大错。因年代久远而生出的包浆,虽然现在也有仿造者,但仔细辨认则不难区分。水印指捺纹较难仿造,当是鉴定时的一个主要依据。当然,这种断代也是大体而言的,因为,无论是水印指捺纹也好,胎釉之间的橙黃色调也好,均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崇祯青花瓷为何出现大量人物故事图案?》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崇祯青花瓷为何出现大量人物故事图案?》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