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的介绍 > 导航 >

弥勒观音佛像的介绍

弥勒观音佛像的介绍

古代瓷器的介绍 古代的瓷器介绍 瓷砖介绍

2021-06-11

古代瓷器的介绍。

杭州也算是一个佛教圣地,小编的很多朋友经常去灵隐寺烧香,因为他们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今天由瓷库中国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弥勒和观音菩萨。

弥勒,菩萨名,梵文叫maitreya,译为慈氏,住在兜率天内院,是一生补处菩萨,将来当于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寿减至八万岁时,下生此界,继释迦牟尼佛之后,为贤劫之第五尊佛。tAOci52.COm

观音菩萨,梵文Avalokitevara,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瓷库中国网是一家专业销售瓷器的公司,出售许多弥勒观音佛像等陶瓷精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录瓷库中国网看看。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明代大瓷缸暗藏神秘佛像 在照片上可见佛像暗纹


一只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明代青花瓷缸,昨日现身中拍国际拍卖公司,并将于本月20日拍卖。这只珍贵的大缸,缸体暗藏神秘佛像纹饰,此前曾在猪圈旁存放数载。

这只大缸近1米高,直径有六七十厘米,缸身有五爪金龙和云纹花饰。据该公司负责人鲁智勇介绍,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的明代青花瓷缸。景德镇龙珠阁博物馆存有一件类似的宣德大缸,可惜是用残破的瓷片拼成的,而且比即将拍卖的这只小。鲁智勇透露,这只大缸原本保存在景德镇附近某明代王府的老宅中,8年前,一位武汉的收藏家,以极低的价格买下这只大缸。谁知,那位藏家将大缸运回武汉后,却因缸体太大,无法进门,只得存放在郊区农村的一所柴房中。鲁智勇见到这只大缸时,只见柴房不远处就是一处猪圈,大缸蒙着一块白布,放在角落里。

这只巨缸周身有一圈接痕锔钉,看上去似乎曾破损过。鲁智勇解释,由于当时的技术所限,难以制作如此巨大的陶土坯,所以这种巨缸都是烧制成两部分,然后锔接起来的。康熙年间后,随着瓷器技术发展,这种巨缸的锔钉打到了缸内,但明代都是在缸体外。

前几天,中拍国际拍卖公司为这只巨缸拍摄了照片,在照片上突然发现,其缸口花饰的图案中,竟然藏有数个佛像的暗纹。工作人员再到缸体上细看,却根本看不出佛像的暗纹来。反复实验之下,发现这种暗纹只能在照片上体现,缸体上看不出任何痕迹。这种现象令专家和工作人员惊讶不已。到底是当年的工匠采用了某种神秘技艺,故意留下的暗纹,还是一种巧合?目前尚不得而知。

观音瓶上的刀光剑影


康熙青花瓷以人物为题材的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有不少取材于《封神榜》、《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等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其中又以表现战争题材的纹饰形成了康熙青花的鲜明时代特征,人们将这类称之为“刀马人”瓷。

笔者收藏的一件康熙青花“刀马人”观音瓶,高38.5厘米,口径11.2厘米,足径11.1厘米,侈口,粗颈,半肩,腹以下渐收,内圈足,底部为青花双圈款。此瓶造型线条雄俊挺拔,刚中有柔。纹饰满器,颈部描绘山水画,肩部锦地开光,在开光内绘琴、棋、书、画纹。腹部描绘了一幅反映古代战争题材的刀马人物图,画面选取了战争前校场射箭比武的场景,在基石筑起的观赛台上,两位武士站立在一旁,一位王者在诸位大臣的陪同下正在观赛,在观赛台下有身穿战袍站在一旁注目观赛的将士。在观赛台的前方,一位身穿战甲的武将在疾驰的马上回首拉弓,欲将放箭。在其前方,一位士兵正举着箭靶,靶上已中三箭。整个画面将校场比武的紧张气氛烘托得扣人心弦,此时正如无声处听惊雷,让人们看到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爆发前的备战情景,仿佛看到了战场上刀光剑影、将士战马的拼杀与嘶鸣。

此器纹饰画面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布局疏密得当,层次分明。画面中的17位文武官员神态各异、动静结合,极具个性化。王者官员凝重的神情与武将大显身手的英姿都恰到好处地将战争爆发前的紧张局势表现了出来,极富感染力。此器的瓷绘技法亦堪称一流,那流畅利落的线条,将人物形体、衣着勾画得颇有动感,将人物伟岸的身躯表现得富有神采,具有鲜明的康熙时代风格。

此器青花成色纯正,渲染得法,浓淡处理适宜,富有层次,既有传统工笔画的韵味,又有瓷画的特性,充分表现出瓷绘作者深厚的绘画功底和精湛的瓷绘技艺,如此精美的瓷绘作品在康熙青花“刀马人”中尚不多见。此器青花艳丽,略有晕散,胎质坚细,厚薄适中,有沉重感,制作规整,以笔者之见应为康熙中晚期一件难得的精品之作。

蓝釉的介绍


蓝釉 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天蓝等多种新品种。

孔雀蓝 一般蓝釉是高温烧成,所以釉面不易脱落。孔雀蓝釉则常于制好的素坯上直接挂釉,或于白釉器上挂釉烧制,为低温釉。在素坯上直接挂釉的,釉层极易开片剥落。孔雀蓝釉器物中,多为不同规格的大盘类,小件器较少。另有类似弘治牺尊的双耳罐,为嘉靖官窑的祭器。器型较弘治是略矮,满施孔雀蓝釉,色呈艳丽,但欠匀净。

霁蓝 霁蓝又叫积蓝、祭蓝,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釉盛于明代宣德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时的产品以暗花为多。清康熙时的霁蓝亦颇有成就,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

天蓝 天蓝是高温颜色釉。它是从天青演变而来,创烧于康熙时。釉色浅而发蓝,莹洁淡雅,象蔚蓝的天空,故名“天蓝”。其含钴量在2%以下, 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均起呈色剂的作用;呈色稳定,幽倩美观,可与豇豆红媲美。天蓝釉器物的种类,康熙时均属小件文房用具,至雍正、乾隆两朝才见瓶、罐等器型,大部分是官窑产品。雍正时的天蓝十方六大碗颇具特色,每方绘紫色葡萄一串,还有绘蝙蝠的,绘法装饰仿洋瓷,均为一火烧成。

洒蓝 洒蓝又名“雪花蓝”、“青金蓝”。因其浅篮地上有水迹般的深蓝色斑点,犹如洒落的蓝色水滴一样,故称“洒蓝”。洒蓝明宣德时就已出现,但清康熙时才完全成熟。这时的施釉工艺也有所不同:先在胎坯上吹青料,形成青色小点;然后再吹白釉。烧成后青蓝中飘洒点点雪片,颇为可爱。还有在洒蓝上描绘各式金花或青花图案的,均属珍品。

民间瓷佛像展首次亮相北京潘家园


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办的「绚丽中华──中国历代瓷佛像艺术精品展」今天在北京潘家园开幕。120余尊精美陶瓷佛像亮相展会。据悉,这次展览是中国瓷佛像艺术品的首次集中展示,展品全部来自民间收藏家的珍藏。

据悉,此次展览汇集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西等12个省市收藏家的藏品。展出的佛像不仅数量众多、时间跨度长,而且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其多样的形态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反映了历代陶瓷艺人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充满东方色彩的艺术审美情趣。

中国历代瓷佛像艺术精品展吸引不少民众参观

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韩伟参观展览后对记者表示,此次展览展品种类之丰富,令他眼界大开。他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佛象是优秀文化的载体。这些瓷佛像不但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佛造像艺术,更从侧面体现了陶瓷艺术的风貌,令佛文化和瓷文化有机的结合。

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晁华山告诉记者,从质地方面讲,瓷佛像属于很小的门类,不如石佛像和金属佛像的数量巨大,但它反映了中国在瓷器方面高湛精尖的技术和作品。甚至可以说,瓷器佛像能够把古代的瓷器发展史都包含其中。

在造像方面,瓷佛像受印度、中亚的影响明显减少。佛像的形态、配饰等显得更加中国化。相对于石像,瓷佛像的题材是印度的,材料却是中国的。这部分文物和艺术品是中国文化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中国收藏家协会民族艺术品收藏委员会秘书长孙欣表示,本次集中展示众多民间的精品佛像藏品,使曾被遗忘在民间的精品得到关注,相关的艺术和文化内容也得以发展和开掘。中国收藏家协会呼吁民众共同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此次瓷佛像展对中国佛学的收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弘扬了中华的收藏文化。另外,此次瓷佛像展也是中国收藏家协会庆祝60周年国庆的系列活动之一。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瓷佛像展品种类繁多,青花、斗彩、粉彩、珐琅彩各领风骚。从宋代就已失传的绞胎工艺,以及极为珍贵的高温蓝釉和汝窰天青釉也在展览现场得见。

磁州窑的介绍


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古代民间陶瓷的杰出代表。因其主要窑厂位于古磁州(今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和磁县一带)故名。磁州地区的烧陶制瓷历史可谓渊源流长。早在七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早期,磁州的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在古磁州地域即现在的峰峰矿区、磁县、武安等地还相继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商周时期的灰陶,战国时期印纹硬陶,并已出现了制陶作坊,标志着制陶的生产已初具规模。汉代磁州的釉陶已达到了成熟期。三国,两晋和北朝时期已完成了釉陶向粗瓷青瓷的转化,并开始烧制白瓷。隋唐五代时期,磁州窑化妆白瓷的烧制,在工艺和技术上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胎釉质量较北齐已有很大的进步,窑器已由支烧改为笼(匣钵)装烧。

到了宋代,磁州窑进入鼎盛时期,并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民间窑系。这里的磁州窑直系窑口生产主要有两大中心:一个是以峰峰矿区临水、彭城为主的滏阳河流域;一个是以磁县观台为主的漳河流域。观台窑的生产到元代几近衰亡。而滏阳河流域的临水、彭城窑口却一直延续下来,生产规模也日趋壮大,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制瓷中心。

磁州窑瓷器面向大众,品种繁多,在宋元众多瓷窑中首屈一指。磁州窑以施用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创造了多样装饰技法,即有各类色釉装饰、刻划花、剔花、白地黑花、白地釉下绘划花、红绿彩、低温铅釉三彩印花白瓷、印花青瓷等三十多种。尤其是其中的白地黑花,突破了五大官窑单色釉的局限。具有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把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制瓷工艺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古代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并为以后元青花和五彩瓷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磁州窑的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画师们采用及其潇洒的手法和高超精湛的画技,将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鱼虫、珍奇瑞兽、山水人物、戏曲故事、诗词曲赋、警句谚语、婴戏杂技等绘于瓷器之上,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形成了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浓郁的民间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对国内及世界陶瓷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成为声震鼓劲、享誉中外的一代名窑。

2003年磁州窑被国家命名中国十大名窑。

康熙青花观音尊


康熙青花瓷在沿袭明代遗风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独步本朝”的鲜明特征,被收藏界誉为“翠毛蓝”、“宝石蓝”和“五彩青花”。康熙六十二年间,早期釉面青亮凝润,青花色蓝泛灰,画意古朴苍拙。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间的青花瓷,使用精炼浙江料和云南珠明料,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画“分水”皴染和西洋画透视技法,注重光影的艺术效果,无论粗犷浓艳的纹饰,或者纤细淡雅的图案,全都呈色青翠娇艳,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晚期青花逐渐暗淡,呈色不稳甚至出现晕散。

图示青花花鸟纹观音尊,高20.4厘米、口径6.8厘米、足径7厘米。侈口短颈微束,半肩鼓腹下收,近底处外撇。浅圈足底内施釉,署青花双栏圈图记款。

我国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说:“有些器物是康熙本朝所特有的,如观音尊……要牢记其标准器式。凡后仿者在造型上多少能发现不一致的地方。”对照耿宝昌先生论著《明清瓷器鉴定》之康熙观音尊的器型标准,二者一致。线条优美修长,体态秀雅端庄,是一件“小器大样”的经典佳作。

从胎釉方面鉴识,胎体厚薄适度,手感有些发沉。足背呈泥鳅背状,因为显见旋纹,看上去不够圆滑,但是瓷质细洁似糯米胎。通体内外施釉,腹部微露手工接胎痕。釉汁粉白滋润,散见针孔状缩釉棕眼。局部有黑疵斑点(俗称芝麻粒)和大小破泡,这些都是无法仿制的细微之处。

依据花鸟山石纹饰辨析,青花色泽翠蓝典雅、明快艳丽。整个画面层次鲜明,写实生动情趣盎然,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虽然局部貌似雍正纤细秀丽的笔意,但是总体看来彰显康瓷工写兼优的苍雅风韵。

上海著名鉴藏家高阿申先生论著《瓷器收藏实鉴》在鉴赏青花山水观音瓶时阐明:“康熙雍正两朝的青花瓷,很容易相混。特别是雍正早期青花,渲染酷似康熙用笔。亦运用浓淡不同的青料,刻意造成多种深浅层次。甚至在一笔中,青花也能产生不同的浓淡笔调。但雍正瓷的笔墨细腻,线条纤巧,青花颜色多数较康熙淡雅,这是两者间的区别。”

再者,这件青花花鸟纹观音尊,足背胎釉结合处,呈现一线锯齿纹。尤其是山石皴染,水渍般指印痕相当明显。口足虽有多处残磕,却不见有冲,可见康熙瓷质地坚硬十分耐冲击。这些也可作为瓷器鉴定的间接依据。

根据器物造型,胎釉及纹饰综合鉴断,应系康熙中期烧造的青花瓷。

青瓷珍品——堆塑佛像铭文谷仓


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珍藏有一件西晋青瓷堆塑谷仓。这件西晋青瓷堆塑谷仓做工精美、保存完整,除了具有同时期谷仓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因堆塑有极为少见的龟趺碑铭和佛教造像而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是一件难得的青瓷珍品。

谷仓罐是一种流行于三国和两晋时期的明器。谷仓罐是由五联罐发展而来,也称“魂瓶”。其造型一般以罐为主体,罐口大多以堆塑的人物、鸟兽和楼阁作为装饰。主要生产于浙江会稽、上虞一带。

该青瓷堆塑谷仓高43厘米,底径14.8厘米,胎质浅灰,通体上青釉,釉色青黄光亮,局部有细微开片。罐身有轻微流釉现象,盖因当时使用浸釉方法施釉所致。罐身下部有土浸痕迹。谷仓罐罐口堆塑主要包括楼阁、人物和碑铭三个部分。楼阁为庑殿式,分上下两层,共四个朝向。正面无人物,有两蹲兽分立门旁,蹲兽两旁有两阙,蹲兽上方为三个龙形印花装饰。其他三面:一面为上层一乐俑,下层两乐俑,一佛像造型;一面为上层和中层各一佛像造型,中层佛像两侧有龙形印花纹饰各一个,下层为两蹲兽造型,该朝向两侧各有一堆塑龟趺碑铭,碑铭造型和碑文一致,碑身均为长方形,顶部三角形,上有刻于釉下的阴文文字:“囗稽”、“出始囗囗囗囗囗宜子孙作吏高囗众无极”字样;第四面,上层为一佛像,中层为龙形贴花装饰,下层为三个并列的佛像。谷仓的四个小管已经退化,分立于楼台二层的四角,每个小管外均有一个兽头贴花装饰。罐身共有贴塑18个,包括持节俑5个、佛像4个、兽面衔环纹1个、龙纹3个、兽纹4个、骑马人像1个。罐身贴塑分布均匀,布局合理美观。

罐口和罐身上堆塑的乐俑形象生动,吹拉弹唱各现其态。堆塑佛像背有项光,身披薄纱,盘腿坐于莲花座上,表情端庄安详。该件西晋青瓷谷仓表现出了一些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对于判定它的年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首先、谷仓的胎质为灰胎,釉色青黄,较为稳定,符合越窑创烧时期的特征。

其次、在谷仓上堆塑建筑始于东吴。一开始,堆塑建筑只出现于罐口的局部,并且不完整,只有简单的房檐造型,后来才渐渐发展到整个罐口以堆塑楼阁为框架的格局。此谷仓堆塑的楼阁结构完整,具有庑殿式楼阁的特征。可以大致推断为东吴以后的作品。

第三、此仓没有刻画传统的群鸟争食场面。五联罐向谷仓过渡是从在五联罐上堆塑鸟兽、人物开始的。用群鸟争食于罐口为装饰,以表现粮食盈仓。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装饰手法,沿用了相当长的时间。西晋以后,群鸟装饰逐渐减少,鸟的造型也逐渐呆板。这件谷仓上根本没有出现鸟的造型,而是在退化的四个小管外贴塑兽面。表现出鸟型纹饰消失后的时代特点。

第四、历史遗存上保留的铭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线索。该谷仓的两个龟趺碑铭为我们提供了珍贵文字资料。但从目前的发现来看,历代谷仓中有铭文的极为罕见,所以这件铭文谷仓的历史价值更为突出。两个碑文上的“囗稽”、“出始囗囗囗囗囗宜子孙作吏高囗众无极”文字,有七个字无法辨认,但从碑文的结构和文字布局上看,与江苏吴县狮子山4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和上虞龙山出土的铭文谷仓一致,可以大致推测所逸文字分别为“会”、“迁”和“宁用此丧葬”,或与此文义相近的文字。据《水经注·渐江水》记载:“浦阳江东北径始宁县西,本上虞之南乡也。”始宁县设置于东汉,位于上虞南面,西晋时两地同属会稽郡。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西晋青瓷谷仓主要产于会稽、上虞一带。此谷仓上的龟趺碑铭与文献和考古资料相合,可以断定其产地为会稽,这是早期越窑的产地之一。

最后一点,也是该谷仓最为特殊的一点。这件谷仓上一半人物造型为佛像。佛像头发卷曲,高高束起,身披薄纱,肢体在薄纱的层层皱折下隐约可见,佛像身后有光环环绕。此类佛像应属于笈多式造像风格,保持了佛教东传早期的特征,符合两晋时代风貌。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有众多文字和实物记载,谷仓这种明器虽然流传的时间不长,但是堆塑其上的佛教造像,也佐证了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堆塑谷仓上所反映的人物形象、活动场面、建筑形式与外观等都具有时代特征。这为研究西晋前后时期浙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第一手实物资料。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堆塑谷仓,不仅器形优美、釉色光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丰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这使它具有了其他同时期作品所不及的价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

真、仿官窑瓷佛像远渡东洋


民国十三年至二十年,琉璃厂鉴定经营真、仿官窑瓷佛像,属鉴古斋周杰臣有声望。他销售两尊真官窑瓷佛像和九尊仿官窑瓷佛像,均远渡东洋,在日本东京开光,古董家很少有人知晓其中奥妙。原来日本顾客信奉佛教,做他们的生意要知道点佛门之道。

达摩讲佛祖,扶桑客心悦诚服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鉴古斋经理周杰臣从后门大街(今地安门大街)一家旧货铺里买来件雍正官窑窑变达摩佛像,虽有“雍正年制”款识,但看不准是真是仿。他请萧书农给他掌眼。

萧书农将佛像拿到手里掂量一下,而后双手捧着仔细看,达摩瓷像约35厘米,身披袈裟,斗篷巨大,赤足草履,头戴软兜,似步行江风中,飘飘欲动。面貌秀逸,无狰狞之态。手、脸、足露胎无釉,端庄古朴,刻工精妙。市场上菩萨像、如来像常见,达摩瓷佛像较为少见。

萧书农问:“这尊佛像你是多少钱买来的?”周杰臣说:“三百块钱,你看值不值?”萧说:“这样好的官窑瓷佛像一千块也值,旧货铺让你拣了漏。”周杰臣放了心,没打眼还拣了漏,格外高兴。

没过多久,鉴古斋门市上来了位日本客人,浏览陈列之古玩文物,然后坐下来闲聊。这位日本客人中国话说得好。周杰臣拿出新买的达摩佛像给他观瞧。不料,这位日本人是研究佛学的,很有修养。他看一眼便口称“达摩”,说这尊瓷像的艺术性高,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达摩飘飘然似来到人间。

他问周杰臣:“达摩是什么神仙,在中国什么地方修行?”周答:“我只知道达摩老祖修行在嵩山少林寺,他面壁打坐九年成佛。”

“你对佛学有研究吧?”日本客人夸奖说。

“我就知道这一点点,不算学问。你的大大地明白佛学,讲给我听听好吗?”

日本客人笑了,他高兴地说:“菩提达摩乃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者,以专修‘禅定’为主。他是在中国南北朝时代,从天竺(印度)来华传授禅法,创立佛教中的禅宗派别,到了南宋时代。这派佛学传到日本,至今日本人也有面壁打坐修行的。”

周杰臣听了这位日本人讲佛学,知道他敬重佛祖,不能用商业语言说话了,若说:“你看这尊佛像多么好.请买下收藏欣赏。”他必然反感异常,拂袖而去。故而他说;“我请来这尊佛像,是雍正皇帝敬奉过的,经百年以上香火。你如敬佛心诚,可请到日本去供奉。”

日本客人听他说话虔诚,便请走了雍正官窑窑变达摩瓷佛像,留下一千二百元现大洋。

说如来道始祖鉴古斋获利无数

民国十五年,鉴古斋周杰臣从东晓巾摊上买来一尊如来佛坐像,32厘米高,金身蓝髻,座涌莲花,袒一臂,披袈裟,胭脂水釉色。有“乾隆年制”楷书款。

清代官窑瓷器胭脂水色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乾隆。器型多见小件杯、碗,水盂之类,一尺来高的胭脂水色釉佛像则是罕见的官窑珍品。摆地摊的不懂这些,周杰臣知道这尊佛像的价值。摆摊的跟他要三百元,他给了二百块便买到手。卖主还很高兴,认为二百元能买一百袋洋白面,合四千四百斤面粉,够全家五口吃一年半的。

周杰臣买来乾隆官窑胭脂水色釉如来佛瓷像,拍下照片,寄往东京那位研究佛学的顾客。这位顾客崇敬如来胜过达摩,不过一个月就来到北平。周杰臣请出如来佛像,日本客人后退,合十静默。然后谈起如来佛。客人问:“如来佛是何佛?”周答:“乃释迦牟尼佛。”“如来是何义?”答:“如来乃释迥牟尼十种称号之一。”日本客人说,你回答的不切题。“如来”,即从为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而去。佛祖以“如来”自称。

周杰臣怕他再问,自己答不上来,以攻为守说:“请指教敝人,释迦牟尼为何义?”“释迦之义为能仁,牟尼之义为寂默,佛以悲智渡众生,故得此佳号。”日本客人答后又说:“贵国和我国佛教界均敬奉释迦牟尼为佛教之始祖,他生于中国东周灵王时代的北印度。”

周杰臣不再与客人谈佛教,说起了这尊佛像的来历。他说:“乾隆皇帝是位孝子,其母后笃信佛教。这是乾隆爷为皇太后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由景德镇恭请到紫禁城内宫,开光供奉。”日本客人将乾隆官窑胭脂水色釉释迎牟尼瓷坐像,请到日本。日本佛学界在东京为这尊佛像举行“开光仪式”,非常隆重。

这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极高的文物,周杰臣卖了多少钱,他始终没向外透露。古玩界人士估计,可能在万元左右。同行人说;“鉴古斋卖佛像获利无数。”

找货源买仿制品满足需求

鉴古斋周杰臣有了销售官窑瓷佛像的门路,在日本佛学界有了点名声。但真正的康、雍、乾官窑瓷佛像流散在民间的并不多。而东京佛学界人士又常来鉴古斋求购。

周杰臣到天津锅店街同泰祥去找货。这里的仿制品特别多。二三十年代,同泰祥在景德镇仿制的乾隆官窑瓷器较多,质量好可以乱真的东西不少。北平的古玩商有不少人前去观摩,雅文斋经理萧书农在同泰祥看仿制品,—看就是半天,他仔细观察琢磨,研究真、仿之差异,锻炼眼力。鉴古斋经理周杰臣来了就看佛。同泰祥经理陈建侯跟他说:“周大哥!我们同泰祥拿出宫里瓷器库收藏的乾隆官窑瓷佛像:释迎牟尼、观世音和韦驮,进行仿制。每尊照样烧制四个。”

周杰臣仔细看瓷佛像。释迥牟尼坐像,约36厘米高,素白胎釉,花雕描金,神态自若;观世音坐像,约34厘米高,素白胎釉,一手持净水瓶,一手持菩提树枝,莲花瓣座;韦驮立像,约38厘米高,武将服,手持金钢杆,服饰彩色为蓝、黑、黄、红。三尊佛像的瓷胎细密,瓷釉润腻,做工精致。均有“大清乾隆年制”青花楷书款识。

周杰臣仔细看过说:“仿得好,是照原样下了功夫仿的,说个价吧,我是一样先拿一个。”陈建侯说:“这是老东家李春生到景德镇仿制的。窑上的老技师说,乾隆爷是孝子,母年迈信佛。乾隆在景德镇烧制释迦牟尼、观世音和书驮,敬献给他母后。李春生是照着这种精品仿制的。我们是卖新瓷的,按新瓷价卖给您,一套三尊三百元!”周杰臣没还价,三百元成交了。

巧思索美装潢,制作五脏六腑

周杰臣将三尊佛像带回北平,想办法,怎能以假充真,叫人看不出破绽。他先找锦匣铺和小器作,做软囊锦匣,匣上黄绫签,仿照宫廷装潢制作。三尊佛像都配上雕花硬木座。释迦牟尼像座雕花为“八宝”;观世音座雕出“海水江崖”配原座莲花瓣似浮在海水上;韦驮座雕出“龙蟠虎踞”显示威武。制作这些比买货的价钱还高。花掉五百元。

周杰臣还找到义兴首饰楼,制作银牌挂链,刻篆书仿旧制作。要求按中医所说的人体内部“五脏六腑”的名目,即心、肝、脾、胃、肾和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制作银质连牌挂链,刻上篆字,涂黑作旧。将“五脏六腑”装入红色锦囊中。一切准备好后,待价而沽。周杰臣稳坐钓鱼台,等待东洋顾客来。

笃信佛,请释迪牟尼东渡扶桑

日本的一位大财团董事长来到北平,经日本佛教界那位人士介绍,又有王克敏的引荐,到琉璃厂买古玩,在鉴古斋看了几幅缂丝画.买了乾隆花鸟缂丝中堂挂画一幅,市场上卖一千六百,他花两千五买了,这位日本人不懂古玩行情,看好了就肯出高价。

这时,周杰臣拿出锦匣,打开后从软囊中请出释迦牟尼瓷像,连同硬木雕花座摆在桌上。这位董事长忙躬身后退,垂首合十,态度虔诚。周杰臣向他介绍说:“这是乾隆皇帝敬献给他母后的释迦牟尼像,在皇宫供奉百多年,白瓷釉有点薰黄了。皇家开光佛像,内务府造办处先给制造银质五脏六腑,挂在佛像腹内的挂勾上。”他说完便从红色囊袋中取出佛祖五脏六腑,陈放在桌上,请日本客人观赏。日本人再次合十垂首,口里还嘟嘟嚷嚷。周杰臣觉得这位老日本更虔诚骂信佛教,日本客人觉得这尊佛的来历大又奇妙,五脏六腑都是皇家制造。他顺口说出:“请佛东渡,我躬亲供奉!”周杰臣说:“愿佛祖保佑阁下福寿康宁!”

这笔生意甭说讨价还价,就连价钱都没说就做成了。究竟卖了多少钱,周杰臣从来不说。

周杰臣又去天津同泰祥要将九尊瓷佛像全都买走,陈建侯说:“您的销路好,也要给我们—样留一个。”他又买下六尊瓷佛像,花了六百元。陈建侯问:“周大哥!这佛像您的买主多,什么人买这个?”周杰臣说:“我和你哥哥是师兄弟,你问我才说,你可不要再跟别人去说。”随后他将前面文个所写的事情都向陈建侯说了,并说:日本那位财团董事长,也叫总裁,将如来佛像运到东京开光,请僧俗百余人.诵开光真言,请佛入龛,致礼敬奉。当时,周杰臣将这位口本人的名字都告诉了陈建侯。可惜,今天陈建侯年过八旬,已经想不起来了。

仿制品技艺高,鉴别有诀窍

20年代同泰祥在景德镇仿制乾隆官窑释迦牟尼、观世音和韦驮瓷佛像,至今己六七十年了。由于它们仿得惟妙惟肖,鉴赏家、收藏家对其艺术同样欣赏,但与乾隆官窑烧制出的真品相比,则大为逊色,不仅年代有远近。而且工艺之技巧、造型神态、相距远矣!

真、仿的差异在哪里呢?当年参与仿制与销售的陈建侯,说出以下几点:

手头(即重量)。仿制品与真品相比,轻重不同。仿制品较轻,因制作时,瓷土过筛太细.胎略薄。

釉色。仿制品的釉色较真品白亮,因粉料调剂不当,不像真品那样白中略黄,似人肉色的白润。

描金。仿制品上的描金颜色显得浮飘,有些嫩黄,真品描金是金黄,金和瓷釉浑然一体。

色彩。仿制品的色彩娇艳.未达到真品色彩之素穆庄重。

更显而易见的是眉毛。真品的眉毛是千笔画眉,有眉有毛,根根清晰。仿制品则是一笔抹眉,有眉无毛。

这些差异,也就是鉴别乾隆官窑瓷佛像真、伪之诀窍,可供官窑瓷器爱好者参考。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弥勒观音佛像的介绍》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弥勒观音佛像的介绍》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的介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