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斗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古代瓷器:斗彩瓷不止是鸡缸杯

古代瓷器:斗彩瓷不止是鸡缸杯

斗彩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缸 斗彩瓷器开片鉴别

2021-07-03

斗彩瓷器鉴别。

2014年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亿的天价成交,创造了陶瓷拍卖史上的又一个奇迹,让人感到咋舌。实则成化斗彩自问世起就声名显赫,在万历时期早已身价百倍。明《神宗实录》中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虽然斗彩因此名声大噪,家喻户晓,但大多只是围绕成化斗彩鸡缸杯本身的传奇色彩,大多数人对斗彩知之甚少。

斗彩是在宣德青花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成熟于明成化时期。而斗彩这个词直至乾隆时才出现,《南窑笔记》中写道:关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在此之前明清瓷书中多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的说法。具体而言就是以青花勾画轮廓线,施釉烧制后,于釉上在轮廓线内填彩,再以低温烧制而成。实际上斗彩不是一种彩,而只是一种装饰手法。而对于斗彩的称谓,历来有许多争论,其中许多的理解与认识都源于道听途说甚至凭空想象,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斗彩的斗,源于景德镇方言,有斗拢、拼凑之意。

明代斗彩瓷器以成化时期为最,不仅品种多,而且做工也最为精细。明代沈德符《敝帚轩剩语》中说: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成化斗彩既保持了青花幽靓雅致的特点,还增加了浓艳华丽的釉上彩色,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互衬托,争奇斗艳,形成绚丽多彩的新型彩瓷,成为彩瓷之冠。

成化斗彩瓷器以小件器物为主,素来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多为各类小杯,瓶罐较少。据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统计,成化斗彩瓷器约250余件,40多个品种。除了最负盛名的鸡缸杯,还有莲花杯、三秋杯、葡萄杯、团龙杯、花鸟杯等。这些小杯形体不宜,口部有撇口、敞口、直口;腹部有斜腹、直腹、深腹、浅腹;足部有圈足、卧足、高足等。胎质细腻,轻薄透体,犹如蝉翼,享负盛名。明代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写道: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博银百金,为吐舌不能下。

我们特选其中几款进行仿制。纯手工制作,先拉粗坯,再精修,器形工整。胎体轻薄,迎光可透。通体施灰釉,白里泛青,釉色温润。填彩、勾线等多种技法并用,线条流畅灵活,足见匠心。圈足内为青花书写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笔道粗,字体肥,柔中带有刚劲,格外显得遒劲有力,极为含蓄。

成化斗彩自问世以来,就备受藏家青睐。自嘉靖起历朝历代都有仿制,大多数都粗俗不堪,其中以雍正时期为最佳,所以收藏界对于斗彩瓷器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

精选阅读

古代瓷器:乾隆粉彩鸡缸杯


乾隆皇帝一生喜欢作诗,并将他的诗文与花鸟或山水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殷周鼎彝世颇多,坚脆之质于焉辨,坚朴脆巧久暂分,立德践行义可玩。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乾隆丙申御题。诗尾以红彩绘干、隆两枚印,诗文旁母鸡带领雏鸡悠然觅食。整体结构和谐,画面精美,色彩绚丽。乾隆御窑鸡缸杯取材于成化鸡缸杯而加以改造创新,独具一格。尤其于杯壁的方寸之间以工整的小楷书写超过百余字的乾隆御题《咏鸡缸杯诗》,绘画书法均精致入微。

乾隆粉彩鸡缸杯


乾隆皇帝一生喜欢作诗,并将他的诗文与花鸟或山水图案相结合作为瓷器的画样,命御窑厂烧造。这件鸡缸杯仿成化斗彩鸡缸杯,上面的御题诗,表达了乾隆皇帝对成化斗彩鸡缸杯的珍赏。

粉彩鸡缸杯 清 乾隆(1736-1795)

此器敛圆口,深壁,浅圈足。胎质稍厚,外壁彩画坡石、牡丹及子母鸡六只,公鸡昂首领先,母鸡、小鸡紧随其后,旁边小儿扬袂抬足逗公鸡,一面墨书乾隆御制诗,诗后「乾隆丙申御题」的款识,说明诗作完成于1776年,同时也提示此品或烧造于乾隆四十一年左右。诗后以朱红描绘、「隆」两枚印文。底以青花篆书「大清乾隆仿古」六字篆款。底款「仿古」两个字,点出作品旨在追仿明成化官窑的「斗彩鸡缸杯」。对照档案,乾隆官窑于四十一年曾仿烧「成窑五彩鸡缸杯」,虽然目前无法进一步指认所仿者即为此件展品。但御制诗中,「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的题句,流露出乾隆对成化鸡缸杯的评价。

杯的一侧绘庭院顽童戏鸡图,顽童俏皮可爱,雄鸡昂首挺立。另一侧书乾隆御题诗:“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殷周鼎彝世颇多,坚脆之质于焉辨,坚朴脆巧久暂分,立德践行义可玩。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乾隆丙申御题。”诗尾以红彩绘“干”、“隆”两枚印,诗文旁母鸡带领雏鸡悠然觅食。整体结构和谐,画面精美,色彩绚丽。乾隆御窑鸡缸杯取材于成化鸡缸杯而加以改造创新,独具一格。尤其于杯壁的方寸之间以工整的小楷书写超过百余字的乾隆御题《咏鸡缸杯诗》,绘画书法均精致入微。

陶瓷知识:鸡缸杯


鸡缸杯——一种酒具。敞口,浅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故名鸡缸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几可乱真。

古代瓷器:清康雍斗彩瓷器鉴赏


斗彩工艺始创于明成化时期,但斗彩一词却成名于清代《南窑笔记》。关于此名来历有两种传说,一是因为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先在坯胎上用青料画花鸟等今天几个朋友斗钱出去吃饭,也就是说朋友把钱凑在一起出去吃饭的意思,故而斗彩由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争奇斗艳,互比美丽,各自不甘服输而得名斗彩。当然这仅仅是传说而已,不管哪种说法有道理,用意还都是对斗彩精美工艺的赞扬和肯定。

先谈釉色。康熙器物的瓷釉和瓷胎结合紧密,釉面极其光润,绘制精致,色彩艳丽。康熙时开始使用以金为着色剂的洋红,并迅速盛行,取代了矾红,它釉汁细腻,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红,从而使斗彩显得更加娇艳。这个时期的斗彩无论是器物的数量,还是色彩的种类都比较多,既有釉色淡雅清新的作品,如康熙斗彩喜上眉梢纹盘,也有色彩深浅不同,再添加其它釉色,从而艳丽夺目的器物,如康熙斗彩蓝地红绿彩双龙戏珠碗。

雍正时期施釉工艺比康熙时期有很大的进步,彩料的提炼更为精细,并开始在斗彩中使用渲染法(属于比较简单的渲染)。用彩方面,一般颜色都比以前略为浅淡,所以雍正时期的斗彩色调柔和淡雅,同时此时斗彩中还偶尔出现了点缀粉彩的情况(即斗彩和粉彩合绘,但粉彩所占比例非常小),突破了过去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创造了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结合的工艺。同时还十分讲究釉上彩的多样化,往往在紫、绿、红等多种颜色,使斗彩显得更加丰富艳丽。如雍正缠枝花碟就是使用了这种工艺。

再谈纹饰。在云纹、莲瓣纹等,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再在留出的空白处用大量的蓝料涂地,用红绿彩添龙纹,复又入窑烘烤而成,以繁缛致密、色彩富丽的纹饰取胜。绘画题材基本上脱离了以往的形式,不仅大量采用历史人物故事一类的题材,此外还有草虫、花鸟、禽兽、云龙、山水等吉祥桃花、海棠、菊、三秋、九秋、落花流水等等。花纹规整,多数的底足都制成光滑而滚圆的泥鳅背状。

雍正时期的器型以线条秀美著称于世,为后世仿制者所无法追摹。一般器物的转折棱角处制作得自然柔和,不似康熙时期那样挺拔生硬,所制器物的器壁一般要比康熙时期的薄一些,胎体迎光透视则莹润无瑕,有的略显青色,所以器物的造型特别精致秀巧。

在款识方面,康熙官窑比较重视年款,年款的种类很多,也有刻印款,但以书写款为主。这种年款一般都置于器物底部。在书写款中可分为青花款、釉里红款、紫彩款、蓝料款以及胭脂红料等几种款识,彩料年款又以青花款最为普遍。年款的写法一般都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的形式,也有的是六字三行的。

雍正时期的瓷器款识比较普遍,也以青花书写款最为常见,整个雍正时期瓷器年款笔画规矩,横平竖直,字体都比较工整秀丽。官窑年款一般常见的形式为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加双蓝圈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加双蓝圈款的;还有个别不带边框的年款,也是六字三行。另外在雍正初期个别器物上还有书雍正年制或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的,这种篆书款在雍正以后逐渐开始流行。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匾横年款。雍正年款的位置绝大多数也是在器物的底部。

古代瓷器:明代高足杯


高足杯又称马上杯,它同于高足碗,上为碗形,下有高柄。这种上部为杯或碗形,下部为高柄当足的器物,早期的历史文献不见记载,直到五代十国的周羽冲《三楚新录》才出现高足碗的名称。

高足杯也称把杯,外观美丽,实用方便,是陶瓷中的典型器物。每个朝代的高足杯都有各自的时代特征。明代以青花高足杯为盛,敞口外撇,深腹内收,喇叭形高足。白胎细腻,釉色青白,青花淡雅鲜艳。

永乐甜白高足杯宣德青花海水红龙纹高足杯成化斗彩葡萄纹高足杯

此种式样的高足杯为明代成化官窑首创,明代人称之为五彩葡萄撇口扁肚把杯。在其出现之前,人们一直以为明代宣德官窑高足杯最美,此杯问世后,更受世人喜爱。

清康雍斗彩瓷器鉴赏


斗彩工艺始创于明成化时期,但“斗彩”一词却成名于清代《南窑笔记》。关于此名来历有两种传说,一是因为“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先在坯胎上用青料画花鸟等图案,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再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添绘、拼斗,复又入窑烘烤而成,因为这项工艺创烧于江西景德镇,按当地的方言“斗”就是“凑”的意思,比如说:“今天几个朋友‘斗’钱出去吃饭”,也就是说朋友把钱“凑”在一起出去吃饭的意思,故而“斗彩”由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争奇斗艳,互比美丽,各自不甘服输而得名“斗彩”。当然这仅仅是传说而已,不管哪种说法有道理,用意还都是对“斗彩”精美工艺的赞扬和肯定。

先谈釉色。康熙器物的瓷釉和瓷胎结合紧密,釉面极其光润,绘制精致,色彩艳丽。康熙时开始使用以金为着色剂的“洋红”,并迅速盛行,取代了矾红,它釉汁细腻,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红”,从而使斗彩显得更加娇艳。这个时期的斗彩无论是器物的数量,还是色彩的种类都比较多,既有釉色淡雅清新的作品,如康熙斗彩喜上眉梢纹盘,也有色彩深浅不同,再添加其它釉色,从而艳丽夺目的器物,如康熙斗彩蓝地红绿彩双龙戏珠碗。

雍正时期施釉工艺比康熙时期有很大的进步,彩料的提炼更为精细,并开始在斗彩中使用渲染法(属于比较简单的渲染)。用彩方面,一般颜色都比以前略为浅淡,所以雍正时期的斗彩色调柔和淡雅,同时此时斗彩中还偶尔出现了点缀粉彩的情况(即斗彩和粉彩合绘,但粉彩所占比例非常小),突破了过去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创造了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结合的工艺。同时还十分讲究釉上彩的多样化,往往在图饰的一朵花内添以黄、紫、绿、红等多种颜色,使斗彩显得更加丰富艳丽。如雍正缠枝花碟就是使用了这种工艺。

再谈纹饰。在图案设计上,康熙斗彩仍带有以疏朗秀丽为特色的明代后期遗风,纹饰图案往往布满全器。如蓝地红绿彩碗就是这种风格的真实写照。瓷匠首先在坯胎上用青料勾勒好龙纹、云纹、莲瓣纹等,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再在留出的空白处用大量的蓝料涂地,用红绿彩添龙纹,复又入窑烘烤而成,以繁缛致密、色彩富丽的纹饰取胜。绘画题材基本上脱离了以往的形式,不仅大量采用历史人物故事一类的题材,此外还有草虫、花鸟、禽兽、云龙、山水等吉祥图案,例如康熙斗彩喜上眉梢盘的背面绘的是“岁寒三友”,康熙斗彩团花寿桃纹盘正背面绘的都是吉祥图案。

雍正时期的绘画继承了康熙晚期的风格,但比康熙绘画更为精细,也比较注重章法。斗彩纹饰的布局和添彩有独到之处。这个时期釉下以青花勾线后,能把各色细润的彩料准确地填在框线内,施彩薄而浅淡,添彩很少溢出青花轮廓,例如雍正斗彩竹石盘就是在青花线条内准确添彩的体现。图案设计基本以花鸟为主,其中花卉品种最为丰富,常见有牡丹、桃花、海棠、菊、三秋、九秋、落花流水等等。花纹图案规整,笔法精细纤柔且清秀典雅,装饰以绘画为主,各种画面都有一定的特点,图案工整精细,风格趋于清新淡雅。

在造型方面,康熙器物的瓷胎坚密,器物造型比明代晚期要考究,特别是碗盘类器物都非常精细、规整,多数的底足都制成光滑而滚圆的泥鳅背状。

雍正时期的器型以线条秀美著称于世,为后世仿制者所无法追摹。一般器物的转折棱角处制作得自然柔和,不似康熙时期那样挺拔生硬,所制器物的器壁一般要比康熙时期的薄一些,胎体迎光透视则莹润无瑕,有的略显青色,所以器物的造型特别精致秀巧。

在款识方面,康熙官窑比较重视年款,年款的种类很多,也有刻印款,但以书写款为主。这种年款一般都置于器物底部。在书写款中可分为青花款、釉里红款、紫彩款、蓝料款以及胭脂红料等几种款识,彩料年款又以青花款最为普遍。年款的写法一般都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的形式,也有的是六字三行的。

雍正时期的瓷器款识比较普遍,也以青花书写款最为常见,整个雍正时期瓷器年款笔画规矩,横平竖直,字体都比较工整秀丽。官窑年款一般常见的形式为“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加双蓝圈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加双蓝圈款的;还有个别不带边框的年款,也是六字三行。另外在雍正初期个别器物上还有书“雍正年制”或“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的,这种篆书款在雍正以后逐渐开始流行。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匾横年款。雍正年款的位置绝大多数也是在器物的底部。

古代瓷器:大维德爵士藏清三代斗彩瓷器欣赏


清朝斗彩瓷器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较大器型。总的看来,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雍正时期已能有把握地仿烧出成化斗彩,只有少数寄托成化款。另外雍正时期还烧成了粉彩斗彩,使斗彩瓷器更加华贵。乾隆以后斗彩仍在生产,图案内容多为花草,且多团花,延续了清朝盛世时期的风格。

斗彩一名并不是明朝人的称谓。从现存明清文献典籍看,最早应用斗彩这个名称的,是大约成书于十八世纪的《南窑笔记》。从清宫档案上看,雍正年间称成化斗彩仍沿用成窑五彩之名。

明清瓷器:赏析斗彩团莲纹高足杯


明成化斗彩团莲纹高足杯

高7.2cm,口径6.7cm,足径3.4cm。

杯口微撇,深弧腹,瘦底,下承以中空高足。内、外近口沿处各有青花弦纹一道,近足处有青花弦纹两道。杯外壁斗彩装饰,腹部均匀分布团莲纹四组,间以上下对称的变形花叶纹。足内沿署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横排款。

此杯纹饰采用勾勒平涂施彩,色彩均匀,微微凸起,富有写实感,时代特征鲜明。故宫博物院珍藏数件成化斗彩高足杯,制作皆秀美,花鸟纹者。

明成化斗彩的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其釉色乳白柔和,更能衬托出斗彩的鲜丽清雅。它的色彩丰富,青花呈色幽倩淡雅并有透明感,釉上彩色则有红、黄、绿、紫四大类十几种,彩色配制灵活自如。

吉祥安宁的“鸡首壶” 古代瓷器知识


鸡首壶的名称得自于壶嘴流部的鸡首形装饰,是西晋至唐初流行的一种瓷壶。

黑釉鸡首瓷壶东晋1969年江苏镇江出土。这件鸡首壶是盛酒器,瓷胎灰色,质地坚硬、细密,瓷胎外面大部分施有深褐色釉,近底部不施釉,釉层较厚,釉色均匀。黑色釉和深褐色釉的瓷器同属于黑瓷器类,东晋烧制黑瓷器的瓷窑在今天浙江德清一带,这件黑釉鸡首壶就是德清窑的代表作品。

鸡首龙柄青瓷壶南朝1965年江苏镇江出土。此壶为盛酒器,盘口直沿,束颈,柄双身一体,阔腹,矮足。通体施青黄色釉,足底露台。

黑釉鸡首壶南朝双鸡首流壶。南朝时期鸡首壶壶身变长,口颈加高,壶柄变宽变长,制作比较精致。

白瓷鸡首壶隋大业四年,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此壶为盛水器,肩部一侧塑一鸡首高冠圆目,昂首张口作啼鸣状,与之相对的是一直体曲颈形龙柄。整体造型挺拔秀丽,线条优美。

鸡首壶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由浙江地区的越窑首先创烧。烧制的瓷窑主要有越窑、瓯窑,壶的造型与盘口壶相似,不同的是肩部一侧安鸡首,另一侧是鸡尾,前后对称。鸡首有空心、实心之分,前者多为实用,后者是冥器。

西晋时期的鸡首壶特点是壶身、壶颈比较矮,鸡首多无颈,鸡尾甚小。东晋时,壶体略高,鸡首有了颈部,鸡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略高于壶口的圆弧形曲柄。鸡首部分的作用逐渐由装饰性变为实用性,鸡首与壶腹相通,成为可以出水的流部。东晋中、晚期,壶的曲柄出现了龙首柄,有的柄上端饰有熊纹,还有双鸡首流壶,新颖别致,造型更加优美。南北朝时期壶体修长,鸡首的冠部较大,颈部细长,盘口增高。隋代的壶鸡首趋于写实,作昂首曲颈打鸣状,壶柄贴塑龙形装饰。至唐代初年,鸡首壶被新出现的执壶所替代,逐渐消亡。

鸡与吉谐音,鸡首壶延续使用了数百年,反映出在那段战乱频繁的年代里,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

古代瓷器:清代珐琅彩瓷器赏析


台北故宫藏清▪雍正珐琅彩山水碗

台北故宫藏清▪雍正珐琅彩蓝料山水把壶

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是一种将铜胎掐丝珐琅彩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

清▪康熙紫红地珐琅彩折枝莲纹瓶

清▪雍正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

清雍正珐琅彩梅花牡丹纹碗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花卉蒜头瓶

据清宫造办处文献档案记载,瓷胎画珐琅是在康熙皇帝的钦命旨意下,由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的御用匠师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瓷本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皇帝犒赏有功之臣。

清▪乾隆珐琅彩双环瓶

清▪乾隆黄地珐琅彩开光西洋人物纹绶带耳葫芦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