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古代龙泉窑瓷器 > 导航 >

古代瓷器:明代龙泉窑“折枝花果绶带八宝纹盖罐”

古代瓷器:明代龙泉窑“折枝花果绶带八宝纹盖罐”

古代龙泉窑瓷器 古代龙泉窑观音瓷器 古代龙泉窑瓷器鉴定

2021-07-03

古代龙泉窑瓷器。

该罐高25.5、直径23厘米,系海外回流珍品,日本藏家旧藏,带日本原装木盒。

器盖平顶,直口,圆弧盖面以八棱均分,剔刻绶带八宝纹,口沿刻饰回字纹。器身直口,短颈,弧肩,鼓腹,胫部微束,暗圈足,内底凹,外底圜,为拼接底。自口至足以直棱均分成八个面,颈部刻如意云头纹,腹壁上下刻饰俯仰相对的蕉叶纹,腹壁主体剔刻两组折枝菊花和折枝荔枝,间隔以写法不同的四个繁体龙字。白胎略泛灰,胎体厚重,胎质坚密,釉色青绿,质感光洁温润。盖内口沿及罐身唇口、足端刮釉,其中唇口与盖内沿的支烧点痕迹完全吻合,说明盖子和罐身套烧,一体烧成,所以盖子与器身的釉色高度一致,几无色差。

此类盖罐无疑从宋元龙泉窑中常见的荷叶盖罐发展而来,但至明时,胎釉特征、装饰风格及烧制工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妨作一简单梳理,荷叶盖罐最初以荷叶式盖子为突出特征而得名,宋元时多光素无纹,或只以出筋条棱为饰,元时也见有腹壁装饰海水龙纹者,如上海市南汇区出土,现藏于上海市文管会的元青釉贴刻花龙凤纹荷叶形盖罐,在腹壁贴饰行龙,盖面贴饰翔凤,是较少见的例子。此外,较为常见的还有一种胫部刻饰窄莲瓣,腹壁主体刻饰花卉纹的盖罐。这类盖罐在烧制时间上大都被定为元代,这与荷叶盖罐被认为是元代龙泉窑的典型品种不无关系。实际上,断为元代缺乏可靠的依据,从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的相关标本来看,莲瓣纹刻花盖罐的时代主要集中于明代早中期。结合传世品及相关考古资料来看,明代龙泉窑仍大量生产盖罐,多数胎体厚重,纹饰繁缛,或以缠枝花卉为主的横式布局,或自盖至足均分为多个装饰面,以折枝花卉为主的纵式布局,部分罐盖的式样已不再作边缘起伏的荷叶边式,而简化成圆边或如本品的直口边。

与宋元相比,明代龙泉盖罐的最大特色是纹饰精美,修饰性强,如本品折枝花果绶带八宝纹盖罐即是一例杰作。该器自盖至足,共六层纹饰,八棱而下,纵横交织,井然有序,既有主次,亦有疏密,还有对称呼应,颇有规矩。工艺上,暗刻与剔刻相结合,使贴花、模印等凌驾于釉色之上的装饰手法。明初龙泉官窑器则恢复刻花传统,以深邃的刻花来对抗厚釉,从而使刻花装饰工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官窑器的刻花不仅耗时耗工,成品率也很低,从我们处州青瓷博物馆征集到的大量龙泉官窑标本来看,烧成后刻花变模糊的不在少数,也只有官窑器才能如此不计工本。相比之下,如本品盖罐的剔刻法可以说是明早期官器刻花的进一步发展,其具体烧制时代主要是明代中期,此从大窑枫洞岩窑址明代中期地层出土的相关标本中可得印证。剔刻法纹饰轮廓清晰,线条有力,具有浅浮雕般的修饰效果,尤其契合胎体厚重,器型硕大的一类器物。而如本品的八棱式构思布局则主要也是便于剔刻法的运用。类似纹样装饰风格除盖罐之外,还见于同时期的执壶、梅瓶、石榴尊等。

明龙泉窑青瓷八角酒会壶

类似本品盖罐的传世品非常少见,其中较为接近的一例是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珍藏的明龙泉窑青瓷八角有盖壶。此外,这类盖罐见有美酒清香四字饰于腹壁者,可知其用途为酒器,以其容量,造型风格而言,或即为酒海一类。

精选阅读

古代瓷器:现存最大南宋龙泉窑荷叶盖罐 胎质洁白细腻


南宋龙泉窑荷叶盖罐

1991年9月19日,在四川省遂宁县的金鱼村,几个农民正在地里干活,突然地上传出哐的一声,大家都被吓了一跳,这究竟是什么东西。被锄头打碎了的声音在空旷的野地显得格外刺耳,接着一个瓷瓶露了出来,人们把泥土逐渐拨开,更多的瓷器展现在大家面前,白花花的一片。有人高喊着:挖着宝贝了!

很快,文物专家对这批地下文物进行了发掘,在距地表1米处,出现一个椭圆形的土坑,坑内共出土器物1005件,其中瓷器985件,景德镇影青瓷600件、浙江龙泉窑青瓷342件,另外还有广元窑、定窑、耀州窑瓷器共43件,这些瓷器造型简单素朴,大多为生活用品,有碗、盘、碟、杯等。金鱼村出土的这些瓷器数量多、质量好,保存得又相当完整,在中国瓷器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96年,四川遂宁迎来了一位赫赫有名的瓷器专家,他就是耿宝昌。耿宝昌对这些瓷器进行了认真的考证,瓷器形象素朴简约,颜色柔和而淡雅,从造型到器物特征都具有明显的宋代印记,耿老认定这批瓷器是中国南宋制品,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可是,这里既非墓葬,也不是寺庙建筑,小小的金鱼村怎么会出土这么多的宋代国宝呢?原来,700多年前的宋朝,遂宁县的金鱼村曾经是府衙所在地,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蒙古骑兵深入到四川腹地遂宁,1242年,破了遂宁府,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十年的统治。战乱中,许多大户人家纷纷外逃,金银瓷器等许多珍贵的宝贝不方便携带,所以就地掩埋,形成了这处窖藏瓷器。

在这批瓷器中,有一件器物很特别,它胎质洁白细腻,外施梅子青釉,釉色柔和淡雅,碧绿如翡翠,温润如春水,瓷器短颈、圆肩、鼓腹,盖中央隆起,有瓜蒂形钮,边沿起伏成荷叶卷曲状,非常漂亮。大家小心翼翼地打开瓷器一看,不禁大吃一惊,里面竟然有许多青瓷小碟子,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仔细一数,共有九十九件。专家认为,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长久之意,所谓九九归一,也就是希望长治久安。南宋时期,四川处于战乱之中,百姓流离失所,战乱中的人们特别渴望安定。主人摆放九十九个小碟子,意思就是希望早日平息战乱,国家安宁,家人团聚。

这件荷叶盖罐,通高31.3厘米,宽23.8厘米,腹径将近1米。造型相当别致,罐身圆润,盖子独特,盖沿弯曲呈荷叶状,给人流动的韵律感。整个荷叶盖罐器型大,色泽明亮,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荷叶盖罐是中国瓷器中的一种,它丰肩鼓腹,罐身敦厚饱满,盖作荷叶形,盖沿的荷叶边曲线起伏平缓,钮较低,器物由此得名。荷叶盖罐有青花、青釉等不同质感,上面有牡丹纹、条纹、云龙纹、印花荔枝纹等,荷叶盖罐尺寸不一,一般较小的荷叶盖罐可能是用来装茶叶的,较大的荷叶盖罐用来装酒或者其他器物。值得一提的是这件青釉荷叶形盖罐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的南宋龙泉窑荷叶盖罐,被四川省遂宁县列为不可轻易展出的国宝级文物。

现存最大南宋龙泉窑荷叶盖罐 胎质洁白细腻


南宋龙泉窑荷叶盖罐

1991年9月19日,在四川省遂宁县的金鱼村,几个农民正在地里干活,突然地上传出“哐”的一声,大家都被吓了一跳,这究竟是什么东西。被锄头打碎了的声音在空旷的野地显得格外刺耳,接着一个瓷瓶露了出来,人们把泥土逐渐拨开,更多的瓷器展现在大家面前,白花花的一片。有人高喊着:“挖着宝贝了!”

很快,文物专家对这批地下文物进行了发掘,在距地表1米处,出现一个椭圆形的土坑,坑内共出土器物1005件,其中瓷器985件,景德镇影青瓷600件、浙江龙泉窑青瓷342件,另外还有广元窑、定窑、耀州窑瓷器共43件,这些瓷器造型简单素朴,大多为生活用品,有碗、盘、碟、杯等。金鱼村出土的这些瓷器数量多、质量好,保存得又相当完整,在中国瓷器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96年,四川遂宁迎来了一位赫赫有名的瓷器专家,他就是耿宝昌。耿宝昌对这些瓷器进行了认真的考证,瓷器形象素朴简约,颜色柔和而淡雅,从造型到器物特征都具有明显的宋代印记,耿老认定这批瓷器是中国南宋制品,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可是,这里既非墓葬,也不是寺庙建筑,小小的金鱼村怎么会出土这么多的宋代国宝呢?原来,700多年前的宋朝,遂宁县的金鱼村曾经是府衙所在地,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蒙古骑兵深入到四川腹地遂宁,1242年,破了遂宁府,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十年的统治。战乱中,许多大户人家纷纷外逃,金银瓷器等许多珍贵的宝贝不方便携带,所以就地掩埋,形成了这处窖藏瓷器。

在这批瓷器中,有一件器物很特别,它胎质洁白细腻,外施梅子青釉,釉色柔和淡雅,碧绿如翡翠,温润如春水,瓷器短颈、圆肩、鼓腹,盖中央隆起,有瓜蒂形钮,边沿起伏成荷叶卷曲状,非常漂亮。大家小心翼翼地打开瓷器一看,不禁大吃一惊,里面竟然有许多青瓷小碟子,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仔细一数,共有九十九件。专家认为,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长久之意,所谓“九九归一”,也就是希望长治久安。南宋时期,四川处于战乱之中,百姓流离失所,战乱中的人们特别渴望安定。主人摆放九十九个小碟子,意思就是希望早日平息战乱,国家安宁,家人团聚。

这件荷叶盖罐,通高31.3厘米,宽23.8厘米,腹径将近1米。造型相当别致,罐身圆润,盖子独特,盖沿弯曲呈荷叶状,给人流动的韵律感。整个荷叶盖罐器型大,色泽明亮,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荷叶盖罐是中国瓷器中的一种,它丰肩鼓腹,罐身敦厚饱满,盖作荷叶形,盖沿的荷叶边曲线起伏平缓,钮较低,器物由此得名。荷叶盖罐有青花、青釉等不同质感,上面有牡丹纹、条纹、云龙纹、印花荔枝纹等,荷叶盖罐尺寸不一,一般较小的荷叶盖罐可能是用来装茶叶的,较大的荷叶盖罐用来装酒或者其他器物。值得一提的是这件青釉荷叶形盖罐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的南宋龙泉窑荷叶盖罐,被四川省遂宁县列为不可轻易展出的国宝级文物。

古代瓷器:宋元龙泉窑精品赏析


青瓷之美,当推龙泉窑。龙泉青瓷始于五代,盛于南宋,极具典雅、端庄、古朴、青淳之特色。纵观两宋和元朝龙泉窑青瓷,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南宋和元朝,每一件器物都设计精妙,匠心独运,造型端庄秀丽,釉色温润如玉。即使露胎,出筋,也刻意为之,做到一丝不苟,从不经意中见深意。造型与装饰,露胎与釉色,互为关联,自然流畅,妙然天成,表现了一代匠师高超的艺术造诣,如一首大气磅礴的古典韵律诗。

宋代龙泉窑长颈瓶

宋元龙泉窑刻蕉叶纹尊

宋代龙泉窑刻莲瓣纹盖缸

南宋龙泉纸槌瓶

南宋龙泉堆塑龙虎纹盖瓶

宋元八卦纹三足炉

南宋龙泉弦纹长颈瓶

南宋龙泉刻莲瓣纹碗

南宋龙泉鬲式炉

南宋龙泉鬲式炉

宋元龙泉琮式瓶

古代瓷器:南宋龙泉窑精品赏析


龙泉窑是历史悠久的一处南方瓷窑,以烧造青瓷享有盛名。其自成体系的生产始于北宋,衰落于清初,长达七八百年之久。窑址广泛分布于今浙江西南部,并进而影响到福建、江西、湖南乃至更远的地区,已发现的各时期青瓷窑址多达500余处,其中仅龙泉境内的古代窑址就有300多处,构成了我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个窑场众多、分布范围广阔、产量巨大的瓷窑体系。两宋之际,社会动荡,全国各地包括浙江的其他瓷业都处于低潮,浙江瓷业生产的格局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越窑、婺州窑、瓯窑已相继衰落,而地处偏远山区的龙泉窑却凭借它优越的制瓷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加速发展。此期的龙泉窑瓷业开始摆脱越窑等窑系的影响,烧造出以厚胎、薄釉、刻划花为标志的龙泉窑产品,确立了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

南宋龙泉窑青釉雕镶蟠龙盖瓶故宫博物院藏

通高22.5厘米,瓶呈盘口,盖钮为一卧鹅,形象生动。瓶颈凸雕蟠龙一条,腹部一周饰浅浮雕莲瓣,通体施粉青釉。瓶口有损,用金粉补之。蟠龙瓶是宋代江南地区流行的一种陪葬器皿,大多数有盖,盖顶常饰虎、狗、鸡、鹅、鸟等禽兽形钮,以虎钮居多,故又常被称为龙虎瓶。

南宋龙泉窑青釉划花纹碗故宫博物院藏

口径17.5厘米,碗身好似倒置的尖顶斗笠,是五代、宋以来流行的一种碗形。碗内壁釉下刻划极其少见的两组飘带绣球纹饰,线条清晰流畅。此器以其口沿包镶铜扣并拥有清宫旧藏的身份而显现非凡的身价。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印花粉盒丽水博物馆藏2005年12月南宋嘉定壬午年李垕妻姜氏墓出土

口径8厘米,盒呈扁圆柱形,卧足。淡粉青色的厚釉匀净滋润,底部及子母口扣合处露深灰色胎,胎质细腻致密。润泽的质感、精致的做工,令人遥想墓主人生前优雅的生活。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盂形罐丽水博物馆藏2005年12月南宋嘉定壬午年李垕妻姜氏墓出土

高4.8厘米,口部露胎,盖顶平弧,罐身较矮。与同墓出土的粉青釉印花粉盒具有极相似的呈色及胎质,让人猜测是否为一窑所成之器。

南宋龙泉窑菊花鼓钉纹三足炉丽水博物馆藏2005年12月南宋嘉定壬午年李垕妻姜氏墓出土

三足炉是宋代开始流行的一种炉式,常呈筒状。此器造型小巧规整,高4.7厘米,釉呈透明的水绿色,器身上下各饰一周菊花鼓钉纹,为原本普通的造型平添几分秀美,推测为焚香用具。南宋中期以后,在大窑等地的部分窑场,由于受到官窑的深刻影响,开始烧制明确具有仿官窑性质的黑胎青瓷和白胎青瓷两种高档厚釉制品。这种高档制品不仅被征作宫廷用瓷,而且其中的主打产品白胎类厚釉青瓷还被远销到日本等海外市场。龙泉窑对青瓷的造型设计、胎釉配方、上釉技术和成型装饰等都作了重大改革,使产品釉层丰厚,制作精细,式样优美,种类繁多。尤其是光泽柔和的粉青色釉和碧绿的梅子青釉的烧成,使青瓷的烧制技术达到新的高峰。由于加厚了釉层,此前流行的刻花、印花纹饰容易被厚釉盖住而显现不出来,故这一时期产品器面的装饰性开始减少,更注重在造型上下功夫,装饰有浮雕、出筋和贴饰等,在厚釉的映衬下,显得安静素雅。此期的龙泉窑开始进入全盛时代,完全取代了越窑的历史地位,成为我国南方青瓷的中心产区,并由此而驰名世界。南宋时期的龙泉窑,因其日益增长的海外贸易而为人所称道。事实上,其用于内销的量也非常大,就南宋时期的墓葬、窖藏而言,出土器皿中以龙泉窑数量最多。显然它在当时已占据了国内大半的瓷器市场。除此之外,高品质的南宋龙泉窑还是当时皇室及高层社会中相当普及的日用器物。在南宋皇城遗址和宋六陵墓地,大量出土龙泉青瓷就是有力的证明。

南宋龙泉窑粉青象钮盖罐丽水博物馆藏2005年12月南宋嘉定壬午年李垕妻姜氏墓出土

高14.9厘米,饼形盖,上塑立象为钮,生动传神。盖下有子口,筒形身。在灰白细腻的胎骨外,粉青釉醇厚润泽,光洁如玉。整件器物风格素雅,工艺精湛,是南宋龙泉窑中绝无仅有的造型,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渣斗丽水市博物馆藏2002年12月丽水市南宋墓出土

渣斗为古代贵族宴饮吐鱼骨或兽骨的承器。从东汉始出瓷质渣斗开始,一直持续到晚清,历朝历代都广泛使用,只是造型各有变化。此器高8.7厘米,整体施粉青厚釉,为龙泉窑精品。

南宋龙泉窑海棠盏丽水市博物馆藏1986年丽水市城西路出土

口径11厘米,此器优美而奇特的造型令人爱不释手,如玉般滋润的厚釉质感尽显粉青的风采。

南宋龙泉窑粉青水注丽水博物馆藏1998年丽水市中山街出土

水注又称砚滴,系文房用具,常与砚合用,用以贮水。此种器盛行于宋元时期,以龙泉青瓷为大宗。此器高8.9厘米,造型秀巧,圆润可爱,原物应配有盖。

古代瓷器:龙泉窑梅盘赏析


盘的形制是元代流行的式样,却是甚为少见的五出花口。盘面采用露胎贴花手法将梅枝顺着盘的左缘作弧度呈现,上方一弯新月以较小的反方向弧线与之相应,右缘则有一山石与梅枝对称,下方刻划水纹及梅月倒影。釉色炉火纯青,温润如玉。而堆饰的梅梢月纹及倒影则另我想起,林和靖的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盘在整体造型上布局合理,其精湛的工艺和超凡的艺术构思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其堆塑的梅月纹颇具文人画的气质韵味。梅树造型古拙优雅,肥不臃肿,瘦不枯槁,枝有偃仰,花分疏密,枝相依,花相向,势体自在。王冕《梅谱》云:枝须立其意老;花须成其意逸,堆塑的凝重和立体感更能发挥造型艺术的优势,有力刻画梅枝曲如斗柄的形态,势若屈铁的苍劲桀骜,传达出梅花受天地之气,禀霜雪之操的神韵。而釉面青绿如玉恰似一倾碧波,釉下所刻梅花月影则淡雅清秀,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恰似梅花的暗香,含蓄内敛,似淡又浓。浅浅的水纹似动又静,似乎漫溢梅的幽香,牵引出一个意蕴悠远的时空。画面各元素刚柔相济,阴阳相应,虚实相生,形、神、意俱佳,堪称诗画艺术与龙泉青瓷这一载体的完美结合。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梅花是中国古代诗词书画中的传统题材,有恋梅成僻者如林逋以梅妻鹤子自居著称。梅诗梅词在宋代很盛行,而林逋此句一出,被后世奉为咏梅绝唱,影响深远。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即以《暗香》、《疏影》为词牌名谱唱了咏梅词,梅花疏影横斜的风韵也成了一种审美标准,梅与月更从此结合为一组特定意象,广泛运用于漆器、金银器、铜镜等器物。就瓷器而言,景德镇青白瓷、青花瓷、吉州窑瓷等都不乏梅月纹的例子。

类似藏品还见于大英博物馆和大维德基金会。大英博物馆梅月盘原为20世纪英国顶级收藏家,伦敦东方陶瓷学会创始人GeorgeEumorfopoulos(尤摩弗帕勒斯)藏品;大维德梅月盘似受过火患,釉面开片沁黑,这两只盘的独特处是梅花作白色,雪梅式样算是踵事增华吧。另,浙江省博物馆古瓷标本中心元龙泉大窑窑址标本旧藏有类似梅月纹盘瓷片,可证这类梅梢月纹盘为元龙泉大窑所出。比较不禁发现,雪梅与红梅的梅枝式样,以及相应的露胎呈色、盘式似乎都是区别开来的,这也是古人的匠心所在吧。

青花八宝五供


【青花五供,禅香千载】:

礼佛所谓五供者,由香炉鼎一只,烛台一对,花觚一对组成。《登真隐诀》载:“香者,天真用兹以通感;地祇缘斯以达言,是以祈念存注,必烧之于左右,特以此烟能照玄达意。”因此佛家焚香,能见三十三天,参玄妙悟,礼佛之极也。

【佛家八宝,吉祥永年】:

佛家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依次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是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相传释迦摩尼诞生之时,天上献下种种供品,此八宝即为天人所供,寓意吉祥永年,福泽无量。

【缠枝莲纹,绵长典雅】:缠枝莲的介绍

莲花,乃佛教圣洁之象征,又名宝相花。缠枝莲纹它又名为“缠枝花”或“万寿藤”,古人依据藤蔓卷草提炼而来的连续式纹样。其委婉的布局,优美的形态,富有动感的节奏,象征着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美好寓意,为传统吉祥纹饰之一。

【炉风岿然,轩然鼎力】:

五供居间者为香炉,炉体造型浑圆雄健,其下三足鼎力,大有轩然气势。炉口宽厚,其上有扭如狮,满绘青花,粲然有神。炉身上衔两耳,青花回纹,气质端庄。

【花觚挺拔,端庄清秀】:

五供中花觚为经典唐英式,喇叭口,长颈、折肩。其身上下仿若两个喇叭,中腹鼓其若算盘珠,三者相衔,器形舒张而挺拔,弧度自然,自有一股端庄隽秀之感。

【烛台静立,秀雅出尘】:

五供中烛台亭亭,造型式样与花觚相类,其上端形似高足杯而胎体厚实,中为宽口浅盘,圆整而有力,下为摇铃式底,敦实而富变化,远观清秀出尘,形体虽然上小下大,却能静立亭亭,予人古雅匀称之感

【长物精工,绘风精雅】:

此套青花五供延请高手仿制,饰以青花纹样,纹饰布局密而灵疏。缠枝莲曲卷芊蔓,八宝相杂期间,仿古青料色泽静谧,幽兰雅丽,全然一派庄严格调。且其画工精湛,线条运转酣畅如怡,令人赞叹!

【乾隆古款,古韵悠然】:

五供皆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款,款式精雅,篆法自然,乃清代官窑古款,格调清雅,古意盎然。

古代瓷器:宋元龙泉窑青瓷之美


青瓷雪花漂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宋代龙泉窑刻莲瓣纹盖缸

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一带,主要集中在大窑、金村周围。至南宋晚期,除龙泉当地外,浙江庆元、运和等县以及江西吉安、福建泉州等地都烧造龙泉风格的青瓷,形成龙泉窑系。

宋代龙泉窑花觚

龙泉窑是继越窑发展起来的瓷窑,创烧于北宋早期,至南宋前发展,进而形成独特风格,使青釉品种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也是南方地区产量最大的瓷窑。

南宋龙泉堆塑龙虎纹盖瓶

龙泉青瓷的美,是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是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它契合了中国文人对美的追求:含蓄、内敛、优雅、深沉。它静默成景,却又意境深远。

宋元龙泉折沿洗

龙泉青瓷之美还在于其器物的造型,瓶、觚、罐、壶、碗、盘、杯、碟、灯、洗、砚、等等,大者尺,小者寸,或日用,或陈设,诸器无不匠心独运,制作精巧,高矮长短比例谐调,实用功能与审美理念有机结合,天衣无缝。

宋元八卦纹三足炉

南宋龙泉鬲式炉

古代瓷器:明清龙泉窑吊式花囊


此件明代龙泉窑花器系日本回流藏品,尺寸不大,高仅15公分,造型十分罕见,浅盘口,束颈,圆腹,寰底,肩部等距附花片式穿孔三系,腹壁暗刻缠枝菊纹,里外满釉,芒口覆烧,釉色青翠莹润,精光内蕴。日人专为此器配制了木架座,以铜链悬挂,怡然清供妙品。

笔者十分认同日本藏家对该器的理解吊式花器,而其具体名称应该即是明人笔下的花囊。花囊最初指香囊一类,窑器花囊则是插花专用的一种器皿,但现今明确为花囊的瓷器主要是清代之物,可资参照之器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清雍正豆青三系花囊等清宫旧藏珍品。这两例花囊器式有明显的相承关系,均为侈口,束颈,扁鼓腹,前者肩部附三系,圈足,后者为双系,三乳足。从实物的对照来看,本文所述明龙泉窑吊式花器造型与这两件清宫旧藏花囊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肩部附系的设计颇显共性特质。另,这类清官器花囊造型有些地方也称为鱼篓尊。笔者认为,雍乾鱼篓尊一般尺寸较大,且器壁多刻意装饰仿竹篾编织的纹路,以惟妙惟肖摹现鱼篓之意趣,与上述鱼篓形花囊是存在根本性区别的,尤其乾隆仿汝釉花囊饰有乳丁纹,此种常见于古铜器古玉器上的纹饰若加诸乡野竹器鱼篓岂不大谬矣。

清雍正豆青三系花囊

再看文献方面的相关记述。花囊虽古已有之,但正式见诸文字的似始于明人,最为详要的一则是明高濂《遵生八笺》论定窑条的描述:更有坐墩式雅花囊,圆腹口坦如橐盤,中孔径二寸許,用插多花。明制度量单位二寸相当于今6.22厘米,这里单指孔径,二寸许无疑要比一般的瓶口大,而坐墩式当为花囊式样之一种。

其二,清代官器花囊始烧于雍正朝,有按古样而制,《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有多处记载,如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太监刘希文、王太平、王长贵交来的数十件仿古釉器物中就有一件仿冬青窑花囊;雍正七年四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古铜花囊一件。奉旨:著照样镟木样,将天盘口硬楞做软楞,此面上开三孔,做样呈览后再做。钦此。于四月二十日,做得木样一件呈览。奉旨:此边口再放圆些,胆开大些,交年希尭各样釉水烧造几件,比此样大些的亦烧造几件。此条记录被多篇文章援引作清宫旧藏三孔花插器的文献依据,以至于三孔花插造型被视为花囊之一种,且将花囊等同于花插。对于这类观点,笔者亦不敢苟同,据《活计档》可知,花囊口部为有楞的盘口,这与高濂所述的口坦如橐盤是一致的,而三孔花插口部封顶呈平面,明显是有区别的。另外,雍正帝眼里的花囊,边口要圆,胆要开大些才好,也透露出花囊造型风格上的一些特点。

清乾隆仿汝釉花囊

其三,《红楼梦》第四十回,贾母在大观园宴请刘姥姥,带着薛姨妈、刘姥姥等人在大观园中闲逛,走到探春住的秋爽斋,其房里各种摆设中就有花囊: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探春素喜阔朗,房里尽是大案、大幅、大鼎、大盘、大佛手,汝窑花囊也是斗大的规格,设花囊而非花瓶即因花囊大气,用插多花。从此处的文字描述来推断,探春房里的花囊也不可能是囊口封闭,上开多个圆孔的花插,否则,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无法想象插在一个个孔里。

对照这三则有关花囊的描述,此件龙泉花囊,正是圆腹口坦如橐盤,且盘口起楞,以之插满满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笃定相宜。口大,腹大,适用于插多花,这是花囊的特征,比之花瓶的高挑,花囊相对低矮,这是花囊的风格。无论实物、文献,此件龙泉窑花器均吻合花囊特征风格,唯一的特殊处是其寰底吊式设计。悬挂式花器五代时即有,结合一些竹篮、柳篮、吊舟、壶、瓶等各种类,明清时尤其流行,如今日故宫内养心殿东暖阁慈禧太后宝座前所设的一对挑杆花篮即颇能说明一时之风气。有些吊式器更为专门的赏玩件,如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水晶带链花篮、象牙雕镂花篮等,都是材质高级,制作精细的珍玩。相比于普通立式花器,吊式花器往往更为别致讲究,传世数量稀少,若此件龙泉窑花囊更是笔者收藏龙泉窑青瓷三十多年来,首次见到之器,当时或为名流雅士定制之作亦未可知。

此外,前文说到花囊最初指香囊香袋一类,明清时的花囊还镂空用来盛鲜花盛香袋,这与插花的花囊明显是两类不同的器物。但笔者认为,这两者间或存在关联,插花器花囊的造型渊源很可能即是历史更为悠久的盛香草香药的香囊。如本文明龙泉窑吊式花囊,其造型样式跟民间传统的荷包香囊颇为神似,而肩设穿孔的三系耳,或为香囊系绳的一种蜕变衍生。

古代瓷器:宋、元、明龙泉窑青瓷欣赏


明青釉莲瓣纹茶托

明青釉贴塑影戏葵口洗

明青釉桃形水盂

明青釉刻花缠枝莲花口折沿大盘

明青釉双耳瓶

明仿哥窑贯耳瓶

明青釉双耳瓶

明青釉花卉纹盖罐

明青釉龙凤纹瓶

明青釉印花福寿瓶

明青釉鬲式炉

明青釉罐

明青釉八卦纹三足炉

元青釉缠枝花卉龙纹棋子罐

元青釉刻花鸟鼓钉瓷墩

元青釉贴花龙纹穿带扁瓶

元牡丹锦纹盘

南宋青釉鬲式炉

宋、元、明龙泉窑青瓷欣赏

宋代是以釉美为最的单色釉瓷器高度发展而著称,追求色泽莹润,清素淡雅,纯净细腻是宋瓷审美的主要趋向。作为我国古代南方著名青瓷窑场的龙泉窑,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发展成熟,迈向巅峰的。它的釉色以青为主色调,主要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翠青,以及黄绿、灰绿、菜绿、灰黄等。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色为最佳。产品畅销亚洲、非洲、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当时欧洲人对釉色青如美玉的龙泉青瓷情有独钟,贵族们以拥有龙泉青瓷为荣,还起了个特定的名字Celadon译音塞拉同,一直沿用至今,影响十分深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