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古代文物瓷器精品漫谈 > 导航 >

古代瓷器:清道光瓷器精品赏析

古代瓷器:清道光瓷器精品赏析

古代文物瓷器精品漫谈 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 道光粉彩瓷器鉴别

2021-07-07

古代文物瓷器精品漫谈。

道光时期,社会动荡,民族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道光二十年爆发了鸦片战争,内忧外患不断,随着经济、文化的衰落,景德镇瓷器生产也受到了影响,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与嘉庆时期相比,烧造规模进一步缩减,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的产量和质量都明显下降。道光皇帝素以俭朴著称,即位之初,首先裁减宫内脂粉费数百万两,对于瓷器也力求简朴,控制费用。但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还是非常严格的,其中不乏一些精美之作,尽管制作水平上无法与康雍乾三朝相比。大清道光年制款和慎德堂制款的瓷器为皇帝御用品,工艺制作精细,代表了道光瓷器的制作水平。道光瓷器承袭乾嘉时期瓷器的艺术遗风,烧造品种和造型创新少,纹饰多采用寓意吉庆的图案,绘制技法工笔多于写意,道光时期瓷器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清道光粉彩仙人献寿方瓶

清道光黄地粉彩福寿纹双耳瓶

清道光松石绿釉堆白缠枝莲纹喜字瓶

清道光胭脂紫地粉彩缠枝莲纹吉祥如意双耳瓶

清道光釉里红苍龙教子图笔筒

清道光豆青釉描金花卉花盆一对

清道光白釉仿青铜壶

清道光仿哥釉琮式瓶

清道光仿官釉直颈瓶

精选阅读

古代瓷器:精品明清瓷器赏析


明晚期龙泉窑露胎印人物流镶有铜饰。

明万历五彩花卉纹盖盒

扁圆形格盒,上下相合。盒内围绕中心圆格,分为六瓣花朵形格,盒外壁五彩绘四组开光花鸟绿彩、红彩、黄彩绘洞石、枝叶、花卉、小鸟,色彩浓艳,搭配协调,周围亦绘花鸟宣德时期瓷器纹饰的典型特征之一。

清道光斗彩寿字纹盘

盘心及外壁以斗彩绘贯套花卉及寿字纹图案,青花淡雅,色彩丰富,工艺精细。这一品种自清雍正创烧以来,直至晚清历代都有烧制,是官窑传统品种。

清道光豆青釉月牙罐

短颈,丰肩,两侧饰半环形堆塑耳,腹下渐收,浅圈足。因其半环形耳形似月牙,故又名月牙罐。通体施豆青釉,釉质均匀。底落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此为康熙至道光时期官窑的传统品种。

清道光仿哥釉贯耳瓶

扁方形瓶体,侧饰贯耳一对,腹部突起杏圆状装饰。器身通体施仿哥釉,釉面布满大小开片。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

清道光祭蓝釉描金双龙耳洗

清道光大清乾隆年制款胭脂红地粉彩花鸟壶

清康熙白地绿龙碗

敞口深腹,略呈墩式,圈足。碗心及外壁均绘绿彩龙纹,纹饰下刻划海水纹,色彩雅致。

12345下一页

古代瓷器:精品建盏赏析


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宋代著名的以烧造黑釉瓷器而闻名于世的瓷窑。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当时以烧造青釉瓷器为主,兼烧少量黑釉瓷。宋代是建窑的兴盛时期,大量烧造黑釉茶盏,兼烧部分青釉、青白釉瓷。元代以后,建窑渐趋衰落,至清代,曾一度烧造青花瓷器。

南宋曜变天目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藏

宋鹧鸪斑建盏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藏

宋油滴天目茶碗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

宋黑釉盏故宫博物院藏

宋建阳窑黑釉兔毫盏故宫博物院藏

宋建窑黑釉兔毫盏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建窑主要烧造为适应当时斗茶需要的黑釉茶盏,依据釉面上所形成的氧化铁结晶斑的不同,品种有兔毫、鹧鸪斑、曜变等称谓。宋代文人曾写诗赞美过建窑鹧鸪斑盏和兔毫盏。如蔡襄撰《试茶》曰: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雪冻作成泥,云间未垂缕。陈蹇叔撰《郎中出闵漕别送新茶》曰: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

南宋建盏大英博物馆藏

南宋建盏大英博物馆藏

南宋建盏大英博物馆藏

南宋建盏大英博物馆藏

北宋建盏大都会藏

北宋建盏大都会藏

宋代南北方瓷窑均盛产黑釉瓷器。随着斗茶风俗的盛行,最适宜斗茶的黑釉茶盏风靡一时。其胎体厚重,釉色漆黑光亮,釉面布满了由氧化铁结晶而形成的自然流淌的各种斑纹,多姿多彩,变化万千,其名称亦颇具文采,如曜变、鹧鸪斑、兔毫、玳瑁等。产地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西、四川、江西、福建等省。其中以福建的建窑产品最为著名,该窑曾向宫廷进贡茶盏,外底刻划进盏、供御等标记。

古代瓷器:乌金釉精品赏析


在中国的制瓷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莫过于清代。清代既传承了明代的青花、五彩,又在其基础上开创了粉彩、珐琅彩和古铜彩等多种彩瓷技术。清代各种釉色品类繁多,乌金釉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乌金釉是黑釉中最莹亮的一种。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的艺人在宋代黑釉的基础上发展乌金釉,但当时烧成极不稳定,也不流行。清代康熙时,乌金釉精制于督陶官臧应选,雍正、乾隆年间,唐英亲手参与了工艺制作,仿制了乌金釉等产品。

古代瓷器:宋代钧窑精品赏析


器型仿青铜器式样,为渣斗型。口沿外撇,直颈且颈部较长,鼓腹,宽圈足,里外通体施釉,但各部分的釉色又不相同。口沿以下至颈部以天蓝色釉为底色调,上面晕散着几道玫瑰红色釉,宛如蓝天中飘浮的几缕晚霞,给人一种自然柔和的美感;腹部的釉色又以玫瑰红色为主,烘托出明亮艳丽的气氛,足部为酱色釉。器里口沿处为玫瑰紫色釉和天蓝色釉各半,内部则为蓝、紫相间的窑变釉。此尊器型完整,整件器物造型端庄、规整,色调柔和、典雅,器物内外蓝紫相间、交错变化的釉色给人一种变幻莫测、扑朔迷离之感,颈部上呈现的蚯蚓走泥纹更增添了器物自然天成的美感,为宋代传世器物中的精品。

洗板沿口,器壁矮,呈孤形,矮圈足,里外施天蓝釉,缀以紫红斑,口边及器里壁釉薄处微露胎色,底有三支钉烧痕。此器为民窑烧制的作品,造型独特,通体的天蓝色釉凝厚滋润,清新淡雅,不失为民钧中的上乘佳作。

古代瓷器:吉州窑精品赏析


吉州窑是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坐落在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这里曾是古东昌县的县城所在地,属吉州管辖,故称"古州窑"。吉州古窑兴于晚唐,盛于两宋,衰于元末,历史悠久,规模宏伟,产品丰富而精美,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民族艺术特色,一直为国内外人士所向往,是我国现在保存完好的古名窑遗址之一。

吉州窑黑釉花口盏

唐代晚期是吉州窑的创烧期,以烧造酱褐、乳白釉瓷器为主。从北宋开始,酱褐釉瓷停烧,乳白釉瓷继续烧造,但形制已发生变化,同时增加了新的黑釉瓷品种。这一时期的乳白釉瓷有涩圈、高圈足、瓜棱腹碗、饰褐色点彩钵、器盖、菱口碟、唇口和莲瓣纹高足杯等。莲瓣纹高足杯为北宋常见物。碗、钵、碟等施釉不及底,底式切削粗涩。乳白釉钵厚唇或卷唇,釉不及底,支钉烧,有褐色彩斑,平底或近宽圈足,似五代至北宋时烧造。南宋时期的乳白瓷有各类碗、盏、粉盒等。这些器物多满釉,碗釉色晶莹润泽,开冰裂细纹。元代乳白瓷没有各式碗、碟、高足杯和玉壶春瓶等。高足杯、芒口太平底印花碗、玉壶春瓶和芒口双鱼纹印花碟等,都是元代典型断代器。

吉州窑桑叶盏

吉州窑剪纸贴画长颈瓶

吉州窑产品精美丰富,尤以黑釉瓷产品著称,纹样装饰大体有剪纸贴花、彩绘、洒釉、剔花、刻花.划花、木叶贴花和素天目等。其木叶天目和剪纸贴花天目仅见于吉州窑,风格独具,饮誉中外。南宋时生产最为兴盛,产瓷品种很多,有白瓷、青瓷、白釉黑花瓷、花釉瓷等,其中以黑瓷最富特色。吉州窑能烧出一种黑、黄两色混合似玳瑁骨的釉色,称为玳瑁釉,这是其代表产品。在装饰方面,吉州窑别出心裁地运用贴印手法将民间剪纸花样做为纹饰,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

剪纸贴花多运用在碗盏内壁,采用同一样式的剪纸,三点或四点均齐排列,口沿衬以二方连续的带状花边,使画面整体与盏碗轮廓匀称协调。

木叶纹装饰和剪纸贴花一样是吉州窑装饰艺术中的两朵奇范。这种木叶纹多装饰在黑釉碗内,有单片的木叶,有半叶挂于盏边的,也有双叶萱落或三叶散点的。

油滴、兔毫、洒釉等窑变色斑更是黑釉瓷中的名贵品种。据史书记载,宋人斗茶品茶专尚兔毫盏。新近出土的黑釉瓷纹饰有木叶纹、鸾凤纹、鹿树兔毫纹、月梅纹、月竹纹、洒釉芦荻纹、散缀梅花、虎皮斑、剔花填釉折枝梅等。各种窑变色斑犹如云雾、细雨、芦花、玳瑁的甲壳、虎皮的纹斑或青、蓝、绿、紫的火焰,这些异彩缤纷的釉面装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美好的记忆。

吉州窑釉上彩绘如意纹

吉州窑黑釉彩绘瓷多为月光底下的梅树、竹枝、飞蝶或风雪中的芦花,绘画技法洒脱,不受约束,表现出一种文人的写意之风,有含蓄的风味和浓厚的国画意境,开创了釉上彩绘的先河。装饰艺术本源于生活,古吉州窑产品的装饰艺术是劳动人民在传统工艺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探索、借鉴、实践、总结和创新过程中,运用多种装饰艺术手法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巧妙地结合为统一体,相得益彰。

古代瓷器:明清珐华器精品赏析


珐华器,又称珐花器或法花器,是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始于元而盛于明。色彩艳丽,线条生动,形象简练,具有独特的山西地区风格和特殊的装饰效果。珐华一词原始于方言俚语,意为粉花、粉画。由于晋东南人法粉不分,外埠人误粉为珐,明景泰年间官家珐琅罕迹于民,色彩鲜丽斑斓,珐华彩亦雍容华贵,同有珐字,珐华器的色泽釉彩及其刻绘艺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美丽的意外倒也给珐华陶瓷增添了些许神秘的传奇色彩。

明正德嘉靖珐华八仙纹大罐

明珐华釉双龙耳瓶

明珐华釉龙纹抱月瓶

明中晚期珐华开光瑞兽罐

珐华瓷始出元代中后期,属硬陶,烧结仅高出陶器100度左右,与唐三彩相类,而山西珐华器为低温釉陶瓷。珐华陶瓷由琉璃演变而来,而琉璃多为绿黄色,色彩单一,而珐华彩比较丰富,绿、黄、白、蓝、紫、黑等,特别是茄皮紫、葡萄紫、色泽透明鲜亮历久而弥新。

明万历珐华双龙莲花纹兽面足香炉

明珐华开光花卉八棱梅瓶

明16世纪珐华莲塘纹罐

明珐华釉一鹭莲科八宝纹大罐

珐华最大的特点是隔釉见胎,开芝麻纹片,琉璃则开大甲纹片。纹片的开法均为片四周起翘,如胶泥地日晒后的龟翘状,且反铅,隐现蛤蜊光。珐华器与琉璃器的最大区别是在釉中添加了草木灰,也称牙屑釉,在色釉上比琉璃器更纯正丰富,刻画细腻。明中期以后珐华器从建筑构件走向庭堂,其精美不言而喻。其中盘、碗、碟、香炉、文房用品,人物造像、瓶罐、缸、吉祥神像、神兽,最为多见。

明珐华釉释迦坐像

清珐华缠枝花卉瓶

清珐华菊花纹双耳瓶

清珐华人物坐像

晚清珐华釉调琴仕女

清珐华佛坐像

古代瓷器:宋元龙泉窑精品赏析


青瓷之美,当推龙泉窑。龙泉青瓷始于五代,盛于南宋,极具典雅、端庄、古朴、青淳之特色。纵观两宋和元朝龙泉窑青瓷,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南宋和元朝,每一件器物都设计精妙,匠心独运,造型端庄秀丽,釉色温润如玉。即使露胎,出筋,也刻意为之,做到一丝不苟,从不经意中见深意。造型与装饰,露胎与釉色,互为关联,自然流畅,妙然天成,表现了一代匠师高超的艺术造诣,如一首大气磅礴的古典韵律诗。

宋代龙泉窑长颈瓶

宋元龙泉窑刻蕉叶纹尊

宋代龙泉窑刻莲瓣纹盖缸

南宋龙泉纸槌瓶

南宋龙泉堆塑龙虎纹盖瓶

宋元八卦纹三足炉

南宋龙泉弦纹长颈瓶

南宋龙泉刻莲瓣纹碗

南宋龙泉鬲式炉

南宋龙泉鬲式炉

宋元龙泉琮式瓶

古代瓷器:南宋龙泉窑精品赏析


龙泉窑是历史悠久的一处南方瓷窑,以烧造青瓷享有盛名。其自成体系的生产始于北宋,衰落于清初,长达七八百年之久。窑址广泛分布于今浙江西南部,并进而影响到福建、江西、湖南乃至更远的地区,已发现的各时期青瓷窑址多达500余处,其中仅龙泉境内的古代窑址就有300多处,构成了我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个窑场众多、分布范围广阔、产量巨大的瓷窑体系。两宋之际,社会动荡,全国各地包括浙江的其他瓷业都处于低潮,浙江瓷业生产的格局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越窑、婺州窑、瓯窑已相继衰落,而地处偏远山区的龙泉窑却凭借它优越的制瓷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加速发展。此期的龙泉窑瓷业开始摆脱越窑等窑系的影响,烧造出以厚胎、薄釉、刻划花为标志的龙泉窑产品,确立了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

南宋龙泉窑青釉雕镶蟠龙盖瓶故宫博物院藏

通高22.5厘米,瓶呈盘口,盖钮为一卧鹅,形象生动。瓶颈凸雕蟠龙一条,腹部一周饰浅浮雕莲瓣,通体施粉青釉。瓶口有损,用金粉补之。蟠龙瓶是宋代江南地区流行的一种陪葬器皿,大多数有盖,盖顶常饰虎、狗、鸡、鹅、鸟等禽兽形钮,以虎钮居多,故又常被称为龙虎瓶。

南宋龙泉窑青釉划花纹碗故宫博物院藏

口径17.5厘米,碗身好似倒置的尖顶斗笠,是五代、宋以来流行的一种碗形。碗内壁釉下刻划极其少见的两组飘带绣球纹饰,线条清晰流畅。此器以其口沿包镶铜扣并拥有清宫旧藏的身份而显现非凡的身价。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印花粉盒丽水博物馆藏2005年12月南宋嘉定壬午年李垕妻姜氏墓出土

口径8厘米,盒呈扁圆柱形,卧足。淡粉青色的厚釉匀净滋润,底部及子母口扣合处露深灰色胎,胎质细腻致密。润泽的质感、精致的做工,令人遥想墓主人生前优雅的生活。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盂形罐丽水博物馆藏2005年12月南宋嘉定壬午年李垕妻姜氏墓出土

高4.8厘米,口部露胎,盖顶平弧,罐身较矮。与同墓出土的粉青釉印花粉盒具有极相似的呈色及胎质,让人猜测是否为一窑所成之器。

南宋龙泉窑菊花鼓钉纹三足炉丽水博物馆藏2005年12月南宋嘉定壬午年李垕妻姜氏墓出土

三足炉是宋代开始流行的一种炉式,常呈筒状。此器造型小巧规整,高4.7厘米,釉呈透明的水绿色,器身上下各饰一周菊花鼓钉纹,为原本普通的造型平添几分秀美,推测为焚香用具。南宋中期以后,在大窑等地的部分窑场,由于受到官窑的深刻影响,开始烧制明确具有仿官窑性质的黑胎青瓷和白胎青瓷两种高档厚釉制品。这种高档制品不仅被征作宫廷用瓷,而且其中的主打产品白胎类厚釉青瓷还被远销到日本等海外市场。龙泉窑对青瓷的造型设计、胎釉配方、上釉技术和成型装饰等都作了重大改革,使产品釉层丰厚,制作精细,式样优美,种类繁多。尤其是光泽柔和的粉青色釉和碧绿的梅子青釉的烧成,使青瓷的烧制技术达到新的高峰。由于加厚了釉层,此前流行的刻花、印花纹饰容易被厚釉盖住而显现不出来,故这一时期产品器面的装饰性开始减少,更注重在造型上下功夫,装饰有浮雕、出筋和贴饰等,在厚釉的映衬下,显得安静素雅。此期的龙泉窑开始进入全盛时代,完全取代了越窑的历史地位,成为我国南方青瓷的中心产区,并由此而驰名世界。南宋时期的龙泉窑,因其日益增长的海外贸易而为人所称道。事实上,其用于内销的量也非常大,就南宋时期的墓葬、窖藏而言,出土器皿中以龙泉窑数量最多。显然它在当时已占据了国内大半的瓷器市场。除此之外,高品质的南宋龙泉窑还是当时皇室及高层社会中相当普及的日用器物。在南宋皇城遗址和宋六陵墓地,大量出土龙泉青瓷就是有力的证明。

南宋龙泉窑粉青象钮盖罐丽水博物馆藏2005年12月南宋嘉定壬午年李垕妻姜氏墓出土

高14.9厘米,饼形盖,上塑立象为钮,生动传神。盖下有子口,筒形身。在灰白细腻的胎骨外,粉青釉醇厚润泽,光洁如玉。整件器物风格素雅,工艺精湛,是南宋龙泉窑中绝无仅有的造型,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渣斗丽水市博物馆藏2002年12月丽水市南宋墓出土

渣斗为古代贵族宴饮吐鱼骨或兽骨的承器。从东汉始出瓷质渣斗开始,一直持续到晚清,历朝历代都广泛使用,只是造型各有变化。此器高8.7厘米,整体施粉青厚釉,为龙泉窑精品。

南宋龙泉窑海棠盏丽水市博物馆藏1986年丽水市城西路出土

口径11厘米,此器优美而奇特的造型令人爱不释手,如玉般滋润的厚釉质感尽显粉青的风采。

南宋龙泉窑粉青水注丽水博物馆藏1998年丽水市中山街出土

水注又称砚滴,系文房用具,常与砚合用,用以贮水。此种器盛行于宋元时期,以龙泉青瓷为大宗。此器高8.9厘米,造型秀巧,圆润可爱,原物应配有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