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意瓷砖 > 导航 >

陶的发明

陶的发明

陶意瓷砖 古代的瓷器的名字 厨房的瓷砖

2020-05-11

陶意瓷砖。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至今有近万年的历史;瓷器却是中国最先发明的,从东汉发明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始,至今,也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陶瓷发展的历程,可谓漫漫陶瓷路。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陶瓷,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风采和魅力,它在满足中国人民自身的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凝聚了中国人的心路历程,是中国民族心理和审美心理的凝聚与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 

伴随着中国陶瓷制造技术、陶瓷工艺水平和陶瓷艺术水平的发展与进步的历程,中国陶瓷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陶瓷习俗文化,伴随着中国陶瓷前进的脚步,而发生、发展与延续。

陶瓷习俗,是专指陶瓷行业范畴内的一种习俗,是在陶瓷的创作、陶瓷生产、陶瓷与销售等过程中和在各个环节中产生的一种约定俗成的风俗与习惯,展现和反映了陶瓷人的生活、生产习俗和心理的、精神的面貌,也反映了陶瓷人的管理水平与管理特色,反映了陶瓷本身的发展过程的面貌。陶瓷是由人来创造,由人来生产,由人来销售,由人来品评,由人来消费,一句话,一切都与人有关。因此,陶瓷生产、创造与销售过程,是伴随着悲欢离合的过程。陶瓷制品是鲜活的人的思想、观念、心理、情趣的凝聚物。

在中华大地,名窑象璀璨的星星,分布在各地。各地名窑和各个陶瓷产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陶瓷习俗。正如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一样,景德镇的瓷业习俗是中国陶瓷习俗的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和反映。本篇以景德镇瓷业习俗为例,介绍中国的陶瓷习俗的风貌。

景德镇瓷业习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行帮、行会、会馆。这属于管理方面的,是陶瓷各行各业自发形成的组织(行帮、行会)以及这些组织的管理机构(会馆),行使着在本帮、本行范围内的管理、约束、调控、奖惩与联络感情的职能。

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曾奉敕编绘《陶冶图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景德镇的陶瓷生产习俗,影响很大。此处以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内的瓷祖庙里收藏的民间青花《陶冶图说》以反映唐英的《陶冶图说》的面貌与瓷业有关的行业莫不有行会和行帮,甚至连一些细微的事如挑瓷器、拣废瓷等都有行帮,都有行规来约定,组织非常严密、规范和细致。这些行帮,可以分成许多类别。一般来说,可以从地域、从行业本身进行分类。从地域上分,有徽(州)帮、都(昌)帮和杂帮(除以上两帮外的其他区域的行帮)。都帮人多势众,是一个较有影响的大帮,清代郑廷桂在《陶阳竹枝词》中有一首诗反映这种情况:“蚁蛭峰窠巷曲斜,坯工日夜画青花,而今尽是都鄱籍,本地窑帮有几家。”在另一首诗里,更是这样来描述都帮:“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尽窑户,赢他随路呼都昌。”从行业上分,可以分为商帮、手工业行帮和工人行帮。行业行帮和地域行帮相应交织,如徽帮主要是商帮,都帮主要是工人行帮。这些行帮纷纷设立会馆,或者公所,或者书院,名称尽管不同,其职能都是一样的。如徽帮有徽州会馆,福建有福建会馆。福建会馆天后宫,供奉天后娘娘。

景德镇的会馆(公所或书院)众多,清嘉庆年间有七所,至建国前夕,计27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景德镇瓷业的状况。

商人行帮情况

民国时有26个商帮。建国前发展为33帮。这些商帮,为景德镇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作出了重要贡献,“九域瓷商上镇来,牙行花色照单开;要知至宝通洋外,国使安南答贡回”、“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在某一种程度上是商帮众多的一个形象反映,“舟帆日日蔽江来”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陶舍重重倚岸开。”

手工业行帮情况

手工业行帮情况,景德镇瓷业,“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工艺程序繁多,导致了众多的行业,有“8业36行”之说。这8业36行大致是:1、烧窑业,包括窑厂、满窑、砌窑(鸾窑与补窑)三行;2、制瓷业,包括脱胎、二白釉、四大器、四小器、冬小器、饭闭、饭闭灰渣器、古器、十五寸、满尺、描金等十一行。3、彩瓷业,包括画大器、画脱胎、画灰器、画描饭闭等四行;4、匣钵业,有硅山、大器匣、小器匣三行;5、包装搬运业,包括菱草、番色、打络子、削杀利蔑、打货篮、挑瓷把庄、下驳、挑窑柴、搬运九行;6、下脚修补业,包括彩红、洲店二行;7、瓷业工具业,包括模型和坯刀二行;8、为瓷业服务业,包括轿行与马行二业(8业36行资料来源:景德镇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景德镇市志略》汉语大辞典出版社)。

这8业36行,各有自已的行帮和行规,如窑帮,便有“陶成”、“陶庆”两帮之分。陶成是指柴窑帮,陶庆是指槎窑帮。在清代郑廷桂《陶阳竹枝词》中便有反映:“青窑烧出好龙缸,夸示同行新老帮;陶庆陶成齐上会,酬神包日唱单腔”。Www.TaocI52.com

工人行帮情况

工人行帮情况,工人行帮基本上按照以上8业36行分类,有多少行,基本上分成多少行帮,如装小器的工人便有“五府十八帮”之说。五府指抚州府、南昌府、饶州府、九江府和南康府。十八帮是指这个行业划分的组,共18组,按初一至十八轮流依次排序,初一的为初一帮,初十的为初十帮。

行会和行帮的参考资料:景德镇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景德镇市志略》,汉语大辞典出版社。

< 行规和习俗 >

既有行会,行帮,就有行规。行规分三种,一是文字约定;二是口头约定;三是约定俗成。本部分,图和文均以瓷器艺术形式反映。系由刘火初先生提供,瓷板画创作者是由刘火初先生请的。作者为邓云。

中秋节前,小孩开始组合上柴船讨柴,到河边拾渣饼叠成一座座渣饼窑叫“太平窑”,中秋晚上升火并燃爆竹一片欢呼,达到高潮沿江河岸太平窑一座接一座人流不息,十分热闹。

五月三十日据说是关羽的生日供奉关帝的行帮这天集众做会,除焚香拜神外,主要是聚餐,谈心,互通情况,联系感情,工人为了集结势力,组织兄弟会结义,每年轮流在各“兄弟”家做会。

蒋知四是传说中清朝的坯房工人,率领工人争取改善生活待遇打派头(罢工)而被杀害,以后每当工人吃肉时,先在晒架上点烛供肉以资纪念,故称之为“知四肉”。

装小器的工人规定二十年一届开禁收徒,非五府所属各县的人不得参加,开禁时组织一支吹打乐队挑一组涂上红色的装坯竹篮叫“挑红篮子”,又称“开红禁”。

许真君名许逊,家住南昌新建,做过旌阳县令后弃官学道,据说全家四十二拨宅飞升,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南昌新建一带地区的人每年七月三十日晚上开始迎神,八月做会。

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由窑户请“摸利酒”,客人是摸利店,刀子店,坯房做头师傅,烧窑把桩师傅,装小器做头师傅各一人,窑户上手管事先生相陪,刀子店老板坐首席,这叫三十六行,铁匠坐上。

瓷业工人违犯了帮规,街师傅通知有关工人在饭馆聚会,介绍该工人犯规情况,宣布“割草鞋”(意即驱逐,不许在景德镇做工)聚会上馆的费用由犯规工人付。

窑户开业前要向制瓷工人的上街师傅登记,把做几乘辘轳车,利坯车写上账簿,以后雇用的装坯工人就永远是这个帮的工人。

传说元代每十户派一头人统治,老百姓受尽欺压、侮辱,相约中秋这天起事,中秋晚上老百姓一齐行动,将头人拖下河边杀死,从此形成一种游戏叫“拖尸下河”又叫“拖缸”。

腊月歇工后工人没事做了,为了维持生活,挑担串街走巷叫卖蔬菜,土产雑品及泥鳝,小鱼,田螺,因为挑的担子前后各有四股索子。故称“八股索”。

农历十月廿六日坯房工人和老板结算一年生产账,清点架上的坯(结架)称为“人工节”,十一、十二月以后生产的坯,年终歇手结账,叫“找账”。

圆器业规定腊月初八工人不再做坯叫“歇手”,生意好或窑里有坯得工人同意,可延长几天,但最多不超过五天,叫“扯尾巴”,每天每个工人另补贴四两猪肉钱和“耳朵”(佐料)。

七月变工节有各工种工人辞退,由做头师傅请工人上茶馆吃茶叫“定事茶”,六脚工人(六个工种)中有一脚工人被辞退另请别人叫“换板板”,由老板请各脚师傅吃“蒸肉饭”。

坯房工人要罢工由街师傅派人分别手持头上涂有绿色或红色的竹牌送到各坯房,工人接到绿头牌子可做完当天定额停工,接到红头牌子可以做半天工。

由街师傅派人将一白纸上插有三根鸡毛的信号送到坯房,该坯房工人又立即转送到另一坯房,这叫“鸡毛大书”,就是立即停工的信符。

发生了火灾,该图保(地区)要请道士打太平火帘,据说是景德镇是火龙地,越烧越发,火灾后酬神的场面十分热闹,结束的一天由道士领队到各家“清宅”驱邪,费用由图保店铺分派负担。

窑户辞退把桩师傅说带到“马吃砖”,所谓马就是高脚三角櫈用来堆栈装了坯的匣钵,用砖即窑向下叠砖的地方,意思是脚手架移到叠砖的地方,不需堆匣钵了,也就是说不用你了。

妇女不能进入窑屋内,就是家属也只能在窑门外叫唤工人出来,否则就是压了窑神瓷器烧不好甚至会倒窑,犯了禁规要放爆竹上香酬神,并要请工人上饭馆。

烧窑工人要向窑户交钱“买位置”,才能有工做。为了弥补工人又向做坯户要“包子钱”、“酒钱”、“吹灰肉钱”等,做坯户又将这费用算入成本转嫁给瓷商,最终落在消费者身上。

刀子店是生产坯刀的行业,摸利店是用黄泥做碗模型的行业,窑户和店是世代相传的宾主关系,一般三代之内不能更换,做瓷模和利刀的收费是以“利坯”工人多少计算。

木龙会是各行帮民间救火组织,从农历二月初二日龙抬头开始,各行帮陆续做会至端阳节前后止,做会时演习救火,过后聚餐或发放莲碗面和包子票给出龙人员(救火员)。

农历腊月至翌年三月,烧窑户联合一致,硬性规定减少烧窑次数或提前歇手停手叫“禁窑”。


    23、各坯房的瓷坯送窑里集中,待配满一窑后才能烧炼,待到烧时坯上渣子灰尘必须吹掉,否则烧好后有疤迹这种吹灰工作由装坯工负责,老板要付钱,称谓“吹灰肉”。

景德镇女工及居民大都信奉观音菩萨,互相结合组成“姊妹会”,每年二月十九日观音生日,六月十九日得道日,九月十九日升天做会,一般九月十九日做会的最多。

元宵晚上各家除将厅堂、住房点上灯烛外,并应在房厦所有险暗角落里的地上插上一支小腊烛,点上一枝香,叫“照虫蚁”,大人骗小孩说这是老鼠半夜嫁女,不要睡着,守住总能看见。

箽家社开业规模热闹隆重,窑户,窑工均参加做会时,恭迎广利窑神火轿田地,一次开业,迎神约需五、六万银圆,相当于当时一万两千担米。

厂前就是御窑厂督陶宫的衙门前,在头门外有一片开阔地,春节元宵这里有各种雑耍和生意摊子,五花八门布满场地,大人、小孩及乡下人熙熙壤壤十分热闹。

俗称“补窑店”是修建窑工人组织的所在地,窑户老板请家挡窑店不能随意选择,要看老根子在何处,即所谓“窑脚”,新做的窑则可选择,订定后永远不能变动。

坯房在中秋节休息一天,老板按八至十人壹桌供应猪肉四斤和瓜子鲜蛋,黄花,木耳,潥粉,粉丝,咸鱼,竽头,青菜十样菜肴,另加四十个铜钱作酒钱,每人一只生糖酥,一只扁麻酥。

农历十月廿六人工节,窑户老板定好了明年各工种后,工人向老板借定钱叫“扯八升”,即腊月给八圆,到第二年六月按给拾圆钱在工钱中扣除,工人为了办事和有钱返乡过年,只有接受。

腊月十三日以后花朝前坯房老板要继续做或提早开工的叫“春窑”全部应在二月十五日结帐作一结束。另应付给每个工人双份起手钱,叫”小酒钱“。饭食由老板派人送至坯房。

九皇是人皇的别称并九人,景德镇工人,市民派轮叩有九皇宫两座。农历八月三十日信奉九皇的行帮及居民讨餐,九月初九开斋,九天之内吃素,日夜香火不断。

端阳节这天,坯房老板供给工人每人两只粽子,两只咸蛋,八至十二人一桌的十碗头“黄瓜酒”席也称“雄黄酒”,工人从初四到初六这天做四板坯。

童庆社是烧炼工人会帮组织名称,二十年收一次徒弟,叫“开禁”。这时上了名册的徒弟可从小夫手升到把桩师傅,称为“长做”。

做好瓷坯,放在料板上,工人左右肩各扛一板送往窑里,路上行人不小心撞翻了,则要请工人上菜馆或饭馆给予赔偿。

农历二月十五日坯房开工叫“花朝起手”,老板要办“起手酒”付给每个工人三十二个铜圆,又叫“起手钱”,这天做坯师傅按例规祇做四扳坯。

七月“变工节”老板另换做头师傅,则要请师傅上馆“吃大茶”即炒盘子喝酒,停工柒天,调整生产

从事瓷业的工人死后,限于条件,不能扶棺返乡,由行帮料理,各行帮均买有坟山,山上立有大石碑,上书“某某泣义祭总墓”字样,清明前后柒天各自帮会举行扫墓,扫墓后返袧堂、会馆吃酒。

腊月廿四日一过有的坯胎未烧完,生意不好,烧窑户就到各做窑户组织剩余的坯凑成一窑烧炼叫“撞火窑”,成本消耗一窑一清,工人要增加补贴,叫“包子钱”。

坯房地面上,坯车上的脏瓷土堆积厚了。工人要清理出。卖给做粗瓷器的小老板,叫“卖捡渣”。这笔收入是工人的外快。

农历十一月坯房老板除要给每人的“冬至酒钱”外,并停工一天,不停工则加四两猪肉钱,叫“买冬至”。

烧窑老板在腊月必须确定把桩师傅,把桩的定了事,则由他去请窑里各脚工人。装坯工人也在此时由老板定好“做头”的。再由做头的请定其它工人。

搬运行业由把头操纵,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人须交两块银圆给把头,才允许参加叫“买扁担”。除此还有搭扁担的规矩,即每个人抽出搬运力资的三分之一旧把头。

农历腊月廿四一过,每天都有迎年的,各地的风俗在景德镇形成了一个大观,如南昌在腊月廿五日过小年,都昌一部份余姓和邵姓在廿八日过豆腐年,还有的在野外砌大灶,蹲着吃大锅菜过年。

开窑的瓷器有些破损的,集中起来卖给收破瓷器的小商店,修补再卖叫“收烂产”,卖烂产的钱由工人平分,但老板娘须得一份,叫花粉钱。

行业神崇拜

瓷业工人除根据各自的信仰供奉观音、许真君、关公和天后娘娘(127)之外,在景德镇瓷业里,还有自已的行业神,如高岭土神、窑神等。这些行业神,都是瓷业工人供奉和祭拜的对象。行业神崇拜是中国的传统,如木匠便供奉和祭祀他们的祖先鲁班。

景德镇行业神主要有:高岭土神、窑神和瓷袓

(一)高岭土神:

这是陶瓷原料之神,高岭土的神奇妙用,产生美妙的传说,也导致了对高岭土的神化,便有了高岭土神之说,也因此才有了高岭土神的崇拜。

(二)窑神:

陶瓷是火的艺术,陶瓷器的成败、好坏,莫不取决于火,陶瓷器是一切都要“出火而后定”的。因此,窑神,或者说火神,是瓷业工人顶礼膜拜,需要虔诚地去信奉和祭祀的。景德镇瓷业工人信奉和祭祀的窑神或火神是指童宾(其来历见陶瓷与中国文化)

(三)瓷祖:

传说东晋是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即完成了由陶至瓷的转化与发展的历史使命,而完成此任务的,便是赵概,人称“制瓷师祖”,爱到的供奉和祭祀。

taoci52.com编辑推荐

中国瓷器的发明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的发明,始于东汉晚期,距今一千八百多年。虽然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原始瓷”的出现,但仍处于初始阶段,尚未成熟,故认为中国由陶向瓷的过渡完成于东汉。

瓷器的产生,与高温烧成技术,制瓷原料的精选,以及釉的发明这三个条件紧密相关。

瓷器是以精选的瓷土或瓷石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

瓷器烧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原料的选择和加工,降低Fe2O3,提高Ai2O3,也就是说必须是富含石英和云母等矿物质,以保证胎质的洁白;二、在1300摄氏度的高温中烧成,使胎质致密坚硬,不吸水,扣之能发出清脆的铿锵之声;三、是在表面施有高温下烧成的玻璃质釉,胎釉紧密结合,釉层不易剥落,厚薄均匀,吸水率低于1%。

瓷器和陶器的分别,因其烧制的条件不同,体现在以下几点,主要有使用原料不同,釉料不同,烧成温度不同,坚硬程度不同,透明度不同。由于瓷器无论在实用性还是艺术性上都比陶器具有诸多优点,便逐渐取代了汉朝之前陶器在陶瓷史上的主角地位,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奇葩。

瓷器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制陶过程中,发挥才干和智慧,积累长期实践经验,不断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方法,提高烧成温度,总结施釉技巧,而作出的创造性成果。

瓷器取代陶器,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也证明了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其在每一个工艺过程中凝聚的古代先民的智能和辛勤汗水,更是蕴含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瓷器在汉唐以后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当时中国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并且对其他国家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为世界人民所认识,获得“瓷国”的美誉。

同时,瓷器还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它是中国对世界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作出的一项重大且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明窑,诉说着泥的诱惑


走访发明窑陶器手工坊陈发明

编者按:2005年,陈发明创办发明窑,汇集了陶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创作茶器、香器、花器、风水流水等艺术品。在产品的表达上达臻超越豪华奢侈的简洁与超凡脱俗的典雅,倡导质朴优雅的生活格调。

石湾瓦甲天下,南都陶誉万家。石湾,用泥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陶艺家,接连不断地创作出一众佳品,在文化艺术的基调下,陶艺创作不断升温,营造出一座融洽的艺术之塔。在遇见石湾陶器的时候,艺术遇见了发明窑,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意识相交融的灯塔下,暮然回首,尽是思想的纯粹和作品的容华。《东西传讯》在艺术的探寻中且行且歌,意欲通过一家家陶器创作基地的深入走访,从而描绘出石湾陶文化的象牙之塔。这一期,笔者一行走进发明窑手工作坊,一起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讴歌,为艺术的绽放呐喊。

读《江山多娇》,吟心境深远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反复冥思这千古绝唱,磅礴的气势呼啸而来,豪迈的意境油然而生。

陈发明通读《沁园春·雪》的革命史诗,一丝灵感瞬间穿越时间的界限,结合他一直以来对陶艺的参透,一组《江山多娇》作品应运而生,沏一壶茶香,销尽万世尘嚣。

这款《江山多娇》茶组,不仅在创作手法上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桎梏,而且通过精细取材,内壁釉料为深山天然草木灰。器皿表层运用了各式纹理,或圆纹环绕,或蜿蜒曲折,深浅不一,凹凸有致,别是一般味道。再者,陈发明大胆地使用了艳丽色彩,使原本古朴沉静的茶器,犹如注入了鲜活的力量,更是独树一帜,且耐人寻味。

闻之,一壶沏满的茶香扑鼻而入,伴有若隐若现的泥巴气息,仿佛置身于一望无际的茶园,清新而神采奕奕,舒畅而冥思陶醉;听之,清水滴答滴答地流过内壁,清脆而悦耳,似乎在细说着茶的幽香,让生活在繁华都市的人们不得不停下脚步,把心交托给清馨、内敛、包容的茶壶,倾听隐喻细水长流的静好,一饮而尽,包括所有的烦恼云烟;抚之,不规则的外表小颗粒,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告知一双双生活的手,既要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胸怀,还要有上刀山下火海的毅力,更要有穿越层峦叠嶂的方向,征途尤其不能太顺畅,但翻山越岭后便是另一番境界,陈发明对茶器的设计正是他对人生旅途的领悟。

张扬的血红色,随意地泼在罐唇,红装素裹融合不加修饰的层次感,像是对生活激情的点燃,又像是怀念传统古朴的文明,更像是品读人生百态,俨然一幅摸索生活、启悟生命的景象图。让人释放出来生活中的压力,还原真实的自己,返璞归真的同时又不失迷茫,而不至于放纵,满满的是博观约取的内涵。

因此,《江山多娇》荣获2011年佛山中青年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2012年佛山市陶瓷美术成就展“最佳创新奖”三等奖、2013中国精品茶具金奖和最佳创新奖等殊荣。

流水花瓶,装载一份坚持的赤子之心

陈发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流水花瓶》系列作品,除了在功能应用上满足普通花瓶的需求外,还让水在花瓶内循环流动,水流如瀑布,具有加湿器等功能。还表现出一份喜欢古典饰品投射出的内涵,在于毫不喧嚣的坚持和勇于创新的果敢。

配备纯手工的柴窑杯组,柴烧的独特和杯型线条的柔顺,细腻的肌理以及炉火纯青的质感,似乎瞬间融化了都市快节奏的浮躁,留有一片品茶的娴静时光;配备古色古香的老矿泥竹泉茶侧组,天然矿石的应用所体现的浓郁文化氛围,顷刻间把坐客笼罩在轻松愉快的空间里,共度写意时光便不在话下;配备天青荷韵茶组,其所展现的风格来源于历来被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荷花,以深入人心的荷花造型,传递一份清香与宁静;配备荷韵茶盘,以荷花作为灵感的茶具便日臻神领意造,烘托渲染出一种正气禀然、刚正不阿、高风亮节的艺术效果;配备圆融条纹茶组,顺滑的圆纹,沐浴在品质生活的春风中,略带简约略带优雅,让人荡气回肠;配备瓷质的纸巾盒和茶聖壶,再次掀起了茶客落落大方的干练形象,是对悠闲与精致的活灵活现。

所有的配备仰视着独具匠心的流水花瓶,尽是视觉的和谐乃至感官的酣畅淋漓。流水花瓶是姹紫嫣红的点缀,更是装载了陈发明倾心创作、坚持陶艺文化的赤子之心。

后记:陈发明大学主修课程包括器皿,08年广州进修时曾遇日本导师水出賸,彼此之间的思想碰撞,让他加深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感,更坚定了他陶艺创作的信念。秉承他对传统与创新的斟酌和考究,其对器皿的解读与表达有着深刻且富有内涵的见解。据悉,全国各地都有发明窑的经销商,其中高端酒店、会所等,更是其作品定制的不二之选。

从小,陈发明就钟情于泥巴,并痴迷艺术,各式油画、国画常常能让其伫立欣赏良久良久,后受景德镇陶艺的感染而致力投身学陶,且乐于研究美学的原理,善于推敲强烈对比的现代艺术效果。自04年扎身佛山后,便与陶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对陶艺的浓郁兴趣和深厚感情,使得他对陶艺事业专心致志,矢志不渝。

在泥的诱惑下,发明窑追崇返璞归真,天人合一。采用古法上釉,古法制泥,全手工打造。德艺双馨的陈发明,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开启了创新的阀门,怀揣一颗真诚上进的赤子之心,诉说着泥巴的诱惑,在陶艺创作的道路上踽踽前行,越走越宽。

德国发明紫色陶瓷颜料新制法


陶瓷颜料是陶瓷和釉料着色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现通常采用较复杂的工艺制取,特别是紫色颜料。为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国外早前推出一种用废玻璃料制紫色陶瓷颜料的方法。但这种制法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和还原剂,尚不令人满意。近期,德国一公司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改进,又发明了一种紫色陶瓷颜料新制法,使这一技术又有新突破。

这种紫色颜料由含铅或无铅、低熔点为550oC~700oC的透明无色玻璃粉料、金化合物如二氰酸的锂、钾或钠、四卤金酸等和在溶液或悬浮液中可使可溶性金化合物变为不溶性化合物的沉淀剂为主要原料,或按需要另加银、硒、钛、铜、钴等色彩调节氧化物,采用湿法制成。其制备方法是将玻璃碎磨至1~10μm细度,加入金化合物水溶液或悬浮液相互接触,再加入沉淀剂,过滤,洗涤,于150℃~300℃下热处理。也可采用磨细玻璃粉直接与金化合物在干燥状态下紧密接触混合的干法制备。据介绍,这种新制法不需使用有机溶剂和还原剂,也不需高温烧结处理,热处理不用粉磨,工艺更为简便。

陶的起源的传说


陶的发明是人类社会伟大的事件之一。在中国,凡是古代重要的发明,往往把它和“圣人”联系在一起,把这发明本身也当作“圣事”或者“圣迹”。这一点,在《考工记》里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陶的发明,也同样被称作“圣人”之作,当作“圣事”,“圣迹”。这在众多古籍中,记载着有关圣人发明陶器的传说。

女娲: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始见于《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土作人。”

神农:神农制陶器的文献,记载在《周书》一书中。据清马啸《经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而种之,作陶冶斧斤”。清朱琐所著《陶说》卷二引《周书》:“神农作瓦器”。宋《太平御览》卷八百之十三亦引《周书》“神农耕而作陶”。

舜:《墨子·高贤下》载:“瓦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其它如《韩非子·难》也有类似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舜耕于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宁封子:据《列仙传》载: “宁封子者,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炉,犹有其骨。时人葬其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

英国发明一种制造陶瓷新技术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工程技术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制造陶瓷的新技术,它有可能因此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同时减少浪费。这种新方法抛弃了传统使用的试错的办法来制造陶瓷,而是采用一种新的计算机建模技术的制造工艺。

据报道,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工程系潘静哲(音译)教授领导下,集中在一个制造陶瓷过程中的烧成的关键步骤。潘教授解释说:“陶瓷是工业和建筑产品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我们的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然而,即使在这个精度技术的时代,制造先进陶瓷还只是一个试错的过程。”陶瓷生产首先是把粉末压缩成固体,然后在烧结过程中烧这个粉末块,藉此把粉末加热到相互粘附的温度。在这一阶段,材料基本上更密实,整体体积缩小而密度增加。陶瓷内在的脆性决定了后期制作方面变得非常困难,而且因为未能准确估计陶瓷部件的烧成最终尺寸,因此导致材料以及时间和金钱的浪费。潘教授的技术则可帮助减少烧结过程的错误。他说:“预测尺寸的变化是具有挑战性的,需要对有问题的材料的广泛数据。获取所需要的物理数据已经非常困难和昂贵。我们的方法是用计算机软件在不同陶瓷烧结过程中使用密度测量,可以预测尺寸变化,这种方法不依赖于任何一种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能,它只是使用从一个小的材料样本来推断该密度的数据,它可以适用于大量制造,适用于广泛的陶瓷制品”。

据悉在过去10年里潘教授一直在研究这一进程,他说现在陶瓷行业已意识到计算机和数学模型的巨大潜力,并从历史数据和更多的预测方法中得到好处,然而这种方法达到每天在工业中应用,之前还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青铜”——不能纳入“新四大发明”之中


北京的中国科技馆新馆的《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陈列了我国的新“四大发明”,即丝绸、青铜、陶瓷和造纸印刷,不再是传统的四大发明,即指南针、火药、造纸与印刷。

将“青铜”列入新“四大发明”之一,与有关的世界史严重不符!此观点很“弱智”,它不妥当、必须改正。“青铜”的发明及优先权和青铜器的最早出现均不在我国,部分史料、观点罗列如下:

1、现行的中学历史课本明确地记载:西亚的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4000年初期,希腊约于公元前3500年,南亚的印度约于公元前3000年年代中期,中国约于公元前(下简称“前“)2000年先后进入青铜时代。比较两河流域、希腊、印度和我国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显而易见,相对前三者我国进入青铜时代时间上落后了约2000年到1500年,据进入青铜时代的先后时间判断,我国和西亚地区、希腊、印度等不能列如同一方阵或不在同一层次。应当承认,我国不是世界上最早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的国家(民族),只是一个较早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的国家。

2、我国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主编的《中国青铜器(修订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一书说:“大约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中国进入初期的青铜时代”;“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形成”。

3、世界各地进入青铜时代、出现青铜器较详细的时间:

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达米亚一带使用青铜器最早,约在前4000年初;

欧洲在前4000年中期出现铜器。中欧、西欧早期的青铜文化是钟杯战斧文化,年代在前3000年中到前2000年初,以绳纹陶为特征;

爱琴海南端各岛屿进入青铜时代,约在前3500年左右;

小亚细亚东部卡帕多细亚的奴隶制帝国,约在前3500年进入青铜时代早期;

伊朗高原西南部的埃兰,于前3000年中叶形成奴隶制城邦,产生了国家,处于青铜文化的发展时期;

埃及于前2133~前1786,开始制造青铜器,并出现繁荣的城市;

约在前2500年前后,南亚进入青铜时代,广泛使用青铜工具和武器,有斧、镰、锯、刀、剑、镞和矛头等,手工业匠人对金属的热加工和冷加工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能用焊接法制造金属器具,并刻有铭文。

东南亚地区,至今发现的最早青铜冶铸中心是泰国乌隆府的班清墓地,时间在前3600—前1000年,青铜器有矛头、手镯、脚镯等。越南红河流域的青铜文化出现在前2000年前后,其制品与中国青铜器相似。

1996年,在塞尔维亚布洛克尼克遗址,考古学家发现6700年前的铜矿遗址。前2000年,色雷斯人(保加利亚境内有多处色雷斯遗址,被公认为是古色雷斯文明的中心)有国家社会组织,有系统的冶炼技术工种,冶炼厂中能冶炼出大量青铜和黄金制品。这些青铜和黄金制品中的一部分作为打仗用,另一部分则是上层人物使用的器具。

幼发拉底河是流经叙利亚最重要的河流,在其河畔发掘出了人类最早的文明遗物,如瓷器、青铜器、酿造啤酒等

著名学者胡适指出:“做历史家不应有主观,须要把事实的真相全盘托出来。”他强调:有几分证据,说几份话;“一切学理都只是一种假设,必须要证实了,然后可算是真理。”我们古代的青铜器数量多、质量高,但综上可见,“青铜”的发明权则非中国所有。基于实事求是和上述史学界公认的史实等可轻松、准确地判定:我国发明了“青铜”之说,明显违反史实!“青铜”、“青铜器”都非我们的先人发明、创造的,新“四大发明”里的“青铜”,理当迅速地删除、纠正!否则将贻笑大方(有关国家会笑话),更会误导广大的受众,尤其是大、中、小学学生等。再者,宣教“青铜”是中国的古代发明,这有损于我们的文化传播力和国家形象。

推出、传播“四大发明”,它的内容及组合应当组织业内专家全面、认真地研究,当精心、缜密地比较,应反复、科学地遴选,不能几个人敲定,不能再跑偏、有差错(“司南”“青铜”就是教训)。上述文物展的新“四大发明”,其内容当调整。推出、宣传“四大发明”,要事先公开信息并广泛地征求公民的意见等,集思广益后再发布等。历史的尊严和提高历史、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求真务实与记实是关键、是必须。研究历史和普及历史人文知识等,不能拔高、不可随意或忽悠!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和对受众负责,是选择、认定“四大发明”的核心与要务。

独特的古陶纹饰


独特的“鱼”

国古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一直为中外收藏家所瞩目。一件件古陶器物,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配色,无不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观、社会观、艺术观、宗教观,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人面鱼纹盆

陶器制作是人类最早的一项手工生产劳动,它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极为密切。考古发掘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境内的先民们就已经制作陶器,其起源甚至可追溯到更远古的年代。陶器制作代表了我们民族文明的演进过程。这些古陶上从天上到地下的各种场景、器物无所不包,其内容涉及哲学、史学、建筑、服饰、经济、民俗、风物、宗教、美术等,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实物载体。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不少的艺术手段来美化陶器,例如拍印、刻画、绘画、捏塑等。人们为了美化陶器,往往把纹饰安排在器物的肩、腹等最突出的部位,使得目光容易接触到,既便于人们在使用中欣赏,又能增强器物端庄、饱满、挺拔的质感。常见的纹饰有弦纹、带条纹、竖条纹、圆点纹、逗点纹、三角纹、菱形纹、圆圈纹、曲折纹、双钩纹、方格纹、回纹、云雷纹、X形纹、S形纹、O型纹、 A型纹等几何形图案纹饰。还有取材于自然形象的太阳纹、月亮纹、六角星纹、水波纹、漩涡纹、螺旋纹、花瓣纹、蝶须纹、网纹、编织纹等以及汲取动物形象的鱼纹、蛙纹、鹿纹、鸟纹、眼睛纹、眼睫纹、人面鱼纹、鸵鸟纹、人像及舞蹈纹等。这些纹饰就构图来说,已经初步掌握了均衡、整齐、对称、连续、反复等构图法则,不但符合装饰图案的基本要求,没有轻重悬殊、画面失调、杂乱无章的现象,而且创造了迄今仍然能在生产中使用的、有强大生命力的图案形式原理。这些纹饰就内容来说,有动物纹、植物纹、编织纹以及宽带纹、三角纹、曲折纹、斜线纹等几何状纹饰,这些纹饰无不表现了大自然、形体、运动产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规律性,灵活而又美观。

古陶上的纹饰所描绘的龙潜凤舞、狮咆虎啸,飞鸟走兽、人仙共陈,展现了一个活力非凡、生命力旺盛的热闹世界,是古人对上天的敬畏和崇拜,是对种族繁衍的希冀和祈祷以及死后对天堂的向往和享受。

海瓷艺术新发明-海瓷功夫茶具


茶道之非常道-海瓷功夫茶具

品茗是一种境界,要达到淋漓尽致的整体效果,除了茶本身,茶具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饮茶离不开茶具,古人讲究饮茶之道,非常注重茶具本身的艺术。

说到茶具艺术,一定要数海瓷艺术的最新产品--海瓷功夫茶具。海瓷功夫茶具是海瓷艺术的另一新发明,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贝壳为主要原料进行烧制, 烧制出的成品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非一般茶具所能及。

海洋功夫茶具一整套产品主要包括盖碗,茶壶,公道杯,茶虑。海洋功夫茶具整套茶具上面都是手绘的《荷塘月色》。海洋功夫茶具是在宣瓷的基础上创新的,就这个手绘的《荷塘月色》也彰显了宣瓷的特点。《荷塘月色》的画面清新、干净,加之海洋七彩的运用,画面清晰、色彩自然、亮丽,荷叶如娉婷舞女的裙,荷花袅娜地开着,仿佛一阵荷香扑鼻而来。当大家品尝茶的极品时,多了荷叶的韵味,又多了荷花的清香,别有一番滋味。

海瓷功夫茶具是在宣瓷上的另一创新,海瓷功夫茶具的艺术气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当大家鉴赏双色,喜闻高香的时候,海瓷功夫茶具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心情。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的发明》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的发明》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意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