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瓷砖工艺 > 导航 >

盛世昌南 完美品质开创瓷器工艺“新纪元”

盛世昌南 完美品质开创瓷器工艺“新纪元”

瓷砖工艺 新濠瓷砖 新中式瓷砖

2020-05-20

瓷砖工艺。

瓷器,中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缩影,中国在世界的代名词。它是中国贡献给世界人民的举世公认的工艺精华(青铜器、宋瓷、明清彩瓷被称为中国三大工艺精华),同时也是中国的国礼(茶叶、瓷器、丝绸被称为中国三大国礼)。

近些年来,瓷器市场逐步繁荣状态。在缤纷的瓷器世界,有一颗专注于高档礼品陶瓷研发和销售的明星:盛世昌南有限公司。该总部位于香港的中国盛世昌南控股有限公司下辖北京盛世昌南陶瓷文化有限公司、深圳盛世昌南国瓷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华南营销中心、景德镇盛世昌南陶瓷研发有限公司四大机构组成。

盛世昌南余经理

盛世昌南的“掌门人”许荣才先生对陶瓷行业的痴迷已有30余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民间小作坊”式的餐具陶瓷厂到如今国内一流的专业化陶瓷研发、生产公司,许荣才的盛世昌南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瓷器的复兴历程。

这些年来,盛世昌南人始终不渝德致力于恢复中国两千余年的陶瓷文化,大力收集和整理中国陶瓷文化遗产,着眼陶瓷古法和传统御窑工艺,泛寻民间巧匠与工艺技法,并依托中国陶瓷技术水准一流的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将陶瓷古法技艺与现代先进工艺有机融合,在昌南古瓷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出极具领先性与前瞻性的陶瓷技法,屹立于中国高端陶瓷的前沿。该公司研制的产品先后获得第二届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特等奖,第五届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金奖,获得国家各大专利数项,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恭王府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并成为文化部、外交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官方指定礼品。

 2件“小事”定夺瓷器乾坤

在中国,凡事要讲究“背后的故事”的。其中,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是最主要的部分。最近几年中国综合竞争力、消费水平和出口额等的提高,中国风的大事流行,促使很多原本已趋于边缘的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开始“恢复元气”。在中国风兴起的大潮中,不乏坚持自己独立风格并不断发扬传统文化者,盛世昌南便是其一。

自故事成立以来,盛世昌南就一直努力在做的两件事。一,专注于做自己的文化和自己的工艺:盛世昌南这一品牌,无论从客户的认可度还是从口碑来讲,它都是深受大家信赖的一个品牌。是盛世昌南的品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走进它,拥有它,关爱并支持它。二,传播茶文化,为人们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现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每天的大鱼大肉,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无规律生活作息,比如熬夜、通宵(多为年轻人),更会拖垮你的体质。此时喝茶就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喝茶的好处很多:能补充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针对“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有防止作用;抑制细胞衰老,抗老化;针对爱美女性,有减肥和美容效果;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

盛世昌南不只是“卖瓷器”,它们更多的是将瓷器文化与现代的生活观念相结合,通过现代的尖端工艺来传承经典传统文化,服务于人们的高品质生活。

3种视角打造市场“无敌”团队

如今的市场风云异常激荡,各行各业竞争都很激烈,瓷器亦不例外。再问道盛世昌南是如何从瓷器大军中脱颖而出时,销售部余经理告诉编辑:本着良好的可持续的竞争心态去努力是最基本的。

恶性竞争,劣质产品在陶瓷市场泛滥成灾。盛世昌南却是“不染凡尘”的:专心做自己的文化,专注研发自己的工艺(这是盛世昌南能够成为一个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司具有强大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在高档陶瓷茶具的设计、工艺、生产等领域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该公司还联手中国陶瓷技术水准一流的江西省陶瓷研究所,自主研发出极具领先性与前瞻性的陶瓷技法,屹立于中国高端陶瓷的前沿。

其中,最惹人注目的“皇室级”瓷器:四朝三釉皇家瓷,便是众多名门最代表性的奢华工艺品之一。皇家瓷则是将宋元明清四朝三种最顶尖的工艺技法集于一身,并揉和自己独创的手绘五彩云龙及浮雕金工艺,在同一高温下烧制而成,其难度之大,旷古绝今。

在皇家瓷的研制和发行过程中,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江西省陶瓷研究所,这家目前国内最顶尖的陶瓷研究机构,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研制专用瓷器,在这次皇家瓷的研制过程中从技术上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并提供全程工艺监制。

高品质的产品都是能经得起推敲和打磨的。盛世昌南的瓷器,从制作设计稿到开模,打浆、练泥,再到施釉,釉烧,釉上装饰,彩烧,每一关都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层层把关,不管是哪个方面,哪怕是一点的不合适,都会被打回。因此,不良品绝对流不进市场。正是这种“台企”严格的管理风格,铸就了盛世昌南的一贯好品质。国际顶尖的工艺,加上全体职工的团队精神,凝聚出来的必然是值得信赖的质量和极具品牌影响力的品质。

在营销策略上,盛世昌南走的是礼品团购的渠道。不管是最传统的经销商营销策略,还是继续拓展的黄金渠道,抑或占领终端市场建立自营店,盛世昌南始终在摸索在创新在积极有效地占领市场。盛世昌南始终秉承品牌企业原则,担负起品牌企业的义务和责任,让客户感受到他们既不孤立又不孤单,因为有盛世昌南在他们身边协助和支持着。

6大品牌开辟陶瓷工艺“新纪元”

作为专业化的高档瓷器研发和销售企业,盛世昌南拥有6大系列品牌产品(四朝三釉-皇家瓷、四朝三釉-限量版皇家瓷、龙瓷、金工瓷、一品宫瓷、盛世青花)100余种单品。6大品牌各有千秋,在同类才瓷器中个个独领风骚。其中一品宫瓷包括,六合同春、遇兔呈祥、吉祥天佑、一品牡丹、一品仙鹤、一品麒麟。

一品青花系列,采用皇家型制,御窑陶瓷技法,胚薄器润,古例仅限皇室专用;国画的写意与西洋美术的严谨有机融合,笔触似花似叶似蕊,暗合道家“有无相生”之相,意韵浓厚,情趣非凡,又不失宫廷气度。是中国皇家陶瓷研究的又一崭新成果。

如若江南婉约女子一样清新可人的“六合同春”瓷器,可谓名门闺秀:在她身上再现了圆明青技法,并依据朗士宁画风,借鉴了达芬奇手稿的几何分割手段,在中国传统的六合数理基础上,六六分割,吉祥之意溢于言表;六合者天地四方,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六合即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

在原材料选择上,“六合同春”瓷器选用的是景德镇优质高岭土,具有瓷土硬度高、耐火性强、能承受高温烧、烧制过程不易变形的优势。同时,该产品的原材料还运用了最新研发的“浮雕珍珠釉”为釉面装饰效果,以突显釉面耐磨,圆润、细腻,立体感强等优点。更具含金量的是,该产品采用了千足真金——金饰纹样的黄金含量达12%,部分高达18%(达到国际同行业高含金量水平),从而保证金饰纹样的光泽经久不褪。

“六合同春”瓷器的诞生,重写了瓷器工艺的新纪元:采用浮雕青花珍珠釉——最新工艺技法,确保瓷器面洁白明亮、圆润细腻,青花纹饰立体感强、色彩层次鲜明,以提升它的档次。此外,盛世昌南独家研发的浮雕金技法色釉浮雕金,也在“六合同春”现身。该技法突破传统粉彩无法加金复烧的难关,采用釉色通体一色、色彩鲜艳动人,金饰纹样色彩亮丽、层次鲜明,高雅美观。

此去经年,盛世昌南将一如既往地传承中国陶瓷文化,让昔日的陶瓷王国重显荣耀,让盛世昌南的陶瓷精品值得代代相传!

延伸阅读

盛世珍品康熙瓷器


在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上,康熙时期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康熙时期的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丰富,大器浑厚奇伟,小器玲珑剔透。其中,釉下彩瓷独步清代;五彩瓷器华贵精美;斗彩瓷器在继承前代技艺的同时,又能烧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器;素三彩瓷器空前绝后,令后仿者望尘莫及;郎窑红、豇豆红等颜色釉瓷器更是享誉海外;粉彩、珐琅彩瓷器的烧造虽处于初创阶段,但其蕴含的无限潜力以及带来的清新、华美之风却为世人所瞩目。

清康熙 釉里红团龙纹|源于《紫禁城》

同时,外销瓷的贸易开始增多,官窑和民窑互相促进,品种不断创新,很多为国外所独有的器形开始出现,异域风格的纹饰也大量出现在定烧的民窑瓷器上。精雕细琢,追求卓越品质,人们可以从康熙瓷器身上感知一种特别的精神与气质—雄浑不乏精细,华贵且充满力量。

清康熙 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源于《紫禁城》

康熙二十年以后,景德镇御用瓷器的烧造逐渐步入正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瓷业生产臻达顶峰奠定了基础。「粉彩」之名最早出现于晚清文献中,康熙时期绝无「粉彩」之名。所谓康熙粉彩瓷器其实就是自雍正开始所称的「洋彩」。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从色彩搭配、纹饰布局到款识内容和样式均摹仿当时铜胎画珐琅效果。由于施彩较厚,致使纹样有堆凸感,且出现细小裂纹。白地素三彩瓷器直到清康熙时期才大量烧造,其特点是采用釉下锥拱花纹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装饰,釉下锥拱花纹若隐若现,釉上彩绘图案清晰明丽,二者相互映衬,耐人寻味。康熙素三彩瓷器中有一个特殊品种,俗称「虎皮三彩」。

清末民初时,这一品种曾被仿制,真、伪区别主要在于:真品釉薄而显坚致,斑纹亦自然;仿品则釉厚而显松软,斑纹浸润不自然。康熙朝景德镇瓷器在恢复明代几乎所有瓷器品种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显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为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瓷器臻达顶峰的烧造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后人回望的永恒典范。

瓷器的南派和北派


在中国,瓷器可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瓷;北派——以刑窑、定窑为代表的白瓷。河北唐山作为北方瓷都,即是北派瓷器的代表之一,尤其以陶瓷彩绘而着称。

陶瓷彩绘作为陶瓷艺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最初源于景德镇。早期的唐山陶瓷彩绘做工粗糙,瓷味甚浓,工艺特点明显。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趣味的改变,唐山陶瓷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玉兰瓷和白玉瓷的出现,以及近年来骨质瓷的兴起,都把我国的白瓷文化发展到了极致。现代唐山陶瓷彩绘业也发展迅速,与景德镇以青花为主的彩绘有了极大的区别,新彩为主的手绘和独具唐山特色的喷彩瓷构成了唐山彩瓷的两道风景。

两地彩绘的区别显而易见,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各种传统技法完备成熟,到了现代虽有创新但始终能找到其祖宗的身影。而唐山的陶瓷彩绘却不同,由于受传统的影响比较少,再者地近津京,津京两地的书画家的不断介入,使陶瓷彩绘有了很大的发展。因为新彩和釉下五彩比较适合对中国画的表现,所以发展比较迅速,这也是唐山艺术陶瓷画味十足的原因。有人说陶瓷彩绘就得有瓷味,这也不无道理。现代的唐山手绘陶瓷大都是中国画的复制,画味太浓而瓷味太少,创新之作寥寥。

传统的瓷画形式朴实,并具有装饰性,但是过于陈旧,缺少神采,无时代感。而纯中国画的复制虽然有韵味,但总是感觉和纸画有一定的差别。怎样才能创作出既有时代感又有韵味,且有陶瓷特点的作品,是摆在现代陶瓷艺术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可喜的是近几年有不少艺术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尝试和开发了一些创新的作品。

艺术是需要创新的,这是艺术生命之所在。陶瓷彩绘也是一样,正如民国时期珠山八友把中国画元素带进陶瓷绘画中一样,现代艺术理念也必将走进现代陶瓷装饰艺术中。

从某种角度说,艺术陶瓷也是商品,它的兴衰不可能不受市场之左右,从六七十年代唐山喷彩陶瓷和八九十年代陶瓷壁画的兴衰便可见一斑。至本世纪由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追求的改变,中高档艺术陶瓷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近年来日用陶瓷的艺术化也说明了这一点。

现代人的生活需要现代装饰艺术来美化,现代陶瓷艺术更需要有一方滋润的沃土。盛世到来,这是陶瓷艺术和陶瓷工作者的希望,愿陶瓷工作者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为美化人们的生活作出贡献。

完美的瓷器-雍正珐琅彩瓷器


珐琅彩瓷器,又称“瓷胎画珐琅”,是在康熙晚期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一种新品种瓷器。

雍正是一位审美情趣偏重清新雅致的帝王,他将自己的追求融入宫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对常用的宫廷器皿在装饰纹样上倡导“内廷恭造式样”,要求宫廷文物必须与宫外生产的“外造之气”有所区别,亲自下达“秀雅”、“细致”的御旨。特别指定唐岱、戴恒、贺金昆、汤振基和郎世宁等宫廷画家为画珐琅器制作稿样。而前朝所制的珐琅彩瓷主要采用的是色彩单一,品种不多的进口珐琅料,无法满足皇帝要求。为此造办处的工匠们不得不开始了国产原料的试制。在雍正六年,宫中自制彩料获得成功,多种淡雅的色彩,为雍正珐琅彩多姿的纹饰提供了丰富的色彩。

制作珐琅彩瓷器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专供,这里不能不提到唐英,他于雍正六年起担任御窑厂的督陶官。正是由于他的督窑有功,御窑厂才能烧制出造型完美、白润坚质的薄胎瓷,为珐琅彩瓷器的制作提供了首要条件。白瓷胎运到宫廷后,因为雍正帝喜欢水墨画及设色山水,要求把“院画”复制到珐琅瓷器上,有如国画,“勾、画、皴、染”各种作画技法都要运用,使得纹案活泼,主体感强。且在画面上增加了诗文、书法和印章,形成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中国画形式,最后入炭炉经600℃炉火焙烧而成。

雍正朝的珐琅彩不惜工本,名手彩绘,名工烧制,一件珐琅彩瓷器烧制成功往往要经历数月时间。由于瓷胎太薄,在二次烧制时极易破裂,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珐琅彩瓷器的数量极为有限。

不得不承认,还没有哪一个朝代的珐琅彩瓷器如雍正朝的那般典雅秀丽,以瓷胎为画绢,布局章法沿袭了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传统。我们可以用《陶雅》中的语句来评价雍正朝珐琅彩瓷器:“质地之白,白如雪也,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欲飞,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光,鲜艳纤丽,蝶有茸毛,且颈项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如蝇头,四绝也。”我们看到的这件合家欢珐琅彩赏瓶,正是这“四绝”的完美体现!

雍正珐琅彩瓷器,无论是满饰纹样还是装饰有诗、书、画、印四种元素的组群,无不美轮美奂,展现出独特的帝王品味。

清宫御用瓷器精品南博首次亮相


红彩龙纹高足盖碗黄地粉彩描金福寿无疆纹渣斗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

里外全黄色龙纹碗盘为皇帝、皇太后、皇后使用;里白外黄色为皇贵妃使用;黄地绿龙为贵妃、妃使用……三四百年前的清廷,什么时候开饭,主子们分别用什么餐具,颜色、花纹什么样?都有森严的等级规定。

皇家食用器具和平常人家的饭碗有啥不同?昨天,南京博物院首次推出《美食美器——清宫食用器皿展》,百余件珍贵藏品让市民们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清代宫廷的“膳食”故事。据了解,该展将对外免费展览一个月。快报记者胡玉梅实习生张静文

【吃】

康熙开创小厨房

“清朝自康熙时代开始,就盛行小厨房制度,到慈禧听政以后,变本加厉,御膳房就整天疲于应付。”南京博物院陈列部的专家周玫告诉记者,在清朝,皇帝吃饭叫“进膳”,开饭叫“传膳”,厨房叫“御膳房”。

清朝初期,皇帝都有固定的“进膳”时间表,但到了末代皇帝溥仪,就打破了这种时间表,只要他吩咐一声“传膳”,皇帝专用的一套器具就会送到眼前。“每个菜碟或菜碗,都有一个银牌,这是为戒备下毒而设的。在菜送来之前,都要经太监尝过,确定没毒,皇帝才能用。”周玫介绍说,清朝历代皇帝日常膳食的场面差别很大,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康熙皇帝进膳时就比较简单;乾隆帝每次进膳的菜肴一般都在四五十品以上。

黄釉是皇权等级的象征

走进南博展厅,就像走进了清朝宫廷的“御膳房”。周玫说,这一百件藏品是从南博馆藏的20多万件瓷器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有63件御窑烧制的瓷质食用器具,20多件玉质的,还有一些是铜胎画珐琅。

刚走进去,一个口径40厘米的金黄色海碗就展现在众人面前。它的周边,还有一些黄釉盘。随着展厅的推进,黄色逐渐变少,进而出现了花纹,仔细观察,这些碗、盘上都爬满了龙纹。

同为宫廷用具,为什么有的是全黄?有的只有一点黄?有的一点黄色都没有?周玫神秘一笑,她带着记者转了一圈,“这个黄釉盘是全黄釉的,为皇帝、皇后、皇太后专用。这个盘乾隆皇帝曾经用过,而这个外黄釉内白釉盘,则是皇贵妃用的。再看这个黄地素三彩花卉云龙纹盘,是康熙的贵妃、妃子们用的,还有这个青花地黄彩云龙纹碗,是妃嫔们用的。”

据了解,在清代,黄釉的多少标志着使用者身份的高低,由全黄釉到以黄釉为地,再到黄釉作彩,及至没有黄色,等级规定非常严明,不得簪越。

【喝】

慈禧喝茶视季节选盖碗

喝茶是清代皇帝们都喜欢的。据说,乾隆一天早中晚要喝三趟茶,定时定量,从不间断。而乾隆之子嘉庆皇帝也是一个爱茶的主,南博的展厅内,展示了康熙、乾隆、嘉庆等用的盖碗。其中嘉庆用的盖碗上还有他亲自题的诗。周玫介绍说,这样有皇帝御诗的盖碗比较稀少,价值连城。

展厅的一角,还展示了两个特殊的茶托。“清代皇宫中的茶托多是金、银、铜胎烧制的,制成圆形、荷叶形、莲瓣形、元宝形等。1862~1874年,慈禧太后用茶具到了极致,她饮茶视季节选用盖碗,冬季饮茉莉花茶时,用黄地白里万寿无疆瓷盖碗,这种碗胎薄如纸,瓷面光洁均匀,造型纤秀精巧,纹饰五彩缤纷。到了夏季,慈禧太后喜欢用白玉金盖碗泡金银花茶,碗以羊脂白玉琢成,盖为黄金四层塔状,淡淡的茶汤与白玉、黄金相互映衬,显得清晰明快、清爽宜人,衬托出品饮者的高贵身份。”

十二月花卉杯是无价宝

酒,在清代皇宫中也是不可少的。在展出的珍品中,还专门陈列了祭祀盛酒用的“黄釉海碗”,以及青花梅瓶等等,工艺异常精湛。

展品中价值最高的当属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记者发现,这套花卉杯共有12件,每一个杯子上都有不同的花纹,一月份是水仙花,二月是迎春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花,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

工作人员介绍,“12件为一套,也叫十二月花神杯,杯的一面是花纹,另一面则配了对应的唐诗。杯底还写着:大清康熙年制。这套杯子只有在重要宴会上才会使用。几年前的一次拍卖会上,类似的一套花卉杯拍到了上千万元。现在,这套杯子已经比几年前更珍贵了。”

【吐】

“垃圾篓”非常精致

皇帝们吃剩的骨头、鱼刺吐在哪里?在展厅内,记者看到了雍正使用过的炉钧釉渣斗,这个渣斗通身深蓝色,腹部鼓鼓囊囊的,看起来有点像被压扁的小痰盂。周玫说,这是清代皇帝、妃子们专用的“垃圾篓”。“你看这个渣斗,看起来很小,也很精巧,现在几乎找不到了。”

据了解,皇帝、妃子们将渣斗放在桌上,吃剩的食物渣滓就吐在里面。明清两代的渣斗也被放在床边和几案上,用来放微小的废弃物,后来用途渐渐拓宽,材质也日渐多样起来。

幕后:皇宫珍品劫后余生

“展示的这些文物,最早来源于热河、奉天两大行宫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些文物是如何流传到南京博物院的?

说起这“背后的故事”,周玫很是感慨。她说,1911年宣统帝退位,民国政府全面接收故宫文物。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学者们对故宫文物进行了调查和整理。但是,时逢乱世,故宫文物便开始了其漫长的南迁之路。先是从北京到上海,然后又到南京,接着又辗转到四川。抗战胜利后,又再次迁到南京。南京博物院作为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博物院的传承者,收藏了较多的宫廷旧藏,其中20余万件瓷器中的绝大多数是清代官窑瓷器。

现代与古典完美融合 塑造陶瓷工艺新文化


中国礼品综合资讯门户网礼多多,为你提供最权威的礼品报道,让你了解最前沿的礼品新品资讯,让采购商们永远走在流行最前端。

陶瓷艺术,在我国已经具有了1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的陶瓷以其富含中国文化元素而闻名于世。近年来,随着可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陶瓷艺术方面除了追求高雅的精神享受外,开始越来越注重健康的生活享受。为迎合消费者日益高标准的需求,各陶瓷厂家纷纷开始着力于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能力,推出各种绿色环保,但又不失高雅艺术气息的陶瓷艺术品,将我国陶瓷行业推向了一个新时期的发展高潮。

东莞长宏工艺制品厂就是上述众多陶瓷制品厂商中的一家佼佼者。据了解,东莞长宏工艺制品厂是一家专业从事陶瓷工艺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实体型企业,是广东省陶瓷行业优秀企业。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注重绿色生产,不惜投入巨资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通过改进生产环节来不断降低生产污染,同时,公司还紧跟时尚潮流,抓住现代人寻求品味的想法,设计创造出了大量既实用又美观更具独特时尚韵味的陶瓷工艺品,一度成为行业界的标杆型企业。

东莞长宏生产的陶瓷工艺品品种丰富多样,真正让人有些目不暇接,有香筒、花瓶、高级烛台、大油灯、金刚碗、檀香炉、高脚供盘、高级茶壶等,涉及到筒、盘、碗、瓶、壶、烛台、油灯、人物等数十种高档陶瓷工艺品。此外,东莞长宏生产的陶瓷工艺品的名称也极具中国特色,富含中国古典元素,如金八吉祥竹子香筒、金八吉祥高级莲花瓶、金色莲花花瓶、金八吉祥高级莲花烛台、高级米色大油灯、观音捻花手、金八吉祥金刚碗、金八吉祥有柄檀香炉、金吉祥高脚供盘、金八吉祥高级茶壶、三宝佛、关公雕像等,简直是琳琅满目,能满足人们多元的精神享受需求。

此外,富于个性化的造型,也是东莞长宏陶瓷工艺品的一大特征。那些颇具中国古典元素的笔筒、供盘、花瓶、烛台、金刚碗等工艺品,现代人对其格外钟情。总之,东莞长宏生产的陶瓷工艺品用尽了赤橙黄绿青蓝紫,或图案,或花朵,或人物,或鱼、或鸟、或山水,远远看上去,仿佛一件件精美的艺术杰作,还有部分陶瓷工艺品还是采用手工彩绘技术和镶金装饰,使其成为同时具有欣赏和收藏功能的工艺品,必将能给我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和高品质的享受。

随着东莞长宏的陶瓷工艺品的不断上市,不知不觉中,让我国陶瓷工艺品行业发生了一个全新的变化,使得陶瓷工艺品行业突破了原来的概念,一些新的瓷种如骨质瓷、强化瓷等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视野,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陶瓷工艺品,而且每一件都同时充满了现代品味和艺术气息,不仅能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冲击和文化体验,还能让人们在一种现代与古典完美融合的氛围中,体会着一种全新的时尚感受。

唐代瓷器的对峙局面南青北白(一)


瓷器发展的过程,就是追求由青到白的过程。古人在烧造瓷器时,不停地想把它变白。早在北齐的时候,就出现了白瓷杯,但釉厚的地方还闪着青色的光芒,非常漂亮,非常现代,一千五百年前的杯子放在眼前,看着跟现在生产的一样。白瓷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霸主的一个最基础的原因。后来无论什么瓷器品种出现,都跟白瓷有关。

 

到了唐代,中国瓷器形成一个对峙,或者说平分秋色的局面。这就是南青北白。中国南方以青瓷为主,中国北方以白瓷为主,这是唐代整个瓷器的局面。唐代瓷器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因为唐代经济高速发展,政府缺铜。经济一发展,金融首先就要跟上,货币就要跟上。中国的钱是计重制,按重量算,铜都要用来铸钱。从铸造开元通宝开始,政府多次下令禁铜,不允许用铜制造别的东西,国家要用铜做钱,使国家的经济能够高速运转。政府的禁铜令逼迫瓷器迅速发展,原来是用铜来做碗,不让用铜了,只好用瓷器,这样瓷器就发展起来了。

唐代的"茶圣"陆羽写过《茶经》,开头一句"南方有嘉木","嘉木"指的就是茶树。陆羽对瓷器南青北白的局面有一个评判,"南青"就是越窑,"北白"就是邢窑,南越北邢。陆羽认为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他认为由于这三条原因,邢窑都不如越窑。陆羽是湖北天门人,他站在南方人的立场上,对两种瓷器做出一个判断。如果陆羽是北方人,那肯定反着说了,"越瓷类玉,邢瓷类银,越不如邢。"

其实邢瓷和越瓷这两大窑口,是中国陶瓷史上两朵奇葩,没有高下,每个品种的审美趣味和境界都非常高,堪称并驾齐驱,没法说哪个高哪个低。诗歌中有很多描写,比如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茶瓯》,茶瓯,就是茶碗。皮日休这么写:"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南方人和北方人都能造瓷器,这瓷器像月亮一样,像云彩一样,就是漂亮,都说得比较虚。但还是有人做了很客观的评价,认为南方人和北方人都能够烧造很好的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