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瓷砖对缝 > 导航 >

嘉庆遗珍粉彩花卉对碗

嘉庆遗珍粉彩花卉对碗

瓷砖对缝 古代瓷器碗 瓷砖对缝贴

2020-06-01

瓷砖对缝。

嘉庆遗珍粉彩花卉对碗

珐琅彩创烧于康熙时期,当时是专为皇室而制,其烧制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烧至而成。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是极为名贵的御用器。它一经问世就秘藏于皇宫内苑,专供皇室赏用。传世极少,至为珍罕,故历来为藏家所重,将于北京瀚海春拍中亮相的清嘉庆 胭脂红地粉彩花卉碗即为一例。

此对小碗广口弧腹,腹壁骤敛,底浅,下承浅圈足。二器大小相若,端庄秀巧,胎质精细。内壁施白釉,温润细腻。外壁以胭脂紫色为地,釉色匀净,色泽深沉浓艳,留白处填绘珐琅彩牡丹、秋葵、菊花、兰花等九秋图案。其中,明黄色和湖绿色为珐琅彩料绘就,极为凝厚鲜亮。以绿、墨色绘花叶、叶脉,婆娑婀娜,色彩艳丽。边缘以白地展轮廓,花蕊、花心点绘出粒粒细斑,刻画细致入微。外底书青花“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字体隽秀工整。

史料记载,雍正六年之前,珐琅彩多源于欧洲进口,故制作受到极大限制。雍正六年后造办处开始自炼珐琅彩料,在雍正皇帝的授意下著名工匠邓八格主持烧制,配制出硬度偏软的国产料,使得料彩更适合吸附于瓷胎,极大的改进了珐琅彩的品种。此碗纹饰源于康熙珐琅彩的同类品种,图案绘制工细,形神兼备,色彩妍丽,珐琅彩质感较强,与康雍乾三朝的珐琅彩有异曲同工之妙,实为嘉庆早期御制瓷器精珍之品,成对保存举世罕有,自嘉庆早期之后,珐琅彩便自宫廷御窑瓷器之中销声匿迹,这对瓷碗亦可视作珐琅彩之余辉,灿若晚霞。

小编推荐

明代云南建水窑青花冥器遗珍


图1 青花小罐

烧制于元末明初的建水窑青花瓷器,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枝奇花异卉。其产品除日常生活用具外,还烧制出专门用于随葬的青花罐、瓶、炉、雕塑等冥器小件,这些造型古拙典雅、玲珑可爱的青花冥器,纹饰粗犷,散发着神秘的魅力,可谓是青花精华,掌中至宝。本文拟就其中的典型器型介绍如下。

一、青花小罐

青花罐是建水窑产品中产量最多、图案较为精美、存世量最大的品种之一,俗称将军罐。其中,一些高6~10厘米左右、造型小巧古拙的青花小罐,主要出土于明代土坑墓的腰坑内,一般内盛五谷、符咒、钱币等与风水有关的实物,因而又称风水罐,是专门用于随葬的冥器。其特征为乳钉钮,饼形盖,鼓腹溜肩,短颈方唇,敛胫,小平底微内凹。内壁不施釉,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色灰青,较薄,有细开片、土沁和脱釉现象。青花发色呈蓝黑色,主要纹饰有蕉叶纹、凤纹、直柳叶纹、仰莲纹和卷云纹等,绘画粗率,点染较多。图1青花云纹西瓜盖罐通高6.5厘米,口径5.6厘米,腹径8.2厘米,底径4.5厘米 。器形呈矮胖状,鼓腹溜肩,短颈方唇,敛胫,小平底微内凹,形同西瓜,因而俗称西瓜罐。盖饼形,乳钉钮。盖面绘青花云纹,钮顶部涂青料,肩部绘柳叶纹,足胫上部绘仰莲瓣纹。青花呈色蓝黑,釉色灰青,釉不及底,土沁严重。胎体灰白色,较粗松,淘洗不净,内夹砂及杂质。

图2是青花橄榄形小罐是迄今发现的建水窑最小的青花罐。此罐直口微内收,溜肩,鼓腹,敛胫,平底。通高3.8厘米,口径2厘米,底径2.3厘米。纹饰古朴简单,从肩部过腹直达胫部直向绘柳叶纹。

图2 青花橄榄小罐

二、青花高足杯

建水窑青花瓷中常见的杯有碗形杯、喇叭形高足杯、竹节柄高足杯、碗式高足杯和豆式高足杯等。建水窑青花高足杯高仅为10厘米左右,造型多为敞口,弧腹,高圈足。如图3青花高足杯上部为敞口、深腹的碗形杯,下部为喇叭竹节形空心高足,形态优美,古朴端庄。

釉色发青,口沿内侧绘青花草叶纹,杯心饰牡丹花纹,外壁饰牡丹纹,釉色蓝黑,雅致大方。

图3 青花高足杯

三、青花圆盒

图4为建水窑钴蓝釉圆盒,子母口盖,直腹,平底,底不施釉。通高5.6厘米,盒直径12.8厘米。盒内壁施白釉,外壁通体施钴蓝釉,盖面饰留白折枝花卉纹,盖沿和盒外壁饰留白云纹,云朵间分别用三道白色竖线相隔。器形规整,釉色莹润肥厚,有细开片和土沁现象。钴蓝釉地湛蓝幽静,白花晶莹通透,清新雅致,韵味十足。

图4 钴蓝青花圆盒

四、青花碗、盘

青花碗、盘是元明时期建水窑的大宗产品,也是出土量较多的冥器,一般出土于脚龛位置或者用于火葬罐盖。有敞口深腹、侈口浅腹、弧腹、折沿等形制,外壁以弦纹、点纹、蕉叶、牡丹、菊、莲、杂宝、鱼纹等为主要装饰图案,也有开光牡丹、缠枝莲、云气、仙山琼阁等图案装饰。碗内壁以人物、鱼、凤、蝙蝠、瑞花仙草等吉祥图案为装饰,清新明快,情趣盎然。如青花高足碗(图5),个旧王林寨小满坡明代墓葬(95GWM30:3)出土,造型为撇口,腹上部斜直,下部弧形内收,底微凸,涩圈,圈足较高。高7厘米,口径 1.5厘米,底径6.2厘米,圈足高2.3厘米。外壁口沿下、腹部下和圈足上分别各饰旋纹两道,腹部饰菊花缠枝纹,胫部饰仰莲瓣纹。内壁口沿饰弦纹夹点纹的带饰一周,腹壁下部和底边各饰弦纹一周,碗心饰一“7”字。釉色白中透黄,有碎开片。青花灰黑色,浓艳处有结晶斑。圈足内施铁红色护胎釉。

青花盘有菱口和圆口两类,形制多为折沿、浅腹、折腰、圈足。绘画粗简,仅在折沿上涂染青花料,或在盘心绘一束莲。如钴蓝印贴花葵口碟(图6),2002年个旧市旧城大桥片区施工工地出土。菱花口,折腰,圈足,直径11厘米,底足径4厘米,高2.5厘米,通体施透明青釉,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色莹润肥厚,有细开片。口沿刻划一道双线葵纹,盘底为钴蓝地刻划留白花卉纹,图案青白相间,古拙可爱。

图5 青花高足碗

五、青花壶

明代建水窑青花壶有执壶、系壶、提梁壶等,造型有玉壶春瓶形、橄榄形、葫芦形等,形制各异,古朴可爱。

图7为花浇式青花执壶,灰白色胎体,通高6厘米,口径3.5厘米,腹径5.2厘米,底径3厘米。唇口有流,执柄贴于颈部和下腹部,成曲柄状,肩鼓腹,平底微内凹,有明显的旋切。颈部饰弦纹3道,曲柄上饰5道粗纹,肩部与腹部绘粗简的云纹,胫部饰青花弦纹一道。内壁不施釉,外壁施半釉仅及腹部,有流釉现象。器型小巧,纹饰粗放,釉面布满土沁,为出土冥器。

图8青花开光花卉执壶形体呈玉壶春瓶形,个旧王林寨小满坡明代墓葬(M37:3)出土,为明洪武间建水窑产品。盘口,细颈,扁圆腹,圈足,执把和流口已残,。颈饰空茎叶纹和云纹,腹部一面绘开光折枝莲纹,另一面绘开光折枝牡丹。釉色青中发黄,有细开片,青花呈蓝黑色,有脱釉现象,圈足内施铁红色护胎釉。

系壶多为直口,短颈,橄榄形,如青花三系壶(图9)形体呈橄榄型,通高7.4厘米,底径4厘米。直口,短流,肩部有三个S型的系,平底,鼓腹,造型浑圆古朴,胎体敦实厚重。器身施青釉,流口、三系上用青花点染,肩部饰花卉纹,腹部绘缠枝花卉纹,胫部饰变形仰莲瓣纹。釉色莹润,青花发色深沉,局部釉下结斑,时代特征明显。

图6 钴蓝印贴花青花葵口碟

图7 青花花浇

图8 青花开光花卉执壶

图9 青花三系壶

六、青花炉

明代建水窑青花香炉有鼎式、竹节式、簋式、筒式等,往往与瓶组合出土于关龛内。鼎式如青花笏耳三足炉(图10)。盘口,短直颈,两笏形耳从肩部向上延伸,与盘口粘接并越过口沿向外曲伸。鼓腹,三兽形足,粗壮朴实。通高13厘米,口径9厘米,腹径9.9厘米,造型古朴敦实,浑圆丰满,为明代景德镇常见器型。盘口外壁绘有回云纹,腹部绘简笔折枝牡丹,沿伸到足部上端,双耳上也绘有简笔花草,花姿饱满,绘画手法粗犷自然。从胎体呈色青灰色,釉为泛青黄色透明釉,青花色泽黑中泛灰蓝色和器物的装饰风格来看,又带有云南青花的特有风格。

图10 青花笏耳三足炉

图11 青花平口三足炉

青花盂式三足炉(图11),通高14 厘米,口径16 厘米。撇口翻沿,短颈,鼓腹,三足微外撇,造型端庄。腹部绘粗简的缠枝牡丹纹。

图12 青花簋式炉

簋式炉如青花兽耳假三足炉(图12),底径5.2 厘米,口径8.3厘米。敞口,束颈,口沿有三个直径约1厘米的小孔,鼓腹,由圈足支撑地面,而胫部下悬三个矮兽足不着地,已失去支撑作用,仅为一种装饰。腹部绘缠枝菊纹。器型小巧玲珑。

七、青花瓶

青花瓶是建水窑青花冥器中的大家族,器型多,变化大,纹饰独特。有玉壶春瓶、胆式瓶、梅瓶、棒槌瓶、花口瓶、瓜棱瓶、直颈瓶、荸荠瓶等品种,主要出土于明代土坑墓的头龛内,与炉或碗、盘组合随葬。其中的玉壶春瓶基本器形为卷沿,侈口或盘口或蒜头,细颈、圆腹、圈足,也有带双耳者。其纹饰以花卉纹为主,以折枝牡丹、开光折枝花果纹、鱼藻纹、狮子戏绣球、水波纹、缠枝牡丹纹、缠枝菊纹为主题图案,并配以蕉叶纹、花草纹、仰莲瓣纹、弦纹、卷云纹等纹饰。其中通高在10厘米左右的青花小玉壶春瓶,为专门用于随葬的冥器。如青花开光玉壶春瓶(图13),喇叭形口,细长颈,削肩,鼓腹,圈足,高9厘米,口径3.2厘米,底径3厘米。器身绘两个从颈部及腹部的开光,内绘折枝牡丹纹。造型优美,体态匀称,俊美端庄。

图13 青花开光玉壶春瓶

图14 青花菊纹觚

青花觚形瓶一般呈敞口,长颈,丰肩,直腹,胫部急收,喇叭形平底微外撇。如图14青花菊纹觚形瓶,通高9.6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4.6厘米。颈部绘蕉叶纹一组4片,叶脉疏密有致,清新爽朗。肩部饰菊纹一周,腹部绘缠枝菊纹,胫部饰变体莲瓣纹,器型端庄古朴,釉色明润,绘画精细生动,青花发色浓艳纯正,是建水青花的精品。

青花直颈瓶多为平口,细直长颈,溜肩,鼓腹,饼形平砂底,整体如棒棰状,造型修长秀美,纹饰素雅质朴,胎质厚重,有双耳和无耳两种。如图15青花直颈瓶,通高12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4厘米。颈部饰折枝牡丹纹,腹部绘缠枝牡丹纹,格调清新,韵味十足。

青釉留白直颈双耳瓶(图16), 方唇,直颈,颈部两侧对称贴竖直双耳,长直颈,溜肩鼓腹,胫急收,砂底饼足。通高10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5.2厘米。外壁施蓝釉,釉不及底,釉色均匀润泽,在腹部留出朵朵白色梅花纹,清新淡雅。

图16 青釉留白直颈双耳瓶

图17 青花开光花卉双耳花口瓶

青花开光双耳花口瓶(图17),长颈,颈两侧对称置衔环桥式耳一对,鼓腹收胫,喇叭形平底。通高17.5厘米,口径7厘米,腹径8.8厘米,底径9.7厘米。内口和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色透明泛青。青花呈蓝黑色。口沿饰回纹,颈部饰两层蕉叶纹,肩部绘双弦纹,弦纹带间饰蕉叶纹,腹部绘开光牡丹图案,胫部饰仰莲纹。其器型与蒙自瓦渣地明代土葬墓(TM22:2)出土盘口瓶相同,应为明代建水窑产品。

梅瓶创烧于北宋时期,因口之小仅容梅枝而得名,建水窑青花梅瓶呈小口、宽沿、短颈,丰肩,下腹内收,平底,分矮胖和修长两类,青花简朴。如个旧王林寨小满坡出土青花梅瓶(图18),翻沿,厚唇,短直细颈,丰肩,直腹,平底,通高17.8厘米,口径3.6厘米,腹径14.8 厘米,足径12厘米。肩部饰双层空茎蕉叶纹,腹部饰缠枝牡丹纹,胫部饰仰莲瓣纹套如意云纹。器身粗矮,施青黄釉,有生烧和脱釉现象,青花呈色蓝黑。

图18 青花梅瓶

图19 青花葫芦瓶

青花葫芦瓶(图19)器形为小口,直颈,溜肩,上瓶溜肩鼓腹,下瓶体广肩圆腹鼓下圆腹,小平底,器形匀称,线条柔美。器体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色青中泛灰。瓶体从上至下

依次绘蕉叶纹、弦纹、折枝花纹、覆莲瓣纹、缠枝莲纹及仰莲瓣纹等。青花呈色浓淡不均,有铁锈斑。蕉叶各自单独一体,相互独立成体,莲叶为葫芦状,花瓣留有白边,具有元代青花纹饰的特征。

九、青花瓷雕

瓷雕是建水窑青花冥器中最少的一类,也是难得的艺术精品。如青花弥勒佛(图20),秃顶,圆脸大耳,面带笑容;头部微前倾,弓背,收腹,含胸,袒胸露腹,着开胸斜襟长服,宽口大袖,衣襟飘逸,线条流畅。右手持布袋扛于肩上,通体施青釉,五官、衣襟、衣袖等处均用青料点染,造型生动自然,形象憨态可掬。

图20 青花弥勒佛

图21 青花男俑

青釉青花瓷俑(图21),一组,1991年出土于通海县西山脚墓葬。该组青花俑形态大致相同,各自直立于一个圆饼形台座上,双手抱拳在胸,披发梳髻,身着圆领的长袍,袍下着裤,腰系有带,双手捧于胸前,手中有孔,表情拘谨、敦厚。通高14厘米,胎质微粗,呈灰白色,釉色青中闪绿,有细开片。人物身体各部位比例匀称准确,衣服的衣纹线条自然流畅,层次丰富,用笔硬朗,且每个人物的神、形都保持一致,体现了熟练的雕刻工艺和手法。瓷俑的头发、眼睛、眉毛、领口、衣袖、鞋子都加青花点染,具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图22 青花猫形烛座

青花猫形烛座(图22),昂首,竖耳,卷尾,为匍伏卧式,腰部正中位置有一圆形孔,前爪伏地,全身施青釉,用青料凸呈出五官、胡须、斑纹等关键部位,釉色呈青灰色,青花呈蓝灰色,色彩斑驳,神态威猛,气宇不凡。

图23 青花镇墓兽

兽形青花镇墓兽(图23),后腿踞坐、前脚支撑地面与后坐腿呈三角形,昂首,呈坐状;高鼻大耳,圆眼外凸,呲牙咧嘴作怒吼状,下颌有山羊胡须;腹部肋骨暴绽,尾巴向上卷扬。全身施青釉,眼睛、胡须、鬃毛、尾毛以及前肢等部位均用青花钴料勾勒点染。构思谲诡奇特,形象恐怖怪诞,具有强烈的神秘意味和浓厚的巫术神话色彩。

以上元明建水窑青花皿器小件,玲珑古拙,纹饰简朴生动,釉色青润,青花呈色深沉,展示了中国传统青花瓷器的另一种美,既体现出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的特点,又有粗犷、厚实的云南地方特色,堪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的奇葩异卉。

参考文献

1、冯先铭《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

2、冯先铭《古陶瓷鉴真》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12月

3、田丕鸿《建水陶瓷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微博]2006年12月

4、马文斗《薪火南来》云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8月

嘉庆、道光时期的粉彩瓷


嘉庆朝彩瓷以粉彩为主流,陈设器、文房用具、陶瓷日用品以及五供(由两件香罐、两件花抓及一件香炉组成)和法器等都属常见。嘉庆早期的粉彩还有乾隆朝的特点,比较精细,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百花不露地”相当精细,个别的甚至是“金地百花”;彩地轧道开光品种的不如乾隆时的精细规整,所绘纹饰有的也显呆滞。嘉庆粉彩瓷常见纹饰有花卉、八宝、云龙、罗汉、婴戏、石榴等。器型有瓶、笔筒、洗、盘、碗、茶壶、戟耳瓶等。粉彩器中有部分器物的内壁和底部施豆瓣绿釉,压凤尾纹粉彩器则仍多见各种色地,如黄、红、绿等。这一时期描金工艺的采用也较为普遍。

嘉庆粉彩瓷瓶

总的来说,嘉庆朝粉彩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官窑器中的粉彩开光器为多见;二是继承乾隆制作的压凤尾纹(即轧道工艺)粉彩仍属多见;三是万花堆、百花图画面的器物十分突出;四是在碗类器上也出现了山川风景画;五是碗、盘之类器物的图案以花卉、花果为多,特别突出的是过枝癞瓜的图案,象征着瓜瓞绵绵的吉祥之意。

道光朝彩瓷,除了白地粉彩器外,所见有各种色地开光粉彩,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艺结合。器物除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外,大量的是碗盘等日用器皿,图案以荷花、癞瓜和婴戏图、清装仕女以及各种花蝶虫草为突出。亦常见“吉庆有余”、“麻姑献寿”、“太平有象”等吉祥题材,其中凡属“慎德堂制”、“懈竹主人造”及“种德堂制”款的粉彩器,大多都比较精致。

道光朝粉彩瓷类同于嘉庆朝,只是绘瓜蝶、草虫纹饰的略精。署“慎德堂”款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的私人堂款,相当于官窑瓷器,其工艺精湛,主要器型有瓶、罐、花盆、盘、碗、灯笼尊、盖碗等。

古代瓷器:明代云南建水窑青花冥器遗珍


5厘米,口径5.6厘米,腹径8.2厘米,底径4.5厘米。器形呈矮胖状,鼓腹溜肩,短颈方唇,敛胫,小平底微内凹,形同西瓜,因而俗称西瓜罐。盖饼形,乳钉钮。盖面绘青花云纹,钮顶部涂青料,肩部绘柳叶纹,足胫上部绘仰莲瓣纹。青花呈色蓝黑,釉色灰青,釉不及底,土沁严重。胎体灰白色,较粗松,淘洗不净,内夹砂及杂质。

8厘米,口径2厘米,底径2.3厘米。纹饰古朴简单,从肩部过腹直达胫部直向绘柳叶纹。

6厘米,盒直径12.8厘米。盒内壁施白釉,外壁通体施钴蓝釉,盖面饰留白折枝花卉纹,盖沿和盒外壁饰留白云纹,云朵间分别用三道白色竖线相隔。器形规整,釉色莹润肥厚,有细开片和土沁现象。钴蓝釉地湛蓝幽静,白花晶莹通透,清新雅致,韵味十足。

5厘米,底径6.2厘米,圈足高2.3厘米。外壁口沿下、腹部下和圈足上分别各饰旋纹两道,腹部饰菊花缠枝纹,胫部饰仰莲瓣纹。内壁口沿饰弦纹夹点纹的带饰一周,腹壁下部和底边各饰弦纹一周,碗心饰一7字。釉色白中透黄,有碎开片。青花灰黑色,浓艳处有结晶斑。圈足内施铁红色护胎釉。

青花盘有菱口和圆口两类,形制多为折沿、浅腹、折腰、圈足。绘画粗简,仅在折沿上涂染青花料,或在盘心绘一束莲。如钴蓝印贴花葵口碟(5厘米,通体施透明青釉,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色莹润肥厚,有细开片。口沿刻划一道双线葵纹,盘底为钴蓝地刻划留白花卉纹,5厘米,腹径5.2厘米,底径3厘米。唇口有流,执柄贴于颈部和下腹部,成曲柄状,肩鼓腹,平底微内凹,有明显的旋切。颈部饰弦纹3道,曲柄上饰5道粗纹,肩部与腹部绘粗简的云纹,胫部饰青花弦纹一道。内壁不施釉,外壁施半釉仅及腹部,有流釉现象。器型小巧,纹饰粗放,釉面布满土沁,为出土冥器。

4厘米,底径4厘米。直口,短流,肩部有三个S型的系,平底,鼓腹,造型浑圆古朴,胎体敦实厚重。器身施青釉,流口、三系上用青花点染,肩部饰花卉纹,腹部绘缠枝花卉纹,胫部饰变形仰莲瓣纹。釉色莹润,青花发色深沉,局部釉下结斑,时代特征明显。

9厘米,造型古朴敦实,浑圆丰满,为明代景德镇常见器型。盘口外壁绘有回云纹,腹部绘简笔折枝牡丹,沿伸到足部上端,双耳上也绘有简笔花草,花姿饱满,绘画手法粗犷自然。从胎体呈色青灰色,釉为泛青黄色透明釉,青花色泽黑中泛灰蓝色和器物的装饰风格来看,又带有云南青花的特有风格。

图10青花笏耳三足炉

古代瓷器:清代粉彩花卉纹壁瓶


粉彩花卉纹壁瓶清嘉庆

壁瓶是将瓶,尊等缩小制作,取其一半,背部扁平有孔,可以悬挂于柱子或墙壁上,故称壁瓶。古人常将壁瓶挂于床边,四时插花,人花相伴,芬芳满床。瓶底书金彩嘉庆年制篆书款。

据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记载,壁瓶造型最早出现在明代万历时期。它可挂在墙上或床内的柱子上,其器形多样,有葫芦式、半圆式、莲花口式、瓜棱式等,尺寸也有大小之分,所绘蘅皋掇青藻,毡室伴清嘉;宿再朝烟与润,山花野卉常新;动洁路搴秀,静悬屋盎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