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砖 > 怎样鉴别柴窑与电窑瓷器 > 导航 >

柴窑瓷猜想

柴窑瓷猜想

怎样鉴别柴窑与电窑瓷器 柴窑瓷器鉴别方法 五代柴窑瓷器的鉴别

2020-06-03

怎样鉴别柴窑与电窑瓷器。

柴窑瓷一直是萦绕考古界的一个谜。明代文献关于五代柴窑的记述比对宋官窑、哥窑的记述要一致、明确、贴切得多。《博物要览》用四句话概括其总特点更是一语中的:“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它的釉面晶莹锃亮,呈纯正天蓝色,各器间略有深浅之分,但差异不大。胎为蓝色,釉无色透明,两者均极薄,合在一起的厚度仅约1毫米多,素有“夹心饼干”之称的龙泉仿官薄瓷恐怕也只能对之自叹弗如、甘拜下风了。它胎体脆薄,发声清脆,易破裂。器面布满花岗岩纹一类细纹,常见有裂痕。从烧造工艺看,只有垫烧,无支钉支烧。垫烧有两种情况,要么底足刮足垫烧,口沿满釉;要么口沿刮边垫烧,底足满釉。器型特点都是小型陈设品,不少为带有双耳的贯耳扁瓶、贯耳方瓶、贯耳观音瓶,也有仿古琮式瓶等,以及笔洗之类文房品,因体小薄脆,文房品也只能是观赏品,不可能是实用品。由于器体又薄又小,器物的重量一般均在1两到3两之间,小的不超过50克,大的不超过150克。

从柴窑瓷使用的性质,造型的小巧、优美,工艺的规整、精细来看,可以推断出,它应是文献中所说的后周世宗柴荣钦定烧制的御用瓷,不可能是民窑产品。成品的数量也相当有限,在明代就有“柴窑片瓦值千金”之说。作为独树一帜的窑口,柴窑瓷在陶瓷史上创造了3个“最”的记录:最小、最薄、最轻。

相关阅读

越窑青瓷重焕生机


有越窑青瓷深厚文化底蕴的我市又翻开了越窑青瓷生产新的一页。日前,总投资10万美元的合资企业上虞越瓷陶业有限公司正式开炉投产。

上虞博物馆副研究员、陶瓷考古专家章金焕在察看该公司第一炉烧制的148件青瓷产品后评价:釉色逼真,造型栩栩如生,工艺精巧,制作精良,再现了越窑青瓷“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古风。

以弘扬虞舜文化、再现越瓷雄风为己任的上虞越瓷陶业公司,是民营企业主朱王申灿和香港投资商曾瑞明合资创办的,公司年可产包装青瓷及陶器16万件,青瓷工艺品2万件,预计年可出口创汇23万美元。就在5月初公司第一炉青瓷产品烧成之际,茅台酒集团和孔府家酒集团已闻讯和公司达成了青瓷酒瓶供货意向。为提高青瓷产品的工艺和质量,公司还聘请了龙泉、绍兴等地的民间艺术大师担任设计制作。

据悉,在仿制越窑青瓷传统工艺品中,上虞越瓷陶业公司选定具有古代特色的蛙形水盂、鸡头壶、羊尊、薰炉、神兽尊、觞等10多个品种,经过几十次胎釉配方试验,终于仿制成功。为弘扬上虞有着千余年历史的越窑青瓷文化,公司还正在申请注册“小仙坛”商标。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证明,我市是世界青瓷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早期青瓷的生产中心。地处上浦小仙坛的青瓷古窑址,在全国迄今已发现的东汉瓷窑遗址中最具有典型性。唐代时期,我市出产的青瓷因制作均匀精巧被誉为“类冰”、“类玉”。

据介绍,为使越窑青瓷重焕生机,这家公司还将在仿古瓷器的开发基础上,设计上虞历史上的三次名人大聚会青瓷工艺品和金庸题诗赞上虞的青瓷画盘,创新更多的青瓷产品,把上虞越窑青瓷这一虞舜文化中的精髓再度传向世界。

北宋钧窑玫瑰紫碗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自唐宋以后的帝王都把钧瓷列为御用珍品,每年只准生产三十六件,诰封为“神钧宝瓷”、“奇珍异宝”、“精妙绝品”、直到清朝才传入民间,当今仍是我国馈赠各国宾朋的珍贵礼品。

钧瓷乃皇室的传世宝,唐玄宗立令“钧不随葬”,所以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也甚为稀少。世界著名的各大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亦寥寥无几。故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雅堂无钧, 不可夸富”之说。

钧瓷以釉厚为本。其色或沉釉底、或悬釉中、或浮釉表,釉厚浑活,釉层乳光莹润,层次繁多,透活欲滴,立体感极强。

钧瓷以窑变为神。烧制中同施一种釉,一经烧成即呈五光十色。故云“入窑 一色,出窑万彩”。千变万化的窑变效果,形成了色彩变幻无究的神奇,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渗化,相映生辉。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观赏各有情趣,耐人寻味,并辄有新意。且有“千钧万变,意境无穷”“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称,所以极具收藏价值。

钧瓷以开片为奇,开片又称“迸瓷”,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就在釉裂开片中出现了人力不可为的奇迹:珍珠点、鱼子纹、蟹爪痕、兔丝缕、蛛丝张网,蚯蚓走泥。即成瑰宝珍品。

钧瓷以出现景观为绝。形品在窑变中出现:暮沉霞飞、紫翠生烟、寒鸦归林、星辰满天、仙山琼阁、杏雨江南。呈现景观画幅的钧瓷,列为空前绝后的极品。

钧瓷经宋钧、元钧、明清之后,特别是当代作品:取‘元钧’的聚色成形;纳千年之传统技艺;汇百家之精粹秘方,重建起新的辉煌。

景瓷何去何从


“过生日那天,朋友来到办公室,神秘地对我说,闭上眼睛,有礼物。原来是一只瓷制的兔子,正是我的属相。朋友说,那是她自己创作、自己烧制的。一对大大的兔耳朵上还留着她的指纹呢!”这是景德镇的一位朋友跟我讲的故事。他动情地说,这就是千年瓷都,普通的城市,普通的面容,可是似乎每个人都能“在人间制造天堂的器物”。

景德镇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符号,千年窑火生生不息,“景德镇制”四个字名扬天下。可是,瓷都却度过了一段郁闷时期———1995年,全面陷入困境,各家国有瓷厂普遍拖欠工资、电费、煤气费、材料费,共欠银行贷款23亿元。2000年,产量和出口额分别是1998年全国水平的1/26、1/40。这还是走出了低谷的数据统计。

瓷都何往?妙计有之。其一,搞艺术瓷,这是振兴瓷都的出路之一。有人戏言,景德镇是“大师横行”的城市。在这个市区人口只有50万人的城市里,国家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14名,占全国的40%,省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00多名,还有各路能工巧匠,比比皆是。景瓷的艺术水平、品牌和规模,都领先世界,得到公认。

其二,出“精品”还得出“商品”。有人反思,景瓷被动的原因之一,是官窑意识太重,市场意识太弱。重制作轻销售、不计成本地追求精致、缺乏创新动力,这和现代化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产品流通不适应。

目前,大量的资本盯上了“景德镇”这三个字。现在,企业已达8000家,大多是民营企业。据介绍,两年后,工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一家叫锦宫火圣的实业公司,现在正积极为景德镇的艺术家们搭建艺术交流的平台,他们也希望在陶瓷文化传播中作一番努力。而政府考虑的是瓷都新的优势在哪里。眼下,景德镇已获准组建国家陶瓷科技工程中心,科技部和江西省还在景德镇共建陶瓷科技城。

这么多资本、项目为什么落户景德镇?应该说,是景德镇文化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又是经济发展插上了传统文化的翅膀。

其实,我们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产业,也面临着和景瓷同样的问题。比如,中国的茶叶、丝绸,也曾经风靡世界,现在都遇到了新的挑战,制作工艺、产品设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究其原因,这些产业积累了深厚的文化根基,以至于在新的条件下,也乐于固守传统,不知不觉中,综合生产力水平大大落后了。看来,只有与时俱进,传统产业才能获得新生,传统文化才会更加灿烂。

中国瓷器窑口大全(南方篇)


湖南省:

长沙窑:在今湖南长沙市铜官镇,又名铜官窑。以烧制青瓷为主,兼烧少量的白釉、褐釉、酱釉、绿釉和蓝釉等,是唐代南方的重要青瓷窑。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呈灰白或青灰色,少量黄褐和微带红色,后者往往再敷一层化妆土。胎体较疏松。(2)釉色多种,以青釉为主,青釉青中带黄色者为多。釉面均有细小纹片。(3)产品以盘、碗、碟、杯、壶、瓶、灯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还有猪、羊、马、狮、青蛙等玩具。器物造型前期丰满端庄,线条圆润柔和;后期趋于秀丽。以壶为例,前期腹体圆浑,短颈,卷唇或唇外折,多棱短流,单曲柄,条形横系竖系。后期多为瓜棱腹,喇叭口,细长颈,圆管长流,双曲柄,模制印花耳系。(4)装饰技法有釉下、釉中彩绘及印花、贴花、彩色斑点等。釉下、釉中彩绘初期形式是单一的褐彩,绘以简单草率的花草纹,以后逐步演进到褐、绿两种彩色,一种是以笔直接绘画纹饰,另一种是在胎上先刻划纹饰轮廓,然后在刻线上填绘褐绿彩。以彩色斑点作装饰较普遍,始饰以大圆斑四组,渐变为小斑点组成的纹饰,大圆斑有褐色、褐绿色两种,小斑点则多数为褐绿或褐蓝相间的纹饰。贴花多装饰在壶、罐腹部,题材有人物、鸟兽、双鱼、葡萄和圆景等,在纹饰上多施以酱釉圆斑。晚唐出现印花装饰工艺,主要见于盘、碗、碟的器内,纹饰以花卉居多,较简练。此外,以诗和商品宣传文字为题材的装饰也多见。(5)碗、盘、碟一类器物采用叠烧,器心与器底均无釉露胎,很少使用支具垫烧,故烧成后一般都不存在痕迹,仅个别喷心发现3枚支钉痕,其中一部产品在露胎部分加彩遮盖美化。此外,盘心有作方块状露胎的。盒类器物平底外凸,口沿及底无釉露胎。罐类器物则平底内凹,一般器外底中心有釉,中心以外无釉露胎。

岳州窑:在今湖南湘阴县,唐属岳州,故名,烧瓷于隋唐五代,是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色灰白,胎较薄、较轻,胎体不太致密。(2)釉色灰青或豆青,也有青黄或酱绿色的。釉拨且光亮,釉面有细小纹片和气泡,胎釉结合不好,易剥落。隋代产品均施半釉,内壁与器外下腹部位往往露胎,有流釉现象。(3)器物有碗、盘、钵、瓶、高足盘、四系罐、八棱短流壶等。碗足以圆饼形和玉壁形足多见,高足盘、浅盘口四系罐、八棱短流壶具有自己的风格。(4)装饰以印花为主,配以划花,器物肩腹部往望装饰着由团花和卷叶纹组成的带状纹饰,高足盘盘心纹饰多达30种以上,尤其是盘中心部位的多层花纹装饰,为其它各窑所不见。此外,还见有浮雕莲瓣纹装饰的。(5)装饰方法与长沙窑基本相同,五代时有所改进,采用支钉支烧,所烧盘、碗底部均留有4-6个小而圆的支烧痕。

湘阴窑:在今湖南湘阴,故名。为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共发现三处,以县城内遗址为最早,出土遗物都具隋代作风,器身多有印纹装饰,仅高足盘心纹饰即达三十种以上,为同时期其他瓷窑所少见。铁罐嘴遗址标本有唇口及玉璧底碗,属典型唐代式样,为唐代岳州窑的一部分。乌龙嘴遗址多印花鱼纹碗,碗心饰团菊一朵,有宋代特征。

安徽省:

寿州窑:在今安徽省淮南市,唐属寿州,故名。共发现隋唐窑址六处,是唐代著名的黄釉瓷产地之一。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隋代产品1隋代烧青瓷,胎质坚硬,胎体较厚,胎色青灰;断面较粗,有大小不等的气孔和铁质斑点。2釉色青中带黄或带绿,光泽很好。器物一般只施半釉,釉面常有小开片。3装饰方法有印花、划花、贴花三种。划花有莲瓣纹、单弦纹、复弦纹、波浪纹等;贴花仅见卷草纹。图案的组成常采用带状或团花状。4器形主要有四系瓶、高足盘、小口罐等(2)唐代产品1胎体比较厚重,胎色白中泛黄。2釉色以黄为主,釉面光润,开小片纹,表层有透明的玻璃质感。大多施用化妆土,但釉与化妆土结合不牢,有剥落现象。3采用3足支钉或托珠叠烧,碗、盘内心和底足留有3个支钉或托珠痕。4器形有碗、盏、杯、钵、注子、枕、玩具等。器多数平底,有的底心微凹。碗、盏一类器足的边棱用刀削去。注子有多角形短流,枕为小长方形,都具有典型唐代风格。

萧窑:在今安徽萧县白土镇,故名。创烧于唐代,而终于金。唐代烧黄、白、黑釉瓷器,入宋以后主要烧白瓷。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唐代产品1胎体厚重,胎质不纯,呈焦黄色,胎体内杂有不少白、黑或红褐色微粒。2黄釉瓷产品釉色黄中闪绿,流釉处成墨绿色,积釉处有小开片。3萧窑与寿州窑相距较近,深受寿州窑影响,产品工艺特征与寿州窑基本相似.(2)宋、金代产品1胎色有灰白和焦黄两种。胎质有精粗之分,灰白者精,焦黄者粗。2以白瓷为主,釉色白,釉薄处灰暗无光,釉厚处呈牙黄色,并透出乳白色亮光。此外,还兼烧黄釉、黑釉、白釉黑花等品种。3采用3足支钉或托珠叠烧,故碗、盘等器内心和底足留有支钉或托珠痕,一般3个。4器形除碗盘外,还有枕、双耳罐、小件瓷塑动物等。

繁昌窑:在今安徽繁昌县,故名。烧瓷于宋代,专烧青白瓷。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较薄,胎色白中闪青,釉面光润。(2)碗盘类器物施釉一般近底部,外壁旋削痕明显,底足可分三类;1平底内凹。2圈足平切。圈足壁斜切。(3)产品中以注子和注碗配套的温酒器最富特色。(4)器物大多无纹饰,碗内心饰团花纹较多见。(5)采用垫饼垫烧,器物足内无釉。

淮南窑:因在安徽省淮南市而称名。是一处隋代的青瓷窑场。烧制的器物有四系瓶、高足盘、小口罐等。胎质坚硬、细腻、击之音脆。胎壁较厚、断面较粗、有大小不等的气孔和铁质斑点。青色釉为透明玻璃质、光泽好。釉层厚薄不均,釉厚处色浓,釉薄处色淡,有的釉色青中带绿,有的青中带黄,器物一般只施半釉。釉面常有小开片,积釉处往往产生一种紫翠色的窑变釉。瓶和罐上有装饰纹样,方法有印花、划花、贴花三种。划花有单弦纹、复弦纹、弧纹、波浪纹、莲瓣纹等。贴花只见卷草纹一种。

泗州窑:在泗州境内(今安徽泗县),故名。始烧于宋代。以烧白瓷著名。最早见于南宋周辉《清波杂志》,渭泗州窑在泗县附近,所烧瓷器也属定窑系。窑址迄今尚未发现。

宿州窑:在宿州境内(今安徽宿县),故名。始烧于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辉出疆时见虏中所用定器,色莹净可爱,近年所用乃宿、泗近处所出,非真也,”可知宿州白瓷有定窑作风;明清两代文献著录宿州窑者多来源于此。窑址迄今尚未发现。

江苏省:

均山窑:在江苏宜兴丁蜀镇之均山,故名。是东吴后期至唐代的青瓷窑场。常见青瓷品种有钵、碗、盏、洗、壶、罐等。青釉常作豆绿色,微微泛黄,器黑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装饰花纹有弦纹、水波纹、斜方格网纹、联珠纹和铺首,耳面常印有人字纹。

四川省:

邛崃窑:窑址在今四川省邛崃县,故名。创烧于南朝,是隋唐时期四川的一处重要青瓷窑场。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体较厚,胎色多种,以紫红色胎为主,还有灰色、土黄色、黄中带褐等,胎中有分布均匀的细砂料。胎釉之间往往施一层白色化妆土。(2)釉色有青釉、青釉褐绿斑、青釉褐绿彩绘等品种,与湖南长沙窑有不少共同点。(3)南朝时期的器物,常见的有四系壶,壶的四系多为桥形;还有敛口的小杯,高足盘则具有隋代作风。唐代器物造型多样,有碗、壶、罐、洗、盘、瓶等器,不少器物具有四川地区特色,在其它唐代瓷窑中极少见,如提梁罐,口大于底,罐身成斜线形,在口缘上有弓形提梁,便于提携。油灯的制作也极别致,碗形灯为夹层,中空,可注水降低油灯的热度,减少油的过热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还大量烧制小件雕塑,有动物、杂技佣、胖娃娃等形象,姿态生动。(4)装饰纹样简单,除青釉褐绿斑、褐绿彩绘外,点彩较多,有用褐点组成纹饰;或用褐彩点成一圈,中央点绿彩;也有用褐绿两色间隔排列组成纹饰等。

彭县窑:在今四川彭县,故名。烧造年代为宋代,专烧白瓷,是目前在四川省发现的唯一白瓷窑址。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体致密,胎色白中闪黄。釉面光亮,釉色白中带黄,但有一部分呈灰白色。(2)产品以碗、盘、碟为主,瓶、罐、洗、盒等品种极少。(3)装饰有刻划花、印花、堆线三种,前二种与定窑风格类似。刻划花以双鱼纹多见,还有缠枝牡丹、折枝莲、莲瓣及风扇形花瓣等。印花纹饰以花鸟为主,如飞鸟衔草、凤穿牡丹、鹞鹰穿花、双雁、鱼鸭、鸳鸯戏莲图及各种缠枝花、折枝花、朵花纹,鸟类多为展翅飞行,最大特点是都不画足。堆线是用瓷浆以笔勾勒出六根线条于碗、碟的内壁,表示六出花瓣,或用六条曲线表示花瓣形。(4)与定窑的区别1.彭县窑口沿有釉,器内和外底粘有砂痕,圈足端或底无釉,产品皆施化妆土。定窑口沿无釉,器内外光洁平整,圈足内有釉。2.彭县窑的六出花瓣采用白色瓷浆堆线,较浅;定窑则以起棱线条表示。3.印花效果彭县窑显得有些模糊不清,线条略为呆板;定窑则纹样清晰流畅。

青羊宫窑:在今四川成都市青羊宫,故名。始烧于南朝,结束于唐末、五代,以烧制青瓷为主。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色有灰白、紫、淡红色三种,紫色和淡红色胎体较粗糙、疏松,瓷化程度较低。(2)釉色有豆青、米黄、褐青等,除个别器物施釉到底,一般均施半釉,釉层浅薄,釉面有细小开片,有剥釉现象。(3)产品有壶、盘、碗、杯、罐、钵、砚、炉等。壶为浅盘口,短颈;罐、碗皆敛口;壶、罐的共同特点是鼓腹、平底,肩部横安桥形系或竖安复式系。有的盘带喇叭形高圈足。砚均多见。绝大多数器物的底足为微内凹的圆饼形实足,且边棱削去;小圆饼形实足碗是青羊宫窑的大宗产品。(4)装饰简朴,主要采用彩绘、模印、刻划等装饰方法。纹饰有菊花、莲瓣、卷草、麦穗、联珠纹、圆点纹与凹凸弦纹。彩绘装饰可分高温釉上、釉下彩两种,用褐彩或黄彩绘联珠纹等纹饰。

广元窑:在今四川广元县,故名。始烧于唐代,停烧于南宋末年。烧瓷品种较多,以烧黑瓷为主,兼烧酱釉、绿釉、黄釉瓷等。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色有灰、褐、红、褐黑等种,褐为主,质地坚密,瓷化程度较高。(2)黑瓷品种除纯黑外,还有兔毫、玳瑁、油滴等。(3)产品有碗、盘、瓶、罐、壶、炉、盏、茶托及猴子骑小狗瓷塑等,碗、盘的外壁多为半釉,足为玉壁底或矮足环底。较有特色的产品有玉壁底弇口黑釉茶盏及黑釉凸线纹罐。(4)装饰有画花、刻花和印花三种。画花多在碗、盘的内壁;也有在碗的内壁从口至底用白釉绘五条直线,然后再浇黄釉,把碗分为五瓣的葵形碗。划花为简单的花草纹,印花多见水波纹。

大邑窑:在今四川大邑,故名。为唐代四川大邑,故名。为唐代四川地区白瓷产地。最早见于杜甫《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绵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据此大邑白瓷碗当具胎薄、质坚、音脆和釉白如雪等特征,与唐代著名邢窑白瓷极为相似。但窑址至今尚未发现,四川地区唐代墓葬中也无此窑白瓷出土。

华阳窑:也称“琉璃厂”或“琉璃厂窑”。在今四川成都华阳胜利乡一村,故名。建于宋代,烧瓷品种有黄釉及黄釉绿彩,遗物以绿色彩绘较多,有黄釉绿彩大盆,盆里中心刻双鱼纹,两鱼逆水并游,辅以水草,线条自然流畅,有较高水平。

云南省:

玉溪窑:在今云南省玉溪市,故名。创烧于宋元,而止于明,烧制青瓷和青花瓷器,其特征是:(1)青瓷有印花、划花及问纹饰三种,印花多阳纹花卉,划花为简单的云纹及水纹等。釉色青灰。(2)元末明初开始仿制景德镇青花瓷器,胎质较松;釉色青灰,与所产青瓷相同;纹饰简单粗犷,以鱼藻、折枝花及四佛杵等花纹居多。(3)器形以盘、碗为多,还有玉壶春瓶、罐等。

广东省:

西村窑:在今广州西村,故名。烧瓷于宋代,品种有青白瓷、青瓷及黑瓷三种,以青白瓷为主,所产瓷器大多外销。其次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色白中显灰,胎质坚致。(2)器物造型多样,有盘、碗、壶、杯、盆、盒和玩具等。凤头壶及刻花折沿大盘可代表其特色。(3)装饰以印花、刻划花及彩绘为主,青白瓷刻花加褐色彩绘是其特有品种。此外,在青白瓷刻花大碗上部,刻划一条宽带形缠枝花卉,在其它宋代瓷窑中也很少见。(4)青瓷印花盘、碗,里印缠枝菊花纹,内心一朵团花,外壁刻斜线装饰,与陕西耀州窑同类产品风格雷同,显系受耀州窑影响。

潮州窑:在今广东潮安县,唐宋属潮州,故名。始烧于唐代,终于宋。唐代烧青瓷和酱褐釉瓷,宋代以烧青白瓷为主,兼烧青瓷和黑瓷等。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唐代产品胎质一般呈灰色,胎体较厚。釉面一般均有细小开片。器形有碗、碟、壶、杯、罐、盆、枕等。碗以敞口平底造型为多见,一般施釉不到底。少量碗为圈足或四花瓣口圈足,碗内凸起四条直线。青瓷器物上有点褐彩装饰的。(2)宋代产品胎质细密,胎色大致可分白、灰白或深灰等种。施釉较薄,一般都有细小开片。(3)宋代瓷器器形有碗、盘、杯、壶、瓶、炉、罐、盆、灯、粉盒、砚、笔架、佛像和玩具等。青白瓷产品以浮雕莲瓣纹炉和喇叭口、长颈、细长流的壶最具特色。(4)青白瓷装饰以划花为主,其次是雕刻、镂空和褐色点彩,印花很少见。划花线条简朴流畅。内容以弦纹、卷草纹、平行斜线纹为主,其次是蓖纹、莲瓣纹和云龙纹等。青白瓷佛像的头、眼、须部常点以黑褐色彩,此为一大特点。(5)青瓷产品中较有特色的有贴花双鱼纹盘,双鱼纹是贴附上去的,釉色较淡,胎质较松,与南宋龙泉窑青瓷贴花双鱼纹盘有区别。(6)器物一般采用垫饼或垫环装烧,故底足无釉。盆类器皿中有的采用叠烧法,盆内底留有支钉痕,一般为5个支钉痕。

广窑:地在广东肇庆阳江。宋南渡后所建,胎质粗而色褐。器多天蓝色,不甚匀称,釉厚处或作靛蓝色,釉薄处或作灰蓝色,无釉处呈黄酱色。

惠阳窑:在惠州境内(今广东惠阳),故名。共发现窑址两处:一在窑头山,创烧于宋代,以青白瓷为主,釉色不稳定,有青白、偏黄、淡黄与浅灰各色,装饰有印花、刻花两种,纹饰题材内容丰富,造型多种多样;一在白马山,创烧于明中期,专烧青瓷,碗外刻菊瓣纹,里印福寿字,这类青瓷浙江龙泉窑大量生产,白马山窑应属龙泉窑系。

广西省:

永福窑:在今广西永福县,故名.烧瓷于宋代,以烧青瓷为主.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呈灰白色,釉色有青黄、青灰、翠青、酱色等,以翠青釉最佳,在江南瓷窑中极少见,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2)产品以碗、碟等日用品为多,还有腰鼓、坛、罐、壶、瓶等产品。腰鼓造型与北方瓷窑产品不同,器形较小,两头粗中间细长,一头敞口呈喇叭形,一头呈圆球形,釉下绘褐彩图案。(3)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贴花、和彩绘,以印花为主。纹饰多以花卉、海水、蜻蜓、游鱼为题材,尤以缠枝菊花、折枝牡丹纹较多见,大多采用模印,花纹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受耀州窑影响。(4)装烧方法采用支钉叠烧,碗碟的器内或器底留有4--5个支钉痕,以5个为多见。

藤县窑:在今广西藤县,故名。烧瓷于晚唐五代至宋,晚唐五代烧青瓷及酱褐釉瓷,宋代烧青白瓷。其宋代白瓷产品的特征及鉴定要领是:(1)胎质洁白,细腻,坚致,胎体较薄。少数胎体较厚,质地疏松,胎色呈灰白或紫色。(2)釉色青中偏白,有少量呈青灰或米黄色,有的有细小开片。(3)器形有碗、盘、盏、碟、杯、钵、壶、罐、瓶、灯、枕及腰鼓等,以碗、盘、盏、碟为主,制作规整。造型多取材于植物的瓜果、葵、莲等,有作瓜棱形、葵瓣形和莲瓣形的,也有仅作葵口、莲瓣口的。(4)装饰以印花为主,兼用刻划花和贴花等手法。纹饰常见的有缠枝、折枝花卉,缠枝卷叶、束莲、萱草、海水游鱼、海水戏婴、飞禽等等,而以缠枝花卉最流行,花卉主要有菊花、牡丹、芙蓉、莲等。印花线条清晰流畅,但较繁缛。缠枝花纹在耀州窑等瓷窑常见,但以席纹、菱形纹等作衬底纹的纹饰为藤县窑所特有。蓖纹在龙泉窑、耀州窑、福建诸窑中多见,但以细密的蓖纹作波涛汹涌的海水,海水中有一海兽的图案,为其它瓷窑中未见。(5)早期普遍采用一钵一器的仰烧法,器物圈足或圈足内无釉露胎,足壁内墙斜削。后期采用叠烧法,器物内底往往留有沙圈垫痕。

容县窑:在容州境内(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故名,建于宋代,发现两处窑址,一在县西,烧青白瓷,遗物以碗最多,此外尚有杯、盏、盘、壶、钵等器;一在县东,主要烧绿釉,绿的色调与低温铅釉者不同,遗物有印花缠枝菊纹小碗,纹饰布局一如北方耀州窑系风格,唯胎白而薄,釉色翠绿艳美。

兴安窑: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严关附近,故名。始烧于宋代,地面遗物以青瓷占主要比重,尚有黑釉及玳瑁釉标本;装饰多为印花,印纹陶范也有发现,印花碗有荷花流水纹及福海寿山字铭。

软瓷是瓷砖吗?软瓷和瓷砖的区别


不少人在选购装修材料时会听到“软瓷”一词,那么,什么是软瓷?软瓷是瓷砖吗?软瓷和瓷砖有什么区别?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软瓷的相关知识。

软瓷是瓷砖吗?软瓷和瓷砖的区别

一、什么是软瓷?

软瓷,并非真正的瓷,也不是瓷砖,它是一种新型的建筑装饰材料。根据广东省制定的《软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规程》解释:由改性泥土(MCM)为主要原料,运用特制的温控造型系统成型、烘烤、辐照交联而成的一种具有柔性的建筑装饰面材。由于诞生之初,它具有瓷砖的外观效果,因此俗称软瓷,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发展到仿石材、仿皮纹、仿木等,凡是所能想象到的,软瓷皆可实现。软瓷区别于传统瓷砖的就是它的质地。软瓷质地柔软,摸上去就像牛皮,花纹突出,立体感强。软瓷主要是把柔性元素加入到瓷砖中,改变了传统瓷砖的冰冷坚硬质感,更加柔性更加温馨。

二、软瓷的分类

软瓷建筑装饰材料分为软瓷外墙装饰材料、软瓷内墙装饰材料、软瓷室内外地板、卫浴柔性砖四类。品种有:MCM柔性劈开砖、MCM柔性陶土板、MCM柔性石材、MCM柔性釉彩砖、MCM千年木、MCM雕花金属板、MCM超薄清水板、MCM皮纹砖、MCM艺术墙砖等。

三、软瓷砖和传统瓷砖的四大区别

第一、是弹性不同,更加耐磨:软瓷砖是柔软的,有弹性的,行走感觉和一般的硬的瓷砖不一样,耐磨性也更强。

第二、是表现力不同:软瓷砖由于特性不同,更适合于浮雕效果的表现,可以给设计师提供新的设计元素。

第三、是缩短了制作时间:软瓷砖是一次成型,一个模大概7天就能交货,大大缩短了一般瓷砖制作的时间。

第四、节能减排更加环保:软瓷砖除了有弹性强、防滑抗潮、质轻体薄等优越的特性外,更颠覆了传统瓷砖的概念,打破了瓷砖固有的形态。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软瓷的种类以及和瓷砖的分类的相关知识介绍,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能对软瓷有所了解。

明清民窑瓷器的收藏市场行情


近年,瓷器拍卖市场有越来越多的亿元藏品诞生,其中的天价藏品大多都是明清官窑精品,明清瓷器一直以来都是是国内首创市场的主流收藏种类,不管是拍卖会上还是收藏市场上,或是相对的收藏数量以及市场价值,明清时期的瓷器都是稳居中国陶瓷收藏市场的前列。如今年的春拍上引起轰动以及极大关注的大明成化鸡缸杯,也是一举再创新记录。

为什么明清瓷器如何的受收藏家的青睐呢?明清时期瓷器的行情是否还会持续的走高?收藏什么样的明清瓷器才更具有收藏以及投资的潜力呢?在如今的天价频出的市场中,普通的藏家如何才能够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进行符合实际情况进行收藏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上海芸轩艺术品中心瓷器部负责人张先生。

张先生介绍到:瓷器在我国的制造历史悠久,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更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中最鼎盛的时期,这两个时期不但制作官窑瓷器的水平卓越,精美绝伦,民窑瓷器的烧制也是丰富多彩。当时的工艺不仅是承续了唐宋元瓷器时期的精品(例如:乾隆时期就有大量仿制宋代官窑、哥窑等瓷器),而且烧制的品种丰富多彩,如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釉里红等各式色釉的才,争奇斗艳工艺水平达到鼎盛。

在明代,有几个时期的瓷器制作是高峰。明早期的永乐以及宣德,这就是市场上常称为“永宣”,这两个时期的瓷器特别受市场的追捧,永宣的瓷器高档大气,胎和瓷都特别的漂亮。尤其是成化的瓷器,非常的细腻及精美,而且当时对胎土的要求也非常精细,胎薄,纹饰讲究,胎釉在灯光下看还会有点泛红的色彩。

明清时期瓷器除了官窑受欢迎外,民窑瓷器在当时的制作工艺也是非常精湛的,所以市场的潜力也是非常值得期待。上海芸轩艺术品中心介绍了这次他们征集到的一件明青花花卉纹碗,这件青花花卉碗器物的碗心和外壁均绘有青花花卉纹的图案,而且瓷釉肥厚细腻,器物的器型古朴,典型明代的时代特点,为明代景德镇制品。

现在市场上的官窑瓷器越来越难得,也导致价格居高不下,对于瓷器收藏,建议藏家可以多关注民窑瓷器的收藏,民窑瓷器在未来的市场行情是看涨的,具有较大的收藏潜力。现在国外的客户也在关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国外高古瓷的收藏行情要被国内好。

鉴定古瓷的方法


鉴定古代瓷器,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造型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制作工艺、生活习惯和审美标准,因此生产的瓷器有不同的造型特点。为鉴定工作提供了依据。除了掌握各时代、各地区瓷器的造型特点以外,还要观察其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沿、腹部、底足、耳、流、柄、系等都要细致观察,总结出规律。

(二)看胎釉

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的不同,烧造的器物质地、胎色、釉色各不相同,成为鉴定的重要依据,鉴别胎色、胎质主要是观察底、口和器身缩釉露胎处的颜色和质地,注意其特征。鉴定釉质则要注意观察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的疏密等特征。

(三)看工艺

器物成型工艺不同,烧造方法不同,烧成温度和燃料不同会在器物上留下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应特别注意。

(四)看纹饰

每个时代、地区的器物纹饰,都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其不同主要表现在花纹题材、装饰手法、装饰部位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当地人们艺术欣赏、生活习俗、制作技术等的不同,成为鉴定时参考的重要因素。

(五)看彩料

带釉彩的瓷器,各时期、各瓷址往往各具特色。由于所用彩料成分不同、配制方法不同、烧制条件不同,因而彩料的呈色也有区别,有些区别是十分细微的,要仔细观察才会发现。

(六)看款识

刻、划、印、写在器物上的文字。不同时期的款识,有不同的文字内容、书体、笔法、结构、书写位置、字数等。这些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对一些款识笔法的细致之处,如横、竖、撇、捺、勾、挑、点、肩等特征,要认真体会和对比,才能看出真伪。

总之,必须对瓷器上各个方面的风格和特点都了解,才能找出鉴定古代瓷器的依据。但是,我们鉴定古代瓷器时不能孤立地去观察某一方面的特征就妄断真伪,必须综合造型、胎质、胎色、釉彩、工艺、釉色、款识等方面进行综合的鉴定。

瓷抛砖优点多多!


瓷抛砖优点多多!

瓷抛砖问世以来,以如全抛釉一样花色丰富和像抛光砖一般坚硬耐磨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可以说,家里装修贴了瓷抛砖的消费者,都已经领略它美丽与坚实的优点了。对于还没装修或正准备装修的消费者来说,更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瓷抛砖了。

那什么是瓷抛砖呢?

瓷抛砖(Porcelain Polished Tile),其表面为瓷质材料,经印刷装饰,高温烧结,表面抛光处理而成。与表面为玻璃质材料如釉抛砖、抛晶砖等陶瓷墙地砖相比,瓷抛砖具有更高的耐磨特性,质感更加温润,纹理更加自然而逼真,适合各类建筑物的内外墙地装饰。

瓷抛砖概念是由诺贝尔瓷砖提出的。诺贝尔瓷砖拥有瓷抛砖相关技术与产品的授权发明专利,其生产的通体质感数码喷墨渗透瓷质砖是瓷抛砖的典型代表,集合了当今陶瓷墙地砖的科技成果和装饰技术。

与其他品类的瓷砖特别是抛光砖和全抛釉相比,瓷抛砖具有哪些优点呢?

1.温润质感。由于采用了新型瓷质面材,瓷抛砖的瓷质表面温润厚重,表面面料与花岗石、大理石组成类似,但在材质硬度和耐酸性上较普通石材更胜一筹。

2.仿石质感。瓷抛砖具有渗透性的喷墨墨水,在面料中引入助色材料,数码喷墨渗透工艺,立体呈现逼真仿石质感。

3.通体质感。瓷抛砖采用新型装饰工艺与手法,研发通体一次布料技术,使产品在外观上具有通体感。

4.耐磨耐污。通过新材料运用,瓷抛砖与表面为玻璃质材料(如釉抛砖、抛晶砖等)的陶瓷墙地砖相比,具有更高的耐磨特性与耐污性。

概括起来,瓷抛砖集抛光砖的光亮、坚硬、耐磨和全抛釉的丰富纹理、色彩等优点于一身,防污性能好,质感更通透。

通俗地说,就是:

瓷抛砖=抛光砖+全抛釉(大理石瓷砖)

具备这么多优点的瓷抛砖,确实值得家里铺贴!

无款瓷中也有珍


(收藏拍卖导报2005年3月10日报道)景德镇自明代洪武二年设立御窑厂以后,绵延500余年窑火不熄,所产官窑瓷器精品浩如烟海。明永乐帝朱棣开官窑书写当朝纪年款之先河,随后明清两朝历代官窑器署纪年款遂成惯制,直到清朝末代的宣统终止。

本文关注的是另一种情况,即不署纪年款的瓷器珍品,这类瓷器通常不为人们所熟知和重视。明代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1436年至1464年)的近30年,除了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大明天顺年制”款的青花小碗外,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署有这三朝官款的任何器物。据《明实录·英宗实录》记载,御窑厂在明代正统初年就被严令停烧,直到天顺丁丑,才见青花瓷有“委中官烧造”的记载,因而这三朝被陶瓷史学界称为“空白期”或“黑暗期”。其实,“空白期”并非真正一片空白,虽然官窑被迫停烧,原来一批制作官窑器的能工巧匠为了生计不会就此歇业,有的转业民窑,使民窑的工艺水平大大提高,出现了具有官窑质量的民窑产品。这些产品也为当今瓷界、藏界所珍视,只是识别它们需要相当的眼力。

清代也有这种情况,《浮梁县志》载:“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仲,阳城人,禁镇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所以康熙时期的民窑器一般都不书年款。

康、雍、乾盛世三朝的官窑器也有不书年款的,有些甚至是皇帝指定不书款,如清宫造办处3349号档案记载:雍正十年八月十五日“司库常保持来黄地暗龙茶园一件,传旨照此样交年希尧将填白釉烧些来,底下不必落款。”这类由皇帝钦定,御窑厂烧造但并不落款的产品,瓷界称其为“无款官窑器”。

另外还有仿前朝瓷器而书当朝年款,以及民窑中“官古户”等高级制品书堂名、轩名款的精良产品,其中不乏可与官窑器相媲美者。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下令将景德镇御窑场改设为陶务监督公署,委派郭葆昌为陶务公署监督,当时生产的书有“居仁堂制”款的瓷器,虽然不是官窑纪年款,但其出自官窑,也有相当的艺术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