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四喜娃娃 > 导航 >

投资瓷器应避四误区

投资瓷器应避四误区

古代瓷器四喜娃娃 四川合江古代瓷器 中国古代四大瓷器

2020-06-05

古代瓷器四喜娃娃。

误区之一

总想从旧货古玩市场买到珍稀名瓷、官窑精品

珍贵古瓷相当稀少,很早以前便受到人们的珍视,如官窑、汝窑、哥窑这些珍品瓷器,目前国内外的存世量几乎都有数可查。因其十分珍贵,即使皇家也不易得之。若能轻易廉价买到元青花,实属可疑,当慎之又慎。至于那些有官款的或有官窑工艺纹饰图案的历代官窑瓷器,更是罕有流入民间的可能性。市面上那些打着官窑款的瓷器,很容易见到,这种情形是要冷静分析的。无论古墓出土、旧楼偶得、贵胄家传,无非都是编造的故事,应克服那种看到一点珍品特征便主观肯定不及其余的激动情绪和鉴定态度。

误区之二

按图索骥,比照鉴定理论书中的特征,往赝品上凑

目前收藏类理论书籍很少研究和关注民窑瓷器,有些理论专著是研究中国瓷器艺术成就和历史的,书中的论述对象往往选择最能代表当时成就的名品和官窑瓷器。其叙述的工艺纹饰特征也是主要以官窑名瓷为依据的。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多,仿伪者往往依据这些资料描述的特征和图片进行仿制。像元青花象耳瓶,因其在元青花瓷中的独特地位,便出现许多高仿品,如果按图索骥,正好入了仿伪者的道儿。

误区之三

总想捡漏,生怕漏掉稀世珍品,宁肯掏钱一搏

仿伪者利用目前许多收藏爱好者阅历不深、辨伪能力不强的弱点,专门制作一些稀奇古怪的伪品,做旧后在市上兜售,让人觉得稀少必珍贵,但又苦于没有参照器物和资料,虽然心中没底,又怕漏了货,因此掏钱买了赝品。在收藏古瓷活动中捡漏,只有当鉴赏水平很高时才有可能,如果怕漏货凭侥幸购买,只能导致上当买赝品的后果。

误区之四

收藏定位太高,不切实际

对所处地区正常可能收藏的瓷器品种缺乏认识,不从实际出发确定收藏品位,盲目按照书本上著录的瓷器去决定收藏定位档次,这是许多爱好者的通病。对那些有收藏价值又有条件买到的古瓷不屑一顾,只想买那些没有可能出现的珍品瓷器,正好落入制售赝品者的圈套,损失了钱财,出不了收藏成果。这种不切实际的收藏定位观,主观上便拉开了接触真品的距离。民间收藏应把着眼点放在历代地方瓷窑和明清民窑瓷器上,注重其中有特色及有个性的品种,这才是成功之道。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投资瓷器应注意的问题


常听朋友们说,“炒古玩”是时下个人投资最时髦的一条财路,银行利息几次下调,存钱不如炒古玩增值快,炒得好还能一本万利。因此小路其间者不乏其人。笔者有个好友是美术工作者,酷爱古董,且偏爱瓷器,到处寻觅购买,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收藏精品数十件,价值已相当可观。

然而,并非炒古董者都能赚钱,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有学问。炒古赚钱靠的就是学问,有人赶时髦,碰运气,没有眼力,瞎买瞎卖,非但没赚,反而折了本,行里人叫“掉进去了”。古玩这一行说起来话长,包罗万象,门类繁多,且知识面极广,为了使涉足不深的朋友得到一点启示,这里只简略地谈一下最普通、最常见、增值最快,也最容易上当的一类古玩,那就是瓷器。

行里人通常把瓷器分为细路瓷和粗路瓷两大类,细路瓷又有官窑、民窑之分。由于细路瓷做工精美,人人喜爱,一般说比粗路瓷价值要高,尤其是窑瓷价值更高,所以市场上细路瓷一直抢手。细路瓷一般以明清瓷器为代表,由于元代和明肛早期瓷器已不多见,眼下最时髦的当属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的瓷器,也就是行里人常说的“清三代”。古玩虽是商品,却不能再生产,大家都炒“清三代”,势必东西越炒越少,行情越炒越高,据说一件清三代官器,从几万元炒到几十万元,尽可漫天开价,这对初练“炒古”者来说,真乃可望而不可及。其实,大可不必赶此时髦,最好急流勇退,除了“清三代”,从嘉靖、道光、光绪到民国,一些价值较高、价格适宜的细路瓷器,仍有很多精品值得收藏。

细路瓷多产于瓷都景德镇,其主要特征是:胎质坚白细腻,迎光透视莹润,虽是手拉坯,却很少见旋痕。器物造型生动,秀美端庄,底足边线整齐。在绘画装饰上,无论是青花、五彩,还是釉里红、粉彩,其彩绘图案无不笔法细腻,精工制作,纹样多为象征吉祥幸福的画面,也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和山水画。特别是官窑瓷器,做工更为精细,青花图案多以缠枝莲和龙凤纹为主,五彩多画龙凤和山水、人物图案,帝王宫廷之物绘画多工整,但比起民窑来,虽工致有余,而活泼不足。细路瓷的另一显著特徵,就是讲究款式,不仅有朝代看款,如“大清康熙年制”等,在清代官窑和民窑的高级制品中,还有很多斋堂底款,常见的有“慎德堂”、“居仁堂”、“芝兰斋”以及“文章山斗”和“百一山房”等。

细瓷路的各类极其繁多,最常见的有三大类:一类是饮食器和生活用具,如碟、盘、罐、壶、盅,以及凉枕、灯台和瓷墩等。二是陈设玩赏器,如各种樽瓶、赏瓶、花盆、鼻烟壶、蟋蟀罐和人物、佛像资雕、瓷塑等。三是文房用品,如笔筒、卷缸、笔洗、水盂、笔杆、笔架、镇纸和印泥盒等。关于收藏哪些东西最能增值,一要看财力,二是看兴趣,三要看市场。

当前,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给古玩业千万的市场低靡尚未复苏。瓷器行情大幅下滑,一只道光款青花官窑小碗,从万元以上降至5000元以下;光绪官窑小碗也只有1000多元,民国仿制的只几百元;一件带红木插屏架的粉彩瓷版画,从七八千元降至三四千元。若资金允许,应该说这正是投资瓷器的好时机。瓷器在中国古玩中最具代表性,一旦古玩市场复苏,其增值率定会给你带来惊喜。

中国瓷器早在五百年前就已传到欧美各国,在海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国外博物馆和收藏家,均以收藏中国精美瓷器为最高时尚。因此,不惜重金竞相争购。一件明代宣德青花凤纹小罐,在香港拍卖市场上曾以百万港币定槌。一件清代雍正釉里红青花瓶,曾在美国拍卖会上以5.5万美元成效。可见细瓷路瓷器收藏价值之大,经济价值之高。

关于粗路瓷,主要是指胎质粗糙,器型普通,绘制简介的各种民间日用瓷。这类瓷器生产量大,流通面广,价格相对低廉,在古物市场和偏僻农村极为常见。但在民窑粗瓷中,也有不少造型优美,纹样朴拙,画工流畅,釉色晶莹,泪痕斑斑的精品,虽是粗路瓷,但年份好,品味高,有浓郁的时代风格,同样也有收藏价值。至于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的古瓷,虽无精美华丽的纹饰,且多为单色釉(行里称一道釉),却有不少是旷世珍品,更值得珍藏。一件钧窑钵形小瓮,曾在美国旧金山伯得富拍卖公司以6600美元卖出,可见其身价之高。

收藏瓷器切要注意三点:一要货真,二要完整,三要掌握行情。否则“掉进去”很难挽回。古玩行有个不成文的行规,几个人同时想买一件东西,谁先拿起来谁谈价,别人只能旁观不语,若谈不成放下东西,第二个人拿起来再谈,而且一旦成交很难退还,不论真伪贵贱,一付钱就算完事。所以没有把握的东西,最好宁舍不取。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年以上的瓷器越来越少,只要东西对路,买价合理,收藏瓷器的确是一条能使资金稳定增长的财路。

收藏已成投资第三极 行家避锋新手慎入


收藏已成投资第三极 行家避锋新手慎入

随着拍卖锤的一次次敲响,一次次成交的确认,2010年成为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登峰造极的一年,成交数目之广,买家参与热情之高,拍品成交价格之贵,媒体关注度之热,在中国收藏界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随着当今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文化艺术等精神层面的追求又被人们重视了起来,文化艺术的价值,得到了地位的回升,但是更多原因,还是和一批批期待着短线热炒而大赚一笔的所谓民间游资进入了艺术品市场有关系。那么究竟这里边孰轻孰重,艺术品市场未来走向又将如何,我们来一探究竟。

调控初见动作 投资客转战拍卖场

如果说选出2009年最热的社会话题,那无非就是一个字——“房”。飞涨的房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基本失去了买房的信念,动辄上百万的房子让更多的工薪阶层望而却步。面对近似乎脱缰野马的房价,国家不得不采取调控和出台政策来控制房价的过快增长。

看似并不相干的两个行业,房地产和收藏界,却因为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变得息息相关起来。原本在房市和股市打拼的大量投资客们,见到政策出台,又逢股市流年不利,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收藏界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投资客的进入完全打乱了整个市场的正常节奏,越来越多的新面孔出现在了拍卖现场,越来越多的神秘买家一次次举起手中的牌子加价,原本稳步增长的收藏品市场也想坐上了过山车一般。

张大千《爱痕湖》1.008亿元人民币;乾隆青玉蟠龙玉玺1.018亿元人民币;北宋黄庭坚《砥柱铭》更是拍出了4.368亿元人民币的“天价”。

其实类似的事情并非第一次发生,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历来有“十控九虚”的说法,这也是造成今日开发商如此嚣张的原因。早在2005年底,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传言,温州财团将1200亿元用于“炒房”的资金砸向艺术品拍卖市场,由于温州财团的资金流向往往代表了大陆民间资本的大致走向,以至于当年充斥在艺术品市场中的用于“短线炒作”的热钱达到了整个市场规模的50%以上。试问,如此规模的热钱存在,怎能没有泡沫产生呢?

如今,历史似乎又在重演,但是,艺术品市场究竟能否一直繁荣下去,繁荣能够维持多久,都要取决于民间游资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所滞留的时间和所占到的比例,而与这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这次国家针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否又是一次所谓的“虚控”。

行家暂避锋芒 新手入行谨慎

一位“久经沙场”的老玩家,一定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跟风入市,因为了解收藏的人大都了解每件藏品究竟价值几何,在整个艺术收藏品市场内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一件藏品,如果它同时代,同档次的其他艺术品,不是热钱所致又能有什么原因呢?

中国的收藏市场自从进入“亿元时代”以来,热潮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好似当年炒房团不看房直接买一层楼的做法一样,拍卖场里也大有“抢”的迹象出现。随着艺术品收藏市场的进一步升温,艺术品的拍卖价格还会一路走高,企业级的收藏买家将会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一大客源,但是,此类买家入市所面临的问题并非资金的运作,而是专业知识的匮乏。

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其中包含了无数专业的历史,人文甚至物理化学知识,其中很多所谓的“行矩”,新手也是知之甚少,由此观之,艺术品收藏可谓是“水深不见底”,一件完美无瑕的仿品,就能让你赔个底朝天。就连媒体关注度一直十分高涨的《砥柱铭》前一阵都闹出了“赝品”传闻,可见,一件艺术品,专家凭借多年老道的经验辨认起来都没有十分的把握,初入拍市的新手藏家们,还是谨慎为好,摸着石头过河,不要老想一步登天。

泡沫越炒越多 最后一批遭殃

如果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越加严厉,股市又同时一蹶不振,民间游资将会更长时间的停留在艺术收藏品市场之中,擅长短线操作的投资客们会用很多手段来炒高手中艺术品的价值。

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垄断某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囤积他的艺术品然后高价抛出,导致整个市场的价格水位随之上扬。由于此种操作方法回报率惊人且可谓是百试不爽,所以被大多数短线操作投资客使用。有买家市场才会有流动,几经转手的艺术品其实已经是“名过其实”,实际价值已经被一次次的垄断和一次次的抛售所掩盖。这时一旦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等一系列投资客们经常游走的市场稍有复苏迹象,游资一旦撤出,整个艺术品市场将有一大部分作品价值一落千丈,因为少了市场,没了买家,而作品本身又没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贬值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所以,无论是进行艺术品投资的买家还是真正的收藏爱好者们,也都应该时刻关注第一极和第二极投资市场,以免到时“赔了夫人又折兵”。

紫砂壶投资收藏的三大误区


紫砂壶投资收藏的三大误区。

紫砂壶是民间收藏的大项,对于广大收藏爱好者来讲,在投资收藏紫砂壶时,要多提高自己的鉴定水平,以防陷入紫砂艺术收藏三大误区。

一是“土”的误区,过去人们认为用紫砂壶泡茶最好,不失茶的原味。因为宜兴的紫砂泥料烧制后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吸水率高,具有一般陶瓷器皿所缺乏的透气性。现在陶艺普及,不少人将紫砂泥料误认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制出来的“紫砂泥”,显然用它们做出来的“紫砂壶”在泡茶功能上是没有优势的。

二是“老”的误区,许多人以为紫砂壶越老越好,专门藏旧壶、老壶。市面上有两种造假方法,一是将泥料的表面作旧,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经常摸的样子,看上去有古旧感,或者用强酸腐蚀作旧;二是将紫砂壶涂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其实,衡量一把紫砂壶收藏价值高低的关键还是看艺术价值,并非一定是越老越好。

三是“色”的误区,宜兴紫砂泥由于其矿区、矿层分布不同,其天然色泽多达几十种,非常奇妙。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或称朱砂泥、紫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天青泥堪称泥中黄金,出矿时呈绿颜色,十分难得和调砂泥等。但现在不少制壶者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在陶土里随意添加化学原料,最后制作出来的壶色彩虽艳,但泡茶就会有异味,其价值反而不高。

古瓷收藏四大误区


并非年代越久远的器物越贵重,也并非器物越大价值越高

古陶瓷收藏作为一个收藏中的大门类,已经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重视。但看了一些藏家的藏品,包括与一些陶瓷收藏爱好者的接触,感到比较普遍的是存在收藏观念上的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以为年代越久远的器物越贵重。陶瓷并不一定是年份越高越好。有的高古瓷诸如一些杂窑的陶盆瓦罐,尽管年代久远,货真价实,实际上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很低,行内人士称其为“大路货”。在地摊上,一件唐代欧窑青瓷小土罐,顶多20元钱;一件宋代品相完好的湘湖窑影青碗,亦在百元以下无人问津。这类东西即便是再过多少年,也绝不可能升值。相反,一些近代比如民国的精品瓷,价值也远远超过上述的东西。更何况那些高古瓷往往出自古墓遗存,来路不明,易生出是非,还是少碰为好。

误区之二:以为器物越大经济价值越高。古陶瓷作为艺术品,并非越大越有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物不在大,精巧为名”,有的陶瓷物件虽小,但由于是精品,却远胜收藏一些大件器物的价值。一件古代的精品鼻烟壶,近年拍卖到近百万;而同时代的一件200件大瓶,价值不过区区数万而已。前些年,香港大收藏家仇氏的一件成化斗彩杯,小可盈握,拍出了千万元的天价。当然,此类藏品,并非一般的藏家所能企及的。眼下普通人家居室尚不宽裕,摆上那些笨重而又不很精美的大件藏品,既占地方,也不容易出手。因此,还是收些有品位的小件器物来得合算。当然,也不可一概而论,遇有一些品位高的大件,收那么一二件也并非不可。

误区之三:以为古陶瓷所有残器、瓷片都有收藏价值。近几年,一些收藏刊物连篇累牍介绍陶瓷残器、残瓷片的价值,吹得过高过热,导致收藏残器、瓷片成风。应该说,作为一位接触、收藏古陶瓷的藏家来说,适当收藏一些有特色的残器、瓷片,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作为以研究为主攻方向的古陶瓷收藏家,应有这些实物作为重要参考物。然而,作为一般的陶瓷爱好者和普通藏者,如果贪图便宜,认为凡残必收,什么瓷片都收藏,那就实在是误入歧途了。建议陶瓷收藏者从起步之日就应该有精品意识,量力而行,尽可能从专、精、稀入手,买一件成一件。即便是残器,也应选择那些有特色、稀少和有代表性的器物,才可能得到较好的经济回报。

误区之四:以为上了文物等级的器物就是珍稀价高之物。其实“文物等级”和一般藏家的价值取向有的并不完全一样,从国家馆藏文物角度来说,自然是等级代表此物稀有和珍贵,但这种等级更多地是考虑其历史、时代、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有的东西虽然很一般,但有确凿的出土地址和时间,并可作为某一窑口的重要参照物,很可能就具有较高的考古和历史价值,而作为一般的藏者,当然要考虑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更看重的是大众的趋同性和经济价值。

古陶瓷投资收藏谨防六大误区


古瓷器的一路看涨,也带动高古瓷器受到关注。据介绍,“高古瓷”是一个与明清瓷器相对的概念,通常指的是元代以前的瓷器,习惯上,高古瓷不包括元代青花瓷。在上世纪90年代,高古瓷并未受到太多关注,但2001年以来,行情却年年看涨,由于升值空间巨大,受到不少藏家热捧。古陶瓷投资收藏谨防走进以下六大误区:

一、越贵越好

不要说收藏古董,就算是到商场上去购买任何东西,也不能单凭价格去衡量这件商品的收藏价值。这是因为一方面,不诚信的卖家有可能利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高价转手一些没有价值或者价值不高的商品;另一方面,卖家本身对这件商品价值的认知能力也可能影响到其定价的标准,尤其是面对陶瓷古董这种非常特殊的商品,需要经过非常专业的鉴定才能认识其价值所在。遇到不懂装懂的卖家,他们常常会把一些赝品当成真品来卖。此外,在缺少参照系或者足够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交易价格也容易冒虚火。可见,遇到标价过高的陶瓷,我们反而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二、无款不好

没有落款,即是无名作品。有些人认为只要是没有落款的瓷品,都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实际上,这也是不对的。在中国陶瓷史上的许多重要时期,即使是官窑生产出来的精品瓷品,也是没有落款的。

三、越古越好

陶瓷是民间最广为熟知的古董,不少人认为,烧制年代越久远的陶瓷一定越值钱。不过,在专业收藏家的心里,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姑且不论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古瓷里边有多少赝品,哪怕我们假定这件古瓷是真品,其价格也未必就一定很高。譬如,在陶瓷文化里边属于比较早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虽然老,但其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均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相差很远,因为来自这段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造型和装饰实在过于粗糙和简单,难以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更不会有多少升值空间。

四、以文物等级论价

前面说过,不是所有老东西都具有投资价值。因此,把文物等同于可以用来投资的收藏品也是不对的。一件陶瓷,能够成为文物,不是因为其市场价值所决定的,而是其具有某种科学价值和历史研究的价值。我国现存文物,是按其年份长短、艺术水平高低、学术价值、科学价值等不同情况,来划分标准的。有些陶瓷,譬如仰韶文化阶段的一些粗陶,在文物评定上达到了等级标准,但流通到市场上的价值却不见得很高。加上珍贵文物是法律禁止买卖的,我们更加不建议个人收藏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陶瓷。

五、凡稀则贵

认为“凡是存世稀少的陶瓷,市场价值必然很大”,与“越古越好”的认定标准犯的是同样的错误。影响一件陶瓷市场价值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收藏古瓷器,其来自哪些重要的窑口?造型是否独特?纹饰是否精美?当这些不特定的条件均具备的前提下,这类作品的存世数量有多少,才会成为市场对其进行定价的重要参考。反之,如果其它必要条件均不具备,或者大部分不具备,那么这类陶瓷就算存世只有一件孤品,也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六、必须完好无损

这实际讨论的是一件陶瓷上的瑕疵对其市场价格的影响。对于许多民间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他们的观念都非常传统,认为一件陶瓷只要有地方破损了,其价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收藏价值。实际上,这是一种吹毛求疵的标准。陶瓷作为一种易碎品,虽然其保藏比书画要容易得多,但是在运输、展示和交易等各种移动活动中,都有可能因为不确定的意外而受损。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着几百上千年的古陶瓷来说,其经历的天灾人祸、时代变迁就更多,能够流传至今已非常稀少,而能够保管得完好无损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哪怕在一些国家级的博物馆里边,我们看到的也多是一些带有各种瑕疵的残品。对于名窑精品陶瓷来说,即使是残片仍然价值不菲。

根据考古研究,真正有官窑款瓷器始于明朝永乐年间,但因为当时是专为皇帝定烧的,产量不多,存世量更是极少,市场上也难得一见。在整个明清两代,也存在大量无官窑款的瓷器,譬如空白期(正统、天顺、景泰)、泰昌、崇祯,尤其在康熙前期,根本不允许使用本朝皇帝年号作为款识,这才出现了那时特有的“官搭民烧”的行业现象。这些无款瓷,同样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

瓷器收藏应如何保养


瓷器收藏应如何保养?对于瓷器的保养,如果稍微有不对的地方,瓷器会受到严重损害,不利于瓷器的长久保存,特别是传世和出土的精品,更需要精心地保养才行。那么,瓷器收藏应如何保养呢?

1、瓷器都属于易碎品,在保存上首先要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时要注意戴好手套,在桌上用绒布垫好;观赏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完毕之后放回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

2、瓶、罐、尊等瓷器都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的,移动时不能之用一只手提在物件的脖子上,要双手,切忌不要用单手,要一手握住脖子上,一手托住瓷器底部;有双耳的器物,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那些胎体较薄、质轻的,在安放时一定要小心,要双手捧底,切忌不要用单手,尤其是底足,提醒较长的,还要防止风吹到。

3、刚买回来的高温釉或者釉下彩瓷器,要先放置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左右,然后爱用洗洁精洗掉外面的油渍,用毛巾擦干装在盒子里,盒中要放一些泡沫进行冲垫,且泡沫的直径不能超过藏品0。5厘米。藏品在盒子中,要保持充裕的空间,切勿挤压,以免伤到藏品。

4瓷器大的瓶或罐等移放时,不能一只手提起物的脖子,而应一手拿个瓶子,一只手托起,以免原来连接起来的的部分分离,在取放有双耳装饰的瓶,罐等瓷器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是损坏。

5大盘、大碗移动时应该用双手捧起,或用一只手的拇指或食中二指扣住边缘,另一只手的手掌和四指托底,忌用单手拿盘或碗的一边,以防断裂。

6薄胎的器皿,薄胎,质轻,娇嫩,移动安放时要双手捧,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长度高,还须防风吹倒。

7带座还盖的瓶器取放是不能带连盖带座一窝端,而应将盖、座和主体分离单拿单放,防止移动是脱落打碎,遇到多人鉴别观赏时,不要将瓷器手递手的传,以防失手打碎。

8瓷器上出现灰尘或污渍时,要用软布轻轻擦拭,且不可用硬度过高的布或其它物品强行去污,免得划伤瓷器釉面。

古瓷器投资


针对许多各式各样的古瓷器的艺术品,专家给广大古瓷器的收藏者以下建议:

一、不要一开始就买,不要一进入市场就买,不要一遇到就买,更不要一开始就买高价值的古陶瓷。而应该多看,少买。

二、无罪推定是司法的进步,然而,对于陶瓷收藏投资,还是要有罪推定。即进入市场,首先要把所有的古瓷当成是赝品,然后再找真的地方。

三、如果一开始就把古瓷当成真的,再找假的地方,对于刚入道的收藏投资者,是找不到它假在哪里的。因为人的思维一旦有了先入为主的定性,就很难更改。在收藏实践中,一开始就把它当成真的,就有了要拥为己有的欲望。而收藏投资是不能有过于强烈的主观欲望的。

四、经验源于虚心,知识源于学习,成功源于理性,吃亏源于贪心,上当都是源于侥幸。这些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常识,而古瓷收藏投资最需要的往往不是渊博的知识,倒是这些常识更为重要。

五、不要抱怨没有学习的环境,知识就在手边、眼下。我们吃饭、喝茶使用的新瓷器,都值得我们观察、研究和玩味,眼力就是这样练出来的。作为一个古瓷收藏投资者,痴迷是通向宝藏的桥梁。

六、读书是必须的,然而,读实物比读书更重要。

七、不要相信官窑,不要相信珍贵古瓷。官窑和珍贵古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当然,有心人长期积累,有了知识才有偶然得之的可能。

八、初学者应从瓷片开始收藏,如果没有瓷片可买,就从清末或民国价值低形象差的瓷器买起。

九、要选择一目了然、明明白白的品种,一目了然、明明白白的品种人人见到都会喜欢,因此增值较快,并易于脱手。而那些偏、冷、怪的品种增值较慢,并难于脱手。

十、某些品种在市场上较多并市场价较低,是人人都能收藏得起的品种,因现在存世量较多,而价格不高,这是收藏投资的首选瓷器。对这类瓷器,要选择美好的品种。所谓美,就是釉色、图案、器型美观大方,所谓好,就是品相好。这类瓷器现在价格较低,因收藏热潮正在普及,收藏的人越来越多,这样的瓷器市场流通只会越来越少,那时的价格将直线上升,而升幅最快的就是这类瓷器中美好的品种。

瓷器投资的小贴士


近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监制,景德镇圣东陶瓷公司生产“7501”(毛主席专用瓷)新成果展在上海三山会馆(中山南路1551号)隆重开展,展示的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释迦牟尼成佛经历》《西厢记》《金庸武侠小说》《毛泽东诗词意境图说》等不仅画面优美,而且胎质呈现出“白、透、润”的瓷质美。今天由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瓷器投资的小贴士。

中国瓷器最初追求的是陶瓷的材质美,如辉煌的宋朝瓷器讲究的是陶瓷的瓷质、器形以及釉色方面的完美结合。元朝青花瓷器更看重的是“苏勃尼青”的发色。明清时期不仅延续了元朝青花料,更是找到了粉彩、珐琅彩等一系列新陶瓷材料,从而开辟了陶瓷史上新的巅峰。清末、民国初期的文人画在陶瓷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虽然提高了陶瓷绘画技巧及艺术水准,但是在现代陶瓷艺术创作时过分的追求绘画形式与技巧,从而忽视了陶瓷的本原——瓷质及装饰材料的创新。所以在投资者在瓷器投资上会有所顾虑。

杨火印老师,1975年任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副所长,作为当年“7501”毛主席用瓷项目工程的负责人,在党委领导下和全所职工一道成功地为毛主席烧制了一系列精美的日用陶瓷。自2004年在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退休以后,任景德镇环球陶瓷集团陶研所所长,和环球陶瓷集团的同事们一起研制了“一种彩色陶瓷及其制备方法”项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也是项目主要执行人之一。

专家分析,新“7501”瓷之所以称为艺术陶瓷的高峰,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透非薄,白且润,细且精。由于坯料、釉料的细腻程度会影响胎质的白度,均匀度,通透性,温润度,新“7501”的坯釉料的过筛空隙度是320-400目,一般胎质为180目,所以新“7501”瓷器通体细腻如玉,体现一种高贵中追求细致的气质。它的出现,将会改变人们收藏当代瓷器只重画工不重胎质的观念。所以该瓷器已经渐渐成为瓷器投资者的上佳选择。

以上就是专家对瓷器投资的分析。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投资瓷器应避四误区》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投资瓷器应避四误区》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四喜娃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