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高仿辨别真伪 > 导航 >

从哪些方面辨别珐琅器的真伪

从哪些方面辨别珐琅器的真伪

古代瓷器高仿辨别真伪 古代瓷器有哪些器型 古代瓷器的器形

2020-06-08

古代瓷器高仿辨别真伪。

笔者简单地从明清各时期珐琅器的制作工艺、艺术特征、包浆特点等方面谈谈如何识别真伪珐琅器,供收藏者参考。

一看特征:明代珐琅器由内廷御用监制烧造,有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两种,有纪年款识的掐丝珐琅器,仅见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年号。康熙时期的掐丝珐琅分为粗丝淡釉和匀丝浓釉,掐丝比明代细密均匀,釉色虽不及明代,但胎骨厚重坚实,器形以杯、碗、盒、盘、炉等小型器为主。乾隆时期釉面多用锦地,色彩有天蓝、宝蓝等,并新创粉红、绿、黑等色;品种除炉、盒、盘、文房等器外,并出现宫廷陈设的桌椅、床榻、屏风等大型器皿。道光时期的珐琅器用黄、红、粉红做底色,做工精良、富丽华贵。

二看铜胎:珐琅器的铜胎主要有两种,其中最主要的一种铜胎是锻打铜胎;另一种是錾胎。真正的珐琅器讲究胎薄平光,当前市面上的高仿珐琅器如果是锻打铜胎,则能达到胎薄体轻,须要小心对待;如遇是铸胎器,胎体厚重,拿在手中便知真伪,容易断定为伪器。

三看包浆:区别老珐琅器与高仿器的皮壳的新老要一看老光是否自然;二看包浆是否一体;三看手感有无生涩之感。新做珐琅器的釉面新光多用细砂纸或研磨砂、研磨膏揩磨,先研去贼光,再用酸与高锰酸钾、松香水等或其他混合溶液强化咬蚀处理。所咬蚀旧色比较容易辨别,仔细看上去,一是不正,因为化学药物与釉面蚀新反应是速成的,色泽不自然,用棉球蘸酒精、丙酮类溶剂易擦除,露出新釉光;二是不均匀,同一部位有明显的深浅不一,这是因为药物刷涂不均所致;三是手摸生涩,有的故意在耳、足等嵌物接缝处,残留污垢,特别是脏垢,如用指甲即可抠下。

四看款识:珐琅器的款不是随意而题的,都有一定的格式和规定。历来被视为稀世珍宝珐琅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年号的款识。藏家可以根据字型,字体等方面去辨别。

taoci52.com小编推荐

辨别珐琅器四法


笔者简单地从明清各时期珐琅器的制作工艺、艺术特征、包浆特点等方面谈谈如何识别真伪珐琅器,供藏友参考。

一看特征:明代珐琅器由内廷御用监制烧造,有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两种,有纪年款识的掐丝珐琅器,仅见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年号。康熙时期的掐丝珐琅分为粗丝淡釉和匀丝浓釉,掐丝比明代细密均匀,釉色虽不及明代,但胎骨厚重坚实,器形以杯、碗、盒、盘、炉等小型器为主。乾隆时期釉面多用锦地,色彩有天蓝、宝蓝等,并新创粉红、绿、黑等色;品种除炉、盒、盘、文房等器外,并出现宫廷陈设的桌椅、床榻、屏风等大型器皿。道光时期的珐琅器用黄、红、粉红做底色,做工精良、富丽华贵。

二看铜胎:珐琅器的铜胎主要有两种,其中最主要的一种铜胎是锻打铜胎;另一种是錾胎。真正的珐琅器讲究胎薄平光,当前市面上的高仿珐琅器如果是锻打铜胎,则能达到胎薄体轻,须要小心对待;如遇是铸胎器,胎体厚重,拿在手中便知真伪,容易断定为伪器。

三看包浆:区别老珐琅器与高仿器的皮壳的新老要一看老光是否自然;二看包浆是否一体;三看手感有无生涩之感。新做珐琅器的釉面新光多用细砂纸或研磨砂、研磨膏揩磨,先研去贼光,再用酸与高锰酸钾、松香水等或其他混合溶液强化咬蚀处理。所咬蚀旧色比较容易辨别,仔细看上去,一是不正,因为化学药物与釉面蚀新反应是速成的,色泽不自然,用棉球蘸酒精、丙酮类溶剂易擦除,露出新釉光;二是不均匀,同一部位有明显的深浅不一,这是因为药物刷涂不均所致;三是手摸生涩,有的故意在耳、足等嵌物接缝处,残留污垢,特别是脏垢,如用指甲即可抠下。

四看款识:珐琅器的款不是随意而题的,都有一定的格式和规定。历来被视为稀世珍宝珐琅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年号的款识。藏家可以根据字型,字体等方面去辨别。

通过哪些方面鉴识绿釉?


绿釉是瓷器釉色之一。以铜为着色剂,铝化合物位基本助熔剂。绿釉为传统釉色之一,汉代已有烧制,宋代已有绿釉陶器和瓷器。定窑烧制的绿釉瓷器被称为“绿定”,极为珍贵。明时烧成高温绿釉和低温绿釉两种。高温绿釉瓷器成于明嘉靖时,釉色深翠明亮,有划花飞凤纹样的器物;清康熙时绿釉呈色浅淡葱翠。低温绿釉瓷器烧成于明成化时,如孔雀绿;此外清代还有秋葵绿、水绿、葱绿灯新品种。

孔雀绿 孔雀绿亦称“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釉色有深浅二种;深者色葱翠,釉内有细碎片纹,而且衬有酱白釉底,釉色鲜明艳丽;前者主要在彩釉中配合使用,如茄皮紫等釉器,常加上孔雀绿。若将孔雀绿敷盖于青花上,则青花色调变黑,颇有宋代磁州窑孔雀绿黑花的效果。孔雀绿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宋、元时期的民窑创烧,最早见于宋代磁州窑。明成化时,景德镇开始在瓷器上摩烧单一的孔雀绿釉。其烧造方法有两种:一是以素胎直接挂釉烧制,釉面易开片剥落;一是在白釉器上罩釉烧成,釉面剥落者少。  

松石绿 松石绿又叫秋葵绿,是清雍正时期创烧的绿釉新品种。现代配方系用硫酸钡、碳酸钙、硼酸等配制而成。其呈色为淡黄色中微微发绿,与绿松石色泽相似,故名“松石绿”。

苹果绿 苹果绿釉是绿釉之一,是为豇豆红的“窑变”异色。釉面苔绿成片,其间泛红晕,如苹果色泽。其呈色原理是制品在窑内最后阶段误被氧化,铜变成氧化铜,导致釉的大部分或全部变成绿色。苹果绿本应是豇豆红烧制的失败之作,但因其“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却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而成了珍贵的瓷器釉色品种。

郎窑绿釉 郎窑绿釉是绿釉之一,为郎窑红的“窑变”品种,又称“绿郎窑”。其呈色原理是郎窑红制品在窑内烧成的最后阶段,因铜红釉误被氧化,使釉中的低价铜变成高价铜,从而使器物里外釉面均呈现浅绿色。郎窑绿始烧于清康熙,即与郎窑红同一时期,釉色浅翠,玻璃质强,色泽莹澈,有的微绿中泛蛤蜊光,又被称为“绿哥瓷”、“苍蝇翅”。

翠绿釉 翠绿釉是绿釉之一,颜色较“豆绿”稍深沉,属高温绿釉,在1280°~1320°窑温下烧成。翠绿釉烧成后相当稳定,宜作为色地在其上彩绘。

不同时期、不同朝代所拥有的类目不同,有花瓶、青瓷、茶具等等,所代表的也是这个时期所独属的一种陶瓷文化气息。

通过哪些方面来鉴别汝瓷窑?


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故名。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两部分,其一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 也列汝窑为第一。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临汝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间用青釉瓷器,现称“临汝窑”,系汝窑中一部分。烧瓷时间长,主要烧青釉,有印花、刻花装饰,以印花为主;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质量比耀州逊色,烧瓷历史比耀州晚,明显受到该窑影响,属耀州窑系。

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解放后曾名临汝县,古称汝州,因名。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晚期在临汝县烧造的称为临汝窑,其中有「奉华」二字的是宋高宗刘妃的堂号,也有人称是后人补刻的。

鸭蛋壳青色: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

蟹爪纹: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透明无色似冰裂,俗称为”蟹爪纹”。“奉华”和“蔡”: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应为后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

宋代影青瓷鉴别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好一派幽凉清愁之意。而据专家推断,李清照词中所写“玉枕”一物,应当就是宋代影青瓷瓷枕。影青瓷即青白瓷,后世称其为“影青”或者“映青”等,均是因其色白花青,胎白釉薄,迎光视之则明暗雕花纹透澈可见,如同照水之影,故名。影青瓷是宋代瓷器中尤为出色的一个种类,并且使用非常广泛,宋人《东京梦华录》有载称,当时汴梁与临安诸城均有出售青白瓷的店铺,瓷器种类囊括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寝具、摆件等多方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宋代制瓷业的发达。

影青瓷釉胎质细腻此密,釉面莹润明洁,釉色青白淡雅,色泽温润如玉,更有“假玉器”之美称,因此广受藏家喜爱。但是,宋代影青瓷距今年代久远,市场上又有大量仿品充斥,如何鉴定器物的真伪成了一个令人有些头疼的问题。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谈谈一些老藏友总结的宋代影青瓷鉴别方法。

首先,目前陶瓷界普遍断定,宋代影青瓷的胎体洁白、坚致、细腻,但是这种特征是基于当时瓷器生产水平而言的。从胎体外观来看,宋代影青瓷的“洁白”实际应该是以极淡的糙米黄或浅灰白居多,胎质的坚密程度并不能与现代瓷胎同类而言,放大来看还比较容易看到部分细密的孔隙。其胎土虽淘洗精细,但是由于是人工碓、碾粉碎及淘炼,因此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瓷土颗粒,故而在器物露胎处尤其是底足部分可以看到细微的颗粒状土渣,不可能完全状如粉末。

其次,要看影青瓷的底足。影青瓷一般采用涩圈叠烧、芒口覆烧和垫饼置烧,前两者因为有露胎,则主要根据胎质判断方法来看。而垫饼置烧会产生垫饼痕,这种痕迹判断稍有难度。真正的垫饼痕应该是淡淡的土黄色或褐黄色,并且深浅不一。现代很多仿品做假的垫饼痕,色深,多为黄黑或酱色,有的甚至高出器底,全然没有真垫饼痕自然渗出、吸附的状态。

第三,影青瓷的釉面和釉色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鉴别点。真正的宋代影青瓷釉面媲美青白玉,带有玉的温润莹洁之感,是一种弱光、透润。如果器物表面干枯无光或者过分的光亮莹滑,就一定要谨慎。在釉色上,宋代影青瓷的釉色白中泛青,是一种从内往外透出的双色相闪的感觉,不是像青色纱织蒙在白胎上。最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宋代影青瓷是全手工制作,在拉坯和上釉时不可能做到完全均匀一致。真正的情况是往往瓷胎有细微的厚薄之分,釉面有流淌以至于在刻划印花或者转角折弯等处有较厚的聚釉,釉色呈湖青色,并有少许聚沫似的釉珠。现代仿品则由于是机械刷釉,釉面的均一程度非常高,即使出现人为操作的聚釉也不自然,更像釉料色块一样的呆板。

以上就是部分老藏友总结出来的一些宋代影青瓷鉴别方法,可以作为收藏参考。小编认为宋代影青瓷虽然有比较统一的大特质,但是根据窑口的不同又具有很多细小的差异,因此在鉴别过程中也不能一概而论,谨慎求证才是上策。

珐琅器鉴定


今天小编为大家从款识上介绍一下如果去鉴定珐琅彩。

现存明清二代掐丝珐琅器的款识形式归纳起来,大致有铸錾、掐丝和刻款三种。明宣德时期珐琅器的款识形式有铸錾款、双勾款、和珐琅釉烧成三种。款识书体有楷书和篆书两种,其中以楷书占绝大多数。字数有“宣德年制”、“宣德年造”四字款和“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款识排列形式有直单行、直双行、直三行和横排。这一时期的款识位置有的在器底,也有的镌刻于器物的口沿、盖沿或内边缘处。款识书体庄重隽秀,与同时期的金属器和瓷器款识相似。

明景泰款因伪款太多,目前尚不能确定哪种款识可作为标准款识。但铸錾款、篆书款、仿宋体款以及双龙环抱款均被认定为伪款,可以排除。掐丝双勾款和阴刻款,目前有的研究者认为可作为景泰真款,但也只是情理逻辑的推论,尚不能枉下结论。

明嘉靖款为刻阴文直二行“大明嘉靖年制”楷书六字款。

明万历时期掐丝珐琅器的款识为双勾掐丝款(有的字内外填充珐琅釉),字数均为“大明万历年制”或“大明万历年造”六字楷书款。尤其以某年造为这一时期所特有的款识语气。字的排列顺序为直单行、直二行或横排。

清代掐丝珐琅器的款识多种多样,制款方法有铸錾,有刻,还有镂空款等。款识书体包括楷、篆、仿宋等(仿宋体始见于乾隆时期),其中以楷书居多。字数有四字和六字。框栏形式多为正方框和长方框。

漫谈珐琅器的鉴定


据了解,珐琅器制作工艺属于中西合璧式经典,其制作技术最早于13世纪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后经匠人加入诸多东方元素,最终开发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珐琅器。

掐丝珐琅器由于存世最多且在收藏市场的名声也最响,近几年已日渐成为备受追捧的收藏热点。

现存明清二代掐丝珐琅器的款识形式归纳起来,大致有铸錾、掐丝和刻款三种。明宣德时期珐琅器的款识形式有铸錾款、双勾款、和珐琅釉烧成三种。款识书体有楷书和篆书两种,其中以楷书占绝大多数。字数有“宣德年制”、“宣德年造”四字款和“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款识排列形式有直单行、直双行、直三行和横排。这一时期的款识位置有的在器底,也有的镌刻于器物的口沿、盖沿或内边缘处。款识书体庄重隽秀,与同时期的金属器和瓷器款识相似。

明景泰款因伪款太多,目前尚不能确定哪种款识可作为标准款识。但铸錾款、篆书款、仿宋体款以及双龙环抱款均被认定为伪款,可以排除。掐丝双勾款和阴刻款,目前有的研究者认为可作为景泰真款,但也只是情理逻辑的推论,尚不能枉下结论。

明嘉靖款为刻阴文直二行“大明嘉靖年制”楷书六字款。

明万历时期掐丝珐琅器的款识为双勾掐丝款(有的字内外填充珐琅釉),字数均为“大明万历年制”或“大明万历年造”六字楷书款。尤其以某年造为这一时期所特有的款识语气。字的排列顺序为直单行、直二行或横排。

清代掐丝珐琅器的款识多种多样,制款方法有铸錾,有刻,还有镂空款等。款识书体包括楷、篆、仿宋等(仿宋体始见于乾隆时期),其中以楷书居多。字数有四字和六字。框栏形式多为正方框和长方框。

据了解,掐丝珐琅器的作伪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偷工、减料、做旧等,收藏专家建议鉴别珐琅器真假优劣,主要看器胎、烧制年代与工艺。

现代仿品与古代真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器胎与釉料不同。古代掐丝珐琅器多以红铜作胎,而现代仿品多以铝、锌等取代,因此整体感觉要轻薄得多;其次古代采用的珐琅颜料主要是以石英、硼砂、长石等矿物质制成,含有较多杂质,因此烧制出的珐琅器多有细小的砂眼;而现代仿制品多以化学颜料填充,虽然通过在表面涂上一层杏干粥与胭脂可进行作旧处理,但砂眼很难做假,只要仔细观察都能发现差别之处。

怎么鉴定珐琅器


综述珐琅器鉴定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对文献史料的考证;二是科学的检测手段;三是通过时代风格的比较来鉴定。前两种方法较复杂,常用的是第三种。时代风格比较鉴定一般着重考察款识、胎骨与型制、纹饰图案和珐琅釉料等几个方面。

款识:现存明清二代掐丝珐琅器的款识形式归纳起来,大致有铸錾、掐丝和刻款三种。明宣德时期珐琅器的款识形式有铸錾款、双勾款、和珐琅釉烧成三种。款识书体有楷书和篆书两种,其中以楷书占绝大多数。字数有“宣德年制”、“宣德年造”四字款和“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款识排列形式有直单行、直双行、直三行和横排。这一时期的款识位置有的在器底,也有的镌刻于器物的口沿、盖沿或内边缘处。款识书体庄重隽秀,与同时期的金属器和瓷器款识相似。  

明景泰款因伪款太多,目前尚不能确定哪种款识可作为标准款识。但铸錾款、篆书款、仿宋体款以及双龙环抱款均被认定为伪款,可以排除。掐丝双勾款和阴刻款,目前有的研究者认为可作为景泰真款,但也只是情理逻辑的推论,尚不能枉下结论。  

明嘉靖款为刻阴文直二行“大明嘉靖年制”楷书六字款。

明万历时期掐丝珐琅器的款识为双勾掐丝款(有的字内外填充珐琅釉),字数均为“大明万历年制”或“大明万历年造”六字楷书款。尤其以某年造为这一时期所特有的款识语气。字的排列顺序为直单行、直二行或横排。清代掐丝珐琅器的款识多种多样,制款方法有铸錾,有刻,还有镂空款等。款识书体包括楷、篆、仿宋等(仿宋体始见于乾隆时期),其中以楷书居多。字数有四字和六字。框栏形式多为正方框和长方框。

掐丝珐琅器


掐丝珐琅器

掐丝珐琅器是金属胎珐琅器工艺的一个品种。据现存清宫造办处档案材料记载,这一名称的使用,在清代巳于宫内广泛流行。掐丝珐琅器的制作方法是:在己制成的金属胎上,按照图案设计要求描绘图案纹样轮廓线;然后用细而薄的金属丝或金属片(金属主要是铜,也有用金或银的),焊着或者是粘合在纹样轮廓线上;再于金属丝或金属片纹样的空白处,填施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经过焙烧、磨光、镀金等加工制作过程后而成。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牛头尊(一对)清晚期高49·5厘米

此对尊形状恰似牛头,故名之牛头尊年制"六宇三行篆书款。外壁以缠枝西番莲为主题纹饰,线条流畅华美。“大清乾隆年制”。

掐丝珐琅器与錾胎珐琅器的表面效果相似,都给人一种似宝石镶嵌的感觉。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掐丝珐琅器和堑胎珐琅器二者在点蓝(填施珐琅釉)、焙烧、磨光和镀金等工艺制作方法上基本是相同的。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金属加工工艺的具体方法上,即图案纹样的起线(制作和形成)方法。掐丝珐琅器是以细而薄的金属丝或金属片,焊着或者是粘合在金属胎上组成图案纹样;而堑胎珐琅器则是运用金属錾刻技法起线花纹。因此,如果我们细心观察这两种珐琅器,就会发现,掐丝珐琅器的图案线条纤细而婉转,而且在掐丝、焊着及磨光的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线条断裂现象而堑胎珐琅器的图案线条一般比较粗壮,且无接头相焊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