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瓷砖墙面 > 导航 >

瓷杂油画不乏惊喜

瓷杂油画不乏惊喜

瓷砖墙面 全瓷瓷砖 瓷砖造型

2020-06-11

瓷砖墙面。

瓷杂板块:瓷器市场稳中有升 杂项创新不乏惊喜

2011年春拍,瓷杂拍卖市场较中国书画市场略显疲弱,成交量、成交总额在市场中所占分量皆远低于书画市场,但其总体行情呈稳步上升趋势:本季度瓷杂市场总成交额为116.60亿元人民币,比上季度增加了25.87亿元,增幅为28.51%,但本季度瓷杂市场份额仅为27.22%。

2011年春中国艺术品拍卖高价TOP100名中,共有23件瓷杂作品入围,比上季度减少了6件,其中法国Chassaing-Marambat于2011年3月26日拍出的“乾隆玉玺”以1.14亿元人民币位居中国艺术品拍卖高价TOP100名中的第14位。

今春明清御制精品尤其是清乾隆精品仍是市场的热点。入围的23件瓷杂作品中,17件为明清时期制品,其中清乾隆时期御制品共占13席。本季度京津塘地区瓷杂拍卖市场迅速发展,与港澳台地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这不仅体现在量上,也体现在高价精品上。京津塘地区瓷杂市场份额达63.65%,比上季度提高了11.71%;而港澳台地区的瓷杂市场份额却比上季度减少了13.49%,仅为15.37%。此外,在瓷杂高价作品数量方面,两地区的差距也在缩小,入围2011年春中国艺术品拍卖高价TOP100名的23件瓷杂中,12件来自京津塘地区,7件来自港澳台地区。

瓷器:高估价现象突出

瓷器作为瓷杂板块中的重要支撑力量,今年春季虽然没有预期表现的火爆,但整体呈不断上升趋势,且高价迭出。今春瓷器上拍量为13141件,成交量为7533件,占瓷杂板块成交量的23.39%,成交总额为47.92亿元人民币,较上季度增加5.92亿元人民币。在入围中国艺术品拍卖高价TOP100名的瓷器作品中,3月22日纽约苏富比上拍的“粉彩开光锦上添花纹瓶”以1.18亿元的高价位居今春拍卖第11位。

尽管今年年初人们对瓷器拍卖寄予厚望,但相对于中国书画而言,瓷器的拍卖情况并不如预想的那般火热。今年瓷器高估价现象突出,明星拍品遇冷情况显著。例如今春备受期待的香港苏富比“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晚间拍卖会,专场成交率为70.13%,成交额为3.99亿港元,远低于拍前预估。在此专场预展时就吸引了众多买家与社会媒体的关注的明星拍品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在拍卖现场遭遇流拍。无独有偶,香港佳士得今年春拍推出的“覃思雅识——欧洲私人珍藏御制瓷器”、“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美意延年——乾隆时时报喜转心瓶”、“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四个专场,共有450余件拍品,其中“乾隆时时报喜转心瓶”被看做是香港佳士得瓷器专场中最为重要的明星瓷器拍品,但其在拍卖现场也未能成交。

今年春季一些拍卖公司在明清御瓷之外寻找新的瓷器亮点,例如中国嘉德推出“慎德明道——五台山人藏清道光御瓷(一)”专场100%成交率。但这一专场是否能形成道光御瓷新的市场机会有待观察,因其成功部分仰赖于藏家在业内的知名度和人缘,其成交价格尚不能作为道光时期瓷器的标杆,但它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会鼓励更多清三代以外的优质瓷器流入市场。

杂项:热门品类市场渐成气候

本季度,玉石制品、古籍善本等市场也得以迅速发展。玉石类制品共上拍14013件,成交7614件,成交总额为16.99亿元人民币。在成交的玉石类制品中,白玉制品尤其是白玉宫廷玉玺的表现较为突出。宫廷玉玺,是中国传统宫廷文化的延续,在近几年受到人们的追捧。2011年春法国Chassaing-Marambat上拍的“乾隆玉玺”以1.14亿元高价成交,入围今春中国艺术品拍卖高价TOP100名榜单,且刷新了御制玉玺及白玉制品的世界拍卖纪录。此外,2011年4月8日香港苏富比上拍的清乾隆“乾隆帝御宝交龙钮白玉玺”成交价为5430.90万元人民币,位居今春中国艺术品拍卖高价TOP100名的第41位。

古籍善本具有较好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古籍善本较其他艺术品类而言,目前市场价格较低,因其伪造成本过高故而收藏风险也相对较低,是比较适合一般藏家投资的艺术品类之一。今春古籍善本的上拍量为8058件,成交量为4818件,成交总额为3.88亿元,同比增长了1.47亿元。中国嘉德于2011年5月22日拍出的《陶叔献辑 两汉策要十二卷》以4830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入围2011年春中国艺术品拍卖高价TOP100名榜单,且成为本季度古籍善本拍卖的最高价作品。

明清家具以其用料讲究、做工精细、文化底蕴深厚、升值空间较大等优势备受藏家青睐,成为收藏市场的热点。明代家具以黄花梨家具为代表。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不完全统计,今春黄花梨家具的上拍量为509件,成交量为337件,成交总额为5.68亿元,增幅达76.71%。黄花梨家具作为近些年颇受关注的品类,其市场认可度已经形成,市场价格体系也已确立,发展前景可观。今春,中国嘉德推出的“读往会心——侣明室藏明式家具”、“承古抱今——明式庋具精品”专场皆以100%的成交率收场,两个专场总成交额达2.88亿元,成为当季黄花梨市场的重要示范。清代家具则以紫檀家具为代表,康雍乾三个时期的紫檀家具最佳,用材壮硕,雕刻华美。

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市场回暖趋势明显

油画:早期油画首次破亿

2011年春,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市场回暖趋势明显。本季度,油画及当代艺术的上拍量为6442件,成交量为4123件,成交总额为35.46亿元人民币,较上季度增加了6.11亿元,环比增长20.82%。这一季度的“油画100成份指数”当前为12717点,环比增加了5612点,“当代18热门指数”为23493点,这两个指数皆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2011年春拍中国艺术品拍卖高价TOP100名榜单中,油画及当代艺术与上季度相同占据了9席。其中最高价作品为常玉1950年创作的《五裸女》以1.07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在今春亿元名单中位居第15位,这也是油画作品首次突破亿元的纪录;陈逸飞创作于1994年的《山地风》以8165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在油画及当代艺术排行榜中紧随其后;张晓刚1988年创作的《生生息息之爱(三联作)》位列油画及当代艺术排行榜第三名,成交价为6656.85万元人民币。

中国油画市场中,早期油画板块中的徐悲鸿、林风眠、常玉等名家的作品仍然是市场的热点。中国嘉德继去年之后再次推出“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专场,包罗了徐悲鸿、关良等人的作品,此专场成交率为78.18%,成交额为6295.56万元。此季度,徐悲鸿的油画作品价格指数为174.76万元/平方尺,增幅为142%,林风眠的作品价格指数则提升至113.41万元/平方尺,较上季度提升92%,位居“油画100”指数的第7位。香港佳士得上拍的林风眠《秋山深居》作品以1930.12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了艺术家个人作品成交纪录。

写实油画板块一直是内地油画买家关注焦点之一,今春陈逸飞、艾轩、郭润文等人的作品走势良好。其中郭润文的表现尤为突出,本季度他的价格指数上升至21.52万元/平方尺。北京荣宝推出他创作于1993年的作品《永远的记忆》,这张作品以117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刷新了艺术家个人作品成交价格的纪录。陈逸飞的作品价格指数为81.03万元/平方尺,较上季度增幅54%,今春上拍的作品《山地风》成交价为8165万元人民币,位居中国艺术品拍卖高价TOP100名的第18位。

当代艺术:市场重拾信心

当代艺术板块在近两年较其他艺术板块而言,发展相对迟缓,今年4月3日香港苏富比推出的“尤仑斯重要当代艺术收藏:破晓——当代中国艺术的追本溯源”专场,成交总额达到4.27亿港元,成交率为100%。这个专场在当时被认为是整个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的兴奋剂,众人也期待在此之后,当代艺术市场能大幅度回升。现在回望整个春拍中当代艺术拍卖的情况可知,尤仑斯专场的高价成交并未带动整体当代艺术市场行情。但从某个层面提示当代艺术收藏者应注重藏品学术梳理和藏品宣传效应。

此外,今年春季“当代18热门指数”大部分艺术家价格指数皆有所上升。其中张晓刚以108.53万元/平方尺的价格指数居首。自去年始业内人士将刘小东、刘野、刘炜、曾梵志等四人称为“新F4”。从整体而言,今春“新F4”作品拍卖市场行情较好,刘炜在今春的“当代18热门指数”中以36.77万元/平方尺的价格指数位居第5名,增幅为191%。“新F4”组合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当代艺术市场格局的变化。

随着目前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名家精品征集难度的增加,各拍卖公司也陆续加大了开拓青年艺术家市场的力度。其中熊宇、陈可、李继开、韦嘉等新生代艺术家的市场地位已逐渐稳固。新生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相对较低,利润空间大,但存在市场运作及艺术生涯可持续性的风险。

精选阅读

色彩在釉上彩油画中的应用


色彩是感觉出来的,不是分析出来的。色彩对于我们每一个绘画的人来说是一个长期训练和实践的过程。所以要了解和研究色彩的根本规律,颜色与颜色搭配出来的间色和复色,再通过高温烧制出来的成品瓷,颜色所发生的变化,只有了解它,掌握它,才能画出我们所需要达到的油画效果。

大家知道,世界是一个有色彩的世界,这是一个普通的常识,根据科学原理,自然界之所以呈现出无限丰富的色彩,是因为光作用于不同物体,由于物体的材质不同,吸收光和反射光的成分不一样,反射光的光作用于人的视网膜,使人们感受到不同的色彩,这种原理是否确定,姑且不论,但是这种色彩确实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是一种色彩的实体,我们把它叫作物体固有色,也就是物体本身的颜色,物体的固有色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可使固有色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上午:阳光照射下的白墙是暖白色的,傍晚阳光照射下的白墙则是橙红色,月光下的白墙呈青白色,烛光偏黄,日光灯偏蓝紫等,由于不同的光源,其不同的颜色对于我们组织色调,表现特定光源下光线气氛很有价值。物体放置在一定的环境中,它的色彩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对于环境条件下的色彩如一匹马在绿色的树林里和在黄土高原上的环境不一样,白马的颜色也会受到影响。一个芭蕾舞演员在蓝色天幕前和在黄色背景前,人体上的色彩也是各不相同的,远不仅是由于环境色彩的互补关系和色彩协调的要求使对象的固有色发生相应的变化。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物体的色彩都会有以上三种色素因素,只不过有时某一方面的影响占据优势而另一方面则不明显,如夏天雨后,山川如洗,这时没有阳光的照射,没有蓝天的影响,也没有尘埃的遮挡,山川树木分外清晰,固有色特别明显,占据优势,待到夕阳再照,天上布满霞光,光源色和环境色压倒优势的时候,都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这时的固有色甚至完全看不出来了。

按照光色原理从三棱镜里分析出来的日光共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色,太阳光谱上的这种光色相混合,可以还原于白色。颜料的混合与光色混合不同,上述颜料的混合为灰黑色。下面就色彩奇异的变化作进一步探讨:三原色:红、黄、蓝称作三原色,因为除白色外,其它各种颜色均可用三原色调出来,而三原色却不能用其它的颜料调出来。①间色:三源色中任何两个颜色相混合得到的颜色称作间色。又称第二次色。间色有三个:红+黄为橙色,黄+蓝为绿色,蓝+红为紫色。②复色,两间色相混所得颜色的混合。由于复色均含 有三原色成份,因此颜色倾向灰而沉着,颜色混合次数越多越灰,色彩的纯度越低。两原色混合得到的橙、绿、紫没有现成的颜料鲜艳,另外,如宝石红、玫瑰红等一些较鲜的颜色也很难调出来,最终还是用现成的颜料为好。两种颜色混合的比例不同,可以得出各种不同层次的色彩,从而得出类似色混合是指红与橙黄等,因为类似色或邻近之间,含有共同色素,混合结果不会使颜色浑浊。

综上所述,色彩在油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色彩,就没有油画”就是一句据理名言,为此我们将这些色彩原理借鉴到瓷板油画当中。在瓷板上作画,有它的特殊性,不比在布上,木板上作画,它首先要解决的是油性,油料的属性,用时要对镜面的釉上彩上作画的难度,表现在于不吸油,易打滑,颜料堆砌过厚易烧龟裂,时间久了易脱落,这样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照就能逐步掌握。在临摹或创作过程中,要鉴别所画的色彩是否正确,并不是指画面上的这块颜色和对称上的那块颜色是否一模一样。而是指所表现的这部分色彩效果,和对前面这部分色彩效果,是否恰到好处。如果正好,就可以停下来,再画别处,并不要求每一单个的颜色都要和对象一模一样,如果去临摹对象的每一块颜色,就会变得非常被动,抓不住生动活泼的色彩变化,最终失去了对色彩的整体效果的把握,因此,画树不一定都用绿颜色,画人的皮肤也不能只有西赤、赭石、艳黑、小豆茶之类颜料,只要用心注意色调和色彩关系,笔下的色彩自然会变化无穷。

比较色彩关系是否正确,还不能只在原地看,要经常退得稍远些看,因为在近处看来似乎准确得和对象一模一样,远看时也就灰暗了。因此,一般要画得比对象稍微强烈一点。要把注意力集中画面中心主体的部份,不要忙于去画四角边沿的东西,也可以根据自己最有把握和色彩最敏感的部分开始画,再逐渐画开去,但不要用整段时间,孤立地去画背景上或物体上某些次要的部分,也不要把一个部分画得过于完整,祥尽,画过了头,这样会给下一步带来无法修改和调整的困难。

总之,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挖掘,油画技法还会不断向前发展,在学习传统油画的同时要结合自己实践中的体验,融汇贯通,才会有较大的收获。

德化素胎瓷——“反瓷”


德化窑有一款没上釉的瓷器,业内称之为“反瓷”,民间管它叫“素胎瓷”,简称“素胎”。素胎瓷器现如今在德化制作的工艺瓷中甚为常见,在收藏市场能见到的素胎制品大多是民国晚期,更早些的素胎瓷器肯定有,只是笔者尚未碰见。民国时期德化素胎瓷以人物造型和文房用品为多,人物塑像如岳母刺字、花木兰戎装像、麻姑献寿等;文房用品如笔筒、笔插、水注等。那时德化瓷器成型工艺已经采取先进的活浆工艺,既省时又工整,素胎瓷亦然。素胎作品以本色即白色为主,也有加彩的,然白色最佳,最能体现作品的神韵。素胎瓷其优点显而易见,好处之一可以省去上釉这道工序不说还可节约制作成本。其次,没上釉的人物塑像更显清晰逼真和朴实素雅。有釉的作品往往有时施釉过厚,尤其是人物的五官以及细微处模糊不清,整体效果较为逊色。

珐琅瓷


珐琅瓷又名瓷胎画珐琅。

珐琅瓷是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景泰蓝是铜胎上珐琅釉而成,若改为瓷胎上珐琅釉则叫珐琅彩。

珐琅瓷的历史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这是过渡时期的珐琅彩器,你说它是珐琅彩吗,它有粉彩,你说它是粉彩吗,它又有珐琅釉,但瓷艺水平都很高。

珐琅彩的制作是由景德镇烧制的上好素白瓷送进宫中再由宫中画上珐琅彩釉烘烤而成。画工技艺特高,加工水平严格控制,如有缺陷即刻打碎处理。由于珐琅彩器是专供宫延皇室玩赏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数量特少。收藏者很少人可见到此类珍稀品,故一般很难鉴别珐琅的与粉彩的区别。

珐琅瓷的主要特征

一、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二、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三、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

四、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五、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六、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在色地上画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团花中心书寿,“万寿无疆”,九秋菊花等。康熙珐琅彩的特点是有花无鸟,其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都差一些。

雍正的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彩料更为丰富。雍正时期有色地彩绘,但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白地彩绘能更好地突出珐琅彩釉的艳丽鲜亮。雍正珐琅彩纹饰多为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同时在绘画中配以相应的诗句,溶诗、书、画于一体,别有风味,显得更加高雅。雍正时期还盛行单色作画,如用胭脂红、深兰、墨彩……任选一色成画,颇有中国画风格。这是独创,特别靓丽。

乾隆时期珐琅彩继承了雍正的风格,但枝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由于乾隆帝对粉彩情有独钟,很关心和发展粉彩的枝艺。于是乎珐琅彩有些退后,而出现了粉彩兼珐琅彩之间的作品。这些过渡时期的产品也有其较高的艺术水平。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绘画以花鸟、山水、人物和西洋女人为主,并配御题诗句。此时又出现了轧道工艺,随之而来就有了非常优美的锦地开光的山水、人物、花鸟纹饰,这一新的工艺实质上也不是珐琅彩了,而是粉彩,也叫“绿里粉彩”。

七、款识。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

康熙四十年后才开放禁令让其落款。不过必将原用“熙”字改写成“熙 ”字,这个“ 熙”仅出现在康熙的瓷器上。 康熙的款识在珐琅彩器上均用色料写款,有红、兰、紫、黑等色。落款仅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匡。四字款有三种形式,其区别在于“康”字和“御”字各有两种不同用笔。

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匡,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只见兰科款。

乾隆的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匡形一种,乾隆有兰料也有赫色料款。

瓷文化:台湾汝瓷的特点


每当我们在说起陶瓷茶具中的汝瓷茶具,相信很多人都会马上想到河南的汝瓷茶壶,但是小编表示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河南汝瓷之外,台湾汝瓷茶具也是非常优秀的,台湾汝瓷是一种衍生的汝窑茶具,集合了河南汝窑的传统制作精华,再加上台湾本地的特色加工和审美,所成就了不一样的汝窑茶具。

台湾汝窑茶具的特点有哪些,其实早在宋代的时候,汝瓷已经成为了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原产于河南临汝,其中隋炀帝曾就将临汝为汝州,而汝瓷也因此得名。汝瓷开始烧制时间为唐朝中期,但是在北宋时期开始著名,在我们国家瓷器历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战乱不休,其中兴衰也不过短短二十载,所以说汝瓷也格外珍贵。

台湾汝瓷茶具的做工非常精致美丽,在众多宋朝汝窑茶具的作品中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平,值得一提的就是,很多人都认为目前市场上的汝窑瓷器,其中有一部分都是台湾汝窑瓷器,因此可以见的台湾汝窑瓷器的受欢迎程度。

现如今的汝窑瓷器在制作工艺上,大部分都是完全使用汝窑传统工艺,经过制作者的精雕细琢之后,才可将汝窑的气派和高尚品位再次重现。汝窑瓷器同时也不断创新,将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古典文化有机结合期待,制作出来的作品更加具有现代的气息。

汝窑茶具蕴含着古朴风味,在充满现代元素的今天显得尤为尊贵,茶具显得稳重优雅而大方,让人们对此倍加珍惜,以上便是小编对于汝窑瓷器的分析,汝窑瓷器在现代元素中衬托出自身独特魅力,使得人们叹为观止。

何为“玲珑瓷”


玲珑, 明彻的意思。玲珑瓷属于镂花的一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 “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 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 ”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图案设计的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 使之两壁洞透, 有如扇扇小窗, 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 就像窗户糊纸一样,再通体施釉。经过焙烧,镂花处明彻透亮,但不洞不漏。这种透光的米粒状孔眼, 叫做“米花”; 在日本则叫“米通” “萤手”。有些陈设品如龙舟、花瓶之类,镂空处不糊釉浆, 也叫玲珑。唐代洪州窑已生产玲珑瓷; 明永乐时,景德镇窑已有玲珑产品。隆庆、万历年间,玲珑瓷风行一时。清乾隆时期,御窑厂也曾仿烧。主要器物有玲珑炉、玲珑笔架和玲珑香奁等。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 明彻、剔透, 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

玲珑瓷也有很悠久的历史, 所以也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 叫青花玲珑瓷。这种瓷器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特色, 既呈古朴、又显清新。解放后的玲珑瓷得到迅速发展,产品除中西餐具、茶具、酒具、咖啡具、文具等日用瓷外, 又精制成各种花瓶、各式灯具等陈设瓷。

工艺

在坯胎上先镂出米粒形状的通孔,用特制的釉填满,并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瓷器。又称米通瓷。中国景德镇传统名瓷之一。玲珑瓷有各式中:西餐具、茶具等日用品,还有精制的花瓶、薄胎碗之类的高级艺术陈设瓷。

历史

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上就已出现镂空装饰。

宋代出现透明的影青釉填满孔眼的瓷制品是玲珑瓷的雏形。

明永乐年间制造技艺趋于成熟。

清康熙、乾隆年间御窑厂仿制包括玲珑瓷在内的各种名贵瓷器, 发展了玲珑瓷与青花瓷结合装饰成的青花玲珑瓷,以后在青花玲珑瓷上增加釉上彩装饰, 成为青花玲珑加彩瓷,作为宫廷中的名贵用品。清末逐渐衰落。

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玲珑瓷得到恢复,而且发展很快。玲珑瓷工艺精湛,装饰设计时统一考虑玲珑眼与青花纹饰及加彩的协调问题。雕玲珑眼时讲究刀法。配制的玲珑眼釉烧成后呈碧绿透明、光亮平整。填眼釉要注意于湿,干燥后进行青花纹样描绘,并施透明釉,然后入窑烧成为青花玲珑瓷。青花玲珑瓷釉面白中泛青,料色幽靓雅致,玲珑碧绿透明, 釉中有釉,花中有花,相互衬托,相映生辉,耐酸、耐碱侵蚀,无铅毒。若进行釉上彩绘,成为清雅中见鲜润的青花玲珑加彩瓷。随着玲珑瓷成型的机械化程度提高,玲珑釉由一种碧绿色发展到多种颜色,玲珑眼由米粒状改变为各种形状组成的美丽图案。与玲珑相结合装饰的青花, 由单纯的边脚图案发展到山水、花鸟、人物等。

解放后的玲珑瓷得到迅速发展, 产品除中西餐具、茶具、酒具、咖啡具、文具等日用瓷外,又精制成各种花瓶、各式灯具等陈设瓷。近几年来,更发展为彩色玲珑、薄胎,玲珑皮灯等非常精美的工艺美术瓷。

瓷邮典藏


陶瓷与邮票,都有两重性:即实用性和欣赏性。陶瓷与邮票相结合,可谓相映成趣。

1954年后,我国曾多次发行印有陶罐、陶鼎和陶俑图案的邮票。随后,又发行了印有唐代墨彩马陶瓷图案的特种邮票《唐三彩》。《出土文物》编号66的邮票,采用的是青花风首扁壶图案。1984年发行的《中国保险》(T101)邮票,采用的是青花瓷和马蹄莲花图案。

1981年,我国发行了一套《中国陶瓷——磁州窑》(T62)邮票。陶瓷作为一个系列在邮票上出现这是首次。

陶瓷是科学和艺术的综合产物,它同时也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饮食用瓷》(特75.10-2)邮票,是陶瓷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三脚提壶》(T29.10-2)邮票,是陶瓷在艺术中的反映;《工业电瓷》(T16.4-4)展示了陶瓷在工业上的作用;而《顶坛》(T2.6-4)和《转碟》(T2.6-5),则展示了陶瓷在杂技艺术上的应用。

更有趣的是在陶瓷上印邮票。1981年,中国邮票总公司设计、制作了我国第一套邮票艺术瓷盘。这套瓷盘共两只,一只图案是我国1878年最早发行的清朝大龙邮票,另一只是1981年发行的《辛酉年》鸡图案邮票。

最近几年,景德镇市先后为邮电部门设计制作的陶瓷集邮品还有:十二生肖邮票系列艺术瓷盘、《牡丹亭》邮票艺术瓷盘,镶嵌瓷信封,《西厢记》艺术瓷屏风等。·陈蕙·

原始素烧瓷


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末期,我们的祖先就用瓷土为原料,烧制出胎质灰白、器表无釉、火候较低的器皿,即所谓灰陶。

约在奴隶社会初期的夏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艺水平的提高,人们又在瓷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长石、石英等成份,烧制出了一种胎质呈白色、质地比较坚硬的器皿,就其烧结性能和坚硬程度而言,已不同于陶器,而接近原始青瓷。但由于器表无釉,所以叫它为“原始素烧瓷”。

从日用瓷到国画瓷的华丽转身


丹凤朝阳  

坐落于博山区八陡镇的山东福泰陶瓷有限公司每周都会迎来全国各地的各种流派的名画家。

他们把自己的画作挥洒在陶泥胚体上,形成国画瓷。国画瓷突破了几千年来画画只在宣纸上的传统模式,又以另种姿态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国窑,国学,国画,国瓷。这是福泰人最新的八字理念。把国画画在国瓷上传承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与现代技艺完美集合,面对炽热的字画收藏市场,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既便于保存,又便于欣赏的国画瓷也许将独占鳌头,引领福泰实现从日用瓷到艺术瓷的华丽转身。

转型蜕变

2010年陶博会,福泰的骨瓷正式被授权使用“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一年过去了,这个品牌给福泰带来了什么?

“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分量却无法估算。”福泰董事长苏希敬开门见山地说,品牌的评选有很高的标准而且每年抽查,这就督促企业抓好产品质量,做好技术研发和设计,由政府认可的品牌非常有战斗力,为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不用推广,全国各地都来预订产品。

“福泰的日用瓷已经不再做普通市场,全部为高端产品,我们制作的日用瓷每样都是精品,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把产品作为作品,每次采访苏希敬,他都时刻把这句话放在嘴边。

福泰人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步入福泰的展厅,犹如进入艺术殿堂,日用瓷晶莹剔透,花色精美,一款外形玻璃内胎骨质瓷的水杯,配上孔孟经典话语,立刻彰显了它的艺术魅力。

“做到目前,淄博日用瓷已经非常好了,而且塑造了很多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但艺术瓷的发展还是淄博瓷业的短板,落后才要迎头赶上。”苏希敬说,存短就意味着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就意味着这也许就是淄博瓷业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点。

今年3月,市委明确提出把陶瓷琉璃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来发展的产业思想。福泰陶瓷董事长苏希敬敏锐地意识到其中的转型机遇,他决定通过整合国画、陶瓷人才资源,实现国学、国窑与国画的完美结合,不但为“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更为画家在新的胚体上寻找新的创作高峰夯实根基。

华丽转身

2009年在市政府的推动下,福泰与青岛大学共同组建了工作团队开启了福泰的艺术陶瓷之路,如今福泰陶瓷已从全国范围内包括淄博本地的国画家、工艺美术师中选择12人进行签约。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这些大师陆续与福泰陶瓷签订联合创作的协议,开始为期3年的国画瓷创作,福泰陶瓷高价买断签约大师合同期内的全部陶瓷作品,保证产品的高端和唯一性。

采访时,福泰陶瓷刚刚在河南省博物院举办了堪称全国规模的个人瓷画展,现场作品均出自河南省著名山水画鸟画作家师行坤与福泰陶瓷,前往观摩的全国陶瓷界、书画界、收藏界人士无不为之震撼,国瓷与国画的结合打开了艺术陶瓷的空间。

据介绍,福泰还将为其他大师举行全国巡展,按照市场化、品牌化的运作模式,打造企业和大师在全国艺术陶瓷领域的品牌,“这种合作形式的创新性以及所创造的艺术陶瓷产品,不仅对博山,乃至对整个淄博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画家直接在瓷器上作画,对色彩、瓷种要求都很高,而挑战这些难度福泰都已把工作做足,苏希敬说福泰重视对人才的培养,重视对瓷种、画面、器型的改造与设计,尤其是福泰独家研制的色料色釉几乎能满足画家对色彩的所有要求。在福泰展厅里记者就见到了师行坤画家的作品“喜上眉梢”,线条流畅,色泽鲜亮。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幅作品是手拉胚型,对技术要求很高,和这幅作品一样,福泰艺术陶瓷的新产品都有力地佐证着福泰艺术陶瓷创新与研究的高起点,在瓷种上烧成温度达1400度的高白瓷及塑型极强手拉坯成型工艺等,再加上绘画釉下青花、豆彩、釉下五彩、粉彩等工艺的运用,实现了传统工艺与传统文化,现代工艺与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形成福泰艺术陶瓷的一个最大亮点。

国窑、国学、国画、国瓷。福泰陶瓷董事长苏希敬说,福泰的目标就是做好由传统产业型企业向新文化产业的转型,做好这“八个字”,实现国学文化与现代工艺的完美融合,把过去传统密集型产业的单一模式,逐渐向精品化、作品化、高端化的陶瓷文化产品上过渡。

国画瓷,有型、有色、有韵,其艺术价值无可估量,无疑将成为书画界、收藏界的宠儿,成为未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名窑名瓷--粉彩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这种白色彩料,俗称“玻璃白”。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已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从装饰的艺术效果来看,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朴实而又富丽堂皇的特点。凡绘画中所能表现的一切,无论工笔或写意,用粉彩几乎都能表现。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建国瓷”的制作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建议:“中国是瓷器之国,新中国成立后,就应鲜明地表现新中国的岁月,应该把历史上好的经验总结出来,创制新中国的国家用瓷与国家礼品瓷。”郭沫若的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同。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作了亲笔批示。当即成立了以景德镇为主,其他各产瓷区协同配合的创制建国瓷领导小组。景德镇成立了国家用瓷制作委员会,由市委书记赵渊担任主任,开始试制为国家大典、欢宴国宾、领导出访所需的“建国瓷”。为组织好“建国瓷”的生产,1953年国家轻工业部组织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轻工部上海工业试验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单位的科研、美术设计专家,对景德镇地区的瓷土原料、坯釉配方、烧成操作和装饰技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反复研究和试制,在取得大量数据的基础理论上进行分析对比,择最佳方案,组织批量生产。生产出来的瓷器真正体现了景德镇陶瓷生产的技术水平。这批“建国瓷”共73556件,主要品种有中、西餐具、茶具等,通过参加国际展览和用作礼品,在国内、外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青花斗彩瓷可与明代成化和清代雍正斗彩相媲美。以后多次生产国家用瓷和礼品瓷,均受到国内、外赞扬。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国家外交部、驻外使馆、领事馆、国宾馆、外经部等部门用瓷和人民大会堂、全国各大城市对外宾馆用瓷以及国家领导人出访的礼品瓷都要求由景德镇承制。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用瓷制作委员会改为国家用瓷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专门负责国家用瓷和对外礼品瓷的试制和生产,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制作建国瓷的基础上,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于1954年再次与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轻工业部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对景德镇历代瓷器进行现代化测试,开展试制工作。全国著名冶金陶瓷专家周仁和赖其芳先后领导这项研究,对景德镇历代瓷器原料配方作了科学分析和鉴定;总结了白瓷坯釉、青花和釉里红色料、釉上彩色料和熔剂等配方与制造工艺;系统总结了原料矿物类型、工艺性能、制瓷工艺和清初瓷器的性能特征。至此,景德镇制瓷的传统技艺已建立在全面的科学基础之上,并分别整理出了资料,结束了凭经验办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