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明代官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明代御用官窑彩瓷嘉靖《黄上红》

明代御用官窑彩瓷嘉靖《黄上红》

明代官窑瓷器鉴别 乾隆黄地粉彩瓷器鉴别 如何鉴别明代釉里红瓷器

2020-06-13

明代官窑瓷器鉴别。

嘉靖《黄上红》是明代嘉靖朝的“黄上红”珍瓷,是我国宫廷御用瓷发展史上的一个珍贵彩瓷品种,由于其生产工艺十分复杂,而仅供宫廷使用,现存世量十分稀少而格显珍贵。

什么是嘉靖《黄上红》瓷器

嘉靖《黄上红》瓷器也称《红地黄彩》瓷,是在素瓷上以整体黄釉为底色,在勾勒出的纹饰外,罩以矾红。黄釉在下矾红在上。整器以大面积的矾红为地色,突显出尊贵的黄彩纹饰,从成器表面看就形成了红地黄彩的纹饰。以此种色彩组合的瓷器就俗称“黄上红”。以矾红娇黄彩料搭配烧造的釉色,能凸显出帝王用瓷的尊贵,因为在古代封建帝王时代,代表帝王色彩的黄釉只能属于宫廷皇族使用,因此“黄上红”系列的彩瓷是明代宫廷造办处专为帝王烧制的御用瓷。

嘉靖“黄上红”彩瓷,大量使用了铁为着色剂的矾红与娇黄。矾红是以三氧化二铁浊体着色,在氧化焰烧制气氛中而获得的低温红彩。其生成是以硫铁矿衍生氧化物青矾为原料,经煅烧、碾磨,漂洗而制成的生矾,故称矾红。而明代的娇黄釉则是由含铁成分较高的天然磁石的衍生物赭石,也是经高温缎烧提炼。并由氧化焰气氛烧成,两者提炼的精度越高,在瓷器上的发色就越纯。嘉靖皇帝时期,矾红与娇黄的提炼技术,在景德镇瓷业中已相当成熟。

嘉靖初年在高温铜红釉工艺失传的情况下,珠山御器厂以低温矾红代替高温铜红生产红器。《大明会典·卷二0一》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嘉靖二年,令江西烧造瓷器,内鲜红改作深蠜红” 。宫廷造办处的官员为了取悦君王,在高温铜红釉技术不能复烧的情况下,令御窑厂工匠创烧以矾红为主的低温釉彩瓷。御窑厂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良,烧制出的矾红彩瓷艳丽多姿,深获宫廷皇族喜爱。据景德镇珠山御窑址明代文化层挖掘的资料显示,嘉-万时期珠山御窑厂生产的各种“色地彩瓷”多达近二十多种,所以嘉万时期的御用彩瓷的品种比任何时期的都多。据《浮梁县志·陶政》记载,仅嘉靖三十八年景德镇御窑厂一次上贡的彩瓷就有:“青地闪黄鸾凤宝相花碗共五千八百件,紫金地闪黄双云龙花盘碟六十,黄地闪青云龙花瓯一千四百六十,青地闪黄鸾凤穿宝相花盏,爵一万三千五百二十”。从宫里传世实物看,有黄地红彩,红地黄彩,黄地紫彩,黄地蓝彩,黄地绿彩等。而俗称“黄上红 ”的彩瓷是属于嘉靖景德镇御窑瓷厂生产的“色地彩瓷”中的“红地黄彩”品种,“黄上红”瓷器系列的烧造技术是嘉靖彩瓷中最复杂的。因矾红与黄釉的加工技术要求严格,彩料搭配叠加不合理,将会造成色彩的偏差,暗淡过重或将成为废品。珠山御窑厂生产的“色地彩瓷”技术要求高,其高昂的制造成本,不但民间难以生产,一般的官窑厂也难以作为,所以均为宫廷御用器。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明代洪武官窑 釉里红大盘


在瓷器藏品中,釉里红和青花格外受藏家喜爱,南京博物院旧藏的一只釉里红大盘,为明代洪武官窑出品,实乃釉里红不可多得之精品。

这件釉里红大盘高10.2厘米、口径57厘米、底径35.4厘米。胎体厚重,方沿折唇,弧腹浅圈足,内外斜削,足端平切,砂底。盘内外施白釉,釉下绘三重釉里红图案。盘心绘山石和折枝牡丹,盘内外壁均为缠枝四季花卉(牡丹、茶花、菊花、石榴),盘沿绘卷草纹。

釉里红是以铜红釉在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它在工艺流程上和青花瓷几乎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釉里红用铜作呈色剂,青花用钴作呈色剂。从装饰方法和绘画纹样看,釉里红和青花也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说两者是共生的。

元代中后期,在青花瓷渐渐成熟的同时,釉里红工艺也有了进步,已能烧出纯正的红色。由于釉里红对烧制温度和窑中环境要求严格,大多数元代釉里红偏黑灰,红艳欲滴者很少,这样就限制了釉里红的发展。其时装饰手段单一,大多用刻划涂抹的手法,产量也非常稀少。釉里红的真正成熟是在明初洪武年间,从原料萃取、制作成型、绘画装饰到烧制工艺都有了突破。釉里红工艺的进步是由官窑来完成的。

釉里红工艺大约出现在14世纪前期。韩国新安海底沉船上曾发现景德镇窑外施影青釉的釉里红碟。洪武时期釉里红得到快速发展,根本原因在于需求的拉动,而且主要是由于皇室的喜爱而产生需求。

釉里红被明初皇室选为宫廷用瓷,并限制民间使用,使其退出流通领域,成为非商品性质的官窑器。和其他一般官窑器如青花不同的是,从明初开始,青花瓷器基本维持着官、民窑平行的生产格局,而釉里红和明初黄釉、蓝釉、红釉等品种仅限于官窑生产,因此青花瓷素雅,釉里红高贵。

明清御用黄釉瓷有哪些分类?


明清御用黄釉瓷有哪些分类?明清两代时处封建社会末期,君主集权达到顶峰,一个显著表征便是森严的等级。除皇帝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外,外朝官宦细分九品十八阶,内宫后妃名目繁多,尽皆泾渭分明。不仅如此,中国古代避帝王名讳之习由来已久,无论皇亲贵戚还是庶民百姓均须严从,少有例外。同样道理,由于谐音之故,“黄”逐渐演变成一种神圣的颜色,专为皇室所垄断,其范围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有臣民弗得僭越,否则便会有性命之虞。翻检有关瓷器烧造的明清史料,此类记录可谓屡见不鲜。

明清两代时处封建社会末期,君主集权达到顶峰,一个显著表征便是森严的等级。除皇帝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外,外朝官宦细分九品十八阶,内宫后妃名目繁多,尽皆泾渭分明。不仅如此,中国古代避帝王名讳之习由来已久,无论皇亲贵戚还是庶民百姓均须严从,少有例外。同样道理,由于谐音之故,“黄”逐渐演变成一种神圣的颜色,专为皇室所垄断,其范围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有臣民弗得僭越,否则便会有性命之虞。翻检有关瓷器烧造的明清史料,此类记录可谓屡见不鲜。

唐英写于雍正十三年的《陶成纪事碑记》对景德镇御窑厂制瓷品种作了集大成的总结,其中各类黄釉彩瓷器有数种之多。如果从烧造原理上对其中的御用黄釉瓷器进行区分,则可分为铁黄釉和锑黄釉两种。

一、铁黄釉

以铁为着色剂,在低温氧化气氛中烧成。明洪武朝即有烧制,此后明清两代历朝延烧,几乎从未间断,是为黄釉瓷器中的大宗和主流品种。

洪武黄釉瓷未见完整器传世,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和北京地区均曾出土过这一时期的黄釉盘残片。内里施白釉,外壁施黄釉,色泽较深,见有细微开片,近足处一圈积釉呈深黄色,外底无釉,火石红较重。内壁印云龙纹,内底刻三朵云纹排成“品”字状,装饰风格同洪武青花、矾红彩云龙纹盘一致。

永宣时期的黄釉器以盘类居多,内外均施黄釉,外底施白釉。此时制作工艺较之前朝有所改进,不再直接施釉于涩胎上,而是先挂一层甜白釉,烧成后再覆盖黄釉,釉面往往显得浅薄,色泽淡雅,橘皮纹现象较为明显。除盘类外,景德镇珠山还见有宣德黄釉梨形小壶出土。

成化黄釉盘碗较之永宣又有了显著进步,造型规整,釉面匀净肥润,色泽有深浅之分,为其后弘治黄釉的登峰造极奠定了坚实基础。

弘治黄釉瓷被后人誉为明清之冠,除了釉色超凡绝伦的原因外,还在于此时突破了品种上的局限,开始出现诸如牺耳尊、绳耳尊、飘带耳尊等体量较大的琢器。由于名气太大,尽管此前各朝已然采用浇釉法施釉,但每每提及“浇黄”之名,人们首先想到的总会是弘治黄釉。和成化器相比,弘治黄釉的釉色更显娇嫩,宛似鸡油,故又称作“娇黄”、“鸡油黄”。弘治黄釉瓷以素取胜,不事雕琢,唯多用金彩,施之于清澈如水、莹润若酥的釉面上,尤显富丽堂皇。

正所谓盛极而衰,正德黄釉虽承继了前朝遗韵,却怎么也烧不出弘治时期的味道和感觉,其黄色较之弘治器略深,有干老之嫌。嘉靖黄釉釉色更深,娇嫩之感已逊许多,鲜有质量上乘的佳作。隆万两朝黄釉器釉色浓郁,釉层较厚,釉面不平,工艺水平明显难逮成弘时期。明末二十多年间,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御器厂辍烧停工,黄釉瓷器再无只片存世。

清朝定鼎北京后,迅速恢复御窑厂,重启窑火,顺治时已有黄釉器生产,釉色偏深,与晚明时期相仿。康雍乾三代,黄釉瓷器海量烧制,釉面光亮,淡雅匀净,工艺水平十分精湛,堪与弘治黄釉相媲美。嘉庆以降,黄釉器质量渐趋低劣,但较同时期其他色釉品种仍高出一筹。

二、锑黄釉

以锑为着色剂,同样在低温氧化气氛中烧成。锑黄是康熙年间从西洋引进的釉料,在康熙珐琅彩瓷器上多有使用,甚至被大面积用作地色。雍正时期,御窑厂成功运用其创烧出新的黄釉品种。由于呈色浅淡幽雅,具有粉质感,所以这种黄釉被称为淡黄釉,又因相似之故,亦名柠檬黄釉,唐英在《陶成纪事碑记》中提到的“西洋黄色器皿”即指这一品种。锑黄釉的釉层为乳浊状,透明度较差,具有与铁黄釉截然不同的风格特点。锑黄以雍正朝制品为最佳,且由于釉料珍稀,烧制技术难度较大,故烧成数量极其有限,可谓件件珠玑。乾嘉以后,锑黄釉瓷器几乎不再生产。

与红釉、蓝釉、青釉瓷器相比,黄釉瓷器的色泽区分并不十分显著。饶是如此,好事的文人墨客仍充分发挥想象力,给黄釉总结出林林总总的雅称。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列举黄色有鹅黄、蛋黄、密蜡黄、鸡油黄、鱼子黄、牙色淡黄、金酱、芝麻酱、茶叶水、鼻烟、菜尾、鳝鱼皮、黄褐色、老僧衣之别,划分极细,当然这其中包含了未在本文谈论范围内的结晶釉瓷器。许氏并对这些黄色作了简易明了的说明:“黄亦宣德时所尚之色,其时色深,有同密蜡,故有宣黄之称。至嘉靖始夹青花,色同鱼子。深者又别之为鸡油黄矣。康熙以后,专尚淡黄,统称蛋黄也。其稍深者谓之熟蛋黄,稍浅者谓之生蛋黄……”需要说明的是,颜色的深浅程度无法量化共识,所以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黄釉瓷器会生发不同的感官刺激,难免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同样是民国年间成书的《瓷鉴》中亦多处谈及黄色,并在鉴别真伪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兹选录于下,以为参考。

鱼子黄色,发明于雍正,兴于乾隆。雍正时之鱼子黄,其釉润而且细,其色宛如煮熟之鸡蛋黄。釉中有柳纹开片。至乾隆之鱼子黄,其釉厚而且粗,釉中所有开片多系格纹,其纹亦不若雍正之细,惟其色尚与雍正无异耳。——“鱼子黄”条

明时之黄,有纯似金箔者,有纯似松香者。松香之黄后人尚能仿造,惟不能造金箔之黄耳。康熙之时,虽似金箔而其色略淡。至于雍正后发明一种浆黄料釉,遂与鱼子黄之色同矣。至黄色之玻璃釉,乾隆时固仍似金箔也。若新造之物,其色或黄中发绿,或略发红,且黄釉亦略混,与天然之金箔黄其光润透亮迥乎不同矣。——“黄色之分别”条

鱼子黄之旧者,其色干黄,其釉滋润,开片纹内亦不发黑,与新者全然相反。新造者之釉,其色淡而发灰,或黄中发绿,或黄中发青,其亮亦系火光。——“鱼子黄色之分别”条

以上对明清两代皇室御用黄釉瓷进行了简要论述,很多方面都没有展开甚至没有涉及,如皇家祭祀方丘和地坛使用的黄釉器,又如同样是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米黄釉器,再如各类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黄地彩绘器或色地黄彩器等等。总之,皇天后土,率皆为黄,黄釉瓷器以其尊贵典雅气质彰显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和丰实的文化内涵,令人心生敬慕。

康熙宫廷御用豇豆红瓷


2004年4月25日,苏富比拍卖行在香港一次古瓷拍卖会上,一件高12.5cm的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成交价为360000港元;同年12月8日,一件高8.8cm的清康熙豇豆红龙纹水盂在上海信仁拍卖成交308000元。到了2005年5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一次拍卖会上,一件高16cm的清康熙豇豆红柳叶瓶成交1017600港元;2005年11月28日在香港佳士得另一次拍卖会上,一件直径12.6cm的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成交1144800港元。清代豇豆红釉器物拍卖价连续走高的可喜现象,吸引了多少陶瓷收藏投资者的眼球。

豇豆红瓷器是清康熙后期,景德镇御窑厂仿造明代永乐、宣德红釉衍生出来的一种名贵的高温铜红釉新品种。它是各种铜红釉器物中最精妙的一种。豇豆红的釉面幽清浅红,匀净细腻,釉面上又晕散着天然星星绿色苔点,这种釉料在高温窑中的变化,形成了一种天然变幻的情趣。它恰似豇豆的红色,又红中泛绿,似朝霞中的桃花,又宛若美人醉酒时的肤色,故别称为“美人醉”和“桃花片”。此外,还有“大红袍”、“正红”、“娃娃脸”等称谓。清人洪北江诗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

豇豆红的烧成难度比郎窑红更大,因此无大件器物,最高不过24厘米,而且器形也不到10种,大多是文房用具,如印盒、水盂、笔洗等,其他还有少量的柳叶瓶、菊瓣瓶、莱菔尊、太白尊、苹果尊等。器物一般为圈足,足脊较窄,胎质细腻光洁,足内施白釉。除了柳叶瓶和盘外,均在器物外底白釉下以青花料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行双行款,无边栏。

豇豆红釉所具有的柔和色调,是由于釉中的铜胶体错综复杂的分布而形成的,烧成时倘若氧化焰超过需要量,就会出现绿斑,其烧成技术很难掌握。由于其烧成困难,从创烧到停烧时间短,且又是康熙宫廷御用品,故而流传下来的器物很少,成为高温铜红釉瓷器中最为名贵的一种。其中大部分传世品已于上世纪初流散国外,收藏于各国著名的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据说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就收藏有100多件,比国内各博物馆收藏品的总和还多。

光绪至民国时仿制的康熙豇豆红釉瓷器传世较多,有柳叶尊、太白尊、水洗、印盒等,但仿品或胎体过重,或胎体过轻,或造型比例失调,或釉色失真,尤其是豇豆红釉中的绿色苔点是极难仿制的。鉴定时还要记住康熙豇豆红的特征,仿品中的有些器形,是当时康熙朝豇豆红瓷器中所没有的。

怎么鉴别明代嘉靖时期瓷器?


怎么鉴别明代嘉靖时期瓷器?

方法一:辨胎釉

底足胎釉的交接处多有火石红

从明嘉靖起瓷器胎质已远不如明代早、中期的淘炼精细、致密洁白。嘉靖初期,胎质尚能与正德接近,之后便越见粗糙。虽官窑小件仍胎质较细密,但是,大件之物胎质已明显见差,胎色白中闪灰,胎质干涩、空隙较多。瓷釉方面,嘉靖朝初期与正德相似,一般施釉较细腻,中期显肥厚。白釉釉色前期较白,中后期闪灰,多数为亮青釉。有一点值得注意,嘉靖时期青花器物底釉均为亮青釉。嘉靖器底足的胎釉交接处多有一线橙黄之色,也称火石红,这是鉴定的一个依据。

方法二:辨纹饰

纹饰线条如硬笔所绘

嘉靖时期纹饰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轮廓线条较硬,如用硬笔所绘,由于回青料晕散现象严重,青花填色往往溢出线外;这一时期器物纹饰画风稚拙,如孩童所绘一般;纹饰已趋繁缛,画面缺乏层次;人物、动物、植物常常比例失调,婴戏纹中的孩童头大如斗;麒麟瑞兽老态龙钟。

方法三:辨工艺

修胎不十分规整

嘉靖时期瓷器制作细致程度大不如前朝,除少量小件器物仍保持着前朝的精细程度以外,大件器物多制作粗糙,时有夹扁现象;嘉靖时期瓷器修胎不十分规整,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加上此时工艺较粗糙,腹部可见明显接胎痕;底足处理不规整,大件器物可见粘砂现象;圈足较浅,盘碗类器物底足足墙较窄,微向内收拢;露胎处常见橙色红色火石红现象。

方法四:辨款识

嘉靖款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

明代嘉靖年间官窑瓷器款,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可分为青花款、矾红款、暗刻款及刻字涂金款等,但以青花款最为多见。以青花书写的纪念款,以“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嘉靖年造”、“嘉靖年制”为主。其特点是字体瘦长,笔画较粗,刚劲中藏秀逸。款字中“靖”字的特点最鲜明,即其左边的“立”位置较高,有的已位于右边的“月”字之上。落款位置和排列方式较复杂。位置已发现的有外底、内底、口沿、颈、肩、腹等处,但以外底落款最为多见,六字或四字分双行排列于外底中心,外加双线圆圈或双方框,也有无边栏的。砂底器仅于写款处盖釉。四字款中亦有个别仿照钱文按“上下右左”顺序作十字形排列的;另见有在器物外底按顺时针排列的“大明嘉靖年造”无边栏六字款,属于罕见的年款。高足杯上的款识多为六字青花款,有的书于内底,做六字双行排列;有的书于足内沿,做顺时针环绕。大件器物中,大盘于口边自右向左横书六字年款,围以扁框;大缸则于外口沿自右向左横书六字年款,无边栏。

嘉靖民窑

青花发色多数蓝中泛紫

嘉靖时期,中国资本主义因素逐步增长,加上官窑的压榨也从反面促使民窑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景德镇的民营制瓷业有迅猛发展。嘉靖民窑瓷器遗存较多,常见器物有盘、碗、高足杯、盖罐、梅瓶、香炉等,器物胎土淘炼较细,胎质干涩,间有孔隙;釉面光洁,釉色泛青;器物修胎不够规整,常有变形现象;碗类器物内底常见突起,俗称“馒头心”;盘碗类器物底足足墙较窄,圈足较浅,微向内收拢,甚至有的可用手指挂起来;器物底足修胎不十分规整,并常见粘砂现象;纹饰构图趋于繁密,多数用笔草率,瓷器纹饰受官窑影响,以道教题材多见,纹饰题材十分丰富,主要有树石栏杆、花鸟、盘螭、鱼藻、天官、高仕、婴戏、松下读书老人、人物故事、“寿”字等。青花用料为石子青配有少量回青,色调多数蓝中泛紫,纹饰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轮廓线条较硬,如用硬笔所绘,由于回青料晕散现象严重,青花填色往往溢出线外。这一时期器物纹饰画风稚拙,如孩童所绘一般,纹饰已趋繁缛,画面缺乏层次。这一时期除了青花外,品种还有五彩、酱釉、祭蓝、白釉、绿釉、珊瑚红描金等,民窑五彩器在这一时期大量烧造;民窑青花瓷多数有款,有“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年造”年号款;另外还有吉祥语款,有“富贵长春”、“”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写年月款的有“嘉靖三十五年岁次丙寅仲吉日造匠人明山笔记”款,此外也有书匠人款的,如“”吴文自造“陈守贵造”“陈守钊造”等,另外还有“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仿款。

明代嘉靖时期瓷器怎么鉴定?


明代嘉靖时期瓷器怎么鉴定?

官搭民烧

由于烧造量巨大,御窑厂无法完成宫廷的派烧任务,当时一部分钦限瓷器,以“官搭民烧”的名义派给民窑完成,代烧官窑器是民窑中的“官古器”户,在民窑“官古器”户中烧造的瓷器,平时供民间上层阶级所使用,这样就使官、民窑之间界限变得不像明初以来那样分明了。

造型古朴凝重

嘉靖时期景德镇瓷器风格与前朝大不相同,大型器物如大龙缸、大罐、葫芦瓶、大盘等的制作日渐增多,而且一般都较粗糙,不注重修胎,琢器腹部的胎体接胎痕比明初的还要明显,但官窑小件器物仍较精细。嘉靖时期,唯重大器,瓷器造型繁杂而拙笨,风格浑厚敦实。琢器中的瓶类多饰活环双耳,执壶垂腹常突起鸡心;最为流行的是各式各样的大小葫芦瓶,这与皇帝崇尚道教有关;大盘的口径达80厘米;还见有长方、四方、六方、八方、银锭形状的盒,其成型工艺难度,远胜过圆器。更有上圆下方之器,合乎道家“天圆地方”的理论,这些为别朝所少见。

嘉靖朝器物虽制作较粗糙,但瓷器制作水平取得了不小成就。在这里必须要提及的是明嘉靖“大龙缸”,大龙缸是皇宫的专用品,一是用来养鱼观赏,二是放置在宫中盛水防火的。嘉靖朝大龙缸瓷质坚硬,胎体厚重,釉质肥厚,使用回青料绘画。由于龙缸器形巨大,制作技术复杂,烧制十分困难,当时有十窑九不成之说。明人王世懋《窥天外乘》载:“嘉靖间……上忽命烧大缸,围至六尺,所用土料青料既多,比入火,十无二三完好者,做是为虚费甚巨,而人莫教言”。到明万历时期已经烧制不出这种大龙缸,万历随葬的青花龙缸,也只好用他祖父嘉靖年间制造的了。

嘉靖时期瓷器多见道教色彩纹饰

由于嘉靖帝尊道教,故当时瓷器上多见道教色彩的纹饰,如八卦、云鹤、鹿鹤、三星等;花纹图案趋向繁缛华丽,但形象却不如以前生动活泼;此时的婴戏图中,小孩的多数短躯头大,而且头后脑勺画得特别大,小孩显得天真可爱,画匠似将全部爱心绘在瓷器上;此时的龙纹还是猪嘴龙,有的张着大嘴,眼睛圆睁,一副憨态可掬的感觉;也有一些正面龙,面部向外,犹若狮头;瓶、罐于肩部多绘有璎珞纹。

嘉靖青花用的是回青,色调蓝中泛紫

嘉靖官窑青花瓷,是以使用“回青”料为标志的明代嘉靖青花,是明代青花瓷器史上又一个突出的阶段,由于采用西域的回青料,青花色泽浓翠艳丽,发色蓝中泛紫。成书于嘉靖年间的《江西大志·陶书》说:“旧陂塘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石子青产于瑞州诸处。回青行,石子遂废。”可知嘉靖时期景德镇曾用过3种青花料,即乐平的陂塘青、瑞州的石子青和西域的回青。其中“回青”料主要是官窑使用,由官府专门保管。民窑中的“官古器”户可能在接受官府派烧官窑器任务时非法的挪用一点外,一般民窑是不能得到的。因此,所谓“回青行,石子遂废”之说,只是指官窑而言。事实上,即使官窑使用回青料,也一定要和江西料掺和使用。《江西大志·陶书》记载嘉靖时期官窑青花配料的情况说:“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色沉而不亮。每两加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加,为之中青;十分之一,谓之混水……中青用以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色清亮;真青混在坯上,如灰色;石青多,则黑。”嘉靖官民窑青花瓷有各种色泽,由于使用不同成分的青料,而官窑中的典型器那种浓翠艳丽的色调正是由于正确的配比所产生的效果。回青钴料应是今新疆地区所产。

嘉靖瓷器品种繁多,色彩丰富

嘉靖五彩器开创了一代彩瓷制作新局面,色调以红绿取胜,整体给人感觉古朴艳丽。为我国彩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白釉地上直接绘以五彩的器物,其中红彩艳丽如枣皮红色,有时以黄彩衬托,使红黄色重叠,呈现凝厚的橙红色调;黄彩似同蜜蜡;绿彩为大绿;蓝色则以青花代替,色调蓝中泛紫;由于当时烧造红釉器原料缺少和技术退步等原因,多用矾红彩施于白釉之上,来替代红釉。这种彩釉的特点是多数颜色较深而亮,颜色似枣皮的红色,可见用笔涂抹的痕迹;除青花、五彩、矾红彩外,嘉靖时期烧造的品种还有,白釉、黄釉、蓝釉、斗彩、三彩、金彩、孔雀蓝釉、白釉绿彩、白釉黄彩、黄釉绿彩、黄釉红彩、红釉绿彩、黄釉青花、青花红彩、蓝釉白花等,品种十分丰富。

方法一:辨胎釉

底足胎釉的交接处多有火石红

从明嘉靖起瓷器胎质已远不如明代早、中期的淘炼精细、致密洁白。嘉靖初期,胎质尚能与正德接近,之后便越见粗糙。虽官窑小件仍胎质较细密,但是,大件之物胎质已明显见差,胎色白中闪灰,胎质干涩、空隙较多。瓷釉方面,嘉靖朝初期与正德相似,一般施釉较细腻,中期显肥厚。白釉釉色前期较白,中后期闪灰,多数为亮青釉。有一点值得注意,嘉靖时期青花器物底釉均为亮青釉。嘉靖器底足的胎釉交接处多有一线橙黄之色,也称火石红,这是鉴定的一个依据。

方法二:辨纹饰

纹饰线条如硬笔所绘

嘉靖时期纹饰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轮廓线条较硬,如用硬笔所绘,由于回青料晕散现象严重,青花填色往往溢出线外;这一时期器物纹饰画风稚拙,如孩童所绘一般;纹饰已趋繁缛,画面缺乏层次;人物、动物、植物常常比例失调,婴戏纹中的孩童头大如斗;麒麟瑞兽老态龙钟。

方法三:辨工艺

修胎不十分规整

嘉靖时期瓷器制作细致程度大不如前朝,除少量小件器物仍保持着前朝的精细程度以外,大件器物多制作粗糙,时有夹扁现象;嘉靖时期瓷器修胎不十分规整,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加上此时工艺较粗糙,腹部可见明显接胎痕;底足处理不规整,大件器物可见粘砂现象;圈足较浅,盘碗类器物底足足墙较窄,微向内收拢;露胎处常见橙色红色火石红现象。

方法四:辨款识

嘉靖款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

明代嘉靖年间官窑瓷器款,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可分为青花款、矾红款、暗刻款及刻字涂金款等,但以青花款最为多见。以青花书写的纪念款,以“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嘉靖年造”、“嘉靖年制”为主。其特点是字体瘦长,笔画较粗,刚劲中藏秀逸。款字中“靖”字的特点最鲜明,即其左边的“立”位置较高,有的已位于右边的“月”字之上。落款位置和排列方式较复杂。位置已发现的有外底、内底、口沿、颈、肩、腹等处,但以外底落款最为多见,六字或四字分双行排列于外底中心,外加双线圆圈或双方框,也有无边栏的。砂底器仅于写款处盖釉。四字款中亦有个别仿照钱文按“上下右左”顺序作十字形排列的;另见有在器物外底按顺时针排列的“大明嘉靖年造”无边栏六字款,属于罕见的年款。高足杯上的款识多为六字青花款,有的书于内底,做六字双行排列;有的书于足内沿,做顺时针环绕。大件器物中,大盘于口边自右向左横书六字年款,围以扁框;大缸则于外口沿自右向左横书六字年款,无边栏。

嘉靖民窑

青花发色多数蓝中泛紫

嘉靖时期,中国资本主义因素逐步增长,加上官窑的压榨也从反面促使民窑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景德镇的民营制瓷业有迅猛发展。嘉靖民窑瓷器遗存较多,常见器物有盘、碗、高足杯、盖罐、梅瓶、香炉等,器物胎土淘炼较细,胎质干涩,间有孔隙;釉面光洁,釉色泛青;器物修胎不够规整,常有变形现象;碗类器物内底常见突起,俗称“馒头心”;盘碗类器物底足足墙较窄,圈足较浅,微向内收拢,甚至有的可用手指挂起来;器物底足修胎不十分规整,并常见粘砂现象;纹饰构图趋于繁密,多数用笔草率,瓷器纹饰受官窑影响,以道教题材多见,纹饰题材十分丰富,主要有树石栏杆、花鸟、盘螭、鱼藻、天官、高仕、婴戏、松下读书老人、人物故事、“寿”字等。青花用料为石子青配有少量回青,色调多数蓝中泛紫,纹饰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轮廓线条较硬,如用硬笔所绘,由于回青料晕散现象严重,青花填色往往溢出线外。这一时期器物纹饰画风稚拙,如孩童所绘一般,纹饰已趋繁缛,画面缺乏层次。这一时期除了青花外,品种还有五彩、酱釉、祭蓝、白釉、绿釉、珊瑚红描金等,民窑五彩器在这一时期大量烧造;民窑青花瓷多数有款,有“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年造”年号款;另外还有吉祥语款,有“富贵长春”、“”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写年月款的有“嘉靖三十五年岁次丙寅仲吉日造匠人明山笔记”款,此外也有书匠人款的,如“”吴文自造“陈守贵造”“陈守钊造”等,另外还有“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仿款。

明嘉靖官窑青花大龙缸


大龙缸,即形制巨大的瓷缸,它因周身饰龙纹而得名。根据其主题纹饰的不同,可分为龙纹缸、狮纹缸、海藻鱼纹缸等。《景德镇陶录》说“缸多画云龙或青花,故统以龙缸名之”,点出了器物名的由来,它是封建帝王专用之物。早在明洪武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便设有龙缸窑,专门烧制大龙缸。宣德时期龙缸窑一度达到32座,到明代中晚期的正德、嘉靖时期,由于青窑数少,龙缸窑空闲,就将龙缸窑该砌青窑16座,仍存大龙缸窑16座。这种大龙缸以及绘上了其他图案的青花大缸主要是供皇宫和上层社会消防灭火的一种储水器。明嘉靖年间(1522-1566),皇宫内时常因太监燃放烟花和用火不慎等引起火灾,因而嘉靖皇帝十分重视防火,派人到景德镇专门烧制大龙缸用来储水防火。但更多的时候,大龙缸被闲置,成了事实上的大鱼缸。同时,大龙缸因结实耐用,在宫中还被用来储存粮、油、水。万历以后,随着进口回青料逐渐用尽,景德镇御窑场的工匠只能使用国产青料,但烧制出的龙缸青花色泽已无法与嘉靖时期相比,嘉靖青花龙缸便成为珍贵稀有之物,万历皇帝虽贵为天子,其陵墓里也只好使用“大明嘉靖年制”款的大龙缸了。

明代嘉靖青花龙缸的缸体大都硕大周正,风格敦厚古朴,色泽浓翠艳丽,其青花比永宣青花明快,较正德青花亮丽,比成化青花浓艳。因而它既专一多能,又结实耐用;既优雅圆润,又赏心悦目。歙县博物馆现藏有两件带“大明嘉靖年制”款的青花大龙缸,它们是该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当地农村征集入藏的。现分别介绍如下:

明嘉靖青花双狮戏球纹大缸,口径49.5、底径36.5、通高45.5、腹围174.5厘米,重68.6斤。(图1-图6)该件狮纹缸为直口、短颈、深弧腹、腰微收、平底。口沿处饰卷草纹;颈部及近底处饰花边,内绘云纹、圆珠纹;腹部饰双狮戏球纹、如意飘带纹,隙间衬以杂宝纹。其主体纹饰为双狮戏球纹,上绘两组狮子双眼圆睁,张口露齿,毛发横飞,矫健威猛。两组狮子一前一后、一正一反,其中一组狮子围着绣球在相互嬉戏。缸体上部有长7厘米、宽3厘米的方框,内书单行“大明嘉靖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字体古朴端正。此缸造型雄浑大气,绘图精美细腻,釉质肥厚泛青,青花发色蓝中泛紫,传世少见,具有很高的欣赏收藏价值。只惜保存不当,致使其中一段镶接处剥釉断开,成为两节。

明嘉靖青花双龙抢珠纹大缸,口径48、底径35.5、通高42.5、腹围160厘米,重57.6斤(图7-图11)。该件龙纹缸为直口、短颈、深弧腹、腰微收、平底。口沿处饰卷草纹;颈部及近底处饰一圈花边,内绘圆珠纹,旁傍有云纹。缸腹部饰云龙纹、莲纹、宝珠纹;腹部主体纹饰为双龙抢珠,上所绘两条巨龙,一龙戏珠在前,一龙紧随其后,相互追逐而行。它们昂首曲颈,怒目圆睁,四肢强劲有力,五爪呈风车状,勾爪锋利;双龙升腾于云海间,似在嬉戏,又似在兴云布雨,展现出威武姿势,尽显皇家气派。缸体上部有长9厘米、宽2.3厘米的方框,内书单行“大明嘉靖年制” 六字青花楷书款,款识书写规整。此缸形体硕大,画工精致,色泽浓翠艳丽,具有明嘉靖青花官窑瓷器的时代特征。只惜保存不当,以致缸体出现裂纹和剥釉现象。

明代大龙缸的烧制工序复杂,技术难度大。为满足宫廷的需要,御窑场内专设龙缸窑,配备掌握龙缸烧造技术的龙缸匠,还有画匠和各种夫役,来专门烧制大龙缸。首先需要3到5名工匠分段拉坯,然后将缸坯镶接在一起,再经过修正、定型,缸坯才算做好。入窑后,火候难掌握,稍有不慎缸体就会开裂,因此成品率低,当时就有十窑九不成之说。据《景德镇陶录》中记载:“缸窑,明厂有龙缸窑。烧时溜火七日,然后紧火二日夜,封门又十日,窑冷方开。每窑约用柴百三十摃,遇阴雨或有所加。有烧通青双云龙宝相花缸、青双云龙缸、青双云龙莲瓣大缸、青花白瓷缸、青龙四环戏潮水大缸、青花鱼缸、豆青色瓷缸等式。”也就是说烧制一口大龙缸,要用整整19天时间才能烧制成。明朝王世懋在《窥天外乘》中描述:“嘉靖间,回青虽盛,鲜红土用绝,烧法不如前,而上命烧大缸,比入火,十无二三完好者,坐是为虚费甚钜,而人莫敢言。”景德镇御窑厂窑工们因烧不成龙缸,遭到朝廷的重罚,甚至丢掉性命,反而招来杀身之祸,据记载,嘉靖四十一年(1562),在督工大臣的监督下,龙缸窑烧出了12口大龙缸,督工大臣准备返京领赏,临行前,他摆下酒宴,请来烧制成龙缸的窑工,席间,他问窑工“匠师烧制青花瓷器,艺高技绝,劳苦功高,我走后,朝廷若另派他人督工,是否能烧出更好的瓷器?”窑工没有明白大臣这句话的意思,便回答说:“艺无止境”。督工大臣听罢,便暗中派人在窑工的酒杯中下毒,将其毒死,以阻止新任督工接手后,烧出更好的龙缸。嘉靖皇帝去逝后,青花龙缸的烧制虽然仍在继续,但规模逐渐缩小,到万历年间,因为烧制龙缸,甚至爆发了御窑厂窑工罢工事件,据史料记载:万历二十七年(1599),御窑厂奉旨烧造青花大龙缸,久烧不成。当时是一个名叫潘相的宦官监理景德镇窑务,监督烧造大龙缸。潘相假天子之命,对陶工、窑户进行“例外苛索”,动辄鞭挞甚至杀害窑工,瓷工处境十分凄苦。随着烧造期限的临近,潘相更是变本加厉,陶民随时都有性命之忧。窑工童宾看到同伴们的困苦,非常愤慨,纵身跳入窑内,赴火而亡,以示抗议。同窑的瓷工悲痛万分,决心烧好窑内瓷器,以此表达对童宾的哀悼。后来开窑一看,大龙缸果然烧造成功。童宾之死,激起了全体瓷业工人的义愤,最终导致民变,全镇工匠群起焚烧了御器厂的厂房。此举吓坏了潘相,这位督陶官只好偷偷地溜走。在瓷业工人的强烈要求下,朝廷为平民怨,缓和局势,不得不在御器厂的东侧修建“佑陶灵祠”,为童宾立祠,并敕封童宾为风火仙师。可见烧制大龙缸耗资十分巨大,且技术要求非常高,又因龙缸形体硕大,不易搬运,再加上其他诸多原因,使这种龙缸的保存难度增大,所以存世数量并不多,因而更显珍贵。

嘉靖一朝共45年,世宗本人妄信道教、不重朝政,宦官和严嵩及其党徒把持朝政,穷奢极侈。仅据有档可查的记载,嘉靖一朝对景德镇的瓷器派烧达60万件。同时,十六世纪中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发展,都促进了景德镇瓷窑业的迅猛发展,使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得到迅速提高。歙县博物馆所藏的这两件青花龙缸是采用西域回青料烧制而成,因而色泽浓翠艳丽,已不见永乐、宣德时期的黑铁斑。《江西大志·陶说》:“旧陂唐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石子青产于瑞州诸处。回青行,石子遂废。”可知嘉靖时期景德镇曾使用三种青花料,即乐平的陂唐青、瑞州的石子青和西域的回青。回青只有官窑使用,有官府专门保管。一般民窑是不能得到的。同时这两件龙缸除了大小、主题纹饰(一是龙纹、一是狮纹)不同外,其它如造型、辅助纹饰、落款方式等基本相似,可以确定它们是同出一窑。并且在这两件龙缸中,其中有一件的主题纹饰是青花五爪龙纹。关于龙的爪数,龙纹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别。《元史·顺帝纪》:记载至元二年(1336)夏四月丁亥的禁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据此可知五爪龙图案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民间不能使用五爪龙图案。另外将这两件龙缸与定陵出土的嘉靖龙缸相比较来看,它们之间除了大小、辅助纹饰(定陵龙缸的颈部及近底处饰莲瓣纹)不同外,其它如造型、青花发色、主题纹饰、款识书写等基本一致。而且近些年在景德镇御器厂也发掘整理出土了相类似的龙缸残器。因此可以断定歙县博物馆所藏的这两件青花大龙缸是明代嘉靖官窑产品。它们的存世,为人们研究明代的青花瓷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如何鉴别明嘉靖五彩瓷


五彩瓷有红、黄、蓝、绿、紫、黑等色彩,但是以红色为主,与胎釉和青花、斗彩相似,在其白釉瓷面上画人的颜面,不添加色彩,使用红色进行再次的勾勒,在瓷器的釉面上都小开片,在表面上裂纹向下紧合。发展到明朝嘉靖年间是五彩瓷器成为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在五彩瓷的造型上丰富多样,除了日用的器皿之外还加入了不少的摆设瓷器以及文房用具和供奉神明的瓷器,色彩和纹饰的变化也是非常的大。

在这一时期非常流行葫芦瓶、镂空瓶、蒜头瓶等,通常葫芦瓶的烧制主要是为了皇帝摆放丹药的器皿,有着吉祥、平安的寓意,在瓷器的形状上有上圆下方的、四方的、六方的等等瓷器的造型,在外部的纹饰上做的较为的生动,甚至有些雕塑还有这文房水柱的特色,即大大增强了其美观性也增强了它的实用性。

在烧制五彩瓷器时,其瓷器外部的纹饰通常都是先进行图案的勾勒以及填涂的方式进行绘制,大多纹饰为写意且没有阴阳向背之分,肆意洒脱、线条飘逸是明朝嘉靖年间五彩瓷的特点。通常其纹饰都会遍布其瓷器的全身,从其布局结构上看过于繁密,图案大都是以小巧的图形为主,同时色彩也是非常的浓重、艳丽,比较讲究其图形的寓意。

例如:明朝万历年间的五彩百鹿纹大罐和百蝠纹大罐都有着“百禄”和“百福”的含义,展现出了百姓以及高管对于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职位的向往。由于产量较大,在五彩瓷的质量上就呈现出了参差不齐的特征,纹饰一般都不够工整、细致,在釉面上的彩料常常会出现轮廓线外的现象。

明朝嘉靖年间的五彩瓷器在其纹饰上色彩较为艳丽且浓重,对比感较为的浓烈,深浅不一的姜水黄、松花黄、梨皮黄等,色泽较为的丰富。其五彩瓷器中的瓷器釉色大多都是白中泛青,瓷器的底部施加了非常多的亮色的青釉,甚至有些瓷器的釉面存在着黑褐色的斑点,这种斑点主要是由于色彩以及原料的提纯、上色程序不同,所以会出现黑褐色斑点的现象。

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烧制出的小件器物,大多都釉层厚且肥厚、釉面多呈青白色或黑白色,釉面的光润度还是较高的。

现在在我国的瓷器市场上,明朝嘉靖年间烧制的五彩瓷瓷器受到的关注度也是非常大的,价格也是参差不齐,大多都维持在百万左右,收藏空间还是非常大的。明朝嘉靖年间的五彩瓷可以说是五彩瓷烧制的鼎峰时期,不论是在釉面上还是色彩上、纹饰上、造型上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尽管会存在着胎土粗糙以及色彩勾勒不均等现象,仍影响不了它的价格以及收藏价值,足以体现出嘉靖年间五彩瓷的地位。

怎么鉴别明代嘉靖时期的瓷器真伪?


怎么鉴别明代嘉靖时期的瓷器真伪?

怎么鉴别明代嘉靖时期的瓷器真伪?方法一:辨胎釉

底足胎釉的交接处多有火石红

从明嘉靖起瓷器胎质已远不如明代早、中期的淘炼精细、致密洁白。嘉靖初期,胎质尚能与正德接近,之后便越见粗糙。虽官窑小件仍胎质较细密,但是,大件之物胎质已明显见差,胎色白中闪灰,胎质干涩、空隙较多。瓷釉方面,嘉靖朝初期与正德相似,一般施釉较细腻,中期显肥厚。白釉釉色前期较白,中后期闪灰,多数为亮青釉。有一点值得注意,嘉靖时期青花器物底釉均为亮青釉。嘉靖器底足的胎釉交接处多有一线橙黄之色,也称火石红,这是鉴定的一个依据。

怎么鉴别明代嘉靖时期的瓷器真伪?方法二:辨纹饰

纹饰线条如硬笔所绘

嘉靖时期纹饰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轮廓线条较硬,如用硬笔所绘,由于回青料晕散现象严重,青花填色往往溢出线外;这一时期器物纹饰画风稚拙,如孩童所绘一般;纹饰已趋繁缛,画面缺乏层次;人物、动物、植物常常比例失调,婴戏纹中的孩童头大如斗;麒麟瑞兽老态龙钟。

怎么鉴别明代嘉靖时期的瓷器真伪?方法三:辨工艺

修胎不十分规整

嘉靖时期瓷器制作细致程度大不如前朝,除少量小件器物仍保持着前朝的精细程度以外,大件器物多制作粗糙,时有夹扁现象;嘉靖时期瓷器修胎不十分规整,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加上此时工艺较粗糙,腹部可见明显接胎痕;底足处理不规整,大件器物可见粘砂现象;圈足较浅,盘碗类器物底足足墙较窄,微向内收拢;露胎处常见橙色红色火石红现象。

怎么鉴别明代嘉靖时期的瓷器真伪?方法四:辨款识

嘉靖款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

明代嘉靖年间官窑瓷器款,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可分为青花款、矾红款、暗刻款及刻字涂金款等,但以青花款最为多见。以青花书写的纪念款,以“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嘉靖年造”、“嘉靖年制”为主。其特点是字体瘦长,笔画较粗,刚劲中藏秀逸。款字中“靖”字的特点最鲜明,即其左边的“立”位置较高,有的已位于右边的“月”字之上。落款位置和排列方式较复杂。位置已发现的有外底、内底、口沿、颈、肩、腹等处,但以外底落款最为多见,六字或四字分双行排列于外底中心,外加双线圆圈或双方框,也有无边栏的。砂底器仅于写款处盖釉。四字款中亦有个别仿照钱文按“上下右左”顺序作十字形排列的;另见有在器物外底按顺时针排列的“大明嘉靖年造”无边栏六字款,属于罕见的年款。高足杯上的款识多为六字青花款,有的书于内底,做六字双行排列;有的书于足内沿,做顺时针环绕。大件器物中,大盘于口边自右向左横书六字年款,围以扁框;大缸则于外口沿自右向左横书六字年款,无边栏。

嘉靖民窑

青花发色多数蓝中泛紫

嘉靖时期,中国资本主义因素逐步增长,加上官窑的压榨也从反面促使民窑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景德镇的民营制瓷业有迅猛发展。嘉靖民窑瓷器遗存较多,常见器物有盘、碗、高足杯、盖罐、梅瓶、香炉等,器物胎土淘炼较细,胎质干涩,间有孔隙;釉面光洁,釉色泛青;器物修胎不够规整,常有变形现象;碗类器物内底常见突起,俗称“馒头心”;盘碗类器物底足足墙较窄,圈足较浅,微向内收拢,甚至有的可用手指挂起来;器物底足修胎不十分规整,并常见粘砂现象;纹饰构图趋于繁密,多数用笔草率,瓷器纹饰受官窑影响,以道教题材多见,纹饰题材十分丰富,主要有树石栏杆、花鸟、盘螭、鱼藻、天官、高仕、婴戏、松下读书老人、人物故事、“寿”字等。青花用料为石子青配有少量回青,色调多数蓝中泛紫,纹饰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轮廓线条较硬,如用硬笔所绘,由于回青料晕散现象严重,青花填色往往溢出线外。这一时期器物纹饰画风稚拙,如孩童所绘一般,纹饰已趋繁缛,画面缺乏层次。这一时期除了青花外,品种还有五彩、酱釉、祭蓝、白釉、绿釉、珊瑚红描金等,民窑五彩器在这一时期大量烧造;民窑青花瓷多数有款,有“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年造”年号款;另外还有吉祥语款,有“富贵长春”、“”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写年月款的有“嘉靖三十五年岁次丙寅仲吉日造匠人明山笔记”款,此外也有书匠人款的,如“”吴文自造“陈守贵造”“陈守钊造”等,另外还有“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仿款。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代御用官窑彩瓷嘉靖《黄上红》》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代御用官窑彩瓷嘉靖《黄上红》》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明代官窑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