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空白期瓷器真伪鉴别 > 导航 >

明代空白期青花瓷器鉴赏

明代空白期青花瓷器鉴赏

空白期瓷器真伪鉴别 青花瓷器的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2020-07-01

空白期瓷器真伪鉴别。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30余年,政局动荡,使得经济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据文献记载,此三朝有官窑产品:正统三年(1438)曾禁止民窑烧造和官窑器式样相同的青花瓷器;正统六年(1441)命景德镇烧造金龙、金凤白瓷罐及九龙凤青花缸;正统十二年(1447)又有不准民窑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的禁令;景泰五年(1451)有减饶州岁造瓷器三分之一的记载;天顺元年 (1457)曾派中官赴景德镇督烧瓷器;天顺三年(1459)又有将原定烧造13·3万余件的瓷器准减8万的命令。从上述文献记载看,这段时期不论官、民窑器都曾有烧造。但传世品中至今未见一件署年款的官窑瓷器,所见瓷器均为民窑所产,故学术界有“空白期”和“黑三代”之称。学术界所称原指官窑,并非民窑。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注意到了明代纪年墓葬的瓷料,在三朝纪年墓里出土了一批民窑青花瓷器,特别是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珠山以西明御厂西墙外东司岭一巷道中,发现的大量明代正统官窑瓷器,品种有青花和斗彩等,呈现出与宣德、成化不同的风格。随着科学研究工作的深人,特别是对景德镇明代官窑遗存的进一步科学发掘,空白期瓷器的真实面目将会愈加明朗。

正统、景泰、天顺朝青花瓷器就目前巳发现的资料可以肯定,就民窑生产来说,它和其他朝代一样,并未间断过,但就决定青花生产时代风貌特点的官窑来看,三朝则仍然是一个空白期。造成官窑青花生产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战乱频繁,宫廷的争权和社会经济的衰败,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帝王兴趣爱好的转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景泰年1司特别风行铜胎珐琅器,所谓“景泰蓝”即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专称。www.TaOci52.cOM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明代空白期青花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30余年,政局动荡,使得经济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据文献记载,此三朝有官窑产品:正统三年(1438)曾禁止民窑烧造和官窑器式样相同的青花瓷器;正统六年(1441)命景德镇烧造金龙、金凤白瓷罐及九龙凤青花缸;正统十二年(1447)又有不准民窑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的禁令;景泰五年(1451)有减饶州岁造瓷器三分之一的记载;天顺元年 (1457)曾派中官赴景德镇督烧瓷器;天顺三年(1459)又有将原定烧造13·3万余件的瓷器准减8万的命令。从上述文献记载看,这段时期不论官、民窑器都曾有烧造。但传世品中至今未见一件署年款的官窑瓷器,所见瓷器均为民窑所产,故学术界有"空白期"和"黑三代"之称。学术界所称原指官窑,并非民窑。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注意到了明代纪年墓葬的瓷料,在三朝纪年墓里出土了一批民窑青花瓷器,特别是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珠山以西明御厂西墙外东司岭一巷道中,发现的大量明代正统官窑瓷器,品种有青花和斗彩等,呈现出与宣德、成化不同的风格。随着科学研究工作的深人,特别是对景德镇明代官窑遗存的进一步科学发掘,空白期瓷器的真实面目将会愈加明朗。

正统、景泰、天顺朝青花瓷器就目前巳发现的资料可以肯定,就民窑生产来说,它和其他朝代一样,并未间断过,但就决定青花生产时代风貌特点的官窑来看,三朝则仍然是一个空白期。造成官窑青花生产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战乱频繁,宫廷的争权和社会经济的衰败,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帝王兴趣爱好的转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景泰年1司特别风行铜胎珐琅器,所谓"景泰蓝"即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专称。

青花人物纹梅瓶 明正统 高34力厘米

此瓶小口圆唇,直颈稍长,肩圆弧略丰,腹自上至下微内收,底微外侈。造型敦厚古朴,胎骨厚重。人物图在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器皿上甚为流行,其内容大多表现文人闲情逸趣的生活场面,三朝旦期人物的鼻子较圆,后期鼻端呈尖状,作衬托的柳树条如断续的雨点。

青花八仙祝寿图大罐 明天顺 高43厘米

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正渐敛,宽圈足。颈部绘云纹,肩部饰如意云,肩内绘莲纹,腹部通景绘八仙祝寿、三星对弈图,笔意疏朗自然,腔部绘莲瓣纹。小伤。

青花湖石花卉纹盘 明正统 直径33·5厘米

盘内外壁皆以缠枝花卉纹装饰,盘心绘湖石牡丹,绘画婉转流畅,青花鲜艳典雅,白釉肥润,为明正统朝青花器的代表作。

青花人物 "三顾茅庐"罐 明景泰 高32厘米

胎子坚致,白釉泛青,青花淡雅,有少量黑斑,绘三顾牙庐故事图案。□伤,底锯。

青花人物图大罐 明天顺 高37·9厘米

大罐胎质厚重。罐身肩部绘海马纹,颈部绘海水纹,腹部通体绘高士秋游图,或倚栏赏景,或骑马前行,人物形象生动,笔意粗犷飘逸。青花色泽具有晕散效果。有修。

什么是空白期青花瓷器?


青花瓷作为瓷器的一个重要品类,在其鉴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术语,比如“空白期青花”,这个描述就是经常出现的,而且多与断代联系起来,让很多入门者摸不着头脑。那么“空白期青花”究竟是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空白期青花”这个描述,的确与断代有关。因为它特指的是明瓷中正统、景泰、天顺这三朝的青花瓷,至于为什么称其为“空白”,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三朝青花瓷无官窑款识,所见的几乎都是民窑所出,几乎没有可以佐证其官窑身份的内容在瓷器底部出现,甚至民窑瓷器也难以对其进行断代。所以看似“空白期”,其实也是瓷器烧造业的黑暗时期。对于这一个时期瓷器的鉴赏和经验,都是经过对比分析之后,才提出来的,为了方便区分,便把这一时期的瓷器统称这“空白期瓷器”。

这就是空白期瓷器的由来,有很多人会好奇,这样的“空白期瓷器”,应该怎么去鉴赏与分辨呢?其实即使没有款识,也是可以辨别的。在这几个时期,都是战乱频频,皇位之争盛行,年号更替频繁,是有着深刻的历史缘由的。所以才导致了在瓷器烧造完成之后,并不方便直接书写年号,加上官窑生产也受到限制,所以如今我们能见到的空白期瓷器不多,即使有,也是民窑所出。以青料为主,具有明瓷的一贯风范,古朴秀雅,但由于墨色不精细,纹饰也不够有特色,只能说是较为普通的瓷器,与明瓷中的精品不可比。

但是官窑瓷器就好的多了,因为在景德镇研究所,曾公开过一批官窑瓷器,正是空白期的官窑瓷器,质量非常精美,收藏价值巨大。特别是云气纹等装饰,十分美丽,还有文人画的韵味,留白丰富得体,与青花相得益彰。且釉面平滑、釉色纯正,是质量上乘的青花瓷。但相应的,“空白期瓷器”的缺憾也是有的,那就是瓷器的造型无特别之处,甚至可以说较为朴素。但这并不影响其价值,相较于前朝的精细秀美,清瓷的明丽华美,空白期的官窑瓷器,气度雍容,通体冷艳,更有典雅之气。所以如果是官窑所出的“空白期瓷器”,还是非常具有收藏价值的,只是必须加以仔细甄别。

空白期青花瓷器图片及拍卖成交价格:

1:明空白期青花高士图大罐,尺寸:高40厘米,估价:RMB 55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632,500 ,成交时间:2019-07-17,拍卖公司:中鸿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春季拍卖会。

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正是明代瓷器史上所谓的“空白期”,官窑瓷器至为罕见。民间亦禁止私烧瓷器,因此传世甚少。本件青花大罐造型、纹饰、发色均体现典型之空白期特点,是为此时期瓷器难得一见的代表佳作。罐短颈,丰肩,弧腹,腹下渐收,近足处外撇,足边斜削,平底无釉。口沿饰缠枝莲纹一周,肩部开光花卉纹饰,中间主题绘山水人物,青花纹饰通体绘制,发色明快,青料浓艳,画面运笔流畅,沿袭明早期一笔勾勒绘法,中锋运笔所绘流云与人物又有独到之处,显示出高超的绘画水平,飘逸感强烈,绘画风格及纹饰均为明代空白期样式。此罐造型标准,雄健稳重。世界各大著名博物馆珍藏的明初人物故事大罐中,此罐同类纹饰极其少见,类似题材大罐有上博的明宣德人物故事大罐,故宫的明成化人物故事大罐,北京市级博物馆藏的明空白期大罐。此器无论画工发色,都是此类中的巅峰之作,是一件极为难得的明早期青花传世精品。

2:明空白期青花人物纹罐,尺寸:高36.5厘米,估价:RMB 280,000 ~ 350,000,成交价: RMB 414,400 ,成交时间:2008-06-26,拍卖公司:浙江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罐唇口,短直颈,丰肩,弧腹,胫部斜收,矮圈足,平底。底足露胎,泛火石红。这种罐的造型,宋元以来十分流行,曾名之为荷叶罐。罐壁用青花装饰。青花发色妍丽,局部形成铁锈斑,当为典型的苏泥渤青料。颈部饰回纹,肩部饰变体覆莲瓣,胫部饰海水波涛。器腹为其主题纹饰,饰通景山水人物。人物画面可区分为三个连续的场景,有两高士对弈,一尊者拄杖观战;有麻姑捧寿桃献寿而来,二仙女执扇侍立。又有一拄杖老者,前后童子携琴捧盒,访友而来。衬饰仙山、仙鹤、灵芝、古松、梅鹿、灵芝状祥云等背景纹饰。整个画面人物仙风道骨,体现了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道教广为传播,深入人心。同时,其灵芝状云纹的描绘技法和人物脸部、衣纹的表现风格,则又是明空白期青花器的典型特征。该器规格硕大,特征鲜明,值得雅好青花瓷收藏的鉴藏家重点关注。

3:明空白期青花携琴访友梅瓶,尺寸:高33厘米,估价:RMB 300,000 ~ 500,000,成交价: RMB 345,000 ,成交时间:2016-05-18,拍卖公司:北京东方大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五周年春季拍卖会。

4:明15世纪空白期青花人物图棱式碗,尺寸:25.6厘米,估价:HKD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HKD 250,000 ,成交时间:2016-10-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秋季拍卖会。

5:明空白期青花“群仙祝寿”图大罐,尺寸:高36.5厘米,估价:RMB 80,000 ~ 150,000,成交价: RMB 218,500 ,成交时间:2019-08-04,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9春季拍卖会。

此大罐唇口,短颈,丰肩鼓腹,胫部内收。罐口沿点缀回纹,肩部绘以璎珞纹,莲托八宝纹,近足处装饰折枝花果纹。腹部主体通景绘制“庆寿图”,图中绘神仙人物、或对弈观棋、或捧仙桃祝寿,或携宝物逆风而行,人物神态安详自然。中间还有仙鹤与鹿口衔灵芝,穿梭其间,寓意“鹤鹿同春”。背景则辅以松树流云,山石小草,云气呈灵芝形,上有层层圈点密布,俗称“云堂手”,为空白期时期瓷器的典型特征。本罐形体硕大,胎体厚重,釉汁肥厚,青花发色灰蓝,画法粗犷,笔意雄健,是一件特征明显的空白期瓷器作品。

6:明空白期青花高士图梅瓶,尺寸:高36.3厘米,估价:RMB 70,000 ~ 100,000,成交价: RMB 184,000 ,成交时间:2014-09-21,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嘉德四季第三十九期拍卖会。

7:明空白期青花人物故事图梅瓶,尺寸:高38.5厘米,估价:RMB 60,000 ~ 80,000,成交价: RMB 172,500 ,成交时间:2013-05-1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3年春季拍卖会。

此梅瓶呈小口、圆唇、短束颈、丰肩以下渐收敛,近足部略外撇。造型敦实,胎坚质厚,釉质莹润,釉面泛青,清新雅丽,颇有特色。颈部饰锦纹,胫部饰蕉叶纹一圈,腹部的主题纹样是人物故事,而辅以大量的云纹,以粗线画云的轮廓,再以细线勾画内层,云纹似灵枝状如意头。通体以青花双弦纹为间隔纹饰的辅助。人物绘画飘逸生动,笔触传神,寓意深刻,在仙境中云游,乃有宣德青花人物之风韵。

8:明空白期青花孔雀牡丹纹梅瓶,尺寸:高33.1厘米,估价:无底价,成交价: RMB 112,700 ,成交时间:2018-11-24,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梅瓶制式周正挺拔,肩部锦地菱形开光内绘折枝花卉,此种常绘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瓶、罐器之上。瓶身绘孔雀牡丹图,孔雀引颈回首,漫步于牡丹丛中,其间衬以蜂蝶飞舞,怪石嶙峋,构成一幅生趣盎然的自然景致。近足处勾绘蕉叶纹一周。画风洒脱且古气横溢,颇具时代特色。

9:明空白期青花缠枝花卉纹花口大盘,尺寸:直径51厘米,估价:RMB 90,000 ~ 150,000,成交价: RMB 103,500 ,成交时间:2017-03-31,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嘉德四季第48期拍卖会。

明代空白期瓷器鉴藏


人们对一种事物的追求及喜好,往往伴随着时代精神的流传。这种时代精神,可能虔诚恭敬,可能温厚文明,也可能夹杂着许多迷茫的暴力。而古瓷藏家们所珍藏的明代“空白期”瓷器,则被看作是“朝野动荡”的珍贵证物。

明正统 青花缠枝宝相花莲瓣纹大罐 高37.9cm 成交价:105.8万元 北京中汉2013秋拍

所谓“空白期”瓷器,又被业界称之为“黑暗期”瓷器,即指明代正统(公元1436--1449年)、景泰(公元1450--1456年)、天顺(公元1457--1464年)这三朝所烧制的瓷器。这一时期的陶瓷,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状况。

由于明代宣德朝之后的近30年间,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变革,致使国势倾颓、内忧外患、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形势下,景德镇瓷业生产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制瓷水平与瓷器品质较前朝永乐、宣德有明显下滑。迄今为止,无论是考古发掘出土,还是公立博物馆馆藏,或是古玩艺术品市场中,能明确确定年代写有纪年款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瓷器鲜有发现。这种具有特定历史时代意义的明代空白期瓷器,自然会引起学术界和收藏界的关注。曾经一度,不少业界人士认为“空白期”三朝烧制的瓷器多为民窑产品,并没有官窑器。持这种论点者,其依据主要是因为无论是在出土还是存世的“空白期”瓷器中,器型制作规整的并不多。而且这一时期的青花或釉里红绘瓷技艺亦不及永乐、宣德时期那么精细,胎质也不够细腻。

其实,这一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仍然在烧瓷,只是因为连年战乱、改朝换代等原因,在品质与数量上比永、宣时期大为减少。这在《明英宗实录》、《大明会典》、《明史》、《浮梁县志》、《江西大志·陶书》等文献中均有记载。故而笔者认为,空白期并非无官窑瓷器,工艺精细者还是有的,只是绝大多数没有年款。笔者曾于广东省博物馆觅得一件带有纪年款的明代空白期瓷器,该器为正统八年的青花笔架,高7.7厘米、宽12.3厘米。整体器形为凸起的五峰相连山丛式,中空,在一山峰的一边和笔架的后面各有一圆孔,可以装水作水盂用。从隔着的玻璃展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器物以青料绘三层峦叠起伏的山峰。在笔架主峰后面书有“正统捌年”款。笔架的施釉肥厚,白中泛黄。笔者估计这件笔架由于当时的烧结度不够高,故而釉面开细碎纹片,纹饰和字呈黑褐色,个别处稍泛蓝色。即便官方没有给出明确的定论为官窑还是民窑,但以笔者综合研究之论可定其为民窑制品。尽管此器造形和纹饰较粗糙,但有绝对年款,是正统年间有年款的标准器物,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明正统 青花缠枝莲洞石牡丹莲瓣纹双兽耳盘口大罐 高41.9cm 成交价:230万元 北京中汉2013春拍

我们平时在收藏、鉴定明代“空白期”瓷器时,应从前朝的承继和发展的相互关系与影响上去认识与研究。正是由于很少发现过正统、景泰、天顺这三个朝代的瓷器有明确纪年之物,故而学术界非常坚定地将这段时期的瓷器都定义为“空白期”。但从系统的古代陶瓷鉴藏、研究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这不能够轻易地定义为瓷器的空白期,准确来说,应是官窑纪年款的空白期。

众所周知,这一时期国内的政治和经济都比较动荡,所以景德镇御窑厂处于一个相对低落的时期,因此我们平日在博物馆或者古玩行家手中所见的一些明代早期的名窑瓷器,但凡是没有款识,画工又相对比较草率,工艺也不太精细的作品,其烧制年代基本都往“空白期”靠近。至于这三朝的青花瓷的辨别,自然就不如永乐、宣德及成化那么好辨认,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正统朝瓷器接近宣德晚期,而天顺瓷器更与成化早期相近,而居于中间的景泰朝瓷器的风格特征应在二者之间。因此应该相互对比印证,与宣德、成化瓷各方面特征对比,而进行鉴赏、研究。

对正统、景泰、天顺年间青花瓷器的识别并非易事。因这段时期的瓷器我们在官方博物馆或艺术品拍卖市场见的不多,平时在民间文物流通市场或藏家手中接触的也较少。因此在研究这段时期的瓷器时,我们只能根据常见的一些纹饰和器型去对比、衡量,再进一步推敲。所以不能单看某一两个方面相同或相似就说是这一时期的,必须耐心、细致、全面地进行排比,不但要看器型、釉色、青花料、制作工艺、纹饰等,还应尽量的找出时代特点。

由于“空白期”瓷器的存世量少,故而其器型也不多,大多是沿用永、宣时期瓷器的特征,但也有一些新品种,如戟耳带座的器物,这是对元代瓷器的复古,但变化很大。釉与胎在制作工艺上相对比较粗糙,削足不规整,琢器一般底部无釉,碗、盘类底部跳刀痕比较明显。瓶、罐类器口沿多见削釉现象,足墙较宽而深,也是这一时期的普遍特征。这三朝立器的胎体比较厚重,瓶、尊、罐类的器口,正统瓷器与宣德相同,为直颈。而景泰、天顺的与后朝成化类似,多为上收下阔式。底足修得不太仔细,大多为敦厚的浅宽圈足或微微下凹的平砂底,有火石红斑痕和粘一些星星点点的窑渣在底部。

总的来说,空白期的瓷器胎体比较厚重,胎质细白滋润,釉色大多白中闪青,光亮透明,玻璃化程度较高,有的底足内施白釉,口沿施酱釉,青花发色有浓艳的,也有青中泛灰的,浓艳的是用宣德所存之苏麻离青钴料,也有锈斑。

这一时期的画法大多采用明早期一笔点画技法,笔法粗放,特别是中锋运笔,具有时代特征。画面简洁,布局疏朗,空间较大。自景泰朝开始,几何图案减少,而绘画成分逐渐增加,大部分为人物故事题材,另用缠枝花卉纹,绘画不算细致,但比较流畅。在图案纹饰上采用较多的为折枝花草纹和缠枝纹,动物纹中除龙、凤纹外,也常用麒麟和孔雀等瑞兽纹饰,星象图使用也相对比较普遍。

在史料记载中,正统三年曾禁止民窑烧造与官窑式样相似的青花瓷。正统六年命景德镇烧制金龙、金凤白瓷罐以及九龙九凤青花大缸,正统十二年又颁布了民窑不准私造黄、绿、紫、红、青、兰、白地青花瓷器的禁令。景泰五年、天顺三年又有减少瓷器的记载。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确定,这段时期无论官窑还是民窑,虽说有禁烧与减烧记录,但都仍在烧制。从景德镇御窑厂出土此期的实物及残片发现,也有一些独创性器物,但数量不多。其实也不难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战乱频繁、宫廷争权、社会动荡、经济衰退;二是帝王兴趣与爱好转移。在景泰年间,特别风行铜胎珐琅器,这就是最早的“景泰蓝”。其工艺是以铜做胎,然后在花纹轮廓线上镶嵌铜丝或金银丝,再在其中涂上珐琅彩,最后入窑烧制而成。据传景泰皇帝特别钟爱这种景泰蓝器,下令将宫廷陈设均改用景泰蓝制品。其品种之多,不可胜数,凡瓷器所有的器型,均烧成景泰蓝器。

民间对于明代“空白期”瓷器青睐度,自然是人见人爱。但由于其存世量少,投资者便对其市场价值不以为然。根据雅昌网所收录明代“空白期”三朝的瓷器上拍情况来看,总量仅有数百件,且成交价格亦不高,大多集中在十数万至几十万元的价格区间内,成交逾百万元者寥寥。笔者在香港佳士得、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广州华艺(原广州嘉德)等知名拍卖行的古董拍卖预展现场参观时,所见“空白期”瓷器拍品上拍量亦是少之又少。

在三个月前在广州华艺国际冬季拍卖预展上,所上手的是一件“明正统 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无款)。该拍品来源于著名收藏家徐展堂的徐氏艺术馆旧藏,当时估价为38—48万元,最终成交价为40.25万元。该器唇口、短颈呈梯形,丰肩下渐收,胫部修长,圈足。梅瓶颈部绘卷草纹,肩部装饰锦地开光花卉,足部则饰以蕉叶纹,腹部主体通绘携琴访友人物故事图,一高士手持拐杖,逆风而行,衣襟飘逸,神态悠然,一童子怀抱古琴紧随身后,背景装饰松石、小草、云气,其小草松枝画法简单明了,云气呈灵芝形,上有层层圈点密布,这些特征均为“空白期”时期瓷器所特有。当时笔者将其上手鉴赏时,衡量其重量比例适度,且手感亦非常舒适,是一件比较明显的大开门的明代真品。加之梅瓶的胎体厚重,釉汁肥厚,青花发色浓淡相宜,画面布局疏朗,笔意雄健流畅,画法粗犷大气,更可被认为是一件景泰至天顺时期的典型器物。

明代空白期瓷器的欣赏


收藏、鉴定明代“空白期”瓷器时,应从前朝的承继和发展的相互的关系与影响上去认识与研究。正是由于很少发现过正统、景泰、天顺这三个朝代的瓷器有明确纪年之物,故而学术界非常坚定地将这段时期的瓷器都定义为“空白期”。

明正统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

人们对一种事物的追求及喜好,往往伴随着时代精神的流传。这种时代精神,可能虔诚恭敬,可能温厚文明,也可能夹杂着许多迷茫的暴力。而古瓷藏家们所珍藏的明代“空白期”瓷器,则是被看作是“朝野动荡”的珍贵证物。

所谓“空白期”瓷器,又被业界称之位又被业界称之为“黑暗期”瓷器,即指明代正统(公元1436--1449年)、景泰(公元1450--1456年)、天顺(公元1457--1464年)这三朝所烧制的瓷器。这一时期的陶瓷,真实的反应出了当时社会经济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状况。

由于明代宣德朝之后的近30年间,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变革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变革,致使国势倾颓、内忧外患、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形势下,景德镇瓷业生产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制瓷水平与瓷器品质较前朝永乐、宣德有明显下滑。迄今为止,无论是考古发掘出土,还是公立博物馆馆藏,或是古玩艺术品市场中,能明确确定年代写有纪年款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瓷器鲜有发现。这种具有特定历史时代意义的明代空白期瓷器,自然会引起学术界和收藏界的关注。曾经一度,不少业界人士认为“空白期”三朝烧制的瓷器多为民窑产品,并没有官窑器。持这种论点者,其依据主要是因为无论是在出土还是存世的“空白期”瓷器中,器型制作规整的并不多。而且这一时期的青花或釉里红绘瓷技艺亦不及永乐、宣德时期那么精细,胎质也不够细腻。

其实,这一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仍然在烧瓷,只是因为连年战乱、改朝换代等原因,在品质与数量上比永、宣时期大为减少。这在《明英宗实录》、《大明会典》、《明史》、《浮梁县志》、《江西大志·陶书》等文献中均有记载。故而笔者认为,空白期并非无官窑瓷器,工艺精细者还是有的,只是绝大多数没有年款。笔者曾于广东省博物馆觅得一件带有纪年款的明代空白期瓷器,该器为正统八年的青花笔架,高7.7厘米、宽12.3厘米。整体器形为凸起的五峰相连山丛式,中空,在一山峰的一边和笔架的后面各有一圆孔,可以装水作水盂用。从隔着的玻璃展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器物以青料绘三层峦叠起伏的山峰。在笔架主峰后面书有“正统捌年”款。笔架的施釉肥厚,白中泛黄。笔者估计这件笔架由于当时的烧结度不够高,故而釉面开细碎纹片,纹饰和字呈黑褐色,个别处稍泛蓝色。即便官方没有给出明确的定论为官窑还是民窑,但以笔者综合研究之论可定其为民窑制品。尽管此器造形和纹饰虽较粗糙,但有绝对年款,是正统年间有年款的标准器物,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我们平时在收藏、鉴定明代“空白期”瓷器时,应从前朝的承继和发展的相互的关系与影响上去认识与研究。正是由于很少发现过正统、景泰、天顺这三个朝代的瓷器有明确纪年之物,故而学术界非常坚定地将这段时期的瓷器都定义为“空白期”。但从系统的古代陶瓷鉴藏、研究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这不能够轻易地定义为瓷器的空白期。,准确来说,应是官窑纪年款的空白期。

众所周知,这一时期国内的政治和经济都比较动荡,所以景德镇御窑厂处于一个相对低落的时期,因此我们平日在博物馆或者古玩行家手中所见的一些明代早期的名窑瓷器,但凡是没有款识,画工又相对比较草率者,工艺也不太精细的作品,其烧制年代基本都往“空白期”靠近。至于这三朝的青花瓷的辨别,自然就不如永乐、宣德及成化那么好辨认,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正统朝瓷器接近宣德晚期,而天顺瓷器更与成化早期相近,而居于中间的景泰朝瓷的风格特征应在二者之中而居于中间的景泰朝瓷器的风格特征应在二者之间。因此应该相互对比印证,与宣德,、成化瓷各方面特征对比,而进行鉴赏、研究。

对正统、景泰、天顺年间青花瓷器的识别并非易事。因这段时期的瓷器我们在官方博物馆或艺术品拍卖市场见得不多因这段时期的瓷器我们在官方博物馆或艺术品拍卖市场见的不多,平时在民间文物流通市场或藏家手中接触的也较少。因此在研究这段时期的瓷器时,我们只能根据常见的一些纹饰和器型去对比、衡量,再进一步推敲。所以不能单看某一两个方面相同或相似就说是这一时期的,必须耐心、细致、全面的进行排比全面地进行排比,不但要看器型、釉色、青花料、制作工艺、纹饰等,还应尽量的找出时代特点。

由于“空白期”瓷器的存世量少,故而其器型也不多。其,大多是沿用永、宣时期瓷器的特征,但也有一些新品种,如戟耳带座的器物,这是对元代瓷器的复古,但变化很大。釉与胎在制作工艺上相对比较粗糙,削足不规整,琢器一般底部无釉,碗、盘类底部跳刀痕比较明显。瓶、罐类器口沿多见削釉现象,足墙较宽而深,也是这一时期的普遍特征。这三朝立器的胎体比较厚重,瓶、尊、罐类的器口,正统瓷器与宣德相同,为直颈。而景泰、天顺的与后朝成化类似,多为上收下阔式。底足修得不太仔细,大多为敦厚的浅宽圈足或微微下凹的平砂底,有火石红斑痕和粘一些星星点点的窑渣在底部。

总得来说总的来说,空白期的瓷器的胎体比较厚重,胎质细白滋润,釉色大多白中闪青,光亮透明,玻璃化程度较高,有的底足内施白釉,口沿施酱釉,青花发色有浓艳的,也有青中泛灰的,浓艳的是用宣德所存之苏麻离青钴料,也有锈斑。

这一时期的画法大多采用明早期一笔点画技法,笔法粗放,特别是中锋运笔,具有时代特征。画面简洁,布局疏朗,空间较大。自景泰朝开始,几何图案减少,而绘画成分逐渐增加,大部分为人物故事题材,另用缠枝花卉纹,绘画不算细致,但比较流畅。在图案纹饰上采用较多的为折枝花草纹和缠枝纹,动物纹中除龙、凤纹外,也常用麒麟和孔雀等瑞兽纹饰,星象图使用也相对比较普遍。

在史料记载中,正统三年曾禁止民窑烧造和官窑式样相似的青花瓷正统三年曾禁止民窑烧造与官窑式样相似的青花瓷。正统六年命景德镇烧制金龙、金凤白瓷罐以及九龙九凤青花大缸,正统十二年又颁布了民窑不准私造黄、绿、紫、红、青、兰、白地青花瓷器的禁令。景泰五年、天顺三年又有减少瓷器的记载。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确定,这段时期无论官窑还是民窑,虽说有禁烧与减烧记录,但都仍在烧制。从景德镇御窑厂出土此期的实物及残片发现,也有一些独创性器物,但数量不多。其实也不难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战乱频繁、宫廷争权、社会动荡、经济衰退;二是帝王兴趣与爱好转移。在景泰年间,特别风行铜胎珐琅器,这就是最早的“景泰蓝”。其工艺是以铜做胎,然后在花纹轮廓线上镶嵌铜丝或金银丝,再在其中涂上珐琅彩,最后入窑烧制而成。据传景泰皇帝特别钟爱这种景泰蓝器,下令将宫廷陈设均改用景泰蓝制品。其品种之多,不可胜数,凡瓷器所有的器型,均烧成景泰蓝器。

民间对于明代“空白期”瓷器青睐度,自然是人见人爱。但由于其存世量之少,投资者便对其市场价值不以为然。根据雅昌网所收录明代“空白期”三朝的瓷器上拍情况来看,总量仅有数百件,且成交价格亦不高,大多集中在十数万至几十万元的价格区间内,成交逾百万元者寥寥。笔者曾在香港佳士得、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广州华艺(原广州嘉德)等知名拍卖行的古董拍卖预展现场中参观时,所见“空白期”瓷器拍品上拍量亦是少之又少。

笔者最近一次所接触的明代“空白期”瓷器是三个月前在广州华艺国际冬季拍卖预展上,所上手的是一件“明正统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无款)。该拍品来源于著名收藏家徐展堂的徐氏艺术馆旧藏,当时估价为38-48万元,最终成交价为40.25万元。该器唇口、短颈呈梯形,丰肩下渐收,胫部修长,圈足。梅瓶颈部绘卷草纹,肩部装饰锦地开光花卉,足部则饰以蕉叶纹,腹部主体通绘携琴访友人物故事图,一高士手持拐杖,逆风而行,衣襟飘逸,神态悠然,一童子怀抱古琴紧随身后,背景装饰松石、小草、云气,其小草松枝画法简单明了,云气呈灵芝形,上有层层圈点密布,这些特征均为“空白期”时期瓷器所特有。当时笔者将其上手鉴赏时,衡量其重量比例适度,且手感亦非常舒适,是一件比较明显的大开门的明代真品。加之梅瓶的胎体厚重,釉汁肥厚,青花发色浓淡相宜,画面布局疏朗,笔意雄健流畅,画法粗犷大气,更可被认为是一件景泰至天顺时期的典型器物。

明代空白期瓷器的收藏


空白期瓷器又称“黑暗期瓷器”,指明代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年)三朝烧制的瓷器。《明实录》等文献记载,历时约30年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朝廷都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烧造瓷器。正统三年,规定禁民窑烧造与官窑式样相同的瓷器。正统六年,命景德镇烧造金龙、金凤白瓷罐和九龙九凤青花缸。景泰五年,减饶州岁造瓷器三分之一。天顺元年,进行派中官赴景德镇督烧瓷器。但是,由于战争频繁,饥荒不断,皇室内部为争夺皇位发冲突,景德镇官窑生产的瓷器此时因朝野动荡不便书写年款。以往很长时期,各博物馆或私人收藏的这三朝官窑瓷器均被划归宣德或成化朝,致使人们对这一时期官窑瓷器生产面貌认识不清,称之为中国明代瓷器史上的“空白期”或“黑暗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一时期纪年墓里出土了一批民窑青花瓷器,特别是1988年11月,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珠山以西明御厂西墙外东司岭一巷道中,发现大量明代正统官窑瓷器,品种有青花和斗彩等,呈现出与宣德、成化不同的风格。随着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特别是对景德镇明代官窑遗存的进一步科学发掘,空白期瓷器的真实面目将会愈加明朗。

明景泰 青花人物“三顾茅庐”罐

胎体坚致,白釉泛青,青花淡雅,有少量黑斑,绘三顾茅庐故事图案,口伤,底锔。

估价: RMB 5-8(万元)

胎体:

这三朝琢器的胎体均较为厚重。瓶、樽、罐类的器口,正统时的与宣德时的直颈形状相同,而景泰至天顺时的则多与其后成化时的上收下阔式相近。

所见的这三朝琢器的修足工艺,也与其前后时期有所区别。一般底足削修得并不过分细腻,多为敦厚的浅宽圈足或微上凸的平砂底,带有火石红痕或粘有星点窑渣,类似其后成化大盘类多见的所谓“糊米底”。看来,这应是此时通行的一种琢器底足修整工艺。

纹饰:

纹饰画法,沿袭明初常见的一笔勾勒法而又有所变化特别是中锋运笔所绘的流云和人物,具有独到之处。上述墨书正统二年款青花缠枝莲兽耳樽、墨书景泰二年款青花海水浮莲罐及青花天顺七年款波斯文三足筒炉,均是代表这一时期画风与书体的典型器。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风格的纪年款青花器将会陆续被发现,从而为研究者提供新的资料。

所见的这三朝器物多为民窑瓷,而官窑瓷和民窑瓷又互有影响,因此在鉴定时,应当结合前后朝官窑器的各自特征,从器形、胎体、纹饰、青花色调以及器足处理等方面去分析对比,体察互相之间的细微变化和内在联系。

在瓷器的分期断代中,对各类纹饰、图案及边饰的继承和演变规律进行归纳和对比,对绘画的笔法和风格进行观察和分析,是相当重要的。纹饰固然具有时代标志,但器型、胎釉、色彩及器足等特征,同样至关重要,不容偏废。如果仅重纹饰图案,忽视其他特征,往往会对器物的特殊情况只凭一时的偶合而忽视主流方面。所以,识别并熟记各代不同的造型,领悟其形状和神韵,再倚以胎釉、纹饰、款识等特征,在鉴定中就可少走变路避免失误,而收事半功倍之效。

“空白期”青花罐


明正统、景泰、天顺三代被学术界称为瓷器的“空白期”。所谓“空白期”,并不是指在这个时期没有生产瓷器,而是指这段时期不论官、民窑器都曾有烧造,但传世品中至今未见一件署年款的官窑器,所见瓷器均为民窑,古文有“空白期”之称。

笔者藏有一只“景泰青花应龙纹罐”,此罐高15厘米、口径7.9厘米、足径8.8厘米、颈高1.5厘米、腹径14.81厘米。口沿向外翻卷,丰肩,鼓腹并渐收于底。砂底,足壁外撇,圈足内墙高是外墙高的三分之一,足内侧向外倾斜90度。器身共绘四道纹饰,颈部是四组草叶纹,肩部绘12只如意云头下垂纹,腹部绘两只在天空中飞翔追逐的应龙,腹下部是一圈简陋的变形芭蕉纹。此罐质地疏松,胎色微米黄,器表面气孔、缩翻现象较特殊。为何把这只青花罐断代为景泰时期之物呢?

首先,“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经济倒退,瓷器产量、质量下降,明朝从盛转衰。因而此罐胎质疏松,制作粗糙。

第二、从器物造型认证。此罐底足外撇,从腹部收敛于底外墙处有一凹度,宣德罐无此现象。此罐与天顺同类相比较存在的区别是:1.天顺罐的颈部已明显增高;2.天顺罐底足增高,内墙是外墙高的二分之一。造型上承宣德,下遗天顺。

第三、从绘画风格上识别。此罐继承了宣德时期某些特点,特别是龙尾向上飘逸都具宣德绘画技法。而在“成化青花法轮云纹罐”中,又能见到此罐过渡画风。尤其云纹和简单变形芭蕉纹画法,更具有此罐的遗传演变之迹。

第四、从青料色质上研判。此罐所用青料为国产“土青”,这种料含有大量的锰,因而发色不纯,呈淡灰色。宣德瓷用的是纯正发蓝进口“回回青”,因为苏门答腊使节曾多次携回回青进贡明朝,这么多青料宣德朝不可能用尽,所以后人把正统前期产品误判为宣德。但景泰年间,外国不可能再向明朝敬献贡品,这就是景瓷器用“土青”的一个特定因素。

明代弘治青花瓷器鉴赏


弘冶朝的官窑青花瓷器无论从胎釉、造型,还是青花颜色,都非常接近成化,因此有“成弘不分”之说。弘治官窑瓷胎子细润、坚密;有的釉面光亮闪青,有亮青釉的说法,有的釉面很白润,用“如脂似玉”形容,一点都不过分。青花颜色闪灰浅谈,纹饰纤细,图案稀疏;还有一类器物青花颜色稍浓艳,纹饰细密。常见纹饰有海水龙纹(以浅淡青花绘海水,深沉青花绘行龙,立体感极强)、火云龙纹、荷莲龙纹、龙穿花、四季花果、海马异兽、松鹤、缠枝牡丹、缠枝莲花、葡萄、焦叶、山石花卉、结带宝杵、海水江牙、婴戏、仕女及梵文等。弘冶官窑器型秀巧,修胎规整,圆器底足圆滑,盘底下塌(明中、晚期同类器都有此特点),圈足比成化时稍矮,足外下部有的也用青花画双圈。弘冶朝官窑款,有“大明弘冶年制”和“弘治年制”两种,均为楷书款,另有“弘治年制”篆款一种,但不见于青花器上。字体秀气有力,其中“弘”字的部首“弓”绝大多数写得向右边歪,好像要向当中倒,被右边的“么”支住。

弘治朝的民窑青花瓷和成化时一样,无论胎、釉的质量,还是造型的秀气程度,在明代民窑瓷器中都是较为突出的。民窑青花颜色比较浅淡,常见的纹饰有松鹤、折枝花、缠枝花、团花、花果、菜蔬、树石栏杆、高士图、婴戏仕女、骑马、鱼跃、庙前朝拜、火轮、莲瓣,纹饰画得非常潇洒飘逸,尤其人物,只寥寥几笔,活灵活现。常见器型除了盘、碗、香炉、大瓶、葫芦瓶外,还有一种深腹浅里的碗,俗称“诸葛碗”,即看外表是深腹碗,实际上碗很浅,底足心上有一大圆孔通腹部,腹是空的。这种造型明代成化时才开始出现,弘治朝渐多,有人说是温碗,有人说是佛前供器。弘治民窑瓷写款的不多,捐给庙里的佛前供器多写祈求平安、发财的长篇铭文,也有只写干支款的。

明代宣德青花瓷器鉴赏


宣德时官窑青花瓷绝大多数使用苏麻离青料,同伴具有永乐时期青花纹饰色泽浓艳、晕散、大小不等、凹陷胎骨具闪银白色“锡光”的黑色斑点等特点。同时宣德官窑还有一小部分使用国产钴料绘纹饰,颜色艳丽稳定,没有黑斑。宜德时期的青花瓷的胎体,比永乐时的同类器物要厚重,釉子肥厚闪育,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糯皮釉”。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

宣德青花纹饰比永乐的稍显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常见纹饰有批把绶带鸟、石榴、葡萄、四季花卉、花果、缠枝牡丹、缠枝莲花、缠枝菊花、缠枝灵芝、缠枝牵牛花、松竹悔岁寒三友、宝相花、束莲、海水龙纹、云龙、云风、海兽波涛、狮球、山石栏杆、仕女婴戏、八宝(明代的八宝顺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瓶、肠)、阿拉伯文字等,边饰有缠枝花卉、仰莲、蕉叶、忍冬、龟背锦、垂云、连钱纹、回纹、弦纹等。另外,宣德时期还有在青花地上留白纹饰的品种,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地留白龙纹渣斗,这类品种流传下来的极少。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代空白期青花瓷器鉴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代空白期青花瓷器鉴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空白期瓷器真伪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