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艺术瓷砖 > 导航 >

鉴宝先考艺术底康乾玄远晚清俗

鉴宝先考艺术底康乾玄远晚清俗

艺术瓷砖 艺宝瓷砖 陶瓷艺术

2020-07-03

艺术瓷砖。

藏友提供的青花大缸为仿制品。

藏友提供的青花大缸。

本期我们选择了藏友“xiubi_2006”提供的8样藏品近百张图片,潘继生在仔细翻看了所有图片后,给出了遗憾的鉴定报告:“都是现代仿造品,而且大多是制造工艺一般,价值不高的仿制品。”虽然收藏古董允许“摔跤”,但潘继生特别说明,收藏古董,其实也是一门艺术鉴赏课,“艺术的眼光和收藏家的眼光,其实是一致的,有时候单凭一件物品的艺术价值,就可以判断自己收藏的是否为真品。”

“我家有宝”现进行征集藏品鉴定,金版公布藏宝热线后,收到许多市民的来电,甚至远至湖北、北京,也有读者看到网上转载的报道后,请求鉴定。对此,“我家有宝”的记者感谢读者的热心支持,也再次感谢我们的专家潘继生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广大市民进行免费鉴宝的义务工作。

另外,“我家有宝”再次声明,本栏目只免费帮市民进行藏品年代、真伪、品相等方面的鉴定,但不会对藏品的价格进行评估,更加不会联系任何拍卖行进行藏品的出让事宜。

“我家有宝”店门长开,而且一直信奉“免费鉴宝”的宗旨,家中有宝的市民,可用数码相机将宝贝拍下图片(要求照片清晰,方便鉴宝),加上宝贝详细的文字说明,并附上您的联系方式,一同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我家有宝

风格:康乾玄远晚清俗

潘继生拿出“xiubi_2006”藏品中的仿晚清青花大缸做代表,“从此青花瓷的线条上看,人物刻画生硬呆板,构图混乱,艺术价值本身就不高,从这点上看,假如花大价钱去收藏这样的藏品,就非常不值得。”

潘继生简单介绍了清朝几个时期青花瓷的风格,其中康熙青花瓷器为巅峰代表,“如果以大件器皿算,气势一定是气魄雄伟。造型多用单纯挺拔的弧线、圆线和有力的直线相结合,外轮廓线各部分的组合变化乃至形体的整个比例也很协调。”而康乾瓷器的艺术风格,就是一种情景交融、澄怀观道的艺术理想境界,展示的是简淡、玄远的意味。

进入晚清,青花瓷有向“民俗”发展的倾向,比如花鸟虫鱼,历史人物或者民间故事为蓝本,或者是喜字纹、寿字纹、福寿纹等,“艺术价值已不比康乾,但一样能给人愉悦的感觉,xiubi_2006收藏的青花大缸,就是以历史人物为蓝本,但部分人马比例失当,这是很容易看出的‘艺术失误’。”潘继生说道。

鉴定贴士:

·晚清人物山水纹饰,多以历史人物和民间故事人物为蓝本,传世品中有八仙过海、麒麟送子、司马光砸缸、三国水浒等人物图案;

·晚清吉祥喜庆纹饰,有喜字纹、寿字纹、福寿纹等;

·晚清民窑青花器底款有四字楷书,六字篆书,均不太规整,且字体草率。大多用香炉、灵芝、龙凤、团花等图案作为标记。

鉴定报告

物品:仿晚清青花大缸

年份元代:现代

品相:全品

价值:收藏价值非常一般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鉴宝乱象调查:亟待规范的“鉴宝”


核心提示:

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4.255亿元成交;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图》4.025亿元成交……2011年上半年,古玩市场天价作品频现。

与古玩市场的火爆相对应的是,各种鉴宝节目也充斥着大小电视台的黄金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鉴宝节目不下20个。

但是近日,北京一位古玩爱好者将鉴宝专家、央视《寻宝》节目嘉宾毛晓沪起诉至法院,让人们开始从另一个角度关注鉴宝类节目。

近日,本报记者对北京“鉴宝”相关行业进行了深入采访,结果令人吃惊……

什么是宝?什么人能慧眼识宝?什么人能怀着朴素的科学求真意识鉴宝?

随着鉴宝类节目通过媒体走进寻常百姓家,真实与谎言、科学与虚假、智慧与利益,伴随着科普性,一起糅杂到了“全民收藏”当中。

我国一位著名的收藏家发出忧患之声不能怪我们知识水平不高,只能怪我们的投资环境不好。改变现状只能靠行政部门的介入干预,清理整顿混乱的局面,以此来保护藏家,甚至是国家的利益!

引发官司的“汝窑碗”

“现在案子到法院了,我只期待法院给我一个公正的判决”

2011年5月下旬,北京一家文化公司的负责人刘健将鉴宝专家、央视《寻宝》节目嘉宾毛晓沪起诉至法院。

事件起源于2004年3月。刘健称,当时他参加了一个古董培训班,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杨静荣前来讲课,他通过杨静荣认识了毛晓沪,并花387万元从毛晓沪的手中购得一只“宋代汝窑碗”。事后,经数位专家鉴定,此碗属赝品,并指出造假者即为毛晓沪本人。

随后,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中心的法人代表毛晓沪在博客上发表声明称:“事发前,我从来不认识这位刘先生,也没和他打过交道,更没有收到过他的387万元货款。故宫杨静荣从没向我介绍过此人,我也不知到什么‘古董培训班’。刘先生的碗从谁手里买的,刘先生自己清楚……但到法庭上就需要证据了……”

6月23日,记者来到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中心,该中心主任沈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毛晓沪目前在美国出差,并强调“毛老师自始至终没见过、也没与这位姓刘的先生打过交道。”

但沈平证实,一个香港人有一只汝窑碗,确实委托毛老师卖过,“一个姓沈的人从毛老师手里花86万元接过去的,故宫的杨静荣老师搭的桥。”

交易前,该中心对碗进行了鉴定。毛晓沪和杨静荣用传统的眼测鉴定,此外,国家博物馆和地质科学院的两位专家用仪器进行了科学鉴定。四位专家一致认定,该碗就是宋代汝窑!

毛晓沪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不知道刘先生手里的那只碗是不是我当年鉴定过的那只,他需要拿出证据。”

然而,刘健坚称,他的汝窑碗就是从毛晓沪手里买的,“现在案子到法院了,我只期待法院给我一个公正的判决!”

随便开的“鉴定证书”

“8000元能值吧?”“没问题,鉴定完我把估价给你写上。”“能多写点不,写3万块钱没问题吧?”“可以,应该差不多。”

记者注意到,刘健起诉毛晓沪时,提到他有一张汝窑碗的真品鉴定证书,事后,又有专家给他开据了一张确认该碗为赝品的鉴定证书。

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家表示,在这个圈子里,证书是给不懂行的人看的,或者一些人为了送礼蒙骗领导的。而在北京古玩界,证书随意买卖已是公开的秘密。不管这个东西是真是假,交钱就能买到证书。一般情况下,证书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花钱越多,证书上标明的估价也就越高。

这位向记者报料的收藏家递给记者一只哥釉高足花口笔洗仿品,“这是个仿制粗糙的笔洗,市场价20元都不值,稍微懂瓷器的人一眼就能辨知其价值。只要你肯出钱,肯定会有人说它值上万块,并且给你开具证书……”

6月25日中午,记者来到北京古玩城三楼的北京各与其古陶瓷鉴定中心。鉴定中心门口贴着一张海报,上面写着“艺术品鉴定师,于晓聪”。简介中称,他曾受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邀请,出席《专家鉴定室》栏目鉴定瓷器。海报旁边还有多张与央视主持人合影照片。

记者捧出笔洗后,于晓聪看了一眼,“我这鉴定得收费!鉴定之后,出鉴定报告和证书。”

“要个证书得多少钱?”记者问。

“别着急,我先看看。”于晓聪拿起桌上的放大镜,察看笔洗的底部,随后又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发蓝光类似手电之类的工具,又仔细察看了一番。

几分钟后,他说:“这个东西开个证书得2000块钱。能定准了年代,这个东西叫什么,我给你写得清清楚楚。”

“我给你2000块钱,光要证书,不要报告,行不?”

“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8000元能值吧?”记者问。

“没问题。鉴定完,我把估价给你写上(标在证书上)。”于晓聪说。

“能多写点不,写三万块钱没问题吧?”

“可以,应该差不多。”于晓聪让记者去给笔洗拍照,然后交钱办证。

记者注意到,所谓的证书是一张黄色厚纸板。于晓聪说,把鉴定的东西拍照后,贴在证书上,然后他给卡个钢印,并写上估价和评语就算完事了。

有“证书”的仿品

“当着真人不说假话,证书也是假的,但一般人绝对看不出来,给领导送礼绝对不会被发现。”

记者随后走进北京琉璃厂的胡同内,那里至少有20多名男男女女散坐在路边,不断有人与记者搭讪,“先生买古画吗?便宜,带证书的!”“先生,买高仿画吗,与真迹一模一样,专家都看不出来……”

一名中年妇女将记者引入一条只有一米多宽的狭窄胡同,经过几番拐弯,抵达一个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屋子。屋内墙上挂满了各种书画,在门口处最显眼的是一个铁皮柜子,上面摆着两三摞红色的证书。

她顺手拿出一本,展开里边夹着的一张宣纸,是一幅“范曾”的国画,“这画是仿的,但是证书的照片是真的,两个一模一样。”

“证书也是假的吧?”记者问。

“当着真人不说假话,证书也是假的。”她笑了笑,“但一般人绝对看不出来,给领导送礼绝对不会被发现。”她答。

离开前,她递给记者一张名片,上边写着“绘画工作室仿范曾、启功、中石、刘大为等各大名家,小甘。”

向西没走出几步,一个叫徐智平的小伙将记者拉入胡同的一间平房,“大哥,我有范曾的《八仙图》。”

他从一个抽屉里掏出一个档案袋,从中倒出了证书和画,“你看,这是荣宝斋的证书,绝对是保真,是我们私下里从旁边拍卖行花钱买回来的。”

与其他仿品相比,这张画卖1600元,是普通仿品的两倍,“虽然贵,但仿得像。真迹就在路对过的荣宝斋里!”为了让记者相信,徐智平亲自领记者去看了真迹。

在荣宝斋一楼大厅内,矗立着2米多高的一幅《八仙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范曾的真迹,售价2000万元人民币。

记者询问真迹的证书,女工作人员说:“荣宝斋作为国有企业,画作没卖出去之前,是不开具证书的。啥时卖出去,啥时再开证书。”

但记者注意到,在琉璃厂的东街,有一家画廊显得与众不同10余名画家现场作画,现场销售。

“绝对的真迹!”我国著名书画教育家、收藏家刘国柱告诉记者,这是他的创意,目的就是为了让买家知晓真假。他表示,这种鉴定证书是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的,因此也不承担法律责任。其证书只能代表某些鉴定人员的个人意见而已。有的专家收了钱之后,明明把真的说成假的,一旦对方找上门,他就会振振有词地说:“就这个水平,学识低,只是个人参考意见……”

“鉴定中心”的骗钱圈套

“不管东西是真是假,只要专家开口说话就得掏钱。”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北京古玩城、潘家园旧物市场、琉璃厂、故宫附近大大小小的鉴定中心多达数十家。这些鉴定中心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几乎都标明“陶瓷及工艺美术鉴定(文物除外)咨询,技术推广,组织文化艺术推广等服务……”

一家拍卖公司的副总经理富先生告诉记者,所有鉴定中心都是打政策的“擦边球”,或者就是超范围经营。

“一件东西拿到专家眼前至少可以赚你两笔钱。一笔是鉴定费,不管东西是真是假,只要专家开口说话就得掏钱!一般情况下收费从200元到数千元不等。”富先生说,这与专家的身份、知名度有关,最值钱的专家有两种,一是上电视的专家,再有是故宫博物院的专家。

“第二笔钱是开据证书的钱,一般开具一个证书至少1000元。”富先生称,有的专家为了赚钱,昧着良心把真的东西说成假的,或者把假的东西说成真的。

此外,鉴定中心还有一种骗人的把戏。在鉴宝行业中,除靠眼测外,还要借助高科技完成。北京古玩城从事鉴定的一位老板告诉记者,买家和鉴定中心相互勾结,赚取鉴定费。买家要求卖家将古玩送到指定的鉴定中心进行科技测验,但鉴定费要卖家承担,鉴定中心收取费用之后,将给买家提取一定的比例。

6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天雅古玩城附近一家写字楼内的鉴定中心。办公室卢主任称,每件东西科技检测费为2500元。

“我准备买20件瓷器,如果要指定到你们鉴定中心,对方掏检测费,那么每件能给我提多少?”记者问。

“每件给您提500元!”卢主任说。

向记者报料的老板还透露,有的鉴定中心为了骗取鉴定费,与买家设圈套,把货真价实的东西硬是说成假的,买家就有理由拒绝购买,结果卖家只能白搭检测费。

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国家文物部门并没有批准过任何文物鉴定机构,但现在北京确实有各种鉴定中心多达几十家。他们只是企业行为,工商批准其只提供咨询服务,他们的鉴定证书没有法律效力,同样他们也不需要到文物部门备案,文物部门也没有权力对其管理,只有工商部门有权对其经营范围进行管理。

“专家”也分很多种

“有的曾在故宫扫地、看大门,被开除后,名片上印的也是故宫博物院文物鉴定专家。”

“故宫的专家都在我们中心搞鉴定。”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的工作人员称。

经过走访,记者发现许多“鉴定中心”墙上挂的专家标注为“故宫博物院专家”。据了解,有一部分专家只在自己开设的鉴定中心鉴定,还有一部分专家靠走穴来赚钱,在多家鉴定中心挂职。

6月24日,在为清华大学收藏品投资经营与鉴宝高级研修班授课时,现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的胡德生把专家的构成分为四种人:第一种是正直的专家,“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专家,是不会轻易给别人看东西的,谁请都不去。我就是这样,除非公家请我我才去。”第二种是腐败专家,什么样的东西都给看,给钱就给看,“专家一杂就不专了,杂家永远不如专家。”第三种是“二把刀”专家,虽说有职称,可能是刚刚进来的,这样的人水平还不够;第四种是假专家,“有的曾在故宫扫地、看大门,被开除后,名片上印的也是故宫博物院文物鉴定专家。”

在北京古玩城进行瓷器鉴定的宋先生则告诉记者,专家鉴定说话也是有技巧的。比如许多人会要求开具证书,如果鉴定结果为真品,他就会在证书写上“此品为某某年代的”,如果为赝品,他就会写上“此品具有某某年代的风格”。“几字之差,意义截然不同。”在宋先生眼里,语言技巧性很重要,“就是打官司告状,他们都打不赢”。

专家构成人员复杂,专家“说法”又颇具技巧,那么这些专家又是怎么包装出来的呢?

记者在一家网站发现,“只要缴纳28800元,经过24天的学习,便可获得清华大学教育培训管理处颁发的收藏品投资经营与鉴宝高级研修班结业证。证书上加盖清华大学教育培训专用钢印。”

6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清华大学门外的科技楼。一位叫金龙的20多岁小伙接待了记者,他自称是这个研修班的组织者。

他称,学习结束后可以参加鉴定师考试,成绩合格后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鉴定师资格证。“我们学员参加考试需要交5600元钱,开卷考试,如果去劳动部需要交7800元,闭卷考试。”金龙表示,“开卷考试100%保证通过。两年来,仅清华大学就培训出100多名这样的鉴定师。”

记者就此致电授课教师胡德生:“24天就可以培训一个鉴定师吗?”

“就是两年也不可能培养出一个鉴定师。”胡德生说。“那你又为什么去授课呢?”记者问。

胡德生说,他们请我去讲课,至于其他颁发证书之类的事情并不知晓。他告诉记者,至今他也没有鉴定师资格证。

此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有些人为了出名,只要上电视,不给钱也可以,甚至挖关系找门路给制片人送礼,就是要上电视出名,因为如果参与电视台的节目之后身价会倍增。出名之后,为了赚回前期投入的成本,有些专家开始信口开河,不负责任。

胡德生称:“对于上电视的专家,我不予以评论。因为弊病太多,(电视上)说真话容易得罪人。”

“相信专家,但不要迷信专家!”胡德生说,只有专家才会造假才会卖假。有人曾在网上报料,有鉴定专家把自己收藏的假画作拿到节目中估出高价,欺骗观众。

同样,刘国柱也强调,不要过于信奉电视上的专家。有些专家利用电视平台忽悠人,他们所说的、所给出的估价只代表个人,或者说电视栏目组的意见,并非代表市场。

“宝贝是有限的,这种全民‘收藏’的提法,全世界仅发生在中国,这是一件非常可笑、哗众取宠的事情……”

对于目前鉴宝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刘国柱认为,电视鉴宝节目的初衷是好的,普及了文物知识,提高了保护文物的意识。但许多节目中,一些专家一味地追求藏品的价值,这给观众带来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盗挖古墓。

他说,艺术品和古董投资是一种潮流,这本身没有错。但是需要理智和知识,即使投资真迹,在交易过程中也会有风险。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肖卫基称,许多电视台都与其有联系,电视上鉴宝节目具有娱乐性,好多东西都是假的,甚至有持宝人请来演员当“托儿”,这些节目把知识性很强、很高雅的收藏变得低俗化。

对于这类鉴宝类节目,他显得很反感:“宝贝是有限的,这种全民‘收藏’的提法,全世界仅发生在中国,这是一件非常可笑、哗众取宠的事情……”

“眼下的鉴宝行业,孰是孰非凭的就是良心!”肖卫基说,在此基础上,大多数专家认为,鉴定一件物件需要两种办法,一是眼学(眼测),二是靠科学的仪器检测。

“单靠一种办法都是行不通的。”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中心主任沈平说,毛晓沪多年来一直推崇二者相结合的办法,采取仪器鉴定,可以通过激光照射检测釉面上的成分来区别新旧判断古今,且对瓷器没有任何损伤,“加上眼测,鉴定结果更准确。”

刘国柱指出,目前文物鉴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当。这个职业因为没有标准化,大部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家颁布的《文物保护法》中,并没有规定文物鉴定过程中哪个环节应负有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也正是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缺乏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才让一些不良人员钻了空子。

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希望文物部门介入鉴定行业。刘国柱建议,首先应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其次,对鉴定人才的培养要规范,建立相应的评审制度;清理整顿鉴宝行业的电视节目,打击市场上的各种欺诈行为,树立正确的舆论氛围。

刘国柱说,不能怪我们知识水平不高,只能怪我们的投资环境不好。改变现状只能靠行政部门的介入干预,清理整顿这种混乱的局面,以此来保护藏家,甚至是国家的利益!

清代康雍乾官窑斗彩瓷器


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品种;斗彩的施彩技法,通常指的是一种在器胎上用青料双钩纹饰轮廓,施亮釉烧成素瓷后,在青花双钩线内填画需要的色彩。使用的彩料相当丰富,有鲜红、油红、杏黄、姜黄、水绿、叶子绿、孔雀蓝、葡萄紫、姹紫等等。在清代继承了明代斗彩技艺,经过康雍乾三代,斗彩瓷器达到了工艺的顶峰时期,下面样子收藏介绍一下康雍乾官窑斗彩瓷器。

清康熙官窑瓷器斗彩云龙盘

清康熙官窑瓷器斗彩云龙盘高5 口21.5 底13.6厘米。 盘作圆唇、敞口、浅腹、大圈足。外壁绘斗彩卷云龙凤纹;盘内绘斗彩云龙火球图案,正面老头龙纹,威武凶猛;全器胎质细致坚密,釉面莹润,色彩丰富,色泽艳丽,绘画细腻精湛。底双圈内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官窑款。

斗彩云龙纹椭圆形缸

清代康熙朝大件器物增多,器不因胎体厚重而变形,端庄规整,显示出高超的制瓷技艺。缸为康熙时期的典型器,常见有青花或五彩,斗彩甚为少见,故弥足珍贵。

清 康熙斗彩云龙纹椭圆形缸通高43.5厘米,口径61.2×46厘米,底径47×29厘米。器呈椭圆形,折沿,深腹,沙底。器斗彩绘云龙纹,口沿锦地绘八宝纹。腹部云龙为二龙赶珠纹,两条龙穿游于云中,身体曲折,蕴含强烈的动感,龙象威严。整器纹饰绘制精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巧妙地结合,显得热烈而富丽。

清雍正官窑斗彩龙纹盘

清雍正斗彩龙纹盘瓷器高2.8 口17.1 底10.1厘米 。盘尖唇、撇口、浅腹、圈足较高。胎细白,施白釉。盘内壁饰“壬”字云纹,盘内底绘斗彩云龙戏珠纹,间以双圈青花弦纹相隔。盘外壁绘海水波涛及云纹。底青花双圈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官窑款。

此盘以淡描青花勾出纹饰轮廓线,再填以各色细润的彩料,填彩准确,很少溢漫出廓。红色油润,绿色似水般莹亮明澈,纹饰简洁优雅。

清乾隆官窑斗彩双龙纹抱月瓶

乾隆斗彩龙纹盘

康乾盛世中最昂贵的十件彩瓷国宝


《故宫十大珍宝瓷》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盛世帝王毕其一生打造的十件稀世国宝,世界罕见;是故宫35万件藏瓷中的彩瓷代表,涵盖了皇家彩瓷多个工艺门类及器型。

清康熙青花花鸟纹鱼尾瓶

珍宝简述: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原物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撇口、粗长颈、弧腹下敛,圈足外撇并有双重台,此类造型是康熙的典型器物,称“鱼尾”。器身通景青花纹饰,颈绘《锦鸡芙蓉图》,腹绘《锦鸡碧桃图》。宋徽宗曾绘锦鸡芙蓉,称锦鸡有“五德”之全。配上四季花卉寓意花开富贵、锦绣前程。

收藏价值: 完美复现康熙青花独有“翠毛蓝”,创历代青花艺术之冠!

清雍正斗彩摘枝花纹梅瓶

珍宝简述: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此器是雍正斗彩突破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完美演绎,将当时的粉彩胭脂红等引入画面,形成独一无二的艺术效果,是代表雍正朝陶瓷艺术创新力的杰出代表!

因所用釉上彩釉料配方极为复杂,所以烧成后的花卉显得格外富丽华美,但也因釉料化学成份太过复杂导致温度控制要求过高,使烧造成品率极低。

收藏价值:历史首件突破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工艺之作品,历史地位极高,釉料配方最复杂!

清雍正珐琅彩山水纹瓶

珍宝简述: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此瓶通体用珐琅彩彩绘山水人物画面,构图饱满却不失空灵爽朗之感,久观恍若身临仙境,用色飘逸,对再造工程中画师技艺水平要求极高!控制釉料的调配甚为苛刻!

因此这是此项目中废品率最高、复制难度最大、成本最高的一件作品,收藏价值亦独具其善!

收藏价值:中国珐琅彩写意山水第一瓷,用色飘逸难绘难烧,废百而存一!

清雍正·青花桃蝠纹橄榄瓶

珍宝简述: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瓶口外撇,束颈,溜肩,弧腹渐收,足略外撇,呈橄榄形。腹绘一粗壮的桃树,结硕大的蟠桃八个,衬以桃花、竹叶、山石、灵芝纹、五只蝙蝠上下飞舞,寓意“五蝠捧寿”之意。

雍正时期青花的烧造水平发展到了最高峰,此后再无超越!此桃蝠瓶 灵秀典雅,画工精致,是清代御用青花瓷的最高品质代表作。

收藏价值:中国青花瓷顶峰阶段代表作,千年青花只看一瓶,挑战青花技艺最高 水平!

清雍正·墨彩山水木纹笔筒

珍宝简述: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雍正皇帝不仅对瓷器品鉴要求极高,还创造出许多独特的瓷器品种,墨彩即是其中最有特色的原创之作,它采用国产彩料仿烧水墨珐琅的艺术效果,犹如在宣纸上以墨笔作画,木纹釉与墨彩结合,为世所珍罕。

此器胎体洁白致密,纹饰构图疏密得体,层次分明,景物错落有致,颇得章法,笔触运用自然灵活,渲染皴擦,宛如一幅感染力极强的中国 水墨画,格调清新,别具艺术魅力,是雍正时期少见的佳作。

收藏价值:雍正朝罕见的独创瓷种,故宫国画大师亲自指点临摹,艺术水准极高!

清乾隆·珐琅彩婴戏纹瓶

珍宝简述: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乾隆时期的婴戏图多出自供奉内廷的知名画家金廷标笔下。本作为金廷标早期作品,风格出于民间画法之上,画面用色明快,儿童姿态生动多样,动作夸张,由于彼时尚未受到乾隆个人好恶之影响,所以与乾隆朝中后期一贯的华丽与繁缛相比,艺术价值更高!是清代同类珐琅彩作品中最珍稀的一件作品!

收藏价值:乾隆明星画师原创名作,唯一摆脱繁缛、鹤立独行的珐琅婴戏纹第一器!

清乾隆·粉彩百鹿纹双耳尊

珍宝简述: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此作粉彩绘画技法高超,釉面匀净,纹饰繁缛,装饰效果富丽华贵,充分体现了乾隆官窑精品的时代风貌和技法水平。

乾隆晚年,皇帝密旨要求内务府烧造一件人间至“尊”珍瓷,并将宫廷画家沈铨的《百鹿百鹤图》绘制于尊上用于庆寿。

内务府与景德镇御窑厂数千窑工耗时数年苦心烧制,其间画稿经过上百次重绘,釉料经过上千次调整,终于在乾隆六十大寿之前烧制出盛极一时的百鹿尊,被誉为“千古第一瓷”。

收藏价值: “千古第一瓷”独领康雍乾三代风骚,百鹿图皇帝专享,与天同寿寓意非凡!

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

珍宝简述: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九桃纹瓷器是雍正朝所创,至光绪朝仍有仿造。而在所有雍正、乾隆和后世仿制的粉彩九桃纹瓷器上,以雍正时期的纹样着色最为鲜艳夺目,绘画水准也最高。

从八十年代起,故宫便大力研究此瓶的釉料化学成份与烧制条件,力图百 分百还原雍正时期的艺术效果,本项目复造作品 采用故宫 2015年最新研究成果,色差水平已能 控制在 0.5%左右,大大超过了 2005 年贾庆林送 与台湾领导人宋楚瑜的仿品水平!

收藏价值:故宫 30年最新科研成果巨献,工艺全面超越 2005年故宫国礼水平!

清乾隆·粉彩牡丹纹玉壶春瓶

珍宝简述: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本作品画法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无论山石、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烈,明暗清晰,层次分明。采用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与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相结合,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

乾隆亲自参与创作,因此是皇家艺术品味的代表, 显示出了乾隆皇帝极高的艺术修养,也是乾隆时期宫体画风的完美呈现,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拥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收藏价值: 乾隆艺术品味集中表现之作,是瓷绘艺术时代标志点之作品,收藏价值极高!

清乾隆·五彩八仙祝寿纹灯笼瓶

珍宝简述: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此瓶为乾隆中年时期亲自参与设计的瓷绘佳作,乾隆特命项级宫廷画师手绘十余稿,最终皇帝亲自选定了此稿进行烧造,可以说这是代表了乾隆审美水平的重要作品。

画中人物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绘画水平大大超越了民窑与官窑中的普通画工,是历代同类题材的翘楚之作。本作品再造工程中瓷绘部分在故宫专家的指导下,采用“双勾填墨”技法,参考馆藏实物与数码图案精确绘制,完美达到了形与神的兼备!

收藏价值:乾隆御用画师原创亲绘,双勾填墨创仿古瓷绘之冠!收藏价值极高。

【一周鉴宝金榜】


汉代绿釉壶

藏友伍先生:有一绿釉瓷器,形制如图,高31厘米,品相完整。请老师鉴定估价,谢谢。

“中华鉴藏网”()鉴宝专家:从图片上来看:此壶造型纹饰见出时代特征,胎釉有老化迹象,初步判断是汉代制品。若完美,估价10000元。

清末民初青花龙纹盖盒

藏友阿军:家藏盖盒一只,长20厘米,宽14厘米,高10厘米,有“江西瓷业公司”款识,请专家鉴定。

“中华鉴藏网”()鉴宝专家:此盖盒胎釉形纹彩时代特征明显,胎骨老旧痕迹明显,结合整体制作工艺痕迹初步判断是清末民初时期制品。“江西瓷业公司” 创办于光绪时期,也是晚清时期的官窑。以现有品相估价6000元。

清代晋窑执壶

藏友沈女士:瓷壶一件,高26厘米,请教专家是何产地、年代,并请估价。

“中华鉴藏网”()鉴宝专家:此类胎釉形特点的器物,多是北方磁州窑系山西、河北等一代窑口,尤其是以山西地区为多。其年代跨度也较长,从金元一直到民国和新中国初期都有生产。此瓶胎釉皆见有老旧气息,结合其整体工艺特点初步判断,是清代中期山西一带窑口制品。因其传世量大,估价500元。

精彩纷呈的鉴宝会


清光绪祭红釉官窑瓷盘

2014年元旦过后的第4天,本报与扬州双博馆联合举办的每月一次的公益鉴宝活动如期在天宁寺内举行,这也是癸巳年的最后一场鉴宝会。而甲午新年的第一场鉴宝会则将在3月1日的上午举行。

唐代钴蓝釉三彩小水盂

虽说已进入“数九寒天”,但鉴宝的当天却令人毫无身在“九天”的感觉,很是舒适。当记者匆匆赶到鉴宝现场时,专家的鉴宝台前已围满了前来鉴宝的藏友。天气给力,当天的藏友们也很给力,第一件亮相的“宝贝”就博得了在场专家的一致好评。这是一件品相完好、器形饱满、小巧精致、时代特征明显的“唐代河南巩县窑口的钴蓝釉三彩陶瓷小水盂”。“这种小水盂很难碰到!”专家一边细细观赏一边解说道,“河南巩县窑是唐代的重要窑口,始烧于隋代,唐代最盛,到五代初时衰退。巩县窑也是已发现的烧造唐三彩的最主要的窑址。而巩县窑烧造的三彩陶器胎呈灰白色,釉色有黄、绿、红、蓝、白、褐等多种,其对后来的宋辽三彩和元明清的珐花、素三彩、五彩瓷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像今天这个小水盂这种纯蓝釉色的真的很少见。”经过与藏友的协商,这件稀见的唐代小水盂最后被扬州博物馆当场收购。

清光绪祭红釉官窑瓷盘

随后的一位藏友拿出的藏品同样精彩。“这对瓷盘是我的一个朋友转让给我的,而朋友则是他的父亲传给他的,请专家看看。”说话的藏友是一位中年男子,只见他从随身的一个蓝色盒子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对红色的瓷盘递到了专家的手中。“这对瓷盘是清代光绪年间的祭红釉官窑瓷形制优美、品相完好。你看,这口沿的一圈白釉,就是俗称的"灯草口"。你的眼力不错。”专家赞道。“谢谢专家!其实,当时朋友转让给我时,一方面我知道朋友急用钱,另一方面,我一见真是非常喜欢。所以当时在朋友开价的基础上我又加了他一些钱。”因为太喜欢,这位藏友还特地为这对祭红瓷盘定做了盒子,精心保管至今。听完这位藏友的讲述后,专家特地询问了一下他当时的收藏价,得知后,专家笑着告诉他,“如今是远远不止了。”

清代官服刺绣补子

除了上述瓷器外,本次鉴宝会上的刺绣藏品也是相当出彩,一位藏友将他家传的民国初年的湘绣《秋景图》刚一拿出来就吸引了在场专家以及观者的眼球。“不错、不错!画意盎然,绣工精致,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听到专家的赞扬,这位藏友试探着问了一句,“那现在的价值是多少?”听闻此言,专家说道,“既是家传,并且一直精心保管至今很不容易,卖了也就没有了。只要不差钱用,还是不要卖,好好保存下去,毕竟留有几代人的气息呢。”另一位藏友拿出的刺绣补子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是清代文官官服上的刺绣补子。”专家说。这件文官官服上的刺绣补子,为深藏青色底,补子的中心位置绣有一只似鹤似锦鸡似凤凰的鸟禽,上部有祥云缭绕,下部为海水纹,海水纹的两边各有一朵红色灵芝,鸟禽上面以及鸟禽的腹部下各有一只寓意吉祥的蝙蝠。整个补子图案精美、工艺精湛,应该属于较高品级的文官官服上的补子。

民国象牙镂雕13层套球

这边藏友刚刚将这文官的补子收起,那边的藏友已拿出另一件官员上朝用的象牙笏板请专家鉴定。这件象牙笏板长约40厘米,有大小头,品相完好。“这是古代官员上朝奏事用的笏板,电影电视中常常可以见到的。古人上朝,事先将要启奏的事项写在这笏板上备忘,到时可以照着念,下朝再擦掉。”专家详解道。“不瞒您说,我就喜欢收藏象牙的东西,专家您再看看这件东西怎么样?”这位藏友又拿出来一件象牙制品。“这是民国年间广州工的象牙镂雕套球,很精巧,这球总共有多少层?”专家一边说一边反问道。“总共有13层。”藏友回答。记者看到,这件象牙镂雕套球,分为球体与底座两个部分,球体部分层层相套,雕工之精美令人不由不对制作者的精湛技艺心生感佩。据相关文献载:牙雕套球又称“同心球”、“鬼工球”,取鬼斧神工之意,其制作相当繁复,工艺要求极高。这件“民国象牙镂雕13层套球”当是此类牙雕套球中的精品。见大家如此感兴趣,这位藏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拿出一件象牙人物雕像来。这件象牙雕像约有20厘米高,雕刻的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自然再次引来了现场观者的叫好声。“您说,这象牙镂雕套球有什么用?没什么用!但我就是喜欢这巧夺天工的工艺,喜欢象牙这种材质的高贵。闲时,看看都觉得这牙雕艺人真是了不起!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多灵巧的一双手啊!”我想,这百年前老玩意的作者如能听到这位藏友的话,定会将之引为知己邀其共饮三杯的吧。

其实,对于任何一件老物件曾经的拥有者来说,无论是字画、瓷器、老家具,还是如这件象牙雕套球样的工艺精品,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百年,历经数代人之手得以留存下来,不都是这些老物件的制造者在不同时代寻找到的各个知音吗?也因此,从一定的角度来看,收藏,有时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知己酬唱!

记者吴娟

隐于市的鉴宝高手


据了解, 当今鉴宝专家分成几种,从优到劣,第一种是出自新中国成立前的名门望族或清宫后裔, 本身就是大藏家,见过大量真品,眼力超凡,但不靠鉴宝谋生,只偶尔露峥嵘;二是新中国成立前即在琉璃厂等古董行业谋生的人,新中国成立后转入国家文物部门,从事文物鉴定,鉴宝经验丰富,但由于自己不事收藏,事不关己自然不够尽心, 眼力也比第一种稍逊;第三种是学术派和经验派, 学术派有学历、缺眼力,理论知识丰富而实战经验不足,容易被高仿品骗倒,经验派有眼力缺学历,也包括考古队出身的人,往往只认自己见过的东西, 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只要是自己没见过的精品或珍品,常常断真为假;第四种最多,就是类似上文所述那位专家一样的“江湖郎中”,他们或者在国家文博单位工作过,或者获得过非文物部门的一些技术职称,对鉴定缺乏正规学习和锻炼,却擅长于包装自己,言必称“专家”、“理事”、“研究员”,是什么都敢鉴、什么证都能开的“砖家”。

而即使是著名专家,也常常犯下低级错误。2006 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浦生在公开场合表态,目前全国元青花瓷完器的真品还不到300 件,在全球目前仅有的几百件元青花瓷完器中,只有不到30 件绘有人物形象, 中国仅保留有八件,分别藏于江苏、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和香港的专业收藏机构。“这是典型的‘外来和尚能念经’,盲目把国外的理论请进国内,国外专家说300 件,国内专家就跟着念。我不能理解的是,还有那么多元青花在土里埋着, 怎么就知道总数了? 上次在国家博物馆,讲解员竟然也这么说,我认为这简直太荒谬了。”据了解,在江西高安博物馆,单从一座元代晚期的窖藏里就出土了24 件质量上乘的元青花和釉里红瓷器。

黄云鹏认为,真正的鉴定高手,不是专家, 而是商家。“仿古瓷不可能做到100%乱真,谁都没这个本事。真正的专家在产区、在市场里。比如鉴定景德镇瓷器的专家在景德镇,定窑的在定窑,龙泉的在龙泉。博物馆专家只看到库房里的瓷器,数量有限,不懂工艺,不调查窑址,能鉴定好吗? 就算一般的能鉴定出来,但高仿做旧当真卖,他们就迷糊了。你看那些卖老瓷片的文盲,康熙雍正,一看一摸就知道真假,为什么? 他们做了二三十年的生意,过手的瓷器十几万片,能看错吗? ”

现场“鉴宝” 十有九假


文物收藏家望野作客文化周末大讲坛,现场为收藏爱好者鉴宝。

收藏家望野作客文化周末大讲坛分享“鉴宝”感悟

昨日下午,莞城文化周末大讲坛特别策划了以“收藏与鉴赏”为主题的讲座,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收藏大家望野先生不仅向收藏爱好者分享了自己的“鉴宝”故事和一些鉴赏古董艺术品的小窍门外,还现场为市民“鉴宝”。不过,不少市民不辞劳苦地从镇区带着自己收藏的古玩“宝物”前来“鉴宝”,却纷纷被鉴定为“赝品”。

当一位藏家将一只漂亮的“转心瓶”拿到望野面前时,他细细端详了一下无奈地说:“其实像这种乾隆年间的‘转心瓶’,本来就是皇室定制的,目前存世的非常少。”

望野随即告诫在场收藏爱好者,“乾隆年制‘转心瓶’在社会上流传的已经十分少,大家在市面上买对的可能性,比买中彩票的可能性还要低一千倍。”

记者在现场观察了一下,将近一个小时的专家“鉴宝”过程中,真正被认定为“真品”的古董只有极少数。当藏家李先生拿着清道光年间的杯子上台并被专家鉴定为“真品”时,全场爆发出了一阵掌声。

高手教路:鉴别古董一“掂”二“摸”三“看”

“有时候,触觉会比视觉更加敏感。”望野昨日还向东莞收藏爱好者透露自己的“鉴宝”窍门。

“我首先会‘掂’一下,感觉一下那种分量。另外,还可以‘摸’一下,感觉一下釉面的光滑程度和触感。”望野举例,不少是“修补”过的陶瓷品,肉眼是难以看出来的,但是,却可以通过手摸来感觉到,哪里有问题。“如果你摸到哪个地方有点黏黏的,或者摸到哪里不舒服,那肯定这件器物是有点问题的。”

望野还提出,通过观看整件器物的气象是否符合那件器物的朝代特征,也有助于鉴定藏品的真伪。“就好像唐三彩,就一定会带有那股盛唐的气象。”

隐于市的鉴宝专家“高手”


隐于市的“高手”

据了解, 当今鉴宝专家分成几种,从优到劣,第一种是出自新中国成立前的名门望族或清宫后裔, 本身就是大藏家,见过大量真品,眼力超凡,但不靠鉴宝谋生,只偶尔露峥嵘;二是新中国成立前即在琉璃厂等古董行业谋生的人,新中国成立后转入国家文物部门,从事文物鉴定,鉴宝经验丰富,但由于自己不事收藏,事不关己自然不够尽心, 眼力也比第一种稍逊;第三种是学术派和经验派, 学术派有学历、缺眼力,理论知识丰富而实战经验不足,容易被高仿品骗倒,经验派有眼力缺学历,也包括考古队出身的人,往往只认自己见过的东西, 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只要是自己没见过的精品或珍品,常常断真为假;第四种最多,就是类似上文所述那位专家一样的“江湖郎中”,他们或者在国家文博单位工作过,或者获得过非文物部门的一些技术职称,对鉴定缺乏正规学习和锻炼,却擅长于包装自己,言必称“专家”、“理事”、“研究员”,是什么都敢鉴、什么证都能开的“砖家”。

而即使是著名专家,也常常犯下低级错误。2006 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浦生在公开场合表态,目前全国元青花瓷完器的真品还不到300 件,在全球目前仅有的几百件元青花瓷完器中,只有不到30 件绘有人物形象, 中国仅保留有八件,分别藏于江苏、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和香港的专业收藏机构。“这是典型的‘外来和尚能念经’,盲目把国外的理论请进国内,国外专家说300 件,国内专家就跟着念。我不能理解的是,还有那么多元青花在土里埋着, 怎么就知道总数了? 上次在国家博物馆,讲解员竟然也这么说,我认为这简直太荒谬了。”据了解,在江西高安博物馆,单从一座元代晚期的窖藏里就出土了24 件质量上乘的元青花和釉里红瓷器。

黄云鹏认为,真正的鉴定高手,不是专家, 而是商家。“仿古瓷不可能做到100%乱真,谁都没这个本事。真正的专家在产区、在市场里。比如鉴定景德镇瓷器的专家在景德镇,定窑的在定窑,龙泉的在龙泉。博物馆专家只看到库房里的瓷器,数量有限,不懂工艺,不调查窑址,能鉴定好吗? 就算一般的能鉴定出来,但高仿做旧当真卖,他们就迷糊了。你看那些卖老瓷片的文盲,康熙雍正,一看一摸就知道真假,为什么? 他们做了二三十年的生意,过手的瓷器十几万片,能看错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