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粉青釉瓷器 > 导航 >

清代粉青釉仿生文房用具瓷器

清代粉青釉仿生文房用具瓷器

古代粉青釉瓷器 清代粉彩瓷器鉴别 怎样鉴别清代粉彩瓷器

2020-07-06

古代粉青釉瓷器。

仿生瓷器是清代大量烧造,说明当时瓷器烧造工艺成熟,才有能力有精力创新古人没有瓷器品类,而仿生瓷器就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清粉青釉叶形洗

粉青釉叶形洗属文房用具之一。瓷器洗子皆呈树叶造形,边缘突起,中为浅底,叶柄粗短,叶片各分为五瓣;洗底部制有叶脉,纹理清晰,制作精细,生动形象。通体施以粉青釉,胎质细腻,釉色纯正,釉汁肥厚,色调青绿粉润,有青玉一样的艺术效果;洗底部各有里钉8个,中央处有蓝色篆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方款。该仿生洗外轮廓线复杂,加之粉青釉在明、清时期仅见于景德镇所制,组合配套烧成难度较大。

清粉青釉莲式水丞

水丞外形为莲蓬、荷叶造型,将水丞、笔洗两件文房用具化身为文人喜欢的莲荷,巧妙地把实用器与艺术品合二为一。水丞由横置的六角形莲蓬头制成,表面制有7个乳钉状凸点,用来象征成熟的莲子,上部开有圆口,空腹用于盛水;其侧有两片叠加的荷叶,一为椭圆形全叶,一为露出一半的月牙形叶,均可用作笔洗。粉青釉莲式水丞整个瓷器施以粉青釉,以淡绿色为主,釉质莹润,色彩柔和。器底有多处支烧点。 这件水丞造型活泼,是清中期清宫文房用品中的代表瓷器。

清粉青釉莲式水丞包浆厚重,有历史感的瓷器

水丞为古代文具之一,三国、两晋时多作兔形,唐、五代时有呈瓜棱形的,少数有盖;明、清时期继续烧制,以景德镇窑制品为最佳。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清代冬青釉(东青釉)官窑瓷器


冬青釉瓷器相传是北宋时期东京(河南开封)民窑烧制的一种色如碧玉的青釉,也称冬青釉和冻青釉。清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仿烧的东青釉十分成功,乾隆时期传承了这种技术,并且添加了许多装饰技法,如东青釉描金、冬青釉粉彩等。故宫里收藏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宣统时期的冬青釉官窑瓷器。

青釉荸荠式三系瓶,清雍正,高14.6cm,口径7cm,足径11.1cm。

瓶撇口,短颈,斜肩,肩部有三系,腹大而扁,圈足。通体及足内均施青釉。腹部凸起两道弦纹,近底处有凸莲花瓣纹一周。足内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青釉是中国最古老的颜色釉,至清雍正时,景德镇青釉瓷器的生产达到了烧瓷史上的最高峰。此时的青釉包括豆青、冬青、粉青、梅子青、蟹壳青诸种。雍正时期的青釉釉面光润、坚致、细密,此特点一直保持到乾隆、嘉庆时期。

荸荠式瓶是清代流行的一种瓷器瓶式,首创于康熙时期。其直颈较粗,有撇口与直口之分,器腹均为扁圆形,状如荸荠,故此得名,又称直颈瓶。品种有青花、黄釉青花、豆青釉、郎窑红等。

冬青釉暗花海水龙萝卜尊

冬青釉暗花海水龙萝卜尊,清康熙,高19.2cm,口径3.3cm,足径3.5cm。

尊撇口,细长颈,丰肩,深腹,外腹微弧,瘦底,足底内凹。通体施冬青釉。颈下部凸起弦纹三道,腹中部至足凸印螭龙两条,间以带状云纹和海水纹。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萝卜尊 又称莱菔尊。清康熙朝御窑厂生产的特殊器形之一。小口外撇,颈稍细长,丰肩,肩下渐收,凹底,小窄足。以豇豆红釉为主,也有豆青釉和天蓝釉品种。

造型多样的历代文房用具水盂


古往今来的文人,历来重视和喜欢文房用具。中国的文房用具除基本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外,还派生出来许多,如水盂、印章、印盒、笔洗、笔筒、镇尺、砚屏、墨盒等。水盂,是一种敛口的小型容器,为盛水磨墨用的盛水器。它的形制多种多样,千变万化。

水盂作为文房用具最早出现于秦汉,定型于六朝。六朝水盂种类较多,有圆形扁腹、蛙形、兔形、鳖形等。如镇江博物馆藏越窑青釉鳖形瓷水盂(图1),是于2008年市禹山北路和融优山美地三国吴墓出土。通高6、口径1.8、底径5厘米。器呈鳖形,鳖首昂起,颈部刻划螺旋纹。鳖背(图2)上设管状注水口,鳖腹平坦,平底(图3)。鳖背刻划水波纹装饰。全器施釉,底部无釉。造型生动,工艺精湛。

唐宋水盂的形制承袭前朝,无大变化,一般为小口,圆鼓腹,假圈足。镇江市中山路拓宽工程工地出土1件唐代长沙窑青釉蓝褐彩瓷水盂(图4),高3.8、口径3.2、底径3.3厘米。敛口,鼓腹,假圈足。肩部施蓝褐彩条纹,胎灰白色,较紧密,施釉不到底,釉层光亮。

明清水盂品种多样,康熙时期创烧一种形似马蹄式的水盂,如镇江博物馆藏康熙款冬青釉马蹄式水盂(图5),高7.5、口径4、足径4.8厘米。敛口,圆唇,削肩宽腹,内挖浅圈足,足内“大清康熙年制”双行楷书款。因形似马蹄,故称马蹄式水盂。全器刻划云纹,祥去飘绕。器型简朴,釉色淡雅,纹饰疏朗而飘逸。冬青釉又称东青釉,据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为北宋时汴京东窑(今河南开封陈留)所烧,所以称为东青釉,青釉色青中闪绿,苍翠欲滴。雍正款白地红彩草叶纹葫芦形水盂(图6),高4.8、口径3、底径6厘米。敛口,束腰,腹下垂,平底。外腹绘梵红草叶纹,彩色淡雅,纹饰纤细柔和。底有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楷书款。器形小巧,精致可爱。

历代水盂造型小巧、精致可爱,摆在书桌上,不仅是实用器,而且更趋于观赏性、艺术性。

‘粉定’、‘泪釉’,定窑瓷器


在富豪新贵们在收藏钻石、艺术品、豪宅之后,从天上掉下来的陨石——这种稀有的天外来物正成为他们收藏的新宠。为了彰显自己的独特品位,他们把眼光放在了陨石市场。于是中国的新富阶层正在掀起一股在全球市场花高价购买陨石的热潮。对他们而言,陨石的体积越大越好。在他们眼中,汽车再高档也是由人制造的,但陨石却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是人力无法创造的,是来自外太空的瑰宝,珍稀无比。

从目前全球的收藏市场来看,对于陨石的价格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目前的陨石市场已经全球化,但数量相对有限。在这个市场中,品相好的陨石碎片最高售价可达数十万欧元。最受追捧的是月亮陨石,市场零售价一般在500美元/克左右,最贵是25000美元/克。火星陨石的价通常在200美元/克以上,而铁陨石的价格则处于第三位,市场价格一般为15美元至150美元/克。在沙漠和两极地区发现的陨石售价更高。在国际走私物品的单价排名中,陨石价格已经打败了钻石、貂裘和冰毒,位列第一。

中国人对陨石的兴趣给陨石的高端市场带来的冲击尤其剧烈。对于中国的新富而言,拥有一块陨石比开豪车、穿时装和住豪宅更能显示其财富和特殊身份。

定窑瓷器的胎骨较薄而且精细,颜色洁净,瓷化程度很高。釉色多为白色,釉质坚密光润。定窑瓷器的白釉多闪黄,故有"粉定"之称,釉面偶尔还有垂釉的现象,由此又有了"泪釉"的别称。宋代定窑瓷器常见的器型以碗、盘、瓶、碟、盒和枕为多,罐、炉等器形则比较少。定窑瓷器的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北宋早期的定窑刻花,构图、纹样都比较简单,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具有浅浮雕的美感。北宋中晚期,定窑的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

定窑是中国宋代主要瓷窑之一,后世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曲阳县宋属定州,故名。烧瓷始于唐,盛于北宋,元以后衰落。北宋苏轼《试院煎茶诗》、宋邵伯温《闻见录》、元刘祁《归潜志》、明曹昭《格古要论》、清朱琰《陶说》等文献,均对定窑有所记载。古陶瓷专家叶麟趾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率先调查了定窑,确认了曲阳涧磁村窑址。

50年代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定窑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与发掘,基本上弄清了定窑的烧瓷历史、烧制工艺、装饰特点、产品品种以及与邻近地区的相互关系。受定窑影响并烧制定窑风格产品的窑业,多集中在山西省境内,有平定窑、阳城窑、介休窑等。四川省的彭县窑也烧造定窑风格的白瓷。定窑瓷器传世品较多,原清宫收藏的也不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湖南长沙,浙江临安,陕西西安,江苏镇江、南京、江浦,河北曲阳、定县,河南安阳,辽宁朝阳和北京通县、丰台等地的唐、宋、辽、金墓葬、塔基、窖藏中均出土了许多定窑瓷器,仅1969年发掘的河北定县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和至道元年(995)的两座塔基,就出土了完整精美的定窑瓷器100余件。

宋代官窑瓷器鉴定:

1、器型和概貌:宋代造型。大多用来祭祀或陈设,也有部分日用品。一般概括为厚胎厚釉、厚胎薄釉、薄胎薄釉、薄胎厚釉以及胎不太厚(3.5毫米左右)釉也不太厚(0.8毫米左右)适中型等。釉色纷繁。釉质莹润如玉。釉面开片,大片纹者多。

2、胎色和胎骨:宋官窑瓷胎色从传世和窑址出土两种情况看,为黑、黑紫、灰黑、香灰、浅赭、灰(含深灰)、灰白(有的趋白)、土黄(含褐黄红)。黑胎数量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为香灰、灰、灰白等色。

3、釉层和釉质:釉层有厚薄两种,薄者小于1毫米,厚者大于1毫米,但都比哥窑瓷和汝窑瓷厚。

4、釉色:因两宋窑口多而不同,颜色纷繁复杂,粉青、虾青、米黄、蜜腊黄、翠绿、月白等色居多,其中以粉青、米黄、蜜腊黄、翠绿等色最为引人。

5、开片:分大开片、小开片,有大器小片者为贵,小器大片者为奇之说。具体分三种,第一种为开大小片,即藏家所说的文武片,即在同一器物釉表开大小两种纹片,大片很大且稀疏,小片很小而集中。

6、纹路:开片裂纹不断延长弯曲或回旋形成的纹线。最有代表性的为蟹爪纹,即纹路从一点向多方幅射延伸弯曲支展的形态。被人称做“九曲十八弯”。

7、纹色:鳝血、鱼籽黄、血黑、黑、金丝铁线、白裂等颜色。

现汝窑粉青釉弦纹三足奁,乃瓷器收藏佳选择


近几年来,由于金市、股市、期市一路走低且行情不稳,投资环境普遍不被看好,这反而给其他的投资行业带来勃勃生机。时下,源源不断的投资涌向瓷器行业,瓷器收藏在市场规模、成交额和投资人数等方面逐年飙升,俨然成为炙手可热的热点。瓷器收藏、投资咨询公司如雨后般春笋冒出来,并在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其中,上海君道艺术就备受广大收藏、投资爱好者的一致青睐和追棒。

古语曰:“家有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据上海君道的专家介绍,在风声水起的瓷器收藏市场,作为五大瓷器之首的汝瓷一直是广大收藏家和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据介绍,汝瓷始于唐朝,兴于宋代,其胎质细腻,常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而且造型古朴典雅,工艺复杂独特,为其它窑所不及,有着“名瓷之首,汝窑为魁”,得以流芳百世。

一直以来,汝瓷都是以奇货自居,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品和至宝。同时,官汝窑大约只烧造了20年左右,而且都是贡御之器,宫廷专用,民间的传世品极少,据统计现存仅有67件,加上近年出土的也屈指可数,故“物以稀为贵”,价值很高。在国内拍卖市场上起拍价少则数百万、上千万,甚至有的拍卖还过亿,这当然有炒作的水分,而且有加无货上拍。在国外市场上,汝瓷上拍为数极少,其价都在几千万人民币。

说起汝窑器的釉色,大家第一反应就会想到那恰是“雨后天晴”般的“天青色”,但是天青色只是多种汝窑釉色的一种,其实淡雅映翠,如越窑青瓷“秘色”的“粉青色”才是汝窑器的主要釉色。汝窑所烧制的器物多为瓶、尊、盏托、碗、盘、洗、三足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其中三足奁存世仅有2件,一件存于故宫博物馆,另一件存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亚学院斐西瓦乐大维德中国美术馆。

此次,上海君道征集到这件汝窑粉青釉弦纹三足奁,经有关专家介绍,其特征是通高8.3cm、口径12.5cm,器型规正,胎体轻薄,施釉凝厚均匀,釉色粉青泛黄,积釉处呈绿色,釉面光亮莹润,玉质感整器在口沿、腹部、底部分别装饰三条弦纹,布局协调,弦纹釉薄处呈灰白色,微见胎质本色,器身可见年代已久仍在脱变自然形成的细密片纹。此外,器底迎光侧视闪现着五光十色美丽似彩虹的光晕,三足满釉,装饰规矩,搭配合理,十分耐看,极富艺术感染力,极具观赏、研究与收藏价值。

通观该三足奁,无论从造型、釉色、工艺艺等方面看,可谓独树一帜,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投资价值也必将“钱”景无限。如此一件传世真品,现在拍卖价只需要两千万,以极小的投资必然会得到高额的回报,不失为汝瓷乃至瓷器艺术品的最佳选择。

(责编:周华、王越)

*******************************************************************

中华古董古玩交易中心电话:13641916336

微信:203044303

QQ:203044303

清代青花瓷器青料特征


清代由于在景德镇设立了“御窑厂”,并屡委榷陶官督造贡瓷进御,青花瓷更加选料精细,画风臻妙!清代青花瓷的色彩呈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净,别具风格;釉上五彩因发明釉上蓝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丰富多彩,纹样清新,着色鲜明;清代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其时代特征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1)顺治~嘉庆时期

青花至明以后,又在康熙(1662-1722)年间再创巅峰。当时主要采选浙江绍兴、金华及衢州一带出产之“浙料”,加上纹饰表现手法以分水皴法绘之,因而成品发色翠蓝透亮,层次分明,富立体感。

国产的青花料中浙料为最佳,色重浓艳,轻则淡雅,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品种,其中以元子为最好。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回青料用竭,开始使用浙江产的浙料,明万历中期以后至清朝前期景德镇官窑均用此料。

1、顺治时期。其青花料基本上采用晚明的国产浙料,色调较为丰富,且开始分出浓淡和阴阳面的层次。但也有部分江西土青,呈色并非一色而有青翠、淡蓝、黑蓝、正蓝之分,缺乏永宣窑青花沁入骨到底韵味。

2、康熙时期,其青花瓷主要采用国产上好浙料,呈色以翠蓝为主,由于采取了“分水”皴染的技法,使画面富有实感,其色娇艳青翠、清新明快,层次分明,为青花装饰的高峰时期。影响深远至雍、乾、嘉时期。

(2)道光~宣统时期

道光时期青料使用无规范,故前期青花色淡雅清晰而呈灰色,无青花色料凝聚的斑点和晕散,呈色稳定;后期青花有漂浮现象,并影响至整个晚清花的时代特征。清代晚期青花瓷制作都采用国产青料,也有可能是珠明料。咸丰时期典型青花瓷颜色淡雅或者淡雅;同治末期还采用了进口青料洋蓝,烧制出的青花瓷颜色鲜亮,青中泛 紫,缺乏天然矿物青料的美感;光绪时期的国产青料采用的是浙料,民窑则用洋蓝或石子青,所产青花瓷特点是颜色漂浮在釉中;宣统时期采用国产青料,民窑则多用洋蓝,产出青花瓷颜色青翠明艳。

清康熙瓷器苹果青釉瓶


苹果青釉瓶造型为清康熙时期所独有,胎质细腻,釉面匀净,釉色青绿,恰似青苹果的色泽。秀丽的瓶体在含蓄的青釉映衬下,尤感素雅庄重。

苹果青釉瓶瓶撇口,束颈,溜肩,椭圆形腹,圈足。通体施苹果青釉,色调柔和,釉面光润有开片。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

青釉是我国传统的色釉,系以微量的氧化铁作呈色剂,经高温还原焰烧造而成,釉色清淡含蓄,类冰似玉,深受人们的喜爱。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釉瓷器进一步发展,在釉色控制技术方面更加娴熟,烧造出大量粉青、冬青、翠青釉等名贵青釉瓷器。

翠青釉 瓷器釉色名,青釉之一种,为明代永乐时所创。釉色青嫩如翠竹,色泽光润,釉中有密集的小气泡。因釉汁垂流,器物肩部色泽淡雅,下部较浓重。

清康熙,高21.2cm,口径8.4cm,足径8.9cm。

苍翠欲滴清代雍正粉青釉瓷器


中国瓷器最早的颜色釉是青釉,而粉青釉是青釉的一种,更是青釉中最典雅的釉色,粉青釉创烧于南宋的龙泉窑,含铁量在1%—3%,在生胎上挂釉,釉层较厚,以铁为呈色剂并含有少量的锰、钛,用1180℃—1230℃的高温还原焰烧成的颜色釉,如半透明的青玉风行一时。

清代雍正粉青釉瓷器特征

1.历经几百年发展,以及康熙对青釉开始烧造为雍正粉青釉奠定了基础,清代青釉瓷器的烧造开始于康熙,盛于雍正、乾隆时期,根据釉色深浅的不同又分为豆青、冬青、粉青3种釉色。其中以粉青釉色最为雅致美观。

2.清代雍青釉瓷器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瓷器。

3.雍正时期的粉青釉瓷器是模仿明代永乐时期同类釉色品种,和永乐时期的粉青釉器物相比,雍正时期的粉青釉釉层更显纯润厚实。

粉青釉茶壶

粉青釉茶壶敛口,扁圆体,短直流,方曲柄,假圈足,平底。高11.6cm,口径7.5cm,足径14.5cm。盖与壶以子母口套合,盖面微隆起,上附桥形系。通体施粉青釉,光素无纹。壶流及壶口沿因釉层较薄微露白胎。外底青花署“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此壶造型简练,线条硬朗但不失流畅,色泽清淡素雅,釉质较温润,是一件赏用俱佳的粉青釉瓷器,跟现代紫砂壶造型有异曲同工之妙。

粉青釉尊

粉青釉尊,线条优美流畅,隽秀娴雅,在造型上颇具艺术韵味。清雍正,

尊广口外撇,折肩,腹部呈六方委角形,束腰,圈足外撇。通体满施青釉,只在肩部饰一道凸起的弦纹。高13.3cm,口径21.2cm,足径11.6cm。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

清雍正粉青釉七孔花插

花插由一托盆上置7个小撇口瓶组成,瓶垂腹,底粘于托盆上,托盆圆口,直壁,圈足,足内有青花3行6字“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高11.5cm,小瓶口径2.5cm,足径14.8cm。外壁饰有两周弦纹,并凸起8条曲线纹。

清雍正时期青釉瓷器的生产无论是配方还是对烧制技术的掌握均达到了历史颠峰,粉青釉色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瓷油灯赏析


我国照明的历史十分悠久。《楚辞》:“室中之观多珍怪,兰膏明烛华容备。”《文子》:“鸣铎以声自毁,膏烛以明自销。”战国秦汉时已有各式精致的铜烛台。油灯的基本造型是由油盏、灯柱和承盘三部分构成,南京市青凉山三国吴墓出土的一件青釉瓷熊灯,灯柱做成熊形,蹲坐在承盘内,头顶和前肢托着油盏,承盘底部刻有“甘露元年五月造”铭文。唐代出现一种无柱盏式油灯,移动起来比较方便。此后油灯继续烧造,造型趋于简朴,灯柱细长,把放光体托高,便于照远。镇江扬中永鑫堂藏有一件南宋龙泉窑粉青釉瓷油灯(见图),高7.7厘米,口径6.6厘米,足径4.8厘米。呈盏形,圆唇,浅腹,内底为一圆管,中空,灯芯从圆管里出来,盏下承柱,柱中有一突棱,喇叭形足。碗腹刻划仰式莲瓣纹,莲瓣丰腴肥厚,立体感强。龙泉窑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继越窑之后兴起的又一个重要青釉瓷窑场。形成于北宋早期,衰落于清中期。龙泉窑分布于大溪河两岸,产品经大溪入青田溪,自温州出海,北上进长江运抵各地。北宋时期龙泉窑青釉瓷尚保留着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遗风,釉呈浅青或青黄色,釉层薄而透明。南宋为龙泉窑发展时期,产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镇江市南宋文化地层、古井中出土的龙泉窑青釉瓷及残片较多,其次是南宋墓葬。器物品种繁多,工艺精湛,釉色晶莹润澈。器物有碗、盏、盘、洗、钵、盆、炉等。如碗,一般为敞口,深腹,圈足。有的外壁刻划仰式莲瓣纹,莲瓣丰腴肥厚,立体感强。有的碗底心印有方印,内楷书“金玉满堂”、“河滨遗范”,另还在遗址中出土有“上陈新范”戳记。南宋时期龙泉窑形成自己的特色,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著称于世。粉青和梅子青釉是一种“石灰碱釉”,这种釉在高温中粘度较大,流动性较小,釉层较厚,釉面呈现出一种柔和淡雅的玉石效果。装饰手法有刻花、模印、贴、堆等。北宋流行的划花、篦花少见。因为此期器物一般为薄胎厚釉,划花纹饰在厚釉下不明显,而在胎上用模印纹饰、戳记和贴、堆花纹饰,施釉后入窑烧造,釉在高温中产生流动,凸起的纹饰显得清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