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墙面 > 导航 >

黄永玉画瓷赝品揭秘

黄永玉画瓷赝品揭秘

瓷砖墙面 全瓷瓷砖 瓷砖造型

2020-07-08

瓷砖墙面。

图一:“边秋”青花大盘(真品)

2004年8月24日,作为黄永玉先生一个阶段的创作总结“永玉八十艺术展”特地选在了黄永玉先生80周岁之际在长沙举办,展出的200多件作品均为大师于1999年以后的得意之作。此次艺术大展除了大师的画作,还有部分雕塑、书籍和他在长沙新绘的青花画瓷艺术珍品。可是令黄永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八十艺展后的一个月,一批假冒黄永玉画瓷的伪作赝品悄然出现在湖南瓷城醴陵。由于这些赝品是第一次出现,一般的收藏爱好者无法鉴别真伪,纷纷高价收购珍藏。据查这批赝品现已流向了北京、广州、山东、香港等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

据黄老身边的朋友说,假冒黄老的画瓷赝品还属第一次发现。是谁有这么大的胆量敢在黄老的眼皮底下大肆地仿冒黄永玉的画瓷呢?笔者在瓷城醴陵经过四个多月的暗访、调查,深入瓷厂和私人制瓷作坊,惊人地发现了这批秘密仿制赝品、谋取暴利的黑色内幕,获取了大量以揭密造假作伪的翔实物证和事实。

原来黄永玉先生于2003年的初夏,在醴陵某瓷厂订购了30多件口径为50厘米和33厘米两种规格的大挂盘。采用釉下兰彩青花色料及釉下五彩颜料,在湖南长沙省委九所宾馆总统套房内亲手创作出38件釉下兰彩青花挂盘,醴陵某瓷厂在同时也安排了数名高级技师给黄老作助手调理颜料。殊不知就是这几天时间,瓷厂方面技术人员有幸亲眼目睹了黄老这位艺术大师创作绘制瓷盘的全过程,从设计图稿到直接画瓷的全过程的用笔、用色,黄老的独特的画瓷画法及上色技巧,全被有心的人窃取,暗暗地记下,导致了后来造假者能惟妙惟肖地仿造黄老的画法画瓷造假。

其实黄老画瓷的过程是相当保密的,媒体记者和一般人是无法看到的,黄老自己的防范意识也很强,但是黄老万万没想到就是在他身边看他画瓷的厂方人员中,偏偏出现了“内鬼”—仿造黄永玉画瓷的造假高手。

据厂方的负责人讲,黄永玉所绘制的38件瓷画挂盘在长沙九所画好后,直接用专车送到醴陵某瓷厂进行高温烧制,烧制成瓷后再把黄老的画瓷挂盘总计38件一件也不少地送到了长沙九所宾馆黄老下榻的房间内,每件瓷器黄永玉都亲自验收。黄老最后拿出两件已署单位上款、33厘米的釉下五彩荷花挂盘送给厂方收藏陈列,以示感谢,其余的36件青花大盘全部随车送往北京万荷堂黄永玉住处。

后来,黄永玉在长沙九所宾馆画瓷所剩的特制青花色料和泥坯大盘均由厂方运回醴陵,黄老所赠的大挂盘也在厂方的陈列室展出。一位香港的收藏家获悉瓷厂有两件黄永玉新创作的大挂盘,曾专程飞抵长沙,到醴陵看到原件后提出用30万美金收购这两个大盘。

大揭秘之一:窃摹纹样

黄永玉在长沙画好运到醴陵烧制的青花瓷盘,其实并未立刻装窑烧制,而是被运到一间隐密的工作室,黄老所有的作品被拍照、被描稿。釉下五彩的描稿类似中国工笔画的拷贝过程,即用极薄的拷贝纸将大画盘上所绘图形一丝不漏的描摹下来,可以作为复制画盘最重要的原始资料。为了防止万一,造假者还用数码相机拍下了整个大画盘的纹饰图案,运用高科技手段采用彩色喷码打印机,把原稿所绘的内容一一打印出来,与黄永玉原作几乎一模一样。

大揭秘之二:仿写款识

待泥坯的大挂盘烧成后,各种青花色和五彩颜色彰显出深浅浓淡,笔迹墨痕也全部凸显,造假者这时也有了标准色相图谱为依据,能准确地上色填彩了。

黄永玉在长沙绘制的原作均以写意为主,有人物和花鸟、游鱼三种。人物挂盘以青花色料线描为主,讲究笔法气韵,是最难仿制的,如真品原作33厘米口径人物青花盘“一乐也”是黄永玉八十艺展中的展品,此盘所绘人物造型丰腴、线条流畅,有轻有重,造型简练、古拙,人物线条起承转合极为讲究,是典型的黄家样式。而赝品伪作“一乐也”人物青花挂盘直径也同为33厘米,系为醴陵某瓷苑在北京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博览会上拍卖的展品。这件赝品出自某瓷厂的一位高级工艺美术师之手,此人曾一直在黄永玉先生的画瓷现场,亲眼看到黄永玉画瓷的全过程。笔者在醴陵所见的八件青花大盘均出自此人之手,露出破绽的是此人虽略知书画,却不精书道,对于书法笔法、技法的讲究很生疏,以致假冒仿写的黄老款识很容易被人识破。例如:在他仿造的黄永玉画瓷挂盘中的黄永玉款识三个字仿写的很蹩脚。黄永玉先生是精通书法的艺术大师,书法造诣博大精深,功力十分深厚,无论大字小字极讲笔法,其字如松、如鹤,似古藤、似劲松,一笔一划,铁划银钩,力拨千钧。黄老小字更是精妙绝伦,超乎常人,在书画界享有极高的声誉。现在黄老题字润格已是1.5万元人民币一个字。虽然黄老已年逾八十,人书俱老,其书如人,愈老愈精、愈老愈硬。

例如在赝品伪作“一乐也”人物挂盘中,“黄”字的写法,草头起笔很轻挑,不敢大胆书写,字法结体拘谨,转折方硬。真品“黄”字草头起笔凝重,笔势舒展,转折自然。

真品“永”字笔法遒劲,点划轻重,“永”字右边短撇、捺,行笔较慢,凝重古雅、厚拙、圆健。而赝品伪作“永”字这关键的两笔与树弯钩旁粘连,笔法板滞。

黄永玉的“玉”字最能让人看出黄永玉签名的独特风格。真品青花画瓷中“玉”字款最后一笔的钩的笔势方向是向外,与最后一点是笔断意连。而赝品伪作中“玉”字的这一笔的方向恰恰相反,是向字内钩,与“玉”字的最后一点没有关连。

大揭秘之三:假款真印章

意料之外的是这些伪作的青花大盘赝品上的黄永玉印章却每方都是真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后来笔者采访到有关的技术人员,原来现在留下来的黄永玉印章图片都是厂方在2003、2004年期间按黄永玉提供的印章原作扫描制版印制而成的花纸。这种青花色料的黄永玉印均为白文印,有工整的玉印、粗放的汉印两种规格,后来这些遗留在醴陵的真品釉下兰彩印章花纸被造假者利用,贴在赝品瓷盘上,叫收藏者一头雾水,真伪难辨,如果不知其中奥妙,恐怕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

大揭秘之四:仿描图

造假者虽然能把黄永玉画瓷的纹饰图稿描摹下来,然徒有其形,却难写其神。因为在艺术创作描与写之间是有天地之别的。如赝品“一乐也”人物挂盘局部,人物脸部、耳朵结构画错了,是简单描摹的结果;真品的人物耳朵结构线条交接合理,结构有紧有松,分5笔勾勒而成。而赝品却是三笔画成,不该连的连起来了,少画了两笔。真品人物腰带是三笔画成,而赝品则是用7笔画成的;真品的腰带有两个圈,圈中无交错线条,而赝品所绘的是圈中有两个“×”,是造假者不知腰带纹理结构而绘,以致严重走样。

在“一乐也”青花挂盘图中,真品的人物左手是用较淡的线条勾勒,一笔一划注重呼应,而赝品用深青色描出,还有钉头鼠尾描的笔法,与黄永玉铁线描法相距甚远;真品人物腹部长线略带兰叶描笔法,笔断意连,看似一笔实为两笔,赝品则为钉头鼠尾描,末端的笔细而尖,而且还少画了一截线条。

中国人物画讲究神形兼备,黄永玉人物画广为世人所喜爱,正因为是黄老所绘人物生动传神。古人云:“传神在阿睹”,人物画的传神之处就是眼睛,黄永玉的真品人物画憨态可掬,逗人发笑,此画中人物眼睛笑而不眯。而赝品中所绘人物双目眯成一线,大失其态。

黄永玉画瓷赝品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瓷盘泥料造型颜色与真品均无二样,都同出自一个瓷厂,烧成窑温也一样,就连印章也一样,但只要细心地从款识书体字款上来区别,还是可以分辨真伪的。目前发现的赝品伪作只有50厘米大挂盘、33厘米挂盘、25厘米折边盘和平盘。赝品伪作挂盘的主要样式有绘一条小年鱼、一只青蛙图案的青花小盘,50厘米的大挂盘主要是大写图案化的荷花和青鹤、兰草。

醴陵瓷画艺人仿造黄永玉画瓷赝品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暴利的驱使。2004年艺术大师黄永玉八十艺术大展分别在北京、长沙、广州、深圳、香港展出后,影响深远,黄永玉的艺术作品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成为香港艺术品拍卖会的固定拍品,艺术市场价格高昂,而且愈是年老画价愈高。去年才两万元一平方尺的画价,2005年已经涨到四万元一平方尺,黄永玉画瓷作品极少流入市场,所以赝品画瓷挂盘在瓷城醴陵出现,即被收藏爱好者高价收购珍藏。“一乐也”赝品人物青花盘在北京的售价就达18万元人民币。制作赝品竟有如此暴利,也许是造假者梦寐以求的“黄金梦”吧!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揭秘瓷中精品-郎窑红


在景德镇烧制珍宝瓷器的记载中,郎窑红始终是瓷器烧造史中一个充满传奇的名词。它不仅在瓷都景德镇留下一段无法超越的精湛技艺,即便放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也是一抹璀璨的亮光。今天艺典有幸邀请到刘越老师为大家介绍清代红色系的颜色釉瓷中最名贵的品种之一“郎窑红”。

刘越,著名瓷器鉴定专家、作家。20世纪90年代就读于北京大学,获考古学硕士学位,2002年-2016年就职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历任瓷器工艺品部总经理和陶瓷部总经理。现为独立学者、自由撰稿人。作为古董界声名显赫的鉴定专家,他十余年间走遍世界各地寻访古董珍玩,策划组织各类拍卖上百场,在业内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出版有畅销小说集《骨董时光》和长篇小说《龙缸》,以及在多家媒体和杂志开设专栏,发表陶瓷类研究文章。

专家解读:

作为清代红色系的颜色釉瓷中最名贵的品种之一“郎窑红”有什么特点,从这件小炉子上能够看到,郎窑红的釉色深沉浓烈比较具有玻璃质的感觉,它的釉由于很厚烧造的时候产生流淌,所以口沿处往往泛白,在底足的地方釉堆积并且微微发黑,所以这种郎窑红釉的瓷器有这种“脱口垂足郎不流”这样的说法。

郎窑红釉是清代康熙年间创烧的一种颜色釉瓷,据说是由清代中期景德镇著名的督陶官郎廷极所创烧的,当然这种说法在学术上有一定争议和探讨。因为有的学者指出,在文献记载中没有查到确切的文字记载是郎廷极烧造,所以在民国以前有些人认为是郎廷佐烧造,那么现在普遍的业内观点是康熙时期的郎廷极所督烧的,那么郎窑红这种釉色是为了模仿宣德时期宝石红釉瓷器烧造的,在明代早期宣德年间红釉瓷器是非常有名的,当时烧造很多宝石红釉的瓷器,最有名的一件是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宣德宝石红釉僧帽壶,是我们陶瓷史上的名作。但是在明中期以后烧造这种高温红釉的技术就失传了,一直到清代康熙年间,经过窑工的不断摸索才又恢复了这项技术。

郎红釉这种釉色是一种复合釉,釉色非常有层次,很深,有玻璃质的感觉,在强光的照射下有小的釉层开片,很像红宝石的效果。

所以乾隆皇帝曾经专门用一首诗来歌颂郎窑红瓷器,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 也就是说世上朱砂的颜色也难以与它比拟,它的质地就好像是西方的红宝石一样,可见乾隆皇帝对它的推崇与喜爱。

在民国时期郎窑红釉瓷器在古玩界的价格是非常高昂的,我们今天能查到一些民国时期的郎窑红成交价格的记录都是非常高的。今天的收藏界对郎窑红的瓷器认识还是有一些不足,我们能看到市场上交易的很多红釉瓷器,例如清代中期或者清代晚期一些红釉瓷器有的也被标为郎红釉的瓷器,但是正真的郎窑红釉的瓷器应该是在康熙年间烧造的具有红宝石质地的仿明代宣德年间的这样的红釉瓷器,才可以称之为是正真的郎窑红。

画家画瓷背后的故事


今年的秋拍上,嘉德的现当代陶艺专场表现让人称赞。然而记者发现,在这个专场中,一些作品的作者,并非纯粹的陶艺家或工艺美术大师,而是在书画界享有名气的书画家。这场拍卖中,彭先诚、江宏伟、徐乐乐、龙瑞的瓷画作品成交价全部高于估价;无独有偶,北京荣宝此次秋拍更是推出了“中国书画一暨画家画瓷”专场,其中有30件画家画瓷让人耳目一新,在拍品分类上,瓷器和书画放在了同一个专场。结果,这30件画家画瓷有28件成交,成交总额达350余万元。著名国画家范曾的“老子演义青花画缸”估价80至120万元,最终以134.4万元成交,另一件他的“神猿青花抱月瓶”拍出33.6万元,同样超出了拍前估价。除了范曾之外,其余书画家如王镛、龙瑞、彭先诚、方骏、朱新建、朱道平、江宏伟、徐乐乐、霍春阳、邓林、韩羽、张桂铭的瓷画作品都悉数成交。据记者了解,对于这场画家画瓷专拍的成功,部分市场人士感到好奇,书画名家的专长应在书画领域,但他们的瓷画作品缘何受到市场青睐,艺术价值是否有所保证,陶艺家、工艺美术大师和书画家相比,各自又有什么特点?

彭先诚 丽人行诗意图 釉下彩瓷瓶 成交价:12.73万元 中国嘉德2008秋拍品

画家画瓷是否力不从心

画家在宣纸上作画,那是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当宣纸换成了瓷瓶,平面转向了立体,水墨变成了釉料,对书画家而言,无疑是进入了另外一个艺术门类。有人说他们画瓷是门外汉,当然不排除有些书画家在瓷器上作画纯属娱乐,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但凡在市场上的一定范围内被认可的画家画瓷,可以说他们的造诣,在瓷画领域的探索已不是在“玩玩而已”的层面了。据嘉德拍卖瓷器工艺品部经理陈林林介绍,现在书画家画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原来买瓶子、画瓶子的阶段基本上已经过去了,他们现在逐步地参与到作品制作的全过程当中,这样书画家在瓷器上绘画就不是单纯的绘画移植,严格意义上说他们也是在做一件雕塑。艺术家转换载体最大的难点就是技术,但技术是可以传承的,而艺术是靠先天和后天合成的,具备了艺术这样的真功夫,才能在转换载体时同样有丰富的内涵。

画家李延声十几年前在景德镇绘制了一批瓷画作品,而这批作品在近期山东淄博举办的个展上反响良好。他说,书画家进行瓷画创作,主要目的是作为艺术探索。由于李延声对青花的偏爱,他多是进行青花瓷创作,在青花瓷上开创了晕墨效果。纯正的中国水墨画和传统的青花瓷相结合在他看来更能体现中国的独特性。他认为,青花的颜色是宇宙色,单色的美和水墨的美有异曲同工之处,青花的颜色变化和水墨一样,都是单纯中的变化。李延声在介绍他的瓷画创作时说,“相比较,瓷画难。瓷画不仅需要画好,还需要烧好,画家画完是一个感觉,烧完又是一个感觉。为了达到烧成后理想的效果,需要大量的实践,总结经验。”

江宏伟 留得残荷听雨声 釉上彩瓷瓶 成交价:15.27万元 中国嘉德2008秋拍品

现在越来越多的画家画瓷走上拍卖,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参与陶瓷绘画,这就证明了陶瓷绘画的乐趣所在。陈林林介绍说,“瓷画作品和书画作品相比,有人做也有天成,它的趣味也就在这个地方。这种趣味天成带来的快感和冲击力在一瞬间我想是大于在宣纸上绘画所带来的感触的。”

书画家、工艺大师,各有千秋

画家画瓷长期以来在圈内有所争议,根据以往资料显示,不乏书画家和工艺美术大师之间互相攻击。工艺美术大师认为书画家画瓷根本不懂陶瓷语言,而书画家又认为工艺美术大师根本不知道创新和创意。其实事实很明显,书画家画瓷和工艺美术大师制瓷各有擅长的一面,同样由于载体的不同各自也有所欠缺。陈林林介绍,陶艺家制瓷和书画家画瓷都是艺术创作,但是在理念上有一些区别,在技术的层面上各有不同。陶艺家、工艺美术大师们在陶瓷的运用上、掌握上,特别是技术的把握上更纯熟,他们在技术上普遍胜于书画家。画家参与陶瓷艺术,有他们先天的条件,唯独不能施展开的原因是技术条件的局限,让书画家从事技术会给他们的创作带来一定困难,这需要一个过程。另外,陶工也需要从各大产瓷区走出来,到各地艺术创作比较集中的地方,然后和艺术家携手来完成作品,因为现在更注重的是创作思想、理念和人们对审美的认识、把握。

范曾 老子演义青花画缸 成交价:134.4万元 北京荣宝2008秋拍品

荣宝拍卖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瓷器上作画和在纸面上作画是完全不同的效果,特别是瓷器是圆的,在绘画中要注重绘画的连续性和它的立体表现,因为每个面看着都要漂亮。因此,在绘画构图上和装饰效果上,要有一些新的构思才行,这对画家来讲也是一个难点。在以前,我们知道所有的瓷器都是由画匠、画工画的,不是由画家画的。那么画工、画匠有一个问题,就是他模式化、程式化,一辈子就这么画,很少有创意和创新。画家就不同了,画家在瓷器上画,他就把他的创意和创新直接带到瓷器作品上来。“画家画瓷”开中国瓷器艺术的新风气,展现了中国瓷器艺术品的魅力。在提升瓷器艺术品审美价值的同时,对于画家也是一种很有难度的挑战。瓷艺画不同于平面创作,它十分强调追求立体感,因此,画家需要进行大胆创造,多次尝试,以求得瓷艺画与瓷器的完美结合。李延声也说到,书画家比较有创意,而陶艺家本身是单独地在陶瓷语言上寻找灵感。任何艺术门类都有它的特长和局限性,要做的是把他们各自的特长发挥到极致。

丹鹿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孙刚长期以来处在艺术品推广的第一线,其中包括对画家画瓷的市场销售。他认为,艺术家画瓷有他的艺术性,工艺美术师画瓷工艺味比较浓。国画家的缺点是他对火候、颜色深浅的掌握有个磨合期,有些当地的工艺美术大师认为国画家对瓷画的颜色把握不好,但这是一个片面的问题。国画家在瓷瓶上构图没有工艺美术大师严谨,主要是画得少,所以他们的瓷板作品一般比瓷瓶作品要好。对画家的难度在于他的成品率不是那么高,有些画家也不具备设计器形方面的特长。现在书画家参与陶瓷绘画,涉及到相关艺术门类,可以提高艺术家的情趣,而瓷器也因为国画家的介入又前进了一步,不仅仅限于工艺美术大师了。

王镛 书法青花金钟瓶 成交价:6.72万元 北京荣宝2008秋拍品

画家画瓷 市场前景向好

画家画瓷虽然已经进入了拍卖市场,也逐渐获得认可,但据记者了解,仍有很多藏家热衷于购藏名家的书画作品,而对该名家的瓷画作品不屑一顾,认为画家搞起画瓷,那是“门外汉”。对此,陈林林认为,这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书画有良好的市场,大家都比较认同,关键它有市场标准,而画家画瓷刚刚进入市场,它还没有一个市场标准,比方说价格的判断、流通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大家往往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首先会考虑市场因素,并没有完全把它当作一个艺术,或者未来潜在的价值还有一个预估上的不足等因素制约了市场的认同。现在买家更认可陶艺家的传统的陶瓷作品,有一些买家还处于初级阶段,比较认同品牌、传统产区。收藏陶瓷的年龄层和收藏当代艺术的年龄层不一样,买传统陶瓷的年龄偏大,买当代的相对来说年轻一点,它更符合每个年龄层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范曾 书"惠风和畅"青花盘 成交价:8.96万元 北京荣宝2008秋拍品

从这次荣宝秋拍结果来看,画家画瓷市场反响不错,成交状况也比较令人满意,说明画家画瓷已经得到市场一定程度的认可,未来的投资空间值得期待,但未来市场的走向,与画家画瓷的创意构图以及制作时候的烧瓷技艺不能分开,并不是随便一个书画家在瓷器上涂上两笔就具备收藏价值。陈林林认为,收藏画家画瓷首先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水准,这个艺术家是不是业内公认的,是不是能进入够水准的平台,然后再考虑他创作的作品是不是有陶瓷语言或者工艺,包括在对器形的选择上、参与上是不是做到了和谐,每个环节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如果艺术家本身不够优秀,他在另一个载体上创作也不会出一个好的作品。书画家在陶瓷艺术的参与上、创作上有一个实践过程。通过实践过程,在载体的创作上达到一定的纯熟度,他的作品才有资格被收藏。书画家的书画作品具备很高的艺术水准并不代表在陶瓷上就能创造出好作品。

徐乐乐 陆羽品茶图 成交价:12.47 万元 中国嘉德2008秋拍品

孙刚也表示看好画家画瓷的市场前景,多年的艺术品推广销售经验同时也使他体会到,中国艺术家缺乏和他主艺术门类相关的衍生品。书画家画瓷作为书画家的另一个艺术探索可给收藏家更大的联想空间。孙刚说到,收藏有时候到最后不完全是因为艺术价值,它如果有一些能够产生联想价值的东西才更有意思。

吴爱华:专家揭秘现代名瓷收藏攻略


吴爱华:专家解秘现代名瓷收藏攻略

年近七旬,颇具学者风度的张海国先生是上海著名的现代陶瓷收藏家、上海市总工会退休职工大学等大专院校客座教授、上海市收藏协会名誉理事、卢湾区收藏协会副会长、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近日在上海天地盛甲艺术会所,他成功举办了个人陶艺生涯的50年回顾展。为了揭开现代陶瓷收藏“神秘面纱”,笔者对千里之外的张海国进行了电话专访。

长期来讲,收藏市场将不断升温

面对价格不断攀升的古瓷精品,张海国告诫陶瓷收藏爱好者,如果你资金有限的话,那么收藏到古旧名瓷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稍有不慎,就会上当买来假货,而当代名家艺术瓷器是优秀的原创作品,艺术的含金量高,升值空间大。虽然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艺术陶瓷价格会有一个调整期,但这个调整期也正是收藏艺术陶瓷的大好机会。

张海国在电话另一端告诉我说,景德镇近几年现代陶艺名作的价格变化很大,将其作为长期投资的价值可见一斑:如著名陶艺家、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周国桢的动物瓷塑作品从1993年初的每件1000元左右,提高到了目前的5000元,精品更达万元以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名誉院长秦锡麟的作品也由1993年的3至4万元一件,上升到了目前的20万元;就连一些默默无闻的陶瓷学院讲师的作品,10年里价位也翻了几倍。

近几年,迅速增长的销售额也说明了现代名瓷作品的艺术魅力。10年前,景德镇陶瓷学院师生在上海美术家画廊展出一周,成交额为15万元。到了2003年,上海南京路上景德镇艺术瓷器公司举办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名家作品展览,每天的成交额是4至5万元。2007,上海城隍庙一家陶瓷商店举办了几次景德镇名家陶瓷展,仅一次成交额就达70万元。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和艺术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人们在解决房子和车子后,更多人会选择艺术品进行投资。难时黄金,盛世收藏。从长期来讲,艺术陶瓷市场将越来越火暴。

如何收藏现代名瓷

面对未来将不断走强的艺术陶瓷收藏市场,陶瓷爱好者如何开展收藏呢?张海国建议,要从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着手,多了解熟知陶艺家的情况是收藏现代陶艺的基本法则。因为,作品的作者直接影响着现代陶艺作品的价值,而名家名瓷精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能抵御市场“泡沫”的风险。

收藏时应着重挑选艺术个性较为突出、知名度较高的作者,因为知名度具有品牌效应,市场的认可度大,就能减小投资风险。像周国桢、王怀俊、李菊生、任瑞华、钟莲生、郭文连、宁刚、王锡良、刘远长、张育贤等,都是值得关注的现代陶艺名家。这些名家的作品各有特色,其中周国桢以动物雕塑见长,王怀俊擅长釉上彩人物,李菊生则以综合装饰人物为主,抽象现代陶艺是任瑞华的特色。

一般来说,艺术品上有作者款的比没有作者款的珍贵;作者知名度高的比作者知名度低的珍贵;有作者收藏证书的比没有作者收藏证书的珍贵。购买时应到大商店或信誉好的陶艺作品专卖店,也可在陶艺作品展览上,直接向陶艺家购买。

最后,张海国提醒收藏爱好者,收藏现代名瓷还要有精品意识。因为哪怕是同一作者的作品,也有优劣好坏之分,价格相差甚远。这就好比同样是张大千的画,在拍卖会上有的拍出数百万,有的却无人问津流了标。

半个世纪里,张海国除了收藏了近现代名人名家陶艺作品200余件外,他还收藏高古陶瓷精品2000多件,既有宜兴紫砂,福建白瓷,又有龙泉青瓷,洛阳三彩,还有法国、英国、卢森堡、荷兰等国外精品。相信藏品颇丰的张海国的现代名瓷收藏方法会对您的收藏起到“夜明灯”的作用。

揭秘景德镇高仿古瓷瓷器


揭秘景德镇高仿瓷器:仿古瓷的那些事儿

市场热炒的古代瓷器中,民间高手几乎都能形神兼备地复制出来,记者在景德镇实地走访多日,揭开了这些本已身价不菲的“高仿”古瓷器的奥秘。

12月3日下午,江西景德镇,景电里村。

阴冷的冬日阳光很少,狭窄的街巷里,孩子们正在玩耍,上世纪的水泥老房墙壁上,贴着密密匝匝的小广告。和其他小城不同的是:小广告上边,还贴着一张“高价招聘、古彩填画”的小纸。仿古陶瓷艺术家李广琪告诉记者:“我请一个能画‘高仿’的工人,月薪过万元,但好工人还是难找、难留。”

12月5日,徐悲鸿个人中国画最高拍卖纪录在北京再次被刷新。《九州无事乐耕耘》以2.32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最终成交价高达2.668亿元。收藏界反应波澜不兴,因为,半年前同样在北京拍出的齐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卖出了4.255亿元天价,相较之下,这也就是个“半价货”。

“盛世收藏,乱世金”,中国已经进入收藏时代。短短30年间,中国内地已经聚集了8000余万人的收藏大军。但是,知名学者吴树告诉记者,中国收藏有三个“95%”———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赝品,95%的人赔钱。

收藏之乱,首要的问题是———这95%以假乱真的赝品从何而来?

壹 “梅瓶”的闹剧

吴树告诉记者,很多澳门、香港甚至国外的读者给他发邮件,还配上照片,说最近买到了很好的“元青花梅瓶”,但他几乎不用看都知道是假的,因为从去年开始,梅瓶造假已经成“疯潮”,“用板车拉到浙江卖”。

黄云鹏亲手“精仿”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12月4日,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有“中国仿古陶瓷第一人”之称的黄云鹏问记者:“你知道梅瓶吗?”“知道,去年闹得很凶。”“最近还有人一番盛情,想请我喝梅瓶里的老酒,我找理由拒绝了,这种假东西里面的假酒,谁知道会不会喝出人命?”

梅瓶,这个普通人完全陌生的词汇,去年在收藏界可谓大名鼎鼎,今年依然余波未了。不过,梅瓶已从去年年初的“香饽饽”,变成了中国古玩收藏的一个闹剧。

所谓梅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容器,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全称为“元青花装酒梅瓶”。2007年6月24日,广州春拍中一对元青花云龙纹梅瓶以341万元成交,创下当时广东瓷器拍卖的最高价。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去年初,收藏者们发现,似乎满世界都是“梅瓶”。吴树告诉记者,很多澳门、香港甚至国外的读者给他发邮件,还配上照片,说最近买到了很好的“元青花梅瓶”,但他几乎不用看都知道是假的,因为从去年开始,梅瓶造假已经成“疯潮”,“用板车拉到浙江卖”。

景德镇一间简陋作坊量产的“高仿”瓷器

梅瓶造假,是如何成风的?

吴树从北京行家口中得知,国内最开始炒的是明代青花装酒梅瓶,还不是元梅瓶。当时五粮液集团为了一个明代酒窖中梅瓶的所有权,还打起了官司。收藏界最喜欢的就是“故事”,借助这个“五粮液概念”,一个云南人便跑到景德镇专门订做了一批仿明梅瓶,再运到离泸州老窖不远的地方,将这些“古董”埋进土里,假称有人找到了万历年一个酒窖,领着台湾一个古玩商到四川“实地考察”,果然以假乱真,骗到一大票。

一个“故事”成功了,立即跟风者众。明代梅瓶炒过之后,恰巧景德镇旁边的高安县一处工地又出土了一窖元青花梅瓶,大概有几十只,而且还有墓志铭。有心人怎么舍得放弃这个绝好机会?马上请各大瓷器作坊加班加点造梅瓶,为了更像回事,里面还装上当地的兑水谷酒,封口泥也进行古法还原———按照出土梅瓶的办法,不用强力胶加黄泥的现代手法,而是用猪血和糯米浆掺谷壳做成。做好的梅瓶经过“做旧”,用高锰酸钾溶液泡去“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老瓷器釉面比较圆润的光则称“宝光”)、再渗入“土沁”(土壤物质渗入古瓷器釉面造成的洗之不去的痕迹),神仙都看不出来!一时间,梅瓶简直风靡亚洲收藏界,甚至有些藏家还以喝到梅瓶中的古酒为荣,有人因此进了医院。

吴树告诉记者,梅瓶泛滥成灾,终于牛皮吹爆,仅浙江公安部门就根据举报收缴了几千只假古董梅瓶,在不少收藏者做了“水鱼”之后,梅瓶收藏热潮也终于偃旗息鼓。“国内收藏界每两三年都会有一两个有影响的骗局出来,上当的都是收藏者。”

然而,假梅瓶穿帮了,真梅瓶也遭殃,古玩城里有些真东西都卖不上价。几个月前,吴树在北京古玩城一家店里看到一只宋代磁州窑梅瓶,最近已经不见了,他问老板是不是卖掉了,老板说“怎么卖得掉?满街都是假的,这只真的也卖不动价,嫌占地方便拿回去了。”

贰 矜贵的“高仿”

至于“高仿货”的去处,一位高仿大师翻出一本某拍卖行的拍卖图册:“这就是我的东西,我卖出去是6万元。”记者看到图册上的起拍价是:120万元!

“景德镇人太厉害了。日本的纳米瓷,台湾的法兰瓷,买回家看看摸摸,过一阵子产品就做出来了,更不要说已经有上千年传统的仿古瓷,出神入化。”李广琪因“高仿”明清两代外销瓷器在北京大名鼎鼎,在景德镇却刻意保持低调:“民间高人多了去了。”

“现在景德镇做仿古瓷的有上千家,上档次的(即‘高仿’)也有几十家,这些人术业有专攻,仿成化、仿宣德、仿元青花、仿洪武,个个都是水平很高的专业户。不少民间高仿户,看不起我这种什么都仿的人。”黄云鹏以“高仿”元代和明初青花瓷见长,他复制的元青花,明永乐、宣德青花瓷,曾获得全国优质产品奖。在景德镇,他也很谦虚———“有不少人仿得比我好”。

在景德镇的大街小巷,可能某个老百姓的家,就是一个仿古瓷作坊。爸爸拉坯、儿子女儿描胎雕胎,爷爷烧窑,一家人就是一条生产线。在瓷都宾馆,住着不少长期客人,口音天南地北,但做的事情都差不多:拿货。宾馆前台服务员说,尤其是冬夏两季,这种人更多,常常是空手出门,提个纸箱回来。“里面装的都是瓷器,但每次件数不多,攒够几个,他们就会退房,也有些会发快递,快递员跟我们说,这种箱子保价费就要好几百元!”

这种长客的身份,在业内叫“经纪人”或“业务员”,说白了,就是各家拍卖公司派到景德镇的拿货人。他们有些是采购景德镇陶瓷界的名家作品,但更多的是买“高仿货”。至于“高仿货”的去处,一位高仿大师翻出一本某拍卖行的拍卖图册:“这就是我的东西,我卖出去是6万元。”记者看到图册上的起拍价是:120万元!

李广琪说,“全国几乎所有拍卖公司都来景德镇进货,原来是别人往拍卖行送,他们收佣金,现在是直接来景德镇收购。”

一位“高仿”者曾告诉吴树,去年底今年初送出去60多个“高仿”产品,今年上半年全都拍卖出去。黄云鹏对此表示相信:“除了(拍卖公司)自己进货,拍卖公司知道(送拍的人拿来的古董)是假的也愿意拍,因为能收图录费啊。几万元一单都是小意思,不赚白不赚。”

记者在采访一位高仿大师的时候,就见到这样一位“业务员”:在大师的陈列室里,他和其他游客有很大区别,手里握着一个皮包,看见记者一行显得很警惕,跟大师低声耳语:“你这么多客人,不大方便吧,或者我明天再来?”大师回答:“这些都是朋友,你先上楼喝喝茶,等会儿我拿东西上去。”

带记者前往的一位行家悄悄告诉我们,这人便是个“业务员”,“这种人看瓷器专盯着破绽看,眼光毒得很!买回去的货,常常先请专家出具鉴定证书,再做一些概念包装,就可以上拍卖会。仿得精湛的,甚至会先送出国‘漂一圈’,扮成‘海归古董’,进海关时盖上火漆,回国拍卖身价倍增,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都有。”

黄云鹏告诉记者:“虽然我声明做的都是现代工艺品,但确实有一些人买我的仿制瓷器,重新‘做旧’后‘上拍’。景德镇有不少人专门做高仿,拿去拍卖行当老东西拍卖,如果卖出100万元,制作者提成3成,拿30万元。”

叁 民间的“智慧”

在景德镇人看来,称得上“高仿”的陶瓷,一是从品质、材质、工艺上可与真品媲美;二是要经过“做旧”,足可以假乱真。“和真品接近到80%以上,就真假难分了。”黄云鹏说。一只好的高仿明清官窑,售价已是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在古辖瓷都的景德镇市浮梁县,记者有幸见到一位高仿大师。走进作坊院子,只见到处摆着烧成的瓷器,好几个时代的景德镇名瓷都能见到。“这些都是烧坏的,好的成品另外放。”介绍人说,他们做好的“高仿”,能卖到几万元一件。

在院子里,赫然放着十几尊大水缸,里面盛满了水,盖着帆布。原来,缸里正进行胎泥沉淀。好的胎泥光沉淀就要好几个月时间,从一个缸换到另外一个缸,沉淀好几轮;沉淀完之后,再用人工揉泥的办法,把里面的杂质进一步揉出来,“你扔一颗黄豆到上百斤的胎泥里,工人都能给你揉出来!”工作人员说。

行家介绍,一件好的官窑高仿品,除研制、绘画、工艺必须符合宫廷规制之外,还必须满足几个辅助条件:一是胎土,必须取自当朝的老坑;二是色料,必须出自当年的原料产地;三是柴窑烧制。

首先是胎土,高仿者一般会购买仿制古瓷临近的老坑胎土,虽然往往当地政府有所管制,但依然能在黑市买到。现在好一些的高岭土要几百甚至上千元一袋。

其次是釉料,釉料要比胎土贵很多,但几千元一斤的釉料发色已经很好。

再次是柴窑,古瓷都是由柴窑烧制,而新瓷则大多数是在电窑、气(煤气天然气)窑烧成。目前烧柴窑一窑的成本就要3000元至1万元,因为必须用松木当燃料,还要请老师傅看火。但柴窑烧出来的瓷器,由于窑火会有大小、导致窑内温度变化,因此瓷器釉面会留下大小不均匀的气泡,这种特征已经成为专家鉴定古瓷的重要标准。而后两种瓷窑由于温度稳定,气泡较少且均匀。

高仿大师告诉记者,一件高仿品,人工、材料、设备成本可能就要几万元。要仿得天衣无缝,仿制者还常常要把真品拿来比照着仿。但并不是说仿官窑就要买一件官窑成品,“怎么买得起?我们一般是买价格低的残品,或者在景德镇的碎瓷片市场买相同时代和特征的碎瓷片,淘瓷片需要长期的积累,在景德镇瓷片市场上,买瓷片的一般就两种人:藏家,仿家。”

黄国军是位还原古瓷烧制技术大师,在他的展示厅里,记者看到一件精美的仿古瓷,连瓶底的土沁都很明显,表面没有“贼光”,泛出只有古瓷才有的宝光。工作人员说:“这个是博物馆订做的仿品,我们烧制好之后,请外面的人‘做旧’。不少博物馆为了防止特别珍贵的展品被损坏,会在展示厅里放置高仿品。”

出门之后,同行的行家告诉记者:“有可能是博物馆买的,也有可能是‘业务员’订的货。这件高仿品一般要卖好几万元,拍卖行如果当真品卖,200多万元不在话下。”在另一家高仿者的作坊里,记者看到地上放着一钵灰色的细渣,开车的朋友龙叔说:“这是草木灰,古代烧瓷器的时候垫在胎下面,防止瓷器沾上匣钵(烧制时用于摆放陶瓷胎体的容器),现在还用草木灰这种材料,摆明这里在做高仿。”

肆 脆弱的真相

高仿真的能骗过专家的眼睛?吴树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位民间高手,向他展示了如何骗过专家的眼睛,“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高仿“隐士”李华明(化名)从不在媒体上露面,每年按照境内外拍卖公司和古董商人的订单出货,每年“上拍”的成交率超过60%。他主要做明清官窑,之所以以这个为“主攻方向”,主要是因为明朝朝代长,虽然流落民间的官器少,但还可以找得到,藏家正因为这个原因,纷纷仗着自己“眼力好”,喜欢“淘宝捡漏”,为高仿品卖高价开了便利之门。李华明说,现在专家上当的事非常多,他就曾经看到一期寻宝节目中,一只在樊家井(景德镇民间陶瓷展销集散地)遍地都是、几十元钱的四系青花小罐,专家鉴定竟然说是元代的,后来,同样一个款式的小罐在另外一个鉴宝节目上又出现了,专家依然说是元代出品。

李华明除了用高仿者通用的一些手法外,还自行研发了一些手段,一一骗过专家的鉴定测试:

一是笔法。明清官窑都是宫廷画家描绘,线条流畅精确。李华明从来不死照真品来画,而是融会贯通,在领会宫廷画法的精髓之后,套用典型的画面布局,人物和风景比例,自行“创作”,信手画来,天衣无缝。而一些低仿的画者心里没底,才会用打底描摹的方法去依样画葫芦,自然画虎像猫,容易穿帮。

二是完美去掉“贼光”。李华明说,如果用柴窑,就把劈柴先用盐水浸泡一下再装窑,钠在高温下气化熏在釉面上,回烧出很柔和的“肉质感”,天然没有“贼光”;如果用电窑或者气窑,则需后期加工,或者是前期用电,后期用木炭;又或者在适当的时候往炉子里加一些盐水泡过的松树枝,结果都是一样的,像明清官窑真品一样油润、肥亮。

三是制造“包浆”。又称“黑漆古”,是器物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泽,或者土埋水浸,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包浆无非是长期把玩摩擦造成的,李华明便雇佣一些老人,让他们用比较细腻的兽皮去摩擦,加速形成包浆。对于这种加工方法,记者竟在网上也能搜索到同样的答案:除了兽皮,棉布也能制造包浆效果。如果嫌手工麻烦,还有人使用药水浸泡的方法,现在景德镇高仿者早已经摈弃了早年的高锰酸钾、氢氟酸等化学溶液的浸泡方法,因为很容易被识别出来,而且会伤害釉面,而改用自然物质配合研制的溶液推陈出新,给瓷器泡出“包浆”效果。

四是科技测试。瓷器胎体用的是旧泥,化学成分与古瓷一致;釉面的年份则靠一种化学高手研制出来的药水浸泡,泡的时间越长釉面“年份”就越久。说到药水,李明华还说了个真实的笑话:有一次要做一件乾隆年间的高仿品,由于药水浸泡时间偏长,拿到北京做科技测试,竟然测出是400多年前明代的“真品”,他不得不返工。

最后一招是“假心真皮”。打算拍出天价的高仿品,不妨找一个差不多年代的真品锦盒,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拿出来“上拍”,那就更加威风八面了。

伍 坦荡的“山寨”

在景德镇,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高仿”者并不遮遮掩掩。对此,李广琪的说法是:“我们是打开大门做高仿、卖高仿,赚的都是辛苦钱,骗人的不是我们,而是拍卖行、古玩店,我们为何心虚?”

一些名声在外的高仿大师,还喜欢复制知名作品,因为越是知名作品,越能凸显其技艺精湛、堂堂正正。

在黄云鹏的展厅里,正中央陈列着两件堪称名动天下的瓷器高仿品,一件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一件是“万历五彩鹿纹罐”。前者在2005年英国佳士得拍卖行进行的“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中,以1500多万英镑(合2.4亿元人民币)成交,拍出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价。后者则是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的珍稀藏品。

“‘鬼谷子下山’拍出2亿多元,拍卖前在上海、北京、香港预展,我去现场看过,还托了熟人,摸了摸真品,把所有信息都记下来,拍卖一成功,我的10件仿品就直接上市,堂堂正正卖的是高仿工艺品,售价是2.8万元一个,一下子全部卖光,最后一件卖到12万元,现在流通市价已经要20万元。”黄云鹏介绍。在展厅里,不是黄云鹏亲手制作的“鬼谷子下山”,目前售价也要23900元。

李广琪则仿制过2010年11月11日在英国拍卖的清乾隆官窑花瓶,当时真品以5160万英镑(约合5.5亿元人民币)成交,再次刷新中国瓷器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在拍卖的时候,我们就去观摩过,很多人看不到的细节,我们会注意,所有的照片、尺寸记录都有。现在仿制品在英国已经公开‘上拍’,成交价是五万英镑。”

但即使是高仿品能卖到几万元至几十万元,在仿制者看来,他们挣的依然是“辛苦钱”。李广琪做了24年的高仿,觉得高仿的成本越来越高。“真正完全还原古瓷的生产流程和原料成本太高了。比如元青花高仿,以前到山上捡青花料不用钱,现在买一斤成本要1万元。前几年一吨高岭土600元,现在要8000元,而1吨只能淘出300斤实用。这些年我做高仿赚了不少钱,但也花了不少钱去研究。比如说宋影青,我会去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做分子分析,回来研究配方,回去再测,直到过关……胎体还没做出来,已经花了不少钱。接下来描花、烧制……又是一系列很复杂的流程。”

除了制作艰难之外,高仿行业的一个“潜规则”让高仿者无法批量生产。李广琪说,“高仿瓷做得再像,也是养不大的儿子。仿第二个,之前的客人就跟你急:‘我花了二三十万元买你的高仿,你怎么还卖给人家?我的就不值钱了!’现在我的生意里,最挣钱的都是日用瓷生产,单利小但是批量大;高仿几乎不做了。”

吴树为一件高仿藏品的所得算过账,一件高仿明清的官窑瓷器,目前在景德镇的行价为2万至8万元,一般都在境内外拍卖公司拍出,成交价是出厂价的10-100倍。

真正的获利者,是拍出高仿品的最后一个拥有者。

名家画瓷:探求跨界新领域


艺术推广重在创新

在收藏界,代表中国几千年文化精髓的瓷器,由于近年来价格一再走高,使越来越多的收藏者被挡在了“高门槛”之外。不过,艺术并不仅存在于某一个板块,热爱陶瓷的人总能发掘新的领域——古瓷玩不起,可以从新瓷入手。当代名人瓷正是这样一个正在日益受到关注的热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是收藏爱好者和投资人将目光转向了当代名人瓷,而一些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也将触角伸入了“名家画瓷”的跨界合作当中。

收藏寻找当代价值洼地

所谓当代名人瓷,就是指民国时期一批著名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和1959年获得国家首批“陶瓷美术家”称号的艺术大师创作的精品,以及后来获得国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陶瓷高级工艺美术师”等称号的名人作品。

在名人瓷备受关注的同时,他们的作品也不仅止于几万元的价位,一些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的成交价也不断出现,给名人瓷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标杆作用。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第二块《三顾茅庐》瓷板画在北京以1300万元(含税)在京成交。这是继其“三顾茅庐”系列之一于2005年卖出150万元之后,再次刷新了单件艺术陶瓷成交价纪录,被人称为“开创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千万元时代”的作品。该件作品的购藏者认为,当代艺术瓷有着巨大的升值空间。这种升值空间也源于当代陶瓷艺术巨大的创作空间。

其实,早在2004年的时候,当代名人瓷就开始活跃,并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关注。据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总工艺师陈烈汉介绍,从2006年至2010年这5年时间内,当代名人陶瓷的价格增长了10倍左右。大部分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在当时可能只卖到7000元到8000元之间,现在已经涨到了7万元到8万元之间。从市场占有量方面来看,不论是在礼品市场,还是在投资收藏市场,名人陶瓷的销量也在以30%的速度增长。

陈烈汉认为,当代名人瓷的主要优势在于,首先是工艺精湛。从2009年至2010年之间,陶瓷艺术的水准超过了历代的水平。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整个陶瓷业的发展,比如颜料、配釉等都趋向于标准化,同时分工更趋细化,也使得工艺师可以集中精力搞创新。再加上烧成技术的提高,也促进了陶瓷走向精品化;名人瓷的第二个优势在于可以保真。传统的陶瓷能在市场上流通的非常少,赝品可以说能占到60%。当代陶瓷则不同。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从价格发展和市场占有量的趋势来看,当代名人瓷将是一个长期走高并且极具潜力的投资收藏领域。

艺术推广重在创新

然而,当代名人瓷并不是投资收藏的完美避风港或保险箱,随着其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些不好的现象也正在慢慢出现。最让投资者头痛的莫过于“赝品”和“代工”。

对于一般收藏者来说,能够从大师处订到工艺品当然是一件幸事,但是随着大师们受关注程度的提高,“千金难求一瓷”的情况也在日益显现。不少藏家手中有钱,但订不到心仪的作品。许多无良的商家也正是瞅准了这一空子,大量复制大师的作品,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混乱。瓷都景德镇就曾经集中销毁过冒充大师作品的所谓“名人瓷”。买到“赝品”固然让人窝心,但如果从大师处订来的也不是真品,而是“代工”的作品,恐怕就令人伤心了。而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这种“代工”的现象还不多见,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这给艺术陶瓷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需要从业人员尽快提高自律能力,否则会影响到市场的发展,打击收藏家的信心。

除了是赝品、代工等现象扰乱市场,另一方面是大师们满足于现状,鲜于创新,也让名人瓷难有提高。陈烈汉表示,现在有不少大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在重复同一件作品。认为这就是所谓的个人风格,没有创新的动力,也不图进取,固步自封,在艺术方面没有更深的探索。其实艺术不应该是这样的,它需要不断地否定自己,才能不断创新。

名家画瓷是否受青睐

名家爱瓷、玩瓷,在瓷盘上挥毫抒情,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瓷器的魅力。但专门为名画家与陶瓷大师牵线搭桥、完成作品的现象,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京城很早就介入“名家画瓷”领域的某瓷坊的主人王先生,一直潜心这一领域的开拓。之前开过画廊,玩过古玩,也酷爱瓷器的他,坚信“名家画瓷”是一个具有很大前景的市场。因为这既有中国画名家的血统,也包含了瓷器本身的价值,艺术价值无可估量。据王先生介绍,曾经有一个拍卖公司拍过唐云用过的文房,略微有点图案的就能卖到十几万元。

而事实上,“名家画瓷”并不局限于书画界的名人与陶瓷大师联手合作,许多其他领域的名人对此亦有所涉足。一些影视名人也曾尝试着在陶瓷上留下自己的“笔墨”。

这种跨界的合作,在近年来的拍卖场上还是得到了不少藏家的追捧,拍出了不错的价格。比如范曾“老子演义青花画缸”的134.4万元、江宏伟“留得残荷听雨声 釉上彩瓷瓶”的13.4万元、徐乐乐“陆羽品茶图青花笔筒”的10.9万元等。

对于这种合作模式,陈烈汉认为,陶瓷艺术和绘画艺术历来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也必须认清一点,那就是搞绘画的人画得很有名,画陶瓷却不一定会很成功。因为从材料工艺方面来看,陶瓷绘画和纸面绘画是有本质区别的。很多美术家、画家在陶瓷领域还有学习的过程,并非所有名人画家来画陶瓷都能创作出艺术精品。

原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总裁刘培金认为,如果为了一种商业目的,把艺术家聚集在一起搞一个创作的话,只是个“拼盘”而已,缺少比较高尚的艺术性。因为艺术品须是一种心态平静的状态下创作的作品。但是,不论是哪一个领域的艺术家来合作,只要能发挥出自己的艺术特色,那都将会成为另一种档次的艺术品。

由此看来,名家画瓷是否能够成功开拓新的艺术品领域,实现艺术陶瓷的高品位跨越,还需要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做出抉择。

揭秘世博国宴:“红玫瑰”骨质瓷


“红玫瑰”骨质瓷

4月6日,代表中国骨质瓷最高水平的2.5万件“红玫瑰”骨质瓷从河北唐山启程运往上海。这批世博会专用红玫瑰骨瓷 共有65个品种,每件瓷器上都有精美的花瓣图案。世博会国宴上,中国瓷器将为68个国家的元首提供“花瓣伴美味”的服务。

代表中国骨质瓷最高水平的2.5万件“红玫瑰”骨质瓷从河北唐山启程运往上海。在世博会国宴上,中国瓷器将为68个国家的元首提供“花瓣伴 美味”的服务。

专程从上海赶来的上海世博会中心管理代表、餐饮服务代表鞠志中对“红玫瑰”赞不绝口,称它是“当代官 窑、国瓷瑰宝”。他说,这次世博会国宴用瓷有很多是大件、异型产品,工艺难度非常大。唐山在短时间内圆满地完成任务,证明了红玫瑰品牌实至名归、不负众 望。

据介绍,上海世博会将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而国宴是世博会期间规格最高的宴会,将有参加 世博会的68个国家的元首赴宴。对宴会用瓷的选择极其讲究,器型要求精美别致,既要有民族特色,又要体现泱泱大国的非凡气度。红玫瑰从众多陶瓷产品中脱颖 而出,入选世博会国宴用瓷,充分证明了唐山陶瓷的实力。

据悉,当日启运上海世博会的红玫瑰骨瓷共有65个品种、2.5万件,且每件瓷器上都有精美的花瓣图 案。“红玫瑰”瓷于1973年研制成功,是中国首创发明骨质瓷的品牌,曾被选定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官邸用瓷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官邸用 瓷,也是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专用瓷。

王大凡款瓷板扇面画赏析


王大凡 (1888年—1961年),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王大凡为儒商后裔,纵观王大凡一生的创作,其瓷艺“文人画”的风格和追求,均以“雅俗共赏”贯穿。在“珠山八友”的十位画家中,除王琦属大写意外,其他均为兼工带写、婉约内敛的小写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理念,就是所谓的“雅俗共赏”。

王大凡在长达六十年绘画生涯中,其兼工带写、构思严谨、用笔流畅的特点把逍遥自在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其人物画的线条,精细而不失力度;灵动、准确、飘逸、凝重、流畅、顿挫。笔笔到位,条条见功。王大凡凭借自己的画风、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人文情感和人格的魅力作为他的艺术底蕴,使其作品俊雅飘逸、超凡脱俗的画风尽展无遗。

其作品无论大小,均遵循构图严谨、设色淡雅、用笔考究的原则,画面庄重典雅,给人以清丽而甜美的艺术感受。其作品不管是大件还是小件,可以说都充满了“文人画”的意趣美、意境美和形式美;其笔下的人物,充满了人性、人情味、有血有肉的人。

近些年来王大凡瓷板画拍卖市场上价格相当不菲,在2011年的嘉德春季拍卖会上,王大凡的粉彩瓷板画《禹王治水图》以920万元创个人成交纪录。

这幅王大凡款瓷板扇面画,上题: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整个画面呈现扇形,瓷极平整,釉面润泽,王大凡凭借过人的画技在扇面上以瓷作纸画画。运用浅降和粉彩工艺,画面淡雅、古朴、稚气可爱,局部见有蛤蜊光,边框完整、精美是为传世精品之作,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经济价值。

纵观画面,五个孩童在嬉戏不同的玩法,个个生动活泼、憨态可掬,可谓形神兼备,妙趣横生。中间一个穿着黄色的衣袍的皇子,手持着玉如意。尤其线条飘逸洒脱、自然、动感十足,再加上周边环境的衬托,使得整个场面更显和谐,充满着勃勃生机。将孩童的天真浪漫用一种釉色轻快明丽的方式展现出来,有一种呼之欲出的奇妙感觉,此时此景非常令人神往。

寓意深刻,采用古粉彩法着色,淡雅古朴,人物形态逼真,将历史典故淋漓尽致表现出来,装饰性极强、釉面见有晕光、光泽柔和,扇面瓷板画弥足珍贵,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经济价值。

现在收藏界已将瓷器的搜索目标从明清官窑转向民国精品。而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成为了收藏家竞购的热门藏品,成为各大、中型拍卖会的主角之一。民国瓷板画目前在艺术市场中仍处于价值被低估的状态,今后无疑将成为一大热点及亮点。

画瓷新风尚 瓷上丹青成为画家新探索


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李运江来中国海瓷艺术研究院作画

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让画瓷俨然成为了书法艺术界的新风尚。海洋贝瓷作为陶瓷家族新成员,当然也不甘于后,瓷上丹青成为画家新探索。日前,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李运江专程来中国海瓷艺术研究院作画。

据了解,这是李运江院长第一次来到中国海瓷艺术研究院,李运江院长是慕名而来的,早就听说过海瓷艺术,来到之后,看到特殊的宣瓷,李运江院长便作起画来,笔墨淋漓尽致,酣畅爽快,一种富有诗意的生活气息活跃在宣瓷上,展现了李运江院长深厚的绘画功底。

个人资料:李运江,1949年生,辽宁大连人。中国美协会员,河南省美协副主席,现任河南省书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专家称号,享受政府津贴。作品参加过第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作品《信得过》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中国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1998年至2005年作品《鱼乐图》、《听雨图》、《花鸟》、《鹰》、《花鸟五幅》、《荔枝熟了》、《秋实图》、《雅趣图》、《荔园秀色》分别在澳大利亚、荷兰、美国、法国、日本、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家参加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届“世界和平大奖”“金桥奖”“杰出作品奖”“金奖”“一等奖”等奖项。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黄永玉画瓷赝品揭秘》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黄永玉画瓷赝品揭秘》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墙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