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 导航 >

怎么借助纪年款鉴别清雍正瓷?

怎么借助纪年款鉴别清雍正瓷?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雍正御制款瓷器鉴别

2020-07-16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清雍正(1723-1735),为清世宗胤禛的年号。雍正朝虽只有13年,但它的瓷器生产要胜过康熙,官款款识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御制”等,排列方式有二行、三行、一行横书和环书。款识书写工整,款外围以双圈或双框。书写材料有青花、蓝料彩、金彩等。有书款和刻款。民窑款识以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或三行楷款较为常见,但字不太工整。

雍正官窑款,由专人负责书写,字体基本一致。青花楷书款与篆书款同时并用。楷书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体式官窑款“大清雍正年制”,为早期流行的款式,字体柔弱、略草。雍正晚期官窑款,多为宋椠体的正宗小楷,工整秀丽。青花瓷色调大多纯正。也有少数深浅不一的。篆书款书体变化较多,有的方正规矩,有的草率不恭,有的笔路圆润。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双圆圈官窑款,主要用在青花和粉彩瓷器上。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官窑款,多用于颜色釉瓷器上。“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官窑款,多用于仿钧釉、炉均釉,或茶叶末釉瓷器上。“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官窑款与“雍正年制”四字楷书堆料,只用于珐琅彩瓷器。雍正堆料款的蓝料色彩较康熙时为淡,字体也小。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清雍正款青花缠枝莲纹贯耳瓶


清代雍正一朝,虽仅存13年,但制瓷工艺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器型之美,可与纤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相提并论,在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方面均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其大器不显厚重,小器隽巧玲珑。不论是器型的比例关系,还是线条、画工,都有很高标准。康熙时期初创的一些品种,如粉彩、墨彩、斗彩和釉里红等,此时又有新面貌。而仿古各名窑及仿明代宣德、成化之器品种更加繁多,尤其是雍正青花在青花器中以仿古著称。总的来说,雍正一朝在制瓷方面,无论是对古代器物,还是对自然界的花果形状的模仿,都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以简洁、洗练的手法在仿制中创造出新的品种、纹饰,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彰显于世。

雍正青花一改康熙敦厚挺拔的风格,趋于轻巧隽秀。雍正早期青花瓷器风格与康熙晚期类似。中期以后,出现模仿明代永乐、宣德的器型,造型、胎釉、青花色泽以及纹饰,极其相似。如镇江博物馆藏雍正款青花缠枝莲纹贯耳瓶(见图),高54.5、口径12.3、底径18.2厘米。瓶直口,长颈,颈部设一对贯耳,折肩,肩以下渐收,浅圈足。整器绘缠枝莲纹,肩部绘莲纹以及回纹和海水纹,近底部绘变形莲瓣纹。圈足内有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篆书款。缠枝纹是瓷器装饰的纹样之一,因其图案花枝缠转不断,故称缠枝纹。构图机理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再在切圆空间中或波线上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形成枝莲缠绕的缠枝纹。缠枝纹兴起在宋代,元、明、清三代盛行缠枝纹,多作主题装饰出现。此器端庄典雅,质朴古拙,刚中带柔。胎体精细,重量较轻,修胎一丝不苟,厚薄均匀,是少见的仿永宣青花大器。釉面光亮莹润,青花发色浓重艳丽,色调深蓝,为了体现永、宣青花的特点,以较浓的青花料在纹饰上刻意点染,但这些斑点漂浮于釉面。

瓷器上的纪年款有哪几种类型?怎么鉴别?


标明陶瓷器制作年代的一种款识,在古代陶瓷款识中占有较大比例。一般说来,纪年款可分为3种:一、年款,即以帝王年号为纪年的款识.又称朝代款。如北宋“端拱二年”、明代“大明宣德年制”、清代“大清康熙年制”等。二、干支款,指用60年周而复始的天干配地支来标明器物具体年代的款识。这种款识多附在帝王年号之后。如“大明宣德癸丑年造”、“万历丁丑年造”等;也有直接用干支纪年的,如弘冶时的“壬子年造”、康熙时的“又辛丑年制”等。三、特殊年款,指只写某朝而不写具体年号的款识,如“大明年造”、“大清年制”等,不书具体朝代,如“大明年造”,这种款识多用于民窑。历代纪年款中,以元,明,清时期釉下五彩青花书写款所占比重最大,另有刻划款,模印款及釉上彩书写款等。

纪年款外多加边饰、常见有双线圆圈、双装方框、单线圆圈、单线方框等,也有无边栏的。款式多书于器物外底中心、也有书于内底心、口沿下以及肩、腹、耳、柄、颈、足内沿等处的。款识排列方式有横书、竖书,有三行、二行、一行不等,字体以楷书最为多见,另有楷书、篆书、行草等。款字排列方式多为自上而下竖写或自右向左横排。纪年款以明、清两代景德镇官窑瓷器使用最多,但部分民窑器,尤其是景德镇民窑器上也经常使用。民窑款字体多显得粗率、不及官窑款字体规整。纪年款标明了器物制作的大致年代或具体年代,所以是古陶瓷年代鉴定中最重要的依据。贴心提示:纪年款的鉴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

雍正粉彩瓷器怎么鉴别


瓷器鉴别不仅是鉴别年代,更是一种技术活,要了解雍正那个朝代的艺术特点,粉彩至雍正时期已取代五彩成为景德镇釉上彩瓷中的最主要品种,其后历朝盛烧不衰,但以雍正粉彩瓷器受到的评价最高。其所绘花卉草虫之类的典型纹饰颇得画家恽南田、邹一桂的神韵,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工致殊常”。

粉彩瓷器属于釉上彩瓷器中的一种,系康熙晚期在烧造五彩瓷器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工艺的影响,由景德镇制瓷工匠创烧的彩瓷新品种。粉彩这一名称源于在五彩色料中引入了一种含有三氧化二砷的不透明的乳白色玻璃粉末,景德镇称之为“玻璃白”。这种玻璃白在彩绘中主要起两个作用:一是利用其乳浊性,对各种彩料进行粉化;二是绘画时先用玻璃白打底,再用各种色彩料在其上渲染。粉彩所表现的物像,粉润柔和,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更显生动自然。

雍正粉彩瓷器简介

雍正王朝处于清王朝的鼎盛时期。粉彩成为景德镇瓷器的主流,无论是造型、胎釉还是彩绘图案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其质量之高,历朝都望尘莫及。这时彩料的提炼相当纯净,施彩和洗染的技法精确熟练,其中施彩细致,绘画生动。雍正粉彩绘画风格秀逸,精妙入神。彩绘所画纹饰以花卉草虫蝴蝶为主,其次是人物故事、动物、山水等。其画法有多种,如平涂、渲染、没骨、洗、皴、点等,工笔、写意俱全。有白地彩绘,也有各种色地彩绘,如珊瑚红地、黄地、绿地、淡绿地、酱地、墨地、墨地开光等。还有用单纯色彩绘的墨彩,具有中国水墨画的美感。另有极少数加绘青花的粉彩器。彩料方面,陶瓷色彩品种丰富而且用色富于变化,同时对彩料的提炼相当纯净。雍正粉彩中有些色彩是前所未见的,如红彩。传统红彩均为铁质,又称矾红,色调从朱砂到橙红色都有。

雍正官窑使用黄金作原料,烧制出艳如胭脂的金红,色泽娇嫩无比,也称胭脂红。此时的胭脂红只见于官窑粉彩瓷中,民窑粉彩瓷中的其他色彩均已改为粉彩,只有红彩仍用矾 红 不变。此时的黄彩使用氧化锑作呈色剂,黄色与蛋黄相似,与铁质黄彩的呈色完全不同,因在其中掺加了玻璃白,色彩已呈粉质不透明状。雍正官窑粉彩瓷多在白釉面上直接施彩作画,由于此时的瓷器极其精细,釉面分外白净,使粉彩的柔和色彩更能充分显示其清丽的美感。此时金彩也常在官窑粉彩上加绘,而雍正时民窑则没有见到使用金彩与胭脂彩的。

雍正粉彩瓷器鉴别

1.雍正粉彩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

2.雍正粉彩瓷器彩绘纹饰。雍正粉彩瓷器纹饰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人物故事图,在粉彩中也比较多。此外,粉彩瓷中谐音的“蝠”(福)、“鹿”(禄)图案十分多见。当时突出的是所谓“过枝”技法。仕女幼童人物较小,面目清秀,或有疏简的山石树木等背景,或留较多的空白。这时和康熙朝一样,较多地使用“金红彩”,精细之作还在纹饰上方用墨彩行书题相应的诗词歌赋,并绘红色迎首或压角章,显露出当时社会文人的儒雅之风。一般民窑多在碗、盘、炉、罐、盘口瓶、小瓶绘粉彩纹饰。

3.雍正早期有康熙五彩风格,粉彩纹饰多绘团花、团蝶、八桃蝙蝠(喻意多福多寿)、过枝花卉、水仙灵芝、仕女、麻姑献寿、婴戏等。纹饰明显疏朗、规整。如粉彩过枝桃蝠盘,从盘外壁开始绘桃枝叶及桃,通过盘口过到盘心接绘桃枝叶及蝙蝠,雍正时期一般绘8个桃,乾隆时多绘9个,有“雍八乾九”之说。雍正朝画的蝙蝠翅膀顶端下弯有钩,钩中有一点,嘴上有毛。

4.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民窑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图案标记,以器底绘青花笔、锭和如意,谐音“必定如意”等为突出。乾隆朝的粉彩瓷,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乾隆朝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乾隆朝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一直延续着。

粉彩团蝶纹碗,高6.8cm,口径13.5cm,足径4.7cm。

碗敞口,深腹,圈足。内白釉无纹,外壁绘粉彩团蝶纹5组,每组团蝶纹由2只相异的蝴蝶与四季花卉纹构成。足底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之上受同时期珐琅彩瓷器工艺的影响而创烧的釉上彩品种。其初创于康熙朝,兴盛于雍正、乾隆时期。雍正粉彩瓷器在造型、胎釉、彩绘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此碗造型轻盈秀巧,胎质洁白细腻,釉面细润纯净,纹饰色彩丰富艳丽,画面生动逼真,体现了雍正瓷器淡雅柔丽的时代风格,是雍正粉彩瓷中的绝美之品。

欧洲瓷款鉴别初探


掌握有关瓷款知识,是鉴赏欧洲瓷器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欧洲,辨识旧瓷器,主要依据款记,因为瓷款带有字母、文字、图标、号码或数字等,能反映出瓷器出处、年份或时代、质量等比较准确的信息。收藏者总是先看款记,再决定是否购买瓷器。对品质优良的瓷器而言,款记象征着名窑或名厂对其技艺的自信,是向购买者传递质量保证的信息,给藏家一种有形的承诺。

1、欧洲瓷款及其作用

欧洲瓷器史上最早的款记,是迈森瓷厂1720年开始使用的花押字母“AR”标记(见图一),由迈森厂创建者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瑞克斯(Augustus Rex)(又称奥古斯特大帝,后成为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的姓名首字母组成。1722年,迈森厂开始使用交叉双剑标志,该标记成为欧洲陶瓷史上最著名的瓷器标记。18世纪前半期,迈森厂两种款记并用,但花押“AR”属特殊标记,专用于选帝侯奥古斯特大帝及其继承人奥古斯特三世的宫廷用瓷。该款为釉下钴蓝,手工书写。带有“AR”标记的瓷器,为迈森厂早期产品,装饰纹样效仿东方题材,具有鲜明的中国和日本风格。现在,这类存世器多藏于博物馆或皇家收藏室,但并不意味市价奇贵或踪影难觅。国际市场时有“AR”款瓷器出售,多为19世纪后半期仿制品,大多是彩绘装饰,与18世纪的早期迈森瓷迥然不同。

欧洲其他建得较早的瓷厂,纷纷效仿迈森开始采用瓷款。早期瓷款图案主要来自工厂所在地区、庇护人或厂主的徽章纹饰。如迈森著名的双剑标志源于萨克森选帝侯徽章,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手绘标志影响着几乎所有欧洲瓷厂,直到19世纪初贴花转印和刻印标记流行起来。但像德比、斯波德、迈森等瓷厂仍采用传统手绘方式制款。

18世纪末开始,欧洲瓷器市场需求极强,虽然价格仍很高,买者却越来越多。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瓷厂无力开发自己的产品,只能仿造名窑瓷器。19世纪下半叶,一些名厂开始设法保护款记的原创性。1875年,德国厂家申请瓷款专利,皇家柏林瓷厂(K.P.M.)第一个获得专利。迈森厂也不甘落后,于19世纪80年代采取法律行动阻止仿造,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款记。

对名厂而言,款记具有特殊广告价值,在英国像明顿、韦奇伍德、皇家王冠德比和皇家沃切斯特等著名厂家款记,向顾客表明器物来自历史悠久、声誉良好的瓷厂。对收藏者而言,瓷款具有更重要的含意,不仅可借此探究每件有款瓷器的生产厂家,而且可弄清大致生产年代,有时甚至是比较精确的年代,尤其是那些来自19、20世纪领军企业的器物,因为厂家拥有独特的产品年代体系。随着19世纪瓷款广泛使用,大多英国陶瓷可被准确辨识,并推出年代。

有关专家总结出依款断年代应掌握的几条规则:带有皇家徽章的印款一般始于19、20世纪;带有图案名称的印款始自1810年;所有在公司名称或词首字母后带有“Ltd.”(有限公司)的英文款记必定晚于1855年;带有“商标”一词则表明器物制造日期在1862年商标法颁布之后;在公司名称或商标中含有“Royal”皇家 一词,意味着属19世纪后半叶或20世纪产品;1891年美国开始实行麦肯利关税法,要求所有进口陶瓷标明原产国,后为避免混淆又加上了“……制造”字样;带有“Bone China”(骨瓷)和“English Bone China”(英国骨瓷)等字样的瓷器表示为20世纪产品。

2、瓷款种类

欧洲瓷款种类多样,从制款方式看,大致有以下几种:1、用锐器将款记刻在未烧瓷胎上,19世纪前多为手工雕刻,一种呈细线,另一种为一侧带坡度的明显刻槽,呈现犁田般的自然效果。这类款记一般用于小型陶瓷工作室。2、像“Wedgwood”(韦奇伍德)等著名瓷款,则用金属印或木戳盖款于未烧瓷胎上,显出机械盖印的匀称;3、名字或姓名首字母组成的文字款记多为手绘,分釉上和釉下。所绘款记多为钴蓝,因这种氧化物最耐高温;4、19世纪很多款记从雕刻铜板转印到瓷器上,用颜料覆于铜板将图案印到薄纸上,再贴花转印到瓷器表面,可为釉下也可为釉上,若器物主体图纹为釉下蓝,款记一般也为釉下蓝。

款记除有釉下、釉上之分,还有同一器物釉下和釉上款记并用的情形。欧洲名窑出产的古瓷,款记多为釉下施彩,如迈森的釉下蓝剑款记。在欧洲发明硬质瓷后的一百年或一百多年里(18世纪初到19世纪初),瓷胎上仅有铁红和钴蓝两种颜料经得起高温焙烧,而后者更为流行,所以大多数欧洲瓷器的款记为釉下钴蓝。但也有例外,19世纪晚期萨克森首都德累斯顿的一些瓷艺工坊制作的瓷器,款记比较特别。很多工坊主为著名艺术家,他们从其他瓷厂购得瓷器坯料,进行绘画或浮雕创作。这些坯料大多带有瓷厂标记,他们先用金色釉料罩上,再在釉上标示自己的款记,通常为蓝色王冠。

当然,有些厂家的做法与德累斯顿瓷艺家不同,对制胎和装饰在不同地方完成的器物,一般用两个款记进行标注:一为釉下彩,标明制胎厂家,另一为釉上彩,表明装饰者。例如,著名的法国哈维兰瓷器同时拥有绿色釉下款记“Haviland France”和红色装饰者标记“Haviland & Co. Limoges”(见图二)。这种情况表明,双款瓷器是在同一工厂的不同生产车间完成制作的。

与厂家款记标在一起的,还常有刻上或印上的纹饰号码(pattern number),以及成套器物的分序号等。纹饰号码代表不同的装饰风格和器物在瓷厂纹饰目录中的位置。19世纪30、40年代,纹饰名称开始出现在批量生产的转印花器物上,在没有工厂款记的情况下,同样能帮助识辨器物。有时也会有绘画师个人记号出现,这种记号与器物上出现的画家签名作用不同,主要便于厂家计算画师工作量支付报酬。在英国,这种标记则特别用于带有纹饰号码的餐桌用具。

另外,还有些瓷器款记既不代表制造厂家或瓷器工坊,也不代表装饰者,而是代表零售商或批发商。有时,一些大进口商会向瓷厂提出特殊要求,将订购的瓷器标上本国销售商名款,以便创立良好的销售信誉。这类情形可从法国销往美国的哈维兰瓷器上看到,有些器物带有美国本地零售商的标记,如达拉斯市的“山格兄弟”标记,奥克拉霍玛市的“TX”标记或“W. J. Petee &Co”标记等。

从瓷款图纹看,造型各异,丰富多彩。有单个字母款记,如带有特体字母“A”(中间短横向下呈尖形)的瓷器,为英国伦敦斯塔福德郡博瓷器工厂1747-1776年所产,器型仿造中国、日本和迈森瓷器,洛可可装饰风格;有普通的姓名首字母款记,也有花押首字母款记,如上面提到的迈森厂花押“AR”款记;有手写体姓名和个性化签名款记,也有字母配特定图纹款记。这些特定图纹有王冠、盾、锚、漩涡饰、几何形、星形、十字形、鸟类、动物、鱼类、植物、树木、花草、建筑、罐陶、舟船、人物、旗帜、钟铃、地球仪、翅膀以及其他混合物等。王冠标记如英国王冠德比瓷厂的款记;动物标记如德国阿尔特瓦沙瓷厂的鹰纹款记;帝王徽章标记如德国霍切斯特瓷厂的选帝侯车轮标志。也有以制瓷工具作为款记图形的,像匈牙利海林德瓷厂的交叉画笔标志。还有被称为英国斯塔福德郡风格的款记,主要融合了英国皇家纹章图案,这在19、20世纪的英国瓷厂中比较常见。

不同厂家,款记自然不同,但同一瓷厂,因不同时期,不同管理者,瓷款也会有所变化。拿迈森瓷器来说,从1720年到现在已经历了十几种瓷款的变化。近年,瓷厂曾烧制一套盘面为不同年代瓷款标志的白釉小碟,深受收藏者欢迎。

3、瓷款仿造及瓷款识别

一般而言,厂家名气越大,其产品款记越有可能被仿造。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即使欧洲最声名显赫的瓷厂,一度也曾靠仿造他人瓷器起家。例如,18世纪迈森瓷厂制作的带有东方人物图案的瓷器,干脆就仿造中国或日本瓷器的款记。19世纪德累斯顿很有名气的艺术家赫勒纳·沃尔夫松(Helena Wolfsohn)等人,也是仿效迈森瓷器进行装饰,甚至因擅用迈森皇家瓷厂款记而遭起诉。当然,在今天由赫勒纳·沃尔夫松仿制的带有花押“AR”款文的瓷器仍有很高收藏价值。有意思的是,当年德累斯顿热衷于仿造迈森,而在过去的100年里,德累斯顿的作品又被其他地方仿得不亦乐乎。

可以说,18世纪前半期的迈森瓷器值得信赖,因为早在1720年迈森瓷厂就通过特殊标记,向顾客作出产品信誉保证。仿造款记的瓷厂大多建于19世纪,因为当时新富们发现了瓷器的收藏价值,这与18世纪极其昂贵的瓷器只属贵族阶层特有截然不同。随着瓷厂越建越多,瓷器款记显得更为重要。较之手工描绘的款记,刻印或盖印的款记模仿得要少一些,因为手工绘制的款记本身具有不确定因素。

目前,在国内鉴定欧洲瓷器价值,除观其胎质、釉色和装饰外,主要依据瓷款辨别厂家和年代。由于国人历来轻洋瓷,所以市场上除发现有仿制粗糙的荷兰代尔夫特瓷和丹麦皇家哥本哈根瓷外,尚未发现有专门仿造欧洲古瓷的。因此,一般根据款记而识别欧洲古瓷的年代和厂家的方法比较可靠。

要想掌握辨别欧洲瓷厂标志的技巧,首先要全面了解瓷款,可以借助这方面的专门出版物,也可利用现代发达的网络技术。几百年来,欧洲大小瓷厂数以千计,各种瓷器款记数量颇为可观,专门介绍和研究瓷款的书籍也不少,笔者所知年代较早的有1930年洛杉矶波登出版社出版的威廉姆·切弗斯《欧洲和东方陶瓷上的标记和花押文字》。近年的有1997年美国阿特格兰出版社出版的罗伯特·朗特金《1710年以来的德国、波希米亚和奥地利瓷器款记》,收集了3300个瓷器款记和1300家瓷厂和装饰者,并收录650个容易与德国、波希米亚和奥地利瓷厂混淆的美国及欧陆瓷厂的款记。2003年伦敦拜瑞和简金斯出版社出版的乔弗瑞·戈登《英国陶瓷款记百科全书》,则收集了4516条从1650年至今的陶瓷厂家款记和详细资料。笔者曾用过一本英国出版的瓷器款记手册,虽所录款记并非最多,但按类区分排列的编撰方法,查找方便实用。

4、依款识器实例二则

曾有国内藏者来信或来电咨询英国瓷器款记,据其描述,我查找了有关瓷款资料,认为像位于英国斯塔福德郡汉雷镇的JOHNSON BROS有限公司的产品。该公司建于1883年,现已归入英国著名的韦奇伍德公司。这家瓷器公司的款记有几种:“JOHNSON BROS”字样上有王冠图案,下有“ENGLAND”字样的款记,自1913年以来使用;王冠上有“ROYAL IRONSTONE CHINA”字样,下有卵形盾徽,左右各立狮子和独角兽相守盾徽,并有“JOHNSON BROS ENGLAND”字样的款记,为1883-1913年使用。而藏者询问的王冠上有“ROYAL SEMI PORCELAIN”字样,下方有“JOHNSON BROS”字样的横幅旗标,旗标下有“ENGLAND″字样的款记,则自1900年起使用。所以可以认定,询问者所藏瓷盘为英国JOHNSON BROS有限公司1900年以后的产品。

笔者曾见过一套颇有意思的德国阿尔特瓦沙公司的欧洲桌用瓷器,约60多件,包括餐具和咖啡具。其中一只咖啡杯与其他几杯器型和花饰完全相同,细看发现尺寸略小,胎质稍薄,底款有明显差异:整套器具的款记为字母“C.T.”中间绘有鹰纹,下方有“TIELSCH-ALTWASSER”字样,其下为数字“35”,再下是“Deutsche Ware”(意为“德国瓷器”);那只略有差异的杯子底款最上为鹰纹,其下为字母“C.T.”,下为“ALTWASSER”,再下为“Germany”,最下面是数字“2849”。显然,前一款年代较早,后一款时间晚些,因为“Deutsche”(意为“德国的”)一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使用,战后则用“Germany”(德国)。看来这套瓷器为20世纪早年生产,后藏者因杯子破损而补购同一厂家同类瓷杯,虽模具相同,但时代不同,瓷厂合伙人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款记不同,厂名有差别,国家的名字也有了变化。

北宋官窑瓷款鉴别


北宋官窑瓷器款识多达数种,因专烧宫廷用瓷,产量很少,故传品也极少。

我国于1986年年底在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发现了官汝窑的遗址,次年又进行局部发掘,从而揭开了官汝窑的神秘面纱。原来宝丰县宋时属汝州。应该说,汝州地区的窑瓷包括临汝县和宝丰县等都可统称为“汝窑”。汝窑系接受宫廷下达的任务而烧造,故产品十分精美,可统称为“官汝窑”。

官汝窑为北宋宫廷烧造,年代很短,约在宋徽宗赵佶在位时(公元1100年至1125年)的20多年间。汝窑器极为珍贵,仅见铭文,一为“奉华”,凡带“奉华”字铭的宫廷用瓷都是当时“奉华堂”的专用品。还有一种铭文刻一“蔡”字,是用黑釉写的。“蔡”字铭文物主的姓氏无疑,宋代蔡家能收藏汝窑瓷器的可能是当时的太师蔡京。再一种铭文是用金色写成的诗词:“雅怀素,态向间中天,与风流标格……”。由此可见,汝窑和修内司窑专烧宫廷用瓷,可统称为北宋官窑。北宋官窑除上述款识外,还有“官”字款,亦有三种形式:刻“官”字款、凸“官”字款,这两种都是楷书款,还有一种凸官“官”篆字款。总之,北宋官窑是专指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官窑,宫廷用瓷器物的款识,有“修内司窑”、“官窑内造”、“奉华”、“蔡”、“官”等字款,都可统称为北宋官窑瓷字款。

从传世款识的瓷品实物来看,其共同特点是:

1、从造型来看,瓷器的品种和造型有宫廷的陈设瓷和日用瓷,如弦纹三足炉、贯耳瓶、葫芦瓶、玉壶春瓶以及花式的洗、盘、碗、碟等。官窑器造型素雅端正,仿似古玉器;日用品非常讲究,制作精巧,气度不凡。

2、官窑的胎泥淘得精细,胎质细润,由于泥中含有一种铁质成分,使胎色有多种,釉色有浅灰色、灰色、粉青色、天青色、淡黄色等,釉面因传世已久,不很光亮,一般都有细密开片,无纹片极少见。宫廷官窑器十分讲究,官窑釉以玛瑙屑作为原料,民间一般不会使用这种昂贵的原料。官窑器以美丽的釉色、精湛的制瓷工艺和特殊的支烧方法而称誉于世。

3、官窑中的汝窑烧和吉祥主法有两种,一种是支钉烧造;一种以垫圈、垫饼垫烧。采用支钉烧造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留有细小的支钉痕;支钉烧大多为3个、5个或6个。可以认为凡传世的北宋汝窑瓷器物的器底都有支钉痕迹,无一例外。

清雍正二年试乙号样款粉彩荷莲纹盘(清雍正)


清雍正二年试乙号样款粉彩荷莲纹盘

现藏天津博物馆。

清雍正二年(1724),高6.1厘米、口径33.8厘米、足径25厘米。

粉彩是雍正时期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在康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因吸收了珐琅彩的制作工艺,在彩料中加入了铅粉并施玻璃白,而烧成的釉上彩瓷。画法上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没骨法,突出了画面纹饰的阴阳和浓淡,立体感极强。比五彩更加娇艳、淡雅、柔和,又称为“软彩”。

馆藏清雍正粉彩荷莲纹盘,高6.1厘米、口径33.8厘米、足径25厘米。敞口,曲壁,圈足。盘里洁白的釉面上用粉彩绘出水荷花图。碧绿的荷叶随风摇曳、向背翻转,深绿的叶面和浅绿的叶背交相辉映。色彩雍容华贵,浓重艳丽而又不失清雅之趣。由此盘可知,雍正粉彩已不单纯是在白釉上进行彩绘,而发展成在各种色地上彩绘,其工艺特点大大超过了康熙朝的水平。盘底暗刻的“二年试乙号样”六字两行楷书款,更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是清雍正二年(1724年)烧制的,是将要呈现给皇帝御览的一件瓷器样品。这种款识粉彩瓷中极为少见,也为我们研究雍正早期粉彩瓷的烧制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名瓷欣赏—清雍正五彩仕女纹罐


【名称】清雍正五彩仕女纹罐

【类别】瓷器、五彩瓷

【年代】清雍正年间

【文物原属】清宫御用陶瓷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高34.1cm,口径14.6cm,足径15.3cm。

罐撇口,颈微收,圆肩,肩下渐敛,圈足外撇。主题纹饰为通景庭园仕女婴戏图。四仕女在游园、憩息,四小童伴左右。其中一仕女右手提花篮,对面两仕女并肩相倚而立,身后闪现一小童作趋前伸手取花状,令二仕女侧面相望,另一侧洞石上坐一绮袖仕女,面前二小童似与身后的小童嬉戏。所绘仕女均发髻高耸,面目清秀。画面以深浅不同的绿色调为主,间施以红、黄、黑、蓝等彩,色彩丰富鲜艳。在人物的衣服上,以淡雅的色釉映出丝绸的质感。罐肩部饰锦地缠枝菊纹一周。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雍正朝粉彩瓷开始盛行,五彩瓷渐少。此罐造型规整,底釉洁白,画工精细,是雍正朝五彩瓷收藏品中的精品。

琳琅阁珍藏 清雍正瓷器收藏鉴赏


琳琅阁珍藏 清雍正粉彩福禄寿软棒槌瓶

开门雍正粉彩福禄寿三星软棒槌瓶,非常典型的画片,高43厘米,绘画彩头甚为精美,胎釉彩明显的清早期特征,画工细腻,出自名门,流传有序,是一件精彩漂亮器物。

软棒槌瓶,是与硬棒槌瓶相对而言,特指雍正初期烧制的一种器形,造型不及硬棒槌瓶挺拔,口外侈,束颈,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足尖圆滑。常见青花,五彩。清光绪及民国时期方棒槌瓶的仿品较为多见,然胎体较厚重,口边较薄且不规整。

琳琅阁珍藏 清雍正青花一束莲绶带耳抱月瓶

雍正仿永宣青花一束莲绶带耳抱月瓶,器连座通高28.9cm,净高26.1cm。

瓶身扁圆,两侧微鼓,正面观似满月,两面绘一束莲纹;束颈、蒜头型小口,侧附绶带如意双耳,细砂底小方足; 发色浓艳入骨,画风清雅洒脱,胎质细腻致密,为雍正仿明永宣青花精品。为追求永宣苏泥勃青料风格发色,此器由人工使用国产青料浓色堆点来体现黑斑和晕散,做工甚为精致逼真。更难得老配红魔底座,雍容华贵,典雅大气。抱月瓶向来是藏家热捧的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