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永宣瓷器鉴别 > 导航 >

明代永宣青花八方烛台的收藏

明代永宣青花八方烛台的收藏

永宣瓷器鉴别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2020-07-16

永宣瓷器鉴别。

作为一种罕见的明代官窑器型,青花八方烛台历来是收藏市场追逐的对象。在去年匡时秋拍上,一件明宣德青花花卉纹八方烛台作为本次拍卖的重点拍品,拍出了726万元的高价。

始见于明永乐时期的青花八方烛台虽然在市场上十分稀见,但为数不多的几次亮相都完美收场。2005年在北京翰海春拍上,一件明永乐年间的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方烛台从1000万元起拍,经过买家14轮竞价,最终以2035万元成交,一举成为当时内地成交价最高的瓷器拍品,备受注目。实际上,这件八方烛台早在2001年春上海敬华首拍上就引起了一片惊叹,当年这件珍瓷以968万元的成交价一时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时隔4年,价格竟飙升了2.3倍,使得这件八方烛台在收藏界声名显赫。那么,青花八方烛台何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

永宣青花素来为藏家所重,而八方烛台就是始创于明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器中的一类重器。传世的永乐青花八方烛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所知不逾10件,存世稀少。这是八方烛台能屡创高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八方烛台的设计原型来自伊斯兰的金属器皿,2001年和2005年两度登上拍台且两度创造高价的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方烛台就具有中外文化交流史证的价值。这件八方烛台高29.8厘米,呈八方式,分烛插、连柱、台座3层。通体青花装饰,烛座八面开光,内绘缠枝四季花卉纹。其造型模仿在古代埃及和叙利亚十分流行的铜制烛台,绰约姿态中有一种金属的刚性,是永乐时期瓷器的经典之作,能两度拍出高价也属情理之中。

八方烛台发展到宣德时期有了一些变化,在画法上表现出诸多的不同。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柄口处的芭蕉叶纹代之以如意头纹,颈部的方格纹和缠枝菊纹代之以缠枝莲纹。此外,在永乐烛台未装饰纹样的肩部外侧及近底部的斜直壁上,宣德时期均饰以锯齿形几何纹。

正由于其器型的独特性和存世量稀少,八方烛台总是能在拍场上创造佳绩,也因此出现了不少赝品。但是由于对于烛台的构造不熟悉,这些赝品往往漏洞百出。例如,真品底部往往向上凹,但一些仿品由于造假者对于烛台构造不清楚,一些赝品的底部竟然是平的。因此,收藏八方烛台要慎之又慎。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青花花卉纹八方烛台(明)


明永乐青花花卉纹八方烛台

高38.5cm,口径9.0cm,足径23.5cm。

烛台为八方式,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烛插,下层为台座,两者均为束腰八方形,中层为连柱,形状如酒盅倒扣。通体青花装饰。烛插由上到下分别描绘蕉叶纹、回纹、变形莲瓣纹。连柱饰有锦纹及缠枝花纹。台座面饰海水纹和莲瓣纹各一周,外壁八面绘八组各式缠枝花卉。足内施白釉。底心无釉。

此八角烛台仿自阿拉伯铜器,结构复杂,装饰华美。绘制纹样使用的青料为进口钴料,即所谓的“苏泥勃青”,青花色泽浓艳,有晕散感。

烛台出现的历史很早,远在三国、两晋时期,随着制瓷工艺的发展,瓷烛台随之出现,如三国时的羊形烛台、两晋时的骑兽人烛台等。南北朝时盛行莲花状烛台。隋、唐时的烛台底座刻划精美的花纹。到了明代盛行八方烛台,烛台上有的置蜡烛形插柱,造型美观大方,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明代永宣牡丹纹青花瓷的特征差异


明代永宣牡丹纹青花瓷的特征差异。

在购买古瓷时,不光要掌握基本的瓷器知识,更要对各个年代瓷器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把握,这样才能够少吃亏、买假货。在这里作者将介绍:青花牡丹纹,元代与明洪武的容易区分,洪武与永乐和宣德的也容易区分,而永乐与宣德的则很难区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探讨一下。

元代与明洪武时期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阶段。因明洪武时期瓷器生产是在元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洪武瓷与元瓷很相似,往往被人误认为是元瓷。不过以元代及明洪武时期常见的牡丹纹青花瓷器为例,从其纹饰特征上,还是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区别的。

经过研究得出永宣青花鉴定的核心结论:

一、缠枝波形纹,所在器型为玉壶春瓶者,多为永乐的,为高足碗、罐、缸、钵者,多为宣德的。

二、缠枝条状圆形纹,多为永乐的。

三、缠枝块状圆形纹,所在器型为玉壶春瓶者,多为永乐的,为方流执壶为宣德的。

四、折枝纹,所在器型为方流执壶者,多为永乐的,为高足碗和盆者多为宣德的。

五、青花瓷盘,上有穿牡丹龙纹者多为宣德的。

六、青花12棱折沿盘和花口盘,12折枝花的折端裸露者,多为永乐的,有大叶遮盖者,多为宣德的。

七、画在盘上的牡丹花朵与别种花朵糅在一起的缠枝波形纹,7种或11种花朵者,多为永乐的。8种或12种花者,多为宣德的。

八、牡丹花叶芽,尖细如小柳叶形者,多为永乐的。

九、牡丹花瓣边缘有留白联珠式勾边者,多为永乐的。

永宣青花瓷器的伊斯兰风格


伊斯兰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流传广泛,经久不衰,迄今仍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世界广大人口。千姿百态的伊斯兰文化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伊斯兰教自七世纪在阿拉伯半岛诞生后到八世纪中期,中东人民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建立了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伊斯兰教也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信仰的人数仅次于基督教成为世界第二大宗教。伊斯兰教步入华夏大地已有千余年之久,九世纪到十三世纪是伊斯兰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伊斯兰文化的空前繁荣和广泛传播对中世纪的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对元末以来中国的手工制造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丝织品的花纹、印染品的图案、陶瓷器的造型与装饰、金银器的镶嵌、建筑的式样等各方面,都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伊斯兰艺术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在我国的回族、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塔尔……等十个民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文化已不再是异质的外域文化,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明代初期的永乐、宣德青花瓷正是吸收了世界上先进和强大的伊斯兰文化的营养。使它们在雄浑壮美之中散发着均衡和谐的异国风情。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论》中说:“正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的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自从汉代的丝绸之路和中国海到波斯湾的海上航线开辟以后,中国与中东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愈加频繁,中国商品大量出口到中东地区换来大量的当地商品,扬州唐城遗址中发现了波斯陶片。进入了十四世纪,景德镇的青花瓷几乎销往所有远东、中东和南亚国家。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把进口的中国陶瓷作为模型,来仿制近似的陶器。反过来,穆斯林器物对中国的制瓷业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历史上所有的灿烂文化的产生,都毫无例外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营养。永宣青花之所以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也恰恰证明了它吸收和融汇外来先进文化的能力。十四世纪时,中国的周边国家的文化较为落后,拿不出什么象样的东西供中国知识界惊羡和学习,只有近东和西亚国家的伊斯兰艺术蓬勃发展,给予中国青花瓷器的制作以极大的启迪。在大量的青花瓷器远播西亚诸国的同时,它们的王朝也携带方物特产频繁地来中国朝贡,将宝物奉献宫廷。皇帝对于这些宝物的装饰十分有兴趣,命画家将这些装饰画样提供给景德镇的制瓷艺人,于是便生产出成批的具有伊斯兰风格的青花瓷器。

明代初期,政府出于长治久安的对外政策的需要,对周边西域国家进行安抚,以使西域强大的部族帖木耳对明朝称臣,必需按照伊斯兰的模式来烧制瓷器,完全迎合穆斯林的审美情趣,在赏赐给他们的国王时能得到国王的喜爱。事实证明,明政府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这些带有明显的伊斯兰风格的瓷器,深受国王的宝爱,被当做最珍贵的礼品镶嵌在神庙的墙壁上,供真主和神灵来使用。由于世世代代的精心保管,我们现在在西亚和近东所见到的永乐、宣德朝官窑青花瓷器,绝大多数完美无缺,形如“库出”(指烧成之后不曾使用即入库收藏的官窑瓷器)。而且小批量的赐赠,也无法满足需要,中东、西亚、南亚的王朝大量地定购中国瓷器,其中帖木耳王朝、蒙兀儿王朝、萨法维王朝最为突出。

目前在伊朗、伊拉克、印度、土耳等国家收藏的永宣青花瓷器数量很多,总数数倍于我国的本土收藏,全球范围内最集中最重要的境外明初青花器的收藏要数伊朗的阿德比尔宫博物馆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博物馆。这两所博物馆的前身,都是伊斯兰的宗教神庙,所收藏的明初青花瓷大多是最高档次的精美官窑。有些器物在国内已遗存不多了。也有许多器物出口之后在当地由金匠们增添了附加装饰,如壶的金流和金柄,瓶的金盖,碗的金边等,金饰精工细刻,十分讲究,更烘托出皇家的气质。

青花瓷烧造史上有许多新颖奇特的造型,都是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在永宣之际创制的,如大背壶、天球瓶、僧帽壶、双耳葫芦扁瓶、双耳扁瓶、多角烛台、花浇、无裆尊、卧足碗、深腹折沿洗等……,特别流行口径在60公分左右的大盘,这些形制都特别适合穆斯林的生活起居习惯,许多造型都是依照西域进贡来的金银器、玻璃器甚至陶器为样本的。具体到各种纹饰,几何原理的应用,环带、开光、分段切割、多角对称的处理手法,加之普遍密集的花纹布局都使人耳目一新。特别是最广泛使用的西蕃莲纹样(一种团形的多叶莲花)就是从痕都斯坦,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部一带的玉质盘子上的蕃莲图案移植过来的。明代文献中多次提到的"回回花"就是这种纹样,永宣青花瓷器上的回回花装饰无所不在,即使是传统的龙凤纹样,也总是以西蕃莲为底衬的。有的则干脆书写可兰经的语录,直接歌颂真主。

应当说永宣青花瓷器由于用途十分特殊,绝大多数用于政府的对外赐赠,所以造型、纹饰也很特殊,几乎所有新创的品种都能在伊斯兰文物中找到范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永乐青花花卉大背壶,小口、圆唇、短颈,颈上有凸起的弦纹一道,肩两侧安小环耳。腹部呈馒头状向上微鼓,中部凸出小圆圈。壶背部平坦无釉,露细沙胎,中部与面相应处有小圆圈凹进,圈内施白釉。由于无底,无圈足,此壶只可贴背平放,根本无法站立,而平放之后由于侧面有孔,盛水后即会流出,所以还不知道它的实际用途。与此相同的大背壶台湾故宫博物院也有收藏。美国华盛顿的佛瑞尔美术馆(Gallery of Art )收藏有稍晚的宣德朝青花大背壶。背壶的原型是伊斯兰的镶银铜扁壶,从铜壶肩铸的双耳来看,无底平背的扁壶是作为壁壶贴挂在墙上使用的,照搬到瓷器上由于胎厚体重,肩部的小环耳无法承受壶身的巨大重量,双耳已成为纯粹的装饰,没有实用功能了。其他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永乐青花龙纹天球瓶,小口,直径,腹部硕大如球,仿叙利亚的铜瓶的造型。永乐青花双耳扁瓶,仿伊斯兰玻璃双耳扁瓶。永乐青花双耳蒜头瓶,仿伊斯兰蒜头口双耳铜扁瓶,永乐青花龙柄花浇,仿伊斯兰玉龙花浇。永乐青花卧足碗,仿伊斯兰镶金银碗。宣德青花执壶,仿伊斯兰铜执壶。宣德青花僧帽壶,仿伊斯兰铜僧帽壶。宣德青花深腹沿盆,仿伊斯兰镶银铜深腹折沿盆。宣德青花罐,仿伊斯兰陶罐。宣德青花无裆尊,仿伊斯兰黄铜器座。宣德青花八角烛台,仿伊斯兰九角铜烛台。宣德青花敛口钵,仿伊斯兰铜钵。宣德青花笔盒,仿伊斯兰镶银铜笔盒。宣德青花葫芦扁瓶仿伊斯兰银双耳葫芦扁瓶。

以上所举诸例形制,时代特征十分鲜明,永宣以后则很少烧制,是景德镇御窑奉皇帝之命,专门为西域诸国定烧的,它们或者作为礼品赏赐给西域诸王;或者作为贸易瓷用于与西域国家换取良马。随着明政府对外政策的转变,宣德朝以后,这种几乎完全伊斯兰化的官窑瓷器基本停烧了。说起西域,古人与今人的解释不同,明朝所称西域是指甘肃以西,(包括新疆)阿富汗、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以及沿地中海东部的一些国家,那里的人们从古至今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为伊斯兰艺术的集聚地。

充满了西域风情的青花瓷器,不仅得到外国王室的喜爱,也同时受到明朝宫廷的认可,它们独特的造型和新颖的纹样超尘脱俗,不同凡响,大有将相之风,为一代青花瓷器之冠。它如此地灿烂,不仅得助于中华民族的深厚文明,而且得助于伟大的伊斯兰艺术,是中国瓷器装饰融汇外来文化的光辉典范。

永宣时期的青花瓷


作为明王朝创业之初,永乐朝政局稳定,国力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空前繁荣。永乐三年,郑和首次率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标志着明朝的政治、经济步入发展正轨。郑和的船队发展贸易,他们在推销中国瓷器、丝绸的同时,又从西域带回了烧制青花瓷的上等色料“苏尼勃青”,也称“苏麻离青”。这是波斯语音译,意为“青金蓝色料”。

这就是永宣青花一直被收藏家津津乐道的基矗苏青料发色浓烈,晕散不匀,蓝中泛有黑斑,结晶处深入胎骨,用手抚之有凹感,过去鉴定永宣青花以此为要点,并认为后世没有仿制成功过。但近些年,高额利润的驱使,加上景德镇高手的不懈努力,使得仿永宣青花瓷器大获成功,确有肉眼观之与真品无二者,这对鉴定专家是个新难题。

郑和出使西洋把中国瓷器推向国外市场,随之而来的是海外市场对青花瓷的大量需求,不仅极大地刺激了永宣青花瓷的生产能力,同时对提高这一时期青花瓷的品质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由于国外普遍喜爱青花瓷而使景德镇开始改变“宋瓷尚雅、元瓷尚白”的传统而全力地投入到青花瓷器的生产之中。“青花”一词也是在此时正式出现于文献记载。

由于洪熙朝只有一年,所以永乐、宣德两朝等于是相连的,它们的青花瓷器有许多类似的地方,早年曾有“永宣不分”之说,可见它们的相似程度。后来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比较,专家学者们已将永宣青花较准确地分开,大致如下:永乐的大件器皿比宣德为少;永乐署款器明显少于宣德;永乐器物胎体较轻,而宣德较重;永乐的纹饰秀气,宣德粗犷一些等等。但这些要点比较抽象,还需要收藏者耐心比较,尽可能实践。

注重永宣青花的特点对收藏家很重要。器型上,永宣青花一改元代的厚重风格,变为清秀优美,影响了明清两代的瓷器烧制趋向。另外,值得重视的是:永宣青花仿金属器造型很多。这类器型无需上圆盘拉坯成型,比如绶带葫芦瓶、绶带扁壶、扁平大背壶、僧帽壶、花浇、水注、军持等等,这些金属器造型的青花瓷器,一看便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与传统造型大异。这是因为西域仅有陶器,不能盛水,所以金属器皿发达。金属延展性好,易于焊接,但制作深度过大的容器在拉深时受限;而瓷器反之,拉坯成型易,但对扁型不能上圆盘的琢器制作困难。因而在永乐之前,少见金属样式的瓷器。西域文化的输入,给陶工们带来新的思路,产生了这些外来造型的瓷器,并只有在永宣两朝风行;纹饰上,波斯纹饰常见,比如轮花、卷草等等。受西亚文化影响,是永宣青花很重要的一面。这说明了当时中国西方文化交流的兼容性。

元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这是一尊别具特色的青花梅瓶,八边形的瓶身上绘着四条白龙,在以青花绘成的海水于火焰中升腾而起。繁缛的花纹与龙身留白的简洁使主体纹饰更加突出,体现了元代青花瓷器中非常有特色的表现方式。瓶肩部的云肩纹内,绘着象征富贵与吉祥的凤穿牡丹和麒麟穿牡丹的图样。近足处的如意云头纹里也画满了牡丹花叶。此瓶虽然纹饰布局繁密,但是主次分明,很有元代青花瓷庄重、饱满的感觉。

元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有着“苍狼白鹿”祖先起源传说的蒙古族,对白色与蓝色有着特殊的热爱。“苍”是苍天的颜色——蓝色,蒙古人尊天敬祖,因而重的就是天的颜色。而在蒙古族早期信奉的萨满教里,白色则是善的象征,就像我们所见到的元代忽必烈画像,穿着的是白色衣服。因此,同样拥有蓝色与白色的青花瓷在元代异军突起,得到了特殊的宠爱。梅瓶的八边形称作“八方”,不仅体现了后来崇尚藏传佛教的蒙古族对于八方世界的思想,也体现了蒙古人在迁徙生活中保留的习惯,八边形的器物显然要比圆形更易于携带与固定。瓶身上的云肩纹也是元青花中比较常见的装饰题材,它的范本是帝王仪卫服饰上的云肩,《元史·舆服志》里说:“云肩,制如四垂云,青缘,黄罗五色,嵌金为之。”指的就是如垂云一般的披肩。至于云肩纹里的麒麟图案,更是作为一种祥瑞而受到贵族们的喜爱,在元代的瓷器纹样中频频出现,后来甚至成为皇家专用纹样。

元代的景德镇因为青花瓷而重放光芒,烧制成熟的元青花源源不断地随着对外贸易输送到伊朗、土耳其、印度、菲律宾、日本等地,青花瓷也成为了以后中国瓷器的主流产品。我们还不能确定元青花所使用的青花钴料的确切产地,但是,发色鲜艳、浓重处泛黑色疵点,并闪着金属般光泽的元青花用“明艳洒脱”四字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元朝蒙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这尊梅瓶,崇尚蓝白的他们将青花瓷做得如此浑厚朴实。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成吉思汗驰骋疆场的大气磅礴,正是在那个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的时代,才能造就出如此不同凡响的艺术成就。

明代永宣瓷器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永宣烧造的瓷器主要是永乐瓷器以及宣德瓷器,这两个时期所烧造的瓷器有着非常大的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着不同的地方。首先永乐时期的瓷器,从胎质上看,非常的细腻且瓷器的厚薄程度适中,从其制瓷的原料上看,永乐时期的原料经过了层层的筛选,使其瓷器的光滑程度犹如婴儿的皮肤一般。

宣德时期的瓷器烧造在整体的风格以及韵味上堪称一绝,凭借着古朴、典雅的造型、亮丽的釉色、多样化的纹饰获得赞誉,特别是青花这一品种的烧造,更有着“诸料悉精,青花最贵”的说法。

永宣瓷器最为出名的就是它的青花,在这两朝、短短的三十年中,由这两朝烧造的青花瓷器,其收藏价值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特别是在其整体的风格造型、色泽的呈现乃至花纹样式上都堪称一绝,被后人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是在青花瓷烧制的历史上都堪称为稀世的珍品,足以可见它的收藏价值。

明朝的永乐时期是整个明朝国力强盛的时期,从其烧造的种类来看,以小件的瓷器为数较多,大件的瓷器较少。以其烧造的大盘胎釉结合处火石红为例,这种细沙底的火红石是非常少见的,釉面的光泽度非常高,细腻度也非常高,由于加入了火红石和青花纹饰的结合,使其价格以及升值空间都是非常高的。

因为其烧制过程较为复杂,对于材料以及纹饰的要求都非常的高,所以在存世量上也是非常少的,更加的提升了它的收藏价值。还有就是由上海博物馆所收藏的永乐甜白釉碗,这个瓷器的釉质非常的白润,透润度较高,釉层的透亮度也是非常高的,做工的工艺完整度以及保存的完整度都是非常之高的。

现在我国的市场中,这类的瓷器是非常少见的,其价格都在万元到几十万不等。在2013年的一场拍卖会中,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小碗拍卖价格就高达十五万元。

在宣德时期的瓷器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将青花这一花纹样式特色投入了更大的生产规模,在其花纹样式以及瓷器的类型以造型、色彩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以明朝宣德年间青花缠枝花纹梅瓶为例,现有故宫博物院所收藏,这件瓷器在釉色呈现为纯正的青色,通过青花的花纹样式使其整体的庄重、大气之感更加浓烈,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这类的瓷器在2015年3月的一场拍卖会中,成家价格为58万元,现在的收藏价值有着更高的空间,价格也翻了几番。

明代永宣瓷器精品欣赏及价格参考:

1:明永乐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尺寸:高21.5厘米,估价:HKD 4,5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16,360,000 ,成交时间:2006.11.28,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2:明永乐慈禧御赐青花葡萄纹折沿大盘,尺寸:直径38厘米,估价:RMB 4,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13,225,000 ,成交时间:2018.12.05,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秋季拍卖会。

盘撇口,折沿,弧腹,圈足,砂底。器身以青花绘制纹饰,胎质细腻洁白,釉汁莹润亮青,口沿绘一周海水浪涛纹,内外壁均饰十二朵缠枝花卉,勾画婉转流畅,盘心主题纹饰为折枝葡萄图,所绘葡萄,藤蔓绵绵,硕果累累,布局疏朗而饱满。永乐时期青花纹饰既保留传统图案又有受外来文化影响。传统纹饰最常见到的是缠枝、折枝形态的花卉、瑞果,有莲花、牡丹、茶花、石榴、荔枝、枇杷等。这些纹饰经常出现在大盘、碗、梅瓶、执壶上。花果纹饰写实传神,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朱明盛世,威加四海之气势。

此盘折沿,浅弧腹,圈足,底部细沙底,露胎,微泛火石红色。通体以进口苏麻泥青料绘制纹饰,纹饰层次丰富,繁而不乱,尽显明代初期青花瓷的粗旷气质。本品即为此中之佳例,主体宏硕端庄,胎质细腻洁白,釉汁莹润亮青,口沿绘一周海水浪涛纹,内外壁绘饰十二朵缠枝花卉,勾画婉转流畅,盘心主题纹饰为折枝葡萄图,所绘葡萄,藤蔓绵绵,硕果累累,布局疏朗而饱满,花果纹饰写实传神,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朱明盛世,威加四海之气势。

3:明永乐青花宝相花纹绶带葫芦扁壶,尺寸:31.5厘米,估价:HKD 7,000,000 ~ 9,000,000,成交价: HKD 12,720,000 ,成交时间:2018.10.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此青花葫芦扁壶,造型及纹饰之创造灵感源自中东地区,开中国瓷器新风尚。所绘宝相轮花,或与中东颇有渊源,唯口沿下一圈缠枝花卉与双耳下方之折枝花卉为中国纹样。几何纹饰规整严谨,搭配花卉温婉流丽,更添气韵与美感。

4:明永乐青花折枝瑞果双莲纹折沿大盘,尺寸:直径37.5厘米,估价:RMB 11,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RMB 12,650,000 ,成交时间:2016.11.15,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秋季拍卖会。

永乐朝瓷器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隽品迭出,尤为精绝,为有明一代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其中青花一项,基本摆脱了早期洪武青花由元向明过渡时期的特点,形成了自身清新隽秀的风格,其色泽深翠,式样精妙,备受后世推崇,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本品存世珍罕,品质非凡,盘心绘一枝同生的俯仰相对的两朵莲花,风姿绰约,莲蓬初成,花香正浓,另有含苞待放者,伴以茨菰。此式“一枝二花”双莲纹的主题纹饰在永乐御瓷盘碗中较为珍稀,为永乐花果纹饰之隽品。

5: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口碗,尺寸:直径22.5厘米,估价:RMB 7,000,000 ~ 9,000,000,成交价: RMB 11,500,000 ,成交时间:2017.12.04,拍卖公司:北京大羿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碗花口,斜腹,呈斗笠状,圈足。外壁装饰两重纹样,上为六组折枝瑞果纹,下为六组折枝花卉纹,交错布置,内壁口沿缀饰十二式花果纹,下承六组折枝花卉纹与外壁纹饰相对应,碗心则绘以折枝寿桃纹。永宣青花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素来为青花瓷中的典范,其色泽浓艳,式样精妙,珍品迭出,为青花瓷发展史的顶峰,后世倍加推崇,有“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之美誉,对后世影响深远。祥花瑞果是永宣青花最为经典的纹饰,本品几乎涵括所有,祥花如菊花、牡丹、莲花、茶花,瑞果如蟠桃、枇杷、荔枝、石榴、葡萄、樱桃,其绘画写实逼真,诸花妍放生姿,众果饱满诱人。此拍品器型沿袭宋瓷定窑、官窑之式;造型别致,自见赵宋洗练简约之美,尽显曲线变化之佳妙,所绘花纹匀称分布,疏朗而饱满,纹饰写实传神,青花色泽艳丽浓重,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呈色极富层次,铁锈斑深入胎骨,精细隽秀,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是为宣德窑业兴盛之佳例。

6: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口盌,尺寸:22.5厘米,估价:HKD 4,800,000 ~ 5,800,000,成交价: HKD 11,480,000 ,成交时间:2016.04.06,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

此笠式盌,所绘花果纹精美雅致,诚明初青花纹饰之杰作,宣德官窑之经典。可证青花瓷器渐为中国宫廷所喜。较之永乐青花器形偏大且多作出口外销,宣德制瓷,无论器形大小亦或图案风格,皆依宫廷之好,写宣德年款,技艺精湛。

7: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盌,尺寸:19.5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10,975,000 ,成交时间:2019.04.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款。

浓淡青花点染娇蕊,笔道劲捷有力,写意捕捉枝叶芳华之姿,亭亭玉立,跃然眼前,纹饰布局舒朗大方,细节精妙巧致,釉色洁白莹亮,与青花相互辉映,尽显宣德官瓷之美。如此精湛之画工属宣窑之最,常得后代仿效,但无有相类者,宣德之后,此式缠枝花卉纹,往往囿于形式,失之笔意。花卉纹描绘四季花卉盛放争艳,象征通年富饶多产。宋代以降,以缠枝花卉纹装饰瓷器,甚为风行,然而此式缀以莲花、牡丹、石榴花、茶花、菊花之纹饰,应源自元朝,或取材中亚织品与金属器。本品之花卉纹,自然生趣,他例亦有较为制式样板者。

8: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碗,尺寸:29.5厘米,估价:HKD 9,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HKD 10,740,000 ,成交时间:2011.10.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

瓷碗如斯,壁厚近1厘米,胎体虽重,器形工整,足见其时拉胚烧制技术之卓越。此器形只于永乐宣德年间短暂烧制,如许多其它明初器形一样,并未有于明清复烧,更显其珍。学届至今仍为就其确切用途下定论。

9:明宣德青花穿花龙纹盘,尺寸:19.5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9,535,000 ,成交时间:2019.04.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款。

此盘绘饰五龙,卓然腾跃花间,尽展龙权天威,骤眼误以为明代御窑瓷器大宗,然类例极罕,所选花卉更是与别不同,诚宣窑稀珍。五爪龙纹,多采水生之貌,穿梭莲花间,正于此盘心所绘,彷佛龙游莲池,飘浮涟漪中。然而,此盘最令人错愕之处,却是盘壁内外四龙,虽无翼,却能飞,化身空中御兽,傲翔牡丹花丛。牡丹密瓣丰姿,明人甚喜之,宫廷或如是,遂当时瓷器、雕漆、织物等常有牡丹饰纹,然而与御龙之搭配却甚罕见。龙,云行雨施,佑护苍生泉源,虽是庄严之饰,伴缀芳菲,犹如龙游花园自逍遥,返朴归真,顿添赏心雅趣。

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八方绣墩


绣墩乃我国古代一种坐具,因座面常铺织绣坐垫而得名,又因造型似鼓,故又称“鼓墩”。其造型最早始现于唐代绘画资料中,其基本造型为圆形,腹部大,上下小,犹如立鼓,腹部多有开光以便挪移,是我国古代坐具中富有个性的坐具之一。

此绣墩呈六棱形,平顶,中有钱形镂空,绕以如意纹,其内为四朵缠枝莲花。弧腹,两端窄,中间略宽,上下两端分饰俯仰如意云头纹。整器体积适宜,胎质紧密,釉质温润如玉,青花发色明快,殊为难得。

器身绘缠枝莲纹,主体纹饰为缠枝莲纹,其布局疏密有致,活泼婉转,毫无拘泥拖沓之感,小而细碎的卷草纹,衬托于莲花与牡丹之间,其流转间精到的笔触与自然活泼的意蕴完美融合,配以柔和悦目的青色,可以使人深切感受到乾隆皇帝对于永宣青花艺术成就的欣赏与礼赞。绣墩上部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八方绣墩 尺寸:

口径:20.5X21.8cm

高:24.3 cm

足径:19.2X20.5 cm

永宣青花瓷与伊斯兰文化


明代永宣青花瓷代表了中国青花瓷的最高品质,在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博物馆中都跻身于最负盛名的展品之列。

明初开放与海外瓷器需求

明初的对外开放政策使海外诸国对于中国瓷器的需求量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明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的大发展与郑和船队远航有直接关系。考古发掘也证明,郑和船队到过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或多或少地都有明初青花瓷残片出土,完整无缺的传世品大多集中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国家。郑和下西洋不仅极大地刺激了永宣青花瓷的生产能力,同时对提高这一时期青花瓷的品质,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郑和带回的诸国土产中与明初青花瓷烧造有直接关系的是“苏泥勃青”这种优质瓷绘原料,而这种青料是彼时所独有的。明人王世懋《窥天外乘》中说:“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张应文《清秘藏》则说:“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青花者用苏泥勃青,图画龙凤、花鸟、鱼虫等形,深厚堆垛可爱。”高濂的《遵生八笺》、唐秉钧的《文房肆考》都认为苏麻离青即苏泥勃青,是多由南洋传入的舶来品,或来自西域的青料。清人的有关文献中也称为苏泥勃青,此后一直延用至今。正是这种进口青料的使用使永宣青花的发色有别于历代青花。由于它亮泽、浓丽、深邃而晕散,具有传统水墨画的韵味,其审美趣味为其他瓷类所不及,堪称青花之最。苏泥勃青的输入是随着郑和船队的启程而始、停航而终。可以说,永宣青花瓷独特的发色是与明初政府的外交政策有最直接的关系。

永宣青花融入伊斯兰文化

这一时期青花瓷在追求形制变化、呈现丰富多彩的式样美感以及花纹装饰表现最为突出的,还是它从形式到内容浓郁的伊斯兰文化韵味。这些鲜明的风格特色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生产的各种质地的工艺美术品如出一辙,有70%的永宣青花瓷在造型方面可以在西亚地区的金银器、铜器、玻璃器、陶器、木器中窥寻到渊源范本。

事实上,在大量的青花瓷随郑和船队远销中东、西亚等国时,也带来了异域精美的工艺品。外国使团晋献的精美绝伦的金银器、铜器使明帝欣喜异常,命令宫廷画师参照设计成青花瓷器的装饰画样提供给景德镇烧瓷艺人,烧成大量的成品再回赠给各国贡使和国王。一部分随使团来华的穆斯林商人更精明,他们根据海外市场的需求,亲自携带画样,大批定烧青花瓷后直接在港口装船运往西亚各国,在中国本土生产的带有伊斯兰文化风格的青花瓷在西亚和中东地区风靡一时。目前在伊朗、土耳其等国出土和传世的永宣青花瓷数量很多,在美国、英国、日本等著名的博物馆也有少数收藏,其总数甚至超过我国本土的收藏。这些藏品在造型和花纹上完全采用阿拉伯式样,即使是描绘中国传统的花卉也采用伊斯兰人图案格局。

就瓷器的装饰而言,自汉唐以来,在与外域文化的相互融合中一直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完全模仿的装饰多是局部或点缀,惟独永宣青花瓷器由于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诸多方面的原因,在与伊斯兰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出现了短暂的以外来文化为主体的倾向。道理很简单,当时与西方文化交往的主要对象是伊斯兰世界,而白地蓝花的装饰效果寓意着纯洁和高尚,深受帖木耳帝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喜爱,广泛地使用这种装饰以迎合伊斯兰巨大的消费市场成为必然。永宣青花在明政府的外交政策中充当了“和平使者”。同时,外来风格的瓷器在外销的同时也深受明朝皇室和贵族士大夫的喜爱。这种情形在大量的传世品和景德镇御窑遗址中得到了印证。

故宫藏品的伊斯兰风格

以下几件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受外来风格影响的青花瓷器:

宣德青花折枝花卉大执壶 高36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15厘米,直口,长颈,平肩,壶身圆筒式出八棱,圈足内施白釉,长形流,宽扁曲柄,通体纹饰分为5层,以折枝的卷叶花为主,平伸的方位与大跨度的曲柄以及几何形面的壶身均具有波斯风韵。水壶是回教寺院必备的器物,每当举行朝拜仪式时,每人都要用水壶来沐浴净身。在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和阿富汗十分流行腹壁出棱的式样。英国的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一件伊朗的黄铜嵌银出棱水壶,壶身上用银丝嵌出阿拉伯文“神将降福拥有此壶者”。青花执壶的出棱装饰完全源于黄铜壶,其蓝本历历可循。

宣德青花缠枝花双系带盖大扁壶 高54厘米、口径6.5厘米,壶小唇口,短颈,腹面一侧隆起,另一侧平坦,呈扁圆形,也称“卧壶”,外唇口单侧安一小孔系,肩下安双环耳,叠插式圆盖。此壶造型奇特,特别是腹面满绘的缠枝花卉婉转起伏,富于节奏,带有典型的西亚特征。腹正中凸起的圆圈线内环套的八角星形装饰,运用了和谐对称的几何学原理,使人耳目一新。中国传统的壶形尽管千姿百态,但最终是以储水为实用功能,此壶无法直立,平放水就会从口部流出,所以尚不清楚它的实用功效。美国的佛里尔美术馆收藏一件伊朗12—13世纪的黄铜嵌银扁平大壶,形制与此十分相似,据说是贴挂在清真寺墙壁上用于供奉真主的器物。

宣德青花缠枝花折沿盆 高12.2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19厘米,撇口,折沿,直腹,平底,细砂无釉。里外满绘青花纹饰,里心以变形朵花纹为圆心,依次向外展开多层环形装饰带,口沿处绘翻卷的海水浪花纹;外壁绘柔婉的缠枝花。这种折沿盆的造型起源于回教徒的净手盆,曾流行于埃及等地,但是铜质的占绝大多数,瓷质折沿盆往往失去了它实用的意义而被作为陈设品。

青花绶带耳扁瓶 高28厘米,蒜头口,圆轮腹,肩颈处安绶带耳。腹绘多角轮花,此种形制在中国传统的瓶式中未见,叙利亚博物馆收藏一种出土于本土拉斯、夏姆遗址距今2000年的红陶多耳罐与此瓶十分接近,陶瓶扁腹,正中以黑彩描绘的涡轮状花朵,被视为青花绶带耳瓶装饰的滥觞。

此外还有青花龙纹天球瓶、象耳折方瓶、龙凤罐、带盏高足豆、鱼篓尊、十菱高足盘、无档尊、镂孔香篙、菱花口托盘、大钵盅、卧足盈、鸡心盘等30余种形制,与伊斯兰文化的古代文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表现在图案方面其主要的艺术形式是植物花卉。永宣青花瓷上所绘的花卉、瓜果,一反传统的写实技法,多采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图形,使枝叶延伸、无穷无尽,布满整个空间,花叶枝条交织缠绕,有机地蜿蜒迂回,比例完美、节奏起伏,充满了无限生机。除去缠绕的花卉以外,还有一种很常见的放射性排列画法,在折沿盆、盘心、案心上大量使用。

阿拉伯书法也是永宣青花瓷上的装饰题材之一。12世纪阿拉伯文纷繁的各种书体已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通过点、线的搭配和变化无穷的组合,布局严谨规范,起伏跌宕,具有无比流畅的韵律美。青花卧足案、青花无档尊等器物上均以阿拉伯文作为装饰,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在明帝国最为昌盛的年代,永宣两朝青花瓷器在与伊斯兰艺术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中,跨越了种族和地区的区分,产生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代永宣青花八方烛台的收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代永宣青花八方烛台的收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永宣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