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古瓷收藏ABC

古瓷收藏ABC

古代瓷器收藏 瓷砖墙面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2020-07-22

古代瓷器收藏。

收藏古代瓷器同收藏其他文物一样,有许多学问和知识,按这些“讲究”搞收藏,就会物质、精神双受益,品味到无穷的乐趣,不按“讲究”办事,等于花钱买烦恼。因此,收藏爱好者要投身古瓷收藏活动中,不能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选择正确的收藏方向

如果单纯为了学习和研究古瓷,从中获得知识的满足,可以从收藏古瓷片和伤残古瓷器入手。如果为了陈设观赏,就要注意收藏在古瓷史上艺术性高、有代表性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当时也属于精美产品。

如果为了保值升值而收藏,把古瓷当作投资对象,那就得非常谨慎,。由于制赝售假者作祟,伪器充斥,几可逼真,稍有不慎,损失惨重。故一定要请行家帮助“掌眼”,写不可自作主张,轻率收购。

二、坚持不懈的求知欲望

古代瓷器,文化历史内涵十分丰富,知识学问博大精深。这个特点既是诱发人们不断追求的魅力,也是促进人们刻苦钻研的动力。只有踏实学习,尊重实际,虚心求教,器而不舍,方能在鉴藏水平上不断提高,进入行家里手之列。

三、健康平稳的收藏心理

搞收藏最大的目的是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调整好收藏心理,把握住思想承受力是至关重要的。一要喜乐有度,烦恼有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是收藏活动中正常现象。只要潜心学习,不断磨练,得总会大于失的。

四、仁义谦和的交友风格

广交友,善切磋,疑义相析,美器共赏,这是收藏特有的趣乐所在,藏友之间决不可以相互妒忌,而应当讲仁义,讲忠厚,讲信用,互相尊重,共同提高。那种没有道理的自以为是,盲目自满的固执己见,都会影响与藏友之间的交流,对自己的进步是一种损失。

五、科学实用的鉴定知识

古瓷收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鉴定水平的高低。初入此道的同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切入:1.要以书为师2.要以物为师3.要以人为师4.要以赝为鉴,重视反面教员的作用,经常留心新仿古瓷器的各种特征,进行真赝品的对比分析。5.抓住古瓷鉴定和辨析的基本要领学习,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6.重视博学多识,学会辩证思维,一直是群和科学思维方法为辨赝识真的有力工具。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小件古瓷的收藏


中国古代瓷器,可以说是世界性的收藏宠儿,它是收藏品的大项,多少收藏爱好者在为它魂牵梦绕,殚精竭虑,争相追逐。有的人总想有朝一日能收藏到一件“镇室之宝”,过把大瘾。

在众多的古瓷收藏同好中,不少人在观念上存有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如重官轻民、厚过错薄近,喜彩厌素、求全弃残、贪大舍小等,其中有贪大舍小心态的占不小比例。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小件古瓷有没有收藏价值呢?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我国历史上古瓷造型,大者奇瑰阳刚,小者珠玑柔丽,二者甄选孰取,各具风骚。总的来讲,远古时期,型制硕大,主要是适应生活实用,比如元代青花大瓷盘,当时多供阿拉伯游牧民族日用,因该民族习惯合食,用盘盛荤素,浇以汤汁,诸客围坐,以手撮食。明代以后,大件瓷器多是为供陈设之用,品种有花瓶、花盆、鱼缸等。应当肯定,大件古瓷因烧造困难,产量有限,加之搬动容易破损,存世量相对盘碗类小件古瓷要小,工艺精湛的大件古瓷,收藏价值当然不菲。然而,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历代文献记载的古瓷名器,却往往以小巧而著称于世:晋、唐之茶酒具及文具、五代柴窑器和秘色器,宋代汝、官、哥窑器,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和成化斗彩鸡缸杯,清代康雍朝的珐琅器等。同时,古瓷小器在艺术品市场常常以百万元以上的价位成交不胜枚举的事实,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它的收藏价值。1999年在香港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一只明代成化斗彩鸡缸小杯拍出2917万港元的价位,成为近10年国际艺术品瓷器拍卖价排行榜的第3位。同年天津市蓝天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一对清代开光粉彩瓷鼻烟壶竟拍出111万元的天价,在收藏界着实喧沸了好了一阵子。

收藏古瓷小器,贵在小中见大,小中见精。小件器物,寸天厘地,要集造型、釉色、彩绘、刻划、烧炼等工艺于一体,精湛无瑕,绝非易事,有的甚至比生产大件器物还要难。如清代釉里红五龙纹鸟食罐,高仅2.3厘米,口径为2厘米,在如此小的器物上绘制了4条游龙和一条盘柱团龙,下部分还绘制了海水辅纹,龙鳞龙须笔触细如发丝充分体现了画工的鬼斧神工技艺。另外,釉里红对窑炉火焰异常敏感,稍有偏差,不但发色不正,而且极易晕散挥发。我曾拿这只鸟食罐到几个瓷器作坊去试制,然而没有一件理想之作,许多瓷工讲,像这样的效果,确实很难达到,堪称袖珍极品。宋代官窑玉壶春瓶,高13厘米,口径5厘米,宋官窑器存世稀少,这只玉壶春瓶更为可贵的是有并不多见的典型的粗壮而色深的牛毛纹,紫(微)口铁足也很自然,殊为珍稀。哥釉八方高脚杯,高11厘米,口径8厘米,通体上下内外金丝铁线鱼子纹非常精致到位,把纹片这种本是瓷器工艺上的“缺陷美”升华到了极致。

古瓷收藏爱好者,若有缘相遇小件古瓷精品,切莫因善小而不为,应该毫不犹豫地收而珍之。

收藏古瓷从残瓷开始


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收藏者甚多,但是,古瓷器收藏是一门学问,如果不了解古瓷收藏的规律、不重视古瓷理论的学习,难免会上当受骗。同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收藏者的古瓷收藏都是从残瓷开始的,那么,收藏残瓷究竟有没有意义?残瓷收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习标本

“读书十遍不如见真器一次”,说到伤残古瓷器的收藏价值,著名古瓷鉴藏专家马广彦先生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他认为,想要认识瓷器,就要从伤残瓷器开始,而古瓷器的残片和残瓷就是学习和研究古瓷器最好的标本。

马先生说,自从古代瓷器成为收藏对象那天起,古玩界就从“真、善、美、精、稀”这5个方面及其统一来鉴定其文物意义,批判它的商品价格,“瓷器起毛,不值分毫”、“瓷器毛了边,不值半分钱”等这些行内口头禅就是对瓷器的“善”即完整性苛刻要求的集中反映,而且从古瓷器的价格上看,完整与伤残之间确实有天壤之别。

但是,马先生认为,伤残古瓷器的收藏仍然意义重大,爱好古瓷器的人也不妨从收藏瓷片开始。他认为一般来说伤残古瓷器的真品率是很高的,对于初涉古瓷器收藏领域的人,了解瓷器鉴定的基本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真器,见实物,所以在古瓷器的学习研究中,伤残古瓷器无疑成了初入道者廉价的学习资料和入门的实物向导。同时伤残古瓷器保留着精美的艺术欣赏价值,一件古瓷器,虽局部残缺或粘和有缝,只要它的基本器型和主体纹饰还保留着,就会给人以美的知识、美的享受。对一个古瓷器收藏者来说,正因为这些伤残古瓷器丧失了诱人的金钱光环,才使得它的艺术价值更高。另外,伤残古瓷器还保留着珍贵的文物价值。马先生表示,一件古瓷如果既珍贵又完整,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当它有所伤残而不完整时,却并不一定削弱其本身价值的珍贵性。

价格看涨

古瓷器同其他商品一样,同样的商品,完整者贵,伤残者贱,但是伤残古瓷器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再生产,收藏一件,流通领域就少一件,所以说收藏伤残古瓷器一般说来是不会贬值的。谈到残瓷收藏的价值时马先生说,伤残古瓷器的价值一直在上升,而且现在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伤残古瓷器价格看涨的苗头,如果在收藏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瓷器,或是可以起到填补断代或窑口资料空白的难觅之器,都极其可能不断升值,并且如果这类伤残器得到较好的修复,其升值率就会更加可观。

马广彦先生给我们讲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在西安有一位收藏家,他2004年偶然在西安市八仙庵古玩市场上看到了一小堆瓷片,据摊主讲摆在这里已经几个星期了,但鲜有动心者,这位收藏家仔细一看,发现这是一件宋代钧窑折沿洗的碎片,于是他用1700元购得,粘合后,只缺两小块“肉”。洗子内外,大片的窑变红非常稀有。仅仅两年后,此物的市场价格已经在8000元以上了。还是这位收藏家,他于2002年花600元收藏的一件元青花玉壶春瓶残件现在升值到5000元左右,1998年800元收藏的一件开裂多处的金代磁州窑诗文枕现在的市场价格也不低于6000元。可见,残瓷收藏的升值空间也是很大的,关键是要认准,不要被新货所蒙骗。

要收精品

残瓷收藏虽然有重大意义,但也不能见什么收什么,谈到收藏伤残古瓷器,马先生说首要一点就是要辨别真伪。购买伤残古瓷器虽是一种投资少的收藏活动,但也要保证购得真器,否则花钱买了残破仿品,非但浪费钱财,心理上也比走眼买了完整的仿品更加沮丧。所以,如果是功底不深的初入道者,最好请行家为自己“掌眼”参谋,这样既能买到满意的瓷器,也能从中学到鉴定知识,一举两得。

其次,收藏伤残古瓷器要有所选择。须知在民国以前的瓷器中,一般说来时代越近,存世量越多,其中碗、盘、碟之类生活餐具更多。从中国陶瓷史的发展看,自清代嘉道以后,瓷器质量江河日下,民窑中除了商人专为赢利制作的仿古器外,多无精品,一般收藏价值不高。而明以前的古伤残瓷器、明清官窑伤残瓷器、明清有特别款识的高档精细伤残瓷器、明代及清三代民窑高级伤残瓷器以及各个朝代用途狭窄、烧制量少、造型奇特的稀有伤残瓷器等,皆可列入收藏范围。而且在选择收藏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伤残程度较轻且容易修整的,因为古瓷器的伤残无法预计,在选购时要尽量挑选器型基本完整、文饰基本完整的,以仅有冲口、口磕或腹内仅有炸纹者最佳。

收藏古瓷三不要


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爱好者甚多。可火爆的市场、高额的利润,致使大量的仿品流入市场。赝品越仿越真,档次越仿越高,做旧手法越做越到家,搞得一些专家们也真伪难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避免收藏一些假古瓷呢?这就需要注意以下一要三不要:

要长些陶瓷学问。我国的陈设艺术陶瓷,分陶和瓷两大类。陶主要产地有以紫砂壶和花盆著称的陶都江苏宜兴,有以陶塑人物和动物造型见长的广东石湾,还有生产唐三彩的河南洛阳,生产黑釉陶罐的山西浑源,生产刻花陶器的四川荣昌等;瓷主要产地有以生产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的瓷都江西景德镇,有以釉下五彩装饰美术瓷而闻名的湖南醴陵,有生产雨点釉和发展刻瓷艺术的山东淄博,生产花釉和象牙瓷的河北邯郸,生产白瓷的福建德化,生产青瓷的浙江龙泉,生产釉上彩花瓷的广东潮州,生产仿南宋官窑艺术瓷的浙江萧山等。陈设艺术瓷作为商品,价格并非越高越好,这需要认真加以鉴别,比如釉下彩和青花,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对陈设艺术陶瓷的选购,既要看整体效果,也要仔细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面是否光洁,色度有无异样。选购陈设艺术陶瓷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灯光往往会出误差,对瓷质可轻轻弹叩,听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沙哑声音有裂纹的,再好看也不值钱,而且有裂纹的陶器不易保存。

一不要总想从旧货古玩市场买到珍稀名瓷。珍贵古瓷相当少,很早以前便受到人们的珍视,如官窑、汝窑、哥窑这些珍品瓷器,目前国内外的存世量几乎都有数可查,因其十分珍贵,即使皇家也不易得之。如元青花瓷在元代烧造较少,当时烧制元青花用进口青料,成本是很昂贵的,民间能用得起这种高档瓷器的为数甚少,主要是祭祀用器,因此遗存及少。但元青花在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认识以来,声名远播,人人皆知其珍稀名贵,即便地摊小贩亦知其贵重。若能轻易廉价买到元青花,实属可疑,当慎之又慎。

二不要受古瓷鉴定理论书的误导。收藏者往往依照古瓷鉴定理论书中的特征,按图索骥,往赝品上凑。目前,有些理论专著是研究我国瓷器艺术成就和历史的,书中的论述对象往往选择最能代表当时成就的名品。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多,仿伪者往往依据这些资料描述的特征和图片进行仿制。在民间收藏活动中,一辈子也难碰上一件珍品,所以这些书籍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各时期的制瓷成就和代表名品,于实际收藏活动的指导意义并不太大。但是,市面上的仿品却有很多特征与书本上相符,如果按图索骥,便最容易上当。再有一种情形便是一些作者迎合兴起的收藏热,编辑出版一些指导购藏的图录,常常为了给书本增色,便不惜抄录一些根本不可能在民间流传或世上交易的珍品图片,随意地标上参考价格,使人产生这些珍品曾在市面上出现而被廉价购走的错觉。

三不要把收藏定位放得太高。对所处地区正常可能收藏的瓷器品种缺乏认识,不从实际出发确定收藏品位,这是许多爱好者的通病。对那些有收藏价值又有条件买到的古瓷不屑一顾,只想买那些没有可能出现的珍品瓷器,正好跌入制售赝品者的圈套。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收藏定位观,主观上便拉开了接触珍品的距离。

总之,收藏者要多与同好收藏的人士交流切磋心得体会,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还应该多看真品,从真品入手再结合书本知识,才能形成经验。只有在收藏中学习鉴赏,鉴赏中指导收藏,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提高。

走出古瓷收藏的误区


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爱好者甚多,但有鉴伪经验者却是少数。故而旧货古玩市场举目可见赝品卖得红火,被一些收藏爱好者当作“稀世珍宝”抱回家中“珍藏”。火爆的市尝高额的利润,致使大量的仿品流人市场,因此防伪呼声日甚,专家们为此不断撰文著书,揭露伪品特征,传授鉴赏经验。但是,这些文章把收藏爱好者的鉴伪能力好像提高不多,倒把造伪者的作伪技术提高了不少。赝品越仿越真,档次越仿越高,做旧手法越做越到家,搞得一些专家们也真伪难辨,一些仿作精品甚至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著名拍卖公司的舞台。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收藏爱好者存在的认识误区无疑也给制售赝品者以可乘之机。《收藏》86期马广彦先生撰文对误导爱好古瓷收藏者的各种情况作了无情的揭露,并指出要靠提高自身鉴赏能力,才能摆脱误导干扰,成功地进行收藏。

要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首先要走出古瓷收藏的误区

误区之一: 总想从旧货古玩市场买到珍稀名瓷、官窑精品

珍贵古瓷相当稀少,很早以前便受到人们的珍视,如官窑、汝窑、哥窑这些珍品瓷器,目前国内外的存世量几乎都有数可查,因其十分珍贵,即使皇家也不易得之。如乾隆皇帝得到五大名窑的珍品,便御笔题诗,铭刻器底,足见其珍爱的程度。几百年来人们尽力搜求,流散民间不被认识重视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此,莫轻信你的运气比别人好,好像埋没的国宝都会被你碰上,如元青花瓷在元代烧造较少,当时烧制元青花用进口青料,成本是很昂贵的,民间能用得起这种高档瓷器的为数甚少,主要是祭祀用器,因此遗存极少。但元青花在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认识以来,声名远播,人人皆知其珍稀名贵,即便地摊小贩亦知其贵重。若能轻易廉价买到元青花,实属可疑,当慎之又慎。至于那些有官款的或有官窑工艺纹饰图案的历代官窑瓷器,更是罕有流入民间的可能性。官窑瓷器的烧造管理十分严格,宫廷选剩的次品都是就地砸碎销毁,在当时的民间是见不着这些官窑瓷器的,连皇家用瓷的纹饰也是民间禁用的,如明代和清代的龙凤纹饰。

《中国陶瓷史》辑有《明代景德镇御窑厂大事年表》,对御窑厂的烧造和管理禁令都有记载。《明英宗实录》载:“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命都察院榜谕其处,有敢仍冒前禁者,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告者,连坐。”官窑瓷器除皇宫自用外,便是御赐庙宇的祭器和外交馈赠的出口瓷。这些瓷器都很难流散民间,且通过数百年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在战乱年代流出宫廷的瓷器,当时即已十分昂贵,经列强疯狂掠夺,多流出国外,少数得以保存的都是有赖国内大收藏家的努力。了解了这些情况,再来看目前市面上那些打着官窑款的瓷器,很容易见到,这种情形是要冷静分析的。无论古墓出土、旧楼偶得、贵胄家传,无非都是编造的故事。走出随处可购珍贵名瓷官窑精品的误区,可以帮助我们面对那些仿冒的珍品,冷静观察分析,克服那种看到一点珍品特征便主观肯定不及其余的激动情绪和鉴定态度。

误区之二:按图索骥,比照古瓷鉴定理论书中的特征,往赝品上凑

目前收藏类理论书籍很少研究和关注民窑瓷器,有些理论专著是研究我国瓷器艺术成就和历史的,书中的论述对象往往选择最能代表当时成就的名品和官窑瓷器。其叙述的工艺纹饰特征也是主要以官窑名瓷为依据的。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多,仿伪者往往依据这些资料描述的特征和图片进行仿制。在民间收藏活动中,一辈子也难碰上一件珍品,所以这些书籍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各时期的制瓷成就和代表名品,于实际收藏活动的指导意义并不太大。但是,世面上的仿品却有很多特征与书本相符,如果我们没有走出按图索骥的误区,便最易上当。再有一种情形便是一些作者迎合兴起的收藏热,编辑出版一些指导购藏的图录,常常为了给书本增色,便不惜抄录一些根本不可能在民间流传或世上交易的珍品图片,随意地标上参考价格,使人产生这些珍品曾在市面上出现而被廉价购走的错觉。比如明宣德仅存在西藏萨迦寺的一对五彩碗,便被收录于一本图录书中,标价仅28万元。这种稀世珍品价值连城,世界各大博物馆都没有踪影,民间如何碰得到,更何止28万元。因此,对目前那些普通出版书籍要分析消化,去伪存真,不可盲从。更不能拿着那些珍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名瓷图片在市面上去对号入座。像至正型元青花象耳瓶,因其在元青花瓷中的独特地位,便出现许多高仿品,如果按图索骥,正好入了仿伪者的道儿。

误区之三:尽想捡漏,生怕漏掉稀世珍品,宁肯掏钱一搏

仿伪者利用当前许多收藏爱好者阅历不深、辨伪能力不强的弱点,专门制作一些稀奇古怪的伪品,作旧后在市上兜售,让人觉得稀少必珍贵,但又苦于没有参照器物和资料,虽然心中没底,又怕漏了货,因此,掏钱买了赝品。在收藏古瓷活动中捡漏,只有当鉴赏水平很高时才有可能。一般有漂亮外观的古瓷真品,人们都知道值钱,商贩们也不容易以廉价买到,所以售价都不会低。至于瓷器珍贵与否,往往表现在瓷器所含历史文化信息量上,这就不是仅外观漂亮就能决定,藏家需要对中国瓷器各个历史时期的烧制工艺状况与发展有较多的了解,在收藏中有高人一筹的鉴赏水平,才有可能捡漏。没有丰富的鉴别经验和对古瓷的历史文化知识,如何谈得上捡漏泥?如果怕漏货凭侥幸购买,只能导致上当买赝品的后果。

误区之四: 收藏定位太高,不切实际

对所处地区正常可能收藏的瓷器品种缺乏认识,不从实际出发确定收藏品位,盲目按照书本上著录的瓷器去决定收藏定位档次,这是许多爱好者的通玻对那些有收藏价值又有条件买到的古瓷不屑一顾,只想买那些没有可能出现的珍品瓷器,正好跌入制售赝品者的圈套,损失了钱财,出不了收藏成果。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收藏定位观,主观上便拉开了接触真品的距离。中国陶瓷艺术如同一条大江,源远流长,从创烧成功原始青瓷到明清两代的瓷器,瓷窑异彩纷呈,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这些瓷器都很有收藏价值。民间收藏应把着眼点放在历代地方瓷窑和明清民窑瓷器上,注重其中有特色有个性的品种,这才是成功之道。民窑瓷器并非像一些人认为的没有收藏价值,官窑瓷器的烧制就是建立在民间瓷器成功的基础上的。

在宋代五大名窑以外的耀州窑系、磁州窑系、龙泉窑系瓷器都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同样元明清的景德镇民窑产品在国内的许多博物馆都有收藏。尤其是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官搭民烧,民窑烧制出许多价值很高的瓷器精品;清代的康熙时期,高大精美的大件瓷器大都是民窑烧制的。诚然官窑瓷器精美珍贵得多,著名的拍卖公司也屡有真品推出,但价格都十分昂贵,除非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否则,收藏定位在那些珍稀名瓷和官窑精品上都是不切实际的,只能把自己引入歧途。而国内一些知名的收藏家的作法是在专题上做文章,比如收集历代瓷酒具、瓷文房用具、历代青瓷等,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值得借鉴。而像徐展堂这样以名瓷精品为收藏对象的成功者,虽然值得景仰,却不是我们大多数爱好者有条件效仿的。

一个有志于古瓷器收藏的爱好者,除了走出上述认识上的误区外,重要的是多看真品,从真品入手再结合书本知识,才能形成经验。多与同好交流切磋心得体会,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不要轻信那些商贩保真的诺言,凭借对他们的信任决定取舍。要在收藏中学习鉴赏,鉴赏中指导收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古瓷收藏如何辨别真伪


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爱好者甚多。可火爆的市场、高额的利润,致使大量的仿品流入市场。赝品越仿越真,档次越仿越高,做旧手法越做越到家,搞得一些专家们也真伪难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避免收藏一些假古瓷呢?提醒收藏爱好者要注意以下一要三不要:

要长些陶瓷学问。我国的陈设艺术陶瓷,分陶和瓷两大类。陶主要产地有以紫砂壶和花盆著称的陶都江苏宜兴,有以陶塑人物和动物造型见长的广东石湾,还有生产唐三彩的河南洛阳,生产黑釉陶罐的山西浑源,生产刻花陶器的四川荣昌等;瓷主要产地有以生产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的瓷都江西景德镇,有以釉下五彩装饰美术瓷而闻名的湖南醴陵,有生产雨点釉和发展刻瓷艺术的山东淄博,生产花釉和象牙瓷的河北邯郸,生产白瓷的福建德化,生产青瓷的浙江龙泉,生产釉上彩花瓷的广东潮州,生产仿南宋官窑艺术瓷的浙江萧山等。陈设艺术瓷作为商品,价格并非越高越好,这需要认真加以鉴别,比如釉下彩和青花,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对陈设艺术陶瓷的选购,既要看整体效果,也要仔细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面是否光洁,色度有无异样。选购陈设艺术陶瓷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灯光往往会出误差,对瓷质可轻轻弹叩,听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沙哑声音有裂纹的,再好看也不值钱,而且有裂纹的陶器不易保存。

一不要总想从旧货古玩市场买到珍稀名瓷。珍贵古瓷相当少,很早以前便受到人们的珍视,如官窑、汝窑、哥窑这些珍品瓷器,目前国内外的存世量几乎都有数可查,因其十分珍贵,即使皇家也不易得之。如元青花瓷在元代烧造较少,当时烧制元青花用进口青料,成本是很昂贵的,民间能用得起这种高档瓷器的为数甚少,主要是祭祀用器,因此遗存及少。但元青花在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认识以来,声名远播,人人皆知其珍稀名贵,即便地摊小贩亦知其贵重。若能轻易廉价买到元青花,实属可疑,当慎之又慎。

二不要受古瓷鉴定理论书的误导。收藏者往往依照古瓷鉴定理论书中的特征,按图索骥,往赝品上凑。目前,有些理论专著是研究我国瓷器艺术成就和历史的,书中的论述对象往往选择最能代表当时成就的名品。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多,仿伪者往往依据这些资料描述的特征和图片进行仿制。在民间收藏活动中,一辈子也难碰上一件珍品,所以这些书籍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各时期的制瓷成就和代表名品,于实际收藏活动的指导意义并不太大。但是,市面上的仿品却有很多特征与书本上相符,如果按图索骥,便最容易上当。再有一种情形便是一些作者迎合兴起的收藏热,编辑出版一些指导购藏的图录,常常为了给书本增色,便不惜抄录一些根本不可能在民间流传或世上交易的珍品图片,随意地标上参考价格,使人产生这些珍品曾在市面上出现而被廉价购走的错觉。

三不要把收藏定位放得太高。对所处地区正常可能收藏的瓷器品种缺乏认识,不从实际出发确定收藏品位,这是许多爱好者的通病。对那些有收藏价值又有条件买到的古瓷不屑一顾,只想买那些没有可能出现的珍品瓷器,正好跌入制售赝品者的圈套。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收藏定位观,主观上便拉开了接触珍品的距离。

总之,收藏者要多与同好收藏的人士交流切磋心得体会,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还应该多看真品,从真品入手再结合书本知识,才能形成经验。只有在收藏中学习鉴赏,鉴赏中指导收藏,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提高。

古瓷成投资收藏新宠


作为极具品位及格调的知识型学者,《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在收藏方面的眼光也可谓极其“正点”,家藏的古瓷、古籍堪称不计其数,而这些古玩在储财怡情方面的价值也绝对不容小觑。虽说剧中都教授的白瓷收藏看似信手拈来、使用随意,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千金易得,好瓷难求”。近年来,古瓷器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一直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行情,被许多专业藏家视为储值投资、陶冶情操的新宠。投资古瓷器,概括起来可从下面几点着手。

第一,要“古”。古瓷、古董贵在一个“古”字。古瓷器属于传统收藏,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铜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贵。韩国历史上盛产李朝白瓷的时期大概相当于中国的明朝,韩国人对它们极为珍视,品相上乘的李朝白瓷常常会被韩国人视作传家宝贝。目前,李朝白瓷佳品的拍卖成交价多在数百万元人民币,一般白瓷也有数十万元人民币的落锤价。虽说其在拍场上的价格远低于同时代的明朝青瓷,但相比现代的爱马仕瓷器而言,400多年前的古瓷显然更具收藏价值,使用起来也更显“高大上”。

第二,要“稀”。物以稀为贵。器少、人无我有,这样的古瓷便是人之所欲。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贵。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北宋晚期至今传世的御用汝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在当前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多以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而剧中的李朝白瓷因在16世纪被韩国部分民窑模仿烧制,因此在总体稀缺性上尚不算极为罕有,都教授使用它们做餐具也不算太过暴殄天物。

第三,古瓷的价值还在于瓷器是不是“美”。器物精美、制造工艺复杂或别有艺术情趣的作品自然受人追捧,其收藏价值也就愈高。具体而言,古瓷器的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造型,看古瓷的器型是否完整、端正,是否能给人以堂堂大气或秀丽典雅的美感;二是装饰,判断古瓷还在于它的刻划、模印、贴塑、施釉、绘画、题词等装饰手法是否得当,装饰效果是否能产生相应的艺术美感。越是造型完整端庄、装饰得当的古瓷器,其市场价格也越高。在剧中,女主千颂伊在打扫客厅时不慎打破的瓷罐正是因有朝鲜16世纪著名才子许筠先生的亲笔题词,所以其装饰之“美”、身价之高便不比寻常,所以也难怪“八风不动”的教授亦心疼得不能自已。

此外,由于瓷器属于易碎品,因此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防千颂伊这样的“女主”。在存放地点的选择上要避免“都教授式”的无保护性摆放,—般建议将古瓷存放于有软囊的锦盒或有玻璃门的橱柜中,橱柜的托板应考虑选用木质搁板,以降低拿取时的碰擦隐患。另外,木质搁板上最好不要涂抹油漆,以防止油漆和涂料粘连陶瓷藏品的底部。摆放时,瓷器底下也不宜垫放厚纸等物,以免发生倾倒等意外。

古瓷残片为何值得收藏?


在古玩市场上,常见许多古瓷残片堆放在一起,无人问津。看着它们被冷落的样子,笔者心里真不是滋味!其实在笔者看来,古瓷残片不仅不是废物,而且还大有收藏价值!下面就说说古瓷残片为何值得收藏。

首先,古瓷残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我们搞收藏,不单纯是为了“一夜暴富”,追求收藏品的最大利润化,更重要的是为了传承文化,弘扬文明,扩充知识,陶冶性情。所以在搞收藏时,不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藏品的回报率上。古瓷残片本身承载着大量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我们可以从古瓷残片残存的图案、文字、色彩、胎釉、开片等方面和细节上,管窥到某一段历史的资料信息、社会综合文化信息,从而收到“一叶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时下,国内外有很多书画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正是从古瓷残片中来探寻、学习、体悟、揣摩古代社会文化、绘画技法、历史信息和书法的艺术魅力的,更不要说当代陶瓷专家从古瓷残片中学习古代陶瓷技术了!

其次,古瓷残片是收藏爱好者最廉价的教学实物。对于古瓷收藏者来说,光掌握理论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实物来验证。古瓷残片因承载了一定的综合信息和文化元素,因此对于瓷器收藏爱好者来说,它是一部绝好的实物教材!时下,有许多瓷器收藏爱好者在学习古瓷方面的知识时,一般都到博物馆去隔着玻璃看展出的实物。这种学习方法远没有手里把玩着残瓷片,面对面地学习来得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看得更真切!因此作为一种实物教材,古瓷残片的作用非常之大,不可小视!

另外,古瓷残片中保留着一种残缺的美。很多残片中保留着精美的艺术欣赏价值,可谓残而不失其美。美学讲究美是完整美与残缺美的统一,残缺,有时本身就是一种美!比如我们熟知的女神维纳斯雕像和秦始皇兵马俑。这些东西虽然有残缺,但仍然给人一种美的震撼和享受!收藏爱好者甚至能从古瓷残片来想象出整个瓷器的完美和艺术美感。有些古瓷残片中,还保留着古代瓷器美的瞬间和最美的细节。能淘到这样的藏品,对于藏家来说,实在是一桩幸事!

同时,古瓷残片中还保留着珍贵的文物价值。有些古瓷残片虽然残破不成完器,但其某个细节却依然保留着历史文物的价值,可谓残而不失其珍!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就收藏着一件由古瓷残片拼接组合起来的“清康熙五彩仕女婴戏盆”,尽管它是残片的组合,但因其在康熙五彩器型中极具典型性,而全世界仅存这一个,所以其可谓价值连城!

最后一点,古瓷残片残而不失其价。古瓷残片不可再生,且存世量也有限,而且它本身还具有一个“古”字,这就决定了它未来的身价肯定会上涨的。所谓物以稀为贵,当古瓷残片从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那时的它们,就已经成了一种求之不得的历史文物!因此,现在趁古瓷残片本身还没有凝聚太多的金钱光环时,收藏一些古瓷残片,保留它们淳朴的艺术本质、历史信息、文化元素,是收藏智者当所为也。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古瓷残片为何值得收藏”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高古瓷收藏前景喜人


近两年,高古瓷的市场越来粤北一些业内人士看好,大多的投资者认为,在未来几年高古瓷是值得投资者的关注。从2013年纽约春季拍卖会成交的几件高古瓷器价格来看,高古瓷精品频现必然也会为瓷器市场带来一波行情的上涨。

那么,在国际行情看好的情况下,长期受到国内收藏界冷落的高古瓷器,是否能在2014年继续呈现良好的走势,从而进入真正的黄金期呢?

高古瓷为何受到冷落

目前,在国内瓷器收藏界里,高古瓷的收藏主要是以唐、宋、元的瓷器为主要收藏。和明清瓷器相比,唐宋元时期的瓷器时代早、而且存世量稀少,相较于明清官窑,高古瓷的制作大多比较粗糙、造型简单,釉色也不是很华丽。

上海芸轩的瓷器鉴定专家分析:在国内,高古瓷一直受到藏家冷落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文物保护部门对这一类藏品的流通仍有较大的限制;另一方面,国内大多数藏家对高古瓷的认识还不足以及对瓷器的审美角度不同。上单色釉的高古瓷,在日本和韩国是很受推崇,这和他们民族的文化以及审美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国内目前对高古瓷的文化氛围还有待提高。

按目前的收藏市场来看,国内的高古瓷市场和欧美、日韩的市场相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欧美的高古瓷市场成熟时间比较久,但国内的高古瓷市场除了受到国家政策方面的制约以外,收藏的风险成本也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上海芸轩瓷器专家举例说:在我们国内目前的五大名窑瓷中,其中最受市场热捧的汝窑存世珍品是非常稀少的,而且赝品一直层出不穷,在收藏方面风险较大,这也是造成大多藏家对此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一些拍卖公司了解到,虽然我们内地很多藏家也有收藏宋瓷,可是对于宋瓷的喜爱和国外的一些老藏家相比,却还远远不够。芸轩艺术中心认为:“内地的藏家对于宋瓷的价值认识其实还远远不足。比如,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老藏家,他们对宋瓷是非常的热爱,甚至别人用两三件珐琅彩来换一件老的龙泉瓷器、磁州窑或是哥窑都不愿意的程度。”

此外,由于明清瓷器的存世量和在内地的认知度都要明显高于高古瓷,顺理成章地成为各大拍卖公司的主要目标,高古瓷受到冷落也在情理之中。目前中国内地高古瓷的成交数量、成交价格还远远不及欧美市场。相关数据显示,近些年在内地拍卖市场上成交的高古瓷器不足欧美市场高古瓷总成交数量的1/3,而中高档高古瓷在内地拍出的价格也只达到了欧美中档的水平。

上海芸轩认为,随着中国藏家、拍卖公司的日趋国际化,以及国内外藏家审美标准的相互影响,高古瓷在欧美和日韩市场的利好行情,也必然会对中国内地市场产生联动效应。未来几年,中国内地市场的焦点或将从明清官窑瓷器逐步向以唐、宋、元瓷器为代表的高古瓷器转变。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古瓷收藏ABC》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古瓷收藏ABC》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