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砖对缝 > 导航 >

“残品”亦为珍品慎对专家意见

“残品”亦为珍品慎对专家意见

瓷砖对缝 古代瓷器残品价格 瓷砖对缝贴

2020-08-03

瓷砖对缝。

今天鉴宝的主角是一件残品,是顺德一位藏家从海外带来,让其显得珍贵的是,这是一件曾经让“海外专家走眼”的作品。

收藏品的主角名为“元青花大龙蒸盆”,潘继生说道:“专家看走眼,主要是其是残破瓷片最终拼接而成,但代表我们国家‘元青花’的高超烧瓷技术,依然是珍品。”

鉴定报告:

物品:元青花大龙蒸盆

年份:元代

品相:残品

价值:收藏价值极高

鉴定贴士:

◆釉上加彩是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真正精细且又具有美感的彩器仍要数清代康、雍、乾三朝的五彩及粉彩器;

◆景德镇历史上使用苏麻离青主要有四个时期,一是元代晚期,二是明洪武时期,三是明永乐、宣德时期,四是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陶瓷史称其为“空白期”;

◆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传统概念中,呈色灰蓝者为国产料,呈蓝艳者为进口料。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钴料仅用于中、小型器。

我家有宝

“我家有宝”现进行征集藏品鉴定,金版公布藏宝热线后,收到许多市民的来电,甚至远至湖北、北京,也有读者看到网上转载的报道后,请求鉴定。对此,“我家有宝”的记者感谢读者的热心支持,也再次感谢我们的专家潘继生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广大市民进行免费鉴宝的义务工作。

另外,“我家有宝”再次声明,本栏目只免费帮市民进行藏品年代、真伪、品相等方面的鉴定,但不会对藏品的价格进行评估,更加不会联系任何拍卖行进行藏品的出让事宜。

“我家有宝”店门长开,而且一直信奉“免费鉴宝”的宗旨,家中有宝的市民,可用数码相机将宝贝拍下图片(要求照片清晰,方便鉴宝),加上宝贝详细的文字说明,并附上您的联系方式,一同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专家也有走眼时

对于专家鉴定,“即使是专家,都会有走眼的时候。”潘继生坦诚:“包括我自己,在古董界都有几十年经历了,但直到今天,我还是会有看走眼的时候。”

此次鉴定的藏品,是顺德一名藏家从海外收购而来,回到祖国已有20年时间,“当时就有所谓‘海外专家’看不上,但经过我们的广东省收藏家协会集体鉴定,这是罕见的‘元青花’釉上彩瓷器,非常珍贵,能回到祖国非常值得庆幸。”

遗憾的是,这件大蒸盆出土已是支离破碎,之后是用专业胶水拼接而成,这也让某些专家认为是“不足为道”的残品、次品,“但这件藏品提醒了中国古代能工巧匠高超而罕见的技艺,我初步判断,如果是全品,可以是千万元级别的收藏;即使是次品,其价值也不会太低。”潘继生说道。

釉上加彩“大龙”成浮雕

釉上加彩是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它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

不过此次顺德藏家拿出的“元青花大龙蒸盆”,其“釉上彩”的工艺非常特别,“就是大量采用非常名贵的材料苏麻离青,先烧制,再上釉,再画龙,再烧制。”潘继生解释道:“其中画龙的手段最为特别,可以说与欧洲油画的技法异曲同工,将染料大量利用,之后画出浮雕的效果,烧制成功后,大龙是呈现立体状的,用手摸上去能明显感到浮雕效果。”

因为苏麻离青与大龙绘画技法,让潘继生很快鉴定出这是元代精品,而且是著名的“元青花”,但这种浮雕式釉上彩技法,却是他第一次见到,正是因为这一点,潘继生认为这是罕见的珍品。

今天鉴宝的主角是一件残品,是顺德一位藏家从海外带来,让其显得珍贵的是,这是一件曾经让“海外专家走眼”的作品。

收藏品的主角名为“元青花大龙蒸盆”,潘继生说道:“专家看走眼,主要是其是残破瓷片最终拼接而成,但代表我们国家‘元青花’的高超烧瓷技术,依然是珍品。”

鉴定报告:

物品:元青花大龙蒸盆

年份:元代

品相:残品

价值:收藏价值极高

鉴定贴士:

◆釉上加彩是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真正精细且又具有美感的彩器仍要数清代康、雍、乾三朝的五彩及粉彩器;

◆景德镇历史上使用苏麻离青主要有四个时期,一是元代晚期,二是明洪武时期,三是明永乐、宣德时期,四是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陶瓷史称其为“空白期”;

◆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传统概念中,呈色灰蓝者为国产料,呈蓝艳者为进口料。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钴料仅用于中、小型器。

我家有宝

“我家有宝”现进行征集藏品鉴定,金版公布藏宝热线后,收到许多市民的来电,甚至远至湖北、北京,也有读者看到网上转载的报道后,请求鉴定。对此,“我家有宝”的记者感谢读者的热心支持,也再次感谢我们的专家潘继生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广大市民进行免费鉴宝的义务工作。

另外,“我家有宝”再次声明,本栏目只免费帮市民进行藏品年代、真伪、品相等方面的鉴定,但不会对藏品的价格进行评估,更加不会联系任何拍卖行进行藏品的出让事宜。

“我家有宝”店门长开,而且一直信奉“免费鉴宝”的宗旨,家中有宝的市民,可用数码相机将宝贝拍下图片(要求照片清晰,方便鉴宝),加上宝贝详细的文字说明,并附上您的联系方式,一同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专家也有走眼时TAOCi52.com

对于专家鉴定,“即使是专家,都会有走眼的时候。”潘继生坦诚:“包括我自己,在古董界都有几十年经历了,但直到今天,我还是会有看走眼的时候。”

此次鉴定的藏品,是顺德一名藏家从海外收购而来,回到祖国已有20年时间,“当时就有所谓‘海外专家’看不上,但经过我们的广东省收藏家协会集体鉴定,这是罕见的‘元青花’釉上彩瓷器,非常珍贵,能回到祖国非常值得庆幸。”

遗憾的是,这件大蒸盆出土已是支离破碎,之后是用专业胶水拼接而成,这也让某些专家认为是“不足为道”的残品、次品,“但这件藏品提醒了中国古代能工巧匠高超而罕见的技艺,我初步判断,如果是全品,可以是千万元级别的收藏;即使是次品,其价值也不会太低。”潘继生说道。

釉上加彩“大龙”成浮雕

釉上加彩是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它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

不过此次顺德藏家拿出的“元青花大龙蒸盆”,其“釉上彩”的工艺非常特别,“就是大量采用非常名贵的材料苏麻离青,先烧制,再上釉,再画龙,再烧制。”潘继生解释道:“其中画龙的手段最为特别,可以说与欧洲油画的技法异曲同工,将染料大量利用,之后画出浮雕的效果,烧制成功后,大龙是呈现立体状的,用手摸上去能明显感到浮雕效果。”

因为苏麻离青与大龙绘画技法,让潘继生很快鉴定出这是元代精品,而且是著名的“元青花”,但这种浮雕式釉上彩技法,却是他第一次见到,正是因为这一点,潘继生认为这是罕见的珍品。

taoci52.com精选阅读

瓷砚亦缤纷


宁波晚报 作者:王家年 

盒砚

□王家年

砚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发展的产物,为文房四宝之一,也是一种反映文人气质的造型艺术品。从材质上看有玉砚、银砚、铜砚、铁砚、竹砚、木砚、瓷砚、陶砚、砖砚、水晶砚、紫砂砚等。

瓷砚始于东汉,在东汉至魏晋南北朝风靡一时,文人雅士极为赏识。唐宋时地方名窑有瓷砚生产,如唐代婺州窑所产多足砚,或称辟雍砚,砚面隆起四周有水槽,以利应用,颇为盛行。宋时景德镇湖田窑瓷砚,亦多圆形,釉色青翠淡雅如玉。元明景德镇仿哥釉砚美观大方,尤其“怀砚”小巧玲珑,适宜医家随身携带应用。明清青花瓷砚多圆形,有大有小,方形甚少,还有少量的盒砚。

瓷质的砚台,用细密瓷土烧制,砚心处不施釉,砚面坚硬平滑,不利于研磨和发墨,实用价值不高,但瓷器耐高温,瓷砚在冬天可加热作暖砚使用。

古玩市场里最多见的是清代民窑青花圆形瓷砚,通常高3厘米左右,直径11厘米左右,四周起沿高出砚面,砚面光润柔和,中部隆起,四周有水槽,整个砚形虽圆而扁似扁鼓形。砚外底釉凝重,饰青花几何纹,有的书写“禄在其中”,寓意刻苦读写,必有所成。有的书写“福禄寿喜财”。大多底部饰青花鲜荷盛开,意在出淤泥而不染,以警示学童。

青花瓷砚,以清初烧造最为精致,作为文房用具,即可实用又可赏玩。瓷砚制作有不少工艺,如:青瓷、青花、绿釉、黄釉、祭红、紫金釉、哥釉、粉彩、釉上五彩、素三彩、豆青釉、浅降彩等。各类瓷砚存世量少,其收藏价值会越来越高,值得关注。

故宫专家为上海市民现场“鉴宝”


当得知有故宫专家来上海理财博览会上现场鉴宝的消息后,在11月21日这天,家住上海市青浦区的王老先生特地起了一个大早,带上自己一件收藏了15年的古玉专程赶到上海理财博览会现场,他想让专家“过一下眼”。

“我这件宝贝有不少人看过,但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这次理财博览会主办方《理财周刊》一下子请来了好几位全国知名专家,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所以一定要赶过来。”在排队等候入场的时候,王老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故宫专家现场鉴宝

其实,如此热心的藏宝人并不只是王老先生一个人。记者在鉴宝现场看到,尽管距离正式鉴宝时间还有一个小时的时候,但早已有百余人带着大包小包子会场耐心等待,会场入口处也排上了近百米长龙,并一直在延长。轮到自己入场时,王老先生回头望了一眼,忍不住小声说了一句:“幸好来得早。”

藏宝者如此踊跃,主要是冲着专家名气而来的。据了解,此次请来的专家都大有来头,均为国内收藏领域内的顶级专家。领衔的叶佩兰被誉为“国宝级”文物鉴定权威,此外还有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陶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博物馆研究员王春诚,玉器石类及古籍善本鉴定专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玉器珠宝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敬之,杂项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研究员张荣,书画鉴定专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宣家鑫,陶瓷鉴定专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陈海波等。

故宫专家热心为上海市民鉴宝

会场上,专家也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活,为藏宝人解开心中的谜团。“你这副字画是仿当代草圣林散之的。”宣家鑫才将一副字轴打开一半,就告诉对方。“海波,你也看看。”王春诚将手上一件瓷器递给陈海波。陈海波连忙掏出一支小手电,翻来覆去地看了三、四遍,点了点头,回头告诉记者:“这的确是汪野亭先生的真迹。”并将其推荐入围“2009上海十大民间藏宝珍品”候选藏宝。宝贝的拥有者竺先生长舒了一口气,“这下放心了。”他说。

故宫专家仔细查看市民“藏品”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鉴宝活动将分瓷器、玉器、书画、杂项四大类别,并最终评选出“2009上海十大民间藏宝珍品”。据主办方估计,首日参与鉴宝活动的市民将超过千人,这是迄今为止上海规模最大的民间鉴宝活动。

专家认真为市民鉴宝

11月22日下午,第二场鉴宝活动仍将在上海展览中心二楼进行。

慎察民国仿古瓷


民国时期,景德镇明清两代制瓷御瓷厂,历经500多年旺烧的窑火之后,随着封建统治地灭亡,终于火熄烟灭了。这一时期,一方面被皇家禁锢的瓷业艺人重新回归民间作坊,历史契机和环境条件使然,仿古瓷生产便应运而生,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民国时期生产的仿古瓷,可以说无所不有,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的白瓷,仿宋代汝、官、哥、定、钧窑器,以及元代青花和明清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及单色釉器等,其中有大量的仿清代康雍乾盛世官窑器,特别是因为没有了朝廷派遣的官方督陶官,历代“官器”的款识可以随意书写,所以民国仿古瓷中,有许许多多书写明清两代帝王年号的瓷器遗存于世。而且其款识书写得惟妙惟肖,收藏爱好者务必谨慎细察,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从胎质、釉质、器型、纹饰、料色以及窑艺等诸多方面结合起来,才不至于“鱼目混珠”,避免“打眼”。

我收藏的两只瓷器,一为民国仿大清乾隆年制的青花雀(爵)鹿(禄)纹篆书款六方瓶;一为民国仿大清康熙年制的色地五彩楷书款花卉瓶,即是那一时期的作品。

专家“鉴宝团”入川为上千件民间藏品“验身”


“我这件是乾隆年间的砚台么?”“您看这是南宋龙泉官窑烧的瓷器么?”13日上午,四川省博物院一楼中庭特别热闹,挤满了携自家“宝贝”前来鉴宝、“秀”宝的“藏友”。

他们小心翼翼地从大大小小的锦盒、纸箱、手提箱里,拿出裹得严严实实的各种“藏品”,轻轻揭开上面的层层包装,放在“鉴宝台”上,忐忑不安地等待专家们作出“宣判”。

“这件陶瓷是东晋时期。”“这幅奔马图是徐悲鸿早期的木板印刷品。”负责“审判”的五位“法官”,均是国家顶级鉴宝高手。他们分别在鉴赏书画、玉器、古陶瓷、青铜器、佛造像等方面,具有颇深造诣。

高规格的免费鉴宝活动,吸引了300多名收藏爱好者报名参展。满头白发的秦群林,是13日第一位参展者。12日,他带着自己收藏多年的十几件“宝贝”,从老家南充市赶到成都时,已经深夜了。67岁的老人连夜排队领到了参展的一号签。

秦群林满怀自信地拿着一只黑底龙纹的抽丝珐琅碗、一块童子抱桃图案的和田玉、一支红绿宝石金钗,第一个走上“鉴宝台”。经过鉴定,这三件东西分别为明清时期的古董。

“瞧,这件是明朝贵妇戴在发髻上的。”秦群林拿出那支红绿宝石金钗,边说边比划古人怎么戴发簪。“我搞收藏不是为了投资,而是喜爱中国古代文化。通过一件件古人用的器物,仿佛能触摸到当时的历史。”秦群林说自从退休后,就把更多时间花在“摆弄”文物古玩上,现在对古玩知识也略懂一二。

从书画笔砚到青铜器、玉器、瓷器,从拇指大小的小件玉雕到1米多高的青花瓷瓶,活动现场,上千件民间藏品将整个大厅装扮得熠熠生辉。

“这是四川彭县宋代磁峰窑出产的白釉碗,胎薄、釉润、刻花精美。”一位鉴宝专家把玩着一只胎质洁白细腻的白釉碗,建议道,四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风民俗,使当地民间文物藏品可谓“富甲一方”。作为四川人,可以多关注、收集本土文物。

“盛世兴收藏。”近些年来,民间收藏珍宝渐成新风。四川的艺术品市场也迅速发展,成都市内十多座大型古玩商城生意红火,出现了大量川籍收藏家、古玩从业人员和古玩爱好者。

四川省博物院院长盛建武介绍说,举办此次活动是为了让更多收藏爱好者走进博物院,共同鉴别宝物真伪,揭开宝物秘密,探寻宝物由来,见证历史沧桑。为喜爱收藏、鉴赏的市民提供一个了解、认知文物,掌握文物投资与趋势的交流平台。

故宫博物院专家来淄博免费为藏友鉴宝


为庆祝建党90周年,由淄博市文物局、淄博技师学院、鲁中晨报社、鲁中收藏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大型免费鉴宝活动,将于6月26日上午9:00在淄博技师学院图书馆隆重举行,届时,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器修复专家霍海峻领衔的国家级、省、市专家现场免费为广大藏友鉴别陶瓷、青铜器、书画、古籍善本等方面的古玩艺术品。同时,广大藏友可以就古玩艺术品修复、鉴赏、投资等方面的问题与专家交流。

据了解,目前在打压楼市、股市萎靡的情况下,古玩艺术品出现了投资与收藏火爆的局面,淄博技师学院新设立了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为了让鲁中地区广大的藏友了解淄博技师学院,特于6月26日上午举办大型公益鉴宝活动。为保证专家队伍质量,特邀北京故宫青铜器修复鉴赏专家霍海峻先生、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博导刘凤君教授等省市专家现场为广大藏友鉴宝。

鉴宝活动于6月26日9:00开始,前往鉴宝的藏友到达淄博技师学院图书馆广场后,先到报名处领取号码,藏友按照号码顺序依次进入鉴宝现场,如果藏友的藏品是珍品,将被告知参加本次鉴宝活动的“十佳藏品”候选,如果被评为“十佳藏品”,将颁发“十佳证书”,本次鉴宝活动对被评为“十佳藏品”的藏友不收取任何费用,欢迎市民踊跃报名。 报名电话:(0533)2778731 13573345202(苏一宏 张敦松)

对的辨疑


2005年第5期《收藏界》在“藏界争鸣”栏目发表了冷香居主人的文章《唐长沙窑大官款碗》,文章附图两张,在对那只碗进行了一番评说之后,该文作者做出以下结论:“由此看来,该碗铭书‘大官’二字,应是唐朝宫廷向长沙窑订制用于宫廷膳食的器物,在青釉上彩绘后,再由另一专人写上‘押’记,以做贡瓷的标记。”此碗真是长沙窑“贡瓷”吗?“大官”二字是真款吗?答案是否定的。于是,我撰写《唐长沙窑大官款碗是真品吗》一文,在2005年第8期的《收藏界》发表。

遗憾的是:冷香居主人于2005年10月又在《收藏界》上撰文《“大官”碗辨疑》,说:“曾将‘大官’碗请教过省级文博部门的多位著名专家,认定为唐长沙窑已不成问题”,同时,强调“大官”款是真款识。

《“大官”碗辨疑》一文的发表,在使笔者感到意外的同时,又促使笔者反思了自己的观点。坦率地说:笔者很佩服冷香居主人的学习和研究精神,鉴于笔者已在《收藏界》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冷香居主人仍然固执己见的情况下,笔者愿意与冷香居主人继续就“大官”碗的真伪及相关问题在《收藏快报》上进行友好的研讨。

冷香居主人坚持认为“大官”碗是长沙窑彩绘瓷碗真品,其证据有三:即《中国陶瓷》关于长沙窑的一段“论述”和关于“唐代陶瓷特征”的一段“论述”以及某“省级文博部门的多位著名专家”的“认定”。

冷香居主人引用的《中国陶瓷》一书中的两段论述是众多专家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真理性的认识。但是,由于冷香居主人对长沙窑及其彩绘瓷碗缺乏更具体的了解和更全面的认识,对目前仿长沙窑瓷器和仿邛窑瓷器的现状也太不了解,所以,仍然没有认清“大官”碗的“庐山真面目”。

首先,冷香居主人认为:长沙窑“创烧于初唐”———这就错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周世荣先生是国家“七五”重点研究项目《长沙窑》课题主持人。2001年4月16日,周先生应邀到邛崃参加了“中国邛窑陶瓷科技考古研讨会”,在会上,周先生很明确地说到:“长沙窑的创烧年代则更晚,它相当于盛唐的天宝末年。也就是说邛崃窑的釉下多彩装饰早于长沙窑”。2004年7月,周先生在其主编的《长沙窑作品集》的“序言”中,更具体地写到:“长沙窑大致兴起于八世纪中期或偏晚,即‘安史之乱’之际或稍后,九世纪为鼎盛时期;十世纪逐渐衰落”。毫无疑问,长沙窑的创烧时间应是中唐时期。既然是中唐时期,长沙窑碗底足特征就不应该是“饼形”而应该是“与宽圈足”形或“玉璧底”形,这是符合《中国陶瓷》一书的观点的,借用冷香居主人的话来说,就是“长沙窑也概莫能外”。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笔者曾就邛窑和长沙窑的关系问题,与周世荣先生和罗平章先生在《中国文物报》和《东方博物》杂志(浙江省博物馆编)上有过多次争论,两位先生在其争鸣文章中都不止一次地提到:“唐代长沙窑和唐代岳州窑出土的碗,100%是圈足。而从未发现1件饼足器。”、“长沙窑包括唐代岳州窑等出土的碗100%的产品不见支钉痕”。在唐代全国各瓷窑中,长沙窑彩绘瓷碗完整器的出土量和存世量都十分巨大,堪称第一。迄今为止,只有冷香居主人的这一只“长沙窑”的彩绘碗是“饼足”,这实在是难以让笔者信服。

最令人遗憾的是:对这一件大开门的赝品,冷香居主人所在省的“省级文博部门的多位著名专家”却得出“认定为唐长沙窑已不成问题”的结论。“省级文博部门的多位著名专家”犯如此低级的鉴定错误,确实是令人不可思议!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拜读了《“大官”碗辨疑》一文以后,笔者反思了自己的观点。反思的结果是:如果这只碗是唐代时期的,也不排除是四川地区窑口产品的可能。

笔者曾对邛窑和长沙窑相似产品进行过对比研究。客观地说,邛窑彩绘瓷器中的一部分产品与长沙窑瓷器中的相应产品,极其相似。按冷香居主人对“大官碗”外观的语言表述以及笔者对该碗照片的观察,笔者认为,如果该碗不是赝品的话,有可能是隋唐时期四川邛窑的彩绘产品,因为“黄中泛青”的釉色,“通体开细密冰裂纹片,外壁敞釉明显,施釉不到底,露铁红胎骨。底为内凹实心饼型足,碗内遗留五粒支烧钉痕”和碗型、彩绘的色调、质感、风格等也是符合邛窑某些瓷器的特征的。

此外,必须说明的是:笔者认为“可能是隋唐时期四川邛窑的彩绘产品”,仍然不敢用肯定的语气,是因为笔者没有上手看过这只碗;从冷香居主人提供的五张照片来看还存在着值得怀疑的地方,如:碗面施釉过于均匀,裂纹太干净,不见棕眼,不见任何土蚀、土沁和土锈痕迹;碗的外部不见明显的蜡泪痕状的积釉,与露胎结合部位的釉太薄,其不规则的犹如山峰或锯齿状的釉“线”极不自然;所绘花草和“大官”二字的笔道,色调过于均匀单一,缺乏深浅过渡,缺乏薄釉瓷器彩绘笔道应有的晕散质感;花草笔道虽有剥蚀现象,但也有不自然的感觉,“大官”二字的书写拘谨而规矩,与长沙窑和邛窑的书法的随意洒脱、秀劲多姿的风格相距甚远。

那只碗是不是仿制邛窑瓷器的赝品呢?或者,是不是在邛窑的彩绘瓷碗上后加彩绘和“大官“款识的伪品呢?

这里,笔者也提供几张邛窑和长沙窑的彩绘瓷器残件照片,供冷香居主人和各位读者作对比研究,以利于学术研究和探讨。

清道光御用瓷与慎德堂款鉴识


道光时期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王朝已在衰落,国家日趋贫弱,危机四伏,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也日趋萎缩,因此道光时期的制品除延续传统造型外,创新产品已很难看到。而属道光皇帝御用的瓷器中,最能代表当时制瓷水平的当属署有慎德堂款的瓷器精品。

圆明园与慎德堂

慎德堂是建于圆明园九洲清晏中的一组建筑。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包括圆明、长春、绮春(后改为万春)三园,占地约5200多亩,历经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等朝不断的增建、扩建和改建,形成了一座世界上罕见的宫苑。九州清晏是圆明园最早建成的园区之一,属园庭内园。九州清晏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岛上,由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及九州清晏殿构成其中轴线,岛与岸基之间由如意桥和南大桥相通。第三进殿的九州清晏殿,殿内设有东、西暖阁,建有仙楼,是慎德堂建成前历代皇帝在圆明园居住的主要寝宫。

慎德堂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建成,位于三大殿的西边,是由乾隆皇帝的书房“乐安和”、清晖阁及乐安和北侧的鱼池改建而成的。慎德堂为三卷式建筑,分为前层、中层和后层,殿内设有书屋及寝宫,殿内的养正书屋为皇帝读书、习字之所。慎德堂建成后,道光皇帝经常居住于此,道光二十年后更是成为其主要生活场所,并于道光三十年驾崩于此。

力行节俭是道光帝的主要执政思想,也是他的行为准则。1831年在慎德堂建成之际,道光皇帝发表了《慎德堂记》,文章将节俭、修身、图治联系起来,阐述了节俭、修身、图治的关系,表达了他的治政方针,强调了其修建慎德堂的目的。由于道光皇帝长期居住于此,一些政令即出自于此,就连立奕宁为皇太子这样的大事也是在慎德堂进行的。

署“慎德堂”款瓷器的造型、品种及纹饰

慎德堂作为生活场所,堂前屋后及生活中必定需要大量的陈设品及日常用品,瓷器作为生活必需品曾大量生产。从清宫档案及故宫点查报告看,不仅圆明园的一些殿堂内摆放着署有慎德堂款的器物,在故宫的一些殿堂中也陈设着署有慎德堂款的陈设品。

器物造型?多为日用器皿,有少量的陈设器。主要有碗、盖碗、盘、瓶、羹匙、渣斗、鸟食罐、罐、花盆、盆、花插、器物座等。

碗作为日常用品用途广泛,历朝历代都大量烧造,署有“慎德堂”款的瓷器中,碗的数量最多。其造型基本相同,只是大小尺寸、釉色和装饰图案不同,大多为敞口、弧壁、圈足,极个别的为撇口、深腹。有的造型、装饰图案均相同,如藏于北京故宫(微博)的黄地红绿彩干支碗,就分大小两种规格,其造型及纹饰完全相同,碗内施白釉,外壁以黄釉为地,以红绿彩满书三组上下相对的干支纪年,以红彩书“丙申”,特别标注其烧造年代。中国传统上将蓝、黄、红、白四色作为祭祀天、地、日、月的色彩基调,祭祀时所用的器皿和皇帝穿的祭服各因其色,黄色用以祭土,推测此类器物应是特意为防三大殿火灾而烧造的祭祀用瓷。据故宫博物院点查报告,该碗在清室缮后委员会核查时放于斋宫,斋宫位于故宫东六宫南,仁祥门内,“雍正九年(1731年)建,凡南北郊及祈榖、常雩大祀,皇帝致斋于此”。乾隆皇帝在此斋居时曾作诗数首,其中一首写于戊寅年(1758年),表达了乾隆皇帝祈雨的心情。雨与水同,水能克火,将此碗放于斋宫中,可能也有祈求宫中不再遭受火灾之意。

盖碗为饮茶器具,最早见于宋代青白瓷之中。到了清朝,宫廷饮茶之风日渐兴盛,宫廷内专门设有茶库,说明宫廷对于茶叶的需求量是很大的。皇帝会在许多大型活动中赐茶给王公大臣,即所谓“御殿庆贺,例有赐茶之典”(见于《大清会典》)。因此各式茶碗、茶壶、茶盘、茶托等饮茶器皿大量出现。慎德堂款的盖碗均制作精美,如一件粉彩开光折枝梅花盖碗,盖为覆盘式、圈形抓钮,盖大于器身,碗直口、直壁。盖面与器身以粉彩绘怒放的粉色及白色梅花,碗口沿及盖口沿以绿釉为底绘如意云头纹一周。盖底及器底书同样的款。署慎德堂款的盖碗制作精美,它不仅是道光皇帝的御用之瓷,而且也为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皇帝珍爱。

慎德堂款瓷盘,以大盘为主,有些大盘的口径达29厘米,如粉彩外折枝花卉里五蝠捧寿盘、粉彩描金蓝蝠寿盘、粉彩描金红蝠团寿盘等,这类盘器壁较厚,显得笨重。所绘图案大同小异,盘内大多为各种釉色的“五蝠捧寿”,盘外绘缠枝花或折枝花。形体较小的盘,其外壁纹饰较之大盘则更为丰富,有八宝、暗八宝、开光内绘花卉等,基本上件件可见蝙蝠及各种形式的寿字,釉色以黄釉为最多。

渣斗的造型完全相同,只是釉色不同,有黄釉、青花白地勾莲纹及绿釉白里渣斗等。

慎德堂款瓷器中瓶类少见,“慎德瓶类近极罕见,有之则价值甚昂”,此为清人对署有慎德堂款瓶的评价,说明清时署有慎德堂款的瓷瓶就已十分罕见。在所有瓷器制品中,瓶的质量最高,纹饰图案及造型最为丰富。慎德瓶以白地粉彩居多,兼有绿地粉彩、紫地粉彩及蓝地粉彩等,造型有圆瓶、扁瓶、长方瓶、四方瓶等,纹饰图案有山水、人物、动物、花卉等等。以山水人物为主要题材的图案,画面上的人物多表现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如一对白釉粉彩山水人物纹瓶,其腹部以粉彩绘一童子在前,一老者随后,两人谈笑于山间,勾画出一幅逍遥自在的画面。而一些以花卉、动物为主要题材的图案上则大多具有某种祈福求祥的色彩,洞石、灵芝、蓝天竺、兰花、八仙、三羊等,是常见的吉祥纹饰。

品种?有彩瓷和颜色釉之分。彩瓷分为粉彩、斗彩和青花瓷,粉彩器为其主流,有白地粉彩、黄地粉彩、绿地粉彩、紫地粉彩、酱釉粉彩、抹红地粉彩,只有少量的青花和斗彩。粉彩器中以白地粉彩和黄地粉彩为最多。颜色釉有红釉、黄釉、绿釉、酱釉、霁蓝釉等。

纹饰?整体上看,慎德堂瓷器保持了官窑瓷器工整细致的特点,构图疏朗,用笔纤细,几乎每件器物上都使用了金彩作为装饰,但整个画面缺乏活力,花卉描画不甚活泼。

瓶、盘、碗等器物大多以各种色地粉彩勾连开光装饰,开光内绘山水人物或寓意吉祥内容的画面,所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即指此而言。此风气在道光时以至晚清尤盛,这应该与道光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关。道光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特别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山河破碎,劳动人民贫苦万分,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环境下,人们所能做到的就是祈求社会平安,所以这种趋利避邪的吉祥图案便充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一件粉彩绿地开光博古碗,腹部以金彩开四组开光,开光内以粉彩绘象征平安的如意、瓶、鹌鹑,象征吉祥的龙,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圣洁的玉兰,象征多福的佛手等,它们与柿子相连,意寓太平有象、事事平安等。而人物纹则以耕织图、龙舟竞渡、婴戏为最多。耕织图最早于康熙时期出现在瓷器的装饰上,后代均有此类图案出现。龙舟竞渡最初为南方地区的一种水上活动,后来流行于黄河流域。到明清时期,宫廷也开始仿照此习俗。在慎德堂款瓷器中的盘、碗、瓶等器物上,龙舟竞渡图均有出现。龙舟竞渡图自乾隆时期出现后,一直延续至晚清,在道光时期最为盛行。婴戏图案自唐宋时期开始一直是瓷器上的主要装饰题材,在道光慎德堂款瓷器中,同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动物纹主要是各色的蝙蝠,及少量的龙、大象、狮子、马、飞鹤、飞鸟、鸳鸯、喜鹊、燕子、蝴蝶、蝈蝈等;植物纹最多,表现四季平安的牡丹、莲花、菊花、梅花出现在各品种、各类造型的器物上。以文字形式装饰的器物很是多见,装饰文字主要是“万”“寿”二字。

古文献记载中的慎德堂款瓷

清人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中对于堂名款瓷器有如下论述:“瓷款之堂名、斋名者,大抵皆用楷书。制品之人有四类,一为帝王,一为亲贵,一为名士而达官者,一为雅将良工也。有清仁庙、纯庙两代君主好讲理学,故所命堂名多理学语。康熙则有‘静惕堂’‘中和堂’,乾隆则有‘静镜’‘养和’‘敬慎’诸堂,皆内府堂名也。由是亲贵诸王亦趋重理学,成为风气,如‘拙存斋’‘绍闻堂’在康熙朝,‘敬畏堂’‘正谊书屋’在乾隆间,‘宁静’‘宁晋’‘宁远’‘德成’诸斋在乾隆间,‘慎德堂’‘植本堂’‘有恒堂’均在嘉道,大抵多属亲贵诸王之制。寂园所著《陶雅》中写道:‘慎德堂系道光官窑,而价侔雍乾之高品,亦一时风尚使然’,又将其定为官窑制品。”

从上述文献和实物可知,作为道光皇帝的御用瓷器,这批署有慎德堂款的瓷器,无论从慎德堂所处的地位还是从瓷器的精美程度而言,都是极其珍贵的。

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赛翡翠


钧红釉,瓷器釉色名。高温瓷种,中国四大名瓷(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中的颜色釉瓷。因它最初为宋时河南禹州钧窑(现河南禹州市)所烧造,故称“钧红”,钧红釉瓷器属我国最早出现的一个铜红釉品种,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花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我国瓷业发展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钧红按其发色,又有“玫瑰紫”、“海棠红”、“牛肝马肺”、“红霞”等品种,钧红艳丽悦目,还常出现红、兰、紫三色互相交错,如火如霞的绚丽画面,自古以来钧红釉瓷极受器重,视为珍品,价如黄金,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红一片”的赞语。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景德镇也成功地仿烧钧红釉。

钧红釉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美誉。她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享誉华夏。釉质有玉的温润感、光泽明亮,不同于一般瓷釉贼亮的浮光,而是一种乳光,看起来十分舒服,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不愧为钧瓷精品。

在古代瓷器工匠眼中,月光好比瓷器胎色般,皎洁,温润,是其手中承载对月亮各种幻想的器物。月亮元素在历代瓷器中均可见一二。尤其是以“月白釉”闻名天下的钧窑,其釉色较天青釉较淡,犹如月光般洁白清透。钧窑被誉为“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多数钧窑均呈月色而非玉色。月白釉釉色丰富,有多重釉白色,如皓月、如美玉一般,既有白中泛青者,也有白中泛绿者,有的白中透着微微的金黄色。无论是哪一形色,皓月般恬静、温润的质感一直蕴含其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