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美家美瓷砖 > 导航 >

藏家呼吁打破“古玩不打假”潜规则

藏家呼吁打破“古玩不打假”潜规则

美家美瓷砖 家装瓷砖 古玩瓷器鉴别年代

2020-08-14

【www.taoci52.com - 美家美瓷砖】

前不久,有新闻报道称,地摊上4元一个、用石头或玻璃做的假玉酒杯,经河南农民王仁举、王小青处理之后,就能变成“出土古玉”、 “出土文物”等珍贵古董。近日,河南省新密市检察院依法对两人提起公诉。

这件事是一个引子。日前,收藏、鉴定界的业内人士呼吁,必须用法治手段打破“古玩不打假”的潜规则。

现年34岁的王仁举系河南省禹州市鸿畅镇人。近年来,他发现许多人并不懂文物,却冲着古董买卖的高额利润盲目加入到淘宝队伍中,于是,他找到其叔王小青,二人共同导演了淘宝骗局。

据王仁举供述,他曾摆摊贩卖过小商品,他从南阳一些地摊上带回了一些石头做的工艺制品,比如假玉观音像(进价180元)、假玉酒杯(进价12元)、假玉花瓶(进价6元),然后以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价格卖出。

记者了解到,利用假古董金器诈骗已经形成了黑色产业:从制造赝品,到寻找受害人,再到实施诈骗,各个环节都有专门分工,相互合作,自成体系。

据两人交代,其所在的禹州市的某些店铺主要以家庭作坊为主,采取前店后厂的模式,制造出来的产品自称是工艺品,公开出售,明码标价,政府有关部门也无法制止。制造假金器、假玉器成了当地部分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警方介绍,目前以这种形式为主要作案手段的犯罪活动已遍布全国。

2009年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金器、玉器等物件的收藏爱好者有9000万人。其高额的利润让赝品大行其道,同时,市场对赝品也抱着“宽容”的态度,“古玩不打假”似乎自古已成行规。由此,在古玩市场繁荣景象的背后,制假、售假、拍假、鉴假、托假日益盛行,业内人士将其称为收藏界的“五毒”。“五毒”的受害者少则损失几百元,多则损失上万元甚至百万元。

新密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谷永清说,目前,中国文物造假的种类很多,其中数量较大、交易最活跃的大概有3类:陶瓷器、玉器、青铜器。以市场上数量最多、交易量最大的陶瓷造假为例,目前最受市场追捧的陶瓷赝品主要模仿对象有“官、哥、汝、钧、定”宋代五大名窑生产的器物和景德镇生产的元明清官窑瓷器,其中造假时间最长、造假水平最高,对文物市场杀伤力最大的是后者。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法律的缺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张建成认为,相应的收藏法、鉴定法和行政法规缺失,虽有《文物保护法》和《拍卖法》,但由于操作性的缺乏,对古玩造假的怪现状难以遏制。

专家指出,暴利效应直接带来了高仿品的繁荣。对于古玩的鉴定,张建成建议,要制定专门的文物鉴定法,对鉴定部门、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的程序、鉴定失误的赔偿等作出规定,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必须对鉴定部门和鉴定专家实行问责制度,鉴定部门或专家对其鉴定的结果,都应该有书面结论。对于这一说法,很多藏家表示认同,人们已经形成共识,“古玩不打假”的潜规则最终会导致市场的极度混乱,应该尽快遏制。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揭秘文物市场鉴定乱象:互不拆台成潜规则


一张连“伪作”都算不上的学生习作,竟然成了徐悲鸿的作品进入国内知名拍卖公司的殿堂,高调地拍出7280万元的天价!两件随便找来一些玉片串起来的所谓“金缕玉衣”,就被几个著名专家“评估”为24亿元。这不禁令人慨叹:艺术品和文物鉴定的水到底有多深?

谁来为文物鉴定正名

近来,“金缕玉衣骗贷案”、“徐悲鸿假画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此前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里经过专家鉴定的唐代“壶王”,也被指为赝品;不久前,曾经创下近现代书画拍价新纪录、以4.225亿

元成交的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也被有些业内人士怀疑为赝品……

然而,还不止这些。不久前,北京一位藏家刘先生花387万元,从故宫博物院著名陶瓷鉴定专家毛晓沪手里购得“宋代汝窑碗”一只,还附带一份由“中国文物鉴定中心和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共同出具的真品鉴定证书。然而,此碗却被五位故宫陶瓷鉴定专家当场指出是假货。目前,刘先生已经向法院起诉,以维护民事方面的权益;一件在收藏品市场上以不到500元价格出售的瓷器,在浙江省杭州市一家鉴定机构经仪器分析检测后认定为“西晋真品”,这家鉴定机构从2009年以来已经鉴定出三四千件“真品”……论及近年来出现在艺术品市场上大量的天价赝品,更是数不胜数。

虚假鉴定文物,狮子大开口乱开天价,出具鉴定证书让一般藏品穿越朝代、以假乱真,这是目前鉴定队伍中出现的乱象之一,却足以对成千上万的收藏者造成伤害,也让藏家们陷入信任危机,某些“鉴定师”在世人眼里大失公信。这不禁让人担心:“谁来为文物鉴定正名?”

有专家“浑水摸鱼”

著名青铜器收藏专家张颂斌先生说:“近年来随着收藏队伍的不断壮大,收藏投资者对藏品的鉴定需求越来越大,于是各类民间文物鉴定机构、鉴定专家也相继兴起,这对收藏市场的发展来说本是无可厚非的好事。然而,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下,有个别机构和个人则利用藏家迫切需要了解所藏文物真假与价值诉求的心理,打着‘鉴定师’旗号的伪专家充斥市场,导致收藏市场遭遇鉴定混乱的发展瓶颈。”

“像中国这样,鉴定组织遍地开花,以收费为目的,在国际上少见。”曾出版多部纪实作品揭露收藏市场黑幕的文化学者吴树说,普遍的做法是,鉴定专家会对被鉴定的古董估出可能比实际价值高得多的评估价,因为这与鉴定专家的利益直接挂钩。“目前在业界,不开鉴定证书的情况下,鉴定费大约为100元至500元,开鉴定证书的话,鉴定费则上升至2000元到若干万元,根据鉴定专家的名头来,名头越大,收费越贵。”

道德有瑕疵就别混了

张颂斌说:“目前在鉴定中出现的问题,一是水平不到,另一点是有些人以牟利为目的。有些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鉴定往往不准确,因为会受到一些利益驱动。”他说,目前,造假技术发展很快,可以说是鉴定跟在造假后面跑。除了大量低水平的造假,还有些造假高手堪比专家,很容易蒙混过关,有些名头很大的文博专家,可能对市场上的造假情况不了解,往往在鉴定中出现纰漏。

针对市场上有些所谓专家“把假的说成真的,把普通的说成天价”的状况,张颂斌说,鉴定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有些藏品应该由多位专家分头鉴定,写出鉴定意见,并且要进行讨论,出证书要慎重。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说过,他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国外文物收藏界,国外的文物鉴定基本采信个人口碑。比如原苏富比亚洲区主席、瓷器鉴定专家朱廉·汤普森,很多大买家就听他一句话,他说对就对,他说错就错。他不可能被一大堆人裹挟着参与鉴定,也不可能为了拿几个钱就放松鉴定尺度。技术上出错可以原谅,道德出现瑕疵,终生就不可能再在文物行业混了。

真真假假,说还是不说

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博物馆研究员白云哲先生认为:艺术品与其他商品有着很大的不同,往往存在“你说真,我说假”的情况,有时候真说不清楚。它的标准不好界定,古玩店的东西也好,拍卖会上的拍品也好,谁鉴定了?鉴定准吗?往往会出现争议,所以在艺术品市场上打假,往往难度很大。有些“打眼”是鉴定专家业务水平准不准的问题,更复杂的是,有了利益驱动,亦真亦假。有人甚至知道是假的,他还去买假,因为他可以再卖出去。

对于很多收藏者来说,文化市场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管理,促进行业自律;一方面要加强文物知识的普及工作,让藏家提高鉴赏水平,减少“打眼”的机会。

据一位业内人士称:在鉴定行业,有着“互相不拆台”的不成文规矩。也就是说,一个鉴定专家已经开出的评估报告和评估价格,同行一般在明面上不会拆台,而会选择私下沟通。在谢根荣“金缕玉衣”的鉴定上,几位鉴定专家就表示,当时是最权威的史树青先生给出了24亿元的评估价,其他专家便不好发表不同意见。在一次民间鉴定会上,记者也曾见到,对于有些专家鉴定过的藏品,其他专家即使发现有问题也不便发表意见,一位专家无奈地向记者透露:“都在一块儿混,不愿弄些得罪人的事。”据说他还因此曾被人找上门来。说还是不说,这是个难题。

自律和监管均有欠缺

目前,我国民间的文物鉴定既未形成成熟的行业自治,也缺乏法律层面的规范和监管。与文物鉴定有关的法律制度,如文物保护法、拍卖法、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管理规定、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等,几乎对民间的文物鉴定没有涉及,有关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程序、法律责任等也是空白。

有业内人士称,目前国内艺术品鉴定市场处于“三无”状态:首先是无法律管,虽然文化部2009年出台的《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对文物鉴定有相关规定,但这部行政规章的内容并未涉及目前广泛存在的民间文物鉴定;其次是无机构管,省文物局只对该局批准设立的文物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管理,民间文物鉴定目前没有机构管理;再次是鉴定者无需承担鉴定责任,即使文物鉴定被确定为虚假,也难以追究鉴定者的责任,因为没有哪条法律法规对此进行明确规定。

济南市博物馆馆长李晓峰说:“前几年,在世界博物馆日,他们曾经组织专家为社会服务义务做鉴定,在鉴定中发现90%的藏品是仿品或者赝品,真正够得上文物级别的非常少。现在古玩市场上动不动就是专家,哪来这么多专家啊?”他认为,要端正文物鉴定市场的风气,既要靠行业自律,也要靠包括媒体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同时还需要法制建设。“过去文物鉴定是文人圈里的雅事,现在是‘全民收藏’时代,有相关法规的规范,才能保障文物鉴定行业健康发展。”

家藏陶瓷


今年65岁的蔡春色走上收藏之路源于偶然。1980年,他在南安老家认识了一个古玩商,对方很慷慨地送给他砚台、笔筒、印泥盒等三件陶瓷。蔡春色感到很不好意思,就掏出120元买下了一个民国时期的花瓶。正是这个花瓶为蔡春色打开了陶瓷收藏之窗,回家后,他仔细摩挲着花瓶,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虽然当时120元相当于他三个月的工资,可是他一点也没有后悔,从此爱上了收藏古陶瓷。现在那个花瓶价值至少七八千元,但是蔡春色说他舍不得卖,打算留作纪念。25年来,蔡春色总共收藏了大大小小六七千件从战国到民国时期的陶瓷,大部分放在同安影视城养心殿后的南国古物世界艺术馆供游客欣赏,他家还有一个150平方米的地下室也摆满了藏品。其中光是毛主席塑像就有几十尊,最高的达2米,在国内相当罕见。蔡春色坦言,他刚刚走上收藏之路时交过不少学费,有一次他到一位古玩商家里,对方拿出一个清三代的花瓶,工艺相当精美,当时天色较暗,蔡春色来不及细看,就花几百元买下了。回到家后他拿醋一洗,才发现是仿制品。类似的经历还有不少,到底亏了多少钱,他自己也记不清了。蔡春色也有得意的时候,去年,他花了一千元从江西一位古玩朋友那里淘到一样奇怪的东西,看上去是两个羊头,造型与樽相似。他拿给许多专业人士鉴定,大家都惊呼从未见过,但肯定是战国时期的精品,价值无法估量。还有一次,鼓浪屿一个专门收破烂的人要卖给他一个花瓶,蔡春色一看,那花瓶是六角形的,并有镂空的花纹,明显带有民国时期的特征,便出价500元买下了,现在这件宝贝的价值至少有几千元。不过蔡春色说他不打算卖掉他的藏品,他计划再开一个古物艺术馆,让陶瓷收藏更普及,更多的市民有机会欣赏他的藏品。收藏建议:建议收藏年代在民国之前的陶瓷,造型越独特,风格越另类者越佳。比如砚台,传统造型均为长方形,蔡春色却收藏了不少鼓形、八角形、古筝形的砚台,有的还带有抽屉,价值显然比普通砚台高得多。另外,民国后的陶瓷,如果有纪念意义,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值得收藏。蔡春色就曾在上海豫园买到一对花瓶,瓶上画着一枝红梅,上有喜鹊在叽叽喳喳地叫着。旁边写有“民国38年”的字样,显然,那是为纪念中国解放而制的,虽说年代并不久远,但很有特殊意义,价值当然高于同类产品。同样道理,文革期间的毛主席塑像之类也有很高的价值。鉴宝经验:古陶瓷年代久远,由于长时间的空气流动摩擦,外表形成包浆,手感柔润,不像新品、赝品,摸起来有刺手干涩的感觉,所以在鉴别古陶瓷时,要养成摸挲的习惯。另外,新品或赝品就算仿做出历经千年沧桑的旧色老斑,但还是掩盖不住刺眼的火光,与真品柔和的玉质感截然不同。蔡春色还有一个秘诀,就是用醋洗,真品越洗越会现出古旧面貌,而仿品则会越洗越新。收藏途径:有几个古玩市场值得一去,例如北京琉璃厂、潘家园、上海豫园、江西景德镇、湖南长沙、泉州等。福州花鸟市场也可以找到一些古陶瓷。另外,厦门白鹭洲古玩市场每周五都有许多古玩小摊贩云集于此,不妨经常去逛一逛,也许会有所斩获。

家藏珍宝"靓"出来


☆靓品一:金代磁州窑大盆

这件宝贝的主人也是青铜焦斗的主人———正定瓷器收藏家刘金海先生。在看过这件器型硕大的藏品后,“探宝”专家都赞不绝口。此器物直径可达50cm,褐彩,有漂亮的纹饰。造型端庄大方,大盘底部为鱼草纹,内壁饰以规整的莲瓣纹,外面施黑釉,双鱼画面灵活生动。专家李和祥认定,此为金代磁州窑的典型作品,品相不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藏品。说到这件磁州窑大盆的收藏史,正定收藏协会副会长郝双群先生告诉记者,大盆也是刘先生十年前买的。刘金海以收藏瓷器见长,所以,对于这件罕见的磁州窑大盆,更是珍爱有加。有人曾出高价想收藏,刘先生却从未动过心。

☆靓品二:嘉庆葫芦方瓶(一对)

“探宝”专家寻访至我省邢台,见到了收藏爱好者魏杰先生的一对粉彩葫芦方瓶。这两件瓷器高40cm,外型秀美、着彩绚丽。省民间收藏协会秘书长李昆堂介绍说,这是一对典型清中期粉彩葫芦方瓶器型,一只主绿釉,一只主蓝釉,上装饰有开光花卉,地子全方位饰以席纹,纹饰繁琐并不失工整,上下以粉彩锁口,端庄完整,是一对不可多得的艺术品。邢台市收藏协会会长吴佩英不失时机对藏品和它的主人进行了介绍。他说,这两件器物在魏杰那里已经保存多年,别看魏杰年龄只有40多岁,但搞收藏已经有20多年了,他家中藏了不少瓷器和玉器,“眼力好”在邢台收藏圈里也是出了名的。

艺术品收藏市场该不该打假谁来鉴定“鉴定家”


古玩界有一种论调:“古玩是不打假的”。近日,媒体报道,尽管赝品泛滥,但仍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造假买假,无碍大局。还有一些人,竟公开表示反对打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怪现象。艺术品收藏市场该不该打假?又该如何打?从艺术品鉴定乱象入手,或许可以窥见其背后的“秘密”。

古玩打假“知易行难”?

日前,央视曝光了虚假鉴定文物的利益链条,“文物鉴定黑幕”中“只认钱不辨假”、睁着眼睛说瞎话的鉴定专家,凭借一纸鉴定,可以让一个粗制滥造的200元小瓶,摇身变成“价值连城”的文物。一张鉴定书引来了市场上各种文物鉴定机构层出不穷,不少人盯准了古玩这块大肥肉,伸出了贪婪的双手。

一位行业藏家指出,一些“鉴定专家”为了达到金钱和声誉上的个人目的,“实际上已经成为收藏界的搅屎棍。”他们之中,一些人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缺少必要的诚信道德。比如,客户请他们鉴定,他们故意低估鉴定物,转手又将客户的鉴定物“骗取”到手;还有相当一部分所谓的鉴定家,只是略懂些皮毛,上了几天培训班,混了一张证书,便也开始自称“鉴定家”。

国家文物出境鉴定河南站站长、研究员夏志峰一针见血地说,“在鉴定这个行当里,经常有人把新仿的工艺品当宝物,说明一些文物鉴定者的操守出了问题。这是利益使然。另外,有些人和拍卖公司、古玩收藏商人勾连,形成利益联盟。更有甚者,直接和盗掘古墓者串通一气,在坑蒙拐骗消费者的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谁来鉴定“鉴定家”?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其实,很多收藏爱好者打假热情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艺术品鉴定没有一定的标准,缺少必要的标准参考,所以真的打起假来才能知道其中的艰难。

夏志峰说,目前文物鉴定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准入制度,目前我国的文物鉴定没有标准可依,在行业资格的管理上也没有明确规定,“开一家鉴定工作室和俱乐部从事文物鉴定,几乎没有门槛,既不需要到文物部门申报,也不需要任何手续,只要到工商部门登记或在民政部门注册一个民间团体就可以了。”夏志峰认为,这是目前文物鉴定行业混乱、从业人员五花八门的根源所在,相关法律和政策上的空白亟待弥补。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所谓的收藏家协会、鉴赏家协会,以及各种纸质、视频媒体,都在开展鉴宝业务,甚至有个别人,几乎什么都不懂,也能打起大招牌,自封为著名鉴定师、专家,在古玩城摆起了地摊为人鉴宝。有的团体拉大旗做虎皮,用别人的名字支撑门面,比如聘请两位顾问、专家,每月支付300到500元的顾问费,这些团体看起来好像很正规,事实上骗人的事也不少。

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所所长毛晓沪说,由于缺乏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民间文物鉴定行业亟待规范。民间文物鉴定的收费标准、定级标准、鉴定流程等差异悬殊且难以保障鉴定的质量,导致因鉴定而引起的民事纠纷频频发生。

当今文物市场打假已刻不容缓。可是摆在眼前的问题是,“没有实行鉴定师资质考核,也没有打假的人和机构,艺术品收藏市场就像一场足球赛,没有裁判员如何能定输赢?”毛晓沪有些无奈地说。

艺术品打假怎么打?

采访中,一些收藏家、鉴赏家告诉记者,在古玩市场的交易中,已形成了卖假不退、买假自认倒霉、古玩不打假等所谓的“行规”,衍化至今则成为“拍卖不保真”。

上海市收藏协会法律顾问李欣说,“改革开放后,我国古玩市场开禁,而相应的收藏法、鉴定法和行政法规缺失,虽有拍卖法,但法条粗糙,与现实不符甚至相悖。整个古玩界不知法、不讲法、不守法,"五毒"盛行,有失控的危险。”

北京邦道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律师武绍智分析,目前我国法律法规中,对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证书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规定,给一些牟取不法利益的投机者以可乘之机。“现在缺乏相关的鉴定师资质考核机制,艺术品鉴定只代表专家个人意见,从艺术品本身的价值是否被故意高估这个角度,在法律意义上界定困难。”武绍智说,在很多国家,文物鉴定机构和鉴定师的入行门槛都很高,法律规定上对于保护消费者也有完善的规定。

对于古玩的鉴定,李欣建议,要制定专门的文物鉴定法,对鉴定部门、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的程序、鉴定失误的赔偿等作出规定,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必须对鉴定部门和鉴定专家实行问责制度,鉴定部门或专家对其鉴定的结果,都应该有书面结论。如将赝品鉴为真品,或将真品特别是国宝级的文物鉴为赝品,致使文物流失海外,应该视情节分别作出行政处理、经济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只有立法建制,才能使古玩文物市场在规范中提高,在提高中繁荣。

怎样才气成为顶级藏家?


人们收藏艺术品的缘故原由各不雷同,有些人为了投资,有些人为了爱好。现实上,这两个愿望是可以一并实现的,这也是艺术品收藏的美好之处。

英国人查尔斯?萨奇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收藏生活,到现在30多年已往,他已经成为了影响天下今世艺术品市场的超等收藏家,其个人影响力覆盖了艺术批评、艺术馆藏、艺术展筹谋、艺术家等各类人群,并建立了私家馆藏和画廊谋划相联合的另类美术馆--萨奇美术馆。

萨奇美术馆的运作战略是把握、分析环球艺术资源,进而整合或拆分这些资源,运用美术馆强盛的影响力来调解、开辟这些资源。萨奇美术馆重要从事今世艺术品的收藏、展览和贩卖。该美术馆签约了大量良好年轻艺术家,为这些年轻艺术家们举行展览,支持他们的艺术创作,利用包罗颁发紧张艺术奖项在内等各种方式获取艺术家的信托,支持艺术家的创作,倾销艺术家的作品。萨奇本人在今世艺术界的强盛影响力和广阔的人脉使得他签约的艺术家总能得到较高的曝光率。萨奇还将本身的私家藏品在差别国家间巡回展出,以表现他个人超等藏家的职位。萨奇美术馆表现了萨奇本人丰富的艺术品收藏资源、艺术家资源,以及在艺术圈内的各种资源,使美术馆不但具备扶植艺术家的功能和营利功能,还具备了收藏功能。萨奇从收藏入手一步步提拔了本身的社会影响力,继而又通过本身的美术馆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丰富了本身的收藏。他的美术馆冲破了画廊和私家美术馆的边界,在今世艺术市场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收藏者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独立的观赏力和审美尺度。独立的观赏力和审美尺度意味着收藏者已经具备了相称的眼光,能独立观赏和判定一幅艺术品是否值得收藏,并进而发展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收藏品体系。

2.拥有一定命量的藏品。作为收藏家,其收藏的艺术品数目肯定不能很少。

3.拥有本身个人化的收藏风格或体系。收藏家一样平常都有本身的收藏范畴。比方国际大收藏家施瓦兹夫妇专爱收藏今世艺术品,而国内藏家中,有人偏好宋代钧窑瓷器,有人则是明代吴门画派的大藏家。

4.拥有质、量皆优的藏品。除了拥有一定命量的藏品,还必须拥有高质量的藏品。在当今艺术品市场上,同一艺术家的作品程度相差也会非常大。某一艺术家创作顶峰期作品的代价,和该艺术家创作初期阶段摹仿、模拟的画作,或平凡习作之间的代价相差甚远。收藏家要懂得分辨艺术品的高下,注意网络佳构,才气称得上真正有眼光的收藏家。

藏家的条理演变是怎样的?

新手藏家要记着的是,收藏是不能一步到位的,收藏家也不但仅是必要雄厚的资金气力。收藏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过程,是藏家在不停自我镌汰中升级的过程。

很多人涉足艺术品收藏,都是从装饰的必要开始的,用藏品提拔生存空间的品格,这是大部门藏家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藏家大概会购买到大量只能用做装饰用途的艺术品,但在这个阶段得到的很多实战履历会让藏家更相识收藏的兴趣和规律,同时不停进步审美品位,逐步看出艺术品之中的门道。

第二个阶段,就是逐步能品出艺术品之间的高下,可以或许分辨出深奥的艺术品了,同时在不停欣赏和把玩的过程里,藏家开始发展出本身的个品德位和收藏方向。

收藏家的第三个阶段,会逐步明确艺术品的社会代价和文化代价,相识这些艺术品可以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力。

怎样才气成为顶级藏家?

在美国《艺术消息》杂志(Art News)2000年评比出的环球顶级收藏家200强中,环球藏家的地区分布极其显着地表明白各地域在环球艺术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和紧张性。在这200位顶级藏家中,美国的藏家占50%。而在环球排名前10的藏家中,美国藏家就有7位。这个榜单不但表明白环球艺术品市场的强势市场在美国,而且也有力地表明白美国艺术品市场的发达状态。亚洲今世艺术品市场固然在近些年发展得非常敏捷,但是也仅仅只有5位藏家入选。

顶级藏家的诞生固然要靠藏家本身的本领和修养,但藏家的发展与地点地区的艺术品市场发展状态也有千丝万缕的接洽。要成为顶级藏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1.起首必须具备高人一等的艺术眼光,能猜测将来艺术品市场和将来艺术流派发展的走向,买在别人的前面。

2.有本身专门的收藏计谋,建立专门的研究中央或展示机构,约请专人谋划和生存本身的诸多藏品。

3.眼里要有环球市场。作为顶极藏家不但要能相识当地区艺术品市场,还必须能洞察环球艺术品市场 的趋势和走向。

4.使用本身丰富的藏品和艺术资源,举行公众展示,通过捐赠藏品等公益运动回馈社会,并由此提拔社会影响力,成为受尊重的社会人物。

文德路藏家“叫板”省博


收藏故事

众所周知,元青花瓷瓶存世稀少,据专家估算只有300件左右,而且2/3流失海外。而在广东,一件元代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玉壶春瓶被认为是镇馆之宝,市场估价过亿,但近日记者获悉,在广州文德路,一位广州私人藏家自称藏有两件元青花,并向广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叫板”,记者特别前往一探究竟。

粤民间收藏元青花不输官方?

在广州文德路玉鸣轩,记者见到了这位收藏家李明博,在十余平方米的小店“聚友堂”内,展示着店主多年来的所藏。最令他引以为傲的是两件元青花瓷器,据他所说,堪比省博的镇馆之宝元代青花人物玉壶春瓶。

李明博告诉记者,他藏有一件元代青花狮兽缠枝花大罐,是早年从江西景德镇收藏所得,他通过熟人辗转结识了一位景德镇当地的收藏家,凭借多年的收藏眼力,从他手中重金买下这件元青花瓷器。由于市场上古瓷器造假横行,为这件元青花“验明正身”成了一件大事,为此,他几年来东奔西走,在北京经过瓷粉化验,结果和元代特征相符。

另外一件元代青花釉里红孔雀梅瓶,也被专家鉴定为元代景德镇官窑所烧制,上面有明显的火石红和铁锈斑。李明博说,这件元青花是上世纪90年代从景德镇一个老人处收藏而来,被央视《寻宝》栏目专家邱小君鉴定为真品。

李明博说,他之所以要拿出两件元青花与省博的元青花“叫板”,是因为元青花十分罕见,鉴定上存在难度,他希望能吸引省内外文博专家前来“会诊”,一同鉴定哪件是真,哪件价值更高。

据相关资料记载,有记录的元青花只有几百件,而目前广东的国有单位所藏有元青花不超过10件,而广州市文物总店建立近50年也只曾拥有过3件,元青花的难得一见可见一斑。“如果这两件元青花一旦被验明正身,意味着广东民间所藏的元青花可能不会输给官方收藏。”李明博说。

30年收藏200件古代瓷器

如何能收藏到珍贵的古代瓷器?李明博讲述了自己不平凡的收藏历程。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开始介入收藏,一开始也买到不少假货。但30年收藏历程下来,他摸爬滚打,收藏了不下200件古代瓷器精品。

“介入收藏,一定要有"求真"的精神。”李明博回忆说,刚介入收藏的七八年里,经常花钱买到赝品,非常心疼,最后逼着自己多看书,慢慢地还开始对制瓷技术进行历史研究。

坚持收藏30年,李明博说一直没有放弃的原因是,收藏有太多悬念,其乐无穷。“收藏到一件好东西,我宁愿搂着它睡觉,一件好的文物就似乎可以说话,讲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古代的工艺、画工深藏着奥妙,耐人寻味。”

由于朋友介绍,李明博从江西一个收藏家那里买到了珍贵的清雍正年间的天球瓶,工艺精湛,底部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曾被专家鉴定为“广东只此一件”。李明博还通过一个四川收藏家朋友,从一位成都的水利工程师手里买到了一件清代斗彩碗,经过专家鉴定为宫廷流出的珍品。

“涉猎收藏,一要自己练就眼力,要多看书、多请教;二要广交朋友,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和人脉。”李明博说,自己许多收藏机会都是圈内朋友介绍所得,收藏圈内的相互切磋、探讨非常必要,最怕就是自己关起门来,孤芳自赏。

李明博说,自己曾遇到过一个深圳的地产商,自己不懂瓷器,就雇人买,花了3000多万元,结果没有一件是真的,最后请专家来估价只值30多万。“玩收藏玩到了倾家荡产很可怕。”李明博说,一般人介入收藏,一定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专家,练就火眼金睛,否则很容易马失前蹄。

“以前一直有个错误观念,民间没有好东西。”李明博说,其实不少大博物馆的珍贵藏品都是从民间搜集而来,李明博认为,未来几年,许多私立博物馆的文物档次会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一些国有博物馆的收藏。

民间藏家:唐青花不止6件


唐青花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曾经表示,从考古发掘来看,全世界完整的唐青花瓷器只有6件: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打捞上来的一条唐代沉船曾经出水了3件,中国、伊朗等地各有1件。然而,这仅仅是公布出来的数字,在中国民间收藏家的手中藏有大量完整的唐青花,记者在收藏家刘景宏手中就亲眼见识了一件唐青花蓝彩飞鸽葫芦瓶。

20年前偶得完整唐青花

据刘景宏介绍,这件唐青花蓝彩飞鸽葫芦瓶是他20多年前去河南出差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起初并不知道它是唐青花,后来经过了多方面研究、考证才证实了它的唐青花身份。

20多年前,刘景宏去河南出差,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家农户家中发现了一个非常精美的葫芦瓶,酷爱收藏的他对这个葫芦瓶爱不释手,于是准备将其买下。刘景宏试探性地向农户主人出价,农户主人以家中祖传为由拒绝了他。回到家中的刘景宏满脑子都是精美的葫芦瓶,寝食难安。于是,他很快就又抽空来到了河南农户的家中,准备说服主人将这个葫芦瓶卖给他。经过了反复几次,农户主人终于被他的诚意所打动,将这个葫芦瓶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卖让给了他。

刘景宏把这个葫芦瓶拿回家中,除了精美、古朴外,整个葫芦瓶很像一个倒扣的杯子。经过了多年的总结以及考古发现,刘景宏证明了这个葫芦瓶就是河南巩义窑出产的唐青花,也是青花瓷器早期的雏形。

青花瓷器起源及演变

随着对青花瓷器研究的不断深入,截至目前关于青花瓷器的起源共有三种说法。

一、“青花元代说”。这是关于青花的最早说法,这一说法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对于青花瓷器的研究中国起步很晚,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多喜欢青瓷或白瓷,而不喜欢花瓷。他们认为,青花瓷器太花哨,很俗气。所以,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上关于青花瓷器的文献记载很少,而最早开始研究中国青花瓷器的却是美国人。

二、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浙江的一支考古队在一个宋代的考古工地现场发掘出一堆青花瓷片和几个青花碗,于是“青花宋代说”便由此产生。但这一说法只限于浙江考古界内部,经过国家考古研究鉴定发现,这几件出土的青花瓷器属于明朝。所以,“青花宋代说”应该基本被否定。

三、上世纪70年代中期和1983年,南京博物院考古队在扬州的唐城遗址发掘出了几件残破的青花瓷器,这次考古发现促成了“青花唐代说”的形成。

唐青花价值几何

这个唐青花蓝彩飞鸽葫芦瓶高16.5cm、宽11.5cm、上口4cm、底足6cm,为净水器,纹饰为和平鸽。刘景宏表示,从这个和平鸽的飘逸、洒脱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外,唐代以丰腴为美,从这只鸽子的丰满程度也可看出其是唐代的作品。

唐代的青花瓷器为陶胎,釉层较薄,破碎之后釉层易剥落,所以很难见到完整瓷器。据刘景宏介绍,唐青花以点蓝为主,本身带纹饰的就很少,像这种带花鸟等主题绘画的可以说极其罕见,完整的同类瓷器几乎没有,其珍惜程度堪比汝窑瓷器,其价值不可估量。

藏家之意不在酒在乎酒瓶也


金门四君子酒瓶价格翻三倍 竞卖会上成“酒王”

本报讯(记者 刘嗣晶 通讯员 易有章 万健)憨态可掬的金佛、外形逼真的“炮弹盒”和“子弹”、仪态万千的王昭君、庄严威武的“狮身人面像”……看到这些,千万别以为自己来到了微缩版的世界城堡,其实它们都是酒瓶。 

上周六,武汉收藏品市场举办的酒文化收藏品竞卖会,成了湖北酒文化收藏爱好者交流的盛会。虽然喊价最高的“战国时期青铜器酒卣(卣,音同“有”,盛酒的器皿)”最终流拍,但一套金门四君子酒以2500元的价格成为当天的“酒王”。 

战国青铜酒卣叫价8万 

在酒文化收藏品竞卖会上,有近百件酒瓶、酒具等藏品参与竞卖。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还有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其中,一套金门四君子极品高粱酒拍卖底价为2000元,最后以2500元成交,成为当天成交价最高的一件藏品。 

现场最引人注目的拍品无疑是退休工程师张才清带来的战国时期青铜器酒卣。虽然这件底价为8万元的拍品最终流拍,但张才清高兴地表示,自己参拍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欣赏这个“宝贝”。 

张才清说:“由于这件酒卣的做工十分精致,所以专家判断是战国时期的物品。”他介绍,这件青铜器酒卣是古代祭祀时装酒用的,卣身纹饰精美、工艺精致,两侧的“手柄”是雕刻极为精细的羊头造型。 

玻璃酒瓶不敌陶瓷酒瓶 

不少人喝过很多好酒,看过很多酒瓶,但大多数人却没留意酒瓶的收藏价值。究竟怎样的酒瓶才值得收藏呢? 

“普通的玻璃酒瓶因为可以再塑,收藏价值不大。而以瓷、陶、紫砂、牛角等珍贵材质做的酒瓶则有不少升值空间。”武汉收藏家联谊会酒文化专委会秘书长刘中秋介绍,收藏者还可以从题材、造型、稀有程度等多个方面来判断酒瓶的收藏价值,特别是成套的酒瓶更有收藏价值。 

例如,在拍卖中夺魁的金门四君子酒,内地大约只有十几套,2000年时每套的价格仅为800元,而现在升到了2500元,且还有再升值的空间。 

以造型精美、发行量少而著称的四川红楼梦酒厂生产的十二金钗酒(泥人张版),全国只有一、两千套,2000年时每套仅300元,2005年涨到了每套800元,而现在的价格为3000多元一套。 

又如我省黄石酒厂生产的八仙过海酒,集齐的难度较大,很多藏友只有其中的5至6个。以前,一套八仙过海为500元,而现在湖北一套卖价为600元,而外省能够卖到1000元。 

◇酒瓶收藏 

从“淘废品”到“万瓶级”藏家 

武汉酒文化收藏领先全国 

据了解,武汉酒文化收藏起步比较早,源于上世纪70年代。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酒文化收藏爱好者最初是从废品收购站、旧货市场中“寻宝”的。后来,逐渐通过各地食品博览会、全国酒文化研讨交流会以及藏友间互相交流来扩大自己的收藏。 

武汉收藏家联谊会酒文化专委会秘书长刘中秋介绍,酒文化收藏范围很广泛,包括酒瓶、酒具、酒标、与酒有关的广告品、打火机、磁卡、邮资券等等。例如武汉收藏家联谊会酒文化专委会的胡芒就是专门收集酒标、与酒有关的邮票和明信片等。“我一参加工作就是在酒厂,所以对酒文化有比较深厚的感情。”胡芒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收藏的酒瓶、酒标等藏品,今后将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 

因为藏友越来越多,酒文化收藏逐渐成为继邮票、玉器、古玩等收藏外另一个新的收藏门类。现在,武汉已经有“万瓶级”藏家十余人,“千瓶级”和“百瓶级”藏家也有百余人,这个规模在全国酒文化收藏界都是领先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