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瓷砖风格 > 导航 >

个性风格是成功名作的基本条件

个性风格是成功名作的基本条件

瓷砖风格 现代风格瓷砖 什么是瓷砖

2020-02-21

瓷砖风格。

成功的名作都有很强的个性。如缺少个性化修养的作品是平淡无吸引力的,激发不了欣赏者的情趣,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名作,艺术作品必须要有个性化风格,对于一个有抱负的陶瓷粉彩山水画工作者来说,个性化风格是成名道路的基本条件之一。传统陶瓷绘画讲究的是先拜师学艺,在老师的栽培下进入门槛,然后靠个人的造化创造自己的风格。这是成才道路的必要过程,因为进门学习是模仿老师的技艺,又从模仿的道路上提升自己的技法和心得。但这终究是模仿,你模仿的再逼真,功底再深,造诣再高,但风格还是摆脱不了老师的影子,欣赏者不会把这当成你的东西,也没法记住你这个人。要想欣赏着记住你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道路是漫长的,大约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摹仿范画入门阶段。就是我前面所提到的先拜师学艺,这个阶段除老师的教导,主要学习摹仿古人、现代名家的名作,从传统的技法入手,打基础,练好基本功;

二是消化吸收练达阶段。这时主要是消化吸收传统技法和现代名家的技法精髓,明确自己的艺术之路和发展方向,在技法功底上趋于成熟;

三是个性风格形成阶段。这时画家的个性风格特点已基本形成,只是还不够成熟完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磨砺和完善。每个画家所经历的各个阶段时间长短各有不同,所坚持的思维理念、经历的路径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当然还有悟性。

要想欣赏者收藏你的作品,首先就得营造自己作品的个性风格特点。就得在技术功底扎实的时候跳出框框,创造自己的个性风格,真正吸收消化老师的技艺,再打造自己的个性风格特点,使欣赏者在欣赏中觉得有滋有味,这样的绘画作品才是真正代表你的作品,不论放到哪儿,人们都不会把你的作品认作是别人的作品。欣赏者才会牢牢地记住你,收藏你的作品。

个性化风格它还代表的是创作者的画风及流派风格,直接反映的是作者的性格特征、知识阅历、笔墨技法、情趣、修养和精神状态。画风还反应了作者的性格特点,是个人性情的反映,例如性情急躁的人较喜作狂放的写意画,很难有耐心去画严谨的工笔,自然他的作品则粗犷豪放,刚劲有力。性情温和的作者,他的画风则细腻柔美,恬静清秀。风格往往是多样性的,几乎每人都是一种风格。从个性化风格笔墨技法上来讲,技法表现更是千变万化,如:传统型、欧美型、水墨型、块面结构型、重彩型、线型等。从个性上有的擅长乱柴、披麻皴,有的擅长丁头、斧劈皴,有的以高远见长,有的以平远见优等等。这一切的绘画风格都是突出自我,只有坚持自己的超前想象,个性画风才会突显。因此也就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格特点,固然也就离成名不远。

扩展阅读

陶瓷书法的基本素质


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陶瓷艺术殿堂和百花园,她已向世界展现出异彩纷呈,百花齐放的新局面,而作为从事书法艺术的人来说,能够在这肥沃的土壌吸取艺术营养,感到莫大的幸福。我作为从事陶瓷书法艺术的个体经营者,从事书法艺术创作活动已经有十几年了,通过磨砺探索,我的陶瓷书法艺术不断的提高,长期的书法创作,我得出了一些体会,那就是创作出最佳的书法作品,必须具有良好书法特有属性的敏锐的艺术感受性。

这种感受性在书法活动中表现为书法家良好的黑白视觉、敏锐的线条感觉,尤其是对书法节奏的领会力。它保证书法家在欣赏书法时印象深刻,从事书法学习和创作时运用自如。它具体体现在书法家对书法艺术的自然的爱好与追求,以及较高的学习进度与较强的领会上。但它仅仅只是书法能力的先天自然基础,只有经过后天的刻苦学习和严格训练,才能将其逐步地、充分地“开掘”出来,并有不同程度的增益。书感作为一种以先天素质为基础的东西,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它的强弱决定一个人学习书法的快慢,并决定其书法能力发展的“最高极限”。书感缺乏或书感不强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事实上的书法家的。的心理品质,和艺术道德,只有具备这些品质才能构成书法人的素质。

陶瓷书法的基本素质的解析

一个人的能力是由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构成,我把书法和陶瓷书法分解成以下五种成分:暨书感、书技、书功、书意、书识,并作以下的阐述。

1、书感

所谓书感,就是书法家以先天素质为基础的对

2、书技

所谓书技,就是运笔、用墨和布局的技术。它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并以动作方式被书法家所掌握。它的动作,不是身体某些部分的简单、机械运动的组合,而是其有目的(艺术追求)、有组织(法度)的运动。它同其他因素有机结合而构成书法能力。

书技训练的基本途径是临摹碑帖。练习者在碑帖的临摹与习作中,指、腕、臂、身按照“法度”而运作,在大量的反复后,由不巩固到巩固,由不熟练到熟练,逐渐在大脑皮层上建立起巩固的“动力定型”,这时再进行创作,在潜意识的把握下,虽不斤斤于法,但却能做到笔笔入法。所以,书技表面看来只是一些身体的动作,实质乃是一种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心理特征。

3、书功

书技保证了书迹的准确性。但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决不能满足于书技的施展和对他人书迹的再现,而在于表现书法家交融着主客观因素的个性和胸臆。因此,所谓书功,可以体现为书法创作的轻松感。但要获得这种轻松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必须建立在人的下丘脑功能某种改变的基础上,这就涉及了生理与心理的种种因素。从生理上看,书法家在大量的碑帖临摹与书法创作中,意念高度集中,符合规律的行动不断反复,全身肌肉骨骼亦随着意念不断地松紧驰放,许多零碎的小动作逐渐形成完整的行动系统,多余的动作逐渐消失,对行动的视觉控制逐步为动觉控制所代替,久而久之就促进了呼吸、血液循环、中枢神经的某种变化,从而促成下丘脑功能的改变;从心理上看,书法家必须具有较强的“悟性”与自信心,而这些则依赖于书感与书意、书识的某些因素的发展。

4、书意

书法主要是表现书法家的个性与胸臆,具体说来就是表现他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意趣。但这些心理因素是从哪儿来的呢?

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已经证明:引起人们心理活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外部环境的刺激。毫无疑问,书法家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意趣来自他所存在的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是它们的刺激在书法家心理上形成的“投影”。

因此,所谓书意就是书法家的思想情感、审美意识书法化而形成的书法形式美意识。

但,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无论怎样丰富,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与自然的理趣仍是有限的。因此,阅读和欣赏各种各样的文艺作品(这里主要是指书法以外的艺术),学习各类知识,也是丰富书意,发展书法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些文学(包括古文诗词以及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作品)、绘画、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或揭示各种各样的生活;那些哲学、史学、文字学、美学、文艺学、社会学等知识也是社会与自然规律的总结,可以帮助书法家体验和认识社会与自然,同时可以帮助书法家提高书识,增强悟性。

5、书识

所谓书识,就是书法家所把握到的书法美的表象及其创造规律。它包括“识形”和“识理”两个方面。

识形,就是指书法欣赏。应该说书法家在书技的习得于书功的“修炼”中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刻的书法欣赏,但仅此是不够的。书法家应该尽可能对古今各种优秀书法作品反复观赏,不断摄取其书法表象,感觉其书法美,以取得兴奋,愉快的感情。同时逐步在心理上贮存自己感情所肯定了的东西,并进而从理性上肯定而加以接受,使之成为书法形式美“思维元素”,促使书法家的书法形式美意识不断得以丰富和升华。可以说,书法欣赏在相当重要的意识上影响着书法家的创造能力。

识理,就是指对各种艺术理论尤其是书法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因为这些理论揭示了艺术的本质及规律,有助于书法家加强对书法的认识并提高悟性、推动书功的“修练”与书意的升华。书法家不但要学习我国传统的书学,还应研究现代新学科的成果,以期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创造出超越前人也无愧于后人的书法作品。

陶瓷人物绘画的基本元素


瓷画人物,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瓷画人物始于元代青花。青花梅瓶《追韩信》、《王昭君出塞》青花罐等是那时期的代表作,人物形象着重传神,人物神情,服饰衣纹,融国画工笔写实的手法塑造,主题绘画与装饰图案恰到好处,图案精细。由于景德镇陶瓷的优质而出名,故明代皇帝就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专供皇帝用瓷器,由此带动了艺术瓷的发展。因此明代的人物瓷画出现了两种风格,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官窑艺术瓷的画面严谨规整,形象写实,人物造型形态准确,线条精细。民窑青花瓷画人物夸张,写意多于写实。清代青花人物画,人物形象比较具象。清代末期至民国初期瓷画进入了发展小高潮,浅绛彩人物画突起,笔意豪放遒劲,气势洒脱,有大家风范,人物形象生动。民国时期,珠山八友在近现代陶瓷历史转型时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尤其是景德镇文人画品格的转换起着承前启后的价值和意义。“珠山八友”作为“陶瓷文人画”派,他们是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最大贡献,他们推动了陶瓷文化的历史进程。陶瓷艺术与中国画本身就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严重滞后于中国画,而这种滞后,至少要晚一个世纪,甚至几个世纪。而“珠山八友”在陶瓷上运用文人画的艺术理念缩短了这个距离,推动了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珠山八友之一的王琦,堪称领军人物,王琦彩绘人物画张狂处能收敛、写意处能留实。人物形神兼备,意气豪放,线条软于“铁线描”而又硬于“竹叶描”,偶用“钉头鼠尾”和“行云流水”;参用西方绘画的手法绘制人物头像;善用色彩,尤喜淡赭、古翠。他对人物结构的把握能力和彩绘技艺的领悟能力是促成它形成独特风格的关键因素。

1、人物绘画的造型艺术

提起造型艺术多种多样,有舞蹈造型、戏曲造型、建筑造型、雕塑造型、绘画造型等等。如舞蹈演员,经过刻苦的训练,舞台造型给人们带来了婀娜多姿的曲线美。戏曲的脸谱造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陶瓷人物绘画是在陶瓷载体上运用笔墨(颜料)绘制图案,这些都属于人物造型,只不过是表现的方式、位置、载体不同,但最终目的是一样的,在表达人物内心的同时给欣赏者带来“美”。也就是说造型艺术就是通过创作者的思维,创造出一种视觉形态,带给人们的是美的艺术享受。简称“人物”绘画,是因为它是绘画艺术的大画科,是表现人物喜怒哀乐的形态造型。

如今的陶瓷人物绘画,人像的表达有具象传达或抽象表达。具象形式表现的人像可能包含抽象的观念。而抽象传达的外在形式可能是具象的人。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的表达,都是造型艺术的表达方式,当代绘画语境下,人像创作是现代造型艺术的表现途径之一,人像作为陶瓷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对象,它承载了历史和现代的艺术概念,是人本有的审美意识形态。当代语境下人像作品在观念上日趋概念化和抽象化,在创作形式上更加多样化,人像不是表面上看到的具象形式,而是附带当代绘画抽象概念的载体。作为造型艺术之一的人像绘画,从多种角度阐明历史文化和创作者的艺术思潮,以及特别的绘画形式意味。

2、文学素材的吸取

古典文学有很多传神的人物描写,《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西厢记》、《水浒传》等等,里面描绘的人物是艺术家吸取人物素材的要点,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文人绘画始终是作为主要的方向。文学知识常与画家的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画家的学识、文化品质与文人的内涵构成了书画创作的内在底蕴。文学与绘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传统绘画与文学素材却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文学性的主旨要求在绘画创作中首先要得以表现。文学与绘画,追其根本都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因适应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精神现象。两者都属于精神和意识形态的范畴。因而许多陶艺家加强了文学修养后,很好地应用了文学素材,成功的再现了文学里的人物典故,使欣赏者观其画如读史书,一举两得。

概括来说,陶瓷人物绘画对中国文化艺术影响深刻。它在吸收文学素材的同时,以视觉形象延伸了中国古文学,发展了中国文化。陶瓷人物绘画提高了陶瓷工艺品的文化品位和欣赏价值,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特有的装饰形式,显示出了陶瓷人物绘画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