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柴烧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兔毫釉是如何烧制成功的?

兔毫釉是如何烧制成功的?

柴烧瓷器的鉴别 古代烧瓷器的原理 什么是瓷砖

2020-05-26

柴烧瓷器的鉴别。

瓷器釉色名,黑釉名贵品种。结晶釉的一种,又称建盏,因其产于建安窑之故。在黑色釉面上透出尖细的棕黄色或铁锈色条纹,状如兔毫。釉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盒少量氧化锰、氧化钴、氧化铜等着色剂。

兔毫亦称“兔毫花”、“丝毛釉”、“玉毫釉”、“异毫釉”、“兔毫斑釉”、“兔褐金丝釉”等底色为较深的绀黑色,并带有赤褐色的毫光,丝毛状的筋纹为黄褐色的咖啡色为底色衬托,非常协调。

兔毫的形成是由于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将其中铁质带到釉面,在1300°C高温下,釉层流动时,富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纹。这些细条纹都闪银灰色光泽,是冷却时析出的赤铁矿小晶体所致。所出的“兔毫盏”,为茶具上品。底部刻有“供御”、“进盏”等款是专为宫廷烧制的。宋徽宗《大观茶论》曰:“盏色贵青黑,玉豪条达者为上。”所指即为兔毫盏。除建阳窑外,宋、元时期福建其他地区也烧这类瓷盏,但均不如建阳窑产品美观。

兔毫天目釉中仍是以铁为呈色剂,因其含有少量的磷酸钙,当烧成湿度升高1000℃左右,一部分釉料开始熔融,与坯体密接着的釉层,有力地同坯体结合,表面上没有和坯体接触的釉料,因熔融流向下方,因而同时产生失透和结晶两种作用,并导致釉面产生兔毛型的丝条纹,很受人欣赏。忽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山酒"就是对兔毫天目釉的赞赏。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青砂器是怎么制成的?青砂器的烧制过程


青砂器是怎么制成的?青砂器的烧制过程。

虽已入春,但河北省西北部的蔚县仍寒冷如冬。凌晨4时许,寒星闪烁,气温极低,张家口蔚县南留庄镇白河东村65岁的王启杰,摸着黑点火、和泥、揉泥、捏坯,和儿子及工匠们开始青砂器的烧制工作。

拉坯

王启杰在拉坯。

青砂器俗称砂锅、砂壶、砂吊等,为蔚县传统民间手工艺器皿,是熬中草药、烧水、做饭、煮肉、热酒的上好器皿,用它煎煮食物不变质不变味,烧水好喝,热酒不滋辣,熬粥味道清香,炖肉不腻可口,素有“砂壶水,扣碗茶,砂锅肉”之美誉。“自明清以来,京城皇宫就用蔚县砂锅为皇帝煎药,名门望族用它做饭、沏茶,至少有500年的历史了。”王启杰说。

烧制

第五代传承人王龙磊将青砂器坯子摆放在炉火上准备烧制。

相传,蔚县青砂器泥砂锅的由来始于蚩尤。在涿鹿大战中,蚩尤大败,兵卒丢盔弃甲,所有的辎重全扔了,连做饭的铁釜也没了影。扎下营后,既没锅也无粮,蚩尤只好下令杀了自己的战马烧着吃。看着士兵们狼吞虎咽地吃着烤得半生不熟的马肉,蚩尤愁眉不展地坐在火堆边,心不在焉地将鹿皮口袋中的水倒在面前的泥土中,捏成一匹小马扔进火堆。一会儿,当他把从火堆里拨拉出来的泥马不小心掉在地上时,泥马不但没碎,还发出一声脆响,竟把地面砸出一个坑儿。聪明的蚩尤立即又捏了一只小泥锅放在火中烧,经火烧的小泥锅晾冷后用手一敲铛铛响,放进水也不漏,蚩尤又把泥锅放在火上,割了几块马肉放在锅里煮,不一会儿,小泥锅里的马肉就咕嘟咕嘟开了锅。

看火

王启杰在烧制青砂器过程中“看火”。

后来蚩尤到了别处,又用泥土捏锅,结果都未烧制成功,原来蔚县境内的土不胶不粘,不沙不板,最适宜捏制青砂器。

蔚县生产青砂器历史悠久,烧制技术代代相传,精益求精。至明朝初年,一位在朝为官的蔚县人把这种器皿作为珍品送进宫内,深受朝廷的赞誉,从此,蔚县青砂器闻名天下。

降温

王启杰将烧制好的青砂器用笼盔盖住降温。

“蔚县青砂器造型朴素大方、轻巧,通常比其他地方的砂器要薄。烧成的器皿呈青灰色,愈用愈亮。”因为物美价廉、用途广泛,号称“北方的瓷器”的蔚县青砂器风靡长城内外,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器皿。青砂器也成为当地著名特产,堪称一绝。蔚县也因此出现了一大批以泥货为生的家族,捏制、出售泥砂制品成为这里许多人的生存依托。现在,蔚县青砂器不仅销往京津冀,还出口到东南亚。

起笼

王龙磊打开笼盔,准备取出烧制好的青砂器。

王启杰老人是蔚县青砂器王氏家族的第四代传承人,也是白河东村一带青砂器作坊的“掌门人”,自11岁跟着父亲学习青砂器制作,到现在干了55年了。

白河东村一带是蔚县青砂器的发源地。当地山上有丰富的天然瓷土,其土质有黏性、细腻、柔软、可塑性强,俗称“矸子土”,是制作青砂器的天然好料。

出锅

出锅的青砂器。

从碾碎“矸子土”到拉坯再到烧制出成品,一件青砂器的制作,需要打笼盔、捂釉等大量繁琐的工序。王启杰说,烧制时“看火”特别重要――“看火”是否准确,直接决定青砂器质量的好坏。“看下火苗的颜色,就能知道炉温。欠火候烧不好,如果温度高了,砂器开裂、变形、发黑,一炉就全废了。”这个“绝活”一般是由烧制青砂器的传承人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如今,王启杰老人的儿子王龙磊已成为第五代传承人,这一纯手工工艺已经在王氏家族传承了上百年。

听音

王启杰通过敲击的声音辨别青砂器的质量。

王龙磊说:“从我学习青砂器制作起,祖传的手艺一直就是做煎药的砂锅,成本很低,一个也就5块来钱,市场上卖10来块钱一个,利润很低,所以一直很难维持。”2013年,王龙磊到南方考察紫砂器茶具时受到启发,“何不让咱们北方的青砂器药壶转型呢?”2014年,经过专家指导,王龙磊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把生产药壶改为生产茶壶,再到生产茶具。制作精美的蔚县青砂壶茶具,既有时代气息,又具本地文化特色,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检查

王启杰检查准备出售的青砂器。

王启杰说:“2022年冬奥会要在家门口举行了,我们的手艺也被列为河北省非遗项目。今年要制作带有冬奥会元素的青砂器产品,在北京工作的大儿子已经在找人设计了,最快5月就能上市。”

德国研制成功无毒低温熔块釉


原有低温熔块釉中含有大量氧化铅、氧化镉、氧化钡和氧化锌成分,特别是铅、镉和钡具有毒性,有害于人体健康。因此许多国家严格限制用含有这些成分的釉料来生产日用陶瓷如餐具、茶杯等。为了改善施釉作业环境卫生,并给日用陶瓷生产提供不含有毒成分的低温熔块釉,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相继发明了无铅或无铅镉的各种低温熔块釉。近来,无毒低温熔块釉又有了新发明。据海外文献报道,德国在现用无铅镉低温熔块釉的基础上,调整原料与配方,新近又发明了一种无铅、镉、钡和锌成分,且熔点更低的无毒低温熔块釉。据介绍,该熔块釉是由20~40SiO2、10~25%B2O3、10~25%ZnO2、3~13%SnO2、3~13%La2O3、7~15%LiO2(和/或3~13%CeO2)、0~10%TiO2、0~10%Al2O3、0~3%Na2O、0~3%K2O、0~3%MgO和0~3%F2配成,其中ZrO2、La2O和/或Ce2O和SnO2总量在30~45%范围内,La2O与SnO2的总量比为4~11~4。由此配成的熔块釉与原有无铅镉低温熔块釉相比,更具优越性,它不仅不含铅、镉、钡和锌四种成分,放釉和使用更安全卫生,进一步消除了对人体的危害,而且玻璃化温度更低,达535℃,还具有极佳的耐酸和耐碱性。它除用于陶瓷制品外,也适用于玻璃和微晶玻璃。

窑变釉是如何烧制出来的?有哪些品种?


瓷器在窑内烧成时,由于窑内含有多种成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出窑后,釉面色彩斑斓,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本出偶然,由于呈色特别,又不知其原理,只知经窑中焙烧变化而得,所以自古称为“窑变”。清代以前景德镇的窑变釉瓷都不是认为烧制的,偶尔烧制的窑变釉瓷也未流传下来,这与当时人们认为窑变釉瓷是“怪胎”,出现窑变即预示不祥,多将其捣毁有关。到了清代,景德镇的窑变釉才开始作为著名色相而专门生产,虽然也入火使釉流淌,颜色变化任其自然,并非有意预定为某种釉色,但已经能够人为地配制釉料、控制火候,可以说基本上掌握了窑变的规律,成功地烧制出大批窑变釉瓷。

窑变釉,顾名思义,是器物在烧成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瓷器在出窑后可能呈现出意外的釉色效果。因由窑变釉出现出于偶然,形态特别,人们又不知其原理,只知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之为“窑变釉”,俗语有“窑变无双”,就是指窑变釉的变化莫测,独一无二。

清代窑变釉品种主要是仿钧釉和炉钧釉。这个时期茶具盛行,也与当时的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经常江南巡游有密切关联,各地方官员均呈仿钧釉即仿宋代钧窑的釉色的茶具、瓷器。炉钧釉始于雍正朝,最低温釉。制作时,先高温烧好涩胎瓷,再施釉,最后入800°C~900°C的炉内,两次烧成。因它的釉是二次入炉烧成的,且釉面仿宋代钧窑窑变,故名。炉钧窑瓷多见于清雍正、乾隆两朝。指在坯体上施两次含铁钴呈色元素的釉料。清雍正时景德镇窑仿钧窑的新品种。清《南窑笔记》说:“炉钧一种,乃炉火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传世的炉钧釉瓶、尊等器中青蓝色者居多,红点者较少见。

景德镇研制成功“釉下汾水七彩”艺术瓷


“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的世界陶瓷圣地景德镇,继千百年来创造了青花、粉彩、玲珑、高温颜色釉、古彩、斗彩、珐琅彩等精美绝伦的名瓷后,近期景德镇釉下五彩陶瓷艺术研究所又研制成功了富有高难度的国画风格的“釉下汾水七彩”艺术瓷,标志釉下装饰艺术瓷步入新纪元。

据悉,自元朝以来,景德镇的青花和釉里红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造诣。而近百年来,湖南醴陵的“釉下五彩”色彩丰富,1915年曾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为了创新和提升釉下彩瓷艺术,景德镇釉下五彩陶瓷艺术研究所江爱民历经数千次试烧,终于研制成功了赋有国画特色的“釉下汾水七彩”。“釉下七彩”(赤、橙、黄、绿、蓝、黑、紫)不仅色彩丰富、亮丽莹润。且与湖南醴陵的“釉下五彩”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一,景德镇釉下五彩研究所研制的“釉下七彩”颜色,在科技难度上高于湖南醴陵。尤其是赤、橙、黄、绿、蓝、黑、紫这七种颜料中的“黑料”湖南醴陵的“黑料”直接用在泥胎上,尚存在要解决的诸多问题,更不能与其它颜色掺接使用。而景德镇釉下五彩研究所研制的“黑料”解决了在泥胎上作画、书法,与其它色彩搭配诸多难题;其二,“釉下七彩”颜料用在泥胎上汾水作画干、湿、浓、淡、涩能发挥到最佳效果。而湖南醴陵的“釉下五彩”仅局限于釉中,在浇了釉的素烧胎上就难以达到这种完美效果;其三,景德镇釉下五彩研究所的釉下七彩,采用“一烧制”而湖南醴陵的釉下五彩目前还须用“二烧制”、“三烧制”。而景德镇“七彩”更节约能源、更环保。

景德镇五彩研究所“釉下汾水七彩”的研制成功,彻底改变了釉下绘画色彩不完全丰富的面貌,从而使在釉下艺术方面的艺术语言更加丰富,将助推艺术迈向新的更高境界;景德镇“釉下汾水七彩”的研制成功,是景德镇敞开大门,海纳百川地吸收外来技艺精华而大胆创新的结果,是景德镇人民智慧的结晶。

明清两代的紫砂是如何烧制的?


明清两代的紫砂是如何烧制的?

在明代和清初,紫砂泥料的炼制先是用木柞椿之粉碎,然后在水中洗筛,再加水润湿踏炼,最后将泥料放置于地窑阴湿处陈放备用,时间越长越好。对泥料的配比和处理,有“取用配合,各有心法,密不相授”之说,泥料的颗粒较粗,为20一40目。清中期后至清末,炼泥时用石磨加工粉碎紫砂矿,泥料颗粒为50~60之间。中华民国初期,宜兴开始靠牛拉滚场碌腾,人推石碾粉碎紫砂矿,泥料颗粒为70一80目。新中国成立后,则建立轧泥厂,开始使用机器加工粉碎紫砂矿,1958年采用炼泥机和球磨机等设备加工陶土,泥料颗粒已到80一100目。以后发展了轮碾机、压滤和真空炼泥机等成套连续化生产设备,紫砂原矿被加工成粉状,透气性大大降低。为了降低目数,并含明显颗粒肌体,就采用加入砂子的方法,从而成为现代调砂工艺,但实际原料质地和肌体效果与手工炼泥仍大不相同。因此,现在有些紫砂壶大师想恢复古代手工炼泥的方法。

紫砂器入窑烧炼耐火度较高,器物不易变形而容易变色。明、清时期均采用柴窑和龙窑烧制。烧制燃料采用的是松枝、树段、木块。这些原料热量高、火焰长、灰粉质少、持续时间长,一般一窑烧造周期为4天。火焰温度控制全凭烧窑个人的熟练技巧、眼力和经验。温度一般在1000一1200°C,很难准确控制,有“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稀,稀砂土气”之说,故精品率不高。自1958年开始进行以煤代柴龙窑烧制改革,个别龙窑还试验以炉煤气烧造,20世纪90年代开始则用电炉和气窑烧造。这些改革大大改善了工人的操作条件,窑温也升至1050一1200°C,每窑烧造周期为2天。由于烧造时间短、升温过快,虽成品率提高,但成品质量则不如用柴木所烧的,成品土气太重,滋润不够。

明万历时期,李茂林发明了用匣钵装套紫砂壶胚件入窑烧制工艺,使壶器色泽光润,产生了绮丽的窑变,而且解决了壶面沾釉的缺点。窑工也从实践中掌握了用不同温度、同种材质烧出不同颜色紫砂壶的经验。明代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里写道:“若夫泥色之变,乍阴乍阳。忽葡萄而绍紫,倏橘抽而苍黄;摇嫩绿于新桐,晓滴琅环之翠;积流黄于葵露,暗飘金栗之香;或黄白堆砂,结哀梨兮可咦;或青坚在骨,涂探汁兮生光。彼瑰琦之窑变,非一色之可名。如铁如石,胡玉胡金。备正文于一器,具百美于三停。远而望之,黝若钟鼎陈明廷;追而察之,灿若碗淡浮精英。岂随珠之与赵璧可比异而称珍者哉!”可见火焰能使古雅静穆的紫砂壶现出“银砂”、“朱粒”,隐现发光,可谓“黝若钟鼎”、“灿若碗瑛”。

欧子明创建欧窑,他继承了宋代南北各窑的成就,烧成了官窑的片纹与青色、汝窑的天青色、钧窑的紫衫,只有娴熟地掌握了烧造技术和火候控制之后才能做到。欧窑作品都用紫砂做胎,胎为“砂松和第砂松”,材质为黑紫色居多。成品釉彩丰富,以天青、云蓝、豆青等色居多,间有葡萄紫者,而以灰蓝色最为珍贵,具有于浑朴中见妍整的特点。在工艺上,宋钧用还原气氛,欧窑用氧化气氛。到清乾隆,宜钧名家葛明祥所作底款为“葛明祥款”成品最为日本人推崇,并以重价收购。

兔毫盏


宋代福建建窑生产带兔毫斑纹的黑釉茶盏。宋、元时期福建其他地区也烧这类瓷盏,但均不如建窑产品精巧。建窑兔毫盏北宋时始烧,南宋时最为繁盛。元代不再生产。兔毫盏是宋代建窑的特殊产品,造型为口微敛,斜壁较深,小圈足。外釉不到底,足部露铁锈色胎,黑色釉面上流淌出丝丝兔毫般的纹理。兔毫纹的形成机理与胎质和釉质有关。其胎是由烧成温度偏低的瓷土制成,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和氧化铁的含量高,三氧化二铝含量稍低。其釉中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含量比值比其他黑釉比值偏小,三氧化二铁和氧化铁含量偏高。因此,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受热产生的气泡将熔入釉中的铁微粒带至釉面,当温度达1300℃以上釉层流动时,富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纹,冷却时从中析出赤铁矿小晶体,于是形成了细长似兔毫的纹理。兔毫釉从外观上可以细分为金兔毫釉、银兔毫釉、灰兔毫釉、黄兔毫釉,也有纯黑釉。各种兔毫釉的形成都是由于在烧制过程中,釉受热产生液相分离,分离的液相析出氧化铁结晶所致,与烧成气氛和冷却制度有关。兔毫盏名扬天下,完全借助于宋代的饮茶之风。从皇帝到士大夫阶层的饮茶论著中,都以此为点茶、斗茶的首选茶盏。宋代诗文中也大加赞美,有“松风鸣雪兔毫斑”、“兔褐瓯心雪作泓”之句。由于皇室对兔毫盏的偏爱,北宋后期建窑一度专为宫廷烧制茶盏,更使建窑地位显赫。参见“黑建”。(见下图)

稀土纳米导电陶瓷材料研制成功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韦永德教授负责的省科技攻关课题"新型稀土纳米导电陶瓷的新工艺及器件研制"近日通过黑龙江省科技厅鉴定,并已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据了解,课题组采用哈工大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的材料改性新技术--稀土多元渗技术,利用陶瓷材料具有多孔疏松的组织结构特征,对陶瓷材料进行稀土元素的渗入,为新型导电材料的制备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同时,课题组改变了目前多采用的固相法,采用气相化学热扩渗方法,使稀土元素在高温下气化,并在气态下通过气-固界面反应,进入固体材料的表面及体相,使钛酸盐陶瓷的性能得到显著改善,为高效功能陶瓷材料的制备开辟了新的途径。

该项目制备出的具有导电性能的纳米陶瓷粉具有抗氧化、导电性能强、抗腐蚀、抗辐射、耐高温和长寿命等特点,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够提高产品的应用性能。目前本项目所制备的钛酸盐纳米导电粉末已替代黄金作为电极用于新型传感器上,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性能。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首创价值,可以替代贵金属等开发科技含量高、成本低、有独特性能的新型导电陶瓷器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尽快对器件和导电涂料等进行批量试生产,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经济效益。

国产陶瓷膜高温过滤管研制成功


由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姬忠礼教授主持的“863”课题——大尺寸陶瓷高温过滤管的制备,日前在江苏省宜兴非金属化工机械厂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并应用于柳州化工股份公司的壳牌煤气化生产装置。截至目前,装置已连续稳定运行了一个多月,其过滤精度及过滤气体流量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该公司的生产工艺要求。

该高温高压气―固相分离的陶瓷膜过滤管项目是利用加压粉煤气化技术进行碳转化和炼油企业催化裂化装置能量回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在加压粉煤气化技术和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上常采用过滤和分离的方法,将含有较多灰分颗粒的合成气送入高温高压过滤器中分离除去灰分颗粒,以提高加压粉煤气化技术中气体的净化度,直接高效率地利用催化裂化装置高温烟气的高品位热能。陶瓷膜过滤管是高温高压过滤器中的核心部件,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应用于高温高压过滤器中的陶瓷膜过滤管尚需依赖国外进口。

以李建保教授为首的“863”项目组与江苏省宜兴非金属化工厂有限公司合作,经过多年攻关,终于攻克了这一难题。他们研制的高温过滤管具有过滤精度高、通气量大、不易堵塞、易清洗、成本低廉等特点,填补了国内空白。这项关键技术获得突破,不仅可推进壳牌煤气化生产装置的国产化进程,而且对促进我国过滤材料行业的技术升级换代,实现过滤材料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煤液化技术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技术的发展,陶瓷膜高温过滤管在煤化工、石油化工、冶金工业、热力发电、环境保护等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兔毫釉是如何烧制成功的?》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兔毫釉是如何烧制成功的?》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柴烧瓷器的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