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全瓷的瓷砖 > 导航 >

为你解读法蓝瓷的创意发展方略

为你解读法蓝瓷的创意发展方略

全瓷的瓷砖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古代瓷器发展

2020-09-03

全瓷的瓷砖。

植根瓷都景德镇“镀金身”——解读法蓝瓷的创意发展方略

“china is China .from China back to China”——瓷器是中国的,其光芒与焦点必将回归中国。2004年年初,当台湾企业家陈立恒先生怀揣这一美好愿景与社会责任,率旗下名企海畅实业情牵瓷都景德镇时,这本身就是一种回归。

一个全球最大且最好的工艺品制造商,一个贴牌生产年产值超亿元的知名企业,一个代工近30年进入事业鼎盛期的全球性企业,在阅尽繁华之后,激流勇退,从东部沿海挥师二线城市,牵手千年瓷都,意欲自创一个自己的陶瓷百年品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

有别于一般商人,陈立恒先生认为,让商人伟大的原因不在于创业有成,而是能否知行合一,竭尽自己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他非常关注企业发展的三种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从这一经营理念中,我们或许能找到他将法蓝瓷烙上“景德镇制造”烙印的答案。

著名瓷都,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瓷器的巅峰之地,因此而形成的贵族式文化气质与氛围,是其它产瓷区是无法比拟的。植根于这一积淀深厚的土壤,借鉴、吸收、转化其文化资源,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在瓷都千年品牌的根基中孕育推广自己的品牌,借势发力,当是事半功倍。创品牌于2001年的法蓝瓷,落户景德镇后的快速发展,就佐证了这一点,2004年2月成立景德镇生产基地,2005年10月正式投产,2007年总体营业收入788万美元,2008年总体营业收入1340万美元,2009年总体营业收入1360万美元,2010年目标实现营业收入2000万美元,平均每年以40%至50%的速度递增,对于一个新创品牌来说,确实令人刮目。“来自景德镇的法蓝瓷”,不仅为法蓝瓷增添了历史厚重的金装,也成了吸引世界目光的一句最好的广告词。

一个全球品牌、百年品牌的打造,不仅仅在于其制作工艺的先进与外表的华美,更多的在于它深厚的文化积淀。恰如贵族气质的培养,需千百年传承,方显雍容华贵与厚重。毫不讳言,法蓝瓷创意文化品牌的打造与推广,首选景德镇为创业基地,看重的正是其千年厚重的积淀。

法蓝瓷的经营哲学讲的是人与人之互动,认为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要求员工不但要具备专业素养,也要拥有人文艺术的修养。作为千年瓷都的景德镇,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陶瓷高等院校,拥有部、省、市各级陶研所,拥有大量身怀绝技的民间陶瓷艺人和近10万产业工人,加之众多世界顶尖级陶瓷艺术家,他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科研体系和庞大的梯队。只要很好地加以利用,其资本转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这是走创意产业发展之路的法蓝瓷钟情景德镇的又一动因。

自诩为世界村文化大使,希翼能以精致产品输出东方美学之特色,立志要重塑中国陶瓷的光辉时代,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陈立恒先生的品牌推广梦想中还承载着振兴中国陶瓷的远景。而这一点与意欲重振瓷都雄风的景德镇高层产生了强烈共鸣。从上门盛情相邀,到大刀阔斧改善投资及生态环境,景德镇高层的诚心,一举拆掉600根烟囱的魄力,加上重振陶瓷雄风的共同志向,坚定了陈立恒在景德镇打造一个全球品牌的决心。携手共进,共创品牌,作为样板企业全力支持,深厚文化资本之外的社会资本,成为法蓝瓷品牌推广中又一可借之势。

法蓝瓷之于景德镇,她的艺术陶瓷产业化生产理念,她的松散式人才管理理念,她的市场营销理念,将为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而景德镇之于法蓝瓷,深厚的文化、人文、社会等各种资源,将为其品牌注入更多的深度与厚度,为其全球品牌推广打造出一张精美的“名片”。在全球拥有600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应邀进驻德国法兰克福商展永久展馆和法国巴黎时尚家饰展精品展,作为一个全球知名企业,法蓝瓷与景德镇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牵手,是一次相互的融合与促进。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清代景泰蓝的发展


清代是景泰蓝发展的又一高峰。康熙时期就设立了“珐琅作”,制造各种御用器物,这时期制作的器物规模大、品种多,而且技巧精细,风格由粗犷向鲜明、华丽、清秀方面演变,制品更加结实实用。

到了雍正时期,景泰蓝工艺进一步发展,早期风格于康熙差不多。直至乾隆年间,景泰蓝工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比比皆是,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备。多采用的物质材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金胎金丝,中等者银胎银丝,下等者铜胎铜丝”;掐丝技术有了大的提高,各种锦纹丝地卷曲自如,而且开始使用手摇压丝机,达到了空前的匀称精美;花鸟草虫图案更加生动多姿,龙凤图案越显刚柔相济,整体趋向精美细秀,而且出现利用文人名画掐丝的作品;釉料品种丰富,粉碎技术也有很大提高,研磨更加精细,对点润技术的提高和作品的表现力起到很大的作用,制品的砂眼也大大减少。风格上不仅继承发展了明代景泰蓝豪华、古典、雅致的民族风格,而且也开始转变为纤巧绮丽,镀金技术远胜明代,镀金厚重,越显“圆润结实,金光灿烂”。乾隆时期可谓清代掐丝珐琅的鼎盛时期。

嘉庆初期,景泰蓝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时期的风貌,但已经开始衰落,一直到道光年间遗存的作品数量很少。但同时,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民间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受到西方人的青睐,开始作为重要商品出口外销,这也使得民间珐琅工艺稍有恢复和发展,咸丰年间景泰蓝作坊有德兴成、全兴成、天瑞堂等数家,精心研究制作景泰蓝,才开始有所兴盛。光绪时期,景泰蓝在国际市场上已是颇有名气。在这种对外贸易经济的刺激下,除了官营珐琅作坊外,民间也纷纷开商号和店堂,诸如老天利、宝华生、静远堂、志远堂等。1904年,老天利生产的“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后又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次荣获一等奖)。自此,景泰蓝在国际上声誉大振,各国纷纷前往争购 ,出现一派繁荣景象。但清朝晚期的这一繁荣景象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又进入了不景气的困境之中。

从总体来看,清朝对景泰蓝工艺的发展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清初景泰蓝工艺缺乏独创性,无论造型、色彩和装饰大都沿袭明代的风格;清中后期,由于宫廷皇室的奢华,对景泰蓝工艺影响很大,这时期的制品造型丰富,表现内容题材广泛,色彩也较明代丰富,可以说是景泰蓝工艺发展的一个新的纪元。但也由于景泰蓝在清中期以前大都为宫廷所供奉,所以就其造型、装饰、色彩及做工而言,总体感觉上过于繁琐、过于奢华。

民国至解放前,由于整个国家和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时期,在这个战乱的年代,景泰蓝工艺及行业也基本上处于徘徊、低落的状态。这个时期的景泰蓝就风格而言没有什么自身的特点,沿袭的是清代的风格,而就其表现的内容而言,由于外国人的购买,所以出现了一些洋人宗教用品和百姓的日常用品。原料物质成本的提高、购买力的削弱、从业人员的急剧锐减等,都使得景泰蓝行业奄奄一息。

陶瓷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以创新的举措推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

“窑群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往返穿梭,日夜繁忙。”这是史书对当年江南一带青瓷烧造业的描述。

如今,堆积千年的碎瓷片已留在层峦的山林中,而陶瓷这项传统工艺再次走向兴盛,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新走入大众的视野。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以陶瓷为载体、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灵魂,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为追求的新兴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景德镇瓷器是举世闻名的瓷器,景德镇是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陶瓷艺术资源,经过千年演绎的传统陶瓷产业,在新时期正注入新的发展能量,面临新的发展嬗变。

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景德镇发挥优势的战略支点

景德镇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运盛,郭沫若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来盛赞景德镇的陶瓷历史和文化,在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产业集群发展。景德镇全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大小实体3000多家,200多个陶瓷注册商标。所生产的陶瓷工艺门类齐全,涵盖艺术陶瓷、日用陶瓷、高新技术陶瓷、建筑陶瓷等多个种类。陶瓷生产、辅助、销售等分工协作呈现专业化、社会化的特点。

发展模式多样。有独立法人模式,如部、省、市陶研所,法蓝瓷实业等规模较大的实体;有“公司+工作室”模式,如雕塑瓷厂、建国瓷厂等国有企业改制后,利用原有土地和厂房吸引工作室入驻形成的创意基地;有名家工作室模式,如众多艺术家独立创办的个人工作室;有手工作坊模式,遍布全市各个街道巷弄之中,同样具备较高的创意水平。

陶瓷人才丰富。水土益陶的千年瓷都,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的外来艺术家前来交流、创作。目前,全市拥有75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100多位省级陶瓷大师,1000多位陶瓷高级工艺美术师,还有从事陶瓷工业的“十万大军”,形成了庞大的陶瓷文化创意队伍,文化创意的氛围十分浓厚。

文化底蕴深厚。境内遗存下大量官窑瓷器、民窑和古建筑、古街区、古弄巷,市区每5平方公里就有一处文物古迹,现有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区5处,地面文物5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5人,另有手工制瓷技艺研究保护中心、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等民间团体和保护单位,是其他瓷地和窑口所无法比拟的。

以创新的举措推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

今年2月,李长春同志在景德镇视察时指出:“现在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春天,景德镇陶瓷艺术要积极抢抓当前文化发展机遇,引领全国陶瓷艺术的潮流,摘取世界陶瓷艺术的王冠。”景德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努力传承中外陶瓷文化、融汇古今陶瓷工艺、云集天下陶瓷创意人才,推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瓷库中国专家指出,建设陶瓷文化欣赏创意产业园区。打造集群区块,是国内外许多城市抓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景德镇坚持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推进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建设两大陶瓷创意产业园区。在老城区建设陶瓷文化科技产业园,依托老城区工业遗存厂房,延续陶瓷工业文化脉络,建设艺术创意谷、国际陶艺村、明清窑作群、红店街四片区,构建元代以来中国陶瓷工业窑炉博物馆、明代以来世界陶瓷工业厂房博物馆、近现代陶瓷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制造活的博物馆;大力引入国内外陶瓷大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建陶艺工作室,赋予工业遗存新的创意和内涵,激活沉睡的文化基因,使老城区近1500亩的工业遗存用地重新焕发活力。在新城区建设陶瓷创意文化创意新区,高起点、高品位规划总用地为15平方公里的陶瓷文化创意新区,涵盖陶瓷文化创意中心、国际陶瓷会展中心、陶瓷文化传媒中心、陶瓷产业中部基地等板块,进一步丰富陶瓷文化艺术的交流、创作、展览和交易等功能,使之成为集中展示景德镇陶瓷历史与工艺、对接现代陶瓷发展潮流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集聚区。

提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能力。科技与文化历来如影随形,科技进步会对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景德镇坚持把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提升文化创新能力相结合,用创新支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精心培育创意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拥有成熟技术工艺、明星设计师团队、全球销售网络、规模较大的工业导向型陶瓷文化创意企业,引领全市陶瓷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整合本地科研资源,依托景德镇陶瓷学院、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等资源,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意产品,特别是景德镇餐具、景德镇茶具都是景德镇知名产品,景德镇通过陶瓷知识版权交易迅速实现商品化、市场化。广泛引进外地科研力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文化科技合作,争取重大陶瓷文化产业项目和领先科技成果在景德镇实现产业化。推动设立陶瓷艺术最高奖,利用景德镇的世界知名度,设立陶瓷艺术成就最高奖“景德镇奖”,造就景德镇在全球陶瓷产业中不可动摇的中心地位,充分释放千年瓷都吸引人才与资源的品牌效应。

推进陶瓷文化创意资源深度开发。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旅游业扮演着参与者和展示者的重要角色。景德镇坚持把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做大旅游产业相结合,深入挖掘千年瓷都的历史、文化等宝贵财富。加强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推动御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动古窑景区申报国家AAAAA景区,促进高岭申报世界矿山公园,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做好陶瓷旅游商品的市场开发,抓好陶瓷创意、制作体验、陶艺研修等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加强文化与旅游的嫁接。策划精品陶瓷文化旅游线路,让游客体验景德镇灿烂陶瓷文化,激发游客的购物欲望,实现陶瓷生产与旅游消费的良性互动。

打造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完备的服务平台,能够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为产业腾飞持续助力。景德镇坚持把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夯实产业基础相结合,构建适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打造文化交流平台,办好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进一步发挥其国际性的陶瓷文化艺术交流、创作、展示和交易平台作用;办好国际性陶瓷文化论坛,推动陶瓷文化理论交流与思想火花的碰撞;建设景德镇陶瓷艺术宫殿,将整理发掘的十万多件陶瓷文化遗产物件集中展示。打造产品交易平台,鼓励民间资本成立经济公司,引进国内外知名拍卖公司,促进陶瓷艺术品交易;建设陶瓷创意产品版权信息中心、版权交易中心和艺术作品交易中心。打造创业孵化平台,利用闲置的老厂房、老作坊,发挥厂区内原有的陶瓷生产配套服务功能,建设从事个性化陶瓷文化艺术创作的创业孵化基地;设立文化创意发展专项资金,对创意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予以资金扶持。

景泰蓝的起源发展与工艺特征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已被很多学者所共识。

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它是一种特种工艺品,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达到辉煌阶段,“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

据此,中国元代后期已出现掐丝制品,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兽耳三环樽、勾莲鼎式炉、缠枝莲象耳炉等,应是我国元代晚期作品。在《宋史?外国列传》中记载:"大食国"本波斯之别称。"大食",是宋、元时期中国对西亚阿拉伯地区的称谓。有关专家根据史料分析,"铜胎掐丝珐琅"大约于13世纪末,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传入之初,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1935年中华民国北平市政秘书处编辑的《旧都文物略》在谈到景泰蓝起源时,援引《陶说》写道:珐琅,在过去叫"佛郎",又叫"发郎"、"发蓝",产于"拂"。唐书称拂即大秦。大秦即中世纪罗马帝国。据有关史料记载,13世纪下半叶,元蒙军队远征,横跨欧亚大陆入侵西亚,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作为工奴输往后方,专为蒙古贵族生产豪华日用品。此时,阿拉伯地区流行华丽的金属胎珐琅制品。在这种情形下,烧造"大食窑器"的阿拉伯工匠带着烧造技术和主要原料来到中国。

中国有句很有哲理的老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即使这种以金属为胎填敷珐琅釉料烧制而成的作品是舶来品,但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土壤上,也很快就融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景泰蓝"这个称谓最先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清雍正6年(1728)《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本月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今年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这一记载,把仿景泰蓝时期的珐琅制品称作"景泰蓝珐琅",这是目前所见"景泰蓝"称谓的最早文字记录。

景泰蓝见于实物,以明宣德年间(1426~1435)为最多。这个时期,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技艺精湛,接近成熟时期。品种有瓶、盘、碗、炉、圆盒、香熏等。后来出现了鼎之类的欣赏品。制作胎型的物质材料有金、铜两种。纹样多为蕉叶、饕餮,狮戏球、西番莲和大明莲。釉色多为天蓝(淡蓝)、宝石蓝(青金石色)、浅绿(草绿)、深绿(菜玉绿)、红色(鸡血石色)、白色(车渠色)和黄色。故宫所藏宣德年间的番莲大碗,花形饱满、色调鲜艳、釉质坚实,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景泰年间的景泰蓝制品,从故宫等地陈列过的实物来看,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宫廷内的御用监(皇家厂坊)设有制作景泰蓝的作坊(《日下旧闻考》)。这个时期制胎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胎型有方有圆,并向实用方面转化。除了瓶、盘、碗、盒、熏、炉、鼎之外,还有花,花盆、面盆、炭盆、灯、蜡台、樽、壶等器物,有龙戏珠、夔龙夔凤等寓意吉祥的题材,有云鹤、火焰等表现道教、佛教内容的题材。大明莲的纹样也日趋丰满,枝蔓形状活泼有层次,釉色也出现了葡萄紫(紫晶色)、翠蓝(天蓝、宝蓝的中间色)和紫红(玫瑰色)新色,这个时期的釉色具有内涵的亮度和纯度,放射出宝石的光芒。在以后任何时期也没有达到这种水平。在装饰手法上,非常重视金工的处理。器物的顶、盖、耳、足边线等部位,多有錾活装饰。朱家缙先生说这个时期的制?quot;'掐丝'整齐、'磨光'细润,'镀金'匀实","是在宣德时代基础上的又一步提高。"(《文物》1960年第一期)。

明代景泰蓝的造型大都为器皿,多数为历代陶瓷及青铜器的传统造型。其装饰纹样以大明莲为主,也有少数串联花卉和青铜器纹样变形的装饰,其色彩以二蓝(湖蓝)为主色调,配以少量红、白、绿、黄等色。色调统一、讲究、装饰得体,装饰铜活造型优美,粗细结合,重点突出。景泰蓝工艺成熟于明朝,以其绚丽多彩、富有民族气息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清代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又一高峰期。由于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繁荣,皇宫养心殿设立御用工厂,称?quot;造办处"。康熙三十年(1691)"造办处"的御用工匠多至几百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设"作"来制造各种御用器物。珐琅作也是其中之一。但这个时期的制作水平较之明朝无大发展。到了乾隆时期(1736~1796)景泰蓝与雕漆、金漆镶嵌等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乾隆四年,从广州招来珐琅艺人梁绍文,邀扬州艺人王世雄进宫制作珐琅器。这一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故宫珍宝馆乾隆花园内,承德外八庙小布拉宫内的大殿都有陈设),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备。

这个时期所采用的物质材?quot;分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金胎金丝,中等者银胎银丝,下等者铜胎铜丝"(《北平珐琅工业近况》1928年)。花纹的内容也比明代更为广泛。花鸟虫草图案更加生动多姿,龙凤图案越显刚柔相济,大明莲也演变成精美细秀的勾子莲,并出现了利用历代文人名画掐制的作品。这时已开始使用手摇压丝机,使丝工技艺达到了空前的匀称精美。釉料不仅出现了粉红、银黄和黑等颜色,而且粉碎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釉料研磨的加细,对点润技术的提高和作品的表现力起了很大作用,产品的砂眼也大大减少。这时的制品不仅继承发展了明代景泰蓝豪华、古典、雅致的民族风格,而且镀金技术远远胜过明代,镀金厚重。从保存的器物看,至今仍光彩照人,越?quot;圆润结实,金光灿烂"。可以说,乾隆时期是清代掐丝珐琅的鼎盛时期。景泰蓝与漆器、木器等其他工艺的结合,也是始于乾隆年间。嘉庆初期,景泰蓝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时期的风貌,但已开始衰落,一直到道光时期(1821~1851),遗存的作品数量很少。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铜胎掐丝珐琅制品曾一度受到西方人的青睐,珐琅工艺有了稍许的恢复和发展?quot;咸丰年间,有德兴成、全兴成、天瑞堂等数家,精心研究珐琅一业,始又渐盛"(《北平珐琅工业近况》,《经济半月刊》1928年7月)。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海禁大开,景泰蓝向国外出口。在这种对外贸易经济的刺激下,除了官营珐琅作坊外,民间也纷纷开商号和店堂,诸如老天利,宝华生、静远堂、志远堂等。1904年,老天利生产的"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后又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次荣获一等奖),在国际上声誉大振,各国纷纷前往争购,出现一派繁荣景象。内销方面,在咸丰中叶之后的一段时间,景泰蓝只有北京一地可以买到。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又多是外埠商人来京购买,所以销量很少。清朝晚期,珐琅(景泰蓝)制品虽一度呈现出较为繁荣之景象,但这种形势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又进入了不景气的困境之中。

清代初期的景泰蓝缺乏独创性,无论造型、色彩和装饰大都沿袭了明代的风格。清代中后期,由于宫廷皇室的奢华,对景泰蓝的影响很大,这时期的作品造型丰富,除器皿造型外还有立体的建筑物、屏风、桌椅、动物造型和实用物等。可以说清代中期开始,景泰蓝在表现内容上,走上了一个新的纪元。其装饰题材广泛,像勾子莲、龙凤、吉祥花鸟等图案,色彩也较明代丰富起来。清代对景泰蓝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景泰蓝在清中期以前大都为宫廷所供奉,所以就它的造型、装饰、色彩及做工而言,总体感觉过于繁琐、过于奢华。

191l~1933年,景泰蓝行业基本上处于徘徊发展状态。民国初期,在国内市场上,水烟袋之类的实用品销量很大。同时,美、英、法等国的商人在北平设立洋行,争相购买景泰蓝。位于王府井大街的仁立公司则是专为外国人代收景泰蓝的机构。1923~1924年北平景泰蓝行业比较景气,仅老天利一家全年交易额就达15万余无,雇工350多人,并时常雇用零散工。工厂设在宝禅寺街,马立新街有它的销售门市,上海、汉口等地还有分销处。由此可见景泰蓝行业在当时的发展情况。在外销出口方面,据当时海关出版的《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月报》和《历年海关报告编制》提供的材料来看,景泰蓝出口情况呈上下徘徊的趋势。

其他答案

景泰蓝是北京特有的传统工艺品,得名于明朝景泰蓝年间,且以蓝釉为其特点。

清乾隆年间,景泰蓝木品的花色、品种增多,除大量制作祭器外,还制有围屏、屏风、桌椅、绣墩、枕头、鼻烟壶等用具和陈设品。由于制作技木的提高与设备上的逐渐完善,不但能制作极小的精致器物,还能制作一丈多高的大佛塔。

清末,景泰蓝工艺品在国际市场渐负盛名,在1904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两次获奖。

新中国建立后,景泰蓝行业逐浙扩大,技艺精湛的工人和设计人员由建国初期的60多人增加到 5000多人,产值提高了好几百倍,品种规格达1000多种。近年来又恢复了炉、鼎、壶、立体兽、蜡台的生产,还恢复了过去认为最难做的"六瓣瓶"、"梅瓶"、"海棠瓶"的侍统产品。用景泰蓝形式仿制的部分出土文物,如"金银错豆"、"凤头扁壶"也都获得了可喜的成功。一些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龙凤、狮子、缠枝莲等图案,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实主义题材的"钢花瓶"、"咏梅盘"、"礼花盆"、"首都八景"等产品不断涌现,都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今天,北京景泰蓝工艺品畅销世界五大洲,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江西景德镇

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它是一种特种工艺品,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达到辉煌阶段,“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

清代初期的景泰蓝工艺已闻名天下,大量出口国外,成为海外贵族家庭中的摆饰品。这时期的景泰蓝品种丰富,制作工艺精湛,在原料上不再沿袭明代使用青铜作胎骨,而是采用延展性能较强的纯铜作材料,应用了新的制胎、掐丝技术。因此,景泰蓝造型比明代更匀实而变化多端,铜丝细薄均匀,掐丝技艺更是丝流畅婉,纹饰灵活精巧。器物的应用范围要比以往更为扩大,除了明代常制作的宫廷寺庙祭器,还出现鼻烟壶、屏风、香炉、围屏、桌椅、茶几、筷子、碗具等等。

景泰蓝器物以其浑厚持重,古朴典雅姿态,很久以前就进入国内外艺术市场,颇受人们喜爱。

北京是景泰蓝技术的发源地。最初的景泰蓝多为仿古青铜器皿,到明朝景泰年间,工艺家们找到了一种深蓝色的蓝釉材料,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工艺品端庄富丽,沉着大方,这就是今天的“景泰蓝”;清代乾隆年间采用延伸性更好的纯铜作原料,使景泰蓝工艺达到顶峰,其中尤以明朝宣德年间的最为精致。景泰蓝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制作时先要用紫铜制胎,再用扁细的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填充在图案中。这道工序完成后才是反复烧结,磨光镀金。可以说,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创意产业发展状况调研 选


团队成员:黄金平、袁伟、高智丹、毛子平、赖华生、赵琳

指导老师:李明文

1文化创意产业必要性和可行性

自身的局限性意味着景德镇走传统的规模化发展模式不具备充分条件。同时,由于陶瓷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尤其是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过度地引进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大规模陶瓷企业,势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大大增加节能减排的压力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在2009年3月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44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中,景德镇也位列其中,由于过去数十年间过度开采,当地的瓷土(高岭土)已消耗殆尽,资源的不足致使景德镇瓷业发展面临着转型的过渡。转型一般要求采取多元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跳出产业衰退循环;实施集约整合战略,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新途径。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恰好实现了这一转型的要求,对于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产业发展状况浅析

2.2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通过分析调研数据与资料,制约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如下:

思想落后,自主创新观念不够。文化是区域传统文化的经典,千年瓷都较长时期内发展缓慢,反映了陶瓷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转型中的滞后。有57.5%的工作室经营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室应该向公司企业发展,20%的经营者希望自己的工作室保持原来状态,5%的经营者想转行到其他行业。大部分的经营者都不满足于现状,希望自己的工作室能够做大做强,但不希望自己的艺术瓷产业化。在这些工作室经营者当中,58.5%的人属于院校毕业生,7.3%的人来自陶瓷世家,7.3%的人属于陶瓷艺术家。他们工作时间长的人较少,其中5年以上仅有15.9%,说明后期转业的人占大多数,反映了近些年来工作室的生存环境恶劣。

创业者融资困难。在这些工作室经营者当中,67.5%的人通过自筹资金创办工作室,创业的环境比较恶劣,政府没有给予相应的扶持措施。27.5%的人有充足的创业资金,5%的人通过与企业合作,来获取创业的机会与资金。景德镇有三所与陶瓷有关的院校,每年都会培养出6000余名专业人才,由于创业环境比较艰苦,很多人选择了直接就业。政府应加强对毕业生创业启动资金的扶持,让更多的人融入陶瓷创意产业发展当中。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当谈到产品被别人模仿、被人抄袭时,55%的人强烈反对这种做法,有27.5%的人觉得无所谓。受访者表示,作品被模仿,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瓷器的推陈出新有促进作用。5%的人对自己的作品被模仿表示支持,针对艺术瓷山寨化,政府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陶瓷文化创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原创性的承认和保护,也是尊重和承认个人创造力的价值。

艺术瓷产业化有待提升。采访时了解到,景德镇的艺术瓷产业化遇到不少困难。很多陶瓷艺术大师认为,艺术瓷产业化就不再是艺术瓷了,大众化的瓷器没有了艺术。很多人反对艺术瓷产业化,陶瓷艺术大师任瑞华说:“艺术的交流要开放思维,让大家的思想相互交流,相互碰撞。”

人才支撑不足,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等高级人才由于体制原因,往往限于个人创作,影响规模相当有限,很难支撑起全市的陶瓷产业。人才结构失衡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以陶瓷制作技术为主,对于中间阶层的陶瓷创意设计型人才非常短缺,同时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很不合理,存在着严重的断层现象。

创意产业发展缺乏品牌集群效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很小,地域品牌响亮但企业品牌力弱,长期以来只有产地概念而没有形成产业的品牌效应。虽然,景德镇现有注册的民营陶瓷企业400多家,个体作坊2400余家,但是目前为止只有只有一个驰名商标、2个中国品牌,还没有形成品牌集群效应,影响力较弱。

产品设计单一,缺乏创意。调查显示,陶瓷首饰成为工作室设计生产的主流产品,其中有55%设计生产陶瓷首饰,30%设计生产日用陶瓷,42.5%设计生产陶瓷艺术类产品。他们的产品从设计到成型再到成品的周期在一周到一个月之间占45%,3—5天的有10%,一周的占22.5%,一个月以上22.5%。从这组数据来看,成品周期直接与市场的占有率挂钩,短暂的设计与成型不能达到创意的精致。然而,单一的产品设计直接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

缺乏销售人才,销售渠道不畅通。销售渠道成为工作室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50%的工作室是采用零售兼订购的销售模式,60%采用批发兼订购销售模式。了解到工作室月销售额一般在5000—10000占32.5,1000—2000的月销售额占2.5%,月销售额在3000—4000占15%,月销售额在10000以上占25%。从月销售额上看,工作室的规模太小,需要不断壮大,从而向公司与企业方向发展。销售渠道相对简单,没有适应市场的销售模式,销售渠道需要在实践中创新。工作室团队结构为陶艺与陶艺的有12.5%,有32.5%的团队结构为陶艺加雕塑,47.5%的团队结构为陶艺加其他,工作室的团队结构模式过于简单,缺乏销售人才。

3景德镇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内外部环境解读

3.2浅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及瓶颈

3.2.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

浓厚的陶瓷文化基础。景德镇这座“因瓷而名、以瓷而兴”的老城城池衙署、老街里弄、坯房窑房、民居会馆、瓷行柴行白土行、水陆码头、高岭古矿等角落拥有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区5片,文物遗迹达1500余处,仅南河流域就有136处古代窑业堆积。不仅如此,与之相伴而形成的“买书薄”、“禁窑”、“买位置”、“宾主制”、“买扁担”、“开红禁”等行业行规,“花朝”、“变工节”、“歇手”“烧撞火窑”等节日规定,一并构成了景德镇独特、珍贵而完整的文化遗产体系。

丰富的陶瓷人才基础。地处景德镇的学院、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高技术陶瓷研究所和各大陶瓷企业研究所、国家科技部与景德镇共建的国家陶瓷科技城、国家陶瓷工程技术中心登教育、研究机构所拥有的陶瓷研究人员多达2000多人,占全国的半数以上,为景德镇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坚实的陶瓷产业基础。目前,景德镇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日用、艺术、建筑卫生、工业陶瓷产业体系,形成了集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原料加工、陶瓷器械、窑具、模具、窑炉修建、陶瓷成形、烧成、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为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潜在的市场基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艺术陶瓷在国内市场的交易出货量持续增长,已超过出口贸易量,成为我国陶瓷消费市场的主导产品,这些潜在的市场需求就成为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源动力。

良好的政策基础。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全市八大支柱产业予以优先发展。

对外开放基础。当前景德镇将陶瓷招商工作放在重心位置,“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对外开放环境,为创意文化产业解决资本瓶颈提供很好的条件。

3.2.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景德镇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人才储备略显不足。在景德镇加快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过程中,急需高级专业人才,而作为萌芽初期的景德镇创意文化产业,其发展更是需要大量极富创意的专门人才。尽管景德镇市陶瓷科教资源丰富,但人才外流现象突出,使得景德镇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人才储备略显不足。

缺乏市场主体建设意识,文化资源管理分散作为。国家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景德镇拥有众多的与陶瓷生产与交易有关的古瓷窑址、古窑坊、古作坊、瓷行、柴行、会馆、栅门、码头,以及相关建筑及建筑群遗址。而且二千余年的烧瓷历史,遗留了众多陶瓷文物。馆、陶瓷历史博物馆收藏了自五代以来不同年代、不同艺术造型,不同创作风格的陶瓷珍品。然而,这些文化资源又由多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分别管理,不仅存在着市场主体缺位、而且资源分配的机制缺乏有效整合和集聚,导致市场主体责任不清、市场主体效益低下、市场主体社会地位不高。

缺乏先进的创意陶瓷市场营销。当前,除了海畅、哈哈泥、法兰瓷等企业注重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品营销,很多企业及个体仍然处于被动经营状态,竞争意识不强,缺乏走出去为产品找市场的主动营销意识。

缺乏明晰的产业链分工。从整体来看,除一些中小型企业具有明确的产业链分工外,很多个体经营者仍然保持了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传统生存现状。景德镇大大小小的陶瓷作坊及工作室分布广泛,而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创业风险,这些工作室、作坊普遍采取了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很少出现生产与营销明显分工的现象。

缺乏主流形态的文化创意。由于景德镇本地陶瓷艺人大多囿于传统技法、造型、色彩、陶瓷的传统设计观念,甚至不愿意尝试改变一些陈旧的、不入主流的创作风格,导致大批艺术瓷至今仍然保留着数十年、近百年不变的风格,在创新方面上处于较落后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高端人才大量外流,与世界接轨的创作人才不多,产品设计样式古板,缺乏创新和创意。

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略显不足。目前,政府的相关政策已陆续出台,大力支持鼓励陶瓷创意产业项目。客观分析,很多政策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对创意陶瓷生产企业扶持力度和扶持广度略显不足。

5创意陶瓷soho新经济体系的构建及产业化初探

5.1根据国内外soho发展态势及景德镇实际确定发展创意陶瓷soho的优势

作为新经济、新概念的代名词,SOHO(SmallOfficeHomeOffice)最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随着几十年的发展,soho创意社区已经慢慢地在经济结构板块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这种新型的经济生存体正以旺盛的生命力推动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在研究soho新经济体系的发展形态问题。

纽约soho区,在1969年,SOHO区已经成为一个街道多年未打扫、房屋破旧、墙皮脱落、门窗残破的区域,到了其发展的最低点。可在60年代,一些主要由画家和雕塑家组成的艺术家陆续搬进SOHO区,把这些空置的工厂变成工作室。70年代,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搬进SOHO时,这些艺术家开始在房子上贴上石标“A.I.R.—ArtistsInResidence”(驻家艺术家),在旅游业的拉动下,现在SOHO发展成集居住、商业和艺术为一身的一个完善的社区,被誉为“艺术家的天堂”。今日的SOHO,特色酒吧和高档时装店为邻,艺术画廊和个性化的家居装饰品店并肩,是雅客、时尚青年和游客都不愿放过的重要时尚商业区和旅游景点。

北京宋庄原创艺术聚集区原来是由普通乡村向艺术村的转变始于1994年,最初集聚的艺术家并不多。1995年圆明园画家村遭清理后,原居那里的艺术家们开始外迁,有一部分来到宋庄与先期艺术家进行会合。随着艺术家队伍逐渐壮大,宋庄的名声开始鹊起。目前的宋庄画家村,以小堡村为核心,包括周边其他村落,艺术家队伍也从最初的架上画家扩展成为一个由雕塑家、观念艺术家、新媒体艺术家、摄影家、独立制片人、音乐人、诗人、剧作家等组成的巨大的艺术家群落。据有关数据统计,宋庄现有美术馆13家、画廊近百家,艺术家工作室3000多家,文化相关制造企业30家、文化相关服务企业25家,集中展览、经营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艺术区发展到现在有近20个,4年来的艺术品交易额累计已达到8亿多元。目前,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原创艺术产业链,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原创艺术家集聚地和世界著名的原创艺术集聚区。

通过国际国内两个soho创意社区的发展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创意社区起初都是由创意人才的聚集,然后由商业化的运作,把艺术与商业进行整合,最终形成市场化的经济体系。

景德镇拥有清新的自然山水,悠久的人文底蕴,低廉的生活成本,便捷的城市系统,完整的厂房里弄,优秀的产业工人,建立在陶瓷基础上的丰富的艺术资源,尤其是艺术品市场这个要素优势资源,据了解,目前景德镇从事瓷画工作的人有3万多,其中仅有国家级大师50人,省级大师119名。并且,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创业产业大小实体共有2900家,其中,初具规模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体约有30家,其它小型创意工作室2800家。同时还形成了雕塑瓷厂创意产业园、景德镇国际三宝陶艺村、艺术瓷厂、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创意中心等创意作坊群聚集。

景德镇的城市形态以及经济要素资源决定了景德镇的生产制造规模不可能无限放大。因为景德镇没有佛山、德化、潮洲那样的区位优势,吸引外来资金建设出口外向型生产基地;并且景德镇最为优势的传统手工技艺又不适合大规模地机器工业生产;还有景德镇的自然资源、人口工业产业素质、历史经济基础等等条件都不是很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集群。然而景德镇的陶瓷产业链是完整的,因此在雕塑瓷厂、三宝国际陶艺村、建国瓷厂等景德镇地标地段创建创意陶瓷soho新型产业链集群是符合景德镇目前陶瓷业发展情况,也顺应了景德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大趋势。创意陶瓷soho陶艺工作室发展模式,是对创意陶瓷产业化发展的探究。因为创意陶瓷产业属于新型产业,正因为新型,所以它的市场需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盲目的追求过大的产业化,这势必会造成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机制被破坏,陷入恶性竞争的漩涡,最终做烂了创意陶瓷市场。综合景德镇的实际情况,构建创意陶瓷soho新经济体系是创意陶瓷产业化的初探,对于创意陶瓷业得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5.2构建以三宝国际陶艺村、雕塑瓷厂、建国瓷厂等创意陶瓷产业集群的田园soho及城市soho

上述我们构建的3个创意陶瓷soho集聚区在园区定位,人才分流,作品分类上,我们都进行了考量,这样避免了同类产品在同一园区内进行竞争,也避免了园区作品大面积同质化的问题。园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产业链的构建都形成了区分度,这使得景德镇整体的创意陶瓷产业在空间结构、园区功能、产品特色、产业链生成上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产业格局。

5.3构建景德镇创意陶瓷符号,培育品牌优势

与日本的京瓷、丹麦的皇家哥本哈根瓷、英国的维基伍德、法国的柏图相比,如今的景德镇找不出与之相对应的世界级陶瓷品牌,品牌林立,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个体作坊还是规模化的企业都没能打造出与世界知名瓷都地位相适应的陶瓷品牌。受历史传统、企业定位、管理水平、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景德镇大多数企业的产品仍属于中低档产品,缺乏创新意识、市场定位模糊、产品外观粗俗。处于高端的大师级艺术瓷,虽然其美誉较高,但受制于产量稀少、价格昂贵等因素,不可能承载景德镇打造世界知名陶瓷品牌的重任。所以通过一般意义的招商引资很难解决品牌难题,集中力量致力于引领景德镇本土陶瓷品牌走上世界舞台是产业“破冰”、“复兴”的要点。

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经过这么多年市场沉淀,青花、粉彩、颜色釉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亲睐,而玲珑则市场接受程度不高。所以在构建景德镇创意陶瓷符号过程中,笔者认为青花、粉彩、颜色釉等元素可以作为景德镇创意陶瓷符号元素。景德镇作为千年陶瓷制作艺术的发源地,它本身就是一项符号标记,既然它已经形成了注册商标,如何打造“景德镇”这一世界级符号和品牌就成为摆在景德镇创意陶瓷业面前的历史使命。从宏观上,打造景德镇城市符号,“景德镇”商标;在微观上,如何将景德镇传统工艺、高超画技和景德镇传统制陶元素、现代审美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形成具有景德镇特色的符号与品牌,这是构建景德镇创意陶瓷符号与品牌的关键所在。

5.4浅析创意陶瓷的范畴问题及创意陶瓷soho产业结构问题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美国加州南部的电影产业基地——“好莱坞”能够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效必须通过产品的制造才能得到最大的释放。“制作电影-出售电影盈利-用盈利制作更好的电影-取得更大的盈利”,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和成熟的产业结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存之道。对于景德镇创意陶瓷soho的产业结构模式问题,它可以参考、借鉴“798”艺术区、纽约soho区、北京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等一批文化创意聚集区的产业结构模式。将陶艺家、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艺术民俗展示区、艺术出版中心、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协会、文化创意产业媒体企划机构、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众多的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到创意陶瓷soho集聚区里,并且配套原材料、物流、釉料、画料等各类陶瓷艺术创造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使得创意陶瓷第一、二、三类衍生性企业同步发展,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多元化、多态势发展的产业化格局。

5.5浅析创意陶瓷soho产业集群的市场化运作问题

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联似乎是密切一点,因为在文化展示的对象中游客的比重是最大的。而景德镇拥有千年的陶瓷文化积淀,肯定会给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陶瓷文化创意能不能为景德镇的旅游产业带来新的效益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能够时刻注意到这一点,想方设法地将对游客做陶瓷文化展示的内容、形式、途径、角度做突破,就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并且我们建立的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创意陶瓷田园soho集聚区、雕塑瓷厂、建国瓷厂创意陶瓷城市soho集聚区也可以纳入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部分,因为各式各样的制瓷工艺的展示、创造过程的呈现、极具景德镇区域特色传统民俗表演都具有很高的欣赏性,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很有促进作用的。

从内部层面来看,景德镇创意陶瓷soho集聚区可以引进或者借鉴北京“798”艺术区的园区管理模式,因为他们的运行体系相对来多比较成熟,并且经过几年的市场考验,属于比较稳定的市场化运作体系。

6关于景德镇发展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6.1做好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宣传和推介工作

产业要走创意之路,首先就要转变发展理念,转变思维定势,要把文化的要素融进陶瓷产品,使陶瓷产品艺术化、创意化。日用瓷、建筑瓷、卫生瓷应增加文化含量,提高产品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使艺术陶瓷走出“象牙塔”,变艺术圈内孤芳自赏为大众的掌上明珠。其次,积极培养创意生活与创意环境,免费对市民开放景德镇历史博物馆、古窑遗址、博物馆等,通过教育培训,积极支持群众的创意发展,在群众中间广泛开展宣传,多为他们提供与创意接触的机会,使人们可以享受到创意生活。

另外,开发多种形式的以陶瓷为特色和主题的文艺表演节目。周所周知,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景德镇就已经有这种类型的文艺表演节目。例如瓷乐、瓷舞、瓷娃娃表演等等。这些,在景德镇的对外宣传和接待工作中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也被社会广泛认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应该在这个领域加大力度组织更多的精品剧目。

6.2设立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专门机构

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尽快一个统一的管理全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机构。建议市政府建立全市性的跨部门、跨行业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机构,对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组织和指导。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传统的陶瓷产业,它不仅仅与陶瓷生产有关,还涉及到文化、艺术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方面,因此,这个管理机构必须要有相当的权威与独立性。

6.3做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局部规划工作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有创意的载体来承载。从政府层面上讲,一定要制定比较长远的规划,一任接着一任去实施;从运作的上来看,要讲求实际,注重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宏观的产业政策引导,使企业成为创意产业的运作主体,从易到难,由简而繁。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同时,建立独立完整的陶瓷文化实体资源性开发与保护监督体系,包括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的监督、国家法律法规监督、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规划系统监督、社会公众与媒体监督、经济手段监督和制约。

6.4做好陶瓷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

景德镇需要明确一个最关键的短板——高端创意人才。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在创意。但是如何利用好现有的人才呢?在这方面,一要创新人才政策,引入全面的创意产业相关的培训,特别在高端人才短板不能短期解决的情况下,观念的更新往往带来创意的萌生,而不是仅仅将传统产业变更了下名字;引入高端创意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项目吸引人,用景德镇这个品牌吸引人;完善基础设施平台,特别是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完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使用、激励和引进机制。

自然的陶打造创意企业发展模式


在佛山陶瓷产业大规模外迁的潮流中,自然的陶佛山有限公司独树一帜构建产学研基地扎根佛山。打造创意企业发展模式,加大高的抛晶玉艺术墙地砖系列、砂岩环境艺术作品系列的投入,引领佛山建陶企业优化产品结构,节能降耗减排的发展方向,在佛山市南海罗村下柏工业区演绎出研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热销国内外市场的风采,受到业内权威人士的好评。

液化气烧制高值墙地砖精品

记者日前走进高的抛晶玉展厅,犹如进入墙地砖深加工高附加值精品大观园,踩在略有弹性铺在木板随时更新的抛晶玉地砖上,体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装饰风格创新的神奇魅力。高的抛晶玉是石油液化气三次烧以上的杰作,数百款精品大部分是国际流行的金属釉以及金水、金膏研制的精品,图案精美的立体层次质感引领“高人一点,成熟之美”的艺术潮流。既有金碧辉煌的经典之作,也有自然神韵的真情流露。在产品设计上创造出简洁时尚、温馨浪漫、庄重典雅、田园风光、繁花锦簇、怀旧情调等适合各种中高档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此外,还配套各类型腰线新产品1000多条(套),形成年产各种规格腰线600万条(套),高的抛晶玉5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热销20多个国家地区。

开发砂岩艺术品引领原创潮流

自然的陶公司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向高附加值砂岩艺术品的转型。该公司聘请一流的雕塑艺术人才,瞄准国内外各地楼盘、园林别墅庭园需要大量雕塑艺术作品的迫切需求,毅然开发砂岩雕塑艺术作品,兴建上千平方米的环境艺术馆,秉承东方文化的底蕴,以海纳百川的精神,博采世界文明的精髓,构筑了一个复合性、前瞻性的艺术馆令人人叹为观止。

“砂岩艺术品开创了无烟、无污染、无机械噪音排放的创意产业新时代,每年创造艺术价值超千万元热销海内外市场。”自然的陶公司总经理陈焯佑引导记者参观砂岩环境艺术馆时自豪地说,该馆划分六大展区,中国区以古典的中国元素构造和时代简约的设计理念,通过砂岩作品营造气魄宏伟的视角空间,引发观众的艺术情怀与人文思绪,体验庄子的名言:“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唯一”的境界。南亚区以庄严肃穆的神佛塑像,婀娜多姿的仙女浮雕,热带雨林的迷人风光,令人仿佛置身于历史沧桑厚重的南亚区。埃及区文明古国的神灵世界,优美的象形文字,直观地诠释埃及的神秘魅力。欧式区的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是欧洲及整个西方世界文明的根源。西方人对生命的态度在艺术领域的和谐感、对称感、分寸感占主导地位。南美区以古美洲玛雅文明为主体,夸张的人物造型、绚丽的色彩表达,塑造出鬼斧神工的艺术创造力,再现玛雅迷人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的陶砂岩环境艺术馆与佛山陶瓷创意产业园异曲同工。”陈总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砂岩环艺馆及创作研发中心是产学研合作交流的基地,广东知名艺术大师裴继光及广州美院一批大师高度评价环艺馆及研发中心的创新理念,认为与佛山陶瓷创业产业园各领风骚,开创了以高艺术含量、高附加值艺术作品拒绝污染的新路子,特别是自然的陶公司与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培正大学美术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分院构建大学生实习基地,并安排经验丰富的雕塑师负责实习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创作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开创了砂岩艺术的新纪元。为此,广东著名书法大师曾竞充欣然命笔,写“砂岩艺术馆”的题辞表示热烈祝贺。

“砂岩艺术,天地宠儿。披朝雾晚霞,食雨露风霜,百川塑肌肤,千山铸神凝。随日月光华而共生,应人和美意而共存。”这是雕塑权威人士对砂岩艺术馆的真实写照,彰显自然的陶打造创意企业模式回归自然的魅力。

中国瓷,创意嬗变


12个国家100多位专家三年前专程到上海参加中国古陶瓷研讨会,但会议闭幕时,东道主却羞于拿中国瓷器送给外国专家留念。缘何?技不如人,送不出手了。

瓷出中国,在英文中,瓷器与中国是同一个单词:china。中国古陶瓷在海外价值连城,但现代日用瓷器却难登欧美高级市场,大多沦为地摊货,平均每件只能卖到0.2美元,价格仅为英国、日本等国产品的1/7。

中国瓷要振兴,需要创意嬗变。上海,在创意瓷器上已经迈步。

材质:亮白润纯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一个汉光瓷的花瓶往展台上一站,周围几个风格类似的白瓷绘画花瓶黯然失色。

失色于高白。纯、白,是精美瓷器最重要的胎质。汉光瓷白度达到88.5%,世界王牌瓷器德国“罗森泰尔”的白度只有77%;

失色于透亮。汉光瓷透光度56%,“罗森泰尔”的透光度只有45%;英国的皇家道尔顿和委基伍德等,尽管掺入大量骨粉以增加其柔润感和透光度,但是与汉光瓷相比,无论观感还是手感,都稍逊一筹。

专家介绍,国际上流行的日用瓷器正向两极发展,要么走精美之路,巧夺天工。找不到一丝缺憾,如英国的皇家道尔顿和委基伍德等骨瓷;要么走拙朴之路,如一些日本瓷。而我国以往瓷器的材质却是“半吊子”:精美上不去,拙朴不到家。上海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经多年研究,终于研制成功汉光瓷。经权威机构测定,汉光瓷品质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种瓷器的理化数值和指标。不仅达到“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传统优质瓷器的鉴别标准,而且还“透如灯”,使我国瓷器在材质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汉光瓷的诞生,为精美瓷器的创作奠定了材料基础,把我国陶瓷的艺术价值推向新的高度。李游宇以汉光瓷为材质设计的瓷器艺术品,采用其他世界名瓷尚无法掌握的中国传统技术釉下彩分水工艺———烧制前在白泥坯上绘制图案,以渗水后彩料的厚薄来控制烧成后色彩的浓淡,再往图案上覆一层釉,经1400℃高温烧成,光泽度98.6%。这些艺术陶瓷风格淡雅,质地之细洁,可用放大镜细看,堪与现代印刷术媲美。

在国外,日用陶瓷已完全脱离了“锅碗瓢勺”的概念,而是被当作一种附加值很高的艺术品来经营。汉光瓷的诞生,使我国日用陶瓷有望脱离“实用”的单一功能,迈向“实用”与“艺术收藏”兼具的新境界。去年,上海陶瓷博览中心组织我国陶瓷界著名艺术家和能工巧匠,以汉光瓷为材质,设计制作了2000套收藏版“21头陶瓷茶、咖啡具日用瓷”,售价高达2万余元,上市即销售一空。

设计:世界元素

美国影星芭芭拉·史翠珊用它装点新居;尼泊尔女王观光英国哈罗德百货商场,将其大量成套购买收藏。

它,就是法蓝瓷。

轻灵雀跃,是法蓝瓷给人的印象。蝴蝶、瓢虫、金鱼,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能被法蓝瓷信手拈来,作为瓷器的图案或造型。看这套“蝶舞”系列,蝴蝶在花瓶口上展翅欲飞,在咖啡杯把手上小栖,在茶杯底盘上静卧……每一个姿态都是那么逼真。

法蓝瓷在国际上屡屡获奖:纽约国际礼品大展中,它击败众多世界名牌,夺得唯一的“最佳礼品收藏首奖”;在英国礼品专门零售商协会年度授奖庆典上,摘得“最佳陶瓷礼品首奖”桂冠。

法蓝瓷在国际市场摘金夺银,缘于其设计风格世界化。上海海畅礼品有限公司设计人员认为:面向世界的瓷器必须拥有全球化的元素。因此,法蓝瓷在设计上契合西方回归自然的风潮,以蝴蝶、金鱼、瓢虫、香草、柠檬等为主题,运用西方新艺术的流线线条,采用了立体造型,集合浮雕、透雕、釉下彩等高难度技艺,将大自然的花草风姿、虫鸟律动、原野的奔放,表现得淋漓尽致。

蝶舞、虫鸣、花开,法蓝瓷让日用陶瓷给人带来强烈的艺术视觉冲击力。据悉,在西方,品茶、喝咖啡已有约定俗成的杯具,如喝红茶用英国瓷,喝绿茶用日本瓷,喝Espresso用小小的意大利咖啡杯,喝美式咖啡用“驴饮”大杯子mug,喝果汁用玻璃杯等,法蓝瓷的问世,打破了这些约定俗成,不少西方家庭喝茶、喝咖啡已开始改用法蓝瓷。目前,法蓝瓷已进入欧美顶级百货市场,在全球已建立了5000多个专卖店。

做大做强 激活创意产业发展


景德镇作为享誉全球的千年瓷都,在历史上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和灿烂,曾出现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繁荣景象。近年来,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陶瓷优先发展战略,通过不断优化结构、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正形成以高科技陶瓷为核心竞争力,以陶瓷文化创意为特色,以艺术陶瓷和高档日用陶瓷为主体,以建筑卫生陶瓷为补充的陶瓷产业多元发展格局,做大做强陶瓷产业。

用创意提升陶瓷产品附加值

目前景德镇已经培育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体近2900家,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基地1家。利用改制国有企业的原有土地、老厂房以及老作坊,景德镇打造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载体,构建了国际陶艺村、陶艺创意谷、红店粉彩工厂和明清窑作遗存园4大板块,形成以朝阳路至珠山路为轴线的一条现代陶瓷工业文脉。依托这条文脉,景德镇将引入投资65亿元,建设“一轴四片六厂”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区和集创意设计、文化交流、陶瓷商贸、展览展示、旅游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陶瓷综合服务区。

已年逾古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激动地告诉记者:“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面对现在这样好的政策形势,景德镇要迎头赶上,加快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据悉,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超过100亿元。

目前,创意文化产业既有独立法人模式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陶研所,以及法蓝瓷、望龙陶瓷、红叶陶瓷等规模较大的实体,也有如雕塑瓷厂、建国瓷厂等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公司+工作室”创意基地模式,还有专门从事陶瓷文化国际交流的三宝国际陶艺村。

产学研结合提升制瓷业水平

景德镇拥有全国唯一的陶瓷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院,陶瓷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高中,拥有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省和市三家陶瓷研究所,近百家陶瓷文化艺术研究社团机构,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和陶瓷艺术大师200多位,陶瓷类高级工艺美术师1000多位,还有3000多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体和10万陶瓷产业工人。目前,景德镇已经形成了十分完整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瓷业生产体系。

学院党委书记冯林华告诉记者,作为全国唯一一所陶瓷综合类高等院校,学院研发的“纳米修饰陶瓷膜”、“大规格超薄建筑陶瓷砖”等一批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陶瓷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陶瓷行业,促进了陶瓷行业的节能减排和优化升级。“由我校研制的蜂窝陶瓷、超耐热陶瓷煲等高性能低膨胀陶瓷材料,打破了我国相关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推动了我国高性能低膨胀陶瓷材料产业的形成。”

近年来,学院积极牵头组建产学研联盟,与地方政府、陶瓷企业、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近200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近百亿元。

艺术瓷发展势头喜人

景德镇的艺术陶瓷拥有深厚的根基。近年来,随着陶瓷文化保护及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景德镇市政府加大了以艺术陶瓷为主的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艺术陶瓷如鱼得水、扶摇直上。作为艺术活力最强的创新和制作主体,民营和个体艺术陶瓷企业担当起主力军的作用,它们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成为当地乃至国内外叫得响的名企。如以黄云鹏大师作品为主的景德镇佳洋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余望龙大师创立的景德镇望龙陶瓷有限公司等创作的陶瓷工艺品已经享誉海内外,大受追捧。

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许美慧告诉记者,该公司打破区域限制,打造中西合璧的艺术瓷,“邀请法、德、美、国内以及台湾地区的大师组成顶级设计团队,设计的艺术瓷广受海内外人士喜爱。”据许美慧介绍,该公司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

高科技陶瓷产业集群正形成

高技术陶瓷作为现代陶瓷已经渗透进入了国防、家用、农业、工业等行业,是景德镇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景德镇依托学院、国家日用和建筑陶瓷工程中心,促进了60多项非金属新材料技术和5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景德镇本土高新陶瓷技术和产品已自成体系。景德镇的高技术陶瓷产品已经扩展到纳米陶瓷、陶瓷粉体、防弹陶瓷、远红外陶瓷、3D技术陶瓷等,产品架构、品种齐全,技术陶瓷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景德镇市望龙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望龙告诉记者,望龙陶瓷非常注重技艺的传承和科技创新,是景德镇首家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陶瓷生产的企业,3D打印技术将设计思路、模种开发和生产制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便了模种的制造并直接用于器型石膏模生产。“满足了客户现场定位设计的需求,同时解决了一些异形类器型成型难的问题,实现了公司玲珑瓷产品多样化生产。”余望龙欣喜地说道。

高档日用瓷将打造成产业支撑

从史籍记载及沿海沉船打捞中都能发现,景德镇的日用陶瓷不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都具有极高的品质和影响力。经过数年的探索,日用瓷艺术化已经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同,不少陶瓷企业已经走出了高档日用瓷路线,将工艺与日用结合,形成自身特色,走出差异化路线。

作为应用中最广泛的陶瓷产品之一,日用瓷相对污染小、耗能少,是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瓷都人都已形成共识:要振兴,发展日用瓷是必由之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耀告诉记者,该公司的“红叶”牌日用瓷就以其瓷质细腻、釉面萤亮、花色新颖别致主打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国礼、国宴、外交高档用瓷市场。

随着景德镇对陶瓷产业的重新定位,以及将原先所具有的艺术优势与日用瓷的更多渗透,景德镇日用瓷的发展正进入快车道,将成为产业支撑。

此外,景德镇适度控制建筑卫生陶瓷规模,淘汰一些产能落后、污染重的建卫陶瓷企业,引进欧神诺、箭牌等国内知名的建卫陶瓷企业落户景德镇。

近年来,景德镇市做大陶瓷总量规模、扩大陶瓷种类、扶持高技术陶瓷、做强陶瓷品牌,在保持艺术陶瓷和日用陶瓷为主体的同时,景德镇市创意陶瓷、高技术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发展势头迅猛。2012年,景德镇市陶瓷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陶瓷工业总产值、陶瓷固定资产投资和陶瓷税收三项主要指标,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陶瓷发展史为低潮的时期:民国


民国是我国陶瓷生产、发展史上最为低潮的时期。我国陶瓷业发展到宋、元、明、清诸代,都有一个复苏、发展、全盛至衰落的过程,但到了民国时期,整个陶瓷业就一直低迷不振,瓷器生产已呈全面衰退之势。袁世凯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镇建立了御窑厂,派郭葆昌监督窑务,陶瓷业中心仍在景德镇。这些瓷器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传统官窑瓷器的精美细腻,但总体上看工艺低劣,精美程度甚至不及工艺衰落的晚清瓷器。

民国时期仿古成风,以青花、五彩、粉彩为主流:一个原因是官窑败落以后,窑工流散到民问,以前民间不得制造的御器,现在随便烧造了,仿官窑的制式已不再被阻止;二是利益驱使,从三国、两晋一直到居、宋、元、明、清,没有不仿的,数量极其庞大。

“洪宪”瓷与“觯斋”瓷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紧锣密鼓声中,郭世五想效仿明、清历代皇帝的做法,在江西景德镇烧制名贵瓷器,供宫廷陈设使用。郭世五将这一想法禀报给袁世凯,袁世凯大为赞许,当即委任郭世五为陶务署监督,赴江西烧造“洪宪”帝号御用瓷器。为此,郭世五成了景德镇御窑厂历史上的最后一任督陶官。

御窑厂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烧出数量极少的一批“洪宪’瓷。它多取兴旺祥瑞的雍、乾盛行瓷器为标本,精心效仿。这批瓷器质地精良,彩料考究,造型美观大方,是一批极为特殊的产品。

其实“洪宪”瓷只是一种通称,郭世五烧制的高级名贵瓷器并没有用“洪宪”款识。郭世五督理景德镇制瓷时,开始先烧“居仁堂制”款瓷,未等“洪宪年制”款御瓷烧制,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便倒台了。“居仁堂”为当时袁世凯在中南海的寓所,正宗的“洪宪”瓷是闻名于世的“屏仁堂制”款瓷。所以。现在见到的“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款的器物,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年代民窑烧制的,虽制作精细,但确属赝品。郭世五还用自己的别号“触斋”为款识,烧制了一部分瓷器,与“居仁堂制”款瓷都堪称名贵。

遗憾的是:至今仍有人将“洪宪”款识的瓷器视为珍品。“居仁章”、“觯斋”款识的名贵瓷器甚少,有人见了不识货、不重视,乃至轻易出手。鉴别真、伪品时,应特别注意到署“居仁堂制”款的器物,其胎釉、器型、绘画等均有工细的特点,并且是小件器物多于大件,而仿品往往是“款”十分相像,其余的都很粗糙。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胎骨较粗,民窑产品较多。与历代瓷器相比差距很大。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上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一般而言,如发现蓝色花纹面留有爆釉点且釉色向外爆破的痕迹,其制作年代在近百年内。青花瓷颜色晕暗发蓝,俗称洋蓝。洋蓝是光绪末期在我国出现的,这时民窑青花瓷器大部分施用洋蓝,绘画精细的渐少,草率的增多。大量青花瓷仿品表现得呆滞,有的虽青翠、艳丽,但漂浮感极强。

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彩色,此种彩色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玻璃质釉的特征。由于选料精细,瓷器胎骨很薄。当时烧制水彩和软彩瓷器。有的落“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蓝料或红料款。民国时的五彩瓷,其色彩艳丽。大红大绿的品种多见,很容易与前期的品种区分。较着名的还有仿珐琅彩和粉彩器物。据文献记载:1916年,郭葆昌存江西督陶,曾经烧制仿古珐琅彩瓷百枚左右,题“居仁堂”三字宣统是清代最后一朝。光绪末年至宣统时期,景德镇按西方体制设立了陶瓷公司并设立分厂,研究新法,技术上有所提高,质量样式方面都有改良,但终因时局混乱,经费不足,支撑不了而告失败。

从技术角度而言,宣统瓷器的工艺水平较高,具有现代陶瓷工艺的特征。宣统二年,江西瓷业公司筹措资金,成立中国陶业学校,内设本科及艺徒二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专业陶瓷人材。此外,山东淄博、江苏宜兴、福建建阳、广东佛山、四川成都、河北彭城等地窑厂也都有产品面市,至民国时期继续烧造。这一时期所留下的产品数量不多,至今仍为稀品。

较高的文化素养,多数都兼能山水、人物、花鸟、虫鱼,而绝无专工一门者。他们往往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皆由一人完成,自由表达画者的个性,因而浅绛瓷画就显得“活”,而且比较“放”,又往往诗书画协调统一,署款留名,模式新颖。那时瓷板上才逐渐兴起署匠师名款、书写制作年月的风气。并涌现出一批专画浅绛彩的名家。

20世纪20年代后,粉彩逐渐取代浅绛彩成为瓷板画的主流。此时出现了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绘制了一批深受各阶层人士喜爱的瓷板画精品。除“八友”外,李明亮、方云峰、邓碧孙、王步等名家作品也名噪一时。

民国时期的瓷器造型上品种单调,器型丧失了过去浑厚朴素的风格,显得笨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些国外工业产品的影响。这时期瓷器造型有:陈设品和生活用品。陈设品有:瓷像(人像、佛像、飞禽走兽、三星人、大肚人、和合二仙等)。生活用品有:盘、碗、杯、碟、胆瓶、缸、小瓶、皂盒、烟壶、扣盒、节盒、水仙盘、水洗、帽筒、花盆、笔筒、水孟、笔架、茶壶、鱼缸、粥罐、药瓶、花瓶、将军罐等。还出现了大量仿古怪器。它的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不仅有仿制历代名窑陶瓷,还有民国后期仿前期的瓷器。常见的仿制古瓷器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白瓷;仿宋元时期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瓷器。仿明、清和民国前期瓷器的,制作工艺相当粗糙,如笔筒口沿处修胎不圆润,摸上去有坚硬感,瓶类器型线条轮廓没有同治、光绪时分明,瓶双耳由前朝双狮耳简化成为回形耳、花耳,耳的装饰性愈来越差。

这时期出现了贴花瓷器,有的瓷器全部是贴花的,有的是贴花与水彩相间的瓷器,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是贴花,有一部分是绘画水彩,两者融为一体。

清末和民国初期,瓷器上出现了“公司”款。如出现了“江西瓷业公司”、“江西桐华公司”、“江西义成公司”、“刘荣盛号”、“唐益源号”、“陈和顺号”等款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为你解读法蓝瓷的创意发展方略》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为你解读法蓝瓷的创意发展方略》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全瓷的瓷砖

相关推荐